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64731Y - 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和使用它的隔热部件、真空隔热材料 - Google Patents
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和使用它的隔热部件、真空隔热材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764731Y CN2764731Y CNU2004200663590U CN200420066359U CN2764731Y CN 2764731 Y CN2764731 Y CN 2764731Y CN U2004200663590 U CNU2004200663590 U CN U2004200663590U CN 200420066359 U CN200420066359 U CN 200420066359U CN 2764731 Y CN2764731 Y CN 2764731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thermal conduction
- radiation thermal
- resin film
- infrar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9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9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0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9000005030 aluminium f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29920006269 PPS film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1162 cor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83 metal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2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9000011491 glass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734 Polyphenylene sulf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0069 polyphenylene sulf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3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3223 poly(pyromellitimide-1,4-diphenyl 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102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UUAGAQFQZIEFAH-UHFFFAOYSA-N chlorotrifluoroethylene Chemical compound FC(F)=C(F)Cl UUAGAQFQZIEFA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5 oxidative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XEKOWRVHYACXOJ-UHFFFAOYSA-N Eth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C(C)=O XEKOWRVHYACXO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25 asbesto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ZFSLODLOARCGLH-UHFFFAOYSA-N isocyanu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1=NC(O)=NC(O)=N1 ZFSLODLOARCGL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284 nylon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95 riebeck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PAYRUJLWNCNPSJ-UHFFFAOYSA-N Aniline Chemical compound NC1=CC=CC=C1 PAYRUJLWNCNPS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59866 Drug resista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1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221 fluorin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27 polystyrene foa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GHMLBKRAJCXXBS-UHFFFAOYSA-N resorci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O)=C1 GHMLBKRAJCXXB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2-methoxy-6-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CH]OC1=CC=CC([CH])=C1O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JMMZCWZIJXAGKW-UHFFFAOYSA-N 2-methylpent-2-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 JMMZCWZIJXAGK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43 Cellulos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19 Ethylene 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3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MKYBYDHXWVHEJW-UHFFFAOYSA-N N-[1-oxo-1-(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an-2-yl]-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O=C(C(C)NC(=O)C=1C=NC(=NC=1)NCC1=CC(=CC=C1)OC(F)(F)F)N1CC2=C(CC1)NN=N2 MKYBYDHXWVHEJ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1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28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4189 Scler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23 S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115 Sodium Silic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99 coating composi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95 emission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UFRKOOWSQGXVKV-UHFFFAOYSA-N ethene;ethe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C=C UFRKOOWSQGXVK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15 ethylene vinyl alcoh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466 i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4 inorgan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80 inorganic soli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7 material degra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2 mixed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11 pheno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3 phys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07 poly(ethylene-2,6-na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39 polyacrylonitri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9719 polyimid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8 polyisocya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56 polyisocya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54 polymer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862 poly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077 polyo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1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33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NTHWMYGWWRZVTN-UHFFFAOYSA-N sodium 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Na+].[Na+].[O-][Si]([O-])=O NTHWMYGWWRZVT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11 sodium silic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5846 sugar alcohol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1 surface-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aluminium or copp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sulphones; polysulf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halogenated polyolefins, e.g. PTF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2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32B7/1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applied in spaced arrangements, e.g. in strip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4—Insul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32B2307/7242—Non-perme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19/00—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09/00—Household applian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7/00—Walls, panels
- B32B2607/02—Wall papers, wall covering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3—Sheet including cover or casing
- Y10T428/231—Filled with gas other than air; or under vacuum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26—Spot bonds connect compon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4—Of fluorinate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期持续红外线反射能力,可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功能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和使用它的隔热材料。该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具有至少红外线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红外线反射层和粘接层,红外线反射率在50%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优秀的红外线反射效果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和使用它的隔热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地球环境问题的气候变暖的对策,推进节能的活动很活跃。关于利用温冷热的机器,从有效利用热的观点来看,要求具有优秀的隔热性能的隔热材料。特别是当在超过150℃的高温区域中使用隔热材料时,为了使节能效果显著,希望能在印刷机、复印机、液晶投影器和半导体制造装置中应用。
在超过150℃的高温区域,与室温区域不同,由于不能忽视红外线(以后称为IR)的辐射热传导成分,因此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降低。因此,必需要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技术。作为抑制辐射热的技术,在特开平5-164296号公报中说明了在塑料薄膜的上部设置金属箔层和保护层的隔热薄膜。
图8为上述先前技术的隔热薄膜的截面图。
这种隔热薄膜1为具有大的结晶粒的高纯度金属的表层2的塑料薄膜3。在表层2的平滑表面上层叠热放射率小的金属薄层4,使它具有超扁平的结晶粒。另外,在金属薄层4的表面上形成覆盖用的保护层5,用以允许IR和远红外线(以后称为FIR)自由透过,同时稳定地保护金属薄层4的表面。
由浸入该隔热薄膜1的IR和FIR构成的热线,在具有超扁平的结晶粒的金属薄层4的层内,反复进行全反射,然后,由于向外部反射,因此可以得到高的隔热效果。
然而,在上述结构中,没有说明金属薄层和保护层的接合方法,因此缺乏实现性。另外,在假如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下,IR和FIR被粘接吸收,因此IR反射效果降低。
作为真空隔热材料的外部覆盖材料,在特开平5-193668号公报中公布了具有IR反射功能的隔热性的分层薄膜。
图9为上述先前技术的隔热性分层薄膜的截面图。该隔热性分层薄膜为用粘接剂9A粘接保护层5、FIR反射层6、气体屏障层7和热熔接层8形成的。该隔热性分层薄膜由于在保护层5上使用FIR透过物质,在FIR反射层6上使用金属箔,因此可得到高的FIR反射率。
另外,由于在保护层5上使用FIR透过物质,因此IR可到达FIR反射层6。
但是,IR透过性物质的定义不明确,另外,保护层5和FIR反射层6的粘接层9A仅定义为不损害FIR透过效果的粘接剂,也不明确。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先前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提供具有优秀的IR反射效果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
另外,在-30℃——100℃附近的温度区域内,作为一般的隔热材料采用玻璃棉等纤维体或聚氨酯泡沫等发泡体。在需要更高性能的隔热部件的用途中,具有利用遮断外来气体侵入的外部覆盖材料来覆盖保持由微细空隙形成的空间的芯部材料、采用使该空间减压构成的真空隔热材料的装置。
作为真空隔热材料的外部覆盖材料,可以使用热熔接有金属的容器等。但在不需要耐热的低温区域中,大多数使用比较容易折曲或弯曲的具有热熔接层、气体屏障层和保护层的塑料-金属的分层薄膜。
近年来,对真空隔热材料的要求涉及多个方面,要求更高性能的真空隔热材料。
另一方面,在计算机或印字印刷装置、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和装入有变换器的荧光灯等中,为了不将配置在本体内部的发热体产生的热传递给热性能弱的调色剂或内部精密零件,强烈要求可在150℃附近使用的高性能的隔热部件。
作为可以在150℃附近的温度区域中使用的一般的隔热部件,有玻璃棉等无机纤维材料或无机发泡体等,但对更高性能的隔热部件的期望仍很高。在这个温度区域中,从分层薄膜的可靠性来看,只有特殊的高温规格的真空隔热材料才可适用。
一般,热传导可用气体热传导和固体热传导、辐射热传导、对流热传导的总和表示。在常温附近,气体热传导和固体热传导占支配地位,辐射热传导的贡献小。
然而,随着温度升高,辐射热传导慢慢增加,在100℃以上时,辐射热传导的影响不可无视,在更高温的区域中,辐射热传导占支配地位。因此,在150℃附近,需要有能降低辐射热传导隔热材料规格。
以前,有许多报告用IR反射性高的金属面或IR反射性涂料等抑制辐射热的技术。由于长时间接受IR的放射能量,在金属面上产生表面氧化造成的劣化的问题,利用IR反射性涂料,则IR反射率也不是很好。另外,作为遮热片材,在特开2001-107480号公报中提出了形成热反射涂料层,在上述热反射涂料层和上述片材料部件之间装入金属箔的片材。该热反射涂料层由在有可挠性的片材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混入在树脂涂料中有热反射功能的陶瓷或无机化合物而构成。
图17为上述先前技术的遮热片材的截面图。该遮热片材20上将铝箔粘接在片材部件22的两面上,形成上侧反射膜23A和下侧反射膜23B;同时,在该铝箔的露出表面上涂布形成24A、24B构成热反射型涂料层,在向着太阳光等热源侧使用该遮热片材20的热反射型涂料层时,由于IR放射能量的反射率高,因此铝箔的膜可有效地反射放射能量,使遮热性能显著提高。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即使将IR反射率高的金属箔和反射型涂料层复合使用,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遮热效果。首先通过IR反射型涂料层,使入射的IR的一部分被反射,大部分被吸收,通过固体热传导可传导至相邻的金属箔。如果IR不到达金属箔,则金属箔不发挥IR反射功能。结果,大部分辐射热变换为固体热传导进行传导。
另外,在实用新型刊登的第3085643号公报中说明了卷成滚子状的隔热带,该隔热带是在金属箔制的带的表面上,高压喷吹涂布涂料型隔热材料,在其背面涂强力耐热粘接剂,从上面夹紧防止附着用的纸带而构成的。
但是,在上述先前技术的结构中,金属泊制的带的表面上的涂料型隔热材料吸收IR的大部分,因此要得到很好的遮热效果比较困难。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先前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使IR反射能力长期持续,可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的功能的抑制辐射热薄膜。
特开平5-193668公报所说明的特征为,为了提高真空隔热材料的性能,遮断辐射的影响,达到高隔热,外部覆盖材料为由保护层、FIR反射层、由金属箔制成的气体屏障层、和热熔接层构成的隔热性分层薄膜;在保护层中使用FIR透过性物质。
在用通用的PET等作为保护层的情况下,入射的IR一部分被反射,大部分被保护层吸收,通过固体热传导传给相邻的气体屏障层。
在上述先前技术的结构中,由于入射的IR透过作为FIR透过物质的保护层后,被气体屏障层反射,结果,成为可抑制辐射型传导的真空隔热材料。这样,可提供具有抑制气体热传导和辐射热传导的优秀的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材料。
对FIR透过物质的特性没有特别的规定,甲基戊烯聚合物薄膜有效。
然而,上述先前技术的结构中,FIR透过物质和FIR反射的定义不明确。辐射热主要是吸收2-25微米(μm)的IR,再通过放射传导。
如图26所示,发热源的温度使辐射热的波长分布变化,峰值位置随着温度越高,则越向低波长侧偏移。
150℃的辐射热放射谱,在7μm附近具有峰值波长,稍微向高波长侧,则具有台肩形状。因此,如果阻碍4-20μm附近的IR吸收,则可以抑制150℃的辐射热传导。即:在4-20μm范围的IR透过物质和IR反射物质的定义很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上述先前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长时间内可使IR反射能力持续,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传导功能的真空隔热材料。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通过赋予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使在以往难以应用的高温区域中,也可以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它具有至少是红外线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和红外线反射层与粘接层;其特征为,红外线反射率在50%以上。
上述粘接层由粘接部和非粘接部构成。利用粘接层叠上述树脂薄膜和上述红外线反射层。
一种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薄膜具有至少为150℃以上的熔点,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由金属箔构成。
另外,提供了一种隔热部件,其特征为,它是具有芯部材料和覆盖上述芯部材料的外部覆盖材料的真空隔热材料,上述外部覆盖材料的内部减压,上述外部覆盖材料的结构为具有热熔接层、气体屏障、和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功能的保护层的层叠结构;上述保护层使用上述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截面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粘接层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隔热部件的截面图。
图4为表示树脂薄膜的IR吸收率与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表面中心温度的关系的图。
图5为表示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和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表面中心温度的关系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真空隔热材料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外部覆盖材料的截面图。
图8为先前的隔热薄膜的截面图。
图9为先前的隔热性分层薄膜的截面图。
图10为实施方式4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截面图。
图11为实施方式5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截面图。
图12为实施方式6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截面图。
图13为将实施方式7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安装在隔热材料表面上的隔热部件的截面图。
图14为将实施方式8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安装在真空隔热材料表面上的隔热部件的截面图。
图15为表示IR吸收率与高温侧温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6为表示IR反射率与高温侧温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7为先前的遮热片材的截面图。
图18为实施方式9的外部覆盖材料的截面图。
图19为实施方式10的外部覆盖材料的截面图。
图20为实施方式11的外部覆盖材料的截面图。
图21为实施方式12的外部覆盖材料的截面图。
图22为实施方式13的真空隔热材料的截面图。
图23为实施方式17的真空隔热材料的截面图。
图24为表示IR吸收率和高温侧温度的关系的图。
图25为表示IR反射率和高温侧温度的关系的图。
图26为另一个温度辐射热放射光谱的特性图。
符号说明:1隔热薄膜;2表层;3塑料薄膜;4金属薄层;4A第一金属箔;4B第二金属箔;5、5A保护层;6远红外反射层;7气体屏障层;8热熔接层;9粘接层;9A粘接剂;10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1树脂薄膜;11A第一树脂薄膜;11B第二树脂薄膜;12红外线反射层;13粘接部;14非粘接部;15隔热材料;16真空隔热材料;17芯部材料;18外部覆盖材料;18A成为高温侧的面的外部覆盖材料;18B成为低温侧的面的外部覆盖材料;20遮热片材;21隔热部件;22片材部件;23A、23B反射膜;24A、24B热反射涂料层。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是仅限于该实施方式。相同的零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省略其说明。附图为示意图,没有正确表示各个尺寸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树脂薄膜的IR吸收率,是将利用日本电子制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JIR5500型和红外放射装置IR-IRR200,在150℃下得出的红外放射率作为IR吸收率。另外,IR反射率是利用日立制作所的红外分光光度计270-30,在反射装置的相对反射角度为12度时的测定值。
(实施方式1)
利用图1和图2说明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是IR吸收率在25%以下的树脂薄膜11和IR反射层12,通过粘接剂9层叠构成的。
又如图2所示,粘接剂9印刷在至少是树脂薄膜11和IR反射层12中的任何一个上,使粘接部13和非粘接部14形成格子状图形。
以下,说明以上这样构成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的动作和作用。
树脂薄膜11对于氧化变坏或从外部来的冲击,有保护IR反射层的作用、可长期持续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从热源产生的IR,透过树脂薄膜11,入射至粘接层9的粘接部13或非粘接部14中。
这时,入射至粘接部13中的IR被构成粘接部13的粘接剂的IR吸收效果衰减。另外,入射至非粘接部14中的IR由于没有上述粘接剂,不衰减,而是向着IR反射层12,由IR反射层12的表面反射。反射的IR再次分别通过粘接层9的粘接部13和非粘接部14,透过树脂薄膜11。
如上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部分地涂布粘接剂,具有带有粘接部13和非粘接部14的粘接层9。这样,IR由粘接层9吸收的比例变低。
结果,由于透过树脂薄膜11,到达IR反射层13的IR被有效地反射,因此,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可以发挥优秀的IR反射效果。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薄膜11的例子,可举出:ETFE薄膜(熔点265℃,IR吸收率8%)或FEP薄膜(熔点270℃,IR吸收率8%),PFA薄膜(熔点305℃,IR吸收率8%),PPS薄膜(熔点285℃,IR吸收率10%),无延伸CPP薄膜(熔点170℃,IR吸收率17%),PET薄膜(熔点265℃,IR吸收率18%)。另外,作为不具有明确的熔点的例子,可利用PSF薄膜(连续使用温度150℃,IR吸收率10%)、或PES薄膜(连续使用温度180℃,IR吸收率15%)等。特别是,由于作为IR波长区域的2-25μm的吸收率小的氟系树脂薄膜或PPS薄膜,可以高效率地进行用IR反射层12的IR反射,所以优选。
另外,作为IR反射层12可以利用敲击铝或金、银、铜、镍、不锈钢等金属延展变薄的金属箔,或蒸镀有铝、金、银、铜、镍的金属蒸镀薄膜等。其中,优选使用IR反射率高,而且加工成本便宜的铝箔或铜箔。
另外,作为在粘接层9中使用的粘接剂,可以使用聚氨酯类粘接剂或环氧树脂类粘接剂、间苯二酚树脂类粘接剂、酚醛树脂类粘接剂、硅酮亚胺类粘接剂等有机粘接剂;或水玻璃或陶瓷、水泥等无机粘接剂。
在树脂薄膜11和IR反射层12之间形成由粘接部13和非粘接部14组成的粘接层9。
作为具有粘接部13和非粘接部14的粘接层9的形成方法,可以利用照相凹版印刷或胶版印刷、苯胺印刷、筛网印刷等印刷技术,和利用溶剂或光的蚀刻等,其中,优选是利用加工成本低廉的印刷技术。
另外,考虑IR反射层12和树脂薄膜11的柔软性或拉伸强度等物理特性,也可以在任一面上形成粘接层9。
另外,将粘接部13的印刷图形作成格子状,但根据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使用形状,使用以三角形、方形、菱形、多角形、圆形等为原形的几何学图形,或构思的非几何图形也可以。
粘接部13和非粘接部14的面积比例,可根据粘接强度和IR反射效果的情况,自由地改变。
另外,关于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的结构,可以利用粘接层9,将树脂薄膜11和IR反射层12作成多个层,而没有必要分别使树脂薄膜11和IR反射层12为单层。
例如,在热源位于两侧,夹住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粘接层9,使树脂薄膜11与IR反射层12的两个表面接合。这样,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反射从各个热源产生的IR,而不影响从其他热源发生的IR。
通过将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1安装在必需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地方,可以得到有效的隔热效果。
作为安装地点的例子,可举出住宅或工厂的层顶或墙壁一样的建筑部件、计算机或打印机、复印机、投影器等信息机器、罐锅或微波炉、热水器等的常用家电,半导体制造装置等的需要保温和遮热的所有地方。
(实施方式2)
利用图3和图4说明实施方式2。
图3为本实施方式的隔热部件的截面图。
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安装在隔热材料15的高温面上。抑制树脂辐射热传导薄膜10可利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
作为隔热材料15,可以利用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酚泡沫等的发泡塑料类隔热材料;或玻璃棉、石棉、玻璃粉末等无机物类隔热材料,绝缘板和纤维素纤维等木质纤维类隔热材料等。另外,也可以利用用有气体屏障性的外部覆盖材料覆盖这些隔热材料,使内部减压构成的真空隔热材料。
关于隔热材料的安装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利用粘接剂的化学接合,或钉钉子或缝合等的物理接合也可以。其中,考虑到在各个隔热部件中都适用,优选是利用粘接剂的化学接合。
在以上这样构成的隔热部件中,对于改变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种类时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所确认的结果,表示在实施例1-6中,在比较例1-4中表示其比较。
为了明确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隔热部件使用由玻璃棉板制成的真空隔热材料。真空隔热材料的厚度统一为12mm。
另外,在性能评价中,用以从厚度12mm的玻璃棉板表面的垂直方向,照射卤素加热器时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表面中心温度,和玻璃棉板的低温面的中心温度作为评价项目。
评价的基准是在距离卤素加热器在玻璃棉板的高温侧表面温度为150℃的距离处,设置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如果薄膜温度在150℃以下,则判定有抑制辐射热的效果。这时,玻璃棉板的低温面中心的温度为50℃。
(实施例1)
作为IR反射层,在15μm的镍箔的一个面上,利用照相凹版印刷法,涂布由多元醇(polyol)(三井武田ケミカル社製商品名:タケラツクA-310)和多异氰酸酯(三井武田ケミカル社製商品名:タケラツクA-3)与乙酸乙酯制成的粘接剂,使粘接部和非粘接部成为50∶50。同时,作为树脂薄膜,将10μm的CPP薄膜层叠在粘接剂表面上。测定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51%。
采用众所周知的方法进行上述粘接剂的硬化,在室温下或根据需要加热也可以。温度优选在30-60℃范围内。粘接层的厚度取不损害粘接功能的范围内的厚度。优选5μm以下,更优选3μm以下。
将这个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贴在玻璃棉板上进行评价。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表面中心温度和玻璃棉板低温面中心温度分别为143℃和39℃。与未设置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情况比较,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确认分别为7℃和11℃。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同样,将粘接剂涂在12μm的铝箔的一个面作为IR反射层;同时在粘接剂表面上层叠10μm的CPP薄膜(IR吸收率为17%)。作为树脂薄膜。测定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61%。
将该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贴在玻璃棉板上进行评价。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表面中心温度和玻璃棉板的低温面中心温度分别为123℃和35℃。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分别为27℃和15℃。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同,将粘接剂涂在12μm的铝箔的一个面上作为IR反射层;同时,在粘接剂表面上层叠25μm的FEP薄膜(IR吸收率为8%)作为树脂薄膜。测定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84%。
将该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贴在玻璃棉板上进行评价。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表面中心温度和玻璃棉板的低温面中心温度分别为106℃和33℃。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分别为43℃和17℃。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同,将粘接剂涂在12μm的铝箔的一个面上作为IR反射层;同时,在粘接剂表面上层叠2μm的PPS薄膜(红外线吸收率为10%)作为树脂薄膜。测定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红外线反射率为83%。
将该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贴在玻璃棉板上进行评价。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表面中心温度和玻璃棉板的低温面中心温度分别为108℃和34℃。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分别为42℃和16℃。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同样,将粘接剂涂在进行过铝蒸镀的2μm的PPS薄膜表面的非蒸镀面上作为IR反射层;同时,在粘接剂表面上层叠2μm的PPS薄膜(IR吸收率为10%)作为树脂薄膜。测定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53%。
将该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贴在玻璃棉板上进行评价。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表面中心温度和玻璃棉板的低温面中心温度分别为144℃和42℃。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分别为6℃和8℃。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同样,将粘接剂涂在进行过铝蒸镀的2μm的PPS薄膜表面的非蒸镀面上作为IR反射层;同时,再在粘接剂表面上层叠12μm的铝箔作为IR反射层。其次,再次用照相凹板印刷法将粘接剂在分层薄膜的蒸镀面上,使粘接部和非粘接部涂布为50∶50。
同时,在粘接剂表面上层叠2μm的PPS薄膜(IR吸收率为10%)作为树脂薄膜。测定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58%。
将该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贴在玻璃棉板上进行评价。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表面中心温度和玻璃棉板的低温面中心温度分别为136℃和38℃。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分别为14℃和12℃。
(比较例1)
将给与150℃热的卤素加热器的热照射加在厚度为12mm的玻璃棉板表面上,不设置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玻璃棉板低温面中心温度为50℃。
(比较例2)
就在玻璃棉板表面上设置12μm的铝箔作为IR反射层。铝箔的IR反射率为95%,铝箔表面中心温度和玻璃棉板的低温面中心温度分别为100℃和30℃。
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抑制辐射热传导效果分别为50℃和20℃。但使用后经过10天,薄膜表面中心温度和玻璃棉板低温面中心温度上升,推测是因氧化劣化造成IR吸收增加。
(比较例3)
与实施例1同样,将粘接剂涂在12μm的铝箔的一个面作为IR反射层;同时在粘接剂表面上层叠120μm的聚酰亚胺薄膜(IR吸收率为80%),作为树脂薄膜。测定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20%。
将该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贴在玻璃棉板上进行评价。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表面中心温度和玻璃棉板的低温面中心温度分别为168℃和54℃。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温度升高分别为18℃和4℃。由于作为树脂薄膜的聚酰亚胺薄膜的IR吸收率为80%,因此树薄膜可用来吸收IR。
(比较例4)
与实施例1同样,将粘接剂涂在12μm的磨砂铝箔的一个面作为IR反射层;同时在粘接剂表面上层叠10μm的CPP薄膜(IR吸收率为10%),作为树脂薄膜。测定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42%。
将该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贴在玻璃棉板上进行评价。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表面中心温度和玻璃棉板的低温面中心温度分别为155℃和53℃。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温度升高分别为5℃和3℃。测定作为IR反射层的磨砂铝箔的IR反射率为45%,IR反射层不能很好地反射IR。
在以上这样构成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中,当改变树脂薄膜和IR反射层的种类时,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IR反射层 | 树脂薄膜 | RRSF | 薄膜表面中心温度℃ | 低温表面中心温度℃ | 评价 | |||
名称 | IR吸收率% | IR反射率% | 效果 | 氧化劣化 | ||||
实施例1 | Ni箔 | CPP | 17 | 51 | 143 | 39 | 有 | 无 |
实施例2 | Al箔 | CPP | 17 | 61 | 123 | 35 | 无 | 无 |
实施例3 | Al箔 | FEP | 8 | 84 | 106 | 33 | 有 | 无 |
实施例4 | Al箔 | PPS | 10 | 83 | 108 | 34 | 有 | 无 |
实施例5 | Al蒸镀PPS | PPS | 10 | 53 | 144 | 42 | 有 | 无 |
实施例6 | Al蒸镀PPS/Al箔 | PPS | 10 | 58 | 136 | 38 | 有 | 无 |
比较例1 | - | - | - | - | 150 | 50 | 无 | - |
比较例2 | Al箔 | - | - | 95 | 100 | 30 | 有 | 有 |
比较例3 | Al箔 | PI | 80 | 20 | 168 | 54 | 无 | 无 |
比较例4 | 磨砂Al箔 | CPP | 10 | 42 | 155 | 53 | 无 | 无 |
PI:聚酰亚胺薄膜 RRSF: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
PPS:聚苯硫醚
另外,树脂薄膜的IR吸收率和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表面中心温度的关系表示在图4中,辐射热传导薄膜的IR反射率与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表面中心温度的关系表示在图5中。
从图4中可看出,在未设置薄膜时,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表面中心温度在150℃以下,树脂薄膜的IR吸收率在25%以下。
同样,从图5可看出,得到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在50%以上。
(实施方式3)
利用图6和图7说明实施方式3。
如图6所示,真空隔热材料16由芯部材料17覆盖和芯部材料17的外部覆盖材料18构成,内部减压。
在图7中可看出,外部覆盖材料18由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和热熔接层8构成。
作为芯部材料17,可以利用聚苯乙烯泡沫或聚氨酯泡沫、酚醛泡沫等发泡塑料系隔热材料;或玻璃棉或石棉、二氧化硅粉末等无机类隔热材料。
热熔接层8根据真空隔热材料的使用温度,可以利用CPP或OPP、OPET、PVDC、EVOH、PAN、PVA、PEN、CTFE等各种树脂薄膜。
其中,优选选择气体屏障性和水蒸气屏障性好的树脂薄膜。这样,可提高真空隔热材料的可靠性。
另外,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可以利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
另外,外部覆盖材料18,高温测外部覆盖材料和低温侧外部覆盖材料,不需要同时是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效果的外部覆盖材料,只要是至少使向着热源的高温侧外部覆盖材料为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效果的外部覆盖材料,就可得到充分的效果。
在以上这样构成的真空隔热材料中,当改变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种类时,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的确认结果表示在实施例7中,其比较表示在比较例5中。
为了明确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由干式二氧化硅构成的真空隔热材料作为隔热部件,真空隔热材料的厚度统一为7mm。
性能评价时,以从由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构成的外部覆盖材料的垂直方向照射卤素加热器时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表面中心温度和真空隔热材料的低温面的中心温度作为评价项目。
(实施例7)
在由厚度为50μm的CPP构成的热熔接层的一个面上涂布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粘接剂,贴上实施例1中所用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层,制造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效果的外部覆盖材料。
另外,在由厚度为50μm的CPP构成的热熔接层的一个面上涂布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粘接剂,贴上比较例4中所用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层,制造外部覆盖材料。
利用二块外部覆盖材料覆盖由干式二氧化硅构成的芯部材料,通过内部减压,制成真空隔热材料。在该真空隔热材料的外部覆盖材料中,向由实施例1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构成的外部覆盖材料,照射卤素加热器时,本实施例的真空隔热材料的低温面中心温度为33℃。
(比较例5)
将实施例7中所用的真空隔热材料翻过来,在向由使用了比较例4的外部覆盖材料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构成的外部覆盖材料,照射卤素加热器时,真空隔热材料的低温面中心温度为45℃。
在以上的结构中,使用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和由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热熔接层8通过粘接层9作成多个层的薄膜,作为真空隔热材料的外部覆盖材料。结果,利用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抑制辐射热传导,还可用真空隔热材料抑制固体热传导和气体热传导,可以发挥优秀的隔热性能。
(实施方式4)
利用图10说明实施方式4。
在图10中,通过层叠熔点150℃以上、IR吸收率在25%以下的树脂薄膜11和金属箔4,构成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使其IR反射率在50%以上。
以下说明以上这样构成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的动作和作用。
因为树脂薄膜11的熔点在150℃以上,在150℃以下的环境中不熔融,具有防止金属箔4的氧化变坏的作用,可长期地持续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另外,从树脂薄膜11面入射的IR,以25%以下吸收率到达金属箔4并被放射,反射的IR,以小于25%的吸收率透过树脂薄膜11,因此,由于树脂薄膜11的IR吸收,造成固体热传导率增大,金属箔7的IR反射效果不能提高。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树脂薄膜11的熔点在150℃以上,IR吸收率小于25%,它与金属箔4层叠,可使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的IR反射率在50%以上。结果,由树脂薄膜11入射和反射IR吸收的辐射热传导向着固体传热的变换少,可以有效地反射透过树脂薄膜11到达金属箔4的IR,因此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树脂薄膜,可以利用熔点在150℃以上,IR吸收率在25%以下的树脂薄膜。另外,即使不具有明确的熔点材料,但具有150℃以上的耐热性,IR吸收率小于25%者也可利用。作为这种情况的指标,UL746B规定为连续使用温度在150℃以上。作为熔点在150℃以上的例子有:厚度在25μm的ETFE薄膜(熔点265℃,IR吸收率8%),厚度25μm的FEP薄膜(熔点270℃,IR吸收率8%),厚度25μm的PFA薄膜(熔点305℃,IR吸收率8%),厚度为2μm的PPS薄膜(熔点285℃,IR吸收率10%),厚度为10μm的无延伸CPP薄膜(熔点170℃,IR吸收率17%),厚度为15μm的PET薄膜(熔点258℃,IR吸收率18%)等。作为没有明确的熔点的薄膜,可以利用厚度25μm的PSF薄膜(连续使用温度150℃,IR吸收率10%),厚度为25μm的PES薄膜(连续使用温度180℃,IR吸收率15%)等。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箔4可以利用铝箔、铜箔、镍箔、不锈钢箔等延伸金属、制成箔状的箔。
其中,铝箔由于在金属中具有非常高的IR反射作用,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功能。另外,工业上广泛应用,经济也是优点。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薄膜11还可利用氟类树脂薄膜。氟类树脂薄膜由于在IR波长区域2-25μm的吸收比较少,还具有抑制树脂成分的热吸收的作用,因此可在金属箔4的表面上有效地反射IR。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的功能。另外,由于与耐热性一起,还具有耐腐蚀性、耐药性好的作用,即使在使用条件是多潮湿等严酷的条件下,也可长期发挥高的抑制辐射热的效果。
氟类树脂薄膜为ETFE薄膜、FEP薄膜、PFA薄膜、CTFE薄膜等。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薄膜11,可以利用PPS薄膜。PPS薄膜由于在IR区域的吸收较少,还具有非常好的耐热作用,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发生薄膜软化和收缩,可长期发挥高的抑制辐射热效果,外观也好。
将以上的本实用新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安装在需要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地方,可以有效地隔热。作为安装的地方的例子,可以为住宅或工厂的房顶一样的建筑部件,或在计算机或印刷装置、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需要遮热的部位,组装有变换器的荧光灯等中,设在本体内部的发热体和热性能弱的调色剂或内部精密零件之间等。将树脂薄膜向着这些发热源,放在最表面上,接着层叠金属箔。
(实施方式5)
利用图11来说明实施方式5。
在图11中,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是交互层叠熔点在150℃以上、IR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11A、11B和金属箔4A、4B构成的。
以下说明以上这样构成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的动作和作用。
在透过第一树脂薄膜11并到达的第一金属箔4A中,虽然IR反射功能与实施方式4同样作用,但不反射而吸收、向固体传热变换过的一部分IR再次被放射,透过第二树脂薄膜11B,再由第二金属箔4B反射,因此可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的功能。
(实施方式6)
利用图12说明实施方式6。
在图12中,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由熔点在150℃以上、IR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11和层叠的金属箔4A,4B构成。
以下说明以上这样构成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的动作和作用。
在透过树脂薄膜11A并到达的第一金属箔4A中,与实施方式4同样,有IR反射功能,但不反射而是吸收、向固体传热变换的一部分IR再次被放射,再由第二金属箔4B反射因此可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的功能。
(实施方式7)
利用图13来说明实施方式7
在图13中,隔热部件21由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和隔热材料15构成。
在本结构中,由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抑制辐射热传导,再由隔热材料15抑制固体热传导和气体热传导,因此可发挥优秀的隔热效果。
隔热材料15可以使用由玻璃棉或石棉等无机纤维构成的;由耐火砖或发泡陶瓷等无机固形化体构成的;由发泡聚氨酯泡沫、发泡苯乙烯泡沫等有机材料构成的隔热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实施例8中表示将实施方式7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设在发泡聚氨酯泡沫表面上的评价结果。
性能评价是通过在将对厚度为12mm的玻璃棉板表面给与143℃的热的卤素加热器的热照射,提供给设置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同样的玻璃棉板情况下的照射面(高温侧)温度和背面(低温侧)温度的测定来进行的。
不设置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情况下,低温侧温度为47℃。
(实施例8)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金属箔,厚度2μm的PPS薄膜作为树脂薄膜。PPS薄膜的IR吸收率为10%,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87%。高温侧温度为96℃,低温侧温度为36℃,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了47℃和11℃,判定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实施方式8)
利用图14来说明实施方式8
在图14中,隔热部件21由抑制辐射热薄膜10和真空隔热材料16构成。真空隔热材料16是由芯部材料和外部覆盖材料构成,在减压下用外部覆盖材料密封芯部材料制造的,是气体热传导率无限小,而且隔热性能好的隔热材料。
在以上的结构中,利用抑制辐射热薄膜10抑制辐射热传导,再利用真空隔热材料16抑制固体热传导和气体热传导,可发挥优秀的隔热效果。
另外,通过将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10安装在真空隔热材料16的表面上,可减少真空隔热材料16从发热源接受的热量,降低表面温度,因此可得到真空隔热材料抑制从密封口经过一定时间而进入的空气所造成的性能恶化的效果。
实施例9-14中表示将实施方式4-6的各种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设在真空隔热材料表面上的评价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在外部覆盖材料的保护层中使用尼龙薄膜和PET薄膜,在气体屏障层中使用铝箔的磨砂表面,在热熔接层中使用无延伸的CPP薄膜,作为芯部材料使用将向干式热解二氧化硅中添加5重量%的碳黑并均匀混合后的粉体封入通气性的无纺布袋子中得到的材料,厚度为7mm。
性能评价是通过在将给与上述真空隔热材料的表面的150℃的热的卤素加热器的热照射,提供给设置有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真空隔热材料的情况下的照射面(高温侧,和背面(低温侧))的温度的测定来进行的。在不设置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情况下,低温侧的表面温度为39℃,其比较规格的保护层的树脂薄膜的IR吸收率为25%,IR反射率为30%。
IR吸收率和IR反射率的测定与实施方式7同样进行。
(实施例9)
使用厚度为15μm的镍箔作为金属箔,厚度为10μm的无延伸CPP薄膜作为树脂薄膜。CPP薄膜的IR吸收率为17%,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52%。评价结果是,高温测温度为140℃,低温侧温度为37℃,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10℃和2℃,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实施例10)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金属箔,厚度为10μm的无延伸CPP薄膜作为树脂薄膜。CPP薄膜的IR吸收率为17%,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64%。评价结果是,高温测温度为120℃,低温侧温度为33℃,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30℃和6℃,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实施例11)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金属箔,厚度为25μm的FEP薄膜(氟类薄膜)作为树脂薄膜。FEP薄膜的IR吸收率8%,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88%。
评价结果是,高温侧温度为103℃,低温侧温度为31℃,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47℃和8℃,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氟薄膜,可以使用除FEP外的ETFE薄膜、PFA薄膜、CTFE薄膜等。
(实施例12)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金属箔,厚度为2μm的PPS薄膜作为树脂薄膜。PPS薄膜的IR吸收率10%,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87%。评价结果是,高温侧温度为103℃,低温侧温度为31℃,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47℃和8℃,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实施例13)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金属箔,厚度为2μm的PPS薄膜作为树脂薄膜。从最表面按PPS薄膜/铝箔/PPS薄膜/铝箔的顺序层叠。PPS薄膜的IR吸收率10%,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90%。
评价结果是,高温侧温度为102℃,低温侧温度为30℃,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48℃和9℃,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与实施例12比较,温度降低效果高,因此判定交互层叠可使抑制辐射热传导效果更好。
(实施例14)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金属箔,厚度为2μm的PPS薄膜作为树脂薄膜。从最表面按PPS薄膜/铝箔/铝箔的顺序层叠。
PPS薄膜的IR吸收率10%,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90%。评价结果是,高温侧温度为103℃,低温侧温度为30.5℃,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47℃和8.5℃,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与实施例12比较,温度降低效果高,因此判定金属箔层叠也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表2表示以上实施例9-14的结果
金属箔 | 树脂薄膜 | 遮热涂料吸收率% | RRSF | 表面温度℃ | 氧化劣化 | |||
名称 | IR吸收率% | 反射率% | 高温 | 低温 | ||||
实施例9 | Ni箔 | CPP | 17 | - | 52 | 140 | 37 | 无 |
实施例10 | Al箔 | CPP | 17 | - | 64 | 120 | 33 | 无 |
实施例11 | Al箔 | FEP | 8 | - | 88 | 103 | 31 | 无 |
实施例12 | Al箔 | PPS | 10 | - | 87 | 103 | 31 | 无 |
实施例13 | Al箔 | PPS | 10 | - | 90 | 102 | 30 | 无 |
实施例14 | Al箔 | PPS | 10 | - | 90 | 103 | 30.5 | 无 |
比较例7 | - | 无 | - | - | 无 | 150 | 39 | 无 |
比较例8 | Al箔 | - | - | - | 95 | 100 | 30 | 有 |
比较例9 | Al箔 | - | - | 75 | 25 | 160 | 42 | 无 |
比较例10 | Al箔 | PI | 80 | - | 20 | 165 | 43 | 无 |
比较例11 | 磨砂Al箔 | CPP | 17 | - | 45 | 152 | 41 | 无 |
RRSF: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
其次,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比较例。
评价条件和方法与实施方式7相同。
(比较例6)
不设置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对厚度为12mm的玻璃棉板表面,用卤素加热器进行给与143℃热的热照射。这时,低温测温度为47℃。
(比较例7)
在实施方式8所示的真空隔热材料上,不设置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对高温侧表面进行给与150℃热的卤素加热器的热照射。这时,低温侧温度为39℃。本比较例在保护层的树脂薄膜的IR吸收率为25%,IR反射率为30%。
(比较例8)
将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金属箔,设置在真空隔热材料表面上。铝箔的IR反射率为95%。评价结果是,初期高温侧温度为100℃,低温侧温度为30℃,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50℃和9℃。但是使用后经过10天,慢慢地高温侧和低温侧温度上升,这是由于氧化性能变坏引起IR吸收增加。
(比较例9)
将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金属箔,将在铝箔上涂布遮热涂料后的物件设置在真空隔热材料表面上。
遮热涂料的IR吸收率为75%,本比较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25%。评价结果是,高温侧温度为160℃,低温侧温度为42℃,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温度分别上升5℃和3℃,判定没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这是因为涂料的IR吸收率高反射率低引起的。
(比较例10)
将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金属箔,厚度为120μm的聚酰亚胺薄膜作为树脂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的IR吸收率为80%,本比较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20%。评价结果是,高温侧温度为165℃,低温侧温度为43℃,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温度分别上升15℃和4℃,没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由于作为树脂薄膜的聚酰亚胺薄膜的IR吸收率为80%,没有确认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相反,由于吸收IR温度上升。
(比较例11)
使用厚度为12μm的磨砂铝箔作为金属箔,厚度为10μm的无延伸CPP薄膜作为树脂薄膜。
CPP薄膜的IR吸收率为17%,本比较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45%。评价结果为,高温侧温度为152℃,低温侧温度为41℃,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温度分别上升2℃和2℃,没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由于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反射率为45%,没有确认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表2中表示比较例7-11的结果,实施例9-12和比较例7-11的IR吸收率与高温侧温度的关系表示在图15中;IR反射率与高温侧温度的关系表示在图16中。
从图15中可推定,高温侧温度比未设置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情况的150℃低,IR吸收率小于25%。
同样从图16可推定,得到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IR反射率在50%以上。
关于树脂薄膜和金属箔的层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利用有机和无机粘接剂进行接合也可以,利用端部缝合等物理方法接合也可以。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为树脂薄膜和金属箔交互地层叠,这样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层数越多,效果越好,但应根据适用温度和成本来选择最优的层叠数。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由树脂薄膜与层叠的金属箔构成,因此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与树脂薄膜和金属箔交互层叠比较,金属箔彼比接触引起的固体传热的影响稍大,因此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能力较差,但经济。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可以长期持续IR反射能力,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使用氟类树脂薄膜或PPS薄膜作为树脂薄膜,即使在更高温区域的严酷条件下,也可长期持续IR反射能力,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
(实施方式9)
利用图18说明实施方式9。
在图18中,外部覆盖材料18由保护层5、气体屏障层7和热熔接层8构成。保护层5,由层叠IR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11和金属箔4构成,使IR反射率在50%以上。
树脂薄膜11具有防止金属箔4的氧化变坏的作用,可长期持续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从树脂薄膜11表面入射的IR,以小于25%的吸收率到达金属箔6并被反射,反射的IR以小于25%的吸收率,透过树脂薄膜11。结果,由于树脂薄膜11的IR吸收,使固体热传导率增大,金属箔4的IR反射效果没有提高。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薄膜11的IR吸收率小于25%,它与金属箔4层叠,可使IR反射率在50%以上。结果,从由树脂薄膜11入射和因反射IR吸收造成的辐射传热,向固体传热的变换少,可以有效地反射透过树脂薄膜11而到达金属箔4的IR,因此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树脂薄膜11可以利用IR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另外,熔点在150℃以以上,和没有明确熔点的材料,希望具有150℃以上的耐热性。在这种情况下的指标,按UL746B规定,为连续使用温度在150℃以上。
作为熔点在150℃以上的例子,可举出厚度在25μm的ETFE薄膜(熔点265℃,IR吸收率8%),厚度25μm的FEP薄膜(熔点270℃,IR吸收率8%),厚度25μm的PFA薄膜(熔点305℃,IR吸收率8%),厚度为2μm的PPS薄膜(熔点285℃,IR吸收率10%),厚度为10μm的无延伸CPP薄膜(熔点170℃,IR吸收率17%),厚度为15μm的PET薄膜(熔点258℃,IR吸收率18%)等。作为没有明确的熔点的薄膜,可以利用厚度为25μm的PSF薄膜(连续使用温度150℃,IR吸收率10%),厚度为25μm的PES薄膜(连续使用温度180℃,IR吸收率15%)等。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箔4可以利用铝箔、铜箔、镍箔、不锈钢箔等延伸金属,制成箔状的箔。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金属箔4取为铝箔,由于铝箔在金属中具有非常高的IR反射作用,因此可发挥优越的辐射热传导抑制功能。工业上广泛使用,所以经济上合算。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薄膜11还可利用氟类树脂薄膜。氟类树脂薄膜由于在IR波长区域2μm-25μm的吸收比较少,具有抑制树脂成分的热吸收作用,因此可在金属箔6表面上有效地反射IR。
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的功能。另外,由于与耐热性一起,还具有耐腐蚀性、耐药性好的作用,即使在使用条件多潮湿等严酷的条件下,也可长期发挥高的抑制辐射热的效果。
氟类树脂薄膜为例如ETFE薄膜、FEP薄膜、PFA薄膜、CTFE薄膜等。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薄膜11,可以利用PPS薄膜。PPS薄膜由于在IR区域的吸收较少,还具有非常好的耐热作用,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发生薄膜软化和收缩。
其结果,可长期发挥高的抑制辐射热效果,外观也好。
具有以上的外部覆盖材料18的真空隔热材料,利用保护层抑制辐射热传导,利用真空隔热材料抑制气体热传导和固体热传导,因此具有非常优秀的隔热性能。
(实施方式10)
利用图19来说明实施方式10。
如图19所示,外部覆盖材料18由保护层5、气体屏障层7和热熔接层8构成。保护层5是将IR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11A、11B和金属箔4A、4B交互层叠构成的。
在透过第一树脂薄膜11A而到达第一金属箔4A中,与实施方式9同样,有IR反射功能作用,但不反射而是吸收,向固体传热变换的一部分IR再次被放射,透过第二树脂薄膜11B,再由第二金属箔4B反射。结果,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
(实施方式11)
利用图20说明实施方式11。
如图20所示,外部覆盖材料18由保护层5、气体屏障层7和热熔接层8构成。保护层5由IR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11和层叠的金属箔4A、4B构成。
在透过树脂薄膜11而到达第一金属箔4A中,与实施方式9同样,有IR反射功能作用,但不反射而是吸收,向固体传热变换的一部分IR再次被放射,再由第二金属箔4B反射。结果,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
(实施方式12)
利用图21说明实施方式12。
如图21所示,外部覆盖材料18由保护层5和热熔接层8构成。由于用保护层5的金属箔4作为气体屏障层,因此没有先前的气体屏障层7。
利用本结构,由于保护层5的金属箔4具有气体屏障功能,可以省略气体屏障层7。
结果,材料成本和制造加工成本可降低。
(实施方式13)
利用图22说明实施方式13。
如图22所示,真空隔热材料16由芯部材料17和外部覆盖材料18构成。在减压下,通过将芯部材料17密封在外部覆盖材料18中制造,是一种气体热传导率无限小的隔热性能好的隔热材料。另外,外部覆盖材料18由保护层5、气体屏障层7和热熔接层8构成。
在以上结构中,利用外部覆盖材料18的保护层5抑制辐射热传导,再利用真空隔热材料16抑制固体传导和气体热传导,可以发挥优秀的隔热效果。
另外,由于保护层5的IR反射效果,可降低真空隔热材料16从发热源接受的热量,表面温度降低,因此可在先前难以应用的高温区域中使用。
由于防止热传导率的基于温度依存的增大,可以得到优秀的隔热性能。通过降低表面温度,可以抑制从密封口平常进入空气引起的真空隔热材料性能变差,因此可长期具有高的隔热性能。
实施例15-18表示变更保护层5的树脂薄膜11和金属箔4的种类而确认的结果。
在实施例15-18的真空隔热材料中,在芯部材料中使用将在干式热解二氧化硅中添加5重量%的碳黑而均匀混合的粉体,封入通气性的无纺布袋中而得到的部材。
在外部覆盖材料的热熔接层中使用无延伸的CPP薄膜,在气体屏障层中使用铝箔的磨砂面。在外部覆盖材料的保护层中使用实施例1-4的结构,制造厚度为7mm的真空隔热材料。
性能评价是通过在将向在保护层中使用尼龙薄膜和PET薄膜而其他与实施例1-4具有相同结构的真空隔热材料高温侧表面给与150℃热的卤素加热器的热照射,提供给本实施例的各个真空隔热材料情况下的高温侧和低温侧表面温度的测定来进行的。这个比较例的保护层的树脂薄膜的IR吸收率为25%,IR反射率为30%,低温侧表面温度为39℃。
实施例15-18的结果归纳在表3中。
表3
金属箔 | 树脂薄膜 | 保护层 | 表面温度℃ | 氧化劣化 | |||
名称 | IR吸收率% | 反射率% | 高温 | 低温 | |||
实施例15 | Ni箔 | CPP | 17 | 50 | 145 | 38 | 无 |
实施例16 | Al箔 | CPP | 17 | 60 | 125 | 35 | 无 |
实施例17 | Al箔 | FEP | 8 | 83 | 108 | 33 | 无 |
实施例18 | Al箔 | PPS | 10 | 82 | 108 | 33 | 无 |
实施例19 | Al箔 | PPS | 10 | 85 | 107 | 32 | 无 |
实施例20 | Al箔 | PPS | 10 | 85 | 108 | 32.5 | 无 |
实施例21 | Al箔 | PPS | 10 | 82 | 108 | 33 | 无 |
实施例22 | Al箔 | PPS | 10 | 82 | 108 | 29.5 | 无 |
比较例12 | 无 | Ny、PET | 25 | 30 | 150 | 39 | 无 |
比较例13 | Al箔 | 无 | - | 95 | 100 | 31 | 有 |
比较例14 | Al箔 | PI | 80 | 20 | 170 | 45 | 无 |
比较例15 | 磨砂Al箔 | CPP | 17 | 45 | 157 | 43 | 无 |
PI::聚酰亚胺树脂 Ny:尼龙
(实施例15)
使用厚度为15μm的镍箔的研磨面作为金属箔,厚度为10μm的无延伸CPP薄膜作为树脂薄膜。
CPP薄膜的IR吸收率为17%,本实施例的真空隔热材料表面(保护层)的IR反射为50%。
评价结果是,高温侧温度为145℃,低温侧温度为38℃,与本设置情况比较,分别降低5℃和1℃,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实施例16)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的研磨面作为金属箔,厚度为10μm的无延伸CPP薄膜作为树脂薄膜。
CPP薄膜的IR吸收率为17%,本实施例的真空隔热材料表面的IR反射率为60%。评价结果是,高温侧温度为125℃,低温侧温度为35℃。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25℃和4℃,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实施例17)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的研磨面作为金属箔,作为氟类薄膜的厚度设为25μm的FEP薄膜作为树脂薄膜。FEP薄膜的IR吸收率为8%,本实施例的真空隔热材料表面的IR反射率为83%。
评价结果是,高温侧温度为108℃,低温侧温度为33℃。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42℃和6℃,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氟薄膜,除了FEP薄膜外,还可使用ETFE薄膜、PFA薄膜和CTFE薄膜等。
(实施例18)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金属箔,厚度为2μm的PPS薄膜作为树脂薄膜。
PPS薄膜的IR吸收率为10%,本实施例的真空隔热材料表面的IR反射率为82%。评价结果是,高温侧温度为108℃,低温侧温度为33℃。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42℃和6℃,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实施方式14)
在实施方式14中,说明使用实施方式10的外部覆盖材料18的真空隔热材料16。实施例5的外部覆盖材料的热熔接层和气体屏障层及芯部材料的规格,与实施方式13相同。
因为与图22附图相同,省略。
(实施例19)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保护层的金属箔,厚度为2μm的PPS薄膜作为树脂薄膜,从最表面,按照PPS薄膜/铝箔/PPS薄膜/铝箔的顺序层叠。PPS薄膜的IR吸收率为10%。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85%。
评价结果为,高温侧温度为107℃,低温侧温度为32℃。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43℃和7℃,与实施例18比较,温度降低的效果高,因此用交互层叠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实施方式15)
在实施方式15中,说明使用实施方式11的外部覆盖材料18的真空隔热材料16。实施例6的外部覆盖材料的热熔接层和气体屏障层及芯部材料的规格,与实施方式13相同。
因为与图22附图相同,省略。
(实施例20)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保护层的金属箔,厚度为2μm的PPS薄膜作为树脂薄膜,从最表面,按照PPS薄膜/铝箔/铝箔的顺序层叠。PPS薄膜的IR吸收率为10%。本实施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IR反射率为85%。
评价结果为,高温侧温度为108℃,低温侧温度为32.5℃。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42℃和6.5℃,与实施例18比较,温度降低的效果高,因此用交互层叠金属箔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实施方式16)
在实施方式16中,说明使用实施方式12的外部覆盖材料18的实施方式15的真空隔热材料16。在实施例21中表示,实施例21中的芯部材料规格与实施方式13相同。
因为与图22相同,省略附图。
(实施例21)
在热熔接层上使用无延伸的CPP薄膜,由于保护层的金属箔起气体屏障层的作用,因此不设置气体屏障层。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研磨面作为金属箔,厚度为2μm的PPS薄膜作为树脂薄膜。
PPS薄膜的IR吸收率为10%,本实施例的真空隔热材料表面的IR反射率为82%。高温侧温度为108℃,低温侧温度为33℃。
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42℃和6℃,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另外,通过将气体屏障作为保护层的金属箔,也没有特别的问题。
(实施方式17)
利用图23说明实施方式17。
设置真空隔热材料16时,作为高温侧的面的外部覆盖材料18A的特征是,比低温侧的外部设备覆盖材料18B大。利用本结构,在高温侧的面的外部覆盖材料上具有起抑制辐射热传导功能的保护层5,具有降低表面温度的效果。另外,通过增大这个面,可得到降低回传至热熔接层8和低温侧外部覆盖材料的热量的效果。
结果,可以抑制热熔接层8的性能变坏,还可提高隔热效果。现利用实施例22再详细说明本实施例。
实施例22的外部覆盖材料18的热熔接层8和气体屏障层7及芯部材料的规格与实施方式13相同。
(实施例22)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保护层的金属箔,厚度为2μm的PPS薄膜作为树脂薄膜。
PPS薄膜的IR吸收率为10%,本实施例的真空隔热材料表面的IR反射率为82%。
评价结果是,高温侧温度为108℃,低温侧温度为29.5℃。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分别降低42℃和9.5℃,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特别是低温侧的温度降低大。这样,通过增大高温侧的外部覆盖材料,更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作为高温侧的面的外部覆盖材料比低温侧的外部覆盖材料大是指,如果外部覆盖材料的形状为多角形,则其各个边的全部长度,高温侧比低温侧长,可以完全覆盖低温侧并有余量的状态。如果外部覆盖材料的形状为圆形,高温侧的直径比低温侧长,可完全覆盖低温侧,并有余量。即,是指无论何种形状的外部覆盖材料,高温侧的外部覆盖材料都可完全覆盖低温侧外部覆盖材料的状态。
表3表示实施例15-22的结果。
在以上的结构中,利用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功能的保护层,抑制辐射热传导,再利用真空隔热材料16抑制固体热传导和气体热传导,可发挥优秀的隔热效果。
其次,表示针对本实用新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比较例。
评价条件和方法以实施例为准,评价结果同样表示在表3中。
(比较例12)
表示使用不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功能的保护层的情况的比较例。与实施方式13同样,评价使用在保护层中利用尼龙薄膜和PET薄膜,在气体屏障层中利用铝箔的磨砂面,在热熔接层中利用无延伸的CPP制造的外部覆盖材料的真空隔热材料。芯部材料规格与实施方式13相同,真空隔热材料的厚度相同,都为7mm。比较例1的保护层的树脂薄膜的IR吸收率为25%,IR反射率为30%。结果,高温侧表面温度为150℃,低温侧表面温度为39℃。
(比较例13)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保护层的金属箔。
评价不使用树脂薄膜作为保护层情况,IR反射率为95%。高温侧表面温度为100℃,低温侧表面温度为31℃。但是,使用后经过10天,高温侧和低温侧的温度慢慢上升,认为这是由于氧化使性能变坏引起IR吸收增加造成的。
(比较例14)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作为保护层的金属箔,厚度为120μm的聚酰亚胺薄膜作为树脂薄膜。
聚酰亚胺薄膜的IR吸收率为80%,比较例3的真空隔热材料的IR反射率为20%。高温侧表面温度为170℃,低温侧表面温度为45℃,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温度分别上升15℃和3℃,确认没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相反,IR吸收引起温度上升。
(比较例15)
使用厚度为12μm的铝箔磨砂面作为保护层的金属箔,厚度为10μm的无延伸CPP薄膜作为树脂薄膜。CPP薄膜的IR吸收率为17%,比较例4的真空隔热材料的IR反射率为45%。
评价结果是,高温侧温度为157℃,低温侧温度为43℃。与未设置的情况比较,温度分别上升7℃和4℃,判断没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
实施例15-18和比较例12-15的IR吸收率和高温侧温度的关系表示在图24中,IR反射率和高温侧温度的关系表示在图25中。从图24中可看出,高温侧温度比比较例12的情况的150℃低,推定IR吸收率小于25%。同样从图25可推定,得到抑制辐射热传导的效果,IR反射率在50%以上。
另外,热熔接层和气体屏障层之间,气体屏障层和保护层间分别用通常已知的层叠技术粘接。对于保护层的树脂薄膜和金属箔的层叠也同样。考虑到粘接剂引起的IR吸收,如有可能希望抑制粘接剂的使用量。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保护层是树脂薄膜和金属箔交互层叠构成的。结果,在透过第一树脂薄膜到达的第一金属箔层上不反射,而向固体传热变换的IR,通过第二树脂薄膜,再由第二金属箔反射;因此,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层叠数越多,效果越好,但应根据适用温度和成本,选择最优的层叠数。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层的特征为,它由单层树脂薄膜和层叠的金属层构成。由于透过树脂薄膜,在第一金属箔层上不反射,而变换为固体传热的IR,在第二金属箔上反射,因此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与树脂薄膜和金属箔交互层叠比较,由金属箔彼此接触,而造成的固体传热的影响稍大,因此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能力差,但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带抑制辐射热传导功能的保护层的外部覆盖件的特征为,它至少在设置真空隔热材料时,在作为高温侧的面上使用。具有带抑制辐射热传导功能的保护层的外部覆盖材料,可以与高温侧一起在低温侧应用,但基本的是必需在高温侧应用。
在低温侧使用通常使用的外部覆盖材料,只在高温侧使用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功能的保护层较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隔热材料,可以长期持续IR反射能力,可以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
另外,通过赋与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由于降低了真空隔热材料的表面温度,在先前难以使用的高温区域,也可以使用。由于防止热传导率依赖于温度造成的性能变坏,因此可以得到优秀的隔热性能。
另外,通过降低表面温度,抑制真空隔热材料的性能变坏,可以长期得到高的隔热性能。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和使用它的真空隔热材料,可长期持续IR反射能力,可发挥优秀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功能。结果,可以适用在抑制辐射热传导所必要的空间的隔热、或发热源与热性能弱的精密部件相邻近的部位的遮热等用途中。
Claims (27)
1.一种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具有:
至少红外线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
红外线反射层;和
设置在所述树脂薄膜和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之间的粘接层,
该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红外线反射率在50%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所述粘接层由粘接部和非粘接部构成,
利用粘接层叠所述树脂薄膜和所述红外线反射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所述粘接层的粘接部和非粘接部形成几何学图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所述树脂薄膜的熔点在150℃以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所述树脂薄膜为氟类树脂薄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所述树脂薄膜为聚苯硫醚薄膜。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为金属箔。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红外线反射层为金属蒸镀薄膜。
9.一种隔热部件,其特征为,
表面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
所述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包括:
至少红外线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
红外线反射层;和
设置在所述树脂薄膜和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之间的粘接层,
外侧为所述树脂薄膜侧,
所述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红外线反射率在50%以上,
所述粘接层由粘接部和非粘接部构成,
利用粘接层叠所述树脂薄膜和所述红外线反射层。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在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侧,利用粘接剂,将由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热熔接层作成多层。
11.一种隔热部件,其特征为,
它由芯部材料;和内侧面上有热熔接层,覆盖所述芯部材料的有气体屏障性质的多个外部覆盖材料构成;将所述外部覆盖材料内部减压密封,至少一个所述的外部覆盖材料由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形成,
所述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包括:
至少红外线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
红外线反射层;和
设置在所述树脂薄膜和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之间的粘接层,
所述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红外线反射率在50%以上,
所述粘接层由粘接部和非粘接部构成,
利用粘接层叠所述树脂薄膜和所述红外线反射层,
在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侧,利用粘接剂,将由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热熔接层作成多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所述树脂薄膜具有至少150℃以上的熔点,所述红外线反射层由金属箔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所述树脂薄膜和所述金属箔交互层叠。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由所述树脂薄膜和层叠的所述金属箔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所述金属箔可铝箔。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所述树脂薄膜为氟类树脂薄膜。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其特征为,
所述树脂薄膜为聚苯硫醚薄膜。
18.一种隔热部件,其特征为,
隔热材料表面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
所述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包括:
至少红外线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
红外线反射层;和
设置在所述树脂薄膜和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之间的粘接层,
所述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的红外线反射率在50%以上,
所述树脂薄膜具有至少150℃以上的熔点,所述红外线反射层由金属箔构成。
19.一种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为,
具有芯部材料和覆盖所述芯部材料的外部覆盖材料,
所述外部覆盖材料的内部减压,所述外部覆盖材料的结构为具有热熔接层、气体屏障层、和具有抑制辐射热传导功能的保护层的层叠结构,
所述保护层使用具有至少红外线吸收率小于25%的树脂薄膜、红外线反射层、和设置在所述树脂薄膜和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之间的粘接层的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为金属箔。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为,
所述保护层是交互层叠所述树脂薄膜和所述金属箔而构成。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为,
所述保护层由单层的所述树脂薄膜,和层叠的所述金属箔构成。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为,
所述保护层的所述金属箔为铝箔。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为,
所述保护层的所述树脂薄膜为氟类树脂薄膜。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为,
所述保护层的所述树脂薄膜为聚苯硫醚薄膜。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为,
将所述保护层的所述金属箔作为气体屏障层。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为,
将包括具备所述抑制辐射热传导功能的所述保护层的所述外部覆盖材料,至少在设置所述真空隔热材料时用于高温侧的面。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为,
当设置所述真空隔热材料时,高温侧面的所述外部覆盖材料,比低温侧的所述外部覆盖材料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011376 | 2004-01-20 | ||
JP2004011376 | 2004-01-2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64731Y true CN2764731Y (zh) | 2006-03-15 |
Family
ID=347923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4200663590U Expired - Lifetime CN2764731Y (zh) | 2004-01-20 | 2004-06-30 | 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和使用它的隔热部件、真空隔热材料 |
CNB20041006264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4846C (zh) | 2004-01-20 | 2004-06-30 | 真空隔热材料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6264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4846C (zh) | 2004-01-20 | 2004-06-30 | 真空隔热材料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62876B2 (zh) |
EP (1) | EP1640148B1 (zh) |
JP (1) | JP4353185B2 (zh) |
KR (1) | KR20060034302A (zh) |
CN (2) | CN2764731Y (zh) |
CA (1) | CA2535668C (zh) |
TW (1) | TW200524733A (zh) |
WO (1) | WO2005068180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31645A (zh) * | 2016-01-29 | 2018-08-21 | 麦克赛尔控股株式会社 | 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
CN111347728A (zh) * | 2018-12-20 | 2020-06-30 | 厦门浩添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隔热系统 |
CN112351884A (zh) * | 2019-03-27 | 2021-02-09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辐射冷却装置和辐射冷却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48028B2 (ja) * | 2004-07-22 | 2010-09-2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真空断熱材 |
KR100893002B1 (ko) | 2007-04-19 | 2009-04-10 | 주식회사 마프로 | 열차단필름 및 열차단필름의 제조방법 |
US11387014B2 (en) * | 2009-04-17 | 2022-07-12 |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Torque-balanced, gas-sealed wireline cables |
JP5640529B2 (ja) * | 2009-10-17 | 2014-12-17 |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 赤外線セン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路基板 |
EP2316286A1 (en) | 2009-10-29 | 2011-05-04 |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 An electrically heated smoking system with improved heater |
KR101260557B1 (ko) * | 2010-01-05 | 2013-05-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진공 단열 패널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
CN102478431B (zh) * | 2010-11-22 | 2016-01-20 |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 温度传感器 |
CN102478432A (zh) * | 2010-11-30 | 2012-05-30 |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 红外线传感器 |
KR20130057619A (ko) * | 2011-11-24 | 2013-06-03 | (주)엘지하우시스 | 복사열 차단 진공단열재 |
KR101447767B1 (ko) | 2011-12-02 | 2014-10-07 | (주)엘지하우시스 | 고온용 진공단열재 |
US20150124314A1 (en) * | 2012-06-01 | 2015-05-07 | Konica Minolta, Inc. | Functional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unctional film |
CN103574227A (zh) * | 2012-08-09 | 2014-02-12 | 苏州维艾普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添加红外反射层的真空绝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31555B (zh) * | 2013-05-28 | 2015-09-02 | 滁州晨润工贸有限公司 | 一种热熔流剂的传送设备内表面涂层及制备方法 |
CN103317617B (zh) * | 2013-05-28 | 2015-10-28 | 滁州晨润工贸有限公司 | 一种热熔聚乙烯塑料的传送设备内表面涂层及制备方法 |
CN105605863B (zh) | 2014-11-13 | 2018-01-02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真空隔热材料 |
EP3368305A4 (en) | 2015-10-28 | 2019-09-25 | Madico, Inc. | MULTILAYER COMPOSITE FILMS FOR ARCHITECTURAL APPLICATIONS |
JP6767610B2 (ja) * | 2016-02-12 | 2020-10-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断熱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
US11511928B2 (en) | 2017-05-09 | 2022-11-29 | Cold Chain Technologies, Llc | Shipping system for storing and/or transporting temperature-sensitive materials |
JP6379432B1 (ja) * | 2017-12-14 | 2018-08-29 | 日本遮熱株式会社 | 農業用ハウスの遮熱材、農業用ハウスの遮熱構造、及び農業用ハウス |
TWI634285B (zh) * | 2017-12-27 | 2018-09-01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 Thermal insulation structure for heating device |
US11476532B2 (en) * | 2018-02-27 | 2022-10-1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Battery module |
CN108424648B (zh) * | 2018-04-20 | 2021-02-05 | 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注塑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
WO2019225487A1 (ja) * | 2018-05-24 | 2019-11-28 | 大倉工業株式会社 | 輻射熱反射フィルム及び自動車用内装材 |
CA3124519A1 (en) * | 2019-01-30 | 2020-08-06 | Dirtt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Ltd. | Magnesium-oxide wall tiles for modular wall systems |
KR102577662B1 (ko) * | 2021-04-21 | 2023-09-13 | 조선화 | 방향성 열전달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2822B2 (ja) | 1974-11-21 | 1983-01-18 | 呉羽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ヤネツヨウシ−ト |
JPS6027638Y2 (ja) * | 1981-03-31 | 1985-08-21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断熱材 |
JPS6189840A (ja) * | 1984-10-11 | 1986-05-08 | 尾池工業株式会社 | 複合断熱材 |
US5714272A (en) * | 1991-12-12 | 1998-02-03 | Zaidan Houjin Shinku Kagaku Kenkyujo | Heat insulating film |
JPH05164296A (ja) | 1991-12-12 | 1993-06-29 | Shinku Kagaku Kenkyusho | 断熱フィルム |
JPH05193668A (ja) | 1992-01-13 | 1993-08-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断熱性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 |
JP2000062105A (ja) * | 1998-08-24 | 2000-02-29 | Daikin Ind Ltd | 含フッ素ポリマーからなる透明層を有する構造体とそれを用いた反射板 |
JP2000310392A (ja) | 1999-04-28 | 2000-11-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真空断熱材 |
US6287672B1 (en) | 1999-03-12 | 2001-09-11 | Rexam, Inc. | Bright metallized film laminate |
CN1157284C (zh) * | 1999-06-30 | 2004-07-1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真空绝热材料、使用真空绝热材料的保温设备和电热水器 |
JP2001107480A (ja) | 1999-10-08 | 2001-04-17 | Nippon Kankyo Kenkyusho:Kk | 遮熱シート |
JP3085643U (ja) | 2001-08-17 | 2002-05-17 | 末彦 吉田 | 断熱テープ |
JP2003271044A (ja) * | 2002-03-13 | 2003-09-2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4
- 2004-06-17 US US10/595,069 patent/US786287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6-17 WO PCT/JP2004/008850 patent/WO2005068180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4-06-17 KR KR1020067001917A patent/KR20060034302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4-06-17 EP EP20040746319 patent/EP164014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17 JP JP2005516960A patent/JP435318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6-17 CA CA 2535668 patent/CA2535668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6-28 TW TW93118792A patent/TW200524733A/zh unknown
- 2004-06-30 CN CNU2004200663590U patent/CN2764731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30 CN CNB2004100626435A patent/CN10048484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31645A (zh) * | 2016-01-29 | 2018-08-21 | 麦克赛尔控股株式会社 | 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
CN108431645B (zh) * | 2016-01-29 | 2020-12-22 | 麦克赛尔控股株式会社 | 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
CN111347728A (zh) * | 2018-12-20 | 2020-06-30 | 厦门浩添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隔热系统 |
CN112351884A (zh) * | 2019-03-27 | 2021-02-09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辐射冷却装置和辐射冷却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524733A (en) | 2005-08-01 |
EP1640148A1 (en) | 2006-03-29 |
CN1644467A (zh) | 2005-07-27 |
KR20060034302A (ko) | 2006-04-21 |
JP4353185B2 (ja) | 2009-10-28 |
CN100484846C (zh) | 2009-05-06 |
WO2005068180A1 (ja) | 2005-07-28 |
US20070059499A1 (en) | 2007-03-15 |
EP1640148B1 (en) | 2012-02-29 |
JPWO2005068180A1 (ja) | 2007-07-26 |
EP1640148A4 (en) | 2010-10-20 |
CA2535668C (en) | 2010-10-12 |
US7862876B2 (en) | 2011-01-04 |
CA2535668A1 (en) | 2005-07-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64731Y (zh) | 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和使用它的隔热部件、真空隔热材料 | |
CN1183207C (zh) | 涂料 | |
CN1157284C (zh) | 真空绝热材料、使用真空绝热材料的保温设备和电热水器 | |
CN1264875C (zh) | 含氟粘合性材料和用其制成的层压体 | |
CN1126800C (zh) | 含氟粘合剂及利用该粘合剂获得的粘接性薄膜和层压体 | |
CN1163976C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分离方法、回收方法和发电装置 | |
CN1024419C (zh) | 与金属粘接的聚合物混合材料涂层及其制法和用途 | |
CN1169228C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制造方法以及建筑物构件 | |
CN1261787C (zh) | 摄像装置 | |
CN1205676C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83219C (zh) | 含氟粘合性材料以及使用它的叠层体 | |
CN1195886C (zh) | 溅射靶、透明导电氧化物和制备该溅射靶的方法 | |
CN1256461C (zh) | Ag基合金薄膜及Ag基合金薄膜形成用溅射靶 | |
CN86102719A (zh) | 关于阻燃性树脂组成物 | |
CN1170003C (zh) | 碳膜及其形成方法以及碳膜被覆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 |
CN1469800A (zh) | 防反射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防反射成形品用模具 | |
CN1365344A (zh) | 制造低浑浊度涂层的方法及用该方法制造的涂层和涂装制品 | |
CN1922948A (zh) | 电波吸收体以及电波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 |
CN101041758A (zh) | 具有装饰、隔热、防水三合一功效的丙烯酸乳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909122A (zh) | 多层片式压敏电阻及其制造方法 | |
CN1853118A (zh) | 光反射片材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模塑制品 | |
CN1763245A (zh) | 镀覆衬底、非电解镀方法及使用了该方法的电路形成方法 | |
CN87105414A (zh) | 聚合物—金属粘接混合材料及粘接方法 | |
CN1409163A (zh) | 用于液晶显示板的背部基质,液晶显示板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
CN1122878C (zh) | 光接收元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