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90726Y - 一种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390726Y CN2390726Y CN 99249364 CN99249364U CN2390726Y CN 2390726 Y CN2390726 Y CN 2390726Y CN 99249364 CN99249364 CN 99249364 CN 99249364 U CN99249364 U CN 99249364U CN 2390726 Y CN2390726 Y CN 239072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th
- brake body
- flank
- tool head
- keyw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包括有一握把;一调动部位;一按键;一制动体;一工具头部。在操作过程中利用工具头部的齿面与制协体的齿面达到至少十多齿的强力大面积的咬合,故在承受操作扭力的能力充足,具有实用性及广泛范围的适用性,构件简易而且简化,其操作方式相当简易且符合人机工程学,可单手操作,具有实用性及简易操作的方便性。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尤其是一种操作者可利用工具头部的驱动头接设套简在特定角度的施工处直接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利用工具头部的齿面与制动体的齿面达到至少十多齿的强力大面积的咬合,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公知手工具,台湾专利公告号为第367920号,如附件一所示,名称为棘轮扳手的可调角度固定构造,该公知专利技术的结构特殊主要是在于:该棘轮D头10下方的圆弧部11设置多个棘齿12,并在把手20上方设有连接凹槽21,利用穿梢22将棘轮D头10的圆弧部11贯穿枢结在把手20上方的连接凹槽21中,且在连接凹槽21中设有轴向作动槽26及径向作动槽27,在轴向作动槽26中装有弹簧28及钢珠29,径向作动槽27中插入梢杆30,该梢杆30在下方设有一定位槽31,梢杆30上方则设有一斜槽32,其中梢杆30的长度比径向作动槽27长,起到压按梢杆30的作用,另外在轴向作动槽26中装设有钢珠33、弹簧34、卡块35,而该卡块35内部设有弹簧槽36,供容纳弹簧34及钢珠33,卡块35底部则设有一斜率与梢杆30的斜槽32相同的斜面37,使得梢杆30的斜槽32在压按时,可以与斜面37卡合止动。
该公知专利技术虽可达到棘轮扳手预期角度调动及定位的功能,但是在结构上过于复杂,而且角度调动的范围过小,并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为棘轮D头所能摆动的角度及范围取决在其棘齿的齿数设置,由图示中可得知,该公知专利技术为六齿棘轮数,所以与卡块之间产生卡制状态具有五种角度的偏转,此种角度偏转的范围过小限制过多,以致使用者能进行施工的范畴亦跟着受限,一旦施工角度不在其棘齿卡合的角度范围中,该公知专利的可调功能亦无法发挥其作用,而且其卡块有一齿与棘齿产生卡制的锁定功能,仅有一齿的卡制接触面积过小,卡块与棘齿相当容易跳开失去卡制能力。
再者,该公知专利技术的结构在动作上是利用梢杆的下方具有的一对钢珠、弹簧,而梢杆的上方则配合一卡块及设置的另一对钢珠弹簧,借此利用梢杆的斜槽与定位块的斜面产生位移卡制,因梢杆的上下方皆具有一对钢珠、弹簧,明显使用部件过多,容易造成动作不够确实。调动角度后是否能完全锁定的问题,除了卡块与棘齿之间的接触面积不足外,当钢珠及弹簧受到了碰撞,或者棘轮D头在扳动过程中因扭力达大而挤压钢珠弹簧产生些微小的移位,都会造成棘齿与卡块跳脱,无法有效地对棘轮D头产生锁固能力,故该公知专利技术虽在理论上可达到角度调动并固定的功能,但实际使用上却因适用角度范围太小,定位构件复杂,造成锁固不确实等缺点,使其功能的实现效率偏低。
请再参阅附件二,台湾专利公告号码为第366850号的名为棘轮扳手的可调角度构造改良,该公知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主要是在于:该棘轮D头10下方的圆弧部11设置呈多个棘齿12,并在把手20上方设置连接凹槽21,利用穿梢22将棘轮D头10的圆弧部11贯穿枢结在把手20上方的连接凹槽21中,该连接凹槽21的底部设有径向作动槽26及轴向作动槽27,且在径向作动槽26中穿设一转钮28,同时配合在轴向作动槽27中埋设一钢珠29、一弹簧30、一定位梢31,其中转钮28表面为一扳钮32,中心则为一轴杆33,另外轴杆33上设置较高及较低的阶缘34、35,该定位梢31底部设有弹簧槽36,供埋设弹簧30与钢珠29之用,又在定位梢31上端设置呈卡齿37,借此卡合固定在棘齿12中。
该公知专利技术虽可达到棘轮扳手预期角度调动及定位的功能,但是在结构上过于复杂,而且角度调动的范围过小,并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为棘轮D头所能摆动的角度及范围取决在其棘齿的齿数设置,由图中可知,该公知专利技术实施为六齿棘轮数,其与定位梢是有单一卡齿的卡固接触,此种单齿的卡合接触面积过小,所能承受施工力量有限,而定位梢与棘齿产生的卡制状态具有五种角度的偏转,此种角度偏转的范围过小限制过多,以致使用者能进行施工的范畴亦跟着受到限制,一旦施工角度不在其棘齿卡合的角度范围中,该公知专利技术的可调功能也无法发挥,而且其定位梢具有一卡齿与棘齿产生卡制的锁定功能,仅有一齿的卡制接触面积过小,卡块与棘齿相当容易跳开失去卡制能力。
该公知专利技术虽在构件使用上较前述附件一的专利技术少,但是操作方式上相比较变得较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因为使用者必须操作转钮向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方向旋动,才能达到调动及定位的功能,所以使用者必须一手握持握柄,另一手旋动转钮,故操作者无法单手操作,具有实用性差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尤其是一种构件简易且简化,不但在作动上更加确实,可有效降低操作时的故障率,在制造及装配合上的成本亦能大幅降低,具有相当高的经济效益,操作方式上相当简易且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按压按键即可达到调动角度的操作,放开按键后即立刻回复到锁固啮合的状态的可小角度微调固定构造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可以达到工具头部锁固在特定角度的枢摆状态,当操作者调动至所需角度后,即可放开按键的按压,使调动部位中容键槽的按键又受到其弹性体的顶推,整个按键保持一向外推动的力量,所以推轴的顶槽受制动体的接触轴端产生限制的位置,该位置落在顶槽中的第一顶靠面,使得制动体在制动槽中受到弹性体的顶推,使其一端卡制座的齿面与工具头部的齿面产生啮合,而另一端的接触轴端则受到第一顶靠面的抵制,使得制动体完全没有任何退让空间,令工具头部的齿面与制动体的齿面为一锁固啮合状态,操作者可利用工具头部的驱协头接设套筒在特定角度的施工处直接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利用工具头部的齿面与制协体的齿面达到至少十多齿的强力大面积的咬合,故在承受操作扭力的能力相当足够,完全不会产生跳齿脱落,在结构作动上确实且稳固。
(2)本实用新型的可小角度微调固定构造的工具,其中工具头部端缘的齿面约为180角的齿数分布,相对其与制动体产生的啮合枢摆角度在180度的范围内皆可达到锁固定位,具有实用性及广泛范围的适用性,对于许多特定角度或偏斜施工处,可发挥其的操作功效,不会像公知的可调动角度工具仅能适用几个固定角度的范围;
(3)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结构元件与公知的可调动角度工具相较之下,构件简易而且简化许多,不但在动作上更加确实,可有效降低操作时的故障率,在制造及装配合上的成本能大幅度降低,具有相当高的经济效益。
(4)本实用新型的可小角度微调棘轮扳手,其操作方式相当简易且符合人机工程学,仅须按压按键即可达到调动角度的操作,放开按键后即立刻回复到锁固啮合的状态,而不须像公知工具还要以旋转转钮的方法不易操作,本实用新型以最简易的按键操作,使用者只要单手操作,具有实用性及简易操作的方便性。
为实现其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包括有:一握把;一调动部位,其一体延续在握把的一端,该调动部位连结握把的一端内部垂直握把方向设有一容键槽,并在垂直该容键槽的一侧接续一贯穿的制动槽;一按键,其一端的侧面形成具有高度落差的数个顶靠面,其中按键的外缘可供套设一弹性体,并容置在调动部位内部的容键槽中;一制动体,包含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第一端的表缘形成一弧形齿面,其中该制动体置入调动位中的制动槽,第一端能透过该制动槽与容键槽中按键的抵顶面,制动体的第二端置于调动部位的制动槽中,而第二端的弧形齿面露出在制动槽外;一工具头部,其枢固在调动部位的自由端,在靠近卡制座的端缘面环设一齿面,该齿面适能与制动体的齿面呈对应啮合状态。
为对本实用新型功能、特征及目的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现结合一最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系统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头部为平行锁固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3A为图3所示结构的A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按键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A为图4的B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具头部调动角度状态的局部部视图;
图5A的C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工具头部调动角度后的锁固状态局部剖视图;
图6A为图6中D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槽实施为一斜面的实施例;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系统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工具头部为平行锁固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9A为图8的E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按压按键工具头部调动角度状态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0A为图9的F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工具头部调动角度后的锁固状态局部剖视图;
图11A为图6的D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平行锁固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工具头部调动角度后的锁固状态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小角度微调固定构造的棘轮扳手,请先参阅图1,包括有:
一握把10,其主要是供使用者的握持,该握把10的一端设有一柄部11;
一调动部位20,一体延续在柄部11的一端,该调动部位20呈一U字型状,使其具有一U字型的对称耳部21、22,该对称耳部21、22之间即形成一掏空状的容置空间23,其中一侧的耳部A22则相对穿设有一螺孔221,另外该调动部位20与柄部11衔接处的内部在垂直柄部11方向贯设有一容键槽24,并在该容键槽24的一侧接续有一圆径较大的外圆孔241至外缘壁面,使得容键槽24与外圆孔241之间的接续处形成一承面242,另外垂直容键槽24的中间部位连通一接触容槽25,该接触容槽25的另一端连接一圆径较大的制动槽26,该制动槽26与外界的容置空间23相连通。
一按键30,其一端设有一按压部31,另一端则设有一轴径小于按压部31的推轴32,该推轴32的一侧面开设有一顶槽33,该顶槽33的内部呈阶梯状,形成具有高度落差的第一顶靠面331及第二顶靠面332,其中第一顶靠面331是为一倾斜面,另外按键30的推轴32外缘可用于套设一弹性体34,并容置在调动部位20内部的容键槽24中,而套设在推轴32的弹性体34则抵推在外圆孔241内的承面242与按键30按压部31之间,使该按键30具有弹性。
一制动体40,其一端是为一接触轴端41,另一端则为一直径大于该接触轴端41的卡制座42,并在卡制座42的表缘形成一弧形齿面43,该齿面43所分布的齿数至少有十多齿,借以增加齿面43啮合的接触面积,其中该制动体40的接触轴端41被套设一弹性体44,其端部则置入调动部位20中的接触容槽25,该接触轴端41即能透过该接触容槽25,与容键槽24中按键30的推轴32的顶槽33产生相互抵挡的作用,借此限制按键30,定位在容键槽24中不会脱出,另外,制动体40的卡制座42与套设在接触轴端41的弹性体44则容置在调动部位20的制动槽26中,受到弹性体44的顶推,令制动体40朝向制动槽26外侧的容置空间23方向移动,使得卡制座42的弧形齿面43外露在容置空间23。
一工具头部50,可用作为各式手工具的操作头部,本实用新型将之作为一棘轮扳手的操作头部,该工具头部50的一端为一可供连接设置套筒的驱动头51,而另一端则贯穿有一枢孔52,并在该端缘面环设一约为180度的齿面53,该齿面53适能容入调动部位20的容置空间23,适与制动体40的齿面43呈对应状态。
一螺丝54,分别穿过耳部21的穿孔211及工具头部50的枢孔52,并螺入另侧耳部22的螺孔221,使工具头部50能依该螺丝54为枢转中心,适时地产生角度上的枢摆,而工具头部50的齿面53亦能与制动体40的齿面43产生啮合。
请继续参阅图3及其A局部放大的图3A,在此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头部50与调动部位20锁固在平行状态,亦即工具头部50的驱动头51可垂直连接套筒,其中在调动部位20中容键槽24的按键30受到其弹性体34的顶推,使整个按键30保持一向外推动的力量,所以推轴32的顶槽33受制动体40的接触轴端41产生限制的位置,该位置即落在顶槽33中的第一顶靠面331,使得制动体40在制动槽26中受到弹性体44的顶推,使其一端卡制座42的齿面43与工具头部50的齿面53产生啮合,而另一端的接触轴端41则受到第一顶靠面331的抵制,使得制动体40完全没有任何退让空间,故令工具头部50的齿面53与制动体40的一齿面43为一锁固啮合状态,操作者可利用工具头部50的驱动头51连接套筒垂直施工处直接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利用工具头部50的齿面53与制动体40的齿面43达到至少十多齿的强力大面积的咬合,故在承受操作扭力的能力相当足够,完全不会产生跳齿脱落,在结构动作上确实且稳固。
请继续参阅图4及其B局部放大的图4A,本实用新型欲调动工具头部50产生角度上的枢摆,其主要是一直按压按键30的按压部31,使得调动部位20中容键槽24的弹性体34受到按压部31的压缩,造成按键30的位移,变推轴32顶槽33的第二顶靠面332与接触轴端41为对应状态,利用第二顶靠面332具有一落差深度,制动体40在制动槽26中受到弹性体44的顶推,使其一端卡制座42的齿面43仍与工具头部50的齿面53保持在啮合状态,而另一端的接触轴端41则与第二顶靠面332的落差空间形成空隙,故令工具头部50的齿面53与制动体40的齿面43,仅为可动状态的啮合,操作者即可随意对工具头部50进行枢摆的操作。
当操作者欲调动工具头部50的角度时,即如图5及其C局部放大的图5A,本实用新型调动工具头部50产生角度上的枢摆时的状态,主要是工具头部50调动角度进行枢摆时,制动体40受到工具头部50齿面53顶开,使其卡制座42压缩弹性体44令制动体40后退至第二顶靠面332,形成退让空间,所以操作者枢摆工具头部50时,工具头部50的齿面53与制动体40的弧形齿面43之间的啮合,可以利用制动体40具有弹性退让的空间,使工具头50在枢摆过程中近似空转状态的啮动,即可将工具头部50调动至所需的角度。
请继续参阅图6及其D局部放大的图6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头部50锁固在特定角度的枢摆状态,当操作者调动至所需角度后,即可放开按键30的按压,令调动部位20中容键槽24的按键30受到其弹性体34的顶推,使整个按键30保持一向外推动的力量,所以推轴32的顶槽33受制动体40的接触轴端41产生限制的位置,该位置即落在顶槽33中的第一顶靠面331,使得制动体40在制动槽26中受到弹性体44的顶推,使其一端卡制座42的齿面43与工具头部50的齿面53产生啮合,而另一端的接触轴端41则受到第一顶靠面331的抵制,使得制动体40完全没有任何退让空间,故令工具头部50齿面53与制动体40的齿面43为一锁固啮合状态,操作者可利用工具头部50的驱动头51连接套筒在特定角度的施工处直接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利用工具头部50的齿面53与制动体40的齿面43达到至少十多齿的强力大面积的咬合,故在承受操作扭力的能力相当足够,完全不会产生跳齿脱落之处,在结构作动上确实且稳固,再者工具头部50端缘的齿面约为180角的齿数分布,相对其与制动体产生的啮合枢摆角度在180度的范围内皆可达到锁固定位者。
请继续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的顶槽35实施为一斜面351的实施例,原本顶槽33以第一顶靠面331与第二顶靠面332明显区分为两种操作状态,而图7的实施例是为了加工制造上的简易可直接将顶槽35实施为一斜面351状态,操作状态亦可借斜面351的高低落差产生两种操作状态,同时也能利用顶槽35内的斜面351设计在变换操作状态时能顺着斜面351而改变操作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主要是包括有:
一握把60,其主要是供使用者的握持,该握把60的一端是连接一柄部61。
一调动部位70,为一体延续在柄部61的一端,该调动部位70呈一U字型状,使其具有一U字型的对称耳部71、72,该对称耳部71、72之间即形成一掏空状之容置空间73,其中一侧的耳部71是纵向贯设一穿孔711,而另一侧的耳部72则相对穿设有一螺孔721,另外该调动部位70与柄部61衔接处的内部以垂直柄部61方向贯设有一容键槽74,并在该容键槽74的一侧接续有一圆径较大的外圆孔741至外缘壁面,使得容键槽74与外圆孔741之间的接续处形成一承面742,另外垂直容键槽74的中间部位连通一制动槽75,该制动槽75与外界的容置空间73相连通;
一按键80,其一端是设一按压部81,另一端则设有一轴径小于按压部81的推轴82,该推轴82的一侧面开设有一顶槽83,该顶槽83的内部呈阶梯状,形成具有高度落差的第一顶靠面831及第二顶靠面832,其中第一顶靠面831为一倾斜面者,另外按键80的推轴82外缘可供套设一弹性体84,并容置在调动部位20内部容键槽74中,而套设在推轴82的弹性体84即抵推在外圆孔741内的承面742与按键80按压部81之间,使该按键80具有弹性。
一制动体90,其一端为一接触轴端91,另一端则为一直径大于该接触轴端91的卡制座92,并在卡制座92的表缘形成一弧形齿面93,该齿面93所分布的齿数至少有十多齿,借以增加齿面93啮合的接触面积,其中该制动体90置入调动部位70中的制动槽75,该接触轴端91能透过该制动槽75与容键槽74中按键80的推轴82的顶槽83产生相互抵挡的作用,借此限制按键80能定位在容键槽74中不会脱出,另外,制动体90的卡制座92置于调动部位20的制动槽75中,而卡掣座92的弧形齿面93外露在容置空间73。
一工具头部100,可作为各式手工具的操作头部,本实用新型将之作为一棘轮扳手的操作头部,故该工具头部100的一端是为一可供接设套筒的驱动头101,而另一端则贯穿有一枢孔102,并在该端缘面环设一约为180的齿面103,该齿面103适能容入调动部位70的容置空间73,适与制动体90的齿面93呈对应状态;
一螺丝104,其是分别穿过耳部71的穿孔711及工具头部100的枢孔102,并螺入另侧耳部72的螺孔721,使工具头部100能依该螺丝104为枢转中心,适时的产生角度上的枢摆,而工具头部100的齿面103也能与制动体90产生啮合者。
请继续参阅图9及其E局部放大的图9A,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头部100与调动部位70锁固在平行状态,亦即工具头部100的驱动头101可垂直连接套筒,在在调动部位70中容键槽74的按键80受到其弹性体84的顶推,使整个按键80保持一向外推动的力量,所以推轴82的顶槽83受制动体90的接触轴端91产生限制的位置,该位置落在顶槽83中的第一顶靠面831,使得制动体90在制动槽75中其一端卡掣座92的齿面93与工具头部100的齿面103产生啮合,而另一端的接触轴端91则受到第一顶靠面831的抵制,使得制动体90完全没有任何退让空间,使工具头部100的齿面103与制动体90的齿面93为一锁固啮合状态,操作者可利用工具头部100的驱动头101连接套筒垂直施工处直接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利用工具头部100的齿面103与制动体90的齿面93达到至少十多齿的强力大面积的咬合,故在承受操作扭力的能力相当足够,完全不会产生跳齿脱落,在结构作动上确实且稳固。
请继续参阅图10及其F局部放大的图11A,为本实用新型欲调动工具头部100产生角度上的枢摆,其主要是一直按压按键80的按压部81,使得调动部位70中容键槽74的弹性体84受到按压部81的压缩,造成按键80的位移变成推轴82顶槽83的第二顶靠面832与接触轴端91为对应状态,利用第二顶靠面832具有一落差深度,所以制动体90的接触轴端91则与第二顶靠面832的高度落差形成退让空间,当操作者对工具头部100调动角度进行枢摆时,制动体90受到工具头部100齿面103顶开,令制动体90后退至第二顶靠面832所形成的退让空间,所以操作者枢摆工具头部100时,工具头部100的齿面103与制动体90的弧形齿面93之间的啮合,可以利用制动体90退让的空间,使工具头100在枢摆过程中失去啮动限制,而可自由角度的枢摆,即可将工具头部调动至所需的角度。
请继续参阅图11及其G局部放大的图11A,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头部100锁固在特定角度的枢摆状态,当操作者调动至所需角度后,即可放开按键80的按压,令调动部位70中容键槽74的按键80又受到其弹性体84的顶推,使整个按键80保持一向外推动的力量,所以推轴82的顶槽83受制动体90的接触轴端91产生限制的位置,该位置落在顶槽83中的第一顶靠面831,使得制动体90在制动槽75中其一端卡制座92的齿面93与工具头部100的齿面103产生啮合,而另一端的接触轴端91受到第一抵顶面831的抵制,使得制动体90完全没有任何退让空间,故令工具头部100的齿面103与制动体90的齿面93为一锁固啮合状态,操作者可利用工具头部100的驱动头101拉动设置套筒在特定角度的施工处直接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利用工具头部100的齿面103与制动体90的齿面93达到至少十多齿的强力大面积的咬合,故在承受操作扭力的能力相当足够,完全不会产生跳齿脱落,在结构作动上确实且稳固,再者工具头部100端缘的齿面103约为180角的齿数分布,相对其与制动体产生的啮合枢摆角度在180度的范围内皆可达到锁固定位。
请继续参阅图12及图13,其主要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角度固定构造实施在一工具接头200,该工具接头200的端部可供套固各式起子、套筒或六角扳手,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角度固定构造,各式工具皆能具有种角度的施工范围。
Claims (3)
1、一种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握把;
一调动部位,其一体延续在握把的一端,该调动部位连结握把的一端内部垂直握把方向设有一容键槽,并在垂直该容键槽的一侧接续一贯穿的制动槽;
一按键,其一端的侧面形成具有高度落差的数个顶靠面,其中按键的外缘可供套设一弹性体,并容置在调动部位内部的容键槽中;
一制动体,包含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第一端的表缘形成一弧形齿面,其中该制动体置入调动位中的制动槽,第一端能透过该制动槽与容键槽中按键的抵顶面,制动体的第二端置于调动部位的制动槽中,而第二端的弧形齿面露出在制动槽外;
一工具头部,其枢固在调动部位的自由端,在靠近卡制座的端缘面环设一齿面,该齿面适能与制动体的齿面呈对应啮合状态。
2、如权利要求1的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垂直容键槽的中间部位连通一接触容槽,该接触容槽的另一端连接一圆径较大的制动槽。
3、如权利要求1的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制动体的第一端套设一弹性体,其端部则置入调动位中的接触容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9249364 CN2390726Y (zh) | 1999-10-29 | 1999-10-29 | 一种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9249364 CN2390726Y (zh) | 1999-10-29 | 1999-10-29 | 一种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390726Y true CN2390726Y (zh) | 2000-08-09 |
Family
ID=34034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9249364 Expired - Lifetime CN2390726Y (zh) | 1999-10-29 | 1999-10-29 | 一种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390726Y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74782B (zh) * | 2008-01-02 | 2012-02-22 | 史丹利七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 |
CN105014591A (zh) * | 2014-04-28 | 2015-11-04 | 陈怡富 | 具卡掣装置的扳手工具 |
CN109803197A (zh) * | 2019-03-19 | 2019-05-24 | 吉安市立讯射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稳定型蓝牙耳机 |
CN114800351A (zh) * | 2021-01-18 | 2022-07-29 | 英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摆头工具 |
-
1999
- 1999-10-29 CN CN 99249364 patent/CN239072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74782B (zh) * | 2008-01-02 | 2012-02-22 | 史丹利七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 |
CN105014591A (zh) * | 2014-04-28 | 2015-11-04 | 陈怡富 | 具卡掣装置的扳手工具 |
CN105014591B (zh) * | 2014-04-28 | 2017-04-19 | 陈怡富 | 具卡掣装置的扳手工具 |
CN109803197A (zh) * | 2019-03-19 | 2019-05-24 | 吉安市立讯射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稳定型蓝牙耳机 |
CN114800351A (zh) * | 2021-01-18 | 2022-07-29 | 英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摆头工具 |
CN114800351B (zh) * | 2021-01-18 | 2024-02-13 | 英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摆头工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758C (zh) | 具有组合扳手的袖珍工具 | |
US4777852A (en) | Ratcheting screwdriver | |
CN2390726Y (zh) | 一种可小角度微调固定结构的棘轮扳手 | |
CN1911605A (zh) | 便携箱 | |
CN1665430A (zh) | 车辆用座椅的倾斜装置 | |
CN2532945Y (zh) | 一种改进的换向棘轮扳手 | |
CN2246559Y (zh) | 爪钳 | |
CN2532946Y (zh) | 一种改进的双向棘轮扳手结构 | |
CN1131131C (zh) | 一种棘轮扳手的换向块及其使用该换向块的棘轮扳手 | |
CN2291263Y (zh) | 可快速拆换的棘轮扳手棘轮d头 | |
CN1265941C (zh) | 摆头扳手 | |
CN2523671Y (zh) | 一种自行车挡泥板改良结构 | |
CN2616343Y (zh) | 套换式棘轮扳手 | |
CN201604105U (zh) | 具攻牙功能之棘轮扳手结构 | |
CN2368658Y (zh) | 手工具单向棘轮之结构装置 | |
CN1640624A (zh) | 复合扳手改进结构 | |
CN2399280Y (zh) | 自行车避震座管装置 | |
US4909106A (en) | Ratchet wrench | |
CN2426784Y (zh) | 双向螺丝起子 | |
CN1148277C (zh) | 棘轮扳手 | |
CN1634683A (zh) | 换向驱动旋转扳手 | |
CN2486271Y (zh) | 多节式扳手 | |
CN2389754Y (zh) | 棘轮扳手 | |
CN2292001Y (zh) | 工具的握柄套接孔 | |
CN2651507Y (zh) | 双对称掣动的棘轮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