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20453697U - 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3697U
CN220453697U CN202321729789.5U CN202321729789U CN220453697U CN 220453697 U CN220453697 U CN 220453697U CN 202321729789 U CN202321729789 U CN 202321729789U CN 220453697 U CN220453697 U CN 220453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heat exchanger
outlet end
heat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97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志刚
曲江源
董炳南
丁泽群
赵枚
押淑芳
康逸翁
耿肖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97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3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3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3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所述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包括烟气处理组件、制冷机组、蓄冰组件和换热组件,烟气处理组件包括设在烟气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脱硫塔和第二换热器,制冷机组获取第一换热器获取的热量并生成冷量,蓄冰组件获取并储存制冷机组生成的冷量以及将储存的冷量释放,换热组件获取制冷机组和/或蓄冰组件释放的冷量,且换热组件将冷量供至第二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获取烟气管路内的热量,以驱动制冷机组生成冷量,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机组和/或蓄冰组件的冷量对烟气管路内的烟气除湿,以利用烟气余热实现烟气除湿,降低能源消耗和烟气处理成本。

Description

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燃煤电厂脱硫后烟气中的含湿量,有效回收烟气中的水分,相关技术通常在烟气管路的尾部设置冷却塔,通过冷却塔降低烟气的温度,以使烟气中的水分冷凝。但冷却塔的驱动需要一定能源,导致烟气处理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该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获取烟气管路内的热量,以驱动制冷机组生成冷量,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机组和/或蓄冰组件的冷量对烟气管路内的烟气除湿,以利用烟气余热实现烟气除湿,降低能源消耗和烟气处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包括:
烟气处理组件,所述烟气处理组件包括烟气管路,以及依次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脱硫塔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获取所述烟气管路内的热量,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向所述烟气管路释放冷量;
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以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从所述烟气管路获取的热量并生成冷量;
蓄冰组件,所述蓄冰组件与所述制冷机组相连,所述蓄冰组件可获取并储存所述制冷机组生成的冷量,以及可将所述蓄冰组件储存的冷量释放;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蓄冰组件相连,以获取所述制冷机组和/或所述蓄冰组件释放的冷量,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以将所述换热组件获取的冷量供至所述第二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获取烟气管路内的热量,以驱动制冷机组生成冷量,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机组和/或蓄冰组件的冷量对烟气管路内的烟气除湿,以利用烟气余热实现烟气除湿,降低能源消耗和烟气处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机组具有第一出口端和第一入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出口端相连;
所述蓄冰组件包括:
蓄冰槽,所述蓄冰槽可获取并储存所述制冷机组生成的冷量,以及可将所述蓄冰组件储存的冷量释放;
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蓄冰槽的入口端之间;
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入口端之间;
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连接在所述蓄冰槽的出口端和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入口端之间;
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连接在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一入口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冰组件内具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为乙二醇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还包括供冷设备,所述供冷设备与所述换热组件相连,以获取所述换热组件供应的冷量,所述供冷设备用于释放冷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另一侧的出口端、所述供冷设备、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换热组件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冰组件还包括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入口端同时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六控制阀的入口端同时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
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入口端包括第三换热器一侧的入口端和第四换热器一侧的入口端,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出口端包括第三换热器一侧的出口端和第四换热器一侧的出口端,所述第三换热器一侧的入口端与所述第六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一侧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入口端相连,所述第四换热器一侧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四换热器一侧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另一侧的出口端、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另一侧的出口端、所述供冷设备和所述第四换热器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机组具有第二出口端和第二入口端,所述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出口端相连,以获取所述制冷机组内的冷却液,并降低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所述冷却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入口端相连,以将降温后的所述冷却液供回所述制冷机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为鼓风式冷却器,所述制冷机组为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处理组件还包括:
除尘器,所述除尘器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沿所述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除尘器位于所述脱硫塔的上游;
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且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除尘器和所述脱硫塔之间;
烟囱,所述烟囱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沿所述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烟囱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
凝结水箱,所述凝结水箱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或者所述凝结水箱与所述烟气管路相连,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除尘器的上游;或者
所述烟气处理组件还包括湿式电除尘器,所述湿式电除尘器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且所述湿式电除尘器位于所述脱硫塔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脱硫塔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烟气处理组件;11.第一换热器;12.脱硫塔;13.第二换热器;14.除尘器;15.风机;16.烟囱;17.凝结水箱;18.湿式电除尘器;2.制冷机组;3.蓄冰组件;31.蓄冰槽;32.第一控制阀;33.第二控制阀;34.第三控制阀;35.第四控制阀;36.第五控制阀;37.第六控制阀;4.换热组件;41.第三换热器;42.第四换热器;5.供冷设备;6.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包括烟气处理组件1、制冷机组2、蓄冰组件3和换热组件4。
烟气处理组件1包括烟气管路,以及依次设在烟气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11、脱硫塔12和第二换热器13,第一换热器11用于获取烟气管路内的热量,第二换热器13用于向烟气管路释放冷量。优选的,烟气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燃煤机组。
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沿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第一换热器11、脱硫塔12和第二换热器13依次设在烟气管路上。
第一换热器11具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第一内腔中的介质和第二内腔中的介质可进行热交换,第一内腔与烟气管路连通,以将烟气管路内烟气的热量通过热交换转移至第二内腔的介质上,并使烟气优选由110℃~180℃下降至90℃~110℃,从而降低烟气在脱硫塔12处的热量蒸发损失。优选的,第二内腔的介质为水,第二内腔中的水经过热交换后由60℃~90℃上升至70℃~100℃。
第二换热器13具有第三内腔和第四内腔,第三内腔中的介质和第四内腔中的介质可进行热交换,第三内腔与烟气管路连通,以将第四内腔内介质的冷量通过热交换转移至第三内腔的烟气上,使烟气进一步降温,并使烟气中的水气冷凝。优选的,第四内腔中的介质为温度为15℃~25℃的水。
制冷机组2与第一换热器11相连,以获取第一换热器11从烟气管路获取的热量并生成冷量。蓄冰组件3与制冷机组2相连,蓄冰组件3可获取并储存制冷机组2生成的冷量,以及可将蓄冰组件3储存的冷量释放。换热组件4与蓄冰组件3相连,以获取制冷机组2和/或蓄冰组件3释放的冷量,换热组件4与第二换热器13相连,以将换热组件4获取的冷量供至第二换热器13。
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第一换热器11的第二内腔通过管路与制冷机组2内连接并形成第一循环管路,第一循环管路内的介质优选为水,第一循环管路内的介质在第一换热器11出获取烟气的热量后传递至制冷机组2内的蒸发器,以使蒸发器内的制冷剂蒸发,并使制冷机组2内的载冷剂降温并生成冷量,从而通过烟气的余热驱动制冷机组2生成冷量。优选的,制冷机组2为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冷剂为氨水,以实现0℃以下的制冷。
蓄冰组件3与制冷机组2相连,蓄冰组件3能够获取制冷机组2的冷量并进行存储,也能够将蓄冰组件3存储的冷量释放。换热组件4与蓄冰组件3相连,以获取制冷机组2和/或蓄冰组件3释放的冷量,具体的,换热组件4可以仅获取蓄冰组件3的冷量,也可以仅获取制冷机组2的冷量,还可以同时获取制冷机组2和蓄冰组件3的冷量,换热组件4与第二换热器13的第四内腔相连并形成第二循环管路,第二循环管路内的介质优选为水,以通过第二循环管路将换热组件4获取的冷量供至第四内腔,并通过第二换热器13的热交换作用在烟气管路内的烟气上,使烟气中的水气冷凝,实现对烟气的除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获取烟气管路内的热量,以驱动制冷机组生成冷量,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机组和/或蓄冰组件的冷量对烟气管路内的烟气除湿,以利用烟气余热实现烟气除湿,降低能源消耗和烟气处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机组2具有第一出口端和第一入口端,第一入口端通过管路与换热组件4一侧的出口端相连。
蓄冰组件3包括蓄冰槽31、第一控制阀32、第二控制阀33、第三控制阀34和第四控制阀35。蓄冰槽31可获取并储存制冷机组2生成的冷量,以及可将蓄冰组件3储存的冷量释放。第一控制阀32连接在第一出口端和蓄冰槽31的入口端之间。第二控制阀33连接在第一出口端和换热组件4一侧的入口端之间。第三控制阀34,第三控制阀34连接在蓄冰槽31的出口端和换热组件4一侧的入口端之间。第四控制阀35连接在换热组件4一侧的出口端和第一入口端之间。
如图1所示,制冷机组2具有第一出口端和第一入口端,第一入口端用于载冷剂进入制冷机组2,并获取制冷机组2生成的冷量,第一出口端将获取冷量后的载冷剂排出制冷机组2。
换热组件4具有第五内腔和第六内腔,第五内腔中的介质和第六内腔中的介质可进行热交换,第五内腔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器13的第四内腔相连并形成第二循环管路,第六内腔的入口端与蓄冰组件3相连,以获取载有制冷机组2和/或蓄冰组件3释放的冷量的载冷剂,并通过热交换将冷量传递至第五内腔的介质上,第六内腔的出口端通过管路与第一入口端相连,以将在换热组件4内经过热交换的载冷剂供回至制冷机组2,且连接第六内腔的出口端与第一入口端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泵体,通过第一泵体可以调控载冷剂的流量。
第一出口端同时与第一控制阀32的入口端和第二控制阀33的入口端连通,第一控制阀32的出口端与蓄冰槽31的入口端连通,蓄冰槽31的出口端与第三控制阀34的入口端连通,第三控制阀34的出口端和第二控制阀33的出口端同时与第六内腔的入口端连通,换言之,第一控制阀32、蓄冰槽31和第三控制阀34三者与第二控制阀33并联在第一出口端和第六内腔的入口端之间。第四控制阀35的入口端与蓄冰槽31的出口端相连,第四控制阀35的出口端与连通第六内腔的出口端和第一入口端的管路相连。
通过对第一控制阀32、第二控制阀33、第三控制阀34和第四控制阀35的调节,制冷机组2、蓄冰槽31和换热组件4具有至少四种状态。
在第一种状态,第一控制阀32、第三控制阀34和第四控制阀35关闭,第二控制阀33开启,此时蓄冰槽31不接收冷量也不释放冷量,换热组件4仅接收制冷机组2释放的冷量,且可以通过控制第二控制阀33的流量调节换热组件4接收的冷量。第一种状态优选适用于燃煤机组在较高负荷状态下运行,且蓄冰槽31达到最大蓄冰量。
在第二种状态,第一控制阀32、第二控制阀33和第三控制阀34开启,第四控制阀35关闭,此时蓄冰槽31接收制冷机组2释放的冷量,也同时向换热组件4释放存储的冷量,制冷机组2也直接向换热组件4释放冷量,且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32的流量调节蓄冰槽31接收的冷量,通过控制第二控制阀33的流量调节制冷机组2直接向换热组件4释放的冷量。第二种状态优选适用于燃煤机组在较低负荷状态下运行,且制冷机组2的冷量不足以满足换热组件4的冷量需求。
在第三种状态,第一控制阀32和第三控制阀34开启,第二控制阀33和第四控制阀35关闭,且制冷机组2停机或待机,此时制冷机组2停止生成冷量,换热组件4仅接收蓄冰槽31释放的冷量。第三种状态优选适用于燃煤机组负荷过低以及产生的烟气的温度过低,此时烟气的余热不足以驱动制冷机组2。
在第四中状态,第一控制阀32、第二控制阀33和第四控制阀35开启,第三控制阀34关闭,此时制冷机组2释放的冷量同时供应蓄冰槽31和换热组件4,但蓄冰槽31仅储存冷量而不释放冷量。且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32的流量调节蓄冰槽31接收的冷量,通过控制第二控制阀33的流量调节换热组件4接收的冷量。第四种状态优选适用于燃煤机组在较高负荷状态下运行,换热组件4需求的冷量较低,且蓄冰槽31未达到最大蓄冰量。
通过制冷机组2、蓄冰槽31和换热组件4的四种状态能够适用于燃煤机组不同的运行状态以及换热组件不同的需求,以保证对烟气的除湿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蓄冰组件3内具有载冷剂,载冷剂为乙二醇溶液。
如图1所示,蓄冰组件3与第一出口端和第一入口端相连,以使载冷剂在蓄冰组件3内流动,以传递冷量。载冷剂优选为乙二醇溶液,以能够承载更多的冷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还包括供冷设备5,供冷设备5与换热组件4相连,以获取换热组件4供应的冷量,供冷设备5用于释放冷量。
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组件4的第五内腔通过管路与供冷设备5相连,以将换热组件4通过热交换获取的冷量供至供冷设备5,并通过供冷设备5将冷量释放。优选的,供冷设备5为空调。更优选的,供冷设备5为设在燃煤机组所在厂房内的空调。
设置供冷设备能够充分利用换热组件获取的冷量,以充分利用烟气的余热。同时能够降低厂房消耗的能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组件4另一侧的出口端、供冷设备5、第二换热器13和换热组件4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换热组件4为第五换热器,第五换热器内具有第五内腔和第六内腔,第五内腔的出口端、供冷设备5、第二换热器13的第四内腔和第五内腔的入口端通过管路相连并形成第二循环管路。在第五内腔中获取冷量的介质首先流动至供冷设备5,并第一次释放冷量,然后流动至第二换热器13的第四内腔,并第二次释放冷量,最终在返回至第五内腔中。优选的,供冷设备5的运行温度为7℃~12℃,更优选为5℃~10℃,第四内腔中的介质温度为15℃~25℃。
在一些实施例中,蓄冰组件3还包括第五控制阀36和第六控制阀37,第五控制阀36的入口端同时与第二控制阀33的出口端和第三控制阀34的出口端相连,第六控制阀37的入口端同时与第二控制阀33的出口端和第三控制阀34的出口端相连。
换热组件4包括第三换热器41和第四换热器42,换热组件4一侧的入口端包括第三换热器41一侧的入口端和第四换热器42一侧的入口端,换热组件4一侧的出口端包括第三换热器41一侧的出口端和第四换热器42一侧的出口端,第三换热器41一侧的入口端与第六控制阀37的出口端相连,第三换热器41一侧的出口端与第一入口端相连,第四换热器42一侧的入口端与第五控制阀36的出口端相连,第四换热器42一侧的出口端与第一入口端相连,第三换热器41另一侧的出口端、第二换热器13和第三换热器41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四换热器42另一侧的出口端、供冷设备5和第四换热器42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换热组件4包括第三换热器41和第四换热器42,第六内腔包括设在第三换热器41内的第一子腔和设在第四换热器42内的第二子腔,第五内腔包括设在第三换热器41内第三子腔和设在第四换热器42内的第四子腔,第一子腔内的介质和第三子腔内的介质可进行热交换,第二子腔内的介质和第四子腔内的介质可进行热交换。第三子腔的出口端、第二换热器13的第四内腔和第三子腔的入口端通过管路循环连通,第四子腔的出口端、供冷设备5和第四子腔的入口端通过管路循环连通。以通过第三换热器41向第二换热器13供应冷量,通过第四换热器42向供冷设备5供应冷量。
蓄冰组件3包括第一管路,第二控制阀33的出口端和第三控制阀34的出口端同时与第一管路的入口端相连,第一管路的出口端具有第一出口支路和第二出口支路,第一出口支路上设有第五控制阀36,且第一出口支路与第四换热器42的第二子腔的入口端连通,第二出口支路上设有第六控制阀37,且第二出口支路与第三换热器41的第一子腔的入口端连通。
蓄冰组件3还包括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入口端相连,且第二管路的出口端设有第一泵体,第二管路的入口端具有第一入口支路和第二入口支路,第一入口支路与第四换热器42的第二子腔的出口端连通,第二入口支路与第三换热器41的第一子腔的出口端连通,第四控制阀35的出口端与第二管路的出口端相连。
承载制冷机组2释放的冷量和/或蓄冰槽31释放的冷量的载冷剂通过第一出口支路和第二出口支路分别进入第四换热器42和第三换热器41,并通过第五控制阀36控制进入第四换热器42的载冷剂流量及冷量,通过第六控制阀37控制进入第三换热器41的载冷剂流量及冷量,然后通过第一入口支路和第二入口支路将第四换热器42和第三换热器41内分别经过热交换的载冷剂汇流至第二管路,并供回至制冷机组2。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机组2具有第二出口端和第二入口端,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还包括冷却器6,冷却器6的入口端与第二出口端相连,以获取制冷机组2内的冷却液,并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冷却器6的出口端与第二入口端相连,以将降温后的冷却液供回制冷机组2。
如图1所示,制冷机组2内具有冷凝器和吸收器,第二出口端和第二入口端与冷凝器和吸收器相连,以通过冷却液获取冷凝器和吸收器释放的热量,冷却器6的入口端与第二出口端相连,以获取制冷机组2内的冷却液,并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冷却器6的出口端与第二入口端相连,以将降温后的冷却液供回制冷机组2,并再次吸收冷凝器和吸收器释放的热量,优选的,冷却液的温度为32℃~37℃,更优选为30℃~35℃。优选的,冷却器6为鼓风式冷却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烟气处理组件1还包括除尘器14、风机15、烟囱16和凝结水箱17。除尘器14设在烟气管路上,沿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除尘器14位于脱硫塔12的上游。风机15设在烟气管路上,且风机15位于除尘器14和脱硫塔12之间。烟囱16设在烟气管路上,沿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烟囱16位于第二换热器13的下游。凝结水箱17与第二换热器13相连,或者凝结水箱17与烟气管路相连,且连接位置位于第二换热器13的下游。
如图1所示,除尘器14、风机15和烟囱16均设在烟气管路上,沿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除尘器14、风机15、脱硫塔12、第二换热器13和烟囱16依次连接。优选的,脱硫塔12为湿法烟气脱硫塔,从烟囱16排出的烟气温度为45℃~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第一换热器11设在除尘器14的上游。或者烟气处理组件1还包括湿式电除尘器18,湿式电除尘器18设在烟气管路上,且湿式电除尘器18位于脱硫塔12和第二换热器13之间,第一换热器11位于风机15和脱硫塔12之间。
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沿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第一换热器11设在除尘器14的上游,换言之,烟气首先进入第一换热器11内换热降温,然后在进入除尘器14。此时进入除尘器14的烟气温度优选为90℃~110℃,除尘器14优选为低低温电除尘器,其能够有效降低烟气中颗粒物比电阻并促进颗粒物表面凝结,从而提高除尘器14对细颗粒物脱除性能,并强化对SO3的协同脱除效果,第一换热器11内设有积灰吹扫装置,以避免颗粒物附着于换热面从而影响热交换效果。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位于风机15和脱硫塔12之间,此时第一换热器11内可不设置积灰吹扫装置,脱硫塔12和第二换热器13之间设有湿式电除尘器18。此时进入除尘器14的烟气温度优选为110℃~18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气处理组件,所述烟气处理组件包括烟气管路,以及依次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脱硫塔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获取所述烟气管路内的热量,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向所述烟气管路释放冷量;
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以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从所述烟气管路获取的热量并生成冷量;
蓄冰组件,所述蓄冰组件与所述制冷机组相连,所述蓄冰组件可获取并储存所述制冷机组生成的冷量,以及可将所述蓄冰组件储存的冷量释放;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蓄冰组件相连,以获取所述制冷机组和/或所述蓄冰组件释放的冷量,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以将所述换热组件获取的冷量供至所述第二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具有第一出口端和第一入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出口端相连;
所述蓄冰组件包括:
蓄冰槽,所述蓄冰槽可获取并储存所述制冷机组生成的冷量,以及可将所述蓄冰组件储存的冷量释放;
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蓄冰槽的入口端之间;
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入口端之间;
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连接在所述蓄冰槽的出口端和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入口端之间;
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连接在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一入口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组件内具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为乙二醇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冷设备,所述供冷设备与所述换热组件相连,以获取所述换热组件供应的冷量,所述供冷设备用于释放冷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另一侧的出口端、所述供冷设备、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换热组件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组件还包括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入口端同时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六控制阀的入口端同时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
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入口端包括第三换热器一侧的入口端和第四换热器一侧的入口端,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出口端包括第三换热器一侧的出口端和第四换热器一侧的出口端,所述第三换热器一侧的入口端与所述第六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一侧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入口端相连,所述第四换热器一侧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四换热器一侧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另一侧的出口端、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另一侧的出口端、所述供冷设备和所述第四换热器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具有第二出口端和第二入口端,所述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出口端相连,以获取所述制冷机组内的冷却液,并降低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所述冷却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入口端相连,以将降温后的所述冷却液供回所述制冷机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为鼓风式冷却器,所述制冷机组为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组件还包括:
除尘器,所述除尘器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沿所述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除尘器位于所述脱硫塔的上游;
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且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除尘器和所述脱硫塔之间;
烟囱,所述烟囱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沿所述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烟囱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
凝结水箱,所述凝结水箱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或者所述凝结水箱与所述烟气管路相连,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除尘器的上游;或者
所述烟气处理组件还包括湿式电除尘器,所述湿式电除尘器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且所述湿式电除尘器位于所述脱硫塔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脱硫塔之间。
CN202321729789.5U 2023-07-04 2023-07-04 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 Active CN220453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9789.5U CN220453697U (zh) 2023-07-04 2023-07-04 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9789.5U CN220453697U (zh) 2023-07-04 2023-07-04 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3697U true CN220453697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4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9789.5U Active CN220453697U (zh) 2023-07-04 2023-07-04 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3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60010276B1 (ko) 가스터빈에 전달되는 연소공기 예냉시스템
US2009021127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water content in a fluid
CN100427847C (zh) 空调制冷和海水淡化一体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1827979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双温新风机组
CN102506564B (zh) 冷凝水余热一效闪蒸自然空气除湿预热干燥烘箱系统
CN101363648B (zh) 温湿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及制冷/除湿方法
JPH05133244A (ja) 空気予備冷却方法及び空気予備冷却装置
CN111457711A (zh) 一种适用低温工况的多能互补热泵干燥装置
CN110454897B (zh) 一种蒸发冷却-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
CN104061643A (zh) 闭式热源塔热泵与蒸发冷却联合的空调系统
JP200231046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20453697U (zh) 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
KR101336461B1 (ko) 히트펌프 제습기를 이용한 온수 생산장치, 이를 이용한 제습과 온수 생산방법 및 제상방법
CN113446764A (zh) 一种用于严寒地区植物舱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CN210638220U (zh) 一种喷射制冷和露点蒸发冷却复合的空调系统
CN200975755Y (zh) 利用冷却水作为冷源的热驱动溶液新风处理机
CN203907864U (zh) 能量回收和水蓄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
CN107328127A (zh) 具有冷凝热回收的水源热泵机组
CN210070045U (zh) 双冷源新风净化恒温恒湿一体机
KR101475929B1 (ko) 냉난방장치
CN201014836Y (zh) 车用空调装置
CN221403701U (zh) 一种太阳能耦合热泵二级干燥设备
CN213447185U (zh) 一种环流热管能量回收高炉脱湿鼓风系统
CN220081641U (zh) 压缩空气系统
CN220728563U (zh) 一种溴化锂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