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8192U - 网布组件、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网布组件、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08192U CN220108192U CN202321651905.6U CN202321651905U CN220108192U CN 220108192 U CN220108192 U CN 220108192U CN 202321651905 U CN202321651905 U CN 202321651905U CN 220108192 U CN220108192 U CN 2201081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sound
- diaphragm
- sounding
- voice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声转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布组件、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本申请的网布组件用于设于发声单体的出声端的外侧,网布组件包括网布本体和设于网布本体的多个透气孔,网布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每个透气孔的轴向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透气孔的轴向方向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夹角a>0°。根据本申请的网布组件,能够有效地改变透气孔的出声方向,即改变第一振膜发出的声波经透气孔后的流出方向,从而与电子设备的出声管道相配合,进而调节发声单体的发声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声转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布组件、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音质要求越来越高。扬声器单体在应用中通常在出声孔处会粘贴网布组件,以防止杂质进入扬声器前腔损坏内部结构。网布组件除了保护扬声器不受损坏以外,对扬声器性能的调节也很重要。网布组件的透气孔相当于扬声器本体产生声压后进入电子设备的出声管道之前的第一个微型声管道。不同的孔径方向会导致通过透气孔的气流方向不同,配合电子设备的出声管道,将会造成扬声器性能的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如何通过设置网布组件的透气孔以达到调节扬声器单体发声性能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网布组件,所述网布组件用于设于发声单体的出声端的外侧,所述网布组件包括网布本体和设于所述网布本体的多个透气孔,所述网布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每个所述透气孔的轴向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透气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夹角a>0°。
根据本申请的网布组件,通过将网布组件设于发声单体的出声端的外侧,并将透气孔的轴向方向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夹角a>0°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透气孔的轴向方向与第一表面相垂直,能够有效地改变透气孔的出声方向,即改变第一振膜发出的声波经透气孔后的流出方向,从而与电子设备的出声管道相配合,进而调节发声单体的发声性能。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网布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a的取值范围是15°≤a≤75°。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声单体,包括上述所述的网布组件,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本体;
磁路组件,所述磁路组件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内部;
第一振动组件,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包括第一音圈和第一振膜,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一振膜相连,所述第一音圈在所述磁路组件的作用下能够沿自身轴向方向带动所述第一振膜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振膜形成所述发声单体的第一出声端;
所述网布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振膜背离所述第一音圈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且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垂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外部,并罩设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振膜的外部,所述端盖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网布组件与所述端盖相连并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背离所述第一振膜的表面形成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一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垂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网布组件包括塑料网、金属网、塑料孔板或金属孔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第二振动组件,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和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分别设于所述磁路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包括第二音圈和第二振膜,所述第二音圈与所述第二振膜相连,所述第二音圈在所述磁路组件的作用下能够沿自身轴向方向带动所述第二振膜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振膜形成所述发声单体的第二出声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网布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网布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振膜背离所述第一音圈的一侧,其中另一个所述网布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振膜背离所述第二音圈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振膜间隔设置。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发声模组,所述发声模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模组还包括模组外壳,所述模组外壳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声孔,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内腔内,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出声孔相连通。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发声模组,所述电子设备内还设有与所述出声孔连通的出声管道,所述透气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出声管道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平行。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它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发声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发声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发声单体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发声单体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网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网布组件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发声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100、电子设备;
1、发声单体;
10、壳体组件;11、壳本体;111、第一壳体部;112、第二壳体部;1121、安装部;12、端盖;
20、磁路组件;21、中心磁铁;22、边磁铁;23、中心导磁板;
30、第一振动组件;31、第一音圈;32、第一振膜;33、第一补强部;34、第一定心支片;
40、网布组件;41、网布本体;411、第一表面;412、第二表面;42、透气孔;
50、第二振动组件;51、第二音圈;52、第二振膜;53、第二补强部;54、第二定心支片;
2、模组外壳;
3、出声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当一个元件被称为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在其间插入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的情况下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而且,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或“联接”或“附接”到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联接或附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在其间插入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的情况下间接连接、联接或附接到另一个元件。此外,当一个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接合”时,它可以与另一个元件直接接合或接触,或在其间插入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的情况下与另一个元件间接接合或接触。
也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结合图1至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声单体1包括壳体组件10、磁路组件20、第一振动组件30和网布组件40,壳体组件10包括壳本体11,磁路组件20设于壳本体11的内部,第一振动组件30包括第一音圈31和第一振膜32,第一音圈31与第一振膜32相连,第一音圈31在磁路组件20的作用下能够沿自身轴向方向带动第一振膜32往复运动,网布组件40设于第一振膜32背离第一音圈31的一侧,并与第一振膜32相对且间隔设置。
具体地,第一振膜32形成发声单体1的出声端,网布组件40设于发声单体1的出声端的外侧。网布组件40包括网布本体41和设于网布本体41的多个透气孔42,网布本体4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411和第二表面412,每个透气孔42的轴向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表面411和第二表面412,透气孔42的轴向方向与第一表面411或第二表面412的法线方向的夹角a>0°。夹角a为透气孔42与第一表面411或第二表面412间形成的最小夹角,其中,第一表面411和第二表面412相互平行,第一表面411用于与壳体组件相连接。夹角a的取值可以是5°…15°…60°…89°之间的任意值。可选地,夹角a的取值范围是15°≤a≤75°。
其中,网布组件40包括塑料网、金属网、塑料孔板或金属孔板。透气孔42能够有效地将第一振膜32与壳体组件10外部的颗粒或杂物相隔绝,防止第一振膜32发生损坏,同时,在第一振膜32振动发声时,由第一振膜32产生的声波能够通过透气孔42传输至壳体组件10的外部。
本申请中的发声单体1可多用于多种电子设备100,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在此不再进行一一例举。电子设备100一般还包括发声模组,发声模组包括模组外壳2,模组外壳2具有内腔以及与内腔连通的出声孔,发声单体1设于内腔内,且第一振膜32朝向出出声孔设置,第一振膜32在振动状态下产生的声波能够通过透气孔42传输至出声孔内。电子设备100内还设有与出声孔连通的出声管道3,透气孔42的轴向方向与出声管道3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振膜32产生的声波依次通过透气孔42、出声孔和出声管道3传输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
网布组件40上的透气孔42作为发声单体1产生的声压后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出声管道3之前的第一个微型声管道,透气孔42的轴向方向的设置能够影响第一振膜32在出声管道3的发声效果。现有技术中,透气孔42的轴向方向垂直于第一表面411设置,且第一表面411与出声管道3的出声方向呈角度设置,从而导致透气孔42的出声方向与出声管道3的出声方向呈角度设置。其中,当透气孔42的轴向方向与出声管道3的出声方向的夹角越小,则声波在从透气孔42流向出声管道3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越小,发声单体1的响度越大,当透气孔42的轴向方向与出声管道3的出声方向的夹角越大,设置反向设置,则声波在从透气孔42流向出声管道3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越大,发声单体1的响度越小。因此,本申请中通过透气孔42的轴向方向与第一表面411的法向方向间呈夹角a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透气孔42的轴向方向与第一表面411相垂直,能够有效地改变透气孔42的出声方向,即改变第一振膜32发出的声波经透气孔42后的流出方向,从而与电子设备100的出声管道3相配合,进而调节发声单体1的发声性能。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壳本体11包括第一壳体部111和第二壳体部112,二者共同形成具有声腔的壳本体11。磁路组件20设于壳本体11的声腔中,磁路组件20包括中心磁铁21和多个边磁铁22,多个边磁铁22环设于中心磁铁21的外部,且任一个边磁铁22与中心磁铁21间形成磁间隙。其中,第二壳体部112设有朝向第一壳体部111凸出设置的安装部1121,中心磁铁21的一侧贴合设于安装部1121背离第一壳体部111的表面,中心磁铁21的另一侧贴合设有中心导磁板23,中心导磁板23能够提升磁路组件20的磁通量。第一壳体部111设有多个安装位,多个边磁铁22分别设于安装位。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振动组件30包括第一音圈31、第一振膜32、第一补强部33和第一定心支片34。其中,第一定心支片34与壳本体11相连,具体可以与第二壳体部112相连,第一音圈31沿轴向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定心支片34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振膜32相连,从而通过第一定心支片34支撑第一音圈31振动,提高第一音圈31的振动效果。第一补强部33贴合设于第一振膜32,用于提高第一振膜32的振动效果。
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411与第一振膜32的振动方向相垂直。
由于第一表面411与第一振膜32的振动方向相垂直,且透气孔42的轴向方向与第一表面411的法向方向间呈夹角a设置,因此,透气孔42的轴向方向与第一振膜32的振动方向间呈夹角a设置。
结合图1至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0还包括端盖12,端盖12设于壳本体11的外部,并罩设于至少部分第一振膜32的外部,端盖12设有第一开口,网布组件40与端盖12相连并设于第一开口处。
具体地,端盖12背离第一振膜32的表面形成第一安装面(图中未示出),第一表面411与第一安装面贴合连接,第一安装面与第一振膜32的振动方向相垂直,从而使贴合后的第一表面411与第一振膜32的振动方向相垂直。
通过将网布组件40与端盖12相连,且端盖12罩设于至少部分第一振膜32的外部,从而使网布组件40与第一振膜32间隔设置,使第一振膜32在第一音圈31的作用下振动发声,且第一振膜32在振动状态下不会与网布组件40相接触,提高第一振膜32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取消端盖12的设置。在壳本体11设有第一振膜32的一端的端部设置凸起结构,并将网布组件40与凸起结构相连接,并使网布组件40与第一振膜32间隔设置,同样能够保证第一振膜32的振动发声。
结合图1至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声单体1还包括第二振动组件50,第二振动组件50和第一振动组件30分别设于磁路组件20的两侧,第二振动组件50包括第二音圈51和第二振膜52,第二音圈51与第二振膜52相连,第二音圈51在磁路组件20的作用下能够沿自身轴向方向带动第二振膜52往复运动,第二振膜52形成发声单体1的第二出声端。
具体地,第二振动组件50与第一振动组件30分别设于安装部1121的两侧。第二振动组件50包括第二音圈51、第二振膜52、第二补强部53和第二定心支片54。其中,第二定心支片54与壳本体11相连,具体可以与第二壳体部112相连,第二音圈51沿轴向方向的一端与第二定心支片54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振膜52相连,从而通过第二定心支片54支撑第二音圈51振动,提高第二音圈51的振动效果。第二补强部53贴合设于第二振膜52,用于提高第二振膜52的振动效果。
通过在壳本体1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振动组件30和第二振动组件50,能够实现发声单体1的双面发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声单体1设于模组外壳2的内腔中,并与模组外壳2相配合,以在模组外壳2内形成前声腔和后声腔。其中,前声腔与出声管道3相连通,第一振膜32产生的声波通过前声腔流入至出声管道3,第二振膜52产生的声波流入至后声腔,并通过后声腔流出。
结合图1至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网布组件4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网布组件40设于第一振膜32背离第一音圈31的一侧,其中另一个网布组件40设于第二振膜52背离第二音圈51的一侧,并与第二振膜52间隔设置。
第二振膜52作为发声单体1的第二个出声端,通过在第二振膜52的外部设置网布组件40,能够有效地改变第二振膜52的出声方向,即改变第二振膜52发出的声波经透气孔42后的流出方向,从而与电子设备100的出声管道3相配合,进而调节发声单体1的发声性能。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发声模组,其中,发声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发声单体1,发声模组还包括模组外壳2,模组外壳2具有内腔以及与内腔连通的出声孔,发声单体1设于内腔内,且透气孔42与出声孔相连通。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发声模组。
该电子设备100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在此不再进行一一例举。
由于本申请的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100具有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发声单体1相同技术特征,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网布组件,所述网布组件用于设于发声单体的出声端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组件包括网布本体和设于所述网布本体的多个透气孔,所述网布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每个所述透气孔的轴向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透气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夹角a>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的取值范围是15°≤a≤75°。
3.一种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布组件,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本体;
磁路组件,所述磁路组件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内部;
第一振动组件,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包括第一音圈和第一振膜,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一振膜相连,所述第一音圈在所述磁路组件的作用下能够沿自身轴向方向带动所述第一振膜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振膜形成所述发声单体的第一出声端;
所述网布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振膜背离所述第一音圈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且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外部,并罩设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振膜的外部,所述端盖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网布组件与所述端盖相连并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背离所述第一振膜的表面形成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一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组件包括塑料网、金属网、塑料孔板或金属孔板。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第二振动组件,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和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分别设于所述磁路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包括第二音圈和第二振膜,所述第二音圈与所述第二振膜相连,所述第二音圈在所述磁路组件的作用下能够沿自身轴向方向带动所述第二振膜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振膜形成所述发声单体的第二出声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网布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振膜背离所述第一音圈的一侧,其中另一个所述网布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振膜背离所述第二音圈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振膜间隔设置。
10.一种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模组包括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模组还包括模组外壳,所述模组外壳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声孔,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内腔内,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出声孔相连通。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声模组,所述电子设备内还设有与所述出声孔连通的出声管道,所述透气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出声管道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平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51905.6U CN220108192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网布组件、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51905.6U CN220108192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网布组件、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08192U true CN220108192U (zh) | 2023-11-28 |
Family
ID=88881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51905.6U Active CN220108192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网布组件、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08192U (zh) |
-
2023
- 2023-06-27 CN CN202321651905.6U patent/CN2201081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65517B2 (en) | Sound production unit and speaker | |
EP3352472B1 (en) | Receiver | |
TWI406575B (zh) | 微型喇叭 | |
CN208675525U (zh) | 扬声器和微型扬声器组件 | |
CN106851457B (zh) | 喇叭及耳塞式耳机 | |
US10820106B2 (en) | Speaker module | |
WO2022166388A1 (zh) | 发声装置和耳机 | |
WO2021103070A1 (zh) | 扬声器及音频设备 | |
US11638097B1 (en) | Speaker | |
WO2016197535A1 (zh) | 扬声器装置 | |
CN113473334B (zh) | 发声单体、扬声器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8679356U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4501245B (zh) | 一种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20108192U (zh) | 网布组件、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7641206A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07166759U (zh) | 单磁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 |
US7561705B2 (en) | Reduction of flux leakage in a dynamic microphone | |
CN113660589B (zh) | 用于电子装置的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 |
CN220965141U (zh)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08241842U (zh) | 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9834359U (zh) | 声学装置 | |
CN115022787A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JP2006166151A (ja) | ステレオ用スピーカ | |
KR200338060Y1 (ko) | 보이스 코일이 결합된 피에조 세라믹 진동판을 이용한 다기능 전자 음향 변환기의 구조 | |
CN214154835U (zh) | 喇叭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