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3170U - 一种底过滤鱼缸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过滤鱼缸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63170U CN213663170U CN202022587358.2U CN202022587358U CN213663170U CN 213663170 U CN213663170 U CN 213663170U CN 202022587358 U CN202022587358 U CN 202022587358U CN 213663170 U CN213663170 U CN 2136631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bin
- filtering
- pipe body
- upp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过滤鱼缸,包括透明缸体、设于透明缸体底部并用于过滤水流和培养细菌的底过滤仓、设于透明缸体上部并用于培养水草与沙石的上盖仓,第一管体的下端连接于底过滤仓的出水口,第一管体的上端连接于连接于上盖仓的进水口;第二管体的下端连接于底过滤仓的进水口,第二管体的上端侧壁设有供水进入第二管体的第二进水孔;第三管体的下端侧壁设有供透明缸体内的水流入第三管体的第一进水孔;底过滤仓内设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连接于第一管体,以将过滤后的水流泵入上盖仓,上盖仓设有连接于透明缸体的进水口,以使泵入上盖仓的水流入透明缸体。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桌面养殖,且过滤效果好、景观效果棒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懒人鱼缸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底过滤鱼缸。
背景技术
鱼缸是人们休闲养鱼的常见项目,养鱼的过程中,需要对鱼缸内的水不断进行过滤,以提高水质。
目前市场上,只有小型鱼缸功能都比较单一,对水质的过滤方式单一,效果相对比较弱,800毫米以上的大鱼缸才具有较完整过滤系统,但是大型鱼缸的结构复杂,占地空间比较大,重量大不易搬动,造价成本高且材料使用有局限性,后期多以零散件的形式发送给用户,需要专业人员上门组装,对于大多数养鱼小白来说,大型鱼缸使用复杂且不方便,维护成本较大。
另外,现有的桌面型的小型鱼缸基本采用的背过滤方案,顶盖过滤方案、内置过滤方案、外挂式过滤方案或外置过滤方案,上述所有的方案均有一个特点,各种导流水管外置,或水泵外置,或遮挡鱼缸的观景面积,对于小型鱼缸来说,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过滤效果好且景观效果棒的鱼缸,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过滤效果好且景观效果棒的底过滤鱼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底过滤鱼缸,包括透明缸体、设于所述透明缸体底部并用于过滤水流和培养细菌的底过滤仓、设于所述透明缸体上部并用于培养水草与沙石的上盖仓,所述透明缸体内设有第一管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外部的第二管体、套设于所述第二管体外部的第三管体;
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底过滤仓的出水口,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盖仓的进水口;
所述第二管体的下端连通于所述底过滤仓的进水口,所述第二管体的上端侧壁设有供水进入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二进水孔;
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侧壁设有供所述透明缸体内的水流入所述第三管体的第一进水孔;
所述底过滤仓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以将过滤后的水流泵入所述上盖仓,所述上盖仓设有连接于所述透明缸体的进水口,以使泵入所述上盖仓的水流入所述透明缸体。
优选的,所述底过滤仓包括依次设置的进出水仓、设有蜂巢滤布白棉的白棉过滤仓、设有生化棉的生化棉过滤仓以及设有硝化细菌石的硝化细菌石过滤仓。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底过滤仓的进水口处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底过滤仓采用螺纹密封连接;所述第三管体可拆卸的卡接于所述底过滤仓。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底过滤仓的进水口之间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孔为网格状进水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孔的高度高于所述透明缸体高度的三分之二。
优选的,所述上盖仓设有养花光谱灯。
优选的,所述上盖仓底部设有用于对所述透明缸体进行照明的照明灯。
优选的,还包括信号连接于所述养花光谱灯、所述照明灯与所述水泵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远程控制所述水泵所述照明灯与所述水泵的远程终端。
优选的,所述透明缸体为透明亚克力板缸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过滤鱼缸,使用中,透明缸体内的水,经第一进水孔进入第三管体内,由于透明缸体内的水位较高,进入第三管体内的水会沿第三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通道向上流,第三管体内的水位达到第二进水孔,水流从第二进水孔进入第二管体,并沿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之间的通道进入底过滤仓,底过滤仓对水进行过滤并培养硝化细菌,经底过滤仓过滤后,水泵将底过滤仓内的水泵至上盖仓,水流流过上盖仓并对上盖仓内的水培植物进行肥水滋养,同时植物的根系和上盖仓内的消化细菌石,又可以对水流再次实现沼泽过滤和培养出更多的硝化细菌,最后水流由上盖仓的出水口落入透明缸体内,实现水流的空间循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过滤鱼缸,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用便捷的优点,免去了用户的组装的困扰,轻松方便使用,培养小白用户养鱼的乐趣。
第二:采用将过滤仓设置在鱼缸底部的方案,将所有的导流水管采用嵌套的方式一体化设计,水泵内藏在底过滤仓,缩小遮挡观景面,达到360 度全景观鱼效果。
第三、采用底过滤仓与上盖仓沼泽过滤相结合的双重过滤方式,显著提高过滤后的水质,提高养鱼的存活率。
第四、水流循环的路线为,透明缸体-底过滤仓-上盖仓-透明缸体,实现水流的空间循环,在循环过滤的过程中,能够同时还把造氧的功能结合进去,利用水泵的冲流效果,实现为鱼缸内鱼换气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底过滤鱼缸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底过滤鱼缸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底过滤鱼缸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底过滤仓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底过滤仓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1-养花光谱灯、2-上盖仓、21-喷水头、22-出口过滤网、3-第三管体、31-第一进水孔、4-透明缸体、5-底过滤仓、51-进出水仓、52-白棉过滤仓、53-生化棉过滤仓、54-硝化细菌石过滤仓、55-生化培菌仓、6-第二管体、61-第二进水孔、62-外螺纹、7-第一管体、8-水泵、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过滤效果好且景观效果棒的底过滤鱼缸。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底过滤鱼缸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底过滤鱼缸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底过滤鱼缸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底过滤仓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底过滤仓的立体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过滤鱼缸,包括透明缸体4、设于透明缸体4底部并用于过滤水流和培养细菌的底过滤仓5、设于透明缸体4上部并用于培养水草与沙石的上盖仓2,透明缸体4内设有第一管体7、套设于第一管体 7外部的第二管体6、套设于第二管体6外部的第三管体3;
第一管体7的下端连接于底过滤仓5的出水口,第一管体7的上端连接于上盖仓2的进水口;
第二管体6的下端连接于底过滤仓5的进水口,第二管体6的上端侧壁设有供水进入第二管体6的第二进水孔61;
第三管体3的下端侧壁设有供透明缸体4内的水流入第三管体3的第一进水孔31;
底过滤仓5内设有水泵8,水泵8的出水口连接于第一管体7,以将过滤后的水流泵入上盖仓2,上盖仓2设有连通于透明缸体4的进水口,以使泵入上盖仓2的水流入透明缸体4。
其中,透明缸体4可为透明玻璃透明缸体4或透明亚克力板等透明缸体4,透明缸体4的形状可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或者椭圆体等,具体可根据需要灵活,应当保证透明缸体4的侧部达到360°全景观鱼的效果。
透明缸体4的上部设有上盖仓2,上盖仓2用于养殖水草或其他水培植物等,以增加整体的丰富性与美观性,透明缸体4的底部设有底过滤仓5,底过滤仓5用于对水流进行过滤并使培养硝化细菌,以提高水质,另外还可在上盖仓2内放置硝化细菌石,以进一步改善水质。
透明缸体4内设有三层管体,分别为层层套装的第一管体7、第二管体 6和第三管体3,其中,第一管体7的上端与上盖仓2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管体7的下端与底过滤仓5的出水口连接,且底过滤仓5内设有水泵8,水泵8的出水口连接于底过滤仓5的出水口,以将底过滤仓5内的过滤完成的水泵8入上盖仓2。
具体的,上盖仓2的进水口与上盖仓2的出水口可分别设于上盖仓2 的两侧,以使水流尽可能的流过多的水培植物,上盖仓2的进水口处设置喇叭状的喷水头21,喷水头21可起到导流的作用,同时,喷水头21能够使进入上盖仓2的水尽可能的分散开,避免水流过快冲到上盖仓2的外部。另外,还可在上盖仓2的出水口处设置出口过滤网22,以避免上盖仓2内的大颗粒沙石进入透明缸体4。
第二管体6套设在第一管体7外部,且第二管体6的内壁与第一管体7 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入水通道,第二管体6的上端侧壁处设有与第二入水通道连通的第二入水孔,第二管体6的下端连接于底过滤仓5的进水口,以使从第二水出孔进入第二管体6内的水流,沿第二管体6的内壁与第一管体7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第二入水通道流入底过滤仓5。
第三管体3套设在第二管体6的外部,第三管体3的内壁与第二管体6 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入水通道,且第三管体3的下端侧壁处设有与透明缸体4连通的第一入水孔,第一入水通道分别连通与第一入水孔与第二入水孔,透明缸体4内水从第一进水孔31进入第一入水通道,由于鱼缸内的水位较高,因此,第一入水通道内的水流会沿第三管体3上升,当第一入水通道内的水位高于第二入水孔,水流便会从第二入水孔进入第二入水通道,从而进入底过滤仓5进入过滤。
进入底过滤仓5内的水,经底过滤仓5过滤后,由水泵8泵入上盖仓2,水流流过上盖仓2,并可对上盖仓2内的水培植物进行肥水滋养,同时植物的根系和上盖仓2内的消化细菌石,又可以对水流再次实现沼泽过滤和培养出更多的硝化细菌,最后水流由上盖仓2的出水口落入透明缸体4内,实现水流的空间循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过滤鱼缸,使用中,透明缸体4内的水,经第一进水孔31进入第三管体3内,由于透明缸体4内的水位较高,进入第三管体3内的水会沿第三管体3与第二管体6之间的通道向上流,第三管体3 内的水位达到第二进水孔61,水流从第二进水孔61进入第二管体6,并沿第二管体6与第一管体7之间的通道进入底过滤仓5,底过滤仓5对水进行过滤并培养硝化细菌,经底过滤仓5过滤后,水泵8将底过滤仓5内的水泵8至上盖仓2,水流流过上盖仓2并对上盖仓2内的水培植物进行肥水滋养,同时植物的根系和上盖仓2内的消化细菌石,又可以对水流再次实现沼泽过滤和培养出更多的硝化细菌,最后水流由上盖仓2的出水口落入透明缸体4内,实现水流的空间循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过滤鱼缸,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用便捷的优点,免去了用户的组装的困扰,轻松方便使用,培养小白用户养鱼的乐趣。
第二:采用将过滤仓设置在鱼缸底部的方案,将所有的导流水管采用嵌套的方式一体化设计,水泵8内藏在底过滤仓5,缩小遮挡观景面,达到 360度全景观鱼效果。
第三、采用底过滤仓5与上盖仓2沼泽过滤相结合的双重过滤方式,显著提高过滤后的水质,提高养鱼的存活率。
第四、水流循环的路线为,透明缸体4-底过滤仓5-上盖仓2-透明缸体4,实现水流的空间循环,在循环过滤的过程中,能够同时还把造氧的功能结合进去,利用水泵8的冲流效果,实现为鱼缸内鱼换气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底过滤仓5的具体结构设置,作为一种优选,底过滤仓5包括依次设置的进出水仓51、设有蜂巢滤布白棉的白棉过滤仓52、设有生化棉的生化棉过滤仓53以及设有硝化细菌石的硝化细菌石过滤仓54。
其中,白棉过滤仓52内设置蜂巢滤布白棉,蜂巢滤布白棉的作用是,产品为蜂窝结构不易发臭,清洁过滤水中杂质,结实耐用耐搓洗,不掉毛,透水性强,超长使用寿命,有效降低有毒物质浓度,降低鱼生病的概率。
生化棉过滤仓53内设置生化棉,生化棉的作用是用于培养硝化细菌,让硝化菌分解水中有毒的NH3/NH4和NO2,转化成无毒的NO3。因此可以改善水质,提高鱼类成活率,是一种兼有物理和生化过滤效果的过滤材料。
硝化细菌石过滤仓54内设置硝化细菌石,硝化细菌石的作用是硝化细菌包括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它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用于控制养殖水内部自生氨浓度,提升鱼类存活率。另外,还可设置其他的用于培养生化细菌的生化培菌仓55,以进一步改善水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第二管体6与底过滤仓5的具体连接方式,作为一种优选,第二管体6的下端设有外螺纹62,底过滤仓5的进水口处设有与外螺纹62配合的内螺纹,第二管体6与底过滤仓5采用螺纹密封连接;第三管体3可拆卸的卡接于底过滤仓5。
其中,第二管体6的下端与底过滤仓5的进水口螺纹连接,第二管体6 的上端可与上盖仓2连接,也可与第一管体7的外壁连接,以避免透明缸体4内的水从第二管体6的上端进入第二管体6,第三管体3的下端与底过滤仓5卡接,以起到密封第三管体3的作用,第三管体3的上端也可与上盖仓2连接。
水流从第三管体3的下端进入第三管体3,再从第二管体6的上端进入第二管体6,以使透明缸体4的水从透明缸体4的底部进入第三管体3,能够保证透明缸体4内的水流得到充分的循环过滤,避免透明缸体4内的底部的水得到及时过滤,提高透明缸体4内的水质。
此外,当需要排出透明缸体4内的水时,可将第二管体6拆除,螺纹结构在打开时候,实现了透明缸体4内水直接落入底过滤仓5,利用水泵8 抽水来排净透明缸体4内的水,实现一键排水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提高作为一种优选,第二管体6与底过滤仓5的进水口之间设有密封圈。以进一步提高第二管体6与底过滤仓5的进水口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透明缸体4内的水流从第二管体6的下端进入底过滤仓5,从而保证鱼缸内的水位始终在第二进水孔61的高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第一进水孔31的具体设置方式,作为一种优选,第一进水孔31为网格状进水孔,本实施例中,将第二进水孔 61设置为网格状,以避免大颗粒杂质或小鱼进入第三管体3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第二进水孔61的高度高于透明缸体4高度的三分之二。在正常情况下,第二管体6上的第二进水孔 61的高度即为透明缸体4内水位的一般高度,为避免透明缸体4内的水位过低,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水孔61的高度高于透明缸体4高度的三分之二,当然,还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的高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上盖仓2设有养花光谱灯1。养花光谱灯1可满足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条件。以便在室内缺少日光的环境,利用养花光谱灯1充当日光,使植物能够正常或者更好地生长发育。养花光谱灯1具有壮根,助长,调节花期、花色,促进果实成熟、上色,提升口感和品质的作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为便于夜间观赏透明缸体4内的鱼,作为一种优选,上盖仓2底部设有用于对透明缸体4 进行照明的照明灯。
在任意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信号连接于养花光谱灯1、照明灯与水泵8的控制器,控制器包括用于远程控制水泵8照明灯与水泵8的远程终端。具体的远程终端可为手机APP,采用APP控制,远程控制养花光谱灯1、照明灯以及水泵8的开关,控制养花光谱灯1的明暗调节,控制水泵8水流大小调节,当然,还可设置相关的检测装置,对水质监测,或定时定量智能投食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透明缸体4的具体材质,作为一种优选,透明缸体4为透明亚克力板缸体。相应的,上盖仓2与底过滤仓5 也可采用亚克力注塑材料,更适合小型化鱼缸,降低鱼缸的成本,轻量化产品自身,方便安装组装,免去了用户的组装的困扰,轻松方便使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底过滤鱼缸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底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缸体(4)、设于所述透明缸体(4)底部并用于过滤水流和培养细菌的底过滤仓(5)、设于所述透明缸体(4)上部并用于培养水草与沙石的上盖仓(2),所述透明缸体(4)内设有第一管体(7)、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7)外部的第二管体(6)、套设于所述第二管体(6)外部的第三管体(3);
所述第一管体(7)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底过滤仓(5)的出水口,所述第一管体(7)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盖仓(2)的进水口;
所述第二管体(6)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底过滤仓(5)的进水口,所述第二管体(6)的上端侧壁设有供水进入所述第二管体(6)的第二进水孔(61);
所述第三管体(3)的下端侧壁设有供所述透明缸体(4)内的水流入所述第三管体(3)的第一进水孔(31);
所述底过滤仓(5)内设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7),以将过滤后的水流泵入所述上盖仓(2),所述上盖仓(2)设有连通于所述透明缸体(4)的进水口,以使泵入所述上盖仓(2)的水流入所述透明缸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过滤仓(5)包括依次设置的进出水仓(51)、设有蜂巢滤布白棉的白棉过滤仓(52)、设有生化棉的生化棉过滤仓(53)以及设有硝化细菌石的硝化细菌石过滤仓(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6)的下端设有外螺纹(62),所述底过滤仓(5)的进水口处设有与所述外螺纹(62)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管体(6)与所述底过滤仓(5)采用螺纹密封连接;所述第三管体(3)可拆卸的卡接于所述底过滤仓(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6)与所述底过滤仓(5)的进水口之间设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孔(31)为网格状进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孔(61)的高度高于所述透明缸体(4)高度的三分之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仓(2)设有养花光谱灯(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仓(2)底部设有用于对所述透明缸体(4)进行照明的照明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连接于所述养花光谱灯(1)、所述照明灯与所述水泵(8)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远程控制所述养花光谱灯(1)、所述照明灯与所述水泵(8)的远程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缸体(4)为透明亚克力板缸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587358.2U CN213663170U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一种底过滤鱼缸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587358.2U CN213663170U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一种底过滤鱼缸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63170U true CN213663170U (zh) | 2021-07-13 |
Family
ID=76729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587358.2U Active CN213663170U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一种底过滤鱼缸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6317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43936A (zh) * | 2020-11-10 | 2021-01-22 | 北京元苡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底过滤鱼缸 |
-
2020
- 2020-11-10 CN CN202022587358.2U patent/CN2136631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43936A (zh) * | 2020-11-10 | 2021-01-22 | 北京元苡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底过滤鱼缸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43936A (zh) | 一种底过滤鱼缸 | |
CN106973695A (zh) | 一种鱼菜食用菌共生系统 | |
CN2865273Y (zh) | 生态园艺鱼缸 | |
CN202206803U (zh) | 鱼花共养水族箱 | |
CN205813232U (zh) | 一种高效率观赏虾生产繁殖系统 | |
CN213663170U (zh) | 一种底过滤鱼缸 | |
CN207978722U (zh) | 一种光唇鱼环形流水养殖装置 | |
CN207201770U (zh) | 家庭生态循环养殖鱼系统 | |
CN221382208U (zh) | 一种鱼缸造景过滤器及鱼缸 | |
CN211581231U (zh) | 一种水循环生态系统 | |
CN209546623U (zh) | 一种鱼菜共生的景观养殖系统 | |
CN203058102U (zh) | 一种室内水族养殖室外植物种植的水循环系统 | |
CN217958190U (zh) | 一种海藻滴灌式养殖装置 | |
CN2247420Y (zh) | 密封型恒温鱼缸 | |
CN215012720U (zh) | 一种基于鱼藻共生的水循环水族箱 | |
CN215422327U (zh) | 一种基于渔菜共生技术的水循环利用装置 | |
CN210580541U (zh) | 一种透明缸桌面景观鱼菜共生系统 | |
CN209251426U (zh) | 潮汐式鱼菜共生装置 | |
CN211631398U (zh) | 一种园林水池循环系统 | |
CN209950127U (zh) | 一种漂浮式水产养殖池 | |
CN207355256U (zh) | 鱼菜共生隔断柜 | |
CN214962016U (zh) | 一种家庭阳台鱼菜共生系统 | |
CN215380852U (zh) | 鱼植共生系统盒子 | |
CN215074159U (zh) | 一种易灌溉节水肥植物种植盆 | |
CN210445008U (zh) | 一种桌面景观鱼菜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