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21698551U -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698551U
CN221698551U CN202420524303.2U CN202420524303U CN221698551U CN 221698551 U CN221698551 U CN 221698551U CN 202420524303 U CN202420524303 U CN 202420524303U CN 221698551 U CN221698551 U CN 221698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hell
column
hol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5243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
朱鹏程
周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a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a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a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5243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698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698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698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属于座椅靠背拉手的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握把和底盖,底盖与握把对应,底盖包括用于容纳握把的嵌槽,握把有多根,多根握把沿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握把长度方向的两端一体成型有安装板,安装板与壳体一体成型。本申请具有延长拉手使用寿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靠背拉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
背景技术
客车座椅的靠背上一般会设有用于供后排乘客使用的拉手,在客车行进的过程中,若遇颠簸、转弯或急刹车等情况,后排乘客能够在拉手的作用下保持身体平衡,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乘车的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的拉手包括壳体、握把和底盖,底盖与壳体朝向前排座椅靠背的端面连接,底盖呈弧形设置且底盖朝向前排座椅靠背的方向凸出,底盖与壳体之间形成用于供手嵌入的嵌槽,握把与壳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握把位于嵌槽内。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握把与壳体之间采用的是分体式的连接结构,握把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够高,能够承受的拉力有限,使得拉手的使用寿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升握把能够承受的压力,从而达到延长拉手的使用寿命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包括壳体、握把和底盖,所述底盖与握把对应,所述底盖包括用于容纳握把的嵌槽,所述握把有多根,多根所述握把沿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握把长度方向的两端一体成型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壳体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握把的设置,乘客在客车行进过程中能够通过双手持握把的方式保持自身的平衡,提升乘车的安全性;握把、安装板及壳体整体是一体成型的,相较于握把与安装板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而言,提升了握把与安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延长了拉手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相邻两根所述握把之间设有加强柱,所述加强柱与壳体连接,所述加强柱的外壁上连接有多块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远离加强柱的一端与安装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强柱与加强板的配合下,能够对安装板提供支撑,使得安装板在握把受力时不易变形,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拉手的强度,延长拉手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底盖朝向壳体的端部呈阶梯状设置,所述底盖端部的内壁与安装板背离握把的端面贴合,所述安装板与握把的连接处朝向底盖的方向弧形凸起,所述底盖的端部与安装板的形状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阶梯状的设置,使得安装板和部分底盖包覆于底盖中,增大了底盖与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了底盖安装的稳定性;由于安装板与握把的连接处朝向底盖的方向弧形凸起,能够将握把与安装板连接的端部外扩,使得握把的端部与安装板完全贴合,从而扩大了握把与安装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握把与安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壳体与底盖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与连接螺栓螺纹配合的连接螺纹孔,所述底盖端部的外壁上连接有与安装块对应的配合块,所述配合块朝向安装块的一端设有定位柱,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用于供定位柱嵌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连接螺纹孔连通,所述配合块和定位柱上贯穿开设有用于供连接螺栓穿设的连接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槽与定位柱的配合下,为底盖的安装提供定位,在连接螺栓的安装过程中,连接螺纹孔能够保持与连接通孔连通的状态,便于连接螺栓的安装。
优选的,位于所述壳体端部的握把背离加强柱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壳体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上连接有多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连接柱的一端与相邻的安装板连接;所述壳体与客车座椅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所述加强柱和连接柱上均贯穿开设有用于供固定螺栓穿设的固定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板与连接柱的配合下,能够对相邻的安装板提供支撑,提升拉手整体的强度;由于壳体与客车座椅之间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的,将固定通孔对应设置在加强柱及连接柱上,能够提升壳体固定在座椅靠背上的稳定性,且加强柱和连接柱可对固定螺栓提供支撑,并对壳体提供保护,使得壳体不易因固定螺栓而损坏,保证了壳体与客车座椅靠背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防护孔,所述防护孔贯穿壳体,所述防护孔与固定通孔连通,所述固定螺栓的螺头位于防护孔内,所述壳体上配设有防护块,所述防护块用于封堵防护孔与外界的连通,所述防护孔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条,所述防护块上开设有与导向条适配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拧紧后使得固定螺栓的螺头位于防护孔内,通过防护块封堵防护孔与外界的连通后,使得与连接柱接触的固定螺栓不易在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松动,在导向条与导向槽的配合下,则便于防护块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握把朝向底盖的端面上开设有功能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功能通孔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在不影响握把受力的情况下减少握把的生产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则可提升乘客手部与握把之间的摩擦,便于握持住握把。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挂钩,所述壳体上设有容纳挂钩的置物槽,所述挂钩与壳体背离底盖的端面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能够用于供乘客挂放随身物品,提升乘车的舒适度,而通过挂钩与壳体背离底盖的端面平行的设置,当乘客在惯性作用下前倾时,挂钩不易对乘客造成伤害,进一步提升了乘车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握把、安装板及壳体整体是一体成型的,相较于握把与安装板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而言,提升了握把与安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延长了拉手的使用寿命;
2.在加强柱、加强板、连接柱与连接板的配合下,能够对安装板提供支撑,使得安装板在握把受力时不易变形,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拉手的强度,延长拉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底盖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护块分离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挂钩;111、置物槽;12、加强柱;121、加强板;122、沉孔槽;13、连接柱;131、连接板;132、防护孔;133、导向条;14、固定通孔;15、防护块;151、导向槽;16、安装块;161、连接螺纹孔;162、定位槽;2、握把;21、安装板;22、功能通孔;3、底盖;31、嵌槽;32、配合块;321、定位柱;322、连接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参照图1,包括壳体1、握把2和底盖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握把2有两根,乘客在客车行进过程中能够通过手持握把2的方式保持自身的平衡,提升乘车的安全性。两根握把2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壳体1上一体成型有挂钩11,挂钩11用于供乘客挂放随身物品,壳体1与挂钩11的连接处朝向座椅靠背的方向凸起,从而能够形成用于容纳挂钩11的置物槽111,挂钩11与壳体1背离座椅靠背的端面平行,当乘客在惯性作用下前倾时,挂钩11不易对乘客造成伤害,提升了乘车的安全性。
参照图2和图3,握把2长度方向的两端一体成型有安装板21,安装板21与壳体1一体成型,即握把2与安装板21是一体成型的,相较于握把2与安装板21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而言,提升了握把2与安装板2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延长了拉手的使用寿命;底盖3与握把2对应设置,底盖3朝向前排靠背的方向凸起形成用于容纳握把2的嵌槽31,通过嵌槽31的设置,便于乘客在行车过程中握住握把2。
参照图2和图3,握把2与安装板21连接的端部外扩,而安装板21与握把2的连接处朝向底盖3的方向弧形凸起,使得握把2的端部与安装板21完全贴合,从而扩大了握把2与安装板21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进一步提升握把2与安装板21之间的连接强度。握把2朝向底盖3的端面上开设有功能通孔22,通过功能通孔22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在不影响握把2受力的情况下减少握把2的生产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则可提升乘客手部与握把2之间的摩擦,便于握持住握把2。
参照图2和图3,两根握把2之间设有加强柱12,握把2背离加强柱12的一端设有连接柱13,加强柱12和连接柱13均与壳体1一体成型,加强柱12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多块加强板121,加强板121远离加强柱12的一端与安装板21一体成型,连接柱13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多块连接板131,连接板131远离连接柱13的一端与相邻的安装板21一体成型,在加强柱12、加强板121、连接柱13与连接板131的配合下,对安装板21提供支撑,握把2受力时,安装板21不易因受力而变形,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拉手的强度,经测试,本申请中的拉手,握把2可承受两千牛顿的静态拉力。
参照图2和图3,壳体1与客车座椅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客车座椅的靠背上设有用于安装壳体1的安装部,安装部上则对应开设有与固定螺栓螺纹配合的固定螺纹孔,加强柱12和连接柱13均同轴贯穿开设有用于供固定螺栓穿设的固定通孔14,加强柱12和连接柱13可对固定螺栓提供支撑,并对壳体1提供保护,使得壳体1不易因固定螺栓而损坏,保证了壳体1与客车座椅靠背之间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1和图4,加强柱12上开设有用于供固定螺栓的螺栓头嵌合的沉孔槽122,沉孔槽122贯穿壳体1,沉孔槽122与置物槽111连通,使得固定螺栓不易在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松动;连接柱13上开设有防护孔132,防护孔132贯穿壳体1,防护孔132与固定通孔14连通,固定螺栓拧紧后使得固定螺栓的螺头位于防护孔132内,壳体1上还配设有防护块15,防护块15用于封堵防护孔132与外界的连通,使得与连接柱13接触的固定螺栓不易在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松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护块15选用橡胶材质制作,且防护块15与防护孔132过盈配合,使得防护块15不易脱离防护孔132,防护孔132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条133,防护块15上开设有与导向条133适配的导向槽151,在导向条133与导向槽151的配合下,便于防护块15的安装。
参照图2和图3,底盖3朝向壳体1的端部呈阶梯状设置,底盖3端部的内壁与安装板21背离握把2的端面贴合,底盖3的端部与安装板21的形状适配,即安装板21和部分底盖3包覆于底盖3中,增大了底盖3与壳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底盖3的安装。壳体1与底盖3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壳体1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安装块16,安装块16上开设有与连接螺栓螺纹配合的连接螺纹孔161;底盖3端部的外壁上连接有与安装块16对应的配合块32,配合块32朝向安装块16的一端设有定位柱321,安装块16上开设有用于供定位柱321嵌合的定位槽162,定位槽162与连接螺纹孔161连通,配合块32和定位柱321上贯穿开设有用于供连接螺栓穿设的连接通孔322。
在定位槽162与定位柱321的配合下,为底盖3的安装提供定位,使得连接螺纹孔161能够保持与连接通孔322连通的状态,从而便于连接螺栓的安装,便于底盖3与盖体之间的固定。令定位柱321背离配合块32的一端的直径,朝向远离配合块32的方向依次递减,形成导向面,通过导向面的设置,便于定位柱321嵌入定位槽162中,进一步为底盖3的安装提供定位。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包括壳体(1)、握把(2)和底盖(3),所述底盖(3)与握把(2)对应,所述底盖(3)包括用于容纳握把(2)的嵌槽(3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2)有多根,多根所述握把(2)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握把(2)长度方向的两端一体成型有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与壳体(1)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握把(2)之间设有加强柱(12),所述加强柱(12)与壳体(1)连接,所述加强柱(12)的外壁上连接有多块加强板(121),所述加强板(121)远离加强柱(12)的一端与安装板(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3)朝向壳体(1)的端部呈阶梯状设置,所述底盖(3)端部的内壁与安装板(21)背离握把(2)的端面贴合,所述安装板(21)与握把(2)的连接处朝向底盖(3)的方向弧形凸起,所述底盖(3)的端部与安装板(21)的形状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与底盖(3)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所述壳体(1)上设有安装块(16),所述安装块(16)上开设有与连接螺栓螺纹配合的连接螺纹孔(161),所述底盖(3)端部的外壁上连接有与安装块(16)对应的配合块(32),所述配合块(32)朝向安装块(16)的一端设有定位柱(321),所述安装块(16)上开设有用于供定位柱(321)嵌合的定位槽(162),所述定位槽(162)与连接螺纹孔(161)连通,所述配合块(32)和定位柱(321)上贯穿开设有用于供连接螺栓穿设的连接通孔(3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壳体(1)端部的握把(2)背离加强柱(12)的一端设有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与壳体(1)连接,所述连接柱(13)的外壁上连接有多块连接板(131),所述连接板(131)远离连接柱(13)的一端与相邻的安装板(21)连接;所述壳体(1)与客车座椅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所述加强柱(12)和连接柱(13)上均贯穿开设有用于供固定螺栓穿设的固定通孔(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3)上开设有防护孔(132),所述防护孔(132)贯穿壳体(1),所述防护孔(132)与固定通孔(14)连通,所述固定螺栓的螺头位于防护孔(132)内,所述壳体(1)上配设有防护块(15),所述防护块(15)用于封堵防护孔(132)与外界的连通,所述防护孔(132)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条(133),所述防护块(15)上开设有与导向条(133)适配的导向槽(1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2)朝向底盖(3)的端面上开设有功能通孔(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挂钩(11),所述壳体(1)上设有容纳挂钩(11)的置物槽(111),所述挂钩(11)与壳体(1)背离底盖(3)的端面平行。
CN202420524303.2U 2024-03-18 2024-03-18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 Active CN221698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524303.2U CN221698551U (zh) 2024-03-18 2024-03-18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524303.2U CN221698551U (zh) 2024-03-18 2024-03-18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698551U true CN221698551U (zh) 2024-09-13

Family

ID=92648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524303.2U Active CN221698551U (zh) 2024-03-18 2024-03-18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698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698551U (zh)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用拉手
CN210062842U (zh) 一种汽车上车踏板的支撑支架
JP6022932B2 (ja) 二輪車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CN216102629U (zh) 中置电机的安装结构及助力自行车
CN209955821U (zh) 一种超薄型汽车座椅靠背
CN216020182U (zh) 一种附带充气气囊的床垫弹簧
CN220293195U (zh) 一种嵌入式高强度箱包手把座
CN211281366U (zh) 一种踏板式电动车电池防盗架
CN2547568Y (zh) 摩托车驾驶员活动靠背
CN102310814A (zh) 一种汽车车顶行李架
CN220832103U (zh) 一种可替换气垫鞋底
CN206485436U (zh) 一种多功能的电动代步车
CN220447717U (zh) 一种汽车座椅加强头枕杆结构
CN215097975U (zh) 一种摩托车上安全坐椅
CN222973258U (zh)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围脖装饰件
CN212290161U (zh) 一种自行车勾爪结构
KR20160098728A (ko) 탈부착 가능한 시트 완충장치
CN218343636U (zh) 一种缓冲型自行车座垫
CN216232689U (zh) 一种电动车垫
CN207889693U (zh) 一种副刹车固定支架
CN210526721U (zh) 一体式电动车后衣架结构
CN213451644U (zh) 一种驻车棘爪
CN22159143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紧固件
CN217320642U (zh) 具有管线隐藏结构的车架
CN113479122B (zh) 一种便于拆卸清理的防滑汽车坐垫及其坐垫拆卸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