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21705766U - 换热器、空调系统和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空调系统和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705766U
CN221705766U CN202323168898.7U CN202323168898U CN221705766U CN 221705766 U CN221705766 U CN 221705766U CN 202323168898 U CN202323168898 U CN 202323168898U CN 221705766 U CN221705766 U CN 221705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in
exchanger core
sub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688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雷雷
李艳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foss AS
Original Assignee
Danfoss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foss AS filed Critical Danfoss AS
Priority to CN2023231688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705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705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705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和换热系统。换热器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换热器芯体和第二换热器芯体。第一换热器芯体包括第一主段、与第一主段连接的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一集流管。第一主段包括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器芯体包括第二主段、与第二主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二集流管。第二主段包括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换热管。第一主段包括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排列的第一风阻区域和第二风阻区域,第二风阻区域与第一集流管邻接,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风阻小于第一风阻区域的风阻,由此可提高换热器、空调系统和换热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换热器、空调系统和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换热器、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和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包括两排换热器芯体的换热器可以由平板状的换热器折弯而形成。平板状的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换热管以及翅片,换热管的两端连接于集流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和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由此例如可以提高换热器、空调系统和换热系统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第一换热器芯体和第二换热器芯体,第一换热器芯体包括:第一主段,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包括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换热管;与第一主段连接的第一连接段;以及在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与第一连接段相对的一侧与多个第一换热管连接并流体连通的第一集流管,第二换热器芯体包括:第二主段,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包括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换热管;与第二主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以及在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的与第二连接段相对的一侧与多个第二换热管连接并流体连通的第二集流管,其中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多个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的多个第二换热管通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连接段相互连接并流体连通,并且其中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包括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或在与第二方向垂直并且平行于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所在的第一平面的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排列的第一风阻区域和第二风阻区域,第二风阻区域与第一集流管邻接,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风阻小于第一风阻区域的风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风阻区域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一风阻区域的所述尺寸与第一主段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90%;或者第一风阻区域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90%;或者第一风阻区域所占据的第一换热管的长度中的部分与第一换热管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器芯体在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所在的第二平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第二换热器芯体在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所在的第二平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正投影的重叠面积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5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0度并且小于或等于45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器芯体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二换热器芯体具有在与第二方向垂直并且平行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所在的第二平面的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换热器芯体的所述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所述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器芯体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二换热器芯体具有在与第二方向垂直并且平行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所在的第二平面的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换热器芯体的所述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所述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6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6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阻区域内的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第一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内没有翅片,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还包括:与第二换热管连接的第二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具有在与第二方向垂直并且平行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所在的第二平面的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所述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或等于70%;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阻区域内的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第一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内没有翅片,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还包括:与第二换热管连接的第二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所述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或等于7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阻区域内的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第一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内没有翅片,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还包括:与第二换热管连接并且与第二换热管交替排列的波状的第二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二翅片具有在与第二方向垂直并且平行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所在的第二平面的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所述尺寸与第二翅片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或等于70%;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阻区域内的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第一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内没有翅片,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还包括:与第二换热管连接并且与第二换热管交替排列的波状的第二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第二翅片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所述尺寸与第二翅片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或等于7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一些第一换热管的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端部的间距小于第一换热管在第一风阻区域中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管是扁管,并且至少一些第一换热管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端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换热管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管包括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端部,第一换热管的所述端部包括多个端部组,并且每个端部组中的端部的间距小于第一换热管在第一风阻区域中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相邻的端部组之间的间距大于每个端部组中的端部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管是扁管,并且每个端部组中的端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换热管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集流管包括多个子集流管,多个子集流管中的每一个与第一换热管的多个端部组中的一个端部组的端部连接并流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第一翅片,第一翅片包括位于第一风阻区域内的第一子翅片,以及位于第二风阻区域内的与第一子翅片不同的第二子翅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是波形翅片,并且第一子翅片的峰距大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的峰距的50%,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的峰距的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包括主体以及形成在第二子翅片的主体中的多个换热管插槽,多个第一换热管插入第二子翅片的换热管插槽中,并且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是波形翅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子翅片的峰距大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的间距的50%,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芯体包括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子换热器芯体,第一集流管包括多个子集流管,并且多个子集流管中的每一个与多个子换热器芯体中的一个子换热器芯体的第一换热管连接并流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风阻区域与第二风阻区域邻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第一翅片,第一翅片包括在第一风阻区域中延伸到第一风阻区域与第二风阻区域的边界或该边界的附近的第一子翅片,以及在第一风阻区域和第二风阻区域中延伸的第二子翅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是波形翅片,并且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的所述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所述尺寸的50%,并且小于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所述尺寸;或者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是波形翅片,并且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的所述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所述尺寸的50%,并且小于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所述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数量的10%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数量的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是波形翅片,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包括:位于第一风阻区域中的第一子翅片段以及位于第二风阻区域中的第二子翅片段,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或在第三方向上第一子翅片段与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具有相同的尺寸,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第一子翅片段的峰距大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段的峰距的50%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段的峰距的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第一子翅片段的峰距等于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的峰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具有不同类型的翅片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具有相同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翅片和第一集流管之间的排水插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之间的排水插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排水插片包括主体以及形成在排水插片的主体中的多个换热管插槽,多个第一换热管插入排水插片的换热管插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排水插片与第一换热管的轴线垂直或相对于第一换热管的轴线倾斜;或者排水插片与第三方向垂直或相对于第三方向倾斜;或者排水插片相对于第一集流管的轴线倾斜,或者包括相对于第一集流管的轴线倾斜的多个相连的排水插片段;或者排水插片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或者包括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的多个相连的排水插片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换热器芯体还包括与第二集流管连接并流体连通的出口集流管,第一换热器芯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流管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和/或第二换热器芯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集流管内的制冷剂收集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器芯体和第二换热器芯体通过对平板状的换热器折弯而形成,并且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是折弯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的风阻小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的风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风阻区域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所述尺寸与第一主段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50%;或者第二风阻区域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5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在使用中水平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使用中,在空气流过换热器的方向上,第二换热器芯体位于第一换热器芯体的上游。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放热换热器;以及吸热换热器,其中所述放热换热器和吸热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是上述的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和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通过设置低风阻的风阻区域,可提高换热器、空调系统和换热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翅片的示意透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一部分的示意右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排水插片的示意透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排水插片的示意仰视图;
图9为图7所示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排水插片的示意透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一部分的示意右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1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19为图18所示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2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21为图20所示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2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23为图22所示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二子翅片的示意放大透视图;
图24为图22所示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二子翅片的示意放大俯视图;
图2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2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27为图26所示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2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2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3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3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3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图3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3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一部分的示意主视图;
图3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一部分的示意主视图;
图3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一部分的示意主视图;以及
图3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一部分的示意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示意透视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换热器100的示意透视图;并且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翅片12、22的示意透视图。
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并排设置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第一换热器芯体1包括:第一主段10,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包括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换热管11;与第一主段10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9;以及在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的与第一连接段19相对的一侧与多个第一换热管11连接并流体连通的第一集流管13。第二换热器芯体2包括:第二主段2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包括: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多个第二换热管21;与第二主段20连接的第二连接段29;以及在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的与第二连接段29相对的一侧与多个第二换热管21连接并流体连通的第二集流管23。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的多个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的多个第二换热管21通过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连接段19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连接段29相互连接并流体连通。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包括在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垂直的第三方向D3上或在与第二方向D2垂直并且平行于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所在的第一平面的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排列的第一风阻区域17和第二风阻区域18,第二风阻区域18与第一集流管13邻接,并且第二风阻区域18的风阻小于第一风阻区域17的风阻。此外,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的第二风阻区域18的风阻可以小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的风阻。需要说明的是,风阻是在等风速下的风阻。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的第一风阻区域17的风阻可以等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的风阻。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之间的夹角α可以大于或等于0度并且小于或等于45度。当然,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之间的夹角α也可以大于45度。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仅仅示出了夹角α等于0度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芯体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可以通过对平板状的换热器折弯而形成,并且第一连接段19和第二连接段29是折弯段。作为替代方案,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多个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多个第二换热管21可以分别通过多个连接管相互连接,连接管构成第一连接段19和第二连接段29。此外,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多个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多个第二换热管21也可以以其它方式相互连接。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风阻区域17,第一风阻区域17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的尺寸,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的尺寸,并且第一风阻区域17的所述尺寸与第一主段10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90%;或者第一风阻区域17的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与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90%;或者第一风阻区域17所占据的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中的部分与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90%。对于第二风阻区域18,第二风阻区域18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的尺寸,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18的所述尺寸与第一主段10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50%;或者第二风阻区域18的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与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50%。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芯体1在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所在的第二平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第二换热器芯体2在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所在的第二平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正投影的重叠面积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5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芯体1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的尺寸,第二换热器芯体2具有在与第二方向D2垂直并且平行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所在的第二平面的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2上的尺寸,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所述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所述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例如大于或等于6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作为替代方案,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例如大于或等于6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
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方向D3与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2平行。在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之间的夹角α大于0度的情况下,例如,第三方向D3可以与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所在的第一平面或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所在的第二平面平行,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对于第三方向D3所在的平面对称,或者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对于第三方向D3倾斜,由此,第三方向D3与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或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2平行,或者第三方向D3相对于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2倾斜。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阻区域17内的与第一换热管11连接的第一翅片12,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的第二风阻区域18内没有翅片。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还包括:与第二换热管21连接的第二翅片22。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的第二风阻区域18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的尺寸,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具有在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2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18的所述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或等于70%;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的第二风阻区域18具有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具有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18的所述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或等于70%。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阻区域17内的与第一换热管11连接的第一翅片12,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的第二风阻区域18内没有翅片。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还包括:与第二换热管21连接并且与第二换热管21交替排列的波状的第二翅片22。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的第二风阻区域18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的尺寸,第二翅片22具有在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2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18的所述尺寸与第二翅片22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或等于70%;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的第二风阻区域18具有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第二翅片22具有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18的所述尺寸与第二翅片22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或等于70%。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2和第二翅片22具有相同的形状。
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换热器100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了出口集流管。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芯体2还包括与第二集流管23连接并流体连通的出口集流管24。出口集流管24与第二集流管23可以大致平行。
下面描述图1至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
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器芯体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所述第一换热器芯体1包括:第一主段10和第一集流管13,第一主段10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11和多个第一翅片12,第一换热管11沿着第一集流管1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一翅片12间隔地布置在第一换热管11之间,第一换热管11与第一集流管13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芯体2包括:第二主段20和第二集流管23。第二主段20包括多个第二换热管21和多个第二翅片22,第二换热管21沿着第二集流管2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二翅片22间隔地布置在第二换热管21之间,第二换热管21与第二集流管23相连。换热管可以是扁管。
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形成可供制冷剂流动的通道。例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分别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也可以通过转接器分别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可以通过转接器相互连接而不是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在换热器100的厚度方向上前后排列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可以在背风侧,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可以成一定的夹角α。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为TL,第一翅片12的峰距为FP,第一翅片12的宽度为FW,第一翅片12的长度为FL。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为t1,第二翅片22的峰距为fp,第二翅片22的宽度为fw,第二翅片22的长度为f1。
在图1至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通过降低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换热面积来调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空气侧换热量,最终实现降低换热器100的冷凝水量。
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特征如下:
第一换热器芯体1高度H=第二换热器芯体2高度h;
0°≤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之间的夹角α≤45°;
当第一集流管13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TL等于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翅片12的结构与第二翅片22的结构相同;
3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翅片12的长度FL≤9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参见图2,第二换热器芯体2还包括与第二集流管23连接并流体连通的出口集流管24。第二集流管23与出口集流管24通过连接管3相互连接并流体连通。第二换热器芯体2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集流管23和出口集流管24之间并与第二集流管23和出口集流管24相互连接并流体连通的其它集流管。
第二实施例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示意透视图;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示意主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一部分的示意右视图;图7为图5所示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排水插片16的示意透视图;图8为图7所示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排水插片16的示意仰视图;图9为图7所示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排水插片16的示意透视图;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示意主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一部分的示意右视图;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示意主视图;以及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示意主视图。
图4至图1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100是在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基础上增加了排水结构(例如,排水插片16)而得到的。
参见图4至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翅片12和第一集流管13之间或在第一翅片12下方的排水插片16。
参见图7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排水插片16可以具有梳状形状。排水插片16包括主体160以及形成在排水插片16的主体160中的多个换热管插槽161,多个第一换热管11插入排水插片16的多个换热管插槽161中。排水插片16还可以包括挡水片162。
参见图4至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排水插片16(例如排水插片16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与第一换热管11的轴线垂直或相对于第一换热管11的轴线倾斜;或者排水插片16(例如排水插片16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与第三方向D3垂直或相对于第三方向D3倾斜。例如,排水插片16(例如排水插片16的长度方向)相对于第一集流管13的轴线倾斜,或者包括(例如长度方向)相对于第一集流管13的轴线倾斜的多个相连的排水插片段16S;或者排水插片16(例如排水插片16的长度方向)相对于第二方向D2倾斜,或者包括(例如长度方向)相对于第二方向D2倾斜的多个相连的排水插片段16S。
下面描述图4至图13所示的具体示例。
图4至图13所示的换热器100的特征如下: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H=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当第一集流管13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TL等于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翅片12的结构与第二翅片22的结构相同;
3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翅片12的长度FL≤90%*
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在图中所示的换热器中,在第一翅片12下方增加了具有集水和排水功能的排水插片16。
换热器100可以包括制冷剂分配装置。如图7至图9所示,排水插片16包括:主体160;形成在排水插片16的主体160中的多个平行排列的换热管插槽161;以及从主体160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向主体160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例如,使用中的上侧)延伸的挡水片162,挡水片162可通过弯折形成,并且与主体160成一定角度(例如,60度至135度的角度、90度至120度的角度等),挡水片162和主体160形成集水空间和排水路径。
排水插片16可以与第一换热管11形成一定的夹角,方便冷凝水快速地流动到集水空间,如图10、11所示。
排水插片16可以与第一集流管13形成一定的夹角,方便冷凝水通过排水路径快速地流向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一侧或者两侧,如图12和图13所示。
对于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第一换热器芯体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3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由此,可以合理地将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多个第一换热管11中,第二换热器芯体2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集流管23内的制冷剂收集装置。由此,可以合理地调节制冷剂的压力分布,达到更有效的换热效果。此外,第二集流管23可以包括多个子集流管。
第三实施例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图14所示换热器100是在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基础上调节了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而得到的。
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特征如下:
3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H≤9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当第一集流管13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3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TL≤9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翅片12的结构与第二翅片22的结构相同;
2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翅片12的长度FL≤8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同样,如第二实施例一样,第三实施例换热器100也可以包括带排水功能的排水插片16。
第四实施例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示意透视图;以及图16为图15所示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示意主视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风阻区域18内设有翅片、子翅片、翅片的一部分或子翅片的一部分。
参见图15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还包括:与第一换热管11连接的第一翅片12,第一翅片12包括位于第一风阻区域17内的第一子翅片121,以及位于第二风阻区域18内的与第一子翅片121不同的第二子翅片122。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可以具有相同类型的翅片结构或不同类型的翅片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具有相同类型的翅片结构。
例如,参见图15至图16,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是波形翅片,并且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大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122的峰距的50%,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122的峰距的90%。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可以是一体的翅片或单独的翅片。
下面描述图15至图16所示的具体示例。
图15至图16所示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器芯体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所述第一换热器芯体1包括:第一主段10和第一集流管13,第一主段10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11和多个第一翅片12。第一翅片12包括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可以是独立的翅片也可以是同一个翅片的不同部分。第一翅片12可以由独立的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拼接形成。第一换热管11沿着第一集流管1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一翅片12间隔地布置在第一换热管11之间,第一换热管11与第一集流管13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芯体2包括:第二主段20和第二集流管23。第二主段20包括多个第二换热管21和多个第二翅片22,第二换热管21沿着第二集流管2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二翅片22间隔地布置在第二换热管21之间,第二换热管21与第二集流管23相连。换热管可以是扁管。
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形成可供制冷剂流动的通道。例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也可以通过转接器分别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可以通过转接器相互连接而不是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在换热器100的厚度方向上前后排列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可以在背风侧,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可以平行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也可以形成一定的夹角。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为TL,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为FP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为FL1,第二子翅片122的峰距为FP2,第二子翅片122的长度为FL2;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为t1,第二翅片22的峰距为fp,第二翅片22的长度为f1。
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降低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换热强度即翅片密度来调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空气侧换热量,最终实现降低换热器100的冷凝水量,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特征如下: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H=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当第一集流管13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TL=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翅片12的结构与第二翅片22的结构相同;
3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9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5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第二子翅片122的长度FL2≤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50%*第二子翅片122的峰距FP2≤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FP1≤90%*第二子翅片122的峰距FP2。
第五实施例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17所示的换热器100是在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基础上调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而得到的,第五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特征如下:
3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H≤9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当第一集流管13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3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TL≤9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翅片12的结构与第二翅片22的结构相同;
2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8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4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第二子翅片122的长度FL2≤9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50%*第二子翅片122的峰距FP2≤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FP1≤90%*第二子翅片122的峰距FP2;
同样,如第二实施例一样,第三实施例换热器100也可以包括带排水功能的排水插片16。
第六实施例
图1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示意透视图;以及图19为图18所示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示意主视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风阻区域18的一部分内设有翅片、子翅片、翅片的一部分或子翅片的一部分。
参见图18至图1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阻区域17与第二风阻区域18邻接。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还包括:与第一换热管11连接的第一翅片12,第一翅片12包括在第一风阻区域17中延伸到第一风阻区域17与第二风阻区域18的边界或该边界的附近的第一子翅片121,以及在第一风阻区域17和第二风阻区域18中延伸的第二子翅片122。第一子翅片121仅仅在第一风阻区域17中延伸。第二子翅片122在第一风阻区域17中延伸并在第二风阻区域18中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的数量的10%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的数量的80%。
参见图18至图1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是波形翅片。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的尺寸,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的尺寸,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的所述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的所述尺寸的50%,并且小于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的所述尺寸;作为替代方案,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具有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具有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的所述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的所述尺寸的50%,并且小于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的所述尺寸。参见图18至图1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是波形翅片,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可以具有相同的峰距,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包括:位于第一风阻区域17中的第一子翅片段1221以及位于第二风阻区域18中的第二子翅片段1222。
下面描述图18至图19所示的具体示例。
图18至图19所示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器芯体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所述第一换热器芯体1包括:第一主段10和第一集流管13,第一主段10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11和多个第一翅片12。第一翅片12包括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第二子翅片122包括第一子翅片段1221和第二子翅片段1222,第一子翅片段1221和第二子翅片段1222可以是独立的翅片也可以是同一个翅片的不同部分。例如,第二子翅片122由作为独立翅片的第一子翅片段1221和第二子翅片段1222拼接而形成,第一换热管11沿着第一集流管1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一翅片12间隔地布置在第一换热管11之间,第一换热管11与第一集流管13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芯体2包括:第二主段20和第二集流管23。第二主段20包括多个第二换热管21和多个第二翅片22,第二换热管21沿着第二集流管2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二翅片22间隔地布置在第二换热管21之间,第二换热管21与第二集流管23相连。
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形成可供制冷剂流动的通道。例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也可以通过转接器分别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可以通过转接器相互连接而不是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在换热器100的厚度方向上前后排列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可以在背风侧,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可以平行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也可以形成一定的夹角。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为TL,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为FP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为FL1,第一子翅片121的数量为N1,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峰距为FP2A,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长度为FL2A,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数量为N2A,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峰距为FP2B,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长度为FL2B,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数量为N2B,第二子翅片122的长度为FL2(FL2=FL2A+FL2B),第二子翅片122的数量为N2;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为t1,第二翅片22的峰距为fp,第二翅片22的长度为f1。
在第六实施例中,通过降低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换热强度即翅片密度和数量来调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空气侧换热量,最终实现降低换热器100的冷凝水量,第六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特征如下: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H=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当第一集流管13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TL=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翅片12的结构与第二翅片22的结构相同;
3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9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5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长度FL2A+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长度FL2B≤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50%*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长度FL2A≤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
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峰距FP2A=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FP1;
50%*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峰距FP2B≤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峰距FP2A≤90%*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峰距FP2B;
第一子翅片121的数量N1+第二子翅片122的数量N2=第二翅片22的数量n;
10%*第二翅片22的数量n≤第二子翅片122的数量N2≤80%*第二翅片22的数量n。
第七实施例
图2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以及图21为图20所示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示意主视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风阻区域18的一部分内设有翅片、子翅片、翅片的一部分或子翅片的一部分,并且是在第六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基础上调节了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和第二子翅片122的峰距而得到的。
参见图20至图2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是波形翅片,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包括:位于第一风阻区域17中的第一子翅片段1221以及位于第二风阻区域18中的第二子翅片段1222,第一子翅片段1221和第二子翅片段1222可以是单独的翅片并相互连接。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或在第三方向D3上第一子翅片段1221与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具有相同的尺寸,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的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峰距大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峰距的50%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峰距的90%。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的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峰距可以等于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
对于图20至图21中的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的第一子翅片段1221和第二子翅片段1222,可以将第一子翅片段1221作为图15至图17中的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并且将第二子翅片段1222作为图15至图17中的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
下面描述图20至图21所示的具体示例。
图20至图21所示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器芯体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所述第一换热器芯体1包括:第一主段10和第一集流管13,第一主段10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11和多个第一翅片12。第一翅片12包括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第二子翅片122包括第一子翅片段1221和第二子翅片段1222,第一子翅片段1221和第二子翅片段1222可以是独立的翅片也可以是同一个翅片的不同部分。例如,第二子翅片122由作为独立翅片的第一子翅片段1221和第二子翅片段1222拼接而形成,第一换热管11沿着第一集流管1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一翅片12间隔地布置在第一换热管11之间,第一换热管11与第一集流管13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芯体2包括:第二主段20和第二集流管23。第二主段20包括多个第二换热管21和多个第二翅片22,第二换热管21沿着第二集流管2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二翅片22间隔地布置在第二换热管21之间,第二换热管21与第二集流管23相连。
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形成可供制冷剂流动的通道。例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也可以通过转接器分别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可以通过转接器相互连接而不是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在换热器100的厚度方向上前后排列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可以在背风侧,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可以平行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也可以形成一定的夹角。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为TL,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为FP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为FL1,第一子翅片121的数量为N1,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峰距为FP2A,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长度为FL2A,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数量为N2A,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峰距为FP2B,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长度为FL2B,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数量为N2B,第二子翅片122的长度为FL2(FL2=FL2A+FL2B),第二子翅片122的数量为N2;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为t1,第二翅片22的峰距为fp,第二翅片22的长度为f1。
在第七实施例中,通过降低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换热强度即翅片密度、数量和长度来调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空气侧换热量,最终实现降低换热器100的冷凝水量,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特征如下:
3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H≤9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当第一集流管13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3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TL≤9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翅片12的结构与第二翅片22结构相同;
2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8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4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长度FL2A+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长度FL2B≤9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50%*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长度FL2A≤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
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峰距FP2A=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FP1;
50%*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峰距FP2B≤第一子翅片段1221的峰距FP2A≤90%*第二子翅片段1222的峰距FP2B;
第一子翅片121的数量N1+第二子翅片122的数量N2=第二翅片22的数量n;
10%*第二翅片22的数量n≤第二子翅片122的数量N2≤80%*第二翅片22的数量n。
第八实施例
图2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示意透视图;图23为图22所示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二子翅片121的示意放大透视图;以及图24为图22所示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二子翅片121的示意放大俯视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风阻区域18内设有翅片或子翅片。
参见图2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还包括:与第一换热管11连接的第一翅片12,第一翅片12包括位于第一风阻区域17内的第一子翅片121,以及位于第二风阻区域18内的与第一子翅片121不同的第二子翅片122。
参见图2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之间的排水插片16。
例如,参见图23至图24,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包括主体1220以及形成在第二子翅片122的主体1220中的多个换热管插槽1223,多个第一换热管11插入第二子翅片122的换热管插槽1223中,并且第一翅片12的第一子翅片121是波形翅片。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大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122的间距的50%,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122的间距。此外,第一翅片12的第二子翅片122也可以是任何现有的合适的插排翅片。
下面描述图22至图24所示的具体示例。
图22所示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器芯体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所述第一换热器芯体1包括:第一主段10和第一集流管13,第一主段10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11,多个第一翅片12,以及排水插片16。第一翅片12包括位于第一风阻区域17内的第一子翅片121和位于第二风阻区域18内的第二子翅片122,第一换热管11沿着第一集流管1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一子翅片121间隔地布置在第一换热管11之间,第一换热管11与第一集流管13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芯体2包括:第二主段20和第二集流管23。第二主段20包括多个第二换热管21和多个第二翅片22,第二换热管21沿着第二集流管2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二翅片22间隔地布置在第二换热管21之间,第二换热管21与第二集流管23相连。
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形成可供制冷剂流动的通道。例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也可以通过转接器分别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可以通过转接器相互连接而不是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在换热器100的厚度方向上前后排列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可以在背风侧,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可以平行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也可以形成一定的夹角。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为TL,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为FP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为FL1,所有第二子翅片122作为一个整体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的尺寸为FL2,第二子翅片122的间距为FP2;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为t1,第二翅片22的峰距为fp,第二翅片22的长度为f1。
在第八实施例中,通过降低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换热强度即翅片密度来调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空气侧换热量,最终实现降低换热器100的冷凝水量,第八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特征如下: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H=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当第一集流管13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TL=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子翅片121的结构与第二翅片22的结构相同;
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翅片22采用波状翅片,第二子翅片122采用插排翅片,第二子翅片122包括主体1210以及形成在第二子翅片122的主体1210中的多个换热管插槽1211,多个第一换热管11插入第二子翅片122的换热管插槽1211中,第二子翅片122可以具有多个扰流的强化换热和传热的结构,排水插片16介于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之间用于排出第一子翅片121产生的冷凝水;
3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9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同风速下,第一子翅片121的风阻大于第二子翅片122的风阻,例如,50%*第二子翅片122的间距FP2≤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FP1≤第二子翅片122的间距FP2;
第二子翅片122可以与第一换热管11(例如扁管)形成一定的夹角。
第九实施例
图2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透视图。图25所示的换热器100是在第八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基础上调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而得到的,第九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特征如下:
3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H≤9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当第一集流管13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3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第一换热管11的长度TL≤9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子翅片121的结构与第二翅片22的结构相同;
2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8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4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第一子翅片121的长度FL1+第二子翅片122的尺寸FL2≤90%*第二翅片22的长度f1;
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翅片22采用波状翅片,参见图23至图24,第二子翅片122采用插排翅片,第二子翅片122包括主体1220以及形成在第二子翅片122的主体1220中的多个换热管插槽1223,多个第一换热管11插入第二子翅片122的换热管插槽1223中,第二子翅片122可以具有多个扰流的强化换热和传热的结构,例如形成在第二子翅片122的主体1220中的多个开口1225,排水插片16介于第一子翅片121和第二子翅片122之间用于排出第一子翅片121产生的冷凝水;
同风速下,第一子翅片121的风阻大于第二子翅片122的风阻,例如,50%*第二子翅片122的间距FP2≤第一子翅片121的峰距FP1≤第二子翅片122的间距FP2。
第十实施例
图2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示意透视图;图27为图26所示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示意主视图;以及图28至图3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示意主视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至少一些第一换热管11在第二风阻区域18内具有折弯部分。
参见图26至图3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些第一换热管11的与第一集流管13连接的端部14的间距TS2小于第一换热管11在第一风阻区域17中的间距TS1。例如,第一换热管11的与第一集流管13连接的端部14的间距TS2小于第一换热管11在第一风阻区域17中的间距TS1。例如,第一换热管11可以是扁管,并且至少一些第一换热管11与第一集流管13连接的端部14的间距TS2大于或等于第一换热管11的厚度TD。参见图30至图32,第一换热管11的所述端部14包括多个端部组15,并且每个端部组15中的端部14的间距TS2小于第一换热管11在第一风阻区域17中的间距TS1。相邻的端部组15之间的间距大于每个端部组15中的端部14的间距TS2。例如,第一换热管11是扁管,并且每个端部组15中的端部14的间距TS2大于或等于第一换热管11的厚度TD。第一集流管13可以包括多个子集流管13A、13B,多个子集流管13A、13B中的每一个与第一换热管11的多个端部组15中的一个端部组15的端部14连接并流体连通。
下面描述图26至图32所示的具体示例。
图26至图32所示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器芯体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所述第一换热器芯体1包括:第一主段10和第一集流管13,第一主段10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11和多个第一翅片12,第一换热管11包括:位于第一风阻区域17内的第一换热管段111,以及位于第二风阻区域18内的第二换热管段112和第三换热管段113,第三换热管段113可以作为第一换热管11的端部14或可以包括第一换热管11的端部14。通过弯折,第二换热管段112分别与第一换热管段111和第三换热管段113形成一定的夹角,第一换热管段111和第三换热管段113可以与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平行,而第二换热管段112相对于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倾斜。第一换热管段111,第二换热管段112和第三换热管段113可以在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所在的第一平面内。第一换热管11沿着第一集流管1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一翅片12间隔地布置在第一换热管11之间,第一换热管11与第一集流管13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芯体2包括:第二主段20和第二集流管23。第二主段20包括多个第二换热管21和多个第二翅片22,第二换热管21沿着第二集流管2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二翅片22间隔地布置在第二换热管21之间,第二换热管21与第二集流管23相连。换热管可以是扁管。
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形成可供制冷剂流动的通道。例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也可以通过转接器分别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可以通过转接器相互连接而不是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在换热器100的厚度方向上前后排列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可以在背风侧,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可以平行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也可以形成一定的夹角。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的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或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为TL,第一换热管11的厚度为TD,第一翅片12的峰距为FP,第一翅片12的长度为FL,第一换热管段111的长度为TL1,第一换热管段111的间距为TS1,第二换热管段112的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或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为TL2,第三换热管段113的长度为TL3,第三换热管段113的间距为TS2,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为t1,第二翅片22的峰距为fp,第二翅片22的长度为11。
在第十实施例中,通过降低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换热面积来调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空气侧换热量,最终实现降低换热器100的冷凝水量。
第十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特征如下: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H=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当第一集流管13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第一换热管11的尺寸TL=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换热管11的尺寸TL=第一换热管段111的长度TL1+第二换热管段112的尺寸TL2+第三换热管段113的长度TL3;
第一翅片12的结构与第二翅片22的结构相同;
50*第一换热管段111的长度TL1≤第一翅片12的长度FL≤第一换热管段111的长度TL1;
30%*第一换热管11的尺寸TL≤第一换热管段111的长度TL1≤90%*第一换热管11的尺寸TL;
第一换热管11的厚度TD≤第三换热管段113的间距TS2<第一换热管段111的间距TS1;
20*第二集流管23的长度≤第一集流管13的长度≤第二集流管23的长度;
通过降低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H获得第十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换热器100,该变形例的换热器100的特征如下:
3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H≤9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当第一集流管13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3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第一换热管11的尺寸TL≤9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换热管11的尺寸TL=第一换热管段的长度TL1+第二换热管段的尺寸TL2+第三换热管段的长度TL3;
第一翅片12的结构与第二翅片22的结构相同;
50*第一换热管段111的长度TL1≤第一翅片12的长度FL≤第一换热管段111的长度TL1;
30%*第一换热管11的尺寸TL≤第一换热管段111的长度TL1≤90%*第一换热管11的尺寸TL;
第一换热管11的厚度TD≤第三换热管段113的间距TS2<第一换热管段111的间距TS1;
20*第二集流管23的长度≤第一集流管13的长度≤第二集流管23的长度。
换热器100的第二换热管段112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如图26、27所示,相对于垂直于第二方向D2并且位于第一集流管13的中间的平面,该平面的每一侧的第二换热管段112在朝向第一集流管13的方向上朝该平面倾斜延伸,在第一集流管13的中间的一个第一换热管11的第二换热管段112可以平行于该平面延伸。第一换热器芯体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3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
如图28和图29所示,相对于垂直于第二方向D2并且位于第一集流管13的端部的平面,第二换热管段112在朝向第一集流管13的方向上朝该平面倾斜延伸,在第一集流管13的端部的一个第一换热管11的第二换热管段112可以平行于该平面延伸。第一换热器芯体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3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
如图30至图32所示,相对于垂直于第二方向D2并且位于第一集流管13的中间的平面,该平面的每一侧的第二换热管段112在朝向第一集流管13的方向上朝远离该平面的方向倾斜延伸。分别位于第一集流管13的两个端部的两个第一换热管11的第二换热管段112可以平行于该平面延伸。在图30所示的换热器100中,第一换热器芯体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3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在图31所示的换热器100中,第一集流管13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3的内部的隔板135,第一集流管13被分成两个子集流管13A和13B,第一换热器芯体1还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子集流管13A和13B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A和131B(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个子集流管13A和13B上并且分别与制冷剂分配装置131A和131B连接的制冷剂入口接管132A、132B。在图32所示的换热器100中,第一换热器芯体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3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以及在第一集流管13的中间处连接于制冷剂分配装置131的制冷剂入口接管132。
第十一实施例
图3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示意透视图;以及图34至图3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一部分的示意主视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换热器芯体1包括多个子换热器芯体。
参见图33至图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器芯体1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所述第一换热器芯体1包括多个子换热器芯体,例如,第一换热器芯体1包括两个子换热器芯体,即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和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例如,用垂直于第二方向D2的平面将第一换热器芯体1分成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多个芯体段,并且每一个芯体段的第一换热管11与第一集流管13的多个子集流管中的一个子集流管连接并流体连通,由此可以形成多个子换热器芯体。对于上述实施例的插排翅片和排水插片,除了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外,每一个芯体段也可以具有单独的插排翅片和排水插片。每一个芯体段的参数可以与其它芯体段的对应参数相同,每一个芯体段的参数也可以与其它芯体段的对应参数不同,芯体段的参数可以包括在芯体段内的第一翅片的类型和尺寸、芯体段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第一主段的在芯体段内的部分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的夹角、第一主段的第一风阻区域和第二风阻区域在芯体段内的部分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等。例如,多个子换热器芯体可以在一个平面中,并且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该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连接段19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连接段29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连接段19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连接段29相同。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包括:第一主段10A,第一主段10A包括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换热管11A和与第一换热管11A连接的第一翅片12A;与第一主段10A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9A;以及在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的第一主段10A的与第一连接段19A相对的一侧与多个第一换热管11A连接并流体连通的第一集流管13的第一子集流管13A。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包括:第一主段10B,第一主段10B包括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换热管11B和与第一换热管11B连接的第一翅片12B;与第一主段10B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9B;以及在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的第一主段10B的与第一连接段19B相对的一侧与多个第一换热管11B连接并流体连通的第一集流管13的第二子集流管13B。
第一连接段19A与第一连接段19B构成第一连接段19。第一主段10A和第一主段10B构成第一主段10,多个第一换热管11A和多个第二换热管11B构成多个第一换热管11。第一翅片12A和第一翅片12B构成第一翅片12。
第二换热器芯体2包括:第二主段2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包括: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多个第二换热管21;与第二主段20连接的第二连接段29;以及在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的与第二连接段29相对的一侧与多个第二换热管21连接并流体连通的第二集流管23。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的多个第一换热管1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的多个第二换热管21通过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连接段19和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连接段29相互连接并流体连通。
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的第一主段10A包括在第三方向D3上或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排列的第一风阻区域17A和第二风阻区域18A,第二风阻区域18A与第一集流管13的第一子集流管13A邻接,并且第二风阻区域18A的风阻小于第一风阻区域17A的风阻。
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的第一主段10B包括在第三方向D3上或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上排列的第一风阻区域17B和第二风阻区域18B,第二风阻区域18B与第一集流管13的第二子集流管13B邻接,并且第二风阻区域18B的风阻小于第一风阻区域17B的风阻。
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的第一主段10A的第一风阻区域17A和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的第一主段10B的第一风阻区域17B构成第一风阻区域17,而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的第一主段10A的第二风阻区域18A和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的第一主段10B的第二风阻区域18B构成第二风阻区域18。
第一换热管11A包括:位于第一风阻区域17A内的第一换热管段111A,以及位于第二风阻区域18A内的第二换热管段112A和第三换热管段113A,第三换热管段113A可以作为第一换热管11A的端部或可以包括第一换热管11A的端部。通过弯折,第二换热管段112A分别与第一换热管段111A和第三换热管段113A形成一定的夹角,第一换热管段111A和第三换热管段113A可以与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平行,而第二换热管段112A相对于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倾斜。第一换热管段111A,第二换热管段112A和第三换热管段113A可以在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所在的第一平面内或在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的第一主段10A所在的平面内。
第一换热管11B包括:位于第一风阻区域17B内的第一换热管段111B,以及位于第二风阻区域18B内的第二换热管段112B和第三换热管段113B,第三换热管段113B可以作为第一换热管11B的端部或可以包括第一换热管11B的端部。通过弯折,第二换热管段112B分别与第一换热管段111B和第三换热管段113B形成一定的夹角,第一换热管段111B和第三换热管段113B可以与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平行,而第二换热管段112B相对于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倾斜。第一换热管段111B,第二换热管段112B和第三换热管段113B可以在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所在的第一平面内或在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的第一主段10B所在的平面内。
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11A包括第一换热管段111A,第二换热管段112A,和第三换热管段113A。第二换热管段112A通过弯折分别与第一换热管段111A和第三换热管段113A形成一定的夹角。第一换热管11A沿着第一子集流管13A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一翅片12A间隔地布置在第一换热管11A之间,第一换热管11A与第一子集流管13A相连。第一换热管11B包括第一换热管段111B,第二换热管段112B和第三换热管段113B,第二换热管段112B通过弯折分别与第一换热管段111B和第三换热管段113B形成一定的夹角。第一换热管11B沿着第二子集流管13B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一翅片12B间隔地布置在第一换热管11B之间,第一换热管11B与第一子集流管13B相连。第二换热器芯体2包括:第二主段20和第二集流管23。第二主段20包括多个第二换热管21和多个第二翅片22,第二换热管21沿着第二集流管23的轴向间隔布置,同时第二翅片22间隔地布置在第二换热管21之间,第二换热管21与第二集流管23相连。换热管可以是扁管。
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形成可供制冷剂流动的通道,例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A和11B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A和11B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也可以通过转接器分别相互连接而形成流动通道,或者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换热管11A和11B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可以通过转接器相互连接而不是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换热器芯体1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在换热器100的厚度方向上前后排列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可以在背风侧,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可以平行布置,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主段10与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主段20也可以形成一定的夹角。
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的第一换热管11A的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或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为TLA,第一换热管11A的厚度为TDA,第一翅片12A的峰距为FPA,第一翅片12A的长度为FLA,第一换热管段111A的长度为TL1A,第一换热管段111A的间距为TS1A,第二换热管段112A的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或第三方向上D3的尺寸为TL2A,第三换热管段113A的长度为TL3A,第三换热管段113B的间距为TS2A,;
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的第一换热管11B的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或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为TLB,第一换热管11B的厚度为TDB,第一翅片12B的峰距为FPB,第一翅片12B的长度为FLB,第一换热管段111B的长度为TL1B,第一换热管段111B的间距为TS1B,第二换热管段112B的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C1或第三方向上D3的尺寸为TL2B,第三换热管段113B的长度为TL3B,第三换热管段113B的间距为TS2B;
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的第一换热管段111A,第二换热管段112A,和第三换热管段113A分别与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的第一换热管段111B,第二换热管段112B和第三换热管段113B构成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管段,第二换热管段和第三换热管段。
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为t1,第二翅片22的峰距为fp,第二翅片22的长度为f1。
在第十一实施例中,通过降低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换热面积来调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空气侧换热量,最终实现降低换热器100的冷凝水量。
第十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特征如下:
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高度H=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当第一集流管13的第一子集流管13A和第二子集流管13B的外径(第一子集流管13A和第二子集流管13B的外径相同)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第一换热管11的尺寸TL=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的第一换热管段111A,第二换热管段112A,和第三换热管段113A的尺寸分别与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的第一换热管段111B,第二换热管段112B和第三换热管段113B的尺寸相同;
第一换热管11的尺寸TL=第一换热管段的长度TL1+第二换热管段的尺寸TL2+第三换热管段的长度TL3;
第一翅片12的结构与第二翅片22的结构相同;
50*第一换热管段的长度TL1≤第一翅片12的长度FL≤第一换热管段的长度TL1;
30%*第一换热管11的尺寸TL≤第一换热管段的长度TL1≤90%*第一换热管11的尺寸TL;
第一换热管的厚度TD≤第三换热管段的间距TS2<第一换热管段的间距TS1;
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子集流管13A和第二子集流管13B,其中20*第二集流管23的长度≤第一子集流管13A的长度≤80*第二集流管23的长度,20*第二集流管23的长度≤第二子集流管13B的长度≤80*第二集流管23的长度;
通过调节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和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的高度H获得第十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换热器100,该变形例的换热器100的特征如下:
3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的高度HA≤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30%*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的高度HB≤第二换热器芯体2的高度h;
当第一子集流管13A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3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第一换热管11A的尺寸TLA≤9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当第二子集流管13B的外径等于第二集流管23的外径时,3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第一换热管11B的尺寸TLB≤90%*第二换热管21的长度t1;
第一换热管11A的尺寸TLA=第一换热管段111A的长度TL1A+第二换热管段112A的尺寸TL2A+第三换热管段113A的长度TL3A;
第一换热管11B的尺寸TLB=第一换热管段111B的长度TL1B+第二换热管段112B的尺寸TL2B+第三换热管段113B的长度TL3B;
第一翅片12A的结构、第一翅片12B的结构和第二翅片22的结构相同;
50*第一换热管段111A的长度TL1A≤第一翅片12A的长度FLA≤第一换热管段111A的长度TL1A;
50*第一换热管段111B的长度TL1B≤第一翅片12B的长度FLB≤第一换热管段111B的长度TL1B;
30%*第一换热管11A的尺寸TLA≤第一换热管段111A的长度TL1A≤90%*第一换热管11A的尺寸TLA;
30%*第一换热管11B的尺寸TLB≤第一换热管段111B的长度TL1B≤90%*第一换热管11B的尺寸TLB;
第一换热管11A的厚度TDA≤第三换热管段113A的间距TS2A<第一换热管段111A的间距TS1A;
第一换热管11B的厚度TDB≤第三换热管段113B的间距TS2B<第一换热管段111B的间距TS1B;
20*第二集流管23的长度≤第一子集流管13A的长度≤第二集流管23的长度;
20*第二集流管23的长度≤第一子集流管13B的长度≤第二集流管23的长度。
换热器100的第二换热管段112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如图33至图37所示,对于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相对于垂直于第二方向D2并且位于第一子集流管13A的中间的平面,该平面的每一侧的第二换热管段112A在朝向第一子集流管13A的方向上朝该平面倾斜延伸,在第一子集流管13A的中间的一个第一换热管11A的第二换热管段112A可以平行于该平面延伸。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子集流管13A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A,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如图33至图37所示,对于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相对于垂直于第二方向D2并且位于第二子集流管13B的中间的平面,该平面的每一侧的第二换热管段112B在朝向第二子集流管13B的方向上朝该平面倾斜延伸,在第二子集流管13B的中间的一个第一换热管11B的第二换热管段112B可以平行于该平面延伸。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子集流管13B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B,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
参见图33至图37并参见图28至图29,对于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相对于垂直于第二方向D2并且位于第一子集流管13A的远离或靠近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的端部的平面,第二换热管段112A在朝向第一子集流管13A的方向上朝该平面倾斜延伸,在第一子集流管13A的端部的一个第一换热管11A的第二换热管段112A可以平行于该平面延伸。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子集流管13A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A,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参见图33至图37并参见图28至图29,对于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相对于垂直于第二方向D2并且位于第二子集流管13B的远离或靠近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的端部的平面,第二换热管段112B在朝向第二子集流管13B的方向上朝该平面倾斜延伸,在第二子集流管13B的端部的一个第一换热管11B的第二换热管段112B可以平行于该平面延伸。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子集流管13B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B,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
参见图33至图37并参见图30至图32,对于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相对于垂直于第二方向D2并且位于第一子集流管13A的中间的平面,该平面的每一侧的第二换热管段112A在朝向第一子集流管13A的方向上朝远离该平面的方向倾斜延伸。分别位于第一子集流管13A的两个端部的两个第一换热管11A的第二换热管段112A可以平行于该平面延伸。参见图33至图37并参见图30至图32,对于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相对于垂直于第二方向D2并且位于第二子集流管13B的中间的平面,该平面的每一侧的第二换热管段112B在朝向第二子集流管13B的方向上朝远离该平面的方向倾斜延伸。分别位于第二子集流管13B的两个端部的两个第一换热管11B的第二换热管段112B可以平行于该平面延伸。
在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子集流管13A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A,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而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子集流管13B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B,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在图35、3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子集流管13A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A,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而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子集流管13B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131B,例如流体分配管或流体分配器。并且制冷剂分配装置131A和制冷剂分配装置131B通过第一子集流管13A和第二子集流管13B之间的接管连接在一起。在图35所示的实施例中,制冷剂分配装置131A和制冷剂分配装置131B的公共入口,即制冷剂入口接管132,设置在第一子集流管13A和第二子集流管13B之间,而在图36所示的实施例中,制冷剂分配装置131A和制冷剂分配装置131B的公共入口,制冷剂入口接管132,设置在第一子集流管13A的远离第二子集流管13B的一侧。在图3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和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没有制冷剂分配装置,第一子换热器芯体1A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子集流管13A上的制冷剂入口接管132A而第二子换热器芯体1B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子集流管13B上的制冷剂入口接管132B。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换热器100。更具体而言,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是换热器100。换热器100的第一集流管13和第二集流管23在使用中可以水平设置。在使用中,在空气流过换热器的方向上,换热器100的第二换热器芯体2可以位于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器芯体1的上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系统包括:泵、放热换热器以及吸热换热器。所述放热换热器和吸热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是上述的换热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可以合理地调整第一换热器芯体的换热强度,进而调整换热器的冷凝水量,通过减小第一换热器芯体的冷凝水量可以解决空调系统的吹水问题。
尽管描述和图示了上述实施例,但是上述实施例和/或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征可以进行组合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Claims (39)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第一换热器芯体和第二换热器芯体,
第一换热器芯体包括:
第一主段,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包括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换热管;
与第一主段连接的第一连接段;以及
在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与第一连接段相对的一侧与多个第一换热管连接并流体连通的第一集流管,
第二换热器芯体包括:
第二主段,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包括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换热管;
与第二主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以及
在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的与第二连接段相对的一侧与多个第二换热管连接并流体连通的第二集流管,
其中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多个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的多个第二换热管通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连接段相互连接并流体连通,并且
其中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包括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或在与第二方向垂直并且平行于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所在的第一平面的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排列的第一风阻区域和第二风阻区域,第二风阻区域与第一集流管邻接,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风阻小于第一风阻区域的风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风阻区域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一风阻区域的所述尺寸与第一主段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90%;或者
第一风阻区域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90%;或者
第一风阻区域所占据的第一换热管的长度中的部分与第一换热管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器芯体在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所在的第二平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第二换热器芯体在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所在的第二平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正投影的重叠面积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5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0度并且小于或等于4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器芯体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二换热器芯体具有在与第二方向垂直并且平行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所在的第二平面的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换热器芯体的所述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所述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或者
第一换热器芯体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器芯体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二换热器芯体具有在与第二方向垂直并且平行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所在的第二平面的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换热器芯体的所述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所述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6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或者
第一换热器芯体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6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阻区域内的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第一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内没有翅片,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还包括:与第二换热管连接的第二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具有在与第二方向垂直并且平行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所在的第二平面的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所述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或等于70%;或者
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阻区域内的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第一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内没有翅片,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还包括:与第二换热管连接的第二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所述尺寸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或等于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阻区域内的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第一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内没有翅片,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还包括:与第二换热管连接并且与第二换热管交替排列的波状的第二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二翅片具有在与第二方向垂直并且平行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所在的第二平面的第二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所述尺寸与第二翅片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或等于70%;或者
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阻区域内的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第一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内没有翅片,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还包括:与第二换热管连接并且与第二换热管交替排列的波状的第二翅片,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第二翅片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所述尺寸与第二翅片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或等于7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些第一换热管的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端部的间距小于第一换热管在第一风阻区域中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管是扁管,并且至少一些第一换热管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端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换热管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管包括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端部,第一换热管的所述端部包括多个端部组,并且每个端部组中的端部的间距小于第一换热管在第一风阻区域中的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端部组之间的间距大于每个端部组中的端部的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管是扁管,并且每个端部组中的端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换热管的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集流管包括多个子集流管,多个子集流管中的每一个与第一换热管的多个端部组中的一个端部组的端部连接并流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第一翅片,第一翅片包括位于第一风阻区域内的第一子翅片,以及位于第二风阻区域内的与第一子翅片不同的第二子翅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是波形翅片,并且第一子翅片的峰距大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的峰距的50%,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的峰距的90%。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包括主体以及形成在第二子翅片的主体中的多个换热管插槽,多个第一换热管插入第二子翅片的换热管插槽中,并且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是波形翅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子翅片的峰距大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的间距的50%,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的间距。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器芯体包括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子换热器芯体,第一集流管包括多个子集流管,并且多个子集流管中的每一个与多个子换热器芯体中的一个子换热器芯体的第一换热管连接并流体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风阻区域与第二风阻区域邻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第一翅片,第一翅片包括在第一风阻区域中延伸到第一风阻区域与第二风阻区域的边界或该边界的附近的第一子翅片,以及在第一风阻区域和第二风阻区域中延伸的第二子翅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是波形翅片,并且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的所述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所述尺寸的50%,并且小于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所述尺寸;或者
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是波形翅片,并且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的所述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所述尺寸的50%,并且小于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所述尺寸。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数量的10%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数量的80%。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是波形翅片,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包括:位于第一风阻区域中的第一子翅片段以及位于第二风阻区域中的第二子翅片段,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或在第三方向上第一子翅片段与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具有相同的尺寸,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第一子翅片段的峰距大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段的峰距的50%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子翅片段的峰距的90%。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翅片的第二子翅片的第一子翅片段的峰距等于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的峰距。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具有不同类型的翅片结构。
27.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具有相同的形状。
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翅片和第一集流管之间的排水插片。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翅片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之间的排水插片。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排水插片包括主体以及形成在排水插片的主体中的多个换热管插槽,多个第一换热管插入排水插片的换热管插槽中。
31.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排水插片与第一换热管的轴线垂直或相对于第一换热管的轴线倾斜;或者
排水插片与第三方向垂直或相对于第三方向倾斜;或者
排水插片相对于第一集流管的轴线倾斜,或者包括相对于第一集流管的轴线倾斜的多个相连的排水插片段;或者
排水插片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或者包括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的多个相连的排水插片段。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二换热器芯体还包括与第二集流管连接并流体连通的出口集流管,
第一换热器芯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流管内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和/或,
第二换热器芯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集流管内的制冷剂收集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器芯体和第二换热器芯体通过对平板状的换热器折弯而形成,并且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是折弯段。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的第二风阻区域的风阻小于第二换热器芯体的第二主段的风阻。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二风阻区域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具有在第一换热器芯体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二风阻区域的所述尺寸与第一主段的所述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50%;或者
第二风阻区域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换热器芯体的第一主段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50%。
36.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在使用中水平设置。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中,在空气流过换热器的方向上,第二换热器芯体位于第一换热器芯体的上游。
39.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热换热器;以及
吸热换热器,
其中所述放热换热器和吸热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2323168898.7U 2023-11-23 2023-11-23 换热器、空调系统和换热系统 Active CN221705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68898.7U CN221705766U (zh) 2023-11-23 2023-11-23 换热器、空调系统和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68898.7U CN221705766U (zh) 2023-11-23 2023-11-23 换热器、空调系统和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705766U true CN221705766U (zh) 2024-09-13

Family

ID=92637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68898.7U Active CN221705766U (zh) 2023-11-23 2023-11-23 换热器、空调系统和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705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00629A (en) Cross-fin 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US8167028B2 (en) Heat exchanger fin with planar crests and troughs having slits
CN204177261U (zh) 一种换热器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
CN219063811U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冷媒系统及制冷设备
KR20120044848A (ko) 열교환기 및 그 마이크로채널튜브
CN101782300B (zh) 一种热交换器
US11060801B2 (en) Microtube heat exchanger
CN214333108U (zh)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CN221705766U (zh) 换热器、空调系统和换热系统
CN104089517A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CN110094901B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19390151U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冷媒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6159690U (zh) 换热器
CN217541560U (zh) 换热器
CN219063829U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冷媒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0119132U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16694561U (zh)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CN112066601A (zh) 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105928258A (zh) 换热器及空调
CN217058017U (zh)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CN108344210B (zh)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CN216592953U (zh)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CN212299551U (zh) 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EP4242556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ving same
CN212457513U (zh) 换热器、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