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3272U - 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 - Google Patents
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03272U CN220103272U CN202320871998.7U CN202320871998U CN220103272U CN 220103272 U CN220103272 U CN 220103272U CN 202320871998 U CN202320871998 U CN 202320871998U CN 220103272 U CN220103272 U CN 2201032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refrigerant fluid
- section
- auxiliary heat
- side dischar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0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310 elbow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7 detri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05 diagnos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包括封壳、压缩机、L形主热交换器、板形辅助热交换器和室外风机。封壳包括热交换器防护件、盖板和侧面板区段。热交换器防护件为第一区段限定外部边界,L形主热交换器沿着第一区段的靠近热交换器防护件的一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盖板为第二区段限定外部边界并包括多个开口,板形辅助热交换器沿着第二区段的靠近盖板的一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侧面板区段包括气流开口并为第三区段限定外部边界,室外风机与气流开口轴向对准,第二区段横跨在第一区段与第三区段之间。通过将辅助热交换器放置在室外单元顶部附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内部空间,以提供额外的冷却能力并减少对其它系统部件的应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将辅助热交换器与气候控制系统结合,并结合辅助热交换器操作气候控制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各种气候控制系统,这些系统中的若干系统能够同时提供加热和冷却。这些系统使用制冷剂流体回路在系统的各部件之间传输热能。这些设计中的每一个都提供了各种优点,并且通常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内提供调节。这些系统的一种常见形式(通常称为热泵)使用可逆制冷剂流体回路,该回路在两个或多个热交换器之间移动热能,以根据期望提供加热和/或冷却。
这些系统中的每一个都涉及多个不同部件,其中许多部件以互连的方式协同工作。此外,这些系统中的每一个都暴露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这些环境条件会影响部件的性能和剩余使用寿命。在湿热环境中工作的系统可能会在有限的冷却能力下艰难工作,从而引起系统应力。由于有限的安装空间造成的尺寸限制,这种应力和对系统的限制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然而,防止对这些系统造成这种损害可能具有挑战性。
因此,对于尺寸受限的系统,存在增加冷却能力和减少系统应力的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总体涉及将辅助换热器结合到气候控制系统中,并结合辅助换热器操作气候控制系统的系统和方法。总体上,本公开的重点是利用与气候控制系统的室外单元一起的辅助热交换器。在一些示例中,室外单元可以是室外侧排放单元,并且辅助热交换器可以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的顶部设置。通过将辅助热交换器放置在室外单元顶部附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内部空间,以提供额外的冷却能力并减少对其它系统部件的应力。
因此,本公开不具有限制性地包括以下示例:
一些示例实施方式包括一种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包括:封壳,其限定室外侧排放单元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边界;压缩机,其位于封壳内并且构造成使制冷剂流体在气候控制系统的制冷剂流体回路内循环;L形主热交换器,其位于封壳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该L形主换热器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和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板状辅助热交换器,其位于封壳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该板状辅助换热器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和所述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以及室外风机,其位于封壳内,并且构造成提供来自外部环境的气流以至少接触L形主热交换器和板形辅助热交换器,其中,封壳包括:热交换器防护件,其为第一区段限定外部边界,该第一区段沿着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其中,L形主热交换器沿着第一区段的靠近热交换器防护件的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盖板,其为第二区段限定外部边界并且包括多个开口,该第二区段位于封壳的顶部上,其中,板状辅助热交换器沿着第三区段的靠近盖板的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侧面板区段,其包括气流开口并且为第三区段限定外部边界,该第三区段与第一区段相邻并且沿着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并且气流开口构造成允许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气流,并且其中,室外风机与气流端口轴向对准,其中,第二区段横跨在第一区段与第三区段之间。
另一示例实施方式包括一种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包括:封壳,其限定侧排放室外单元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边界;压缩机,其位于封壳内并且构造成使制冷剂流体在气候控制系统的制冷剂流体回路内循环;主热交换器,其位于封壳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该主热交换器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与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辅助热交换器,其位于封壳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其中,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内流体地串联布置,并且辅助换热器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与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以及室外风机,其位于封壳内,并且构造成提供来自外部环境的气流以至少接触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其中,该封壳包括:热交换器防护件,其为第一区段限定外部边界,该第一区段沿着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其中,主热交换器沿着第一区段的靠近热交换器防护件的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盖板,其为第二区段限定外部边界并且包括多个开口和与多个开口对准的多个成角度板条,该第二区段位于封壳的顶部上,其中,辅助热交换器沿着第二区段的靠近盖板的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侧面板区段,其包括气流开口并且为第三区段限定外部边界,该第三区段与第一区段相邻并且沿着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并且气流开口构造成允许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气流,并且其中,室外风机与气流端口轴向对准,其中,第二区段横跨在第一区段与第三区段之间。
另一示例实施方式包括一种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包括:封壳,其限定侧排放室外单元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边界;压缩机,其位于封壳内并且构造成使制冷剂流体在气候控制系统的制冷剂流体回路内循环;主热交换器,其位于封壳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该主热交换器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与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辅助热交换器,其位于封壳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其中,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内流体地并联布置,并且辅助换热器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与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以及室外风机,其位于封壳内,并且构造成提供来自外部环境的气流以至少接触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其中,该封壳包括:热交换器防护件,其为第一区段限定外部边界,该第一区段沿着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其中,主热交换器沿着第一区段的靠近热交换器防护件的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盖板,其为第二区段限定外部边界并且包括多个开口和与多个开口对准的多个成角度板条,该第二区段位于封壳的顶部上,其中,辅助热交换器沿着第二区段的靠近盖板的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侧面板区段,其包括气流开口并且为第三区段限定外部边界,该第三区段与第一区段相邻并且沿着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并且气流开口构造成允许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气流,并且其中,室外风机与气流端口轴向对准,其中,第二区段横跨在第一区段与第三区段之间。
通过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和在下文中简要描述的附图,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会变得清楚。本公开包括本公开中阐述的上述实施例、示例或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的组合以及任意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特征或元件的组合,无论这些特征或元件是否在本文的具体实施例描述中明确地组合。除非在上下文中明确地另作规定,本公开旨在整体地阅读,使得本公开实用新型的任何可分特征或元件在其各个方面、实施例、示例或实施方式中的任何一个中应被看作意在能够组合。
附图说明
为了帮助理解本公开的各方面,现在将参考附图,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以示例的方式提供附图以帮助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
图1A、1B、1C、1D和1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的室外侧排放单元的立体图;
图2A、2B和2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操作具有辅助热交换器的气候控制系统的过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的气候控制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更完全地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些但非所有实施方式。实际上,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处所阐释的实施例、示例或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示例或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透彻和完整,并将本公开的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例如,除非另有规定或从上下文中明确,否则对第一、第二或类似说法的参考不应理解为意味着特定的顺序。被描述为处于另一个特征之上的一个特征(除非另有规定或上下文明确)可以改为在下面,且反之亦然;类似地,被描述为处于另一特征的左边的一个特征可以改为在右边,且反之亦然。而且,虽然本文可以参照定量的测量值、数值、几何关系等,但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些之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如果不是全部的话也是多个可以是绝对的或近似的,以考虑可能发生的可接受的变化,比如那些由于工程公差等引起的变化。
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另有规定或从上下文中明确,否则一组运行数的“或”是“包容的或”,因此当且仅当一个或多个运行数为真时为真,这与当所有的运行数为真时为假的“排斥的或”相反。因此,例如,如果[A]为真,或者如果[B]为真,或者如果[A]和[B]都为真,则“[A]或[B]”为真。此外,冠词“一”和“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除非另有规定或上下文明确指向单数形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自始至终指代相同的元素。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底部”、“顶部”、“上部”、“下部”、“向上”、“向下”、“向右”、“向左”、“内部”、“外部”和/或类似术语用于便于解释,并且通常指所述公开的实施例、示例或实施方式的某些部件或部件的部分在安装构造中(例如,在操作构造中)的位置。应当理解,这些术语并不是在任何绝对意义上使用的。
如以下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本公开涉及用于将辅助热交换器结合到气候控制系统中,并进一步结合辅助热交换器操作气候控制系统的系统和方法。总体上,本公开的重点是利用与气候控制系统的室外侧排放单元一起的辅助热交换器。室外侧排放单元顶部附近的附加空间可用于容纳辅助热交换器,以便在冷却模式下提供额外能力和/或效率。在一些示例中,辅助热交换器可以构造成在制冷剂到达主热交换器之前降低沿制冷剂流体回路的各点处的制冷剂流体温度。此外,在一些示例中,旁通阀可以构造成切断辅助热交换器与制冷剂流体回路,以防止在加热模式下损失加热能力。此外,在一些示例中,辅助热交换器可以与主热交换器并联构造,以在冷却和/或加热模式下分流一些制冷剂,从而用作对于主热交换器的附加回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利用辅助热交换器的优点在于,气候控制系统可以增加用于冷却模式的冷却能力,而基本上不增加室外侧排放单元的尺寸或占地面积。因此,允许改进的室外侧排放单元仍然在受限空间中使用,例如在阳台上。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另一优点是利用辅助热交换器的气候控制系统可以在湿热环境中更有效地运行。
以下将参考图1A-1E更详细地描述包括辅助热交换器的示例室外侧排放单元的总体结构和各种不同部件的布局。如图所示,图1A-1E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示例。
现在参考图1A,该图示出了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室外侧排放单元100通常可包括封壳104、压缩机116、主室外热交换器126、辅助热交换器114、室外风机118和制冷剂流体回路200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切换阀222,这两者将在下文参考图2A-2C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室外侧排放单元100可以构造为各种不同气候控制系统的一部分,诸如下文关于图4描述的气候控制系统400。
如图1A所示,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封壳104可以包括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各种不同部件。封壳104的每个部件可以构造成限定内部空间和外部边界。内部空间构造成容纳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各种不同部件,例如压缩机116,压缩机116使制冷剂流体在制冷剂流体回路200内循环。外部边界可以构造成至少部分地分离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周围室外环境。在一些示例中,封壳104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包括与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其它部件分离且独立的壳体,例如,钣金柜、钣金板、框架支承梁等。
此外,如图1C所示,如图所示的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封壳104可以至少部分地包括或封围主室外热交换器126。在一些示例中,主室外热交换器可以经由安装点112a与热交换器防护件112联接,如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如图所示,主室外热交换器126可以是至少部分地位于封壳104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200的L形热交换器。此外,如图所示,L形热交换器可以进一步构造为两排、多通道、翅片管热交换器,其至少部分地围绕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两个或更多个侧面卷绕,并且如图所示,可以由基板102和/或内壁106支承。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其它构造。亦如图1A和1D描述的示例所示,热交换器防护件位于主热交换器126的后面,并且横跨封壳的两侧。
此外,如图所示的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封壳104可以至少部分地包括或封围辅助热交换器114。在一些示例中,辅助热交换器可以与盖板120联接,如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如图1A所示,辅助热交换器114可以是至少部分地位于封壳104内的板状热交换器。此外,辅助热交换器114可以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200。如进一步所示,辅助热交换器114可以进一步构造为两排、多通道、翅片管热交换器,其可以至少部分地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顶部设置。如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主室外热交换器126、辅助热交换器114和/或类似物可以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200与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例如,经由诸如空气的介质或利用地热能。
转向图1B,如图所示,辅助热交换器114可以包括两排、多通道、翅片管热交换器,其包括用于制冷剂流动的至少一个连续路径,该至少一个连续路径由经由多个U形接头(例如,180度弯管接头)联接的多个管道114a限定。多个U形接头可以包括上接头114c和下接头114b,每个接头至少与辅助热交换器114的上层和/或下层相关联。辅助热交换器114的上层和下层可以通过至少一个交叉接头114d流体联接。交叉接头114d可以构造成允许制冷剂在辅助热交换器114的上层与下层之间流动。
应当理解,辅助热交换器114可以构造成使得制冷剂以逆流构造流过管/管道的内部通路。例如,制冷剂可以流过多个管道114a中的第一管道并进入180度弯头接头(例如,上接头114c、下接头114b、交叉接头114d等),该180度弯头接头将制冷剂流以大致180度的角度引导到多个管道114中的第二管道中。此外,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可以相对于彼此大致平行,使得第一管道中的制冷剂流的方向沿相对于第二管道中的制冷剂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应当进一步理解,主室外热交换器126可以构造成与如上所述的辅助热交换器114相同或相似的构造,或反之亦然。
仍然参考图1B,入口连接器110a和出口连接器110b构造为90度弯管接头。如图所示,入口连接器110a可以构造成通过下层的入口端口将制冷剂流体引入辅助热交换器114。此外,如图所示,出口连接器110b可以构造成通过上层的出口端口接收来自辅助热交换器114的制冷剂流体。在一些示例中,辅助热交换器114(例如呈板形构造)可以包括流体地并联布置的多个热交换器回路。在一些示例中,入口连接器110a和出口连接器110b可以将辅助热交换器114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200,和/或可以进一步包括旁通阀,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图2B示出了辅助热交换器的示例,该辅助热交换器包括多个流体地并联布置的热交换器回路。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辅助热交换器以及其它构造。
返回图1A,如图所示,室外侧排放单元100包括室外风机118,室外风机118可以位于由封壳104限定的内部空间内,并构造成将来自外部环境的气流设置成通过内部空间,以便使其至少接触主室外热交换器126和辅助热交换器114。如图所示,室外风机118可以进一步包括风机叶片118a、包括扩口端118c的风机罩118b、风机马达118d和风机防护件118e。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构造为封壳104的一部分,例如,如图1A和1D所示的风机防护件118e。在一些示例中,室外风机118可以包括多个风机,例如,一个竖直地布置在另一个之上、水平地并排布置或其一些组合。
除了上述部件外,以下将参考图1A-1D进一步详细描述封壳104的附加和/或替代部件。应当理解,以下提供的非限制性示例是关于彼此和/或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各种不同侧区段来描述的,然而,这些关系并不排除所讨论的部件的替代构造和/或将一些或所有部件从封壳104中排除。
如上所述,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封壳104可以包括L形构造的主室外热交换器126,如图1A所示。此外,如图1B-1C所示,主室外热交换器126可以构造有经由安装点112a与其联接的热交换器防护件112。在一些示例中,主室外热交换器126和热交换器防护件112可以联接,使得主室外热交换机126可以为热交换器防护件112提供结构刚度,和/或反之亦然。如图1C所示,热交换器防护件112可以构造成为封壳104的第一区段至少部分地限定外部边界。此外,第一区段可以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封壳104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
例如,如图1C所示,热交换器防护件112可以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与所示的风机罩118b大致相对的第一侧为第一区段限定外部边界。此外,如图1D所示,热交换器防护件112可以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与所示的风机罩118b大致相邻的第二侧为第一区段限定外部边界。此外,如图1C-1D中进一步所示,L形构造的主室外热交换器126示出为大致沿着或靠近热交换器防护件112沿着第一区段的一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在这样的示例中,主室外热交换器126可以完全在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内部空间内,而热交换器防护件112限定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外部边界。如图所示,热交换器防护件112包括重型有线格状结构。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热交换器防护件112设计成保护主室外热交换器126和/或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其它部件免受损坏,例如冰雹损坏、运输损坏等。在一些示例中,热交换器防护件设计成保护主热交换器不受诸如树叶和碎屑之类的非期望污染物的影响。在一些示例中,热交换器防护件包括具有百叶窗(栅格)或其它开口的面板壁。还有其它结构和部件可以用作热交换器防护件。
参考图1C,如图所示,辅助热交换器114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封壳104的盖板120封围和/或联接到封壳104的盖板120。在一些示例中,辅助热交换器114和盖板120可以联接,使得辅助热交换器114可以为热交换器防护件112提供结构刚度,和/或反之亦然。如图所示,盖板120可以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第二区段(例如顶侧)限定外部边界和/或内部空间的一部分。盖板可以进一步包括沿着盖板的宽度的边缘120c和沿着盖板的深度的边缘120b。这些边缘可以限定排放单元的特征和/或定向如下所讨论的其它特征。如图所示,辅助热交换器114可以是板状构造,并且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内部空间内的第二区段的一部分设置在盖板下方/附近。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盖板120可以设计成保护辅助热交换器114和/或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其它部件免受损坏,例如冰雹损坏、运输损坏等。
如图1C-1D所示,盖板120可以构造成包括多个开口120a,这些开口构造成允许气流穿过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现在将参考图1C-1D进一步详细描述多个开口120a的各种不同构造和其它非限制性示例。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开口120a可以包括:百叶窗、通风口、网、波纹、格栅/金属丝防护件、孔、槽、成角度板条等。例如,多个成角度板条或百叶窗中的每一个可以与设置在盖板120中的多个开口120a中的每一个对准。如图1C-1D所示,多个开口120a包括多个百叶窗,这些百叶窗包括槽,该槽基本上平行于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边缘,沿着如图1C-1-D所示的室外侧排放单元的宽度可能平行于边缘120c。此外,多个百叶窗各自包括突片,该突片限定了如图所示的从盖板120的顶表面至少部分向上延伸的角度。在一些示例中,每个突片的角度可以限定基本相似的角度(例如,45度、60度或任何其它角度),以引导气流进入或离开内部空间。此外,每个突片的角度可以构造成将气流大致向下引导到内部空间中,接触辅助热交换器114的外表面,并且大致朝向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室外风机118。
具体参考图1C,在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深度尺寸的不同长度处,每个突片的角度可以不同。例如,如图1C所示,通常最靠近热交换器防护件112的突片可大致成30度角,通常最接近风机罩118b的突片可大致成60度角,并且其间的突片可限定30度至60度之间的多个角度。通常最靠近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中间的突片,例如可以成在30度和60度之间的中间的大致45度的角度。应当进一步理解,多个开口120a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至少与盖板120的顶表面限定互补角度、补充角度或其间的角度。在一些示例中,室外风机118可以构造成将空气通过盖板120和/或热交换器防护件112推出,而不是如上所述将空气向内拉。
应当理解,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示出为具有至少被移除的侧区段或其一部分。为了示出内部空间(例如,内壁106)的构造,并且为了更好地示出各种不同部件(例如,基板102)的相对位置、和/或它们各自的形状(例如,主室外热交换器126的L形),从图示中去除了该侧区段。然而,应当进一步理解,这种侧区段可以构造为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封壳104的另一部分,并且现在将在下文关于图1E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E所示,封壳104可以包括侧面板区段,该侧面板区段限定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第三区段的外部边界的至少一部分。第三区段可以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封壳104的一个或多个侧面与第一区段大致相邻。此外,第一区段和第三区段可以跨越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限定和封围的内部空间大致彼此相对,至少对于第一区段或第三区段的一部分而言。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区段可以横跨在第一区段和第三区段之间,例如,大致垂直于第一区段和第三区段中的每一个并且与第一区段和第三区段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侧相邻。封壳104的侧面板区段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侧面板122,例如钣金面板,并且每个侧面板122可以进一步联接到封壳104的各种其它部件,例如,彼此、盖板120、热交换器防护件112、风机罩118b、基板102等。
在一些示例中,侧面板区段的侧面板12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如图所示的气流开口,例如,气流开口142、气流开口144、或者如上所述的用于开口120a的其它多个开口。此外,侧面板122的气流开口142和/或144可以构造成允许外部环境与内部空间之间的气流,例如,由室外风机118提供的气流。此外,在一些示例中,室外风机118至少可以与所示的气流开口142轴向对准。在一些示例中,气流开口142可以限定一个平面,该平面可以垂直于中心轴线,例如图1D中所描绘的中心轴线138,该中心轴线由风机罩118b的大致圆柱形形状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室外侧排放单元100可以包括多个如图所示包括室外风机118和室外风机119的室外风机。此外,在这些示例中,室外侧排放单元100可以包括如图1E所描绘的气流开口142和气流开口144。在这样的示例中,多个室外风机(例如,118和119)中的每一个可以分别与多个气流开口中的相应气流开口对准,例如,室外风机118可以与气流开口142轴向对准,并且室外风机119可以与气流开口144轴向对准。在一些示例中,室外风机119可以与辅助风机224相同或基本相似,辅助风机224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且如图2A所示。仍然在一些示例中,室外风机119可以与本公开所描述的任何其它风机(例如,室外风机118)相同或基本相似。
返回图1D,如图所示,基板102可以限定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第四区段的外部边界的至少一部分。第四区段可以与地面和/或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另一安装表面大致平行。基板102可以联接到如图所示的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各种不同部件并为其提供结构支承,例如,压缩机116、制冷剂流体回路200、热交换器防护件112、内壁106、其组合等。此外,基板102可以联接到多个安装轨道108,这些安装轨道108将室外侧排放单元100固定到外部结构,例如悬臂梁、阳台、混凝土板等。在一些示例中,封壳104和/或内壁106可以在室外侧排放单元100内限定多个内部空间,如图1A-1B和1D所示。
除了上述各种不同的区段、边界和内部空间之外,封壳104还可以限定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各种不同尺寸。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上述附图和部件进一步详细描述这样的各种不同尺寸。参考图1D讨论了示例尺寸指示。
在所描绘的示例中,室外侧排放单元100包括高度尺寸124、宽度尺寸127和深度尺寸128。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热交换器防护件112可以限定室外侧排放单元的高度尺寸124,该高度尺寸是热交换器防护件112在安装构造中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竖直轴线130的竖直长度。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D所示,除了如上所述的热交换器防护件112之外,盖板120、基板102和/或安装导轨108还可以进一步限定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竖直轴线130的高度尺寸124。在一些示例中,高度尺寸124可以等于或大于宽度尺寸127。
在一些示例中,盖板120可以进一步限定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宽度尺寸127和/或深度尺寸128。宽度尺寸127可以是盖板120在安装构造中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第一水平轴线132的第一水平长度,例如,从外部边界的第一边缘120b到第二边缘120b的距离,每个边缘由封壳104的副侧区段限定。此外,在一些示例中,在安装构造中,第一水平轴线132可以与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竖直轴线130正交。在一些示例中,宽度尺寸127可以等于或大于深度尺寸128。
在一些示例中,深度尺寸128可以是盖板在安装构造中沿着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第二水平轴线134的第二水平长度,并且第二水平轴线可以相对于竖直轴线130和第一水平轴线132两者正交。例如,深度尺寸128可以是从外部边界的第一边缘120c到第二边缘120c的距离,每个边缘由封壳104的主侧区段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室外风机118可以包括风机深度尺寸136。在这样的示例中,风机深度尺寸136可以是室外风机118沿着中心轴线138的轴向长度,该中心轴线138至少由安装构造中的室外风机118的风机罩118b限定。此外,中心轴线138可以垂直于由包括室外风机118的风机叶片118a的叶轮的循环路径所限定的平面。此外,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深度尺寸128可以比风机深度尺寸大给定的深度系数。在一些示例中,两个深度尺寸之间的给定深度系数可以等于或小于2的系数,例如,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深度尺寸128可以比风机深度尺寸136大1.8倍,以便允许室外风机118以紧凑且节省空间的方式装配在封壳104的内部空间内。
在一些示例中,室外风机118可以包括风机高度尺寸140。在这样的示例中,风机高度尺寸140可以是室外风机118沿着至少由安装构造中的室外风机118的风机罩118b限定的平面的径向长度。此外,该平面可以限定为垂直于由包括室外风机118的风机叶片118a的叶轮的循环路径。此外,上述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高度尺寸124可以比风机高度尺寸140大给定的深度系数。在一些示例中,两个高度尺寸之间的给定深度系数可以等于或小于1.5的系数,例如,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高度尺寸124可以比风机高度尺寸140大1.25倍,以便允许室外风机118以紧凑且节省空间的方式装配在封壳104的内部空间内。
现在,上文已经关于图1A-1D大致描述了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封壳104,下面将关于图2A-2C所示的制冷剂流体回路200描述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的各种附加部件。
图2A-2C示出了制冷剂流体回路200a-200c的示意图,该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用于室外单元的辅助热交换器,室外单元可以与上述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相同或相似。还应当理解,制冷剂流体回路200a-200c可以进一步示出气候控制系统的附加部件(通常不包括在室外单元中,例如,室内热交换器208),其可以与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气候控制系统400相同或相似。制冷剂流体回路200a-200c的图2A-2C中所示的示例构造在冷却模式中,但也可以在本公开所述的其它模式中使用。
对于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的进一步内容,现在将参考图2A-2C中所描绘的一些示例在下文介绍穿过利用辅助热交换器的各种不同制冷剂流体回路200的制冷剂流。这些流体回路中的每一个都示出为冷却模式构造,然而,在这些示例中,回路可以反转以在加热模式下工作,如下面更详细地讨论的。
现在转向如图2A所示的制冷剂流体回路200a,特别是切换阀222,制冷剂通常可以从切换阀222经由构造有抽吸传感器202的管道流动,以监测切换阀222与压缩机216之间的压力。在一些示例中,抽吸传感器202可以是本公开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例如压力换能器。然后,制冷剂可以经由压缩机入口端口216a流入压缩机216,压缩机入口端口216可以包括另一抽吸传感器204,例如压力换能器。
然后,制冷剂可以经由压缩机排放端口216b流出压缩机216。离开压缩机216的制冷剂流体可以处于比进入压缩机216的制冷流体高得多的温度和/或压力。压缩机排放端口216b(例如端口)可以构造有高压开关206,以在检测到高于阈值的压力时切断压缩机216。高压开关206可以构造有一个或多个排放传感器210,例如压力换能器,以监测压缩机216与辅助热交换器214之间的制冷剂流体的压力和/或温度等。此外,当达到或超过不安全运行阈值时,高压开关206可以使压缩机216停止运行。
在一些情况下,离开压缩机排放端口216b的制冷剂流体可以传递到可选的旁通回路207,该旁通回路207包括一个或多个旁通阀,例如旁通阀207a、207b。旁通阀207a和207b可以构造成基于来自控制器的指令选择性地将辅助热交换器214包括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中或从制冷剂流体回路排除辅助热交换器214。例如,在加热模式中,旁通阀207a可以将制冷剂流体引导至旁通回路207,并绕过辅助热交换器214引导至切换阀222中。在所描绘的示例中,旁通回路207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止回阀240。在一些示例中,当辅助热交换器布置在图2A所示的构造中时,例如,在压缩机排放端口216b与切换阀222之间,除了旁通阀207a和207b之外,还包括止回阀240以帮助控制通过该回路的流量可能是有利的。在其它示例中,可以使用其它构造。以下参考图3更详细地描述了选择性绕过辅助热交换器的过程。
如图2A所示,辅助热交换器214可以流体联接在压缩机216的压缩机排放端口216b与切换阀222之间,例如,以便在制冷剂流体重新进入切换阀222之前降温。应当理解,在图2A所描绘的示例中,反转制冷剂流体回路200a的双向流动(诸如通过切换由切换阀222控制的流动方向)可能不会反转穿过辅助热交换器214的制冷剂流体的流动。辅助热交换器214可以与上述辅助热交换器114相同或相似。在又一示例中,辅助热交换器214可以可选地构造有如图所示的辅助风机224。辅助风机224可以构造成辅助室外风机218提供气流,从而总体上增加制冷剂流体与空气之间的热传递。然而,总体上,主室外风机(例如室外风机218)可以经常用于在主热交换器226和辅助热交换器214两者上提供气流。
在离开辅助热交换器214之后,制冷剂流体通常流到切换阀222,然后流到主室外热交换器226上。应当理解,切换阀222可以构造成调节制冷剂流体在主室外热交换器226(例如,呈L形构造)与气候控制系统400的室内热交换器208之间的流动方向,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在一些示例中,主室外热交换器226可以构造有传感器228,传感器228构造成监测其中的制冷剂流体状况,例如温度、压力、气流速率、制冷剂流速等。
仍然参考图2A,随着制冷剂流体离开主室外热交换器226,制冷剂流体继续流过多个部件,如图所示,包括:室外计量设备220、工作阀(service valve)230、过滤干燥器232、滤器234、室内计量设备212、室内热交换器208和工作阀236。然后,制冷剂流体通常可以返回切换阀222并重复制冷剂流体回路200a。在一些示例中,室外计量设备220可以被旁通,并且内部或外部止回阀可以通常在制冷剂流体以冷却模式循环时用于引导流体围绕室外计量设备200。
现在转向如图2B所示的制冷剂流体回路200b,制冷剂流体通常遵循与上文关于制冷剂流体回路200所述相同的流动路径。然而,如图2B所示,辅助热交换器214可以串联地流体布置在切换阀222与主室外热交换器226之间,例如,辅助热交换器214可以在第一端处流体联接到切换阀222,并且可以在另一端处进一步流体联接到主室外热交换器226。在图2B的布置中,切换切换阀222将使穿过辅助热交换器214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反向。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B所描绘的,辅助热交换器214可以包括用于制冷剂流的多个热交换器回路。多个热交换器回路可以由多个并联管道214c限定,如图所示,多个并联管道214c中的每一个限定用于制冷剂流的单独流动路径。在这样的示例中,辅助热交换器214可以进一步包括分配器214a和分配器214b,以在多个并联管道214c中的每一个之间分配制冷剂流体。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并联管道214c中的一个或多个并联管道可以限定相应的辅助热交换器。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并联管道214c可以取代用于制冷剂流的单个连续路径,这些并联管道与上文关于图1B所述的多个管道114a相同或基本相似。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包括如图2B所描绘的包括旁通阀207a和/或旁通阀207b的旁通回路207,以允许制冷剂绕过辅助热交换器214。此外,如图所示,该旁通回路207还包括止回阀240。所描绘的示例示出了除了旁通阀207a和207b之外使用的止回阀240,然而,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阀中的一个或任一个的情况下使用旁通止回阀240,或者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不使用止回阀240。应当进一步理解,这种止回阀构造可以自动包括和/或排除辅助热交换器214,而不需要额外的控制器逻辑和/或电子旁通阀切换。例如,旁通止回阀240可以仅允许制冷剂沿一个方向流动,因此,例如,它可以仅允许制冷流体在加热模式期间旁通辅助热交换器。此外,在一些示例中,该旁路回路的功能可以类似于以上所讨论的旁通回路。应当理解,在一些示例中,辅助热交换器214可以与本公开所描述的任何制冷剂流体回路200等的至少一个部件串联构造。
现在转向如图2C所示的制冷剂流体回路200c,制冷剂流体通常遵循与上文关于制冷剂流体回路200a所述相同的流动路径。然而,如图2C所示,辅助热交换器214可以与主室外热交换器226并联流体布置。在所描述的示例中,辅助热交换器214与主室外热交换器226之间的制冷剂流量可以可选地由一个或多个调节阀238调节。在一些示例中,包括止回阀240以控制主回路与辅助热交换器214和215之间的制冷剂流动。这些止回阀可以设计成允许在冷却模式期间流过这些辅助热交换器,但不允许在加热模式期间流过。在一些示例中,在没有任何附加调节阀238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止回阀,以控制辅助热交换器214与主室外热交换器226之间的制冷剂流动。
在一些示例中,制冷剂流可以在辅助热交换器214与主室外热交换器226之间沿制冷剂流体回路200c的一点处分开,该制冷剂流体回路200c对于辅助热交换器212和主室外热交换器226都是公共的,即,在一个或多个调节阀238处,或如果未使用调节阀,则在位于针对调节阀238所描绘的位置处的接头或类似接头处。在一些示例中,辅助热交换器214与主室外热交换器226之间的制冷剂流量可以与每个热交换器共同的一个或多个尺寸成比例,例如,每个热交换器的管内径、每个热交换器的流路长度等。对于另外的示例,辅助热交换器214和主室外热交换器226两者共同的尺寸可以是辅助热交换器212和主室外热交换器226中的每一个的各自毛细管系的内部长度、宽度或直径。在一个示例中,主室外热交换器226包括多个回路,而辅助热交换器214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回路,并且制冷剂通过分配器(例如分配器214a和/或分配器214b)在主热交换器的回路与辅助热交换器的回路之间被动划分。在一些示例中,制冷剂流体回路200c可以进一步包括与辅助热交换器214和主室外热交换器226并联的一个或多个附加辅助热交换器215。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附加辅助热交换器215可以与辅助热交换器214串联并且与主室外热交换器226并联。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调节阀238可以旁通辅助热交换器214并且仅引导制冷剂流体穿过主室外热交换器226。
此外,应当理解,在图2B-2C所描绘的示例中,反转制冷剂流体回路200b和/或200c的双向流动(诸如通过切换由切换阀222控制的流动方向)可以也反转穿过辅助热交换器214的制冷剂流体的流动。
图3示出了可用于临时旁通辅助热交换器214的示例过程300。过程300可以至少部分地由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部件、回路等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过程300可以至少由控制电路500执行,该控制电路500如图5所示并在下文进行描述。在一些示例中,过程300可以利用可通信地连接到控制电路500和/或流体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200的一个或多个其它部件,例如,包括旁通阀207a和旁通阀207b的旁通回路207的部件。
如图3所示,过程300可以包括接收指示,如步骤302所示。该指示可以指示与气候控制系统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状态,例如,用户指示、传感器指示、其组合等。例如,使用者可以经由温控器提供指示,请求来自包含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等的气候控制系统的加热能力、冷却能力等。对于附加示例,制冷剂流体回路的传感器可以提供制冷剂流体压力、温度、流速或沿着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点的流动方向的指示。
过程300还可以包括基于指示决定以调节旁通阀,如步骤30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气候控制系统的系统控制器可以接收该指示,并将该指示与旁通阀的当前位置进行比较。例如,该指示可以是对加热能力的请求,并且控制器可以确定旁通阀当前定位为将辅助热交换器包括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中,在一些示例中,这可能对提供加热能力不利。
过程300还可以包括将旁通阀从第一位置调节到第二位置,如步骤306所示。例如,气候控制系统的系统控制器可以电子地调节一个或多个旁通阀的位置,以旁通制冷剂流体回路内的辅助热交换器。旁通阀可以由系统控制器远程控制。可以进一步重复过程300以使旁通阀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例如,基于对冷却能力的请求、对泄漏的诊断测试等。
图4示出了至少一个示例气候控制系统400的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气候控制系统400包括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可以选择性地操作以实现一个或多个基本上闭合的热力学制冷剂循环,以提供冷却功能(以下称为“冷却模式”)和/或加热功能(以下称为“加热模式”)。图4所示的示例是在冷却模式下构造的。在一些示例中,气候控制系统400构造为分置系统热泵系统,并且总体包括室内单元402、室外单元404和系统控制器406,系统控制器406可以总体上控制室内单元402和/或室外单元404的运行。制冷剂流体回路434可以与上文讨论的制冷剂流体回路200相同或相似,流体地联接室内单元402和室外单元404。
室内单元402总体包括室内空气处理单元,该室内空气处理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408、室内风机410、室内计量设备412和室内控制器424。室内热交换器408总体上可以构造成促进室内热交换器408的内管系内携带的制冷剂流体与可以接触室内热交换器408、但与制冷剂流体分离的气流之间的热交换。室内单元402可以联接到导管系统432,该导管系统432包括导管、空气入口/出口、调风器、出风口、风门、空气过滤器、百叶窗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将经调节的空气输送或引导到、自或穿过经调节的空间、未经调节的空间、室外空间或阈限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在墙壁、天花板、地板等之间或穿过墙壁、天花板、地板等)。
室内计量设备412总体可以包括电子控制的马达驱动电子膨胀阀(EEV)。然而,在一些示例中,室内计量设备412可以包括温控膨胀阀、毛细管组件和/或任何合适的其它计量设备。
如图4所示,气候控制系统400包括室外单元404,该室外单元404可以与上文讨论的室外侧排放单元100相同或相似。室外单元404总体包括主室外热交换器426、压缩机416、室外风机418、室外计量设备420、切换阀422和室外控制器425。主室外热交换器426总体上可以构造成促进主室外热交换器426的内通路内携带的制冷剂流体与接触主室外热交换器426、但与制冷剂流体分离的气流之间的热交换。
室外计量设备420总体上可以包括温控膨胀阀。然而,在一些示例中,室外计量设备420可以包括类似于室内计量设备412的电子控制马达驱动EEV、毛细管组件和/或任何合适的其它计量设备。在一些示例中,室外计量设备420可以进一步包括止回阀,该止回阀构造成至少部分地绕过温控膨胀阀、电子控制马达驱动EEV等。
在一些示例中,切换阀422总体可以包括四通换向阀。切换阀422还可以包括电磁线圈、继电器和/或其它设备,其构造成在操作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切换阀422的部件,以改变穿过切换阀422的制冷剂流体的流动路径并因此改变气候控制系统400的制冷剂流体的流动路径。此外,切换阀422也可以由系统控制器406、室外控制器425和/或室内控制器424选择性地控制。
系统控制器406总体可以构造成选择性地与室内单元402的室内控制器424、室外单元404的室外控制器425和/或气候控制系统400的其它部件通信。在一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406可以构造成控制室内单元402和/或室外单元404的运行。在一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406可以构造成监控多个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等和/或与多个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等通信,这些传感器与室内单元402、室外单元404和/或室外周围环境的部件相关联。
此外,在一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406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可以进一步构造成控制与气候控制系统400相关联的调节空间或区域的加热和/或冷却。在其它示例中,系统控制器406可以构造成温控器,用以控制经调节的空气至与气候控制系统400相关联的区域的供应,并且在一些示例中,温控器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
系统控制器406总体还可以包括用于显示信息和用于接收使用者输入的输入/输出(I/O)单元(例如,图形用户界面、触摸屏界面等)。系统控制器406可以显示与气候控制系统400的运行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接收与气候控制体系400的运行有关的使用者输入。然而,系统控制器406可以进一步可操作以显示信息并接收与气候控制系统400的运行切向相关和/或不相关的使用者输入。在一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406可以不包括显示器,并且可以从来自远程传感器和远程构造工具的输入导出所有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406可以构造用于通过通信总线428的选择性双向通信,该通信总线428可以利用任何类型的通信网络。例如,通信可以直接经由有线或无线数据链路,或者跨越一个或多个网络,诸如控制网络。用于控制网络的合适通信协议的示例包括CAN、TCP/IP、BACnet、LonTalk、Modbus、ZigBee、Zwave、Wi-Fi、SIMPLE、蓝牙等。
室内控制器424可以由室内单元402承载,并且总体可以构造成经由通信总线428和/或任何合适的其它通信介质接收信息输入、发送信息输出和/或以其它方式与系统控制器406、室外控制器425和/或任何其它设备430通信。在一些示例中,设备430可以包括关于附图描述的一些或所有系统或其任何组件,和/或本公开描述的任何其它部件、设备或装置。
室内电子膨胀阀(EEV)控制器438可以构造成接收关于室内单元402中的制冷剂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的信息。更具体地,室内EEV控制器438可以构造成接收关于进入、离开和/或在室内热交换器408内的制冷剂流体的温度和压力的信息。
室外控制器425可以由室外单元404承载,并且可以构造成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器406的信息输入,系统控制器406可以是温控器。在一些示例中,室外控制器425可以构造成接收与室外单元404相关联的环境温度相关的信息、与主室外热交换器426的温度相关的信息、和/或与制冷剂流体温度和/或进入、离开和/或处于主室外热交换器426和/或压缩机416内的制冷剂流体的压力相关的信息。
以上的本公开描述了各种不同的热交换器及其构造。应当理解,在一些示例中,本公开所描述的各种不同的热交换器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热交换器。可由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示例实施方式使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热交换器的示例包括板式热交换器、板状热交换器、枕板热交换器、直管热交换器、螺旋盘管热交换器、管道和接头热交换器、多程热交换器、平行流式热交换器、L型热交换器,U型热交换器、双排热交换器、双管热交换器、管壳式热交换器、板状翅片热交换器、翅片管热交换器、管式热交换器、微通道热交换器、螺旋热交换器、相变热交换器、夹套热交换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或用于提供与本公开所述的至少一个气候控制系统相关联的至少两种介质之间的热传递的任何其它设备。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控制电路500,其可以是装置。在一些示例中,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多个部件中的每一个的一个或多个,例如,连接到存储器504的处理器502。处理器通常是能够处理信息的任何计算机硬件,信息诸如数据、计算机程序和/或其它合适的电子信息。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电路,其中一些可以封装为集成电路或多个互连的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有时更常见地称为“芯片”)。处理器502可以是多个处理器、多核处理器或一些其它类型的处理器,这取决于特定示例。
处理器502可构造成执行诸如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506之类的计算机程序,其可存储在处理器上或以其它方式存储在存储器504中。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可以体现为或以其它方式包括一个或多个ASIC、FPGA等。因此,尽管处理器可以能够执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一个或多个功能,但是各种示例的处理器可以能够在没有计算机程序帮助的情况下执行一个或多个功能。
存储器504通常是能够存储信息的任何计算机硬件,信息诸如数据、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506或其它计算机程序,和/或基于临时和/或基于永久的其它合适信息。存储器可以包括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易失性存储器和/或诸如硬盘驱动器、闪存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在各种情况下,存储器可称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是能够存储信息的非暂时性设备。那么,在一些示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非暂时性的,并且具有存储在其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响应于处理器502的执行,使得控制电路500执行如本文所述的各种操作,其中一些操作又可以使得HVAC系统执行各种操作。
除了存储器504之外,处理器502还可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外围装置,诸如网络适配器508、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I/O)设备(例如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510、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512)等。网络适配器是构造成将控制电路500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以使控制电路能够经由计算机网络发送和/或接收信息的硬件组件。I/O设备可以包括能够接收用于控制电路的数据或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和/或能够提供来自控制电路的输出的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合适的输入设备的示例包括键盘、小键盘等,并且合适的输出设备的示例包括显示设备,诸如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LED)、LE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LCD)等。
如上文解释和下文重申的,本公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示例实施方式。
方案1。一种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包括:封壳,其限定侧排放室外单元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边界;压缩机,其位于封壳内,并构造成使制冷剂流体在气候控制系统的制冷剂流体回路内循环;L形主热交换器,其位于封壳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该L形主热交换器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和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板形辅助热交换器,其位于封壳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该板形辅助热交换器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和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以及室外风机,其位于封壳内并构造成提供来自外部环境的气流,以至少接触L形主热交换器和板形辅助热交换器,其中,封壳包括:热交换器防护件,其为第一区段限定外部边界,该第一区段沿着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其中,L形主热交换器沿着第一区段的靠近热交换器防护件的一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盖板,其为第二区段限定外部边界并且包括多个开口,该第二区段位于封壳的顶部上,其中,板形辅助热交换器沿着第二区段的靠近盖板的一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侧面板区段,其包括气流开口并且为第三区段限定外部边界,该第三区段与第一区段相邻并且沿着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并且气流开口构造成允许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气流,并且其中,室外风机与气流开口轴向对准,其中,第二区段横跨在第一区段与第三区段之间。
方案2。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中L形主热交换器和板形辅助热交换器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内流体地串联布置。
方案3。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还包括切换阀(SOV),该切换阀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构造成调节制冷剂流体在L形主热交换器与气候控制系统的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流动方向,其中,辅助热交换器在压缩机的排放端口与切换阀之间流体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其中,辅助热交换器布置成使得通过切换SOV的位置来调节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不会使穿过辅助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体的流动反向。
方案4。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还包括切换阀(SOV),该切换阀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构造成调节制冷剂流体在L形主热交换器与气候控制系统的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流动方向,其中,辅助热交换器在L形主热交换器与切换阀之间流体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其中,辅助热交换器布置成使得通过切换SOV的位置来调节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穿过辅助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体的流动反向。
方案5。任何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中L形主热交换器和板形辅助热交换器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内流体地并联布置。
方案6。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中,热交换器防护件限定侧排放室外单元的高度尺寸,该高度尺寸是热交换器防护件在安装构造中沿着侧排放室外单元的竖直轴线的竖直长度,其中,盖板限定侧排放室外单元的宽度尺寸和深度尺寸,该宽度尺寸是盖板在安装构造中沿着侧排放室外单元的第一水平轴线的第一水平长度,第一水平轴线与竖直轴线正交,而深度尺寸是盖板在安装构造中沿着侧排放室外单元的第二水平轴线的第二水平长度,该第二水平轴线与竖直轴线和第一水平轴线两者正交,其中,高度尺寸大于宽度尺寸,并且宽度尺寸大于深度尺寸,其中,室外风机包括风机深度尺寸,该风机深度尺寸是室外风机在安装构造中沿着室外风机的中心轴线的轴向长度,中心轴线垂直于由室外风机的叶轮的循环路径所限定的平面,其中,侧排放室外单元的深度尺寸比风机深度尺寸大给定深度系数,该给定深度系数的值小于2。
方案7。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中,热交换器防护件限定侧排放室外单元的高度尺寸,该高度尺寸是热交换器防护件在安装构造中沿着侧排放室外单元的竖直轴线的竖直长度,其中,盖板限定侧排放室外单元的宽度尺寸和深度尺寸,该宽度尺寸是盖板在安装构造中沿着侧排放室外单元的第一水平轴线的第一水平长度,第一水平轴线与竖直轴线正交,而深度尺寸是盖板在安装构造中沿着侧排放室外单元的第二水平轴线的第二水平长度,该第二水平轴线与竖直轴线和第一水平轴线两者正交,其中,高度尺寸大于宽度尺寸,并且宽度尺寸大于深度尺寸,其中,室外风机包括风机高度尺寸,该风机高度尺寸是室外风机在安装构造中沿着由室外风机的叶轮的循环路径所限定的平面的径向长度,其中,侧排放室外单元的高度尺寸比风机高度尺寸大给定高度系数,该给定高度系数的值小于1.5。
方案8。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中,板形辅助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热交换器回路,多个热交换回路流体地并联布置。
方案9。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中,室外风机包括第一室外风机和第二室外风机,并且气流开口包括第一气流开口和第二气流开口,其中,第一室外风机与第一气流开口轴向对准,而第二室外机与第二气流开口轴向对准。
方案10。根据任一方案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中,盖板还包括多个成角度突片,并且其中,多个成角度突片中的每一个与设置在所述盖板中的多个开口中的每一个对准。
方案11。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中,多个成角度突片平行于盖板的边缘布置,并且以一定角度至少部分地向上延伸,该角度构造成引导气流接触辅助热交换器。
方案12。一种气候控制系统的室外侧排放单元,包括:封壳,其限定侧排放室外单元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边界;压缩机,其位于封壳内,并构造成使制冷剂流体在气候控制系统的制冷剂流体回路内循环;主热交换器,其位于封壳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该主热交换器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与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辅助热交换器,其位于封壳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其中,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内流体地串联布置,并且辅助热交换器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与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以及室外风机,其位于封壳内并构造成提供来自外部环境的气流,以至少接触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其中,该封壳包括:热交换器防护件,其为第一区段限定外部边界,该第一区段沿着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其中,主热交换器沿着第一区段的靠近热交换器防护件的一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盖板,其为第二区段限定外部边界并且包括多个开口和与多个开口对准的多个成角度板条,该第二区段位于封壳的顶部上,其中,辅助热交换器沿着第二区段的靠近盖板的一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侧面板区段,其包括气流开口并且为第三区段限定外部边界,该第三区段与第一区段相邻并且沿着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并且气流开口构造成允许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气流,并且其中,室外风机与气流开口径向对准,其中,第二区段横跨在第一区段与第三区段之间。
方案13。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中,主热交换器是L形热交换器。
方案14。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还包括切换阀(SOV),该切换阀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构造成调节制冷剂流体在主热交换器与气候控制系统的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流动方向,其中,辅助热交换器在压缩机的排放端口与切换阀之间流体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其中,辅助热交换器布置成使得通过切换SOV的位置来调节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不会使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穿过辅助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体的流动反向。
方案15。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还包括切换阀(SOV),该切换阀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构造成调节制冷剂流体在主热交换器与气候控制系统的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流动方向,其中,辅助热交换器在主热交换器与切换阀之间流体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其中,辅助换热器布置成使得通过切换SOV的位置来调节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穿过辅助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体的流动反向。
方案16。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中,辅助热交换器是板形辅助热交换器,并且包括多个热交换器回路,多个热交换回路流体地并联布置。
方案17。一种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包括:封壳,其限定侧排放室外单元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边界;压缩机,其位于封壳内,并构造成使制冷剂流体在气候控制系统的制冷剂流体回路内循环;主热交换器,其位于封壳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该主热交换器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与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辅助热交换器,其位于封壳内并联接到制冷剂流体回路,其中,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内流体地并联布置,并且辅助换热器构造成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与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以及室外风机,其位于封壳内并构造成提供来自外部环境的气流,以至少接触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其中,该封壳包括:热交换器防护件,其为第一区段限定外部边界,该第一区段沿着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其中,主热交换器沿着第一区段的靠近热交换器防护件的一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盖板,其为第二区段限定外部边界并且包括多个开口和与多个开口对准的多个成角度板条,该第二区段位于封壳的顶部上,其中,辅助热交换器沿着第二区段的靠近盖板的一部分设置在内部空间内;侧面板区段,其包括气流开口并且为第三区段限定外部边界,该第三区段与第一区段相邻并且沿着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并且气流开口构造成允许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气流,并且其中,室外风机与气流开口径向对准,其中,第二区段横跨在第一区段与第三区段之间。
方案18。任一方案中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中,主热交换器是L形热交换器。
方案19。任一方案中的侧排室外单元,其中,制冷剂流体在制冷剂流体回路的与辅助热交换器和主室外热交换器共用的点处、在辅助热交换器与主室外热交换机之间划分,并且其中,以与辅助热交换器和主室外热交换器共用的尺寸成比例地划分制冷剂流体。
方案20。任一方案中的侧排室外单元,其中,与辅助热交换器和主室外热交换器两者共用的尺寸是辅助热交换器和主室外热交换器中的每一个的相应的毛细管的内部宽度。
得益于以上说明和关联的附图中所教授的内容,本公开相关的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会想到对在此所述的本公开的许多变型、其它实施例、示例或实施方式。因此,应该理解到,本公开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示例或实施方式,各种修改和其它实施例、示例或实施方式都将包含到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此外,尽管上述描述和相关联的附图在元件和/或功能的某些示例组合的上下文中描述了实施例、示例或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可以通过替代实施例、示例或实施方式提供元件和/或功能的不同组合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在这方面,例如,如可以在一些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那样,还可设想除了上面明确描述的那些之外的元件和/或功能的不同组合。尽管在文中使用了特定的术语,但它们是以一般和描述意义使用的,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
Claims (20)
1.一种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包括:
封壳,所述封壳限定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边界;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封壳内,并构造成使制冷剂流体在所述气候控制系统的制冷剂流体回路内循环;
L形主热交换器,所述L形主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封壳内并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所述L形主热交换器构造成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与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
板形辅助热交换器,所述板形辅助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封壳内并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所述板形辅助热交换器构造成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与所述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以及
室外风机,所述室外风机位于所述封壳内并构造成提供来自所述外部环境的气流,以至少接触所述L形主热交换器和所述板形辅助热交换器,
其中,所述封壳包括:
热交换器防护件,所述热交换器防护件为第一区段限定外部边界,所述第一区段沿着所述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其中,所述L形主热交换器沿着所述第一区段的靠近所述热交换器防护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
盖板,所述盖板为第二区段限定外部边界并且包括多个开口,所述第二区段位于所述封壳的顶部上,其中,所述板形辅助热交换器沿着所述第二区段的靠近所述盖板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
侧面板区段,所述侧面板区段包括气流开口并且为第三区段限定外部边界,所述第三区段与所述第一区段相邻并且沿着所述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并且所述气流开口构造成允许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外部环境之间的气流,并且其中,所述室外风机与所述气流开口轴向对准,其中,所述第二区段横跨在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三区段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主热交换器和所述板形辅助热交换器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内流体地串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阀,所述切换阀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构造成调节制冷剂流体在所述L形主热交换器与所述气候控制系统的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流动方向,
其中,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放端口与所述切换阀之间流体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
其中,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布置成使得通过切换所述切换阀的位置来调节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不会使穿过所述辅助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流体的流动反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阀,所述切换阀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构造成调节制冷剂流体在所述L形主热交换器与所述气候控制系统的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流动方向,
其中,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在所述L形主热交换器与所述切换阀之间流体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
其中,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布置成使得通过切换所述切换阀的位置来调节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穿过所述辅助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流体的流动反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主热交换器和所述板形辅助热交换器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内流体地并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防护件限定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高度尺寸,所述高度尺寸是所述热交换器防护件在安装构造中沿着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竖直轴线的竖直长度,
其中,所述盖板限定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宽度尺寸和深度尺寸,所述宽度尺寸是所述盖板在安装构造中沿着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第一水平轴线的第一水平长度,所述第一水平轴线与所述竖直轴线正交,而深度尺寸是所述盖板在安装构造中沿着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第二水平轴线的第二水平长度,所述第二水平轴线与所述竖直轴线和所述第一水平轴线两者正交,
其中,所述高度尺寸大于所述宽度尺寸,并且所述宽度尺寸大于所述深度尺寸,
其中,所述室外风机包括风机深度尺寸,所述风机深度尺寸是所述室外风机在安装构造中沿着所述室外风机的中心轴线的轴向长度,所述中心轴线垂直于由所述室外风机的叶轮的循环路径所限定的平面,
其中,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所述深度尺寸比所述风机深度尺寸大给定深度系数,所述给定深度系数的值小于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防护件限定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高度尺寸,所述高度尺寸是所述热交换器防护件在安装构造中沿着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竖直轴线的竖直长度,
其中,所述盖板限定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宽度尺寸和深度尺寸,所述宽度尺寸是所述盖板在安装构造中沿着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第一水平轴线的第一水平长度,所述第一水平轴线与所述竖直轴线正交,而深度尺寸是所述盖板在安装构造中沿着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第二水平轴线的第二水平长度,所述第二水平轴线与所述竖直轴线和所述第一水平轴线两者正交,
其中,所述高度尺寸大于所述宽度尺寸,并且所述宽度尺寸大于所述深度尺寸,
其中,所述室外风机包括风机高度尺寸,所述风机高度尺寸是所述室外风机在安装构造中沿着由所述室外风机的叶轮的循环路径所限定的平面的径向长度,
其中,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所述高度尺寸比所述风机高度尺寸大给定深度系数,所述给定深度系数的值小于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形辅助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热交换器回路,所述多个热交换器回路流体地并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风机包括第一室外风机和第二室外风机,并且所述气流开口包括第一气流开口和第二气流开口,
其中,所述第一室外风机与所述第一气流开口轴向对准,而所述第二室外风机与所述第二气流开口轴向对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多个成角度突片,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成角度突片中的每一个与设置在所述盖板中的多个开口中的每一个对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成角度突片平行于所述盖板的边缘布置,并且以一定角度至少部分地向上延伸,所述角度构造成引导气流接触所述辅助热交换器。
12.一种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包括:
封壳,所述封壳限定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边界;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封壳内,并构造成使制冷剂流体在所述气候控制系统的制冷剂流体回路内循环;
主热交换器,所述主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封壳内并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所述主热交换器构造成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与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
辅助热交换器,所述辅助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封壳内并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其中,所述主热交换器和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内流体地串联布置,并且所述辅助热交换器构造成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与所述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以及
室外风机,所述室外风机位于所述封壳内并构造成提供来自所述外部环境的气流,以至少接触所述主热交换器和所述辅助热交换器,
其中,所述封壳包括:
热交换器防护件,所述热交换器防护件为第一区段限定外部边界,所述第一区段沿着所述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其中,所述主热交换器沿着所述第一区段的靠近所述热交换器防护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
盖板,所述盖板为第二区段限定外部边界并且包括多个开口和与多个开口对准的多个成角度板条,所述第二区段位于所述封壳的顶部上,其中,所述辅助热交换器沿着所述第二区段的靠近所述盖板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
侧面板区段,所述侧面板区段包括气流开口并且为第三区段限定外部边界,所述第三区段与所述第一区段相邻并且沿着所述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并且所述气流开口构造成允许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外部环境之间的气流,并且其中,所述室外风机与所述气流开口径向对准,其中,所述第二区段横跨在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三区段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热交换器是L形热交换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阀,所述切换阀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构造成调节制冷剂流体在所述主热交换器与所述气候控制系统的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流动方向,
其中,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放端口与所述切换阀之间流体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
其中,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布置成使得通过切换所述切换阀的位置来调节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不会使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穿过所述辅助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流体的流动反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阀,所述切换阀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构造成调节制冷剂流体在所述主热交换器与所述气候控制系统的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流动方向,
其中,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在所述主热交换器与所述切换阀之间流体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
其中,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布置成使得通过切换所述切换阀的位置来调节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穿过所述辅助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流体的流动反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热交换器是板形辅助热交换器,并且包括多个热交换器回路,所述多个热交换回路流体地并联布置。
17.一种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包括:
封壳,所述封壳限定所述侧排放室外单元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边界;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封壳内,并构造成使制冷剂流体在所述气候控制系统的制冷剂流体回路内循环;
主热交换器,所述主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封壳内并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所述主热交换器构造成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与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
辅助热交换器,所述辅助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封壳内并联接到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其中,所述主热交换器和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内流体地并联布置,并且所述辅助热交换器构造成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与所述外部环境之间传递热能;以及
室外风机,所述室外风机位于所述封壳内并构造成提供来自所述外部环境的气流,以至少接触所述主热交换器和所述辅助热交换器,
其中,所述封壳包括:
热交换器防护件,所述热交换器防护件为第一区段限定外部边界,所述第一区段沿着所述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其中,所述主热交换器沿着所述第一区段的靠近所述热交换器防护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
盖板,所述盖板为第二区段限定外部边界并且包括多个开口和与多个开口对准的多个成角度板条,所述第二区段位于所述封壳的顶部上,其中,所述辅助热交换器沿着所述第二区段的靠近所述盖板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
侧面板区段,所述侧面板区段包括气流开口并且为第三区段限定外部边界,所述第三区段与所述第一区段相邻并且沿着所述封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定位,并且所述气流开口构造成允许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外部环境之间的气流,并且其中,所述室外风机与所述气流开口径向对准,其中,所述第二区段横跨在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三区段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热交换器是L形热交换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体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的与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和所述主热交换器共用的点处、在所述辅助热交换器与所述主热交换器之间划分,
其中,以与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和所述主热交换器共用的尺寸成比例地划分所述制冷剂流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侧排放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和所述主热交换器两者共用的尺寸是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和所述主热交换器中的每一个的相应的毛细管的内部宽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71998.7U CN220103272U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 |
US18/338,621 US20240353120A1 (en) | 2023-04-18 | 2023-06-21 | Auxiliary heat exchanger coil for outdoor side-discharge unit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71998.7U CN220103272U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03272U true CN220103272U (zh) | 2023-11-28 |
Family
ID=8888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71998.7U Active CN220103272U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353120A1 (zh) |
CN (1) | CN220103272U (zh) |
-
2023
- 2023-04-18 CN CN202320871998.7U patent/CN220103272U/zh active Active
- 2023-06-21 US US18/338,621 patent/US20240353120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353120A1 (en) | 2024-10-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14285B2 (en) | Interlaced heat exchanger | |
US20080141709A1 (en) | Multi-Block Circuit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 |
WO2012073746A1 (ja) | 一体型空調システム、その内気ユニット、外気ユニット、積層体 | |
US11604032B2 (en) | Finned heat exchanger U-bends, manifolds, and distributor tubes | |
KR20090096600A (ko) | 다른 멀티채널 튜브를 갖는 멀티채널 열 교환기 | |
KR20180108762A (ko) | 냉장 시스템을 제어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11162704B2 (en) | Indoor and outdoor units for an HVAC system | |
EP3614061B1 (en) |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
US20130092355A1 (en) | Heat Exchanger With Subcooling Circuit | |
US20190293364A1 (en) | Varied geometry heat exchanger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10833625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fan motors with variable frequency drives | |
CN220103272U (zh) | 气候控制系统的侧排放室外单元 | |
US20190226738A1 (en) | Hvac system with multiple compressors and heat exchangers | |
US11137165B2 (en) | Fan array for HVAC system | |
US11204192B2 (en) | Adjustable duct for HVAC system | |
US10634437B2 (en) | Heat exchanger coil prototyping system | |
US20190376697A1 (en) | Over-bent coil arrangements for climate management systems | |
US20170321907A1 (en) | Dehumidifier for High Airflow Rate Systems | |
US10670316B2 (en) | Compressor and fan staging i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 |
US11781781B2 (en) | Line of sight blocking grille assembly | |
US10830538B2 (en) | Variable circuitry heat exchanger system | |
US10323869B2 (en) | Combined suction header and accumulator unit | |
US20240053030A1 (en) | Coil assembly plate with compensator accommodation | |
US11604006B2 (en) | Makeup air parallel flow energy recovery system atop air conditioner | |
US11035578B2 (en) | Removable fin heat exchanger systems and metho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