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3697U - 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 - Google Patents
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73697U CN213273697U CN202020210805.XU CN202020210805U CN213273697U CN 213273697 U CN213273697 U CN 213273697U CN 202020210805 U CN202020210805 U CN 202020210805U CN 213273697 U CN213273697 U CN 2132736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gas
- combustion
- zone
- regene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所述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用于燃烧和冷却如碳酸盐岩的材料,竖炉具有两个竖井,两个竖井交替作为燃烧竖井和作为再生竖井运行,每个竖井在材料流动方向上具有用于预热材料的预热区、用于燃烧材料的燃烧区和用于冷却材料的冷却区,在预热区上方或预热区内布置燃料入口,用于使燃料进入各自的竖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
背景技术
例如由WO 2011/072894 A1已知的这样的GGR竖炉具有两个竖直的平行的竖井,所述竖井循环地工作,其中,仅在一个竖井、即各自的燃烧竖井中燃烧,而另一个竖井作为再生竖井工作。将氧化气体与材料和燃料以同向流输送到燃烧竖井,其中,在此产生的热废气与从下面输送的、被加热的冷却空气一起通过溢流通道被导入废气竖井中,在那里废气与材料逆流地向上导出并且在此预热材料。通常将材料与氧化气体一起从上方给入竖井中,其中将燃料喷入燃烧区中。
待燃烧的材料通常在每个竖井中通过用于预热材料的预热区、与预热区连接的燃烧区和与燃烧区连接的冷却区,在燃烧区中燃烧材料,在冷却区中将冷却空气输送给热材料。
在例如持续10-15分钟的周期期间,将待燃烧的材料通过排出装置连续地在两个竖井上排出。材料柱均匀地在竖井中下降。然后,将炉转换,使得先前用作燃烧竖井的竖井变成再生竖井,且先前用作再生竖井的竖井再变成燃烧竖井。
这种GGR竖炉例如用至高大约3.3MJ/Nm3的热值的燃气来运行,其中具有小于6.6MJ/Nm3的热值的燃气在GGR竖炉的运行中带来显著的缺点。例如,在热值小于6.6MJ/Nm3的燃气中存在高份额的不可燃的成分。由此在GGR竖炉的运行中产生相对较大的燃气量,这与燃烧空气和石灰冷却空气一起引起较大的废气量。该较大的废气量包含热量过剩,所述热量过剩不再能够被在GGR竖炉的预热区中的石灰石床吸收。由此,废气温度从大约100℃升高到大约300℃。
较高的废气温度和较高的废气体积导致较高的热损失,因此,与用天然气点火的GGR竖炉相比,根据现有技术设计的GGR竖炉,当它用具有仅3.3MJ/Nm3热值的气体点火时,需要多出约20%的热能或燃料。
由于较大的废气体积,与天然气点火的GGR竖炉相比,根据现有技术设计的GGR竖炉在用仅具有3.3MJ/Nm3热值的燃气运行时,压力损失增加大约35%。同样地,为了压缩燃气和工艺空气将导致更高的电能需求。
由EP 1 634 026 B1已知一种方法,该方法减少了上述缺点。然而,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其需要大的且昂贵的热气体换热器,由于高的运行温度,热气体换热器也可掺入灰尘。
实用新型内容
由此出发,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向流-逆流-再生- 竖炉,其中克服了上述缺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此任务通过一种用于燃烧和冷却如碳酸盐岩的材料的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来解决,所述同向流-逆流-再生- 竖炉具有两个竖井,所述两个竖井可交替地作为燃烧竖井和作为再生竖井来运行,其中每个竖井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具有用于预热材料的预热区、用于燃烧材料的燃烧区和用于冷却材料的冷却区,其中,在预热区的上方或所述预热区内布置燃料入口,用于使燃料进入各自的竖井。
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包括在具有两个竖井(交替地作为燃烧竖井和再生竖井来运行)的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中燃烧和冷却诸如碳酸盐岩的材料的方法,其中所述材料流动通过预热区、至少一个燃烧区和冷却区,到达材料出口。将燃料在预热区内或预热区上方给入到各自的竖井中,使得燃料在进入燃烧区之前在预热区中被加热。在本文中,"预热区上方"应理解为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的预热区的上游。优选地,燃料仅在预热区内或在预热区上方被供给。燃料例如为燃气,如高炉气,其具有小于6MJ/Nm3的热值。
这使得在竖井中的均匀的气体和温度分布成为可能,这是生产良好且均匀的产品品质的前提。
用于燃烧和冷却诸如碳酸盐岩的材料的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具有至少两个竖井,优选彼此平行并且竖直的布置。竖井可交替地作为燃烧竖井和作为再生竖井运行,其中每个竖井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具有用于预热材料的预热区、用于燃烧材料的燃烧区域和用于冷却材料的冷却区。每个竖井优选具有用于使待燃烧的材料进入竖井中的材料入口,其中,所述材料入口尤其位于各自竖井的上端处,从而使所述材料由于重力而落入到所述各自竖井中。待燃烧的材料的任务例如在与燃料进入各自竖井的入口相同的高度水平上进行。燃料入口布置在预热区的上方或预热区内。燃料输送尤其在预热区的上方进行,使得燃料、尤其燃气,在进入到燃烧区之前完全通过整个预热区。
优选地,所述竖井通过气体通道在气体技术上彼此连接,从而使得气体能够从一个竖井流动至另一个竖井。气体通道具有在两个竖井之间的溢流通道的功能。
待燃烧的材料尤其是石灰石或白云石。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将氧化气体给入到燃烧区中。优选地,仅将氧化气体给入到燃烧区中而不给入到预热区。用于导入氧化气体的装置尤其布置在燃烧区内部。氧化气体(例如空气、富氧空气或具有约80%氧份额或含氧气体或几乎纯氧)的送入优选在预热区内、在燃烧区的入口处或在燃烧区内沿材料的流动方向进行。根据另一实施方式,通过多个喷枪(Lanze)进行将氧化气体送入燃烧区中。例如,氧化气体通过喷枪导入各个竖井中,其中,该喷枪尤其L形地构造,彼此均匀地间隔开,并且从预热区延伸到燃烧区域中,使得氧化气体优选地在预热区中的喷枪内被加热,并且在燃烧区域中离开喷枪。这提供了将氧化气体有针对性地导入燃烧区的优点,在燃烧区中发生燃气的燃烧。
也可以设想,将氧化空气通过竖井壁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缝隙送入竖井中。这些缝隙例如基本上水平地、尤其是横向于材料流动方向地延伸。缝隙形成用于使氧化空气进入各自竖井中的入口,并且例如全部布置在相同的高度水平上并且尤其是彼此均匀地间隔地布置。这种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稀释的、帘状的氧化气流在竖井内壁附近或竖井内壁处向下(在材料流动方向上)流动,从而使燃气的CO完全燃烧。替代所述缝隙或附加地可设置上述喷枪。
优选地,在竖井内的多个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使氧化气体进入的入口。例如,入口在竖井壁中缝形或作为枪形实施。这样的入口例如设置在燃烧区内的多个在材料流动方向上彼此相继的位置上。同样可以想到,在预热区内设置进口,尤其在预热区和燃烧区之间的边界上。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燃料、尤其燃气具有小于6.6MJ/Nm3的热值,尤其1MJ/Nm3至7MJ/Nm3,优选地2MJ/Nm3至4MJ/Nm3,最优选地3.3MJ/Nm3的热值。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在预热区和燃烧区之间的过渡部上或在预热区内或在燃烧区内布置有用于产生无待燃烧材料的气体体积的流动阻挡,其中,在该无待燃烧材料的气体体积内导入氧化气体。流动阻挡例如是横向于材料流动方向布置的梁。在梁的下方形成无待燃烧材料的气体体积,将氧化气体导入该气体体积中。这提供了将氧化气体均匀地导入和分布到各自竖井中的优点。
根据另一实施形式,将氧化气体导入围绕燃烧区,尤其围绕预热区和燃烧区之间的过渡部布置的环形室中。优选同心地围绕GGR 竖炉的一个或所有竖井的预热区和/或燃烧区来设置该环形室。环形室展示无待燃烧材料的气体体积,将氧化气体有利地导入该气体体积中。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在燃烧周期的时间长度上,各一个竖井作为燃烧竖井运行,并且在燃烧周期期间进行下列方法步骤:
a.在燃料输送时间的时间区间中,通过燃料入口将燃料输送到燃烧竖井中,
b.在预吹扫时间的时间区间中,通过燃料入口将惰性气体输送到燃烧竖井中,
c.在后吹扫时间的时间区间内,通过燃料入口将贫氧气体输送到燃烧竖井中,
d.转换炉运行,其中反转燃烧竖井和再生竖井的功能。
上述方法步骤优选以所列顺序依次实施。
惰性气体例如是氮气或二氧化碳。惰性气体优选通过预热区上方或预热区内的燃料入口导入燃烧竖井中,由此使燃气优选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向下移动。在预吹扫时间后,优选在燃烧竖井的预热区内或预热区上方不再有可燃气体混合物。预吹扫时间之后在时间上优选是后吹扫时间,其中贫氧气体(例如炉废气)在燃烧竖井的燃料入口处被送入到燃烧竖井中,由此优选已经稀释的燃气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在燃烧竖井内进一步向下移动。在后吹扫时间结束时,燃烧竖井的预热区内和预热区上方的对环境有害的气体浓度优选如此低,使得能够转换导入到其他仍作为再生竖井运行的竖井中。
这提供了如下优点,即在反转运行方式时或循环结束时,其中交换作为燃烧竖井或再生竖井的运行,在燃烧竖井的燃烧区内的尚未燃烧的燃气在炉竖井的功能被交换之前完全燃烧,以便最小化爆炸危险并阻止不可接受的向大气的排放。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在预吹扫时间和/或后吹扫时间期间,通过喷枪将氧化气体送入燃烧竖井中。由此,在预吹扫时间和后吹扫时间期间从上方流入燃烧区的可燃烧的气体被完全燃烧。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用于燃烧和冷却诸如碳酸盐岩的材料的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其具有两个竖井,所述两个竖井可交替地作为燃烧竖井和作为再生竖井来运行,其中每个竖井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具有用于预热材料的预热区、用于燃烧材料的燃烧区和用于冷却材料的冷却区。在预热区的上方或预热区内布置燃料入口,用于使燃料进入各自的竖井。上述有关用于运行GGR竖井的方法所述的优点和设计方案同样以根据装置的相应方式适用于GGR竖井。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在燃烧区内,在竖井壁中布置多个喷枪或缝隙,用于送入氧化气体。喷枪例如从预热区延伸到燃烧区中,从而喷枪的出口布置在燃烧区内。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在燃烧区内,在竖井壁中布置多个气体喷枪或缝隙,用于送入氧化气体。优选地,作为上述喷枪的替代或附加,在燃烧区内和/或冷却区内和/或用于连接竖井的气体通道内布置气体喷枪,其中,气体喷枪尤其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布置在喷枪的下游。气体喷枪例如在燃烧区内和/或冷却区内彼此均匀地间隔布置。在燃烧区和/或冷却区内的另一个处于下游的区域处导入氧化气体确保了燃料在GGR竖炉内的完全燃烧。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在预热区和燃烧区之间的过渡部上布置有流动阻挡,用于产生无待燃烧材料的气体体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布置用于将氧化气体导入到无待燃烧材料的气体体积的设备。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每个竖井具有各自的一个气体收集通道,所述气体收集通道构造为环形室,并且其中竖井的气体收集通道通过气体通道在气体技术上彼此连接。优选地,GGR竖炉具有用于将竖井在气体技术上彼此连接的气体通道,其中,气体通道例如将竖井的冷却区和/或燃烧区在一个区域处彼此连接。气体收集通道优选地布置为围绕各个竖井的冷却区和/或燃烧区的环形室。
这提供了在竖井中更均匀的气体和温度分布以及由此在有害物质排放较低的情况下得到的更好的产品品质的优点。另一个优点在于,从预热区流入气体通道的未燃烧的燃气在那里与输送到燃烧竖井的冷却空气一起被更好地后燃烧,因为气体通道体积明显更大。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多个实施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图1a和1b以纵向和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GGR竖炉的示意图。
图2a和2b以纵向和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GGR 竖炉的示意图。
图3以纵向和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GGR竖炉的示意图。
图4以纵截面图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GGR竖炉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燃烧周期内作为燃烧竖井运行的竖井内的时间流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1b示出了具有两个平行且竖直定向的竖井12、14的GGR 竖炉10。每个竖井12、14各自具有材料入口16、18,用于使待燃烧的材料进入GGR竖炉的各个竖井12、14中。材料入口16、18示例性地布置在各个竖井12、14的上端部处,使得材料通过材料入口16、 18由于重力落入竖井12、14中。
每个竖井12、14在其上端另外具有燃料入口20、22,用于使燃气进入。燃料入口20、22示例性地布置在与材料入口16、18相同的高度水平上。
在每个竖井12、14的下端部处是材料出口24、26,用于排出在各个竖井12、14中经燃烧的材料。每个竖井12、14在其下端部处具有冷却空气入口28、30,用于使冷却空气进入到相应竖井12、14中。在GGR竖炉10的运行中,待燃烧的材料从上向下流动通过各个竖井12、14,其中冷却空气从下向上、与材料逆流地流动通过各个竖井。炉废气例如通过材料入口16、18或通过燃料入口20、22或与之分开的气体出口从各自的竖井12、14中排出。
在材料入口16、18和燃料入口20、22下方,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连接各个竖井12、14的预热区32、34。在预热区32、34中,将材料和燃料优选预热到约700℃。优选地,各个竖井12用待燃烧的材料填充直至预热区32、34的上边界面36、38。材料和燃料,尤其是燃气,优选地在预热区32、34的上方给入到各自的竖井中。预热区32、34的至少一部分和各自竖井12、14的在材料流动方向上与预热区连接的部分例如由耐火衬里44围绕。
在预热区32、34中可选地布置有多个喷枪40、42并且各自用作氧化气体(例如含氧空气、尤其富氧空气,或具有大约80%的氧份额的气体,或几乎纯氧)的入口。图1a和1b同样示出了GGR竖炉10 在喷枪40、42的高度水平上的横截面视图。例如,在每个竖井12、 14中布置有十二个喷枪40、42且基本上均匀地彼此间隔开。喷枪40、 42例如具有L形,并且优选地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进入各个竖井12、 14中,并且在竖井12、14内在竖直方向上、尤其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延伸。竖井12、14的喷枪40、42的端部优选地布置在相同的高度水平上。优选地,在其上布置有喷枪40、42的平面各自是各个预热区32、34的下边界面46、48。作为喷枪40、42的替代或附加,也可以将竖井壁中的缝隙构造成用于使氧化空气进入竖井中的入口。
在预热区32、34处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连接燃烧区50、52。在该燃烧区中,将燃料燃烧,并且预热的材料在约1000℃的温度下燃烧。通过喷枪40、42送入到燃烧区50、52中的氧化气体实现了燃料在燃烧区50、52中的燃烧。在燃烧区50、52和/或冷却区60、62 内,可选地设置多个气体喷枪64、66,其在沿材料流动方向位于上述喷枪40、42下游的位置处延伸到燃烧区50、52和/或冷却区60、 62中,并用于使氧化气体进入燃烧区50、52和/或冷却区60、62中。气体喷枪64、66例如布置在燃烧区的靠近燃烧区50下边界面56、 58的下部区域中和/或在冷却区60、62的靠近燃烧区50、52下边界的上部区域中。同样可以想到的是,如图1a和1b所示,将气体喷枪 64、66设置在冷却区60、62内。
此外,GGR竖炉10具有气体通道54,用于在气体技术上将两个竖井12、14彼此连接。在气体通道54的上部高度水平上优选地布置燃烧区50、52的下边界面56、58、尤其燃烧区50、52的端部。在各个竖井12、14中,沿材料的流动方向在燃烧区50、52处连接有冷却区60、62,该冷却区延伸直至各个竖井的材料出口24、26或排出装置68、70。材料在冷却区60、62内冷却至约100℃。
在各个竖井12、14的材料出口侧端部处布置排出装置68、70。排出装置68、70包括例如水平的板,它们使得材料在排出装置68、 70与GGR竖炉的壳体壁之间侧向通行。排出装置68、70优选实施为推动式工作台或旋转工作台或具有推动式绞刀的工作台。这实现了燃烧物料通过炉竖井12、14的均匀的通过速度。
在GGR竖炉10的运行中,各竖井12、14中的一个是主动(aktiv) 的,其中,各竖井12、14中的另一个是被动(passiv)的。主动竖井12、14被称为燃烧竖井,而被动竖井12、14称为再生竖井。GGR 竖炉10周期性地操作,通常的循环数是每天75到150个循环。在循环时间的过程结束之后,交换竖井12、14的功能。这个过程连续地重复进行。通过材料入口16、18将交替材料如石灰石或白云石给入到各自作为燃烧竖井运行的竖井12、14中。在作为燃烧竖井运行的竖井12、14中,燃气、例如高炉气通过燃料入口20、22被导入到燃烧竖井中,其中,燃料入口20、22在再生竖井中用作废气出口。燃气在燃烧竖井的预热区32、34中被加热到约700℃的温度。
通过喷枪40、42,在燃烧竖井中输送氧化气体,例如空气、富氧空气或氧气,然而优选具有高氧含量的氧化气体,最优选具有大于 80体积百分比的氧含量的氧化气体。通过此方法,显著减少了流动通过燃烧区50、52和通过再生竖井的预热区32、34的气体量,其中流动通过再生竖井的预热区32、34的气体不包含热量过剩,并且优选具有约100℃的废气温度。由于气体量较小,整个炉的压力损失显著减小,这导致工艺气体压缩机的电能的显著节约。
图2a和2b示出了具有两个平行竖井12、14的GGR竖炉1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GGR竖炉基本上与图1的GGR竖炉10相对应。为了清楚起见,已经在图1a和1b中说明的一些附图标记被省略。与图 1a和1b的GGR竖炉10不同,图2a和2b的GGR竖炉10具有圆形的横截面。然而,可以想到所有的截面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多边形。此外,图2a和2b的GGR竖炉10具有一个气体收集通道82、84,该气体收集通道构造为环形室。气体收集通道优选圆周地围绕燃烧区50、52的下部区域延伸,尤其是在气体喷枪64、66 下方。每个竖井12、14各自具有气体收集通道82、84,其中,将气体收集通道82、84布置在用于连接两个竖井12、14的气体通道54 的高度水平处。两个竖井12、14的气体收集通道82、84尤其通过气体通道54彼此在气体技术上连接。尤其是,气体收集通道82与冷却区60、62在气体技术上连接,使得冷却气体至少部分地流入到气体收集通道82中。
这种构造方式有利地导致在竖井12、14中更均匀的气体和温度分布,并且由此导致更好的产品品质和更少的污染物排放。此构造形式的另一优点在于,从预热区32、34流入气体通道54的可能未燃烧的燃气在那里与输送到燃烧竖井的冷却空气一起更好地后燃烧,因为气体通道体积明显更大。
图3示出了具有两个平行的竖井12、14的GGR竖炉1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GGR竖炉基本上与图1a和1b的GGR竖炉10一致。为了清楚起见,已经在图1a和1b中解释的一些附图标记被省略。与图 1a和1b的GGR竖炉10不同,图3的GGR竖炉10不具有喷枪40、42。仅在燃烧区50、52和/或冷却区60、62内设有气体喷枪64、66。此外,图3的GGR竖炉10在每个预热区32、34中具有横向于材料流动方向定向的流动阻挡、尤其是梁86、88。在梁86、88下方,导入氧化气体,例如空气、富氧空气、氧气或具有至少80%的氧气份额的氧化气体。
图4示出了具有两个平行的竖井12、14的GGR竖炉1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GGR竖炉基本上与图2a和2b的GGR竖炉10一致。为了清楚起见,已经在图2a和2b中解释的一些附图标记被省略。与图 2a和2b的GGR竖炉10不同,图4的GGR竖炉10不具有喷枪40、42。图4的GGR竖炉10具有另一个环形室90、92,该环形室围绕各自的一个预热区32、34的下部区域延伸。环形室90、92在气体技术上与燃烧区连接,并且例如展示其中不存在待燃烧的材料的区域。在环形室90、92内,优选地输送氧化气体,例如空气或富氧空气或氧气,然而优选具有高氧含量的氧化气体,最优选具有大于80体积百分比的氧含量的氧化气体。
图1至4的GGR竖炉示例性地各自具有两个竖井12、14。同样可以考虑,在GGR竖炉内设置三个或者更多个彼此连接的竖井。附图 1至4中所示的气体喷枪64、66例如可以替代所示气体喷枪或附加地布置在气体通道54内,从而直接将氧化气体送入到气体通道中。
GGR竖炉10的每个竖井12,14在一个燃烧周期中作为燃烧竖井运行,并接着在一个再生周期中作为再生竖井运行。
在图5中示出了一个燃烧周期内的时间流程。燃料周期时间72 被分成燃料输送时间74、预吹扫时间76、后吹扫时间78和转换时间 80。在预吹扫时间76中,在燃料输送切断之后立即在燃烧竖井的燃料入口20、22处输送惰性气体,例如氮气或二氧化碳,并且由此使燃气优选地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向下移动。在预吹扫时间76结束时,优选在燃烧竖井的预热区32、34内或预热区上方不再存在可燃气体混合物。时间上在预吹扫时间76之后跟随有后吹扫时间78,其中在燃烧竖井的燃料入口20、22处将贫氧气体、例如炉废气送入到燃烧竖井中,由此优选已稀释的燃气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进一步在燃烧竖井内向下移动。在后吹扫时间78结束时,在燃烧竖井的预热区32、 34内部和预热区上方的对环境有害的气体浓度优选如此小,使得能够转换导入到其他仍作为再生竖井运行的竖井12、14中。优选地,在预吹扫时间76和后吹扫时间78期间,通过喷枪40、42尤其连续地将氧化气体导入燃烧竖井中,从而在预吹扫时间和后吹扫时间期间从上方流入燃烧区50、52中的可燃烧的气体完全燃烧。
上述用于运行GGR竖井10的方法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即在反转运行方式时或循环结束时,其中交换作为燃烧竖井或再生竖井的竖井 12、14运行,在燃烧竖井的燃烧区50、52内的尚未燃烧的燃气优选在炉竖井的功能被交换之前完全燃烧,以便最小化爆炸危险并阻止不可接受的向大气的排放。
还有可能的是,使上述GGR竖炉10尤其是在启动阶段以这样的方式运行,使得氧化气体通过燃料入口20、22给入到各自竖井12、 14中,其中燃料尤其是燃气通过喷枪40、42给入到在预热区32、34 和燃烧区50、52之间的过渡部中。
附图标记列表
10 GGR竖炉
12、14 竖井
16、18 材料入口
20、22 燃料入口
24、26 材料出口
28、30 冷却空气入口
32,34 预热区
36、38 预热区的上边界面
40、42 喷枪
44 耐火衬里
46、48 预热区的下边界面/燃烧区的上边界面
50、52 燃烧区
54 气体通道
56、58 燃烧区的下边界面/冷却区的上边界面
60、62 冷却区
64、66 气体喷枪
68、70 排出装置
72 燃烧周期时间
74 燃料输送时间
76 预吹扫时间
78 后吹扫时间
80 转换时间
82、84 气体收集通道
86、88 梁
90、92 环形室。
Claims (7)
1.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10),所述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用于燃烧和冷却如碳酸盐岩的材料,所述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具有两个竖井(12、14),所述两个竖井可交替地作为燃烧竖井和作为再生竖井来运行,其中每个竖井(12、14)在材料的流动方向上具有用于预热材料的预热区(32、34)、用于燃烧材料的燃烧区(50、52)和用于冷却材料的冷却区(60、62),
其特征在于
在预热区(32、34)的上方或所述预热区内布置燃料入口(20、22),用于使燃料进入各自的竖井(12、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10),其中,在所述燃烧区(50、52)内,在竖井壁中布置多个喷枪(40、42)或缝隙,用于送入氧化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10),其中在所述燃烧区(50、52)内,在所述冷却区(60、62)内和/或用于连接所述竖井(12、14)的气体通道(54)内,布置多个气体喷枪(64、66),用于送入氧化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10),其中,在预热区(32、34)与燃烧区(50、52)之间的过渡部布置有流动阻挡(86、88),以产生无待燃烧材料的体积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10),其中,围绕在预热区(32、34)与燃烧区(50、52)之间的过渡部构造环形室(90、92),从而在环形室(90、92)内构造无待燃烧材料的体积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10),其中,布置用于将氧化气体导入到无待燃烧材料的体积区域中的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10),其中,每个竖井(12、14)各自具有气体收集通道(82、84),所述气体收集通道构造为环形室,并且其中,所述竖井(12、14)的所述气体收集通道(82、84)通过气体通道(54)在气体技术上彼此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10805.XU CN213273697U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 |
TW110104271A TWI817086B (zh) | 2020-02-26 | 2021-02-04 | 在ggr豎爐中燃燒含碳材料的方法 |
US17/802,627 US20230106711A1 (en) | 2020-02-26 | 2021-02-23 | Method for burning carbon-containing material in a pfr shaft furnace |
JP2022551309A JP7480327B2 (ja) | 2020-02-26 | 2021-02-23 | Pfrシャフト炉内での炭素含有材料の燃焼方法 |
KR1020227028851A KR20220129063A (ko) | 2020-02-26 | 2021-02-23 | Pfr 샤프트 노에서 탄소-함유 재료를 버닝하기 위한 방법 |
CN202180016963.9A CN115175883B (zh) | 2020-02-26 | 2021-02-23 | 在ggr竖炉中燃烧含碳材料的方法 |
PCT/EP2021/054475 WO2021170592A1 (de) | 2020-02-26 | 2021-02-23 | Verfahren zum brennen von karbonhaltigem material in einem ggr-schachtofen |
BR112022016704A BR112022016704A2 (pt) | 2020-02-26 | 2021-02-23 | Método para a queima de material contendo carbono em um forno de cuba de ggr |
EP21706597.8A EP4110740B1 (de) | 2020-02-26 | 2021-02-23 | Verfahren zum brennen von karbonhaltigem material in einem ggr-schachtofe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10805.XU CN213273697U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73697U true CN213273697U (zh) | 2021-05-25 |
Family
ID=75934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10805.XU Active CN213273697U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73697U (zh) |
-
2020
- 2020-02-26 CN CN202020210805.XU patent/CN2132736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539011C2 (ru) | Воздухо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вичного воздуха в коксовальных печах | |
RU2082915C1 (ru) | Способ сжигания топлива в камере сгора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RU2474760C2 (ru) | Способ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горения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горелки в сборе и горелка в сборе | |
JP2003020230A (ja) | 化石燃料でガラス溶融炉を加熱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TWI470073B (zh) | 減少煉焦爐廢氣中之氮氧化物的方法 | |
JP3359284B2 (ja) | ガラス溶融炉内のNOxのエミッションを減少する方法 | |
CN106986561B (zh) | 环形石灰竖窑 | |
US20240361074A1 (en) | Parallel-flow regenerative shaft kiln and method for burning carbonate rock | |
AU2010230630A1 (en) | Coking plant with flue gas recirculation | |
CN116981900A (zh) | 竖窑和在竖窑中燃烧含碳酸盐材料的方法 | |
CN101233377B (zh) | 用于煅烧具有低NOx排放物的材料的方法 | |
US4216060A (en) | Horizontal type coke ovens | |
CN213273697U (zh) | 同向流-逆流-再生-竖炉 | |
JP2022136289A (ja) | 酸素燃焼炉における窒素酸化物の排出削減 | |
GB2511115A (en) | An end port regenerative furnace | |
CN110848737B (zh) | 一种有机物高温气化低氧分级燃烧方法 | |
CN113310310A (zh) | 在ggr竖炉中燃烧含碳材料的方法 | |
CN115175883B (zh) | 在ggr竖炉中燃烧含碳材料的方法 | |
EP0747492B1 (en) | Method for melting ferrous metals by means of an electric arc furnace charged with ferrous materials containing energy-releasing substances | |
JPH10246428A (ja) | 給気流加熱装置及び給気流加熱方法 | |
RU2796390C1 (ru) | Способ обжига карбонатосодержащ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в прямоточно-противоточной регенеративной шахтной печи | |
CN1203890A (zh) | 降低玻璃熔窑中NOx排放物的方法和设备 | |
CN2292978Y (zh) | 用热分解燃尽煤气的焚化装置 | |
RU2779201C2 (ru) | Сокращение выбросов оксида азота (nox) в печи с кислородно-топливным сжиганием | |
RU2265774C1 (ru) | Способ переработки твердых бытовых, промышленных и медицинских отходов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