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20088593U - 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8593U
CN220088593U CN202321002216.2U CN202321002216U CN220088593U CN 220088593 U CN220088593 U CN 220088593U CN 202321002216 U CN202321002216 U CN 202321002216U CN 220088593 U CN220088593 U CN 220088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circuit board
heating
assembly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22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瑞辉
翟公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22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8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8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8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和电连接件,电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发热体接触连接的第一导电部和用于与电路板接触连接的第二导电部,从而可以通过电路板为发热体供电,进而实现发热体的加热功能。由于本方案的电连接件与支架是一体成型的,与相关技术中采用独立的电极组装到支架底座上相比,本方案省去组装过程,降低了装配成本,电连接件和支架的制备过程均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具有效率高且良率高的效果。电连接件的第一导电部与发热体接触连接,第二导电部与电路板的接触连接,因此不需要进行焊接,从而可以省去焊接成本,且能更好地满足环保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子雾化器的是把独立的电极组装到支架底座上,然后通过焊线连接到电路板上,需要花费电极组装成本和焊接成本,且焊接过程操作繁琐,因此,相关技术中的电极装配成本高、装配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雾化器的电极的制造组装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用于装配发热体的加热区域、以及用于装配电路板的装配区域,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架一体成型的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位于所述加热区域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表面,所述第一导电部用于与所述发热体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装配区域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表面,所述第二导电部用于与所述电路板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在所述支架的轴线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支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的第一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有两所述电连接件,两所述电连接件在所述支架的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位于所述支架的相对侧;或,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位于所述支架的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到所述支架内,所述第一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所述加热区域侧,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所述装配区域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设置有位于所述加热区域的雾化槽,所述雾化槽的侧壁包括支撑部,所述第一导电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且外露于所述支撑部表面;所述发热体正对所述雾化槽且所述发热体的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外露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发热体,所述第一导电部具有与所述支撑面平齐或凸出于所述支撑面的接触面,所述发热体贴合且电连接于所述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片状,所述第一导电部背离所述接触面的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支撑面内,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导电部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支撑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装配区域的装配平台,所述装配平台具有装配面,所述装配面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突出于所述装配面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臂末端朝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弯折形成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阳角侧用于抵接于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臂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装配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平台内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连接以使所述电路板装配于所述装配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突出于所述装配平台的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开设于电路板且与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和/或,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突出于所述装配平台的卡持臂,所述卡持臂包括主体板和突出于所述主体板顶部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电路板的让位开口,所述主体板位于所述让位开口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阻止所述电路板向远离所述装配平台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设置有自其末端向靠近所述电路板方向倾斜的斜面结构。
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电路板以及如上所述的一种支架组件,所述发热体具有引脚,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具有电触点,所述发热体装配于所述加热区域,所述电路板装配于所述装配区域,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引脚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电触点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所述油杯一端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热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加热区域的导油体,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导油体的雾化面一侧。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支架组件与相关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的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其中,第一导电部用于与发热体的直接接触连接;第二导电部用于与电路板的直接接触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电路板为发热体供电,进而实现发热体的加热功能。由于本方案的电连接件与支架是一体成型的,与相关技术中采用独立的电极组装到支架底座上相比,本方案省去组装过程,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装配成本,电连接件和支架的制备过程均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具有效率高且良率高的效果。进一步地,电连接件的第一导电部与发热体接触连接,第二导电部与电路板的接触连接,因此不需要进行焊接,从而可以省去焊接成本,且能更好地满足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组件、发热体和电路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组件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组件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组件与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细节A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组件与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支架组件;1A、加热区域;1A1、雾化槽;1B、装配区域;1B1、装配平台;1B11、定位柱;1B12、卡持臂;11、支架;111、第一连接部;112、支撑部;1121、支撑面;12、电连接件;121、第一导电部;1211、接触面;122、第二导电部;1221、弹性臂;123、第二连接部;2、发热体;21、引脚;3、电路板;31、电触点;32、定位孔;33、让位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见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油杯一端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发热组件、导油体和密封件。其中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2、电路板3以及支架组件1,密封件用于密封支架组件1,发热体2、导油体和电路板3均装配于支架组件1,发热体2位于导油体的雾化面一侧,发热体2和电路板3均与电连接件12接触连接。
而支架组件1包括支架11,支架11包括用于装配发热体2和导油体的加热区域1A、以及用于装配电路板3的装配区域1B,发热体2具有引脚21,电路板3的一侧具有电触点31,支架组件1还包括与支架11一体成型的电连接件12,电连接件12包括第一导电部121和第二导电部122,第一导电部121位于加热区域1A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支架11表面,第一导电部121用于与引脚21接触连接;第二导电部122位于装配区域1B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支架11表面,第二导电部122用于与电触点31接触连接。
具体的,加热区域1A用于装配发热体2,装配区域1B用于装配电路板3,装配区域1B还有设置有电连接于电路板3的咪头,从而可以通过咪头控制装置的通电和断电;将装配区域1B中的电路板3与发热体2进行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电路板3为发热体2供电,进而实现发热体2的加热功能。雾化液从油杯流向导油体,发热体2可以为加热区域1A的雾化液进行加热,使得雾化液雾化形成气溶胶。本方案的电连接件12包括第一导电部121和第二导电部122,其中第一导电部121用于与发热体2的引脚21接触连接;第二导电部122用于与电路板3的电触点31接触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电路板3为发热体2供电,实现发热体2的加热功能。
相关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是采用独立的电极组装到支架11底座上,且该方式使用的电极普遍采用冷镦工艺制成,而冷镦工艺具有成本高的特点。本方案的电连接件12与支架11是一体注塑成型的,电连接件12可以为钢片电极,将钢片电极通过模注塑在支架11上,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方案省去组装过程,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装配成本,同时免去冷镦工艺,降低了制备成本,实现自动化模内注塑造钢片电极,具有操作效率高且良率高的效果。进一步地,由于本方案的电连接件12采用钢片电极,电连接件12设置的第一导电部121的部分显露于支架11的外表面,使得外露的部分可以与发热体2的引脚21直接接触连接;电连接件12设置有第二导电部122的至少部分外露于支架11表面,使得外露的部分可以与电路板3的电触点31弹性连接,因此不需要进行焊接,从而可以省去焊接成本,且能更好地满足环保要求;另外,钢片电极为冲压折弯件,连续模生产下,产能高,单件成本低,能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发热体2的引脚21和电路板3的电触点31均是指代发热体2和电路板3上与电连接件12电连接的部分,并不是限定某一特定形态的具体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在支架11的轴线方向上依次设置,支架11还包括用于连接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的第一连接部111。
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3和图4,支架11为扁长的矩形结构,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在支架11的轴线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此轴线方向即为支架11的长度方向,第一连接部111主要为长方体结构。支架11具有足够的长度,从而在长度方向上可以划分出一个加热区域1A和一个装配区域1B,由于两个区域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111设置在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之间,第一连接部111用于隔开两个区域,从而支架11可以设置得足够薄。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位于支架11的相对侧,具体的,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的开口为相反向,且在两个区域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因此,流向加热区域1A的雾化液不会泄漏到装配区域1B中,从而可以保证装配区域1B内的电路板3和咪头电连接处不会受到雾化液的影响,在保证电路板3的使用寿命的同时,可以防止雾化液干扰咪头的工作,防止电子雾化装置的自启动,安全可靠。
应当理解的是,本方案中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在支架11上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在支架11的轴线方向上间隔设置,且设置有用于隔开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的第一连接部111,但可以设置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位于支架11的同侧,即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的开口为同向,由于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将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隔开,因此,位于加热区域1A的雾化液也难以泄漏到装配区域1B,电路板3和咪头电连接处也不会受到雾化液的影响;或者,可以设置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在支架11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合,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发热体2和电路板3的具体形状结构,可以将装配发热体2的加热区域1A和装配电路板3的装配区域1B在支架11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设置部分重合,如此设置可以更加节约装配空间,而不是如本实施例中将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在支架11轴线方向上间隔设置,当然,同样需要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将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隔开,只是此种情况下,第一连接部111的形状并不规则,可以为阶梯型;或者,可以设置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在支架11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完全重合,如此设置,支架11则为厚重型结构,但支架11足够短,此种情况下,用于隔开加热区域1A和装配区域1B的第一连接部111则为长边平行于支架11轴线方向的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7,电连接件12包括连接于第一导电部121和第二导电部122的第二连接部123,第二连接部123的至少部分嵌入到支架11内,第一导电部121位于第二连接部123的靠近加热区域1A侧,第二导电部122位于第二连接部123的靠近装配区域1B侧。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连接部123和部分第一导电部121嵌入到支架11内,如此,可以实现电连接件12与支架11、以及电连接件12与装配于支架11内的其他部件的稳定连接。在电连接件1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导电部121和第二导电部122由第二连接部123连接,位于加热区域1A的第一导电部121和位于装配区域1B的第二导电部122主要分布于电连接件12的两端,具体的,第二连接部123包括连接于第一导电部121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二导电部122的第二连接端以及位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第三连接端,且第三连接端嵌设于支架11的第一连接部111内;另外,第一连接端与支架11的角度关系、第二连接端与支架11的角度关系、以及第三连接端与支架11的角度关系均相同。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部分第一导电部121嵌设于支架11内以实现电连接件12与支架11的稳定连接;或设置部分第二导电部122嵌设于支架11内;或设置部分第一导电部121和部分第二导电部122均嵌设于支架11内;或设置第二连接部123和部分第二导电部122均嵌设于支架11内;或设置第二连接部123、部分第一导电部121和部分第二导电部122均嵌设于支架11内。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图3、图5和图6,支架11设置有位于加热区域1A的雾化槽1A1,雾化槽1A1的侧壁包括支撑部112,第一导电部121设置于支撑部112且外露于支撑部112表面;发热体2的发热丝正对雾化槽1A1且其引脚21连接于第一导电部121的外露区域。
具体的,支架11上设置有两支撑部112,两支撑部112在支架11的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支架11上还包括有底座(在本实施例中,此处的底座相当于第一连接部111),两支撑部112和底座围合形成雾化槽1A1。本方案的电子雾化装置设置有至少一发热体2,本方案的支架组件1设置有至少有两电连接件12,两电连接件12在支架11的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两第一导电部121设置于分别设置于两支撑部112且均外露于支撑部112表面。发热体2可以采用片状金属蚀刻而成,将片状发热体2正对雾化槽1A1,发热体2的引脚21可以与第一导电部121的外露区域接触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导电部121与引脚21的电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图3、图5和图6,支撑部112具有支撑面1121,支撑面1121用于支撑引脚21,第一导电部121具有与支撑面1121平齐或凸出于支撑面1121的接触面1211,引脚21贴合且电连接于接触面1211。具体的,支撑面1121和接触面1211均为平行于雾化槽1A1的槽底的平面。当支撑面1121与接触面1211平齐时,发热体2一端的引脚21部分贴合于支撑面1121且另一部分贴合于接触面1211,从而支撑部112可以起到支撑引脚21的作用,而第一导电部121可以与引脚21电连接;当接触面1211凸出于支撑面1121时,则第一导电部121既与引脚21接触连接,同时第一导电部121也起到了支撑引脚21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3均为片状,第一导电部121背离接触面1211的至少部分嵌置于支撑面1121内,第二连接部123和第一导电部121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连接部123的至少部分嵌入支撑部112内。
在本实施例中,部分第一导电部121嵌置于支撑面1121上,因此可以实现第一导电部121与支撑部112的稳定连接。由于支撑面1121平行于雾化槽1A1的槽底,而第一连接部111垂直于雾化槽1A1的槽底,因此,位于加热区域1A的第一导电部121和嵌设于第一连接部111的第二连接部123两者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具体的,第一夹角可以为90°。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夹角可以为60°、70°、80°、100°、110°、120°或130°等等。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图4和图7,支架11还设置有位于装配区域1B的装配平台1B1,装配平台1B1具有装配面,装配面用于支撑电路板3,第二导电部122包括弹性臂1221,弹性臂1221突出于装配面且与电触点31电性连接。具体的,装配面为平行于雾化槽1A1槽底的平面,电路板3具有电触点31的一侧正对于装配面,而装配平台1B1设置有弹性臂1221突出于装配面,因此弹性臂1221可以与电触点31弹性连接,从而实现第二导电部122与电路板3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弹性臂1221的延伸方向和装配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弹性臂1221末端朝靠近第二连接部123的方向弯折形成抵接部,抵接部的阳角侧用于抵接于电触点31。
具体的,装配面为平行于雾化槽1A1槽底的平面,电路板3正对于装配面,因此,需要设置弹性臂1221的延伸方向和装配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即弹性臂1221的延伸方向和电路板3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从而弹性臂1221可以与电路板3的电触点31接触连接。第二夹角的具体大小根据弹性臂1221的延伸长度以及弹性臂1221与电触点31的距离关系设置。第二连接部123包括连接第二导电部122的第二连接端,即第二导电部122自第二连接端延伸且突出于装配面,而电路板3具有电触点31的一侧正对于装配面;从而第二导电部122末端(即弹性臂1221末端)朝靠近第二连接端的方向弯折,即弹性臂1221末端向远离电路板3的方向弯折形成抵接部,抵接部位于第二连接端和电路板3之间,抵接部的阳角侧用于抵接于电触点31,从而可以实现第二导电部122与电路板3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图4和图7,装配平台1B1内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电路板3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连接以使电路板3装配于装配平台1B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突出于装配平台1B1的定位柱1B11,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开设于电路板3且与定位柱1B11匹配的定位孔32,定位柱1B11穿设于定位孔32。具体的,装配平台1B1上可以设置有4个定位柱1B11(其中两个定位柱未示出),电路板3上可以设置有4个定位孔32;定位柱1B11和定位孔3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三角形或梯形等等,而定位孔32的横截面形状则与定位柱1B11的对应匹配。通过定位孔32套设于定位柱1B11外,可以实现电路板3定位于装配平台1B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突出于装配平台1B1的卡持臂1B12,卡持臂1B12包括主体板和突出于主体板顶部的限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开设于电路板3的让位开口33,主体板位于让位开口33处,限位结构用于阻止电路板3向远离装配平台1B1的方向移动。通过限位结构,可以将电路板3卡接在装配平台1B1内,从而可以实现电路板3定位于装配平台1B1上。进一步地,限位结构设置有自其末端向靠近电路板3方向倾斜的斜面结构。由于卡持臂1B12上设置有斜面结构,因此电路板3可以通过斜面结构,使得让位开口33很容易地穿过限位结构,从而可以降低电路板3装配于装配平台1B1的难度。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定位结构作为支架11的部分,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装配平台1B1上可以同时设置有定位柱1B11和卡持臂1B12,如此设置,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电路板3,即电路板3可以只设置有定位孔32或者只设置有让位开口33或者同时设置有定位孔32和让位开口33;且定位柱1B11、定位孔32、卡持臂1B12和让位开口33的具体位置和具体数量也不做具体限制,定位柱1B11和定位孔32的数量不需要对应相等,卡持臂1B12和让位开口33的数量也不需要对应相等,最终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的连接实现电路板3稳定装配于装配平台1B1上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用于装配发热体的加热区域、以及用于装配电路板的装配区域,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架一体成型的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位于所述加热区域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表面,所述第一导电部用于与所述发热体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装配区域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表面,所述第二导电部用于与所述电路板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在所述支架的轴线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支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的第一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有两所述电连接件,两所述电连接件在所述支架的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位于所述支架的相对侧;或,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位于所述支架的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到所述支架内,所述第一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所述加热区域侧,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所述装配区域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有位于所述加热区域的雾化槽,所述雾化槽的侧壁包括支撑部,所述第一导电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且外露于所述支撑部表面;所述发热体正对所述雾化槽且所述发热体的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外露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发热体,所述第一导电部具有与所述支撑面平齐或凸出于所述支撑面的接触面,所述发热体贴合且电连接于所述接触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片状,所述第一导电部背离所述接触面的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支撑面内,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导电部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支撑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装配区域的装配平台,所述装配平台具有装配面,所述装配面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突出于所述装配面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装配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末端朝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弯折形成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阳角侧用于抵接于所述电路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平台内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连接以使所述电路板装配于所述装配平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突出于所述装配平台的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开设于电路板且与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和/或,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突出于所述装配平台的卡持臂,所述卡持臂包括主体板和突出于所述主体板顶部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电路板的让位开口,所述主体板位于所述让位开口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阻止所述电路板向远离所述装配平台的方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设置有自其末端向靠近所述电路板方向倾斜的斜面结构。
15.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电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支架组件,所述发热体具有引脚,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具有电触点,所述发热体装配于所述加热区域,所述电路板装配于所述装配区域,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引脚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电触点接触连接。
16.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所述油杯一端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热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加热区域的导油体,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导油体的雾化面一侧。
CN202321002216.2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088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2216.2U CN220088593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2216.2U CN220088593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8593U true CN220088593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2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2216.2U Active CN220088593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85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067687A1 (en) Mini din connector having a reduced height above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SG19143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121791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cessed opening for accommodating increased elastic arm length
US640256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pring contact member
CN10702633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20088593U (zh) 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011334U (zh) 电连接器
US20110237096A1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with sink board-mounting structure
CN108336523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512431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215645090U (zh)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512431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
TWM480177U (zh) 三片組裝式同軸連接器
CN220341633U (zh) 电源连接器、电源盒组件及led显示装置
CN218039889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110707454A (zh) 电连接器
CN214478052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9086308U (zh) 双排带螺丝孔24pin usb type-c连接器
CN215816514U (zh) 板端弹片式连接器
CN215124317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216903601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7791466U (zh) 一种电池杆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74060U (zh) 供电模块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3777737B (zh) 簧片水平安装结构、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5184565U (zh) 接地导体结构、驱动板以及洗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