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3020011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0011U
CN213020011U CN202021480766.1U CN202021480766U CN213020011U CN 213020011 U CN213020011 U CN 213020011U CN 202021480766 U CN202021480766 U CN 202021480766U CN 213020011 U CN213020011 U CN 213020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fan assembly
partition
vol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807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中清
程超
彭杰林
宫笋
钟志尧
周何杰
易正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807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0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0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0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组件、第二换热器、第二风机组件和压缩机,壳体内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中隔板以将壳体内部空间分割成间隔开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在水平方向上排布,壳体上具有与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壳体上还设有与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组件设在第一风道内,第一风机组件连接在中隔板上,第一风机组件的轴线与中隔板垂直;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机组件设在第二风道内,第二风机组件连接在中隔板上,第二风机组件的轴线与中隔板垂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安装方便,结构较小,可以节省室内占用面积。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器领域,大多数空调器内外机分离,将室内换热器设置在内机内,将室外换热器设置在外机内,内外机分离的空调器安装复杂,并且需要在墙上打孔,破坏家装。少数蒸发器、冷凝器同时安装在一个壳体内的一体式空调器,风道设计复杂,风机组件放置不合理,导致空调器的体积较大,放置时占用室内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组件、第二换热器、第二风机组件和压缩机,所述壳体内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中隔板以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割成间隔开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在水平方向上排布,所述壳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以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连接在所述中隔板上,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轴线与所述中隔板垂直;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一个为冷凝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另一个为蒸发器;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以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连接在所述中隔板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轴线与所述中隔板垂直;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一个内,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形成换热流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竖直放置的中隔板,中隔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割成水平方向布置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在第一风道内设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组件,其中,第一风机组件连接在中隔板上,第一风机组件的轴线与中隔板垂直,由此可以将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风道的热气流转换为冷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吹出;在第二风道内设置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机组件,其中,第二风机组件连接在中隔板上,第二风机组件的轴线与中隔板垂直,由此,可以将第二进风口进入风道的气流转换为热气流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从而可以保证制冷循环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设置在一个壳体上,第一风道内制冷和第二风道内制热可以互不干涉,使得空调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在墙上打孔,可以保持家装的完整美观。而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水平布置使得空调器的结构较小,在放置时可以节省室内占用面积。此外,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连接在中隔板上且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的轴线与中隔板垂直,使得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壳体的高度,从而有利于壳体高度结构的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风轮,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二风轮,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设在所述中隔板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远离所述中隔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均与所述中隔板连接,所述第一风轮设在所述第一蜗壳内,所述第一蜗壳的远离所述中隔板的一侧具有第一蜗壳进口,所述第一蜗壳的第一蜗壳出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轮设在所述第二蜗壳内,所述第二蜗壳的远离所述中隔板的一侧具有第二蜗壳进口,所述第二蜗壳的第二蜗壳出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朝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形状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互成角度,且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通过圆弧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之间,所述第四侧壁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和第二侧壁的另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平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竖直设置且均邻近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对且沿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且沿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出风口设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出风口设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另一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90°~27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上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包括在中隔板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部分和所述第二隔板的部分层叠设置且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层叠部分的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与所述第二隔板层叠设置的部分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与所述第一隔板层叠设置的部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壳体通过紧固件连接。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与中隔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中隔板与壳体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
壳体100,第一风道110,第二风道120,第一进风口130,第一出风口140,第二进风口150,第二出风口160,第一侧壁170,第二侧壁180,第三侧壁190,第四侧壁 200,
第一换热器300,第一段310,第二段320,圆弧段330,
第一风机组件400,第一电机410,第一风轮420,第一蜗壳430,第一蜗壳进口431,
第二换热器500,
第二风机组件600,第二电机610,第二风轮620,第二蜗壳630,第二蜗壳进口631,
压缩机700,中隔板800,第一隔板810,第二隔板8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壳体100、第一换热器300、第一风机组件400、第二换热器500、第二风机组件600和压缩机700。壳体100 可以为第一换热器300、第一风机组件400、第二换热器500、第二风机组件600和压缩机700提供安装空间;第一换热器300内和第二换热器500内可以装有冷媒,通过冷媒汽化或液化使得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可以制冷或制热;第一风机组件400 和第二风机组件600可以驱动气流运动;压缩机700可以为空调器1000的制冷循环提供动力,输出高温高压气体。
具体而言,参考图1,壳体100内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中隔板800以将壳体100 内部空间分割成间隔开的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 在水平方向上排布,壳体100上具有与第一风道110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30和第一出风口140,壳体100上还设有与第二风道120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50和第二出风口160。第一换热器300设在第一风道110内,第一风机组件400位于第一风道110内以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30流向第一出风口140,第一风机组件400连接在中隔板800上,第一风机组件400的轴线与中隔板800垂直,由此,中隔板800可以支撑第一风机组件400,而且,第一风机组件400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壳体100的高度,从而有利于壳体高度结构的减小。
第二换热器500位于第二风道120内,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中的一个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中的另一个为蒸发器,其中,第一换热器 300为冷凝器时,第二换热器500为蒸发器;第一换热器300为蒸发器时,第二换热器 500为冷凝器,冷媒可以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由此,使得空调器1000的制冷循环可以顺利进行,这里,以第一换热器300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500 为冷凝器为例进行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第二风机组件600设在第二风道120内以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50流向第二出风口160,第二风机组件600连接在中隔板800上,第二风机组件600的轴线与中隔板800 垂直,由此,中隔板800可以支撑第二风机组件600,而且,第二风机组件600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壳体100的高度,从而有利于壳体高度结构的减小。压缩机700设在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中的一个内,压缩机700、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 形成换热流路,其中,压缩机700将高温高压的冷媒传输给第二换热器500,冷媒在第二换热器500内液化放热,由此使得第二换热器500外部气流温度升高;液化后的冷媒流向第一换热器300,冷媒在第一换热器300内汽化吸热,由此使得第一换热器300外部气流温度降低。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1000制冷时,室内热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30进入第一风道110,热气流经过第一换热器300时与第一换热器300进行热交换,变为冷气流后进入第一风机组件400,第一风机组件400驱动冷气流流向第一出风口140,由此,冷气流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40流向室内对室内进行降温;为使空调器1000的制冷循环可以持续运行,室内气流还从第二进风口150进入第二风道120,气流经过第二换热器500时与第二换热器500进行热交换,变为热气流后进入第二风机组件600,第二风机组件600 驱动热气流流向第二出风口160,由此,热气流可以从第二出风口160流向室内,此时,可以在第二出风口160处安装导热管将热气流导出室内,也可以对流向室内的热气流不作处理,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相关技术中,大多数空调器内外机分离,将室内换热器设置在内机内,将室外换热器设置在外机内,内外机分离的空调器安装复杂,并且需要在墙上打孔,破坏家装。少数蒸发器、冷凝器同时安装在一个壳体内的一体式空调器,风道设计复杂,风机组件放置不合理,导致空调器的体积较大,放置时占用室内面积较大。
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在壳体100内设置竖直放置的中隔板 800,中隔板800将壳体100的内部空间分割成水平方向布置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在第一风道110内设置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一风机组件400,其中,第一风机组件 400连接在中隔板800上,第一风机组件400的轴线与中隔板800垂直,由此第一风道制冷时可以将从第一进风口130进入第一风道110的热气流转换为冷气流从第一出风口 140吹出;在第二风道120内设置第二换热器500和第二风机组件600,其中,第二风机组件600连接在中隔板800上,第二风机组件600的轴线与中隔板800垂直,由此,第一风道制冷时可以将第二进风口150进入风道的气流转换为热气流从第二出风口160 吹出,从而可以保证制冷循环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0将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设置在一个壳体100上,第一风道110内制冷和第二风道120内制热可以互不干涉,使得空调器1000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在墙上打孔,可以保持家装的完整美观。而且,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的水平布置使得空调器1000的结构较小,在放置时可以节省室内占用面积。此外,第一风机组件400和第二风机组件600连接在中隔板800上且第一风机组件400和第二风机组件600的轴线与中隔板800垂直,使得第一风机组件400和第二风机组件600 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壳体100的高度,从而有利于壳体高度结构的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第一风机组件400包括第一电机410和与第一电机410连接的第一风轮420,其中,第一电机410可以驱动第一风轮420 转动,第一风轮420转动可以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30流向第一出风口140;第二风机组件600包括第二电机610和与第二电机610连接的第二风轮620,其中,第二电机 610可以驱动第二风轮620转动,第二风轮620转动可以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50流向第二出风口160。
参考图2,第一电机410和第二电机610均设在中隔板800上且第一电机410的电机轴和第二电机610的电机轴分别位于第一电机410和第二电机610远离中隔板800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风机组件400和第二风机组件600连接在中隔板800上,且第一风机组件400和第二风机组件600的轴线均与中隔板800垂直,由此,第一电机 410和第二电机610可以便于驱动第一风轮420和第二风轮620转动,以驱动气流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蜗壳430和第二蜗壳630,第一蜗壳430和第二蜗壳630均与中隔板800连接,第一风轮420设在第一蜗壳430内,第一蜗壳430的远离中隔板800的一侧具有第一蜗壳进口431,第一蜗壳430 的第一蜗壳出口与第一出风口140连通,气流可以从第一蜗壳进口431进入第一蜗壳430 内部,进而进入到第一风轮420,第一风轮420可以驱动气流从第一蜗壳进口431流向第一蜗壳出口,再流向第一出风口140。
结合图1,第二风轮620设在第二蜗壳630内,第二蜗壳630的远离中隔板800的一侧具有第二蜗壳进口631,第二蜗壳630的第二蜗壳出口与第二出风口160连通,气流可以从第二蜗壳进口631进入第二蜗壳630内部,进而进入到第二风轮620,第二风轮620可以驱动气流从第二蜗壳进口631流向第二蜗壳出口,再流向第二出风口16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蜗壳430可以支撑第一风轮420,也可以对第一风轮420进行保护,便于将第一风轮420安装在第一风道110内。此外,第一蜗壳430还可以为气流提供导向,使得气流顺利地流向第一出风口140。第二蜗壳630可以支撑第二风轮620,也可以对第二风轮620进行保护,便于将第二风轮620安装在第一风道110内。此外,第二蜗壳630还可以为气流提供导向,使得气流顺利地流向第二出风口1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相对设置,由此使得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的布局合理紧凑,可以减小空调器 1000的产品体积。
参考图1,第一风机组件400设在第一换热器300的朝向第二换热器500的一侧,第二风机组件600设在第二换热器500的朝向第一换热器300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风道110内,气流是从第一换热器300远离第二换热器500的一侧流向第一换热器300的朝向第二换热器500的一侧,第一风机组件400设在第一换热器300的朝向第二换热器500的一侧可以便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30流向第一出风口140,从而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器300换热效率。
在第二风道120内,气流是从第二换热器500远离第一换热器300的一侧流向第二换热器500的朝向第一换热器300的一侧,第二风机组件600设在第二换热器500的朝向第一换热器300的一侧可以便于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50流向第二出风口160,从而可以提高第二换热器500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参考图1,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的形状相同。由此,可以便于安装和更换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使得空调器1000的通用性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均包括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20,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20互成角度,且第一换热器300 和第二换热器500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凸出。由此,可以增大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的换热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20通过圆弧段330连接,由此,可以使得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20可以平滑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便于安装在壳体 100内,可以降低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被磕伤的概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0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70和第二侧壁180以及相对的第三侧壁190和第四侧壁200,第三侧壁190连接在第一侧壁170的一端和第二侧壁180的一端之间,第四侧壁200连接在第一侧壁170的另一端和第二侧壁180的另一端之间,由此,第一侧壁170、第二侧壁180、第三侧壁190和第四侧壁200可以形成安装空间,使得第一换热器300、第一风机组件400、第二换热器 500、第二风机组件600和压缩机700可以安装在安装空间内。
其中,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20分别与第一侧壁170和第三侧壁190平行,第二换热器500的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20分别与第二侧壁180和第四侧壁 200平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风口130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壁170和第三侧壁190上的与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20对应的位置,第二进风口150可以设置在第二侧壁180和第四侧壁200上的与第二换热器500的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20对应的位置,由此,在壳体100上的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的布置位置均可以进风,从而可以增大气流与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的换热量,从而提高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均竖直设置且均邻近壳体100的内侧壁设置,第一进风口130和第二进风口150均设在壳体100的侧壁上,由此,可以进一步有效利用壳体100空间,并且,使得第一换热器300 离第一进风口130较近,使得第二换热器500离第二进风口150较近,从而使得进风后,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可以较快地与气流进行热交换。第一进风口130与第一换热器300相对且沿第一换热器300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进风口150与第二换热器 500相对且沿第二换热器500的延伸方向延伸,由此,从而可以增大气流与第一换热器 300和第二换热器500的换热量,从而提高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500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口140和第二出风口160均设在壳体100的侧壁上,第一出风口140设在第一进风口130的一端和第二进风口150 的一端之间,第二出风口160设在第一进风口130的另一端和第二进风口150的另一端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出风口140吹出的气流为冷气流,第二出风口160吹出的气流为热气流,将第一出风口140和第二出风口160间隔开设置可以降低第一出风口140 和第二出风口160对彼此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第一出风口140的轴线和第二出风口160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90°~270°,由此,第一出风口140的出风温度和第二出风口160 的出风温度相互影响比较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提高第一出风口140和第二出风口160 在壳体100上的布置灵活性。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出风口140的轴线和第二出风口160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80°。
在如图2所示的一个示例中,压缩机700可以设在第二风道120内,沿气流流动方向,压缩机700设在第二风机组件600的上游。由此,在第二风机组件600将气流吹向第二出风口160时,可以将压缩机700产生的废热带走,可以提高压缩机700的工作效率,而且,给压缩机700降温可以延长压缩机7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中隔板800包括在中隔板800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第一隔板810和第二隔板820,第一隔板810的部分和第二隔板820的部分层叠设置且在第一隔板810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开,第一隔板810和第二隔板820通过紧固件连接,层叠部分的第一隔板810靠近第一风道110,第二隔板820靠近第二风道120,第一风机组件400设在第一隔板810的与第二隔板820层叠设置的部分上,第二风机组件600设在第二隔板820的与第一隔板810层叠设置的部分上。
其中,第一风机组件400可以固定在第一隔板810上,第二风机组件600可以固定在第二隔板820上,第一隔板810和第二隔板820在厚度方向间隔开可以便于第一风机组件400和第二风机组件600的安装和固定。第一隔板810和第二隔板820通过紧固件连接可以便于第一隔板810和第二隔板820的安装和拆卸,从而有利于分别将第一风机组件400安装到第一隔板810,将第二风机组件600安装到第二隔板820,然后将安装有第一风机组件400的第一隔板810和安装有第二风机组件600的第二隔板820进行安装,可以提高第一风机组件400和第二风机组件600的安装便利性。
进一步地,中隔板800与壳体100通过紧固件连接。由此,可以便于中隔板800安装到壳体100上,也便于中隔板800从壳体100上拆卸。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中隔板以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割成间隔开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在水平方向上排布,所述壳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
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以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连接在所述中隔板上,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轴线与所述中隔板垂直;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一个为冷凝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另一个为蒸发器;
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以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连接在所述中隔板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轴线与所述中隔板垂直;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一个内,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形成换热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风轮,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二风轮,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设在所述中隔板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远离所述中隔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均与所述中隔板连接,所述第一风轮设在所述第一蜗壳内,所述第一蜗壳的远离所述中隔板的一侧具有第一蜗壳进口,所述第一蜗壳的第一蜗壳出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轮设在所述第二蜗壳内,所述第二蜗壳的远离所述中隔板的一侧具有第二蜗壳进口,所述第二蜗壳的第二蜗壳出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互成角度,且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通过圆弧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之间,所述第四侧壁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和第二侧壁的另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平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竖直设置且均邻近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对且沿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且沿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延伸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出风口设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出风口设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另一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90°~27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上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包括在中隔板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部分和所述第二隔板的部分层叠设置且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层叠部分的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与所述第二隔板层叠设置的部分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与所述第一隔板层叠设置的部分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壳体通过紧固件连接。
CN202021480766.1U 2020-07-23 2020-07-23 空调器 Active CN213020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0766.1U CN213020011U (zh) 2020-07-23 2020-07-23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0766.1U CN213020011U (zh) 2020-07-23 2020-07-23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0011U true CN213020011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518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80766.1U Active CN213020011U (zh) 2020-07-23 2020-07-23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00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411259A1 (en) * 2023-02-01 2024-08-07 Hephzibah Co., Ltd. Portable air conditio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411259A1 (en) * 2023-02-01 2024-08-07 Hephzibah Co., Ltd. Portable air condition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30366A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outdoor unit thereof
CN201310999Y (zh) 一种多风道空调室外机
CN104040263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213020011U (zh) 空调器
CN219624176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390507U (zh) 空调器
CN21500191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14814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96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2390503U (zh) 空调器
CN21327285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4275976U (zh) 窗式空调器
CN113970133A (zh) 空调器
CN102313323B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43194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28172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221240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160309U (zh) 厨房空调器
CN218763703U (zh) 移动空调
CN21304065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970132A (zh) 空调器
CN2149494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04065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618813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