[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201631510A - 身份認證方法、裝置、伺服器及終端 - Google Patents

身份認證方法、裝置、伺服器及終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1510A
TW201631510A TW104128125A TW104128125A TW201631510A TW 201631510 A TW201631510 A TW 201631510A TW 104128125 A TW104128125 A TW 104128125A TW 104128125 A TW104128125 A TW 104128125A TW 201631510 A TW201631510 A TW 2016315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nline terminal
network device
neighbor network
server
authent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8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7583B (zh
Inventor
Mian Huang
Yan Xu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Servic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Services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Service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31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1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7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75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身份認證方法、裝置、伺服器及終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並根據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從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以及從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根據可信鄰居的數量和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該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以及將認證通知資訊發送至上線終端。因此,本發明實施例可以提高認證效率,以及擴大認證範圍,即使用戶綁定的設備發生變化時,也能通過未與用戶綁定的設備的毗鄰關係來識別用戶的身份。

Description

身份認證方法、裝置、伺服器及終端
本發明係關於網際網路技術領域,特別是關於身份認證方法、裝置、伺服器及終端。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在用戶登錄網際網路時,往往需要通過網際網路身份認證體系對用戶身份進行認證。其中,網際網路身份認證體系基於三個準則,其中,第一準則是用戶知道什麼,比如,密碼等;第二準則為用戶擁有什麼,比如,手機訊息校驗、U盾等;第三準則是用戶是誰,比如,生物識別技術。
現有技術中,可以利用網際網路身份認證體系中的第二準則,比如,基於設備綁定技術,對用戶身份進行認證。具體為:將用戶身份與一個設備進行綁定,在驗證用戶擁有該設備的基礎上,實現對用戶身份的認證。
但是,當用戶綁定的設備發生變化,比如,用戶新購置了一台電腦,此時就需要重新安裝數位憑證,則使得用戶體驗受到了影響。
因此,現有的基於設備綁定技術身份認證方式,當用 戶綁定的設備發生變化時,認證靈活性很差,並且認證效率很低。
本發明提供身份認證方法、裝置、終端及伺服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當用戶綁定的設備發生變化時,認證靈活性很差,並且認證效率很低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身份認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並根據所述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以及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根據所述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以及將所述認證通知資訊發送至所述上線終端。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身份認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 接收所述伺服器發送的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並且所述認證通信資訊是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資訊;顯示所述認證通知資訊,以使用戶獲知所述認證通知資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協力廠商面,提供一種身份認證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並根據所述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識別單元,用於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以及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認證單元,用於根據所述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以及將所述認證通知資訊發送至所述上線終端。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種身份認證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發送單元,用於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 接收單元,用於接收所述伺服器發送的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並且所述認證通信資訊是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資訊;顯示單元,用於顯示所述認證通知資訊,以使用戶獲知所述認證通知資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種伺服器,包括:處理器;用於儲存所述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的記憶體;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並根據所述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以及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根據所述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以及將所述認證通知資訊發送至所述上線終端。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種終端,包 括:處理器;用於儲存所述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的記憶體;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接收所述伺服器發送的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並且所述認證通信資訊是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資訊;顯示所述認證通知資訊,以使用戶獲知所述認證通知資訊。
本發明實施例中在對上線終端進行身份認證時,上線終端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伺服器接收到請求資訊後,根據該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並從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以及從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並根據可信鄰居的數量和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計算出的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該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以及將認證通知資訊發送至上線終端,上線終端接收到認證通知資訊後,顯示該認證通知資訊,以使用戶獲知認證通知資訊,從而實現了根據上線終端毗鄰的網路設備計算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上 線終端的可信度完成對上線終端的身份驗證。因此,本發明實施例可以提高認證效率,以及擴大認證範圍,即使用戶綁定的設備發生變化時,也能通過未與用戶綁定的設備的毗鄰關係來識別用戶的身份。
51‧‧‧接收單元
52‧‧‧識別單元
53‧‧‧認證單元
61‧‧‧發送單元
62‧‧‧接收單元
63‧‧‧顯示單元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身份認證場景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身份認證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流程圖;圖3為本發明身份認證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流程圖;圖4為本發明身份認證裝置所在設備的一種硬體結構圖;圖5為本發明身份認證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框圖;圖6為本發明身份認證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框圖。
這裡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並不代表與本發明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詳述的、本發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發明使用的術語是僅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發明。在本發明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 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所述”和“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還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並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專案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應當理解,儘管在本發明可能採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資訊,但這些資訊不應限於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來將同一類型的資訊彼此區分開。例如,在不脫離本發明範圍的情況下,第一資訊也可以被稱為第二資訊,類似地,第二資訊也可以被稱為第一資訊。取決於語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詞語“如果”可以被解釋成為“在……時”或“當……時”或“回應於確定”。
在基於網際網路通信的場景中,可以利用網際網路身份認證體系中的第二準則,比如,基於設備綁定技術,對用戶身份進行認證。具體為:將用戶身份與一個設備進行綁定,在驗證用戶擁有該設備的基礎上,實現對用戶身份的認證。但是,當用戶綁定的設備發生變化,比如,用戶新購置了一台電腦,此時就需要重新安裝數位憑證,則使得用戶體驗受到了影響。因此,現有的基於設備綁定技術身份認證方式,當用戶綁定的設備發生變化時,認證靈活性很差,並且認證效率很低。基於此,參見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身份認證場景示意圖:用戶在常用登錄地通過未綁定的上線終端登錄伺服器時,伺服器可以針對上線終端毗鄰的網路設備建立可信模型,從而識別用戶的身份。
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參見圖2,為本發明身份認證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流程圖,該實施例從實現身份認證的伺服器側進行描述,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10: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並根據該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
步驟220:從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以及從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
步驟230:根據可信鄰居的數量和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上線終端的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該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以及將所述認證通知資訊發送至上線終端。
在一個實施例中,針對步驟210,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並根據該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具體包括:
(1)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路由探測請求資訊。
(2)根據路由探測請求資訊獲取歷史路徑記錄,並將上線終端的當前連入路徑與歷史路徑記錄中的歷史路徑進行匹配,得到匹配結果。
(3)當匹配結果超過預設匹配值,則將匹配結果對應的歷史路徑對應的設備確定為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其中,預設匹配值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定,比 如,該預設匹配值為90%。
另一個實施例中,針對步驟220,從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具體包括:統計歷史登錄帳戶和鄰居網路設備匹配的出現次數,當出現次數超過預設的出現次數閾值時,則鄰居網路設備為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
其中,預設的出現次數閾值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定,比如,該預設的出現次數閾值為10。
再一個實施例中,針對步驟220,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具體包括:當帳戶歷史中顯示用戶在所述鄰居網路設備上的登錄次數超過預設的登錄次數閾值時,則所述鄰居網路設備為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
其中,預設的登錄次數閾值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定,比如,該預設的登錄次數閾值為1。
再一個實施例中,針對步驟230,根據可信鄰居的數量和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上線終端的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該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其中,該上線終端的可信度的計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
上線終端的可信度=可信鄰居的數量+加權鄰居的數量‧‧‧‧公式(1)
當上線終端的可信度超過預設的可信度閾值時,根據 上線終端的可信度產生的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上線終端已經通過身份認證;當上線終端的可信度未超過預設的可信度閾值時,根據上線終端的可信度產生的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上線終端未通過身份認證。
其中,預設的可信度閾值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的。
由上述實施例可見,該實施例通過識別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和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並根據可信鄰居的數量和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以及根據計算出的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從而實現了根據上線終端毗鄰的網路設備完成對上線終端的身份驗證,進而提高了認證效率,以及擴大了認證範圍,即使用戶綁定的設備發生變化時,也能通過未與用戶綁定的設備的毗鄰關係來識別用戶的身份。
參見圖3,為本發明身份認證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流程圖,該實施例從實現身份認證的終端側進行描述,並且被描述的終端可以未與用戶進行設備綁定,該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10: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
步驟320:接收伺服器發送的認證通知資訊,該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並且該認證通信資訊是伺服器根據上線終端對應的可信鄰居的數量和上線終端對應的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上線終端的可信度產生的資訊。
步驟330:顯示認證通知資訊,以使用戶獲知認證通知資訊。
在一個實施例中,針對步驟310,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具體包括: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路由探測請求資訊,以使伺服器根據路由探測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另一個實施例中,針對步驟310,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具體包括:
(1)廣播位址解析通訊協定(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請求報文。
(2)接收至少一個與上線終端處於同一廣播域的另一設備發送的ARP回復報文,該ARP回復報文攜帶有該另一設備的硬體(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位址。
(3)將攜帶有MAC位址的請求資訊發送至所述伺服器,以使伺服器將接收到的MAC位址對應的設備確定為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再一個實施例中,針對步驟310,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具體包括:
(1)搜索相鄰的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得到WLAN的服務集識別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
(2)將攜帶有SSID的請求資訊發送至伺服器,以使伺服器將SSID確定為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再一個實施例中,針對步驟310,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具體包括:(1)如果當前網路為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網路,則獲取當前連接點附近的基地台資訊;(2)並將攜帶有基地台資訊的請求資訊發送至伺服器,以使伺服器將基地台資訊對應的基地台確定為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由上述實施例可見,該實施例通過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而且該請求資訊中攜帶有用於確定鄰居網路設備的相關資訊,使得伺服器根據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並完成對上線終端的身份驗證,進而提高了認證效率,以及擴大了認證範圍,即使用戶綁定的設備發生變化時,也能通過未與用戶綁定的設備的毗鄰關係來識別用戶的身份。
與本發明身份認證方法的實施例相對應,本發明還提供了身份認證裝置、終端及伺服器的實施例。
本發明身份認證裝置的實施例可以分別應用在終端和伺服器上。裝置實施例可以通過軟體實現,也可以通過硬體或者軟硬體結合的方式實現。以軟體實現為例,作為一個邏輯意義上的裝置,是通過其所在設備的處理器將非易失性記憶體中對應的電腦程式指令讀取到記憶體中運行形成的。從硬體層面而言,如圖4所示,為本發明身份認證裝置所在設備的一種硬體結構圖,除了圖4所示的處理 器、記憶體、網路介面、以及非易失性記憶體之外,實施例中裝置所在的設備通常根據該設備的實際功能,還可以包括其他硬體,如對於終端來說,可能包括攝像頭、觸控式螢幕、通信元件等,對於伺服器來說,可能包括負責處理報文的轉發晶片等等。
參見圖5,為本發明身份認證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框圖,該身份認證裝置可以應用在伺服器上,該裝置包括:接收單元51、識別單元52和認證單元53。
其中,接收單元51用於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並根據所述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識別單元52用於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以及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認證單元53用於根據所述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以及將所述認證通知資訊發送至所述上線終端。
在一個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接收單元51還用於接收所述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路由探測請求資訊;根據所述路由探測請求資訊獲取歷史路徑記錄,並將所述上線終端的當前連入路徑與所述歷史路徑記錄中的歷史路徑進行匹配,得到匹配結果;當所述 匹配結果超過預設匹配值,則將所述匹配結果對應的歷史路徑對應的設備確定為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另一個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識別單元52還用於統計歷史登錄帳戶和所述鄰居網路設備匹配的出現次數,當出現次數超過預設的出現次數閾值時,則所述鄰居網路設備為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
再一個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識別單元52還用於當帳戶歷史中顯示用戶在所述鄰居網路設備上的登錄次數超過預設的登錄次數閾值時,則所述鄰居網路設備為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
再一個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等於所述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加權鄰居的數量二者之和,所述認證單元53還用於當所述可信度超過預設的可信度閾值時,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已經通過身份認證;當所述可信度未超過預設的可信度閾值時,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未通過身份認證。
參見圖6,為本發明身份認證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框圖,該身份認證裝置可以應用在終端上,該裝置包括:發送單元61、接收單元62和顯示單元63。
其中,發送單元61用於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接收單元62用於接收所述伺服器發送的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 份認證,並且所述認證通信資訊是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資訊;顯示單元63用於顯示所述認證通知資訊,以使用戶獲知所述認證通知資訊。
在一個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發送單元61還用於向所述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路由探測請求資訊,以使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路由探測請求資訊確定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另一個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發送單元61還用於廣播位址解析通訊協定ARP請求報文;接收至少一個與所述上線終端處於同一廣播域的另一設備發送的ARP回復報文,所述ARP回復報文攜帶有所述另一設備的硬體MAC位址;將攜帶有所述MAC位址的請求資訊發送至所述伺服器,以使所述伺服器將接收到的MAC位址對應的設備確定為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再一個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發送單元61還用於搜索相鄰的無線區域網路WLAN,得到所述WLAN的服務集識別符SSID;將攜帶有所述SSID的請求資訊發送至所述伺服器,以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SSID確定為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再一個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發送單元61還用於如果當前網路為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網路,則獲取當 前連接點附近的基地台資訊;並將攜帶有所述基地台資訊的請求資訊發送至所述伺服器,以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基地台資訊對應的基地台確定為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上述裝置中各個單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實現過程具體詳見上述方法中對應步驟的實現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對於裝置實施例而言,由於其基本對應於方法實施例,所以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組來實現本發明方案的目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即可以理解並實施。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伺服器,包括:處理器;用於儲存所述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的記憶體;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並根據所述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以及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 根據所述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以及將所述認證通知資訊發送至所述上線終端。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終端,包括:處理器;用於儲存所述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的記憶體;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接收所述伺服器發送的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並且所述認證通信資訊是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資訊;顯示所述認證通知資訊,以使用戶獲知所述認證通知資訊。
由上述實施例可見,在對上線終端進行身份認證時,上線終端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伺服器接收到請求資訊後,根據該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並從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以及從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並根據可信鄰居的數量和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計 算出的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該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以及將認證通知資訊發送至上線終端,上線終端接收到認證通知資訊後,顯示該認證通知資訊,以使用戶獲知認證通知資訊,從而實現了根據上線終端毗鄰的網路設備計算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上線終端的可信度完成對上線終端的身份驗證。
因此,本發明可以提高認證效率,以及擴大認證範圍,即使用戶綁定的設備發生變化時,也能通過未與用戶綁定的設備的毗鄰關係來識別用戶的身份。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說明書及實踐這裡公開的發明後,將容易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實施方案。本發明旨在涵蓋本發明的任何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遵循本發明的一般性原理並包括本發明未公開的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或慣用技術手段。說明書和實施例僅被視為示例性的,本發明的真正範圍和精神由下面的申請專利範圍指出。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面已經描述並在附圖中示出的精確結構,並且可以在不脫離其範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發明的範圍僅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來限制。

Claims (23)

  1. 一種身份認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並根據所述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以及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根據所述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以及將所述認證通知資訊發送至所述上線終端。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並根據所述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具體包括:接收所述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路由探測請求資訊;根據所述路由探測請求資訊獲取歷史路徑記錄,並將所述上線終端的當前連入路徑與所述歷史路徑記錄中的歷史路徑進行匹配,得到匹配結果;當所述匹配結果超過預設匹配值,則將所述匹配結果對應的歷史路徑對應的設備確定為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 路設備。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具體包括:統計歷史登錄帳戶和所述鄰居網路設備匹配的出現次數,當出現次數超過預設的出現次數閾值時,則所述鄰居網路設備為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具體包括:當帳戶歷史中顯示用戶在所述鄰居網路設備上的登錄次數超過預設的登錄次數閾值時,則所述鄰居網路設備為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所述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具體包括: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等於所述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加權鄰居的數量二者之和。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具體包括:當所述可信度超過預設的可信度閾值時,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已經通過身份認證; 當所述可信度未超過預設的可信度閾值時,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未通過身份認證。
  7. 一種身份認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接收所述伺服器發送的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並且所述認證通信資訊是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資訊;顯示所述認證通知資訊,以使用戶獲知所述認證通知資訊。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具體包括:向所述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路由探測請求資訊,以使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路由探測請求資訊確定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具體包括:廣播位址解析通訊協定ARP請求報文;接收至少一個與所述上線終端處於同一廣播域的另一 設備發送的ARP回復報文,所述ARP回復報文攜帶有所述另一設備的硬體MAC位址;將攜帶有所述MAC位址的請求資訊發送至所述伺服器,以使所述伺服器將接收到的MAC位址對應的設備確定為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具體包括:搜索相鄰的無線區域網路WLAN,得到所述WLAN的服務集識別符SSID;將攜帶有所述SSID的請求資訊發送至所述伺服器,以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SSID確定為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具體包括:如果當前網路為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網路,則獲取當前連接點附近的基地台資訊;將攜帶有所述基地台資訊的請求資訊發送至所述伺服器,以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基地台資訊對應的基地台確定為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12. 一種身份認證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並根據所述請求資訊確定上線 終端的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識別單元,用於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以及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認證單元,用於根據所述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以及將所述認證通知資訊發送至所述上線終端。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所述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路由探測請求資訊;根據所述路由探測請求資訊獲取歷史路徑記錄,並將所述上線終端的當前連入路徑與所述歷史路徑記錄中的歷史路徑進行匹配,得到匹配結果;當所述匹配結果超過預設匹配值,則將所述匹配結果對應的歷史路徑對應的設備確定為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識別單元還用於統計歷史登錄帳戶和所述鄰居網路設備匹配的出現次數,當出現次數超過預設的出現次數閾值時,則所述鄰居網路設備為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識別單元還用於當帳戶歷史中顯示用戶在所述鄰居網路設備上的登錄次數超過預設的登錄次數閾值時,則所述 鄰居網路設備為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等於所述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加權鄰居的數量二者之和,所述認證單元還用於當所述可信度超過預設的可信度閾值時,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已經通過身份認證;當所述可信度未超過預設的可信度閾值時,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未通過身份認證。
  17. 一種身份認證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發送單元,用於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接收單元,用於接收所述伺服器發送的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並且所述認證通信資訊是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資訊;顯示單元,用於顯示所述認證通知資訊,以使用戶獲知所述認證通知資訊。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向所述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路由探測請求資訊,以使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路由探測請求資訊確定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廣播位址解析通訊協定ARP請求報文;接收至少一個與所述上線終端處於同一廣播域的另一設備發送的ARP回復報文,所述ARP回復報文攜帶有所述另一設備的硬體MAC位址;將攜帶有所述MAC位址的請求資訊發送至所述伺服器,以使所述伺服器將接收到的MAC位址對應的設備確定為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搜索相鄰的無線區域網路WLAN,得到所述WLAN的服務集識別符SSID;將攜帶有所述SSID的請求資訊發送至所述伺服器,以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SSID確定為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如果當前網路為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網路,則獲取當前連接點附近的基地台資訊;並將攜帶有所述基地台資訊的請求資訊發送至所述伺服器,以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基地台資訊對應的基地台確定為所述上線終端的鄰居網路設備。
  22. 一種伺服器,包括:處理器;用於儲存所述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的記憶體;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接收上線終端發送的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並根據所述請求資訊確定上線終端的至少一個 鄰居網路設備;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鄰居,以及從所述至少一個鄰居網路設備中識別所述上線終端的加權鄰居;根據所述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以及將所述認證通知資訊發送至所述上線終端。
  23. 一種終端,包括:處理器;用於儲存所述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的記憶體;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向伺服器發送用於確定自身的鄰居網路設備的請求資訊;接收所述伺服器發送的認證通知資訊,所述認證通知資訊能夠指示所述上線終端是否通過身份認證,並且所述認證通信資訊是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可信鄰居的數量和所述上線終端對應的加權鄰居的數量計算所述上線終端的可信度,並根據所述可信度產生的資訊;顯示所述認證通知資訊,以使用戶獲取所述認證通知資訊。
TW104128125A 2015-02-25 2015-08-27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device, server and terminal TWI6675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510087898.5 2015-02-25
CN201510087898.5A CN105991600B (zh) 2015-02-25 2015-02-25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1510A true TW201631510A (zh) 2016-09-01
TWI667583B TWI667583B (zh) 2019-08-01

Family

ID=56693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8125A TWI667583B (zh) 2015-02-25 2015-08-27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device, server and terminal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0237272B2 (zh)
EP (1) EP3262552B1 (zh)
JP (1) JP6603726B2 (zh)
KR (1) KR102072095B1 (zh)
CN (1) CN105991600B (zh)
ES (1) ES2796198T3 (zh)
PL (1) PL3262552T3 (zh)
SG (1) SG11201706770UA (zh)
TW (1) TWI667583B (zh)
WO (1) WO20161380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239B (zh) * 2021-04-14 2023-12-01 臺灣網路認證股份有限公司 透過伺服器檢核密碼錯誤次數以完成作業之系統、裝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1600B (zh) 2015-02-25 2019-06-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终端
CN106714094B (zh) * 2015-07-20 2021-03-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789851A (zh) * 2015-11-24 2017-05-3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方法、系统、业务服务器和验证服务器
EP3393100A1 (en) * 2017-04-20 2018-10-24 Gemalto Sa A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reputation level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616359B1 (en) * 2017-04-25 2023-07-12 IX-Den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ot device authentication and secure transaction authorization
CN109905366B (zh) * 2019-01-16 2022-03-2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安全验证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9960536B (zh) * 2019-03-27 2021-09-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安全启动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745952B (zh) * 2020-05-06 2021-11-11 三商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執行無線廣播之方法及行動通訊裝置
CN112311760B (zh) * 2020-09-17 2023-04-0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一端多网环境的终端可信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2788121B (zh) * 2020-12-30 2023-04-14 北京八分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节点中全局信誉值计算方法、系统及相关产品
CN112866343B (zh) * 2020-12-30 2022-10-11 北京八分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节点中信任传播方法、系统及相关产品
KR102538540B1 (ko) * 2021-08-31 2023-06-01 국방과학연구소 전자 장치의 사이버 공격 탐지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534490T2 (de) * 1994-07-19 2006-06-29 Certco, Llc Verfahren zur sicheren anwendung digitaler unterschriften in einem kommerziellen verschlüsselungssystem
US20040240669A1 (en) 2002-02-19 2004-12-02 James Kempf Securing neighbor discovery using address based keys
US7124197B2 (en) 2002-09-11 2006-10-17 Mirage Networks, Inc. Secur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050036623A1 (en) 2003-08-15 2005-02-17 Ming-Jye Sheu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on of global encryption key in a wireless transport network
US7092358B2 (en) * 2003-10-24 2006-08-15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flexible quality of service
US7489930B2 (en) 2004-05-28 2009-02-10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mode terminals
US7570581B2 (en) * 2004-09-23 2009-08-04 Motorola, Inc. Dynamic reduction of route reconvergence time
US8590007B2 (en) 2005-08-25 2013-11-19 Guy Heffez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internet user identity
US7640577B2 (en) 2006-02-14 2009-12-29 Son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components in wireless home entertainment system
US7818200B2 (en) * 2006-02-24 2010-10-19 Sap Ag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trust-based reputation service for virtual organization formation
US7499547B2 (en) 2006-09-07 2009-03-03 Motorola, Inc.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and key management within an infrastructure based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GB2456290B (en) * 2007-10-05 2011-03-30 Iti Scotland Ltd Distributed protocol for authorisation
CN101217396B (zh) * 2007-12-29 2010-08-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信任模型的Ad hoc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
US9576119B2 (en) 2008-12-26 2017-02-21 Facebook, Inc. Preventing phishing attacks based on reputation of user locations
JP5388036B2 (ja) * 2009-06-17 2014-01-15 国立大学法人旭川医科大学 端末装置、情報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10030039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Eric Bilange Devi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on on untrusted networks via trusted networks
JP5561207B2 (ja) * 2011-02-25 2014-07-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位置情報信頼度決定プログラム及び位置情報信頼度決定装置
US8964741B2 (en) * 2011-06-21 2015-02-24 Cisco Technology, Inc. Adjacency discovery through multicast and single-hop messaging
US9058486B2 (en) * 2011-10-18 2015-06-16 Mcafee, Inc. User behavioral risk assessment
US9104836B2 (en) * 2011-11-21 2015-08-11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ally mapping network trust relationships
US8875265B2 (en) * 2012-05-14 2014-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te credentials management
CN103581120B (zh) * 2012-07-24 2018-04-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用户风险的方法和装置
US9584528B2 (en) * 2012-09-06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curing databases against piracy attacks
US8584219B1 (en) * 2012-11-07 2013-11-12 Fmr Llc Risk adjusted,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US9113431B2 (en) * 2012-11-16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corroboration and transferring trust between network databases for enhanced positioning accuracy
US8898737B2 (en) * 2012-11-26 2014-11-25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stateless address allocation in IPv6 networks
CN103856340A (zh) * 2012-12-04 2014-06-11 广州智域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第二代身份证的人民银行信息网接入系统及访问方法
US9374369B2 (en) 2012-12-28 2016-06-21 Lookout, Inc.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login system for client-server networks
US20140282927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Bottomline Technologies (D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on based validation via mobile device
US10026245B2 (en) 2014-03-31 2018-07-17 Vivint, Inc. Mobile device based authentication
US9338714B2 (en) * 2014-04-24 2016-05-10 United States Cellula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obile wireless data network connectivity via vehicle-installed small cell
CN105991600B (zh) 2015-02-25 2019-06-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239B (zh) * 2021-04-14 2023-12-01 臺灣網路認證股份有限公司 透過伺服器檢核密碼錯誤次數以完成作業之系統、裝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2552A1 (en) 2018-01-03
WO2016138009A1 (en) 2016-09-01
US10237272B2 (en) 2019-03-19
KR102072095B1 (ko) 2020-01-31
ES2796198T3 (es) 2020-11-26
TWI667583B (zh) 2019-08-01
KR20170121242A (ko) 2017-11-01
US10757102B2 (en) 2020-08-25
EP3262552B1 (en) 2020-04-22
PL3262552T3 (pl) 2020-09-21
CN105991600A (zh) 2016-10-05
JP2018509703A (ja) 2018-04-05
EP3262552A4 (en) 2018-03-21
SG11201706770UA (en) 2017-09-28
US20160248771A1 (en) 2016-08-25
US20190190911A1 (en) 2019-06-20
JP6603726B2 (ja) 2019-11-06
CN105991600B (zh) 2019-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7583B (zh)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device, server and terminal
CN110678770B (zh) 定位信息验证
US20200213318A1 (en) Leverag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a secondary device
TWI608743B (zh) 管理無線網路登錄密碼分享功能的方法、伺服器及系統
CN106375270B (zh) 令牌生成并认证的方法及认证服务器
CN104144163B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50403B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US11765164B2 (en) Server-based setup for connecting a device to a local area network
CN112260995A (zh) 接入认证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JP2018509703A5 (zh)
WO2016184380A1 (zh) 接入网络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TW200419535A (en) Group judgment device
JP2012531111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して位置を特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1314348B (zh) 信任度模型建立、信任评价、设备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81558B (zh) 智能家居设备的认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153645A (zh) 防蹭网方法和装置、路由器
CN113645054B (zh) 无线网络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HK1229573A (zh) 身份認證方法、裝置、服務器及終端
HK1229573A1 (zh) 身份認證方法、裝置、服務器及終端
HK1229573B (zh) 身份認證方法、裝置、服務器及終端
CN105763526A (zh) 一种安全认证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US11978052B2 (en) Method for validating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EP3949449B1 (en)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31880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18368A (zh) 接口访问方法、装置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