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70022U - 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70022U CN221470022U CN202322612071.4U CN202322612071U CN221470022U CN 221470022 U CN221470022 U CN 221470022U CN 202322612071 U CN202322612071 U CN 202322612071U CN 221470022 U CN221470022 U CN 2214700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th
- traction
- ectopic
- shell
- tee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36346 tooth erupt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847 j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10000003254 palat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720 vestibula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08000004448 Ectopic Tooth Erup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3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46 3D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1218 Inflamm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8617 Tooth Demineraliz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72665 Tooth deminer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489 deciduous tee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13 dentit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95 gingiv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54 inflamma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84 masticatory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39 periodo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包括具有容纳牙颌多颗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壳状本体、设置在异位牙牙面的牵引装置、以及用于与壳状本体一体成型的牵引部和牵引装置的牵引件;其中,牵引装置位于壳状本体的佩戴牙颌,佩戴后,牵引部和牵引装置通过牵引件牵拉异位牙,以使异位牙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异位牙的移动效率,有效缩短矫治周期,结构简单、佩戴舒适度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齿矫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矫治器是一种治疗牙齿畸形的装置,它可产生作用力,或由咀嚼肌口周肌功能作用力使畸形的颌骨、错位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发生变化,以利于牙颌面正常生长发育。牙齿的异位萌出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即牙齿萌出位置不在正确的牙位上、或者牙齿位置低于周边牙并可能伴随扭转或者腭向/唇颊向倾斜,针对牙齿的异位萌出病例,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正,固定矫治器是在牙颌上的牙齿上粘贴托槽,将矫正弓丝结扎到托槽,在异位萌出的牙齿上粘贴牵引装置,将牵引件套接到托槽和牵引装置上,使异位萌出的牙齿矫正到正确位置,这种牵引方式存在以下弊端:
(1)由于托槽粘贴在单颗牙齿上,提供给萌出的异位牙齿移动到正确位置的作用力是由单颗牙齿提供,作用力小,异位萌出的牙齿移动效率低,矫正周期长。
(2)牙颌的末位牙在末位牙牙位的近中方向萌出时,需要给末位牙远中方向的作用力,以使末位牙移动到正确位置,牵引装置需要安装在牙颌末位牙的远中区域上,固定矫治中,没有牵引装置粘贴的区域,无法对近中方向萌出的末位牙进行矫正。
(3)牙面上粘有托槽,影响美观,口腔卫生维护不好,容易造成牙龈发炎,牙齿脱矿变色等口腔损害。
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通过壳状本体、牵拉装置、牵引部及牵引件的配合使用,确保异位牙能够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提高异位牙的移动效率,从而缩短矫治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包括具有容纳牙颌多颗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壳状本体、设置在异位牙牙面的牵拉装置、以及用于连接与所述壳状本体一体成型的的牵引部和所述牵拉装置的牵引件;其中,所述牵拉装置位于所述壳状本体的佩戴牙颌,佩戴后,所述牵引部和所述牵拉装置通过所述牵引件牵拉所述异位牙,以使所述异位牙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
优选地,所述牵引部设置在牙齿收纳腔对应牙冠区域,或相邻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或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
优选地,当所述牵引部设置在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时,所述牵引部包括由牙齿收纳腔的龈端向牙龈方向延伸设置的悬挂部,所述悬挂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壳状本体的龈端、另一端悬空,所述悬挂部用于悬挂所述牵引件。
优选地,所述牵引部还包括分别与悬挂部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悬挂部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悬挂部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牵引件悬挂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优选地,当所述牵引部设置在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并且,末位牙为所述异位牙时,所述牵引部包括由末位牙对应的牙齿收纳腔的龈端部分向远中方向延伸形成的悬挂部,所述悬挂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壳状本体的龈端、另一端悬空,所述悬挂部用于悬挂所述牵引件。
优选地,当所述牵引部设置在牙齿收纳腔对应牙冠区域或者相邻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时,所述牵引部由所述壳状本体邻近牙冠的部分向前庭沟方向凸起形成,所述牵引部靠近所述壳状本体的侧边与所述壳状本体间形成用于悬挂所述牵引件的限位槽,所述牵引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壳状本体的侧壁,所述牵引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并且悬空。
优选地,当所述牵引部设置在牙齿收纳腔对应牙冠区域或者相邻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时,所述壳状本体上设置有高于所述壳状本体的表面的凸台,所述牵引部为设置在凸台表面的开槽,所述开槽包括在所述壳状本体上牙齿表面的开槽或在所述壳状本体上沿牙龈方向向牙冠咬合端方向的开槽。
优选地,当所述异位牙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近中方向时,所述牵引部位于所述壳状本体上异位牙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远中区段,以使所述异位牙向远中方向移动。
优选地,当所述异位牙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远中方向时,所述牵引部位于所述壳状本体上异位牙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近中区段,以使所述异位牙向近中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牵引部与所述牵拉装置位于牙颌的同一侧,所述牵引部和牵拉装置均位于牙颌的唇颊侧或者腭侧。
优选地,当所述异位牙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腭侧向时,所述牵引部设置于所述壳状本体的唇颊侧,所述牵拉装置设置于所述异位牙的腭侧面,以使在牵拉过程中所述异位牙向唇颊侧方向运动。
优选地,当所述异位牙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唇颊向时,所述牵引部设置于所述壳状本体的腭侧,所述牵拉装置设置于所述异位牙的唇颊侧面,以使在牵拉过程中所述异位牙向腭侧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牵引部与所述牵拉装置连线的所在直线与所述异位牙所在牙颌的咬合平面呈预设角度设置。
优选地,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90度。
优选地,异位牙对应的牙齿收纳腔的龈侧边缘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用于避让设置在所述异位牙表面的所述牵拉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牵引部设置在壳状本体上,提供给异位牙的作用力由壳状本体提供,壳状本体包括具有容纳牙颌多颗牙齿的牙齿收纳腔,支抗强,作用于异位牙的作用力大,通过壳状本体、牵拉装置、牵引部及牵引件的配合使用,使得异位牙能够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提高异位牙的移动效率,从而缩短矫治周期。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通过在壳状本体末位牙对应的末位牙对应的牙齿收纳腔的龈端部分向远中方向凸起形成牵引部,当异位牙为末位牙,异位牙位于末位牙的近中方向时,能够通过牵引装置对异位牙提供作用力,使得异位牙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壳状本体采用透明的聚合物材料制造、可从牙颌上被自行摘戴,美观舒适,摘戴方便,方便患者的口腔清洁,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持。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结构简单,可同步进行常规正畸治疗和异位牙矫治,使整个治疗的复诊次数减少,有效缩短矫治疗程。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牵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牵引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牵引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请参见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包括壳状本体1、牵拉装置2、牵引部3和牵引件4。
壳状本体1为一体成型的壳状且具有容纳多颗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牙齿收纳腔具有将患者牙列从第一布局定位到第二布局的几何形态,牙齿收纳腔的几何形态是基于患者牙齿的第二布局确定,且与患者牙齿的第二布局基本吻合。壳状本体1采用透明的聚合物材料制造,佩戴后,美观舒适。
牵拉装置2设置在异位牙S牙面,这里的异位牙S为待移动到目标位置H的牙齿。牵拉装置2粘接在异位牙S的牙面上,以使牵拉装置2固定在异位牙S的牙面上,固定好牵拉装置2后,患者在摘戴壳状本体1时不需要摘戴牵拉装置2,牵拉装置2一直保留于异位牙S牙面上。牵拉装置2可以是牵引钩或者舌侧扣等。
牵引部3设于壳状本体1上,牵引部3与壳状本体1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可以是压膜成型,也可以是3D打印成型。
牵引件4用于连接牵引部3和牵拉装置2,牵引件4为橡皮筋、皮链、弹簧等具有弹性的物体。牵引件4套接至牵引部3及牵拉装置2处时,牵引件4始终具有弹性,牵引件4的弹性可转化为牵引装置的作用力而传递至异位牙S。
其中,牵拉装置2位于壳状本体1的佩戴牙颌,牙颌佩戴牵引装置后,牵引部3和牵拉装置2通过牵引件4牵拉异位牙S,以使异位牙S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H。
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该牵引装置进行异位牙矫正的例子中,一般需要把矫正过程分成多个逐次的步骤(比如20~40个逐次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对应一套牵引装置,“目标位置”对应的是每一个步骤的异位牙S预期到达的位置或者是矫治最终位置。
根据患者中异位牙S不同的矫正需求,可以将牵引部3设置在牙齿收纳腔的不同区域,比如可以将牵引部3设置在牙齿收纳腔对应牙冠区域、或者设置在相邻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或者设置在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佩戴后,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对应患者口内的牙龈区域,即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在患者口内的牙龈区域内。
具体的,当牵引部3设置在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时,如图1所示,牵引部3包括由牙齿收纳腔的龈端向牙龈方向延伸设置的悬挂部31,悬挂部31的一端连接至壳状本体1的龈端、另一端悬空,悬挂部31呈钩状,悬挂部31用于悬挂牵引件4,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牵引部3还包括分别与悬挂部31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悬挂部31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部与悬挂部31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牵引件4悬挂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中,加强牵引件4的固定,使牵引件4不易滑落。
当牵引部3设置在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并且,末位牙为异位牙S时,如图2所示,牵引部3包括由末位牙对应的牙齿收纳腔的龈端部分向远中方向延伸形成的悬挂部31,悬挂部31呈钩状,悬挂部31的一端连接至壳状本体1的龈端、另一端悬空,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牵引部3还包括分别与悬挂部31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悬挂部31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部与悬挂部31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牵引件4悬挂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中,加强牵引件的固定,使牵引件不易滑落。
需要说明的是,末位牙可以是牙颌上萌出的最后一颗磨牙,其中,乳牙牙颌中的末位牙一般为第二乳磨牙,恒牙牙颌中的末位牙一般为第二磨牙。
当牵引部设置在牙齿收纳腔对应牙冠区域时(图中未示出),牵引部由壳状本体中牙齿收纳腔邻近牙冠的部分向前庭沟方向凸起形成,牵引部靠近壳状本体中牙齿收纳腔的侧边与壳状本体间形成用于悬挂牵引件的限位槽,牵引部3的第一端连接至壳状本体的侧壁,以供牵引件悬挂固定,牵引部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并且悬空,使得牵引件能够套入牵引部。其中,牵引部在牙齿收纳腔对应牙冠区域上切割形成,牵引部的一端一直延伸至壳状本体的开口处,牵引部所对应的壳状本体部分的开口处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切开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壳状本体上设置有高于壳状本体的表面的凸台,牵引部为设置在凸台表面的开槽,凸台与开槽平滑过渡。开槽包括在壳状本体上牙齿表面的开槽或在壳状本体上沿牙龈方向向牙冠咬合端方向的开槽。
当牵引部设置在相邻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时,如图6所示,牵引部3由壳状本体1中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邻近牙冠的部分向前庭沟方向凸起形成,牵引部3靠近壳状本体1中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的侧边与壳状本体1间形成用于悬挂牵引件4的限位槽32,牵引部3的第一端连接至壳状本体1,以供牵引件4悬挂固定,牵引部3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并且悬空,使得牵引件4能够套入牵引部3。其中,牵引部3在相邻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上切割形成,牵引部3的一端一直延伸至壳状本体1的开口处,牵引部3所对应的壳状本体1部分的开口处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切开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图中未示出),壳状本体上设置有高于壳状本体的表面的凸台,牵引部为设置在凸台表面的开槽,凸台与开槽平滑过渡。开槽包括在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表面的开槽或在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上沿牙龈方向向牙冠咬合方向的开槽。
患者出现异位牙S的情况中,异位牙S会萌出在患者口腔牙颌上异位牙目标牙位的近中方向,异位牙S也会萌出在在患者口腔牙颌上异位牙目标牙位的近中方向,这里的目标牙位是异位牙S在牙颌中预期到达的目标牙位,针对异位牙S萌出的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矫正方式。
具体的,如图1所示,当异位牙S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H所在牙位的远中方向时,牵引部3位于壳状本体1上异位牙目标位置H所在牙位的近中区段,以使异位牙S向近中方向移动,这里,远中方向为异位牙S由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H的方向,近中区段为异位牙S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近中方向上的牙齿收纳腔对应牙冠区域、或者相邻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或者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比如,在一些实际情形中,异位牙S目标牙位为4号牙,异位牙S在5号牙位萌出(图中未示出)或者异位牙S部分在4号牙位上萌出、部分在5号位上萌出,牵引部3可以设置在1号牙位对应的壳状本体1上(图中未示出)或者2号牙位对应的壳状本体1上(图中未示出)或者3号牙位对应的壳状本体1上,或者1号牙位与2号牙位间隙对应的壳状本体1上(图中未示出),或者2号牙位与3号牙位间隙对应的壳状本体1上(图中未示出),牵引件4套接在牵引部3及牵拉装置2上,使得异位牙S由5号牙位移动到4号牙位移动。当牵引部3设置在3号牙位上时,方便牵引装置在口腔中的安装;当牵引部3设置在1号牙位上时,牵引装置能够提供最大的作用力。
如图2和图3所示,当异位牙S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H所在牙位的近中方向时,牵引部3位于壳状本体1上异位牙目标位置H所在牙位的远中区段,以使异位牙S向远中方向移动,这里,远中方向为异位牙S由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H的方向,远中区段为异位牙S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远中方向上的牙齿收纳腔对应牙冠区域、或者相邻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或者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比如,在一些实际情形中,如图3所示,异位牙S目标牙位为4号牙,异位牙S在3号牙位萌出(图中未示出)或者异位牙S部分在3号牙位上萌出、部分在4号位上萌出,牵引部3可以设置在5号牙位对应的壳状本体1上或者6号牙位对应的壳状本体1上(图中未示出)或者7号牙位对应的壳状本体1上(图中未示出),或者5号牙位与6号牙位间隙过渡区域对应的壳状本体1上(图中未示出),或者6号牙位与7号牙位间隙过渡区域对应的壳状本体1上对应的壳状本体1上,牵引件4套接在牵引部3及牵拉装置2上,使得异位牙S由3号牙位移动到4号牙位移动。当牵引部3设置在5号牙位上时,方便牵引装置在口腔中的安装;当牵引部3设置在7号牙位上时,牵引装置能够提供最大的作用力。在另一些实际情形中,如图2所示,异位牙S目标牙位为7号牙(末位牙),异位牙S在6号牙位萌出(图中未示出)或者异位牙S部分在6号牙位上萌出、部分在7号位上萌出,牵引部3设置在7号牙位对应的壳状本体1末位牙齿收纳腔的远中延伸方向上,牵引件4套接在牵引部3及牵拉装置2上,使得异位牙S由6号牙位移动到7号牙位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1号牙、2号牙、3号牙、4号牙、5号牙、6号牙、7号牙是按照FDI牙位表示法来对牙齿进行顺序编号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牵引部3与牵拉装置2位于牙颌的同一侧,其中,牵引部3和牵拉装置2可以均位于牙颌的唇颊侧,牵引部3和牵拉装置2也可以均位于牙颌的腭侧。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牵引部3与牵拉装置2位于牙颌的不同侧。如图7所示,当异位牙S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H所在牙位的腭侧向时,即异位牙S向腭侧向偏移,牵引部3设置于壳状本体1的唇颊侧,牵拉装置2设置于异位牙S的腭侧面,牵引件4套接在牵引部3及牵拉装置2上,以使在牵拉过程中异位牙S向唇颊侧方向运动,进一步使得异位牙S由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H,这里的唇颊侧方向为异位牙由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的方向;如图8所示,当异位牙S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H所在牙位的唇颊向时,即异位牙S向唇颊向偏移,牵引部3设置于壳状本体1的腭侧,牵拉装置2设置于异位牙S的唇颊侧面,牵引件4套接在牵引部3及牵拉装置2上,以使在牵拉过程中异位牙S向腭侧方向运动,进一步使得异位牙S由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H,这里的腭侧方向为异位牙S由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的方向。
患者出现异位牙S的情况中,异位牙的萌出位置也会存在即向目标位置的近中或远中方向偏移又向目标位置的腭侧向或者唇颊向偏移,针对异位牙两种方向上的偏移,会在一个壳状本体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牵引部,满足异位牙两个方向的矫正。比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异位牙S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H所在牙位的腭侧远中向时,即异位牙S向腭侧及远中方向偏移,壳状本体1上设置两个牵引部3,一牵引部3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唇颊侧,另一牵引部3设置在壳状本体1的腭侧、异位牙目标位置H的近中方向上,牵拉装置2设置于异位牙S的腭侧面,牵引件4套接在牵引部3及牵拉装置2上,以使在牵拉过程中异位牙S即向唇颊侧方向移动、又向近中方向移动,进一步使得异位牙S由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H。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异位牙S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H所在牙位的腭侧近中向时,即异位牙S向腭侧及近中方向偏移,壳状本体1上设置两个牵引部3,一牵引部3设置在壳状本体1的唇颊侧,另一牵引部3设置在壳状本体1的腭侧、异位牙S目标位置H的远中方向上,牵拉装置2设置于异位牙S的腭侧面,牵引件4套接在牵引部3及牵拉装置2上,以使在牵拉过程中异位牙S即向唇颊侧方向移动、又向远中方向移动,进一步使得异位牙S由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H。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异位牙S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H所在牙位的唇颊侧远中向时,即异位牙S向唇颊侧及远中方向偏移,壳状本体1上设置两个牵引部3,一牵引部3设置在壳状本体1的腭侧,另一牵引部3设置在壳状本体1的唇颊侧、异位牙目标位置H的近中方向上,牵拉装置2设置于异位牙S的唇颊面,牵引件4套接在牵引部3及牵拉装置2上,以使在牵拉过程中异位牙S即向腭侧方向移动、又向近中方向移动,进一步使得异位牙S由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H。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异位牙S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H所在牙位的唇颊侧近中向时,即异位牙S向唇颊侧及近中方向偏移,壳状本体1上设置两个牵引部3,一牵引部3设置在壳状本体1的腭侧,另一牵引部3设置在壳状本体1的唇颊侧、异位牙目标位置H的远中方向上,牵拉装置设置于异位牙S的唇颊侧面,牵引件4套接在牵引部3及牵拉装置上,以使在牵拉过程中异位牙S即向腭侧方向移动、又向远中方向移动,进一步使得异位牙S由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H。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牵引部3与牵拉装置2连线的所在直线与异位牙S所在牙颌的咬合平面呈预设角度a(如图13所示)设置。预设角度a范围为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90度,能够提供稳定的作用力。如果预设角度a小于30度时,牵拉装置2设置在异位牙S的牙冠远离牙龈的下方区域,该区域中牙冠无法在牵引过程中提供支撑牵拉装置2足够的支撑力,如果预设角度a大于90度时,牵引装置无法提供使得异位牙S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的作用力。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角度a为锐角,此时,牵引装置的作用力存在平行于异位牙S移动方向的分力,分力可使异位牙S受力使异位牙S沿目标方向移动,当然,牵引装置产生的作用力也可为其他方向,仅需保证存在与异位牙S移动方向平行的分力即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异位牙S对应的牙齿收纳腔的龈侧边缘设有开口部11,开口部11用于避让设置在异位牙S表面的牵拉装置2。牵拉装置2固定于异位牙S表面靠近牙龈的区域,开口部11呈抛物线或者其他弯曲的形状,异位牙S的开口部11暴露出牵拉装置2,牵拉装置2直接连接异位牙S,可将牵引装置的作用力直接传递至异位牙S。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5)
1.一种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纳牙颌多颗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壳状本体、设置在异位牙牙面的牵拉装置、以及用于连接与所述壳状本体一体成型的牵引部和所述牵拉装置的牵引件;其中,所述牵拉装置位于所述壳状本体的佩戴牙颌,佩戴后,所述牵引部和所述牵拉装置通过所述牵引件牵拉所述异位牙,以使所述异位牙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设置在牙齿收纳腔对应牙冠区域,或相邻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或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牵引部设置在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时,所述牵引部包括由牙齿收纳腔的龈端向牙龈方向延伸设置的悬挂部,所述悬挂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壳状本体的龈端、另一端悬空,所述悬挂部用于悬挂所述牵引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还包括分别与悬挂部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悬挂部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悬挂部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牵引件悬挂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牵引部设置在牙齿收纳腔的龈缘区域,并且,末位牙为所述异位牙时,所述牵引部包括由末位牙对应的牙齿收纳腔的龈端部分向远中方向延伸形成的悬挂部,所述悬挂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壳状本体的龈端、另一端悬空,所述悬挂部用于悬挂所述牵引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牵引部设置在牙齿收纳腔对应牙冠区域或者相邻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时,所述牵引部由所述壳状本体邻近牙冠的部分向前庭沟方向凸起形成,所述牵引部靠近所述壳状本体的侧边与所述壳状本体间形成用于悬挂所述牵引件的限位槽,所述牵引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壳状本体的侧壁,所述牵引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并且悬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牵引部设置在牙齿收纳腔对应牙冠区域或者相邻牙齿收纳腔间隙的过渡区域时,所述壳状本体上设置有高于所述壳状本体的表面的凸台,所述牵引部为设置在凸台表面的开槽,所述开槽包括在所述壳状本体上牙齿表面的开槽或在所述壳状本体上沿牙龈方向向牙冠咬合端方向的开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异位牙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近中方向时,所述牵引部位于所述壳状本体上异位牙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远中区段,以使所述异位牙向远中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异位牙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远中方向时,所述牵引部位于所述壳状本体上异位牙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近中区段,以使所述异位牙向近中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与所述牵拉装置位于牙颌的同一侧,所述牵引部和牵拉装置均位于牙颌的唇颊侧或者腭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异位牙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腭侧向时,所述牵引部设置于所述壳状本体的唇颊侧,所述牵拉装置设置于所述异位牙的腭侧面,以使在牵拉过程中所述异位牙向唇颊侧方向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异位牙位于异位牙目标位置所在牙位的唇颊向时,所述牵引部设置于所述壳状本体的腭侧,所述牵拉装置设置于所述异位牙的唇颊侧面,以使在牵拉过程中所述异位牙向腭侧方向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与所述牵拉装置连线的所在直线与所述异位牙所在牙颌的咬合平面呈预设角度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90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异位牙对应的牙齿收纳腔的龈侧边缘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用于避让设置在所述异位牙表面的所述牵拉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12071.4U CN221470022U (zh) | 2023-09-25 | 2023-09-25 | 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12071.4U CN221470022U (zh) | 2023-09-25 | 2023-09-25 | 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70022U true CN221470022U (zh) | 2024-08-06 |
Family
ID=92366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612071.4U Active CN221470022U (zh) | 2023-09-25 | 2023-09-25 | 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70022U (zh) |
-
2023
- 2023-09-25 CN CN202322612071.4U patent/CN2214700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002485A (en) | Orthopedic appliance | |
EP1286627B1 (en) | Embedded features of a dental appliance | |
US5203695A (en) | Orthodontic device for expansion of arches with imbedded wire | |
EP3426183B1 (en) | Orthopedic-orthodontic molar distalizer | |
US5374187A (en) | Orthodontic appliance | |
CN211094852U (zh) |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壳状牙科器械组合及矫治系统 | |
CN210277375U (zh) | 一种实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全牙弓整体内收的复合装置 | |
EP3960118B1 (en) | Orthodontic system | |
US11197740B2 (en) | Orthodontic correction device | |
CN210931950U (zh) | 一种牙齿矫治器、矫治器套组以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 |
JP2018134401A (ja) | 咀嚼式歯列矯正装置 | |
CN215606409U (zh) | 牙科器械及壳状矫正器 | |
CN114145864A (zh) | 一种多维度牵引埋伏牙的个性化矫治装置 | |
CN211156365U (zh) |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 |
CN221470022U (zh) | 矫正异位牙萌出的牵引装置 | |
US20070298365A1 (en) | Anchorage preparing buccal tube | |
CN209751253U (zh) | 一种配合唇挡的下颌扩弓装置 | |
CN221285951U (zh) | 防止咬合干扰的卡环式牙齿保持器及其套件 | |
CN219895961U (zh) | 具有牵引功能的牙科器械 | |
CN221866041U (zh) | 一种混合牙列期推下颌磨牙远移的装置 | |
CN213047390U (zh) | 一种护垫式前牙反牙合矫治器 | |
CN217066631U (zh) | 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 | |
CN217310640U (zh) | 活动式反合矫治器 | |
CN219846879U (zh) | 一种舌侧推杆整体远移后牙列的装置 | |
CN213030884U (zh) | 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