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20136595U - 气密检测工装 - Google Patents

气密检测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6595U
CN220136595U CN202321550543.1U CN202321550543U CN220136595U CN 220136595 U CN220136595 U CN 220136595U CN 202321550543 U CN202321550543 U CN 202321550543U CN 220136595 U CN220136595 U CN 220136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assembly
driving piece
airtight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505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磊
王新华
周尔康
王志兴
汪玲
吴建波
常崔义
夏泽浚
吴利乐
吴祥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Zhil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Zhil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Zhil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Zhil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505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6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6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6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气密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密检测工装。该气密检测工装包括底座、治具组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支架组件和检测组件。第一驱动件安装于底座,治具组件连接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治具组件沿第一轴向往复运动,治具组件上设有多个能够容置待检物的检测孔。支架组件设于底座的一侧,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支架组件,检测组件连接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当第一驱动件驱动治具组件沿第一轴向移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检测组件朝向靠近治具组件的方向移动,并使检测组件能够连通检测孔并与检测孔密封配合形成密封腔。本申请提供的气密检测工装,解决了现有检测装置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气密检测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密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密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对不同物料的加工过程越来越严苛,加工出来的产品也要具有更高的环境适应性。以镜头盖为例,镜头盖在出厂前通常会使用检测装置进行密封性检测,以保证整个产品的性能。但现有的检测装置不仅体积较大,不便移动,而且检测效率低,限制了镜头盖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气密检测工装,以解决现有检测装置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密检测工装,该气密检测工装包括底座、治具组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支架组件和检测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治具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治具组件沿第一轴向往复运动,所述治具组件上设有多个能够容置待检物的检测孔;所述支架组件设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当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治具组件沿所述第一轴向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检测组件朝向靠近所述治具组件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检测组件能够连通所述检测孔并与所述检测孔密封配合形成密封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压头和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安装于所述检测压头,且所述气管接头用于连接外部的气密检测仪,所述检测压头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当所述检测压头朝向靠近所述治具组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检测压头能够与所述检测孔密封配合形成所述密封腔,且气密检测仪能够通过所述气管接头连通所述密封腔。
如此设置,能够简单方便地检测出待检物的气密性,提高检测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组件包括定位板和检测板,所述定位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检测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检测组件的一端,且所述检测孔设于所述检测板。
如此设置,能够进行多种不同的待检物的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板包括主体部和检测凸台,所述主体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检测组件的一端,所述检测凸台设于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检测组件的一端,所述检测凸台与所述检测孔对应设置,并且,所述检测组件能够罩设于所述检测凸台的外侧并与所述主体部密封配合形成所述密封腔。
如此设置,检测板的适应性更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板与所述定位板通过定位销连接。
如此设置,能够实现检测板与定位板间的快速连接与拆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无杆气缸。
如此设置,极大节省了第一驱动件的安装空间,提高了气密检测工装的空间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密检测工装还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缓冲器和第二缓冲器,所述第一缓冲器和所述第二缓冲器均安装于所述底座并分别设于所述治具组件的两侧,当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治具组件接触并挤压所述第一缓冲器或所述第二缓冲器时,所述第一缓冲器或所述第二缓冲器能够对所述治具组件提供反方向的缓冲作用力。
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气密检测工装整体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检测孔呈矩形分布于所述治具组件上。
如此设置,提高了气密检测工装检测效率,并降低了检测组件和第二驱动件的设置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底座、一个所述第一驱动件、一个所述治具组件、四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和四个所述检测组件构成一个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检测单元间隔设置。
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气密检测工装的检测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连接板,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治具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连接板。
如此设置,能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气密检测工装,在对待检物进行检测时,首先将待检物放置于检测孔内,并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治具组件移动到预设位置,即第二驱动件和检测组件的正下方,使得多个检测孔与相应的检测组件一一对应。然后,启动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检测组件朝靠近治具组件方向移动,并使检测组件按压在治具组件的表面并形成与检测孔连通的密封腔。如此,通过向密封腔内通入气体等,并利用外接的检测仪器,根据密封腔内气压等的变化,便能够检测待检物的气密性。本申请提供的气密检测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了布设空间。并且通过设置多个检测孔,能够满足同时检测多个待检物,显著提高了气密检测工装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气密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气密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气密检测工装;10、底座;20、治具组件;21、检测孔;22、定位板;23、检测板;231、主体部;232、检测凸台;30、第一驱动件;31、气缸接头;40、第二驱动件;41、调气阀;50、支架组件;51、第一支撑臂;52、第二支撑臂;53、连接板;531、第一侧板;532、第二侧板;533、加强板;60、检测组件;61、密封腔;62、检测压头;63、气管接头;70、第一缓冲器;71、安装支架;80、第二缓冲器;90、分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对不同物料的加工过程越来越严苛,加工出来的产品也要具有更高的环境适应性。以镜头盖为例,镜头盖在出厂前通常会使用检测装置进行密封性检测,以保证整个产品的性能。但现有的检测装置不仅体积较大,不便移动,而且检测效率低,限制了镜头盖的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2,为解决现有检测装置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气密检测工装100。该气密检测工装100包括底座10、治具组件20、第一驱动件30、第二驱动件40、支架组件50和检测组件60。第一驱动件30安装于底座10,治具组件20连接于第一驱动件30的输出端,第一驱动件30能够驱动治具组件20沿第一轴向往复运动,治具组件20上设有多个能够容置待检物的检测孔21。支架组件50设于底座10的一侧,第二驱动件40安装于支架组件50,检测组件60连接于第二驱动件40的输出端,当第一驱动件30驱动治具组件20沿第一轴向移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二驱动件40能够驱动检测组件60朝向靠近治具组件20的方向移动,并使检测组件60能够连通检测孔21并与检测孔21密封配合形成密封腔61。
在对待检物进行检测时,首先将待检物放置于检测孔21内,并通过第一驱动件30驱动治具组件20移动到预设位置,即第二驱动件40和检测组件60的正下方,使得多个检测孔21与相应的检测组件60一一对应。然后,启动第二驱动件40,通过第二驱动件40驱动检测组件60朝靠近治具组件20方向移动,并使检测组件60压在治具组件20的表面并形成与检测孔21连通的密封腔61。如此,通过向密封腔61内通入气体等,并利用外接的检测仪器,根据密封腔61内气压等的变化,便能够检测待检物的气密性。本申请提供的气密检测工装10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了布设空间。并且通过设置多个检测孔21,能够满足同时检测多个待检物,显著提高了气密检测工装100的检测效率。
进一步地,当检测完成后,控制第二驱动件40收回检测组件60,使检测组件60脱离治具组件20,然后,治具组件20在第一驱动件30的驱动下回到初始位置,从而便于替换待检物,并进行下一轮的检测。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40为升降气缸。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40还设置有调气阀41。调气阀41能够控制第二驱动件40内的压力大小,从而控制检测组件60的移动,并控制检测组件60作用于治具组件20的压力,避免检测组件60作用在治具组件20上的压力过大,导致检测组件60或治具组件20产生损坏,或者,避免检测组件60作用在治具组件20上的压力过小,导致密封腔61的密封性不足,从而影响待检物的检测结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40还可以为升降电机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检测组件60包括检测压头62和气管接头63,气管接头63安装于检测压头62,且气管接头63用于连接外部的气密检测仪(图未示),检测压头62连接于第二驱动件40的输出端。当检测压头62朝向靠近治具组件20的方向运动时,检测压头62能够与检测孔21密封配合形成密封腔61,且气密检测仪能够通过气管接头63连通密封腔61。
气密检测仪能够通过管路与多个气管接头63连通,并向检测压头62内通入或放出气体,自动控制检测过程和采集检测数据,并直观地显示检测结果。如此,通过连接于气管接头63的气密检测仪,能够简单方便地检测出待检物的气密性,提高检测效率。并且,气密检测仪还能够向不同的气管接头63内通入不同压力的气体,从而在相同时间内检测待检物在不同环境下的气密性。
进一步地,由于气密检测仪能够调节不同检测压头62内的气压,故每个检测区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当待检物数目较少时,可以仅控制与放置有待检物的检测孔21相对应的检测组件60运动,并利用气密检测仪进行检测。如此,提高了检测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在一实施例中,治具组件20包括定位板22和检测板23,定位板22连接于第一驱动件30的输出端,检测板23可拆卸连接于定位板22靠近检测组件60的一端,且检测孔21设于检测板23。
如此,通过拆卸并替换不同的检测板23,能够进行多种不同的待检物的检测。
具体地,检测孔21的形状是对应待检物设置,以更好地固定待检物,提高检测精度。并且,在同一个检测板23上通常设置同种形状的检测孔21,从而能够批量检测相同的待检物,提高检测效率。而不同的检测板23上可设置不同类型的检测孔21,如此,仅通过更替不同的检测板23,便能够在同一气密检测工装100上检测多种不同的待检物,提高了气密检测工装100的通用性,降低了检测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板23包括主体部231和检测凸台232,主体部231可拆卸连接于定位板22靠近检测组件60的一端,检测凸台232设于主体部231靠近检测组件60的一端,检测凸台232与检测孔21对应设置,并且,检测组件60能够罩设于检测凸台232的外侧并与主体部231密封配合形成密封腔61。
如此,通过设置检测凸台232,检测孔21的设置也更为方便,并且能够增加检测孔21的轴向长度,从而能够满足一些长度较长的待检物的检测,检测板23的适应性更强,而不必增加主体部231的厚度,从而节约材料成本。
进一步地,检测凸台232与检测压头62内壁的形状相适配,以使检测凸台232能够放置于所述检测压头62内,连接更为稳定。并且,能够进一步保证检测压头62与主体部231间形成的密封腔61的气密性。例如,本实施例中,检测压头62内壁形状呈圆形,检测凸台232的形状也基本呈圆形,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直角结构对气流的影响。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板23与定位板22通过定位销(图未示)连接。如此,检测板23与定位板22间的连接方便,能够实现检测板23与定位板22间的快速连接与拆卸。并且,能够避免检测板23与定位板22间发生滑移,有效提高检测凸台232与检测压头62间的配合精度,避免多次调整检测板23,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0为无杆气缸。无杆气缸能够通过内部的活塞带动治具组件20实现往复运动。如此,将第一驱动件30设置为无杆气缸,实现了治具组件20的往复运动,并且,极大节省了第一驱动件30的安装空间,提高了气密检测工装100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30的两端均设有与自身连通的气缸接头31,通过向一端的气缸接头31通入气体,另一端的气缸接头31放出气体,以此控制第一驱动件30内的活塞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治具组件20往复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气密检测工装100还包括沿着第一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缓冲器70和第二缓冲器80,第一缓冲器70和第二缓冲器80均安装于底座10并分别设于治具组件20的两侧,当第一驱动件30驱动治具组件20接触并挤压第一缓冲器70或第二缓冲器80时,第一缓冲器70或第二缓冲器80能够对治具组件20提供反方向的缓冲作用力。
第一缓冲器70和第二缓冲器80用于限制治具组件20的移动范围,有利于治具组件20在一定范围内移动,防止治具组件20因意外脱离第一驱动件30。并且,第一缓冲器70和第二缓冲器80的设置还能够防止治具组件20与第一驱动件30间产生撞击,避免产生异响,从而提高气密检测工装100整体的安全性。
优选地,第一缓冲器70和第二缓冲器80可以设置为油压缓冲器,从而能够更平稳地停止运动中的治具组件2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器70和第二缓冲器80还可以为弹簧缓冲结构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气密检测工装100还包括安装支架71,第一缓冲器70和第二缓冲器80均分别通过安装支架71固定连接于底板上,以此实现第一缓冲器70和第二缓冲器80与底板的牢固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孔2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检测孔21呈矩形分布于治具组件20上。
如此,在一个治具组件20上能够同时检测四个待检物,提高了气密检测工装100检测效率。并且,降低了检测组件60和第二驱动件40的设置难度,具体地,支架组件50沿第一轴向的两侧能够分别设置两个第二驱动件40,如此,充分利用了支架组件50两侧的空间,提高了气密检测工装100的空间利用率,从而能够减小气密检测工装100的体积。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一个底座10、一个第一驱动件30、一个治具组件20、四个第二驱动件40和四个检测组件60构成一个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检测单元间隔设置。
如此,在一个气密检测工装100上可同时检测八个待检物,进一步提高了气密检测工装100的检测效率。并且,由于两个检测单元互不干涉,如此通过替换治具组件20上的检测板23,便能够实现两种不同待检物的同时检测。
更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支架组件50包括第一支撑臂51、第二支撑臂52和连接第一支撑臂51和第二支撑臂52的连接板53,底座10、第一驱动件30和治具组件20设于第一支撑臂51与第二支撑臂52之间,第二驱动件40安装于连接板53。
如此,气密检测工装100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能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具体地,连接板53包括第一侧板531、第二侧板532和加强板533,第一侧板531连接于第一支撑臂51与第二支撑臂52沿第一轴向的一端,第二侧板532连接于第一支撑臂51与第二支撑臂52沿第一轴向的另一端。加强板533设于第一支撑臂51与第二支撑臂52二者之间的居中位置或靠近中间的位置,且加强板533分别连接第一侧板531和第二侧板532。如此,第一侧板531和第二侧板532上能够分别连接四个第二驱动件40,以此满足检测组件60上检测压头62的空间设置需要。加强板533则提高了连接板53整体的支撑强度,从而能够更好地固定第二驱动件40。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臂51和第二支撑臂52的侧面均连接有分线盒90。分线盒90用于集中并分配各种用电元件的线束,提高整体结构的整洁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治具组件(20)、第一驱动件(30)、第二驱动件(40)、支架组件(50)和检测组件(60);
所述第一驱动件(30)安装于所述底座(10),所述治具组件(20)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0)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件(30)能够驱动所述治具组件(20)沿第一轴向往复运动,所述治具组件(20)上设有多个能够容置待检物的检测孔(21);
所述支架组件(50)设于所述底座(10)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40)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50),所述检测组件(60)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40)的输出端,当所述第一驱动件(30)驱动所述治具组件(20)沿所述第一轴向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件(40)能够驱动所述检测组件(60)朝向靠近所述治具组件(20)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检测组件(60)能够连通所述检测孔(21)并与所述检测孔(21)密封配合形成密封腔(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60)包括检测压头(62)和气管接头(63),所述气管接头(63)安装于所述检测压头(62),且所述气管接头(63)用于连接外部的气密检测仪,所述检测压头(62)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40)的输出端;
当所述检测压头(62)朝向靠近所述治具组件(2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检测压头(62)能够与所述检测孔(21)密封配合形成所述密封腔(61),且气密检测仪能够通过所述气管接头(63)连通所述密封腔(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组件(20)包括定位板(22)和检测板(23),所述定位板(22)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0)的输出端,所述检测板(2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定位板(22)靠近所述检测组件(60)的一端,且所述检测孔(21)设于所述检测板(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板(23)包括主体部(231)和检测凸台(232),所述主体部(23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定位板(22)靠近所述检测组件(60)的一端,所述检测凸台(232)设于所述主体部(231)靠近所述检测组件(60)的一端,所述检测凸台(232)与所述检测孔(21)对应设置,并且,所述检测组件(60)能够罩设于所述检测凸台(232)的外侧并与所述主体部(231)密封配合形成所述密封腔(6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板(23)与所述定位板(22)通过定位销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0)为无杆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缓冲器(70)和第二缓冲器(80),所述第一缓冲器(70)和所述第二缓冲器(80)均安装于所述底座(10)并分别设于所述治具组件(20)的两侧,当所述第一驱动件(30)驱动所述治具组件(20)接触并挤压所述第一缓冲器(70)或所述第二缓冲器(80)时,所述第一缓冲器(70)或所述第二缓冲器(80)能够对所述治具组件(20)提供反方向的缓冲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孔(2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检测孔(21)呈矩形分布于所述治具组件(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底座(10)、一个所述第一驱动件(30)、一个所述治具组件(20)、四个所述第二驱动件(40)和四个所述检测组件(60)构成一个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检测单元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50)包括第一支撑臂(51)、第二支撑臂(52)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5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52)的连接板(53),所述底座(10)、所述第一驱动件(30)和所述治具组件(20)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5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52)之间,所述第二驱动件(40)安装于所述连接板(53)。
CN202321550543.1U 2023-06-16 2023-06-16 气密检测工装 Active CN220136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0543.1U CN220136595U (zh) 2023-06-16 2023-06-16 气密检测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0543.1U CN220136595U (zh) 2023-06-16 2023-06-16 气密检测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6595U true CN220136595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3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50543.1U Active CN220136595U (zh) 2023-06-16 2023-06-16 气密检测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6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18191B2 (en) Cylinder apparatus
CN220136595U (zh) 气密检测工装
US10286889B2 (en) Double-lip seal of pneumatic spring brake chamber for vehicle
CN116026515B (zh) 一种测力精准的六轴力传感器
CN109822327B (zh) 一种曲轴油封压装检测设备
CN1129726C (zh) 无杆作用缸的密封装置
CN213411776U (zh) 一种一次性手套气密性检测设备用手套固定机构
CN212055063U (zh) 高压泵
CN2862140Y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厢式货车及冷机的调压装置
CN208734637U (zh) 一种小型双层气缸
CN113001174A (zh) 一种发动机节温器总成装配装置及方法
CN215981407U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液压式夹管装置
CN216784978U (zh) 吸附头装置
CN215186340U (zh) 一种马达波浪介子装配工装
CN220708712U (zh) 真空吸盘测试装置
CN216309365U (zh) 一种车用壶体加工定位装置
CN221300075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密封圈结构
CN218725100U (zh) 一种油气弯管气密检测工装
CN216309363U (zh) 车用壶体加工装置中的定位组件
CN108656599B (zh) 一种冲床上模垫的自适应气密装置
CN102943897A (zh) 气动膜片式压差自动换向阀
CN210147908U (zh) 一种机械加工定位装置
CN219675362U (zh) 一种主动式气密检测工装
CN216200069U (zh) 一种空气弹簧隔振器及应用其的精密隔振平台
CN203979003U (zh) 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高压气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