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88174U - 散热壳体、电器设备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散热壳体、电器设备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88174U CN221488174U CN202323301818.0U CN202323301818U CN221488174U CN 221488174 U CN221488174 U CN 221488174U CN 202323301818 U CN202323301818 U CN 202323301818U CN 221488174 U CN221488174 U CN 2214881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section
- housing
- heat dissipating
- heat dissip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367 deionis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641 deionized wat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60 body temper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散热壳体、电器设备和车辆,该散热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套设于壳体本体的热管,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其中,蒸发段用于吸收壳体本体的热量;冷凝段与壳体本体间隔布置,用于释放蒸发段吸收的热量,蒸发段连接冷凝段。该散热壳体通过热管对壳体本体进行散热,通过热管内的传热工质在蒸发段和冷凝段的循环带走壳体本体的热量,可以提高壳体本体内部的定子组件的电阻、磁阻的稳定性,从而也保证包含该散热壳体的电器设备稳定工作,延长电器设备的寿命,用以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电器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散热壳体、电器设备和车辆。
背景技术
电器设备,例如电机或者电子泵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一旦泵体温度过高,会引起定子性能下降,引发恶性循环,加快油泵损坏,缩短油泵寿命,增加售后成本。相关技术中,其散热方式有多种形式,其中,有些是通过风扇进行冷却的;有些是通过在电器设备的内部通入冷却油来冷却定、转子发热的,存在冷却效果不佳,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壳体、电器设备和车辆,该散热壳体本公开的散热壳体,通过热管对壳体本体进行散热,通过热管内的传热工质在蒸发段和冷凝段的循环带走壳体本体的热量,可以提高壳体本体内部的定子组件的电阻、磁阻的稳定性,从而也保证包含该散热壳体的电器设备稳定工作,延长电器设备的寿命,用以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套设于所述壳体本体的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
其中,所述蒸发段用于吸收所述壳体本体的热量;所述冷凝段与所述壳体本体间隔布置,用于释放所述蒸发段吸收的热量,所述蒸发段连接所述冷凝段。
可选地,所述热管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壳体本体的轴向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本体的外侧壁设有多个沿远离所述壳体本体方向凸起的散热部。
可选地,所述散热部沿所述壳体本体的周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部之间具有容纳间隙,至少部分所述蒸发段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内。
可选地,所述热管与所述壳体本体和/或所述散热部的贴合区域形成所述蒸发段;
在所述壳体本体的径向,所述热管远离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形成所述冷凝段。
可选地,所述热管还包括绝热段,所述蒸发段和所述冷凝段通过所述绝热段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部的周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热管的周向长度。
可选地,所述散热部围绕所述壳体本体的周向延伸,形成环形散热部,所述蒸发段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环形散热部之间的容纳间隙内。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器设备,所述电器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壳体。
可选地,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散热壳体内部的定子组件,所述热管在所述散热壳体的轴向上与所述定子组件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对应于所述热管的冷凝段,用于所述冷凝段的散热。
可选地,所述电器设备为电机或者电子泵。
本公开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电器设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散热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套设于同体本体的热管,热管的蒸发段与壳体本体接触,用以吸收壳体本体的热量,热管内的传热工质超过其相变温度后汽化,汽化后的传热工质传递至冷凝段,传热工质由汽态变为液态释放热量,液化后的传热工质流回至蒸发段,用于下一下循环。本公开的散热壳体,通过热管对壳体本体进行散热,通过热管内的传热工质在蒸发段和冷凝段的循环带走壳体本体的热量,可以提高壳体本体内部的定子组件的电阻、磁阻的稳定性,从而也保证包含该散热壳体的电器设备稳定工作,延长电器设备的寿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壳体的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壳体的热管的结构图。
图3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壳体的壳体本体的结构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壳体的结构图。
图5是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壳体的俯视图。
图6是基于图5中的A-A剖视图。
图7本公开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壳体的结构图。
图8是本公开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壳体的壳体本体的结构图。
图9是本公开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壳体的壳体本体的剖视图。
图10是基于图9中的B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的结构图。
图12是基于图11的C-C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散热壳体;100-壳体本体;200-热管;210-蒸发段;220-绝热段;230-冷凝段;300-散热部;310-容纳间隙;20-定子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壳体10、电器设备和车辆,该散热壳体10通过热管200对壳体本体100进行散热,通过热管200内的传热工质在蒸发段210和冷凝段230的循环带走壳体本体100的热量,可以提高壳体本体100内部的定子组件20的电阻、磁阻的稳定性,从而也保证包含该散热壳体10的电器设备稳定工作,延长电器设备的寿命,用以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壳体10,该散热壳体10包括壳体本体100以及套设于壳体本体100的热管200,热管200包括蒸发段210和冷凝段230;其中,热管200内部设置有换热工质,蒸发段210与壳体本体100连接,用于吸收壳体本体100的热量;冷凝段230与壳体本体100间隔布置,用于释放蒸发段210吸收的热量,蒸发段210连接冷凝段230。换热工质在蒸发段210吸收热量后汽化,传递至冷凝段230后冷却液化,释放热量,液化后的换热工质流动至蒸发段210实现循环,从而实现对壳体本体100的散热。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壳体10,该散热壳体10包括壳体本体100以及套设于壳体本体100的热管200,热管200包括蒸发段210、绝热段220和冷凝段230;其中,热管200内部设置有换热工质,蒸发段210与壳体本体100连接,用于吸收壳体本体100的热量;冷凝段230与壳体本体100间隔布置,用于释放蒸发段210吸收的热量,绝热段220连接蒸发段210和冷凝段230。换热工质在蒸发段210吸收热量后汽化,经绝热段220至冷凝段230后冷却液化,释放热量,液化后的换热工质流动至蒸发段210实现循环,从而实现对壳体本体100的散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散热壳体10,包括壳体本体100以及套设于同体本体的热管200,热管200的蒸发段210与壳体本体100接触,用以吸收壳体本体100的热量,热管200内的传热工质超过其相变温度后汽化,汽化后的传热工质通过绝热段220传递至冷凝段230,传热工质由汽态变为液态释放热量,液化后的传热工质流回至蒸发段210,用于下一下循环。本公开的散热壳体10,通过热管200对壳体本体100进行散热,通过热管200内的传热工质在蒸发段210、绝热段220和冷凝段230的循环带走壳体本体100的热量,呆以保证壳体本体100内部的定子组件20的电阻、磁阻稳定,从而也保证其稳定工作,延长电器设备的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本体100的外侧壁可以形成有用于供热管200安装的固定部,例如,与热管200的形状相适配的凹槽,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形式将热管200固定在该固定部内。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工质可以为任意合适的材质,例如,换热工质可以为去离子的水,其相变温度为30℃。
热管200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已知的内容,其中,热管200的传热原理是低压相变原理。简单来说,将一根铜管的一端封闭,内部制成毛细结构,在铜管里面再注入一部分换热工质(例如,去离子的水),然后抽成真空,再将另一端进行封闭。这样整根铜管就是全封闭的,里面是负压的,只要热管200任何一端温度超过相变温度(比如说设定的相变温度是30度),这一端的液体就会汽化,气化就吸收了大量的热,而且液体气化成了气体,这就导致铜管一端气压增大,内部又是半真空状态,这样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带走大量热量的气体就从压强大的一端迅速扩散到压强小的一端。另外一端的温度低于我们设定的相变的温度,气体液化,放出热量,热量通过管壁释放到散热器,通过散热器扩散到空气中,气体凝结的液体通过附着在管壁的毛细结构,流回到热端,这样循环下去,无论怎么放置热管200,气液相变都在进行,热量都能传导出去,这是热管200基本的工作原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200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壳体本体100的轴向间隔布置。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壳体本体100的散热效果,可以在壳体本体100的轴向上间隔设置多个换管,提高换热效率。
如图1及图4所示,壳体本体100的轴向设有三个间隔布置的热管200,该三个热管200可以对应于壳体本体100内部的定子组件20的安装位置,用以更好地实现散热。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设置三个间隔布置的换热是示例性的,可以在壳体本体100的轴向布置两个、四个或者更多个,具体可以参考电器设备的功率、散热需求等进行适应性设计,这里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壳体本体100的散热,如图3及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本体100的外侧壁设有多个沿远离壳体本体100方向凸起的散热部300。其中,散热部300设于壳体本体100的外侧壁,能够增加壳体本体100的散热面积,用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散热的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散热部300进行合理的设置,使得热管200可以布置在散热部300之间,散热部300还可以具有用于固定热管200的作用。例中,热管200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导热胶粘接的方式与散热部300和/或壳体本体100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散热部300沿壳体本体100的周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散热部300之间具有容纳间隙310,至少部分蒸发段210位于容纳间隙310内。其中,部分蒸发段210或者整个蒸发段210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导热胶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相邻两个散热部300之间的容纳间隙310,壳体本体100和散热部300的热量可以被蒸发段210所吸收,从而使得该蒸发段210内的换热工质吸热汽化,汽化后的传热工质经绝热段220到达压力更加的冷凝段230放热液化,并回到蒸发段210进行下一个循环。
可以理解的是,绝热部也可以处于相邻两散热部300之间,其并不参与散热部300之间的换热。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段210、绝热段220和冷凝段230沿热管2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蒸发段210位于容纳间隙310内,冷凝段230与壳体本体100之间具有间隙。其中,热管200内部设置有预设相变温度的换热工质,且蒸发段210、绝热段220和冷凝段230沿热管200的长度方向依次套设于壳体本体100的周向,其中,冷凝段230与壳体本体100之间具有间隙,用以避免壳体本体100与冷凝段230之间的换热,方便在冷凝段230降低换热工质的温度以实现液化放热。
例如,热管200可以构造为截面为圆形的空心铜管,蒸发段210完全处于相邻的两个散热部300之间,而绝热段220和冷凝段230位置没有散热部300,也即,绝热段220和冷凝段230与壳体本体100之间是存在间隙的,可以起到在蒸发段210吸收壳体本体100的热量,且能够通过绝热段220传递至冷凝段230实现放热。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将热管200的截面构造为圆形的空心铜管是示例性的,热管200的截面也可以构造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多边形或者椭圆形等,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7至图10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热管200与所述壳体本体100和/或散热部300的贴合区域形成所述蒸发段210;在壳体本体100的径向,热管200远离壳体本体100的一端形成所述冷凝段230。
其中,热管200套设于壳体本体100的至少部分周向,在壳体本体100的径向,热管200的部分区域与壳体本体100贴合,热管200的部分区域和散热部300贴合,用以形成热管200的蒸发段210,而热管200远离壳体本体100的一端不与壳体本体100或者散热部300接触,用以形成冷凝段230。通过上述设置,热管200在与壳体本体100和/或散热部300的贴合区域吸收热量,并在热管200内沿远离壳体本体100的方向传递至冷凝段230,实现散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热管200还包括连接蒸发段210和冷凝段230的绝热段220,绝热段220和冷凝段230在壳体本体100的径向上沿远离壳体本体100方向依次布置。
如图9及图10所示,热管200同样也可以套设于壳体本体100的周向,且处于相邻两个散热部300之间,在垂直于热管200延伸方向的截面上,热管200的朝向壳体本体100的一侧的部分区域处于相邻两个散热部300之间,且分别与壳体本体100和散热部300贴合,形成蒸发段210,其他部分热管200形成绝热段220和冷凝段230,在壳体本体100的径向上,而冷凝段230位于绝热段220远离蒸发段210的一侧。该结构中,蒸发段210、绝热段220和冷凝段230实际是沿分别垂直于热管200的延伸方向和垂直于壳体本体100的轴向方向依次布置的,也能够实现吸热、传递和放热的过程,实现对壳体本体100的散热。
上述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热管200的延伸方向和垂直于壳体本体100的轴向方向的平面内,热管200的截面可以是一个长条形的,用于实现传热工质的汽化、传递和液化。可以理解的是,热管200的截面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例如L形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部300的周向长度大于等于蒸发段210的周向长度。其中,散热部300可以构造为在壳体本体100的周向延伸的条状结构,其长度大于等于蒸发段210的长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固定热管200,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与蒸发段210充分的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部300围绕壳体本体100的周向延伸,形成环形散热部,热管200设于相邻两个环形散热部之间的容纳间隙310内。
其中,散热部300可以是围绕整体壳体本体100周向侧壁的环形散热结构,热管200的蒸发段210、绝热段220和冷凝段230全部处于相邻两个环形散热部之间,并环绕壳体本体100一周布置,其中,热管200并非封闭的环形,而是中间断开的结构,也即,蒸发段210与冷凝段230之间是封闭的,使得蒸发段210的换热工质汽化后经绝热段220传递至冷凝段230放热后液化,液化后的换热工质沿原路径流回至蒸发段210以实现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在冷凝段230,该热管200与壳体本体100之间具有间隙,用于放热需求,进一步提,为了提高散热效果,还可以在冷凝段230设置例如风扇,进行助力散热。
如图11及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器设备,该电器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壳体10,因此,该电器设备能够通过散热壳体10的壳体本体100周向套设的热管200实现散热,提高电器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可选地,电器设备为电机或者电子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器设备还包括设于散热壳体10内部的定子组件20,热管200在散热壳体10的轴向上与定子组件20相对应。
其中,当电器设备(例如电机或者电子泵)工作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定子组件20在外加电压电流、磁损等作用下不停地发热,发热反过来又会加剧电阻升高,使内部液体的冷却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应壳体本体100的相应部位也会及时跟着升高,本公开在壳体本体100的对应定子组件20的区域附近对应布局一定数量的散热部300,然后在散热部300之间布置一定数量的热管200,用于散热,保证电器设备内定子组件20的电阻、磁阻稳定,从而也保证电器设备的工作稳定,大大延长了电器设备的寿命。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器设备还包括散热组件(图中未示出),散热组件对应于热管200的冷凝段230,用于冷凝段230的散热。例如,可以在冷凝段230对应位置布置风扇用来吹冷凝段230,以提高冷凝段230的散热。另外,也可以在冷凝段230布置其他的冷却结构,例如,在冷凝段230的周向布置冷却水管,用于交换冷凝段230的热量,也可以提高冷凝段230的散热。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电器设备,该车辆也具备上述电器设备的所有优点,这里不再赘述。其中,电器设备可以为电机或者电子泵。
本公开的散热壳体10、电器设备和车辆,当电器设备(例如电机或者电子泵)工作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定子组件20在外加电压电流、磁损等作用下不停地发热,发热反过来又会加剧电阻升高,使内部液体的冷却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应壳体本体100的相应部位也会及时跟着升高,本公开的实施例,首先在壳体本体100的对应定子组件20的区域附近对应布局一定数量的散热部300,然后在散热部300之间安置一定数量的热管200,如图1中以三个为例,也可以为其他数量。热管200的蒸发段210可以焊或导热胶粘结在壳体本体100和散热部300。电子泵的一部分热量辐射到空气中,大部分传到热管200的蒸发段210,经绝热段220传到冷凝段230,与壳体本体100保持一定的间隔(例如,在冷凝段230处可以去掉散热部300,另外对应的壳体本体100也可以不用去掉该区域的散热部300)。冷凝段230被外部空气冷却带走热量,也可以在此处对应部位布置风扇用来吹冷凝段230。冷凝段230蒸发气体遇冷变成液体后又经绝热段220流回到蒸发段210。如此循环不停地带走电子泵的散热壳体10的热量。就可以保证电子泵内定子组件20的电阻、磁阻稳定,从而也保证电子泵的工作稳定,大大延长了泵的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部300靠近壳体本体100的热量较高处设置,蒸发段210靠近散热部300设置,冷凝段230可以远离散热部300,但也可以是冷凝段230依然靠近散热部300,但通过风扇等方式散热。另外,热管200贴近外壁,热管200非封闭环形。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本体以及套设于所述壳体本体的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
其中,所述蒸发段用于吸收所述壳体本体的热量;所述冷凝段与所述壳体本体间隔布置,用于释放所述蒸发段吸收的热量,所述蒸发段连接所述冷凝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壳体本体的轴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外侧壁设有多个沿远离所述壳体本体方向凸起的散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沿所述壳体本体的周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部之间具有容纳间隙,至少部分所述蒸发段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与所述壳体本体和/或所述散热部的贴合区域形成所述蒸发段;
在所述壳体本体的径向,所述热管远离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形成所述冷凝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还包括绝热段,所述蒸发段和所述冷凝段通过所述绝热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周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热管的周向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围绕所述壳体本体的周向延伸形成环形散热部,所述蒸发段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环形散热部之间的容纳间隙内。
9.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散热壳体内部的定子组件,所述热管在所述散热壳体的轴向上与所述定子组件相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对应于所述热管的冷凝段,用于所述冷凝段的散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为电机或者电子泵。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9-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器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01818.0U CN221488174U (zh) | 2023-12-04 | 2023-12-04 | 散热壳体、电器设备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01818.0U CN221488174U (zh) | 2023-12-04 | 2023-12-04 | 散热壳体、电器设备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88174U true CN221488174U (zh) | 2024-08-06 |
Family
ID=92353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301818.0U Active CN221488174U (zh) | 2023-12-04 | 2023-12-04 | 散热壳体、电器设备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88174U (zh) |
-
2023
- 2023-12-04 CN CN202323301818.0U patent/CN2214881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474647B1 (en) | Cooling system of working medium contact type for high-power device,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 |
KR100367043B1 (ko) | 다중 모드 2상 냉각 모듈 | |
US8773855B2 (en) | Heat-dissipating device and electr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KR20020056405A (ko) | 열전냉방기 | |
KR20110026193A (ko) | 발열체 냉각 시스템 및 배터리 냉각 시스템 | |
JP2001349651A (ja) | 相変化冷却剤を用いた汲出し液体冷却装置 | |
WO2011150798A1 (zh) | 一种tec制冷装置及其应用的电器装置 | |
US20120248907A1 (en) | Centrifugal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motor using same | |
CN101252822B (zh) | 一种ehd强化的微型散热装置 | |
CN213816733U (zh) | 一种散热装置及激光光源 | |
JP2010079402A (ja) | 電子装置用冷却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飽和水ポンプ | |
CN221488174U (zh) | 散热壳体、电器设备和车辆 | |
ES2984537T3 (es) | Dispositivo eléctrico que usa un dispositivo de enfriamiento | |
JP3435823B2 (ja) | 車両用インバータの冷却構造 | |
JP2004028403A (ja) | 発熱体冷却器 | |
CN218679737U (zh) | 相变冷却储能变流器 | |
CN216905720U (zh) | 一种冷却装置和电子设备 | |
JP4360624B2 (ja) | 半導体素子冷却用ヒートシンク | |
CN112748631B (zh) | 一种激光光源及激光投影设备 | |
JP2023061299A (ja)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 |
KR100356398B1 (ko) | 열전소자와 히트파이프를 이용한 냉각시스템 | |
JPH11329899A (ja) | コンデンサの冷却構造 | |
CN112748632A (zh) | 一种激光光源及激光投影设备 | |
CN215872382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封闭结构 | |
KR100634997B1 (ko) | 무동력 2상유동 방식 이동통신 중계기 냉각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