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3940A -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13940A TW201413940A TW102129080A TW102129080A TW201413940A TW 201413940 A TW201413940 A TW 201413940A TW 102129080 A TW102129080 A TW 102129080A TW 102129080 A TW102129080 A TW 102129080A TW 201413940 A TW201413940 A TW 20141394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organic light
- light emitting
- layer
- dispos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10—Measuring a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L22/12—Measuring a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structural parameters, e.g. thickness, line width, refractive index, temperature, warp, bond strength, defects, optical inspection, electrical measurement of structural dimensions, metallurgic measurement of diffus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包含基板;位於基板上之薄膜電晶體;位於薄膜電晶體上之第一絕緣層;位於第一絕緣層上之第二絕緣層,第二絕緣層具有第一開口,露出第一絕緣層之一部分;第一電極電性連接於薄膜電晶體及接觸第二絕緣層,且經由第一開口接觸第一絕緣層;像素定義層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且具有第二開口,露出第一電極之一部分在對應於第一開口之區域,第二開口小於第一開口;有機發光層位於第一電極上對應於第二開口之區域;以及第二電極位於有機發光層上對應於第二開口之區域。
Description
本發明之實施例主要是關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顯示器。更具體地,本發明之實施例主要是關於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有機發光層是位於像素定義層被劃分之位置的開口中。
顯示裝置是一種能顯示影像之裝置,而目前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正受到關注。
上述在背景部分揭露之資訊僅為了加強對所述技術背景的了解,因此可能包含未形成先前技術但已為本國所屬技術領域中一般人員所知之資訊。
本發明之實施例是針對具有提高發光效率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包含:基板;位於基板上之薄膜電晶體;位於薄膜電晶體上之第一絕緣層;位於第一絕緣層上之第二絕緣層,第二絕緣層具有第一開口,露出第一絕緣層之一部分;第一電極電性連接於薄膜電晶體及接觸第二絕緣層,且經由第一開口接觸第一絕緣層;像素定義層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且具有第二開口,露出第一電極之一部分在對應於第一開口之區域,第二開口小於第一開口;有機發光層位於第一電極 上 對應於第二開口之區域;以及第二電極位於有機發光層 上 對應於第二開口之區域。
像素定義層可包含複數個傾斜表面以形成第二開口。
有機發光層及/或第二電極中至少其一可設置於少於所有之複數個傾斜表面上。
第二開口是呈扁平四邊形之形狀,且其中像素定義層形成第二開口且進一步包含設置 為 彼此相對的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以及設置 為 彼此相對的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
第三傾斜表面可連接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之第一端,且第四傾斜表面可連接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之第二端。
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可長於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
有機發光層及第二電極可僅設置於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當中之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上。
第二電極可僅設置於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當中之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上。
有機發光層可設置於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上。
有機發光層可僅設置於第一至第四傾斜表面當中之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上。
第二電極可設置於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上。
第一電極可為光反射電極,且第二電極可為透光電極。
有機發光層可具有與第一電極、像素定義層及第二電極不同之反射率。
根據其中一個例示性實施例,可提供一種具有提升發光效率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
10、20...薄膜電晶體
80...電容
100...基板
131...開關半導體層
132...驅動半導體層
151...閘極線
152...開關閘極電極
155...驅動閘極電極
158...平板
160...層間絕緣層
171...資料線
172...共用電力線
173...開關源極電極
174...開關汲極電極
176...驅動源極電極
177...驅動汲極電極
178...電容平板
180...第一絕緣層
190...第二絕緣層
191...第一開口
200...封裝部分
300...線路部分
400...有機發光二極體
500...像素定義層
510...第二開口
511...第一傾斜表面
512...第二傾斜表面
513...第三傾斜表面
514...第四傾斜表面
710...第一電極
720...有機發光層
730...第二電極
1000、1002、1003...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
L...光
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剖面圖。
第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像素結構之平面示意圖。
第3圖係為根據第2圖所示之第一實施例之像素結構沿著切線III-III之剖面圖。
第4圖係為根據第2圖所示之第一實施例之像素結構沿著切線IV-IV之剖面圖。
第5圖係為顯示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之第一實驗例、第一比較例及第二比較例的特性之圖表。
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像素結構之平面示意圖。
第7圖係為根據第6圖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之像素結構沿著切線VII-VII之剖面圖。
第8圖係為根據第6圖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之像素結構沿著切線VIII-VIII之剖面圖。
第9圖係為顯示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之第一實驗例、第二實驗例及第一比較例的特性之圖表。
第10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像素結構之平面示意圖。
第11圖係為根據第10圖所示之第三實施例之像素結構沿著切線XI-XI之剖面圖。
第12圖係為根據第10圖所示之第三實施例之像素結構沿著切線XII-XII之剖面圖。
本發明之實施例將參考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附圖在下文中作更完整地描述。在此領域當中之技術人員會理解,所描述之實施例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下進行各種不同方式之修改。
為了闡明本發明之實施例,與描述不相關之部分可被省略,且相同元件或等同物在整份說明書中可被指代為使用相似之標號。
在數個實施例中,相同標號可用於具有相同結構之元件,以代表性的於第一實施例解釋此元件,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僅描述與其第一實施例不同之結構。
各元件之尺寸及厚度於圖式中可能任意地表示,且本發明並不一定侷限於此。
在圖式中,數個層與區域之厚度為了清楚起見可能被放大。在圖式中,一些層與區域之厚度為了便於說明可能被誇大。應理解的是當一個元件例如層、膜、區域或板被指為在另一個元件「上」時,它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中間元件。
此外,除非有明確地相反之描述,用詞「包含(comprise)」及其變化如「包含(comprises)」或「包含(comprising)」將被理解為意指包含所述之元件,但不排除任何其他元件。還有在整份說明書中,「在…上(on)」表示元件是位於另一元件之上(above)或之下(under)或下方(below),且未必指元件是位於另一元件根據重力方向上之上方。
一般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包含一或多個藉由發光以顯示影像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發光。有機發光二極體包含彼此相對設置的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其間插入有機發光層且有機發光層設置位於像素定義層被劃分之位置之開口中。
在一般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當中,有機發光層、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可具有不同折射率且有機發光層可發揮如同光纖之功能,因此由有機發光層發射之一部分之光可連續地在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反射,然後發射至設置於有機發光層一側之像素定義層。這會造成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發光效率之惡化。
下文中,將參考第1、2、3及4圖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剖面圖。
如第1圖所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0包含基板100、封裝部分200、線路部分300及有機發光二極體400。
基板100及封裝部分200包含絕緣材料例如玻璃、聚合物或不銹鋼,且基板100及封裝部分200其中之一是由透光材料所形成。線路部分300及有機發光二極體400設置於基板100上,且封裝部分200設置相對於基板100,線路部分300及有機發光二極體400置於基板100及封裝部分200之間。基板100及封裝部分200可以氣密方式密封在一起,將有機發光二極體400插入其間,且基板100及封裝部分200將從外部環境或外部干擾保護線路部分300及有機發光二極體400。
線路部分300包含開關薄膜電晶體10及驅動薄膜電晶體20(如第2圖實施例所示),且藉由傳送訊號至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使其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400根據線路部分300傳送之訊號發光。
有機發光二極體400是設置於線路部分300上。
有機發光二極體400是設置於基板100及封裝部分200之間之顯示區域,且根據線路部分300傳送之訊號發光以顯示影像。
下文中,將參考第2、3及4圖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內部結構。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像素結構之平面示意圖。第3圖是根據第2圖所示之第一實施例之像素結構沿著切線III-III之剖面圖。第4圖是根據第2圖所示之第一實施例之像素結構沿著切線IV-IV之剖面圖。
下文中,線路部分300及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之詳細結構在第2、3及4圖中說明,但本發明之實施例不侷限於第2、3及4圖中所示之結構。線路部分300及有機發光二極體400可在所屬技術領域中之技術人員能輕易地改變的範圍內作不同的修改。舉例來說,第2、3及5圖顯示一種主動式矩陣(active matrix, AM)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含一像素,具有包含兩薄膜電晶體(TFTs)10、20及一電容80之2Tr-1Cap結構,但本發明之實施例不侷限於此。因此,本發明之實施例不限制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當中特定數量之薄膜電晶體、特定數量之電容及/或特定數量之線路。第2、3及4圖中所示之像素代表顯示影像之一種可能之像素,且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係使用複數個像素來顯示影像。
如第2、3及4圖所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0包含開關薄膜電晶體10、驅動薄膜電晶體20、電容80、層間絕緣層160、有機發光二極體400、第一絕緣層180、第二絕緣層190及形成於每一像素之像素定義層500。在此,包含開關薄膜電晶體10、驅動薄膜電晶體20及電容80之結構可被指為是線路部分300。此外,線路部分300可進一步包含閘極線151、資料線171及共用電力線172,其交叉於閘極線151且與閘極線151電性絕緣。在此,一個像素可藉由閘極線151、資料線171及共用電力線172之界線來定義,但本發明之實施例不侷限於此。
參閱第2圖,開關薄膜電晶體10包含開關半導體層131、開關閘極電極152、開關源極電極173及開關汲極電極174。參閱第2及第3圖,驅動薄膜電晶體20包含驅動半導體層132、驅動閘極電極155、驅動源極電極176及驅動汲極電極177。
開關薄膜電晶體10是用作為開關以選擇光發射之像素。開關閘極電極152連接於閘極線151。開關源極電極173連接於資料線171。開關汲極電極174與開關源極電極173分開,且連接於電容80之一平板158。
驅動薄膜電晶體20施加驅動電力至第一電極710以使所選擇之像素中的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之有機發光層720發光。驅動閘極電極155連接於電容平板158,其連接於開關汲極電極174。驅動源極電極176及其他電容平板178分別連接於共用電力線172。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之第一電極710係延伸設置以接觸驅動汲極電極177,且接觸驅動汲極電極177與第一電極710係互相電性連接。
電容80包含中間設有層間絕緣層160的一對電容平板158、178。在此,層間絕緣層160可為介電材料且電容80之電容值可由充入電容80之電荷及兩電容平板158、178之間之電壓來決定。
根據這種結構,開關薄膜電晶體10係藉由施加於閘極線151之閘極電壓來驅動,以傳送施加於資料線171之資料電壓於驅動薄膜電晶體20。對應於通過共用電力線172施加於驅動薄膜電晶體20之共用電壓與由開關薄膜電晶體10傳送之資料電壓之間的差異之電壓係儲存於電容80當中,且與儲存於電容80之電壓對應之電流係經由驅動薄膜電晶體20流向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使有機發光二極體400發光(例如根據資料電壓及電容所儲存的電壓)。
有機發光二極體400包含第一電極710、相對於第一電極710設置之第二電極730以及設置於第一電極710與第二電極730之間之有機發光層720。換言之,第一電極710、有機發光層720及第二電極730是依序層疊於基板100。
第一電極710是光反射電極及為電洞注入電極之正極。如上所述,根據第一實施例,有機發光二極體400朝向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0之封裝部分200之方向發光。亦即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0是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第一電極710包含導電性材料例如鎂-銀(MgAg)、鋁(Al)、銀(Ag)、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及其類似材料,且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80上,且第一電極710之部分可設置於第二絕緣層190上。
第一絕緣層180設置於開關薄膜電晶體10及驅動薄膜電晶體20上,且第一絕緣層180之厚度大於層間絕緣層160。第一絕緣層180可包含有機材料,且可發揮平坦化基板100表面之功能。
第二絕緣層190設置於第一絕緣層180上且包含第一開口191以露出第一絕緣層180。第一開口190可形成扁平四邊形之形狀,且可藉由四個傾斜表面形成扁平四邊形之形狀。第一電極710係通過形成於第二絕緣層190上之第一開口191設置於第一及第二絕緣層180、190上,據此,第一電極710具有凹陷形狀(例如第一電極710可凹入第一開口191以藉由第一開口191接觸第一絕緣層180)。
有機發光層720可包含產生發光的主要發光層,設置於主要發光層與第一電極710之間的電洞有機層,及設置於主要發光曾與第二電極730之間的電子有機層。主要發光層是由第一電極710及第二電極730分別注入之電洞及電子相結合之一層,電洞有機層可包含至少一電洞注入層及至少一電洞輸送層,而電子有機層可包含至少一電子注入層及至少一電子輸送層。主要發光層可包含紅發光層以發射紅光、綠發光層以發射綠光、藍發光層以發射藍光以及白發光層以發射白光。第二電極730,即負極,是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上,且電洞及電子分別由第一電極710及第二電極730注入有機發光層720。當注入有機發光層720之電洞及電子互相結合之激子從激態掉入基態時,產生發光。
有機發光層720是設置於第一電極710上對應於由像素定義層500分隔之第二開口510之區域。
像素定義層500是設置於第一電極710上且包含第二開口510以露出第一電極710於對應第一開口191之區域(例如在第一電極710之凹入部分)。第二開口510之大小係小於第一開口191且與第一開口191相比露出一較小區域。
像素定義層500包含複數個傾斜表面以形成第二開口510,且有機發光層720與第二電極730至少其一僅形成於複數個傾斜表面之一部分(例如參見第4圖)。更詳細地,第二開口510可形成扁平四邊形之形狀,且像素定義層500形成第二開口510,其進一步包含第一傾斜表面511、第二傾斜表面512、第三傾斜表面513及第四傾斜表面514。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511、512是彼此相對(例如相面向)設置,而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513、514是彼此相對(例如相面向)設置。
第一傾斜表面511、第二傾斜表面512、第三傾斜表面513及第四傾斜表面514環繞第二開口510並形成第二開口510的扁平四邊形之形狀。第三傾斜表面513設置於第一傾斜表面511與第二傾斜表面512之第一端之間,使第一傾斜表面511與第二傾斜表面512藉由第三傾斜表面513連接,且第四傾斜表面514是設置於第一傾斜表面511與第二傾斜表面512之另一(或第二)端之間,使第一傾斜表面511與第二傾斜表面512藉由第四傾斜表面514連接。
第一傾斜表面511及第二傾斜表面512具有長於第三傾斜表面513及第四傾斜表面514之長度,且據此,第二開口510具有扁平四邊形之形狀。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有機發光層720覆蓋(例如完全覆蓋或僅覆蓋)形成像素定義層500之第二開口510之第一傾斜表面511至第四傾斜表面514當中之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513、514(例如參見第3圖),且有機發光層720不設置於(或僅部分覆蓋)第一傾斜表面511及第二傾斜表面512(例如參見第4圖)。
第二電極730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上。
第二電極730是透光電極及為電子注入電極之負極。第二電極730包含單層或多層透光之導電性材料包含例如鎂-銀(MgAg)、鋁(Al)、銀(Ag)、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及其類似之導電性材料,
第二電極730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上對應第二開口510之區域。根據一實施例,第二電極730是設置以覆蓋(例如完全覆蓋或僅覆蓋)形成像素定義層500之第二開口510之第一傾斜表面511至第四傾斜表面514當中之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513、514,且不設置於或僅部分覆蓋第一傾斜表面511及第二傾斜表面512。
根據第一實施例形成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0中有機發光二極體300之有機發光層720,由於材料特性與第一電極710、像素定義層500及第二電極730具有不同折射率,且據此,有機發光層720發揮類似光纖之功能使部分有機發光層720發射之光L連續地在第一電極710與第二電極730之間反射,然後(例如之後才)發射至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一側之像素定義層500。發射至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一側之像素定義層500之光L,是藉由設置於第二絕緣層190上對應於(例如基本上平行於或面向)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511、512之區域之第一電極710反射,然後因為有機發光層720及第二電極730僅設置於第三傾斜表面513及第四傾斜表面514上而照射至像素之中央部分。因為有機發光層720及第二電極730並未設置於第一傾斜表面511及第二傾斜表面512,由第一電極710反射之光L照射至像素之中央部分而不會有(或減少)因有機發光層720及第二電極730造成的亮度之惡化,且據此,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0之發光效率可被提升。
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0,照射至有機發光層720一側之光L藉由第一電極710反射回像素之中央區域,而不會有(或減少)因有機發光層720及第二電極730造成的亮度之惡化,因此整個像素之發光效率可被提升。
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0發光效率之提升可經由第一實驗例觀察;現在將描述第一實驗例。第一實驗例中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具有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相同之結構。
第5圖是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驗例、第一比較例及第二比較例的特性之圖表。
首先,如第5圖所示,第一比較例(Ref)是一般平面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且包含第一電極、像素定義層、有機發光層及第二電極。第一電極(或反射物)具有20nm至100nm之厚度及具有1.7至1.9之折射率,像素定義層(PDL)設置於第一電極上,具有傾斜約34度之表面形成開口,且具有2nm至6nm之厚度。像素定義層之折射率是1.5至1.7。有機發光層(或EL層)設置於第一電極上對應於開口之區域且具有200nm至400nm之厚度及1.8之折射率,且第二電極設置於有機發光層及像素定義層上。
其次,第二比較例(EGMM結構)包含第一電極、像素定義層、有機發光層及第二電極。第一電極傾斜約34度因此具有凹陷形狀,且第一電極(或反射物)之厚度為20nm至100nm及其折射率為 1.7至1.9。像素定義層(PDL)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且包含傾斜約34度之表面形成開口。像素定義層之折射率為1.5至1.7且厚度為2um至6um。有機發光層(或EL層)設置於第一電極上對應於開口之區域且具有200nm至400nm之厚度及1.8之折射率。第二電極設置於有機發光層及像素定義層上。
接著,第一實驗例(EGMM結構(去除負極有機發光層))是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0,且包含第一電極710第一傾斜表面511、像素定義層500、有機發光層720及第二電極730。第一電極710具有20nm至100nm之厚度及具有 1.7至1.9之折射率。像素定義層500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且包含其形成第二開口510之第一傾斜表面511、第二傾斜表面512、第三傾斜表面513及第四傾斜表面514。傾斜表面傾斜約34度。像素定義層500具有1.5至1.7之折射率及2um至6um之厚度。有機發光層720設置於第一電極710上對應於第二開口510之區域且具有200nm至400nm之厚度及1.8之折射率,且第二電極730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及像素定義層500上。
追蹤由第一實驗例(EGMM結構(去除負極有機發光層))、第一比較例(Ref)及第二比較例(EGMM結構)對應之有機發光層發射之光線。追蹤光線之結果顯示第一實驗例(EGMM結構(去除負極有機發光層))之發光效率,與第一比較例(Ref)相比提升約46.6%且與第二比較例(EGMM結構)相比提升約38.2%,第二比較例具有高於第一比較例8.2%之發光效率之提升。
如上所述,經由比較第一實驗例(EGMM結構(去除負極有機發光層))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與第一及第二比較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例如第5圖中結果(效率)列),可以觀察到根據第一實驗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發光效率,與第一及第二比較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相比有所提升。
如對本發明第一實驗例的觀察,根據第一實施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0之有機發光層720及第二電極730僅設置於第一傾斜表面511至第四傾斜表面514當中之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513、514上,因此可提升發光效率。
下文中,將參考第6、7及8圖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
下文中,僅對與第一實施例區別之特別組件作更詳細之描述,且下列敘述中省略之組件基本上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對應組件。另外,在第二實施例中,為方便起見,相同之構成元件將利用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同之標號來描述。
第6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像素結構之平面示意圖。第7圖是根據第6圖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之像素結構沿著切線VII-VII之剖面圖。第8圖是根據第6圖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之像素結構沿著切線VIII-VIII之剖面圖。
參閱第6、7及8圖,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2之有機發光層720設置於形成像素定義層500之第二開口510之第一傾斜表面511、第二傾斜表面512、第三傾斜表面513及第四傾斜表面514上,其設置於第一電極710上對應於第二開口510之區域。
第二電極730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上對應於第二開口510之區域。第二電極730覆蓋(例如完全覆蓋)形成像素定義層500之第二開口510之第一傾斜表面511至第四傾斜表面514當中之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513、514(例如參見第7圖),且第二電極730不設置(或只是部分覆蓋)於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511、512上(例如參見第8圖)。
有機發光層720形成根據第二實施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2之有機發光二極體300,根據材料特性具有與第一電極710、像素定義層500及第二電極730不同之折射率,且據此,有機發光層720發揮類似光纖之功能使部分有機發光層720發射之光L連續地在第一電極710與第二電極730之間反射,然後發射至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一側之像素定義層500。發射至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一側之像素定義層500之光L,是藉由設置於第二絕緣層190上對應於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511、512之區域之第一電極710反射,然後因為第二電極730設置僅完全覆蓋於第三傾斜表面513及第四傾斜表面514而照射至像素之中央部分。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電極730並未設置於第一傾斜表面511及第二傾斜表面512上,由第一電極710反射之光L照射至像素之中央部分而不會有(或減少)因第二電極730之存在造成的亮度之惡化,且據此,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2之發光效率可被提升。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2,照射至有機發光層720一側之光L藉由第一電極710反射回像素之中央區域,而不會有(或減少)因第二電極720造成的亮度之惡化,所以整個像素之發光效率可被提升。
下文中,參閱第9圖,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2發光效率之提升,可經由第二實驗例觀察,現在將描述第二實驗例。第二實驗例具有與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相同之結構。
第9圖是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驗例、第二實驗例及第一比較例的特性之圖表。
首先,如第9圖所示,第一比較例(Ref)是一般平面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且包含第一電極、像素定義層、有機發光層及第二電極。第一電極(或反射物)具有20nm至100nm之厚度及具有1.7至1.9之折射率。像素定義層(PDL)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且具有傾斜約34度之表面以形成開口。像素定義層之厚度為2nm至6nm及折射率為1.5至1.7。有機發光層具有200nm至400nm之厚度及1.8之折射率且設置於第一電極上對應於開口之區域。第二電極設置於有機發光層及像素定義層上。
其次,第一實驗例(EGMM結構(去除負極有機發光層))是第一實施例之試驗例。因此,對於第一實驗例之詳細敘述將不再重複。
接著,第二實驗例(EGMM結構(去除負極層)) 是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2,且包含具有20nm至100nm之厚度第一電極710、像素定義層500設置於第一電極710上、有機發光層720設置於第一電極710上對應於第二開口510之區域及第二電極730。第一電極710及具有 1.7至1.9之折射率。像素定義層500包含傾斜約34度之第一傾斜表面511、第二傾斜表面512、第三傾斜表面513及第四傾斜表面514且形成第二開口510,且具有1.5至1.7之折射率。有機發光層720具有200nm至400nm之厚度及具有1.8之折射率。第二電極730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及像素定義層500上。
追蹤由第一實驗例(EGMM結構(去除負極有機發光層))、第二實驗例(EGMM結構(去除負極層))及第一比較例(Ref)對應之有機發光層發射之光線。追蹤光線之結果顯示第二實驗例(EGMM結構(去除負極層))之發光效率,與第一比較例(Ref)相比提升約32.9%。
如上所述,經由比較第二實驗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與第一比較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可以觀察到根據第二實驗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發光效率,與第一比較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相比有所提升。
如觀察經過本發明第二實驗例,根據第二實施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2之第二電極730僅設置於(例如完全覆蓋)第一傾斜表面511至第四傾斜表面514當中之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513、514上,因此可提升發光效率。
下文中,將參考第10、11及12圖描述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
下文中,僅有與第一實施例區別之特別組件將更詳細描述,且下列敘述中省略之組件遵循第一實施例。另外,在第三實施例中,為方便起見,相同之構成元件將利用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同之標號來描述。
第10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像素結構之平面示意圖。第11圖是根據第10圖中沿著切線XI-XI之剖面圖。第12圖是根據第10圖中沿著切線XII-XII之剖面圖。
參閱第10、11及12圖,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3之有機發光層720覆蓋(例如完全覆蓋)形成像素定義層500之第二開口510之第一傾斜表面511至第四傾斜表面514當中之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513、514上,其設置於對應第二開口510之有機發光層720上,且因此第二電極730不露出於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511、512。
第二電極730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上對應於第二開口510之區域。第二電極730設置於形成像素定義層500之第二開口510之第一傾斜表面511至第四傾斜表面514上且也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上對應於第二開口510之區域。第二電極730可形成平板形狀且可設置於整個基板100。
有機發光層720形成根據第三實施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3之有機發光二極體400,根據材料特性具有與第一電極710、像素定義層500及第二電極730不同之折射率,且據此,有機發光層720發揮類似光纖之功能使部分有機發光層720發射之光L連續地在第一電極710與第二電極730之間反射,然後發射至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一側之像素定義層500。因為有機發光層720及第二電極730僅設置於第三傾斜表面513及第四傾斜表面514上,故發射至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20一側之像素定義層500之光L,是藉由設置於第二絕緣層190上對應於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511、512之區域之第一電極710反射,然後照射至像素之中央部分。在此實施例中,因為有機發光層720及第二電極730並未設置於第一傾斜表面511及第二傾斜表面512上,由第一電極710反射之光L照射至像素之中央部分而不會有(或減少)因有機發光層720造成的亮度之惡化,且據此,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3之發光效率可被提升。
亦即,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3,照射至有機發光層720一側之光L藉由第一電極710反射回像素之中央區域,而不會有(或減少)因有機發光層720造成的亮度之惡化,所以整個像素之發光效率可被提升。
雖然本發明已敘述關於目前認為可行之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本發明不局限於所揭露之實施例,相反的,是意於涵蓋包含於所附專利申請範圍之精神與範疇內之各種修改或等效設置。
10、20...薄膜電晶體
80...電容
131...開關半導體層
132...驅動半導體層
151...閘極線
152...開關閘極電極
155...驅動閘極電極
158...平板
171...資料線
172...共用電力線
173...開關源極電極
174...開關汲極電極
176...驅動源極電殛
177...驅動汲極電極
178...電容平板
191...第一開口
510...第二開口
511...第一傾斜表面
512...第二傾斜表面
513...第三傾斜表面
514...第四傾斜表面
730...第二電極
1000...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
Claims (13)
- 【第1項】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顯示器,包含: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係位於該基板上;
一第一絕緣層,係位於該薄膜電晶體上;
一第二絕緣層,係位於該第一絕緣層上,該第二絕緣層具有一第一開口,露出該第一絕緣層之一部分;
一第一電極,係電性連接於該薄膜電晶體及接觸該第二絕緣層,且經由該第一開口接觸該第一絕緣層;
一像素定義層,係設置於該第一電極上且具有一第二開口,露出該第一電極之一部分在對應於該第一開口之一區域,該第二開口小於該第一開口;
一有機發光層,係位於該第一電極上對應於該第二開口之一區域;以及
一第二電極,係位於該有機發光層上對應於該第二開口之一區域。 - 【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像素定義層包含複數個傾斜表面,以形成該第二開口。
- 【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有機發光層及該第二電極中至少其一係設置於少於所有之該複數個傾斜表面上。
- 【第4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二開口係呈一扁平四邊形之形狀,且其中該像素定義層形成該第二開口且進一步包含:
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其係設置為彼此相對;以及
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其係設置為彼此相對。 - 【第5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三傾斜表面連接該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之第一端,且該第四傾斜表面連接該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之第二端。
- 【第6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傾斜表面係長於該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
- 【第7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有機發光層及該第二電極僅設置於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當中之該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上。
- 【第8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二電極僅設置於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當中之該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上。
- 【第9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有機發光層係設置於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上。
- 【第10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有機發光層僅設置於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當中之該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上。
- 【第11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二電極係設置於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傾斜表面上。
- 【第1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電極係為一光反射電極,且該第二電極係為一透光電極。
- 【第1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有機發光層具有一反射率,其係與該第一電極、該像素定義層及該第二電極之反射率不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10-2012-0100520 | 2012-09-11 | ||
KR1020120100520A KR101939366B1 (ko) | 2012-09-11 | 2012-09-11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3940A true TW201413940A (zh) | 2014-04-01 |
TWI610432B TWI610432B (zh) | 2018-01-01 |
Family
ID=50232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9080A TWI610432B (zh) | 2012-09-11 | 2013-08-14 |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42793B2 (zh) |
KR (1) | KR101939366B1 (zh) |
CN (1) | CN103681752B (zh) |
TW (1) | TWI61043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78061B (zh) * | 2015-05-29 | 2017-04-1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結構及陣列基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379194B1 (ko) * | 2015-05-11 | 2022-03-2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1808715B1 (ko) * | 2015-09-23 | 2017-12-1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
WO2017195560A1 (ja) * | 2016-05-11 | 2017-11-16 | 株式会社Joled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KR102666873B1 (ko) | 2016-11-30 | 2024-05-2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KR102087103B1 (ko) | 2018-12-17 | 2020-03-1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
KR102075741B1 (ko) * | 2018-12-17 | 2020-02-1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패널 |
CN109873023B (zh) * | 2019-03-29 | 2021-10-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KR20210017056A (ko) * | 2019-08-06 | 2021-02-1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102710917B1 (ko) * | 2019-08-27 | 2024-09-2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
KR102690392B1 (ko) * | 2019-09-11 | 2024-08-0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
CN114639793A (zh) * | 2020-12-16 | 2022-06-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952025A (zh) * | 2021-03-31 | 2021-06-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76145B1 (en) * | 1999-09-30 | 2005-04-05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
KR100834344B1 (ko) * | 2001-12-29 | 2008-06-0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능동행렬 유기전기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KR100552962B1 (ko) * | 2003-08-28 | 2006-02-1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US7227306B2 (en) * | 2003-08-28 | 2007-06-05 | Samsung Sdi Co., Ltd.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having recessed electrode structure |
KR100685404B1 (ko) * | 2004-10-11 | 2007-02-2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US7781963B2 (en) | 2007-05-31 | 2010-08-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Organic EL display panel with banks containing fluorine resi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KR101600816B1 (ko) | 2008-11-14 | 2016-03-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JP5720054B2 (ja) * | 2009-09-14 | 2015-05-20 | 株式会社Joled | 表示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パネル装置の製造方法 |
-
2012
- 2012-09-11 KR KR1020120100520A patent/KR10193936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
- 2013-03-18 US US13/846,901 patent/US9142793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7-04 CN CN201310278334.0A patent/CN103681752B/zh active Active
- 2013-08-14 TW TW102129080A patent/TWI610432B/zh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78061B (zh) * | 2015-05-29 | 2017-04-1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結構及陣列基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1752A (zh) | 2014-03-26 |
US9142793B2 (en) | 2015-09-22 |
CN103681752B (zh) | 2018-04-06 |
KR20140033940A (ko) | 2014-03-19 |
US20140070182A1 (en) | 2014-03-13 |
KR101939366B1 (ko) | 2019-01-17 |
TWI610432B (zh) | 2018-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10432B (zh) |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 |
US12052885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 |
CN107689423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
KR102714931B1 (ko) | 표시 패널 | |
US9774011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 |
US10269777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reflection structure | |
US20160087245A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 |
US7994710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
US8212242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having a corner-cube pattern cover layer | |
US20100052519A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
KR101954973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US8519413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
KR102486987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US10629667B2 (en) | Light-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first light-shielding layer having first opening and second light-shielding layer having second opening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opening | |
US20110215302A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 |
JP2008515129A (ja) | 表示装置 | |
US8193703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that directs reflected light to improve visibility | |
US8610149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
KR20120041949A (ko)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
KR101182268B1 (ko) | 유기 발광 장치 | |
JP2019096439A (ja) | 有機el表示装置 | |
JP2018041612A (ja) | 有機el表示装置 | |
KR100490536B1 (ko) | 전면 발광형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 |
US20110140156A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