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3630676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30676U
CN213630676U CN202022394215.XU CN202022394215U CN213630676U CN 213630676 U CN213630676 U CN 213630676U CN 202022394215 U CN202022394215 U CN 202022394215U CN 213630676 U CN213630676 U CN 213630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rod
linkage
air
air conditione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942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先许
潘琦
朱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942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30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30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30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身、换热器、送风件、横向风板组件,第一驱动件、纵向风板组件、第二驱动件。纵向风板组件包括:联动件和多个纵向风板,联动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至少两个固定件,至少两个固定件固定在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的端部,以将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的连接处设置至少两个固定件,使得联动件的结构强度更高,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在连接处发生相对转动。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室内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大型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一般会设置横向风板和纵向风板来控制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以给用户带来良好地使用体验。
相关技术中,由于空调室内机的匹数较大,其整体结构往往也会随之变大,导致纵向风板组件的结构也要相应增大。但是,纵向风板在增大的同时,其结构一般难以稳定,纵向风板一般采用分段式结构,分段式结构通过分段连接的方式,来满足尺寸要求。但是,分段式结构的连接不稳定,相邻的两段易于发生相对转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纵向风板组件中的联动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结构稳定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内形成有风道,所述机身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所述机身的底部前侧设置有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风道内;送风件,所述送风件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横向风板组件,所述横向风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身且位于所述横向风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横向风板组件传动配合;纵向风板组件,所述纵向风板组件位于所述横向风板组件的内侧,所述纵向风板组件包括:联动件和多个纵向风板,所述联动件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多个纵向风板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且一端与所述联动件相连接,以在所述联动件的带动下运动,所述联动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至少两个固定件,所述至少两个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端部,以将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身且位于所述纵向风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纵向风板组件传动配合。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在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的连接处设置至少两个固定件,可以使得联动件的结构强度更高,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在连接处发生相对转动,可以进一步地保证纵向风板组件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至少两个固定件在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端部处沿所述第一联动杆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中的一个与所述至少两个固定件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另一个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至少两个固定件穿设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联动杆与所述至少两个固定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连接且另一端开设有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扣,所述至少两个弹性扣在周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弹性扣包括:连接部和扣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端部和所述扣部之间,所述连接部穿设所述安装孔且所述扣部扣设在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端部朝向所述机身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端部朝向所述机身的一侧设置有围绕所述安装孔的凸台,所述扣部扣设在所述凸台的端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联动杆包括:第一杆部、第一端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端部相对所述第一杆部背离所述机身,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端部层叠设置且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固定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杆部朝向所述机身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联动杆朝向所述机身的一侧表面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联动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联动杆的长度,所述第一联动杆所对应的所述纵向风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联动杆所对应的所述纵向风板的数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身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上对应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限位柱限位配合且所述限位孔构造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空调室内机关于横向风板组件的爆炸头;
图3是空调室内机关于纵向风板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纵向风板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联动杆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联动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第二联动杆的立体图;
图8是空调室内机关于限位柱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空调室内机关于限位孔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室内机S;
机身S1;出风口10;限位柱11;
横向风板组件S2;导风板20;
纵向风板组件S3;联动件30;第一联动杆301;第一杆部3010;
第一端部3011;弯折部3012;第二联动杆302;凸台3021;安装孔3022;
固定件31;弹性扣310;连接部3100;扣部3101;
纵向风板32;限位孔33;
第一驱动件S4;第二驱动件S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S。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S,包括:机身S1、换热器、送风件、横向风板组件S2、第一驱动件S4、纵向风板组件S3、第二驱动件S5。其中,机身S1可以固定在室内的墙壁上,机身S1内形成有风道,机身S1的顶部设置有与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图中未示出),机身S1的底部前侧设置有与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10,也就是说,风道的两端口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10。换热器设置于风道内,以对由进风口进入风道内的风进行换热处理,例如,换热器可以对进入风道的风进行加热或制冷处理,以使得由出风口10所吹出的风满足人们设定的需求。此外,在换热器与出风口10之间还设有送风件,送风件可以为贯流风扇结构,这样可以加快风道内风的更新速率,从而可以加快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以及循环室内机空气。
如图2所示,在出风口10处还设有横向风板组件S2,横向风板组件S2即按照机身S1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布置的风板组件,横向风板组件S2可以由两块导风板20在机身S1的高度方向上(上下方向)并列设置而组成,两块导风板20在上下方向进行摆动,从而扩大了出风口10在上下方向上的出风面积。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S4设置于机身S1,而且位于横向风板组件S2的一侧,例如,第一驱动件S4可以设置在横向风板组件S2左侧,第一驱动件S4与横向风板组件S2传动配合,以驱动横向风板组件S2的导风板20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摆动。其中,第一驱动件S4可以为带有驱动电机的装置。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机身S1内还设置有纵向风板组件S3,纵向风板组件S3即按照机身S1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布置的风板组件。纵向风板组件S3位于横向风板组件S2的内侧,换句话说,纵向风板组件S3的位置相对于横向风板组件S2位置更靠近进风口处。
如图2和图3所示,纵向风板组件S3包括:联动件30和多个纵向风板32,联动件30可运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0处,多个纵向风板32可运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0处,而且多个纵向风板32一端与联动件30相连接,以在联动件30的带动下运动。可以理解的是,联动件30位于机身S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布置,联动件30在左右方向运动时,带动多个纵向风板32在左右方向上进行摆动,由此来扩大出风口10在左右方向上的出风面积。由此可知,通过在出风口10设置横向风板组件S2和纵向风板组件S3可以调节出风口10的出风方向,从而可以给用户带来良好地使用体验。
详细地,如图3所示,在机身S1内还设置有第二驱动件S5,第二驱动件S5也可以为带有驱动电机的装置。第二驱动件S5位于纵向风板组件S3的一侧,例如,第二驱动件S5可以设置在纵向风板组件S3左侧,即联动件30的左侧,第二驱动件S5与纵向风板组件S3传动配合,以驱动纵向风板32进行左右摆动。
更详细地,如图4所示,联动件30包括:第一联动杆301、第二联动杆302和至少两个固定件31,至少两个固定件31固定在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的端部,以将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固定连接。相比较使用一个固定件将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进行固定连接,使用至少两个固定件31将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进行固定连接,可以使得连接后的联动件30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例如,当联动件3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较长时,若采用一个固定件进行连接,则在连接处,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易于发生相对转动,而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固定件31进行连接时,由于多个数量固定件31的中心点连线形成一定的距离,故可以避免联动件30在运动时,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可以使得联动件30的结构更加稳定,以保证纵向风板组件S3可以正常工作。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在仅有一个固定件时,联动件30的应力集中在该处,导致该处易于损坏,而设置至少两个固定件31,可以起到分散应力的作用,可以使得连接处的连接稳定性更高。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S,通过在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的连接处设置至少两个固定件31,使得联动件30的结构强度更高,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在连接处发生相对转动。
如图3所示,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以使得由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组成的联动件30的整体性更高。至少两个固定件31在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的端部处沿第一联动杆301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将多个固定件31沿同一个方向间隔设置,可以使得多个固定件31的中心能形成一定的间隔距离,从而可以避免联动件30在运动时,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在连接处产生相对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中的一个与至少两个固定件31为一体成型结构,而且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中的另一个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3022,至少两个固定件31穿设至少两个安装孔3022。也就是说,第一联动杆301可以与至少两个固定件31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第二联动杆302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3022;或者,第二联动杆302与至少两个固定件31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第一联动杆30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3022。将固定件31与其中一个联动杆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简化连接结构,使得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的连接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只需将固定件31穿设安装孔3022后即可实现连接,而且这种连接方式只需通过双手就可以完成,无需借助辅助装置进行安装。
例如,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联动杆301与至少两个固定件3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联动杆302的一端与第二驱动件S5相连接,而且第二联动杆302的另一端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3022。由于第一联动杆301位于第二联动杆302的末端,而且远离第二驱动件S5,故在联动件30运动时,第一联动杆301发生转动的可能性更大。而将固定件31设置在第一联动杆301上,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件31包括至少两个弹性扣310,至少两个弹性扣310在周向上间隔设置。例如,固定件31可以包括两个弹性扣310,通过设置多个弹性扣310,可以增加弹性扣310的回复弹性力,从而加强固定件31的固定连接能力。其中,弹性扣310可以为具有弹性的塑料件或橡胶件等。另外,通过弹性扣310的弹性变形,可以方便固定件31与安装孔3022的安装配合。
具体地,如图4和图6所示,弹性扣310包括:连接部3100和扣部3101,连接部3100连接在第一联动杆301的端部和扣部3101之间,连接部3100穿设安装孔3022,而且扣部3101扣设在第二联动杆302的端部朝向机身S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连接时,连接部3100位于第二联动杆302的安装孔3022内,以起到连接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的作用,扣部3101和第一联动杆301的端部对位于第二联动杆302的两侧,以对第二联动杆302进行限位。
更具体地,如图4和图7所示,第二联动杆302的端部朝向机身S1的一侧设置有围绕安装孔3022的凸台3021,扣部3101扣设在凸台3021的端面上。通过在第二联动杆302的端部设置凸台3021,可以增加安装孔3022在其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继而,当扣部3101与凸台3021配合后,可以进一步增强连接的稳定性。此外,设置凸台3021还可以增强第二联动杆302的端部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孔3022的直径和凸台3021内环的直径相同,安装孔3022的直径稍大于连接部3100的直径,以使得连接部3100可以穿设在安装孔3022内。扣部3101在自然状态下的直径要大于安装孔3022的直径,而且在受力状态下,扣部3101的直径稍小于安装孔3022的直径,另外,扣部3101在自然状态下的直径小于凸台3021的外环直径,这样以使得扣部3101可以穿过安装孔3022,而且扣部3101还可以与凸台3021扣合。
针对上述的描述,下面描述固定件31与第一联动杆301与第二联动杆302的装配。首先,当固定件31与安装孔3022接触后,多个弹性扣310受到安装孔3022的挤压,多个弹性扣310的扣部3101向安装孔3022的轴线处移动,以使得扣部3101可以通过安装孔3022和凸台3021的内环,当扣部3101穿过安装孔3022和凸台3021内环后,多个弹性扣310回复到自然状态,此时扣部3101扣合在凸台3021上,于是即可实现固定件31将第一联动杆301与第二联动杆302的固定连接。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联动杆301包括:第一杆部3010、第一端部3011和弯折部3012,弯折部3012连接在第一杆部3010和第一端部3011之间,以使第一端部3011相对第一杆部3010背离机身S1,第一端部3011与第二联动杆302的端部层叠设置,而且通过至少两个固定件31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一联动杆301上设置弯折部3012,可以使得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通过固定件31固定连接后的整体朝向机身的一侧为平面结构,而且采用至少两个固定件31连接,其结构稳定性以及强度更高。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杆部3010朝向机身S1的一侧表面与第二联动杆302朝向机身S1的一侧表面平齐。换句话说,即第一联动杆301朝向机身S1的一侧表面与第二联动杆302朝向机身S1的一侧表面平齐,这样可以防止联动件30在运动时与机身S1产生触碰,从而可以保证联动件30的正常工作不受干扰。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联动杆301的长度小于第二联动杆302的长度,第一联动杆301所对应的纵向风板32的数量小于第二联动杆302所对应的纵向风板32的数量。同样,由于第一联动杆301位于第二联动杆302的末端,而且远离第二驱动件S5,故在联动件30运动时,第一联动杆301发生转动的可能性更大。而将第一联动杆301的长度小于第二联动杆302的长度设置,而且第一联动杆301上所对应的纵向风板32的数量小于第二联动杆302所对应的纵向风板32的数量设置,可以减轻第一联动杆301和其对应的纵向风板32总重量,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联动杆301与第二联动杆302在连接处发生相对转动的可能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机身S1上设置有限位柱11,第一联动杆301和第二联动杆302上对应设置有限位孔33,限位孔33与限位柱11限位配合,而且限位孔33构造为弧形。
详细地,如图8和图9所示,限位柱11的柱体部分为圆柱体,其前端的自由端具有半球形凸起结构,而且其直径大于限位柱11后端的截面直径。限位孔33由两个弧形结构间隔设置构成,而且弧形结构具有弹性,例如弧形结构可以为具有弹性的塑料件或橡胶件。另外,限位孔33的直径稍大于限位柱11后端的截面直径,而且小于限位柱11前端的半球形凸起结构的直径。这样,限位柱11的前端在通过限位孔33时,限位孔33的两个弧形结构受到挤压而张开,以使得限位柱11的前端通过限位孔33,在限位柱11的前端通过限位孔33后,由于限位柱11后端的截面直径小于限位孔33的直径,于是限位孔33的两个弧形结构恢复至原始状态,这样限位孔33与限位柱11配合后,限位柱11只能在限位孔33内发生转动,从而保证联动件30的正常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所述机身内形成有风道,所述机身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所述机身的底部前侧设置有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送风件,所述送风件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横向风板组件,所述横向风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身且位于所述横向风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横向风板组件传动配合;
纵向风板组件,所述纵向风板组件位于所述横向风板组件的内侧,所述纵向风板组件包括:联动件和多个纵向风板,所述联动件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多个纵向风板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且一端与所述联动件相连接,以在所述联动件的带动下运动,所述联动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至少两个固定件,所述至少两个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端部,以将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固定连接;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身且位于所述纵向风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纵向风板组件传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至少两个固定件在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端部处沿所述第一联动杆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中的一个与所述至少两个固定件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另一个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至少两个固定件穿设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杆与所述至少两个固定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连接且另一端开设有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扣,所述至少两个弹性扣在周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弹性扣包括:连接部和扣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端部和所述扣部之间,所述连接部穿设所述安装孔且所述扣部扣设在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端部朝向所述机身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端部朝向所述机身的一侧设置有围绕所述安装孔的凸台,所述扣部扣设在所述凸台的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杆包括:第一杆部、第一端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端部相对所述第一杆部背离所述机身,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端部层叠设置且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固定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朝向所述机身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联动杆朝向所述机身的一侧表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联动杆的长度,所述第一联动杆所对应的所述纵向风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联动杆所对应的所述纵向风板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上对应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限位柱限位配合且所述限位孔构造为弧形。
CN202022394215.XU 2020-10-23 2020-10-23 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13630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4215.XU CN213630676U (zh) 2020-10-23 2020-10-23 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4215.XU CN213630676U (zh) 2020-10-23 2020-10-23 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30676U true CN213630676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23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94215.XU Active CN213630676U (zh) 2020-10-23 2020-10-23 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30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3067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558544U (zh) 空调器
EP3957917A1 (en) Air guide mechanism for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4791843U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791844U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696816B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运动机构及空调器
CN213273144U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CN212585073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框及空调室内机
JP411003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3273138U (zh) 散风组件、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13747245U (zh) 无风感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292243U (zh) 百叶结构和出风装置
KR101474499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9708208B (zh) 出风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363067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909383U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480548U (zh) 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CN207555759U (zh) 天花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569105U (zh) 窗式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CN210861367U (zh) 空调器
CN113074455A (zh)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
CN215909382U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464657U (zh) 出风结构和空调器
CN212619172U (zh) 出风框组件和空调器
CN221923695U (zh) 一种导风叶片、出风面板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