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54420U - 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和双顶篷房 - Google Patents
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和双顶篷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54420U CN213654420U CN202021687143.1U CN202021687143U CN213654420U CN 213654420 U CN213654420 U CN 213654420U CN 202021687143 U CN202021687143 U CN 202021687143U CN 213654420 U CN213654420 U CN 2136544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part
- roof
- tent
- tent support
- aw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和双顶篷房,篷房支架包括自下往上相连的支立组件和第一房顶组件,支立组件和第一房顶组件之间形成使用空间,支立组件位于使用空间的外周,第一房顶组件从上方遮挡使用空间;篷房支架还包括第二房顶组件,第二房顶组件具有内部空间,第二房顶组件的外周形成采光口;第一房顶组件上形成天窗,第二房顶组件安装在第一房顶组件上并从上方遮挡天窗;采光口、内部空间、天窗和使用空间依次连通。双顶篷房包括篷房支架。光线以及空气能经过采光口、内部空间以及天窗到达使用空间,篷房使用空间中部能有充足的采光和良好的通风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篷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和双顶篷房。
背景技术
现有的篷房包括篷房支架和篷布,篷房支架包括支立组件和房顶组件,支立组件包括围绕成一定区域的数根固定在场地的立柱,房顶组件包括横梁、斜梁和檩条等,房顶组件连接在立柱上部并且构成一定的房顶轮廓,篷布则覆盖在房顶组件上。
现有的该种篷房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篷布从上方对篷房使用空间整体遮挡,当篷房面积较大时,篷房使用空间的中部存在采光和通风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光足、通风好的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光足、通风好的双顶篷房。
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提供的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包括自下往上相连的支立组件和第一房顶组件,支立组件和第一房顶组件之间形成使用空间,支立组件位于使用空间的外周,第一房顶组件从上方遮挡使用空间;篷房支架还包括第二房顶组件,第二房顶组件具有内部空间,第二房顶组件的外周形成采光口;第一房顶组件上形成天窗,第二房顶组件安装在第一房顶组件上并从上方遮挡天窗;采光口、内部空间、天窗和使用空间依次连通。
由上述方案可见,双顶篷房中,光线以及新鲜空气均能依次经过相互连通的采光口、内部空间以及天窗,最后到达使用空间,从而使篷房使用空间中部能有充足的采光和良好的通风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是,支立组件包括第一立柱,四根第一立柱呈矩形布置在篷房支架的四个边角处;第一房顶组件包括第一斜梁,第一斜梁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一下端部和第一上端部,第一斜梁从第一下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一上端部;第二房顶组件包括第二斜梁,第二斜梁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二下端部和第二上端部,第二斜梁从第二下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二上端部;第一下端部套装在第一立柱的顶部,第二下端部套装在第一上端部上。
由上可见,篷房支架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自下往上依次相连的第一立柱、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此设置作为搭建基础,可通过更换具有不同长度的横梁或通过增加横梁的数量去改变篷房支架的使用面积,因此,篷房支架具有良好的可延展性和具有拆装方便的特点。
进一步的方案是,支立组件还包括第二立柱,第二立柱设置在两根第一立柱之间;第一房顶组件包括外横梁,外横梁水平设置在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外横梁的延伸两端分别扣合在第一下端部上和第二立柱上。
由上可见,第二立柱作为多根外横梁连接的中枢,当需要增大双顶篷房的长度或宽度时,可通过增设一个或多个第二立柱去增加连接在两根第一立柱之间的外横梁,从而增大篷房的使用面积,可根据场地和使用需求随时改变搭建方式,去实现双顶篷房的使用面积的扩展。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房顶组件还包括第一角撑杆;第一角撑杆水平设置,第一角撑杆的延伸两端分别扣合在相互处置的两根外横梁上。
由上可见,形成三角结构使相互垂直的两根外横梁之间连接稳定性提高。
进一步的方案是,四个第一上端部呈矩形阵列布置;第一房顶组件还包括内横梁,内横梁水平设置,内横梁的延伸两端各扣合在一个第一上端部上,四根内横梁围绕形成矩形的天窗。
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房顶组件还包括第一檩条和第一飘檐杆;第一檩条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四下端部和第四上端部,第一檩条从第四下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第四上端部;第四上端部扣合在内横梁上,第一檩条的延伸中部扣合在外横梁上,第四下端部背向外横梁向外延伸;第一飘檐杆与多个第四下端部固定连接。
由上可见,第一檩条和第一飘檐杆构成第一房顶用于承托第一篷布的部分,此设置使第一篷布外伸到支立组件的外周而形成飘檐,使双顶篷房具有更好的遮挡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上端部为中枢部;第二房顶组件包括第三斜梁,第三斜梁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三下端部和第三上端部,第三斜梁从第三下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三上端部;三个第三上端部扣合在中枢部上,第三下端部各套装在一根第一斜梁的第一上端部上;一个第二下端部和三个第三下端部呈矩形阵列布置。
由上可见,此设置使第二斜梁与三根第三斜梁之间的安装更简单快捷,将第二斜梁与三根第三斜梁插装到第一斜梁的第一上端部的同时完成第二斜梁与第三斜梁之间的连接,从而快速完成第二房顶组件基础的搭建,随后继续其他部件的安装工作也能更快更稳定地进行。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房顶组件包括上横梁,上横梁水平设置;上横梁的延伸两端分别扣合在第二下端部上和第三下端部上,或上横梁的延伸两端各扣合在一个第三下端部上;四根上横梁呈矩形布置,采光口形成于上横梁与第一房顶组件之间。
由上可见,上横梁稳固连接于第二斜梁和第三斜梁之间,且上斜梁还作为第二檩条和第二飘檐的搭建基础。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房顶组件还包括第二檩条和第二飘檐杆,第二檩条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五下端部和第五上端部,第二檩条从第五下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五上端部;第五上端部扣合在中枢部上,第二檩条的延伸中部扣合在上横梁上,第五下端部背向上横梁向外延伸;第二飘檐杆与多个第五下端部固定连接。
由上可见,第二檩条和第二飘檐杆构成第二房顶用于承托第二篷布的部分,此设置使第二篷布外伸到第二房顶组件的外周而形成第二层飘檐,使双顶篷房具有更好的遮挡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提供的双顶篷房包括篷房支架和篷布组件;篷房支架采用上述的篷房支架;篷布组件包括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第一篷布的中部设有开口;第一篷布设置在第一房顶组件上,开口与天窗配合;第二篷布设置在第二房顶组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实施例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实施例俯视视角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实施例局部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图1至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实施例第一视角、第二视角和俯视视角的结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顶篷房包括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和篷布组件,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由支立组件1、第一房顶组件2和第二房顶组件3。支立组件1包括四根第一立柱11和四根第二立柱12。第一房顶组件2安装在支立组件1的上方。第一房顶组件2包括第一斜梁21、外横梁22、内横梁23、第一檩条24、第一飘檐杆25和第一角撑杆29。第二房顶组件3安装在第一房顶组件2的上方。第二房顶组件3包括第二斜梁31、上横梁32、第三斜梁33、第二檩条34、第二飘檐杆35和第二角撑杆39。
再结合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实施例局部的结构分解图。四根第一立柱11呈矩形布置在篷房支架的四个边角处(图3示),任意相邻的两根第一立柱11之间均设置有一根第二立柱12。第一立柱11的顶部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第一内插管111,第二立柱12的顶部,在第二立柱12的外周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置入口朝上的第一插口121,而在第二立柱12的管壁之内设置有入口朝上的第二插口122。
第一斜梁21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一下端部211和第一上端部212,第一斜梁21从第一下端部211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一上端部212,第一下端部211具有第一外套管,且第一外套管的外周设置有入口朝上的第三插口213。外横梁22的延伸两端均设有朝下伸出的第一插销221。第一下端部211的第一外套管套装到第一立柱11顶部的第一内插管111外,外横梁22第一延伸端的第一插销221插装到第一插口121中,外横梁22第二延伸端的第一插销221插装到第三插口213中以实现扣合,多个外横梁22以相同的方式安装到第一立柱11与第二立柱12之间后,在俯视视角上,多个外横梁22之间呈方框布置在篷房支架的外周(图3示)。
外横梁22上还设有入口朝上的第六插口215,第一角撑杆29延伸两端的两根插销分别插入相互垂直的两根外横梁22的第六插口215中,从而构成三角结构以加固双顶篷房的结构。
在俯视视角上,第一斜梁21与其所连接的外横梁22之间夹角为45度(图3示),四根第一斜梁21的第一上端部212呈矩形阵列布置,相邻的两个第一上端部212之间均设置有一根内横梁23。第一上端部212的外周设有第四插口214,内横梁23的延伸两端均设有向下伸出的第二插销231,内横梁23延伸两端的第二插销231各插入一个第一上端部212的第四插口214中以实现扣合。
支立组件1和第一房顶组件2之间形成使用空间100,支立组件1位于使用空间100的外周,第一房顶组件2从上方遮挡使用空间100,四根内横梁23围绕形成矩形的天窗200。
再结合图5和图6,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第一檩条24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四下端部和第四上端部,第一檩条从第四下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第四上端部,第一檩条24上设置有多个向下伸出的第三插销241。
一部分第一檩条24的第四上端部上的第三插销241插入内横梁23上的插口以实现扣合,第一檩条24的延伸中部的第三插销241插入在外横梁22的第七插口222中以实现扣合;另外一部分第一檩条24中的第四上端部上的第三插销241插入内横梁23上的插口,第一檩条24的延伸中部的第三插销241插入第二立柱12的第二插口122;还有一部分第一檩条24的第四上端部上的第三插销241插入第一斜梁21上的第五插口216,第一檩条24的延伸中部的第三插销241插入第二立柱12的第二插口122。所有的第四下端部背向外横梁22向外延伸,第一飘檐杆25与多个第一檩条24第四下端部331固定连接。多根第一飘檐杆25构成位于第一房顶组件2外周的方框体。
再参见图1至图3,第一斜梁21的第一上端部212上具有向上伸出的第二内插管217。第二斜梁31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二下端部311和第二上端部312,第二斜梁31从第二下端部311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二上端部312,第二下端部311具有第二外套管317,第二外套管317套装在第二内插管217外。
第三斜梁33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三下端部331和第三上端部332,第三斜梁33从第三下端部331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三上端部332,第三下端部331设有第三外套管337,第三上端部332上设有插销。第二斜梁31的第二上端部312为中枢部,第二上端部312的外周设有多个入口插上的插口。第三斜梁33的第三外套管337套装在第二内插管217外,第三上端部332上的插销插入第二上端部312的插口中,从而完成第二斜梁31与第三斜梁33之间的扣合。
上横梁32上还设有入口朝上的第八插口315,第二角撑杆39延伸两端的两根插销分别插入相互垂直的两根上横梁32的第八插口315中,从而构成三角结构以加固双顶篷房的结构。
再参见图2和图4,第二檩条34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五下端部和第五上端部,第二檩条34从第五下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五上端部。一部分第五上端部的插销插装在中枢部上,即第二上端部312上的插口,另一部分第五上端部的插销插装在第二斜梁31的第九插口316或第三斜梁33的第十插口336中,所有的第二檩条34的延伸中部的插销插装在上横梁32的插口中,所有的第二檩条34第五下端部背向上横梁32向外延伸,第二飘檐杆35套装在多根多个第五下端部的套筒中,多根第二飘檐杆35在第二房顶组件3的外周布置呈方形。
参见图1和图2,第二房顶组件3具有内部空间300,第二房顶组件3的外周,在内横梁23与上横梁32之间形成了采光口301;第一房顶组件2在四根内横梁23的内周形成方形的天窗200,第二房顶组件3安装在第一房顶组件2上并从上方遮挡天窗200;采光口301、内部空间300、天窗200和使用空间100依次连通。
双顶篷房的篷布组件包括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图中未示出),第一篷布的中部设有开口;第一篷布设置在第一房顶组件2上,第一篷布中部的开口与天窗200配合;第二篷布设置在第二房顶组件3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顶篷房中,光线以及新鲜空气均能依次经过相互连通的采光口301、内部空间300以及天窗200,最后到达使用空间100,从而使篷房使用空间100中部能有充足的采光和良好的通风效果。
另外,双顶篷房的拼接结构使其具有延展性,以四个边角处的第一立柱、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作为架构基础,可通过更换具有不同长度的横梁或通过增加横梁的数量去改变篷房支架的使用面积。例如,其他实施例中,两根第一立柱之间设置两根或以上的第二立柱,相邻的第二立柱之间设置外横梁。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包括自下往上相连的支立组件和第一房顶组件,所述支立组件和所述第一房顶组件之间形成使用空间,所述支立组件位于所述使用空间的外周,所述第一房顶组件从上方遮挡所述使用空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支架还包括第二房顶组件,所述第二房顶组件具有内部空间,所述第二房顶组件的外周形成采光口;
所述第一房顶组件上形成天窗,所述第二房顶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房顶组件上并从上方遮挡所述天窗;
所述采光口、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天窗和所述使用空间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篷房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立组件包括第一立柱,四根所述第一立柱呈矩形布置在所述篷房支架的四个边角处;
所述第一房顶组件包括第一斜梁,所述第一斜梁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一下端部和第一上端部,所述第一斜梁从所述第一下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上端部;
所述第二房顶组件包括第二斜梁,所述第二斜梁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二下端部和第二上端部,所述第二斜梁从所述第二下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二上端部;
所述第一下端部套装在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二下端部套装在所述第一上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篷房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立组件还包括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一立柱之间;
所述第一房顶组件包括外横梁,所述外横梁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外横梁的延伸两端分别扣合在所述第一下端部上和所述第二立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篷房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房顶组件还包括第一角撑杆;
所述第一角撑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角撑杆的延伸两端分别扣合在相互处置的两根所述外横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篷房支架,其特征在于:
四个所述第一上端部呈矩形阵列布置;
所述第一房顶组件还包括内横梁,所述内横梁水平设置,所述内横梁的延伸两端各扣合在一个所述第一上端部上,四根所述内横梁围绕形成矩形的所述天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篷房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房顶组件还包括第一檩条和第一飘檐杆;
所述第一檩条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四下端部和第四上端部,所述第一檩条从所述第四下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第四上端部;
所述第四上端部扣合在所述内横梁上,所述第一檩条的延伸中部扣合在所述外横梁上,所述第四下端部背向所述外横梁向外延伸;
所述第一飘檐杆与多个所述第四下端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篷房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上端部为中枢部;
所述第二房顶组件包括第三斜梁,所述第三斜梁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三下端部和第三上端部,所述第三斜梁从所述第三下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三上端部;
三个所述第三上端部扣合在所述中枢部上,所述第三下端部各套装在一根所述第一斜梁的所述第一上端部上;
一个所述第二下端部和三个所述第三下端部呈矩形阵列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篷房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房顶组件包括上横梁,所述上横梁水平设置;
所述上横梁的延伸两端分别扣合在所述第二下端部上和所述第三下端部上,或所述上横梁的延伸两端各扣合在一个所述第三下端部上;
四根所述上横梁呈矩形布置,所述采光口形成于所述上横梁与所述第一房顶组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篷房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房顶组件还包括第二檩条和第二飘檐杆;
所述第二檩条的延伸两端分别为第五下端部和第五上端部,所述第二檩条从所述第五下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五上端部;
所述第五上端部扣合在所述中枢部上,所述第二檩条的延伸中部扣合在所述上横梁上,所述第五下端部背向所述上横梁向外延伸;
所述第二飘檐杆与多个所述第五下端部固定连接。
10.双顶篷房,包括篷房支架和篷布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支架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篷房支架;
所述篷布组件包括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所述第一篷布的中部设有开口;
所述第一篷布设置在所述第一房顶组件上,所述开口与所述天窗配合;
所述第二篷布设置在所述第二房顶组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87143.1U CN213654420U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和双顶篷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87143.1U CN213654420U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和双顶篷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54420U true CN213654420U (zh) | 2021-07-09 |
Family
ID=76692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87143.1U Active CN213654420U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和双顶篷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54420U (zh) |
-
2020
- 2020-08-13 CN CN202021687143.1U patent/CN2136544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9263344B2 (en) | Foldable hexagon tent | |
US4793371A (en) | Portable shelter | |
US7055538B2 (en) | Foldable tent having eaves | |
US5345962A (en) | Arch supported fabric structure | |
CA1272425A (en) | Building structures | |
US20100218436A1 (en) | Transportable building module with two structures | |
US5115828A (en) | Demountable frame structure | |
US20040020526A1 (en) | Collapsible canopy | |
CN213654420U (zh) | 双顶篷房的篷房支架和双顶篷房 | |
CN111119566B (zh) | 一种篷房框架、单元篷房及可延展式立方篷房组 | |
CN210768088U (zh) | 新型斜顶车顶帐篷 | |
CN215443418U (zh) | 一种组装结构强度高的帐篷 | |
US20220356727A1 (en) | Combination-type large tent frame assembly | |
US20060283103A1 (en) | Gazebo | |
CN107916826A (zh) | 一种用于野营的透气性帐篷 | |
US20050178421A1 (en) | Tent with asymmetrical pole sleeves | |
KR102087159B1 (ko) | 조립형 텐트 | |
KR20230138941A (ko) | 확장 가능한 텐트 | |
KR20190091059A (ko) | 박공지붕형 접철식 캐노피 프레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캐노피 | |
KR20200002155U (ko) | 박공지붕형 접철식 캐노피 프레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캐노피 | |
KR101153274B1 (ko) | 접철식 천막 | |
KR20190115816A (ko) | 규격화 된 블록을 이용한 비닐 하우스 구조물과 시공법 | |
CN215212672U (zh) | 一种户外露营用帐篷 | |
CN207160735U (zh) | 一种凉篷的连接结构 | |
CN219974058U (zh) | 一种折叠式帐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