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2805903U - 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 - Google Patents

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05903U
CN212805903U CN202021794300.9U CN202021794300U CN212805903U CN 212805903 U CN212805903 U CN 212805903U CN 202021794300 U CN202021794300 U CN 202021794300U CN 212805903 U CN212805903 U CN 212805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adiation
thermal
air
mai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943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磊峰
陈永强
胡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Freshair Aq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Freshair A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Freshair Aq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Freshair A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943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05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05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05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包括依次设置的隔热层、换能层、热阻尼层和辐射面板,热阻尼层为换能层和辐射面板之间形成的空气层,换能层包括第一主管、第二主管和多个支管,多个支管并行排列形成支管阵列,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平行,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分别固定在支管阵列的两端,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均与支管阵列连通。本实用新型在换能层和辐射面板之间设置空气层作为热阻尼层,辐射热量更均匀,防止结露现象的发生。而且空气层使得换能层与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更大,对冷源或热源的温度要求更低,更加节能。

Description

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空调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
背景技术
辐射空调末端,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空调末端,应用范围广泛,且项目铺设面积大。
传统的辐射空调末端中,用于输送冷水和热水的传热结构件,例如由传热管道和导热铝板组成的换能层,直接与金属辐射面板贴附连接,或者通过一层厚度<1mm的消声薄膜贴附在金属辐射面板上,由于盘管和辐射面板板面接触的密度不同,辐射面板在接近传热管道的区域,形成低温条状区域,低温条状区域的温度比其他区域温度低,使辐射面板温度不均匀;当这些低温区域的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在这些区域凝结形成水珠;辐射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室内人员及门窗开关情况有很大变动,导致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升高,使辐射面板出现结露;辐射面板结露易滋生细菌,破坏室内卫生环境;为了防止低温区域的形成,通常的做法是提高空调冷冻水的水温,使辐射面板板面温度维持在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之上,但供冷能力有所减小。
而且,目前传热管道均采用串联的形式进行传热,内部流体通道相当于串联式长行程,不便于安装,且传热效率差。辐射空调末端的传热管道多采用U型盘管,为了便于U型盘管的弯曲加工,管材宜使用圆管结构。但由于圆形的盘管与平面结构的接触面积小,热传导性差。因此通常需要在圆管外包裹增加热传导的散热翼,因此增加了生产工艺环节和制造成本,另外,散热翼既要和圆管需要贴合完好,还需保证与平面结构贴合的平整度,因此增加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难度。
因此,如何提高辐射空调末端的传热效率、使辐射面板板面温度均匀、提高辐射面板的抗结露能力,成为本领域重点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辐射空调末端传热效果差、易结露、安装难度大、能耗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创新地提供了一种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该辐射空调末端在换能层和辐射面板之间设置有空气层,且换能层采用并联流体通道的形式进行传热,辐射热量更均匀,提高传热效率,防止辐射面板结露。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包括依次设置的隔热层、换能层、热阻尼层和辐射面板,所述热阻尼层为所述换能层和辐射面板之间形成的空气层,所述换能层包括第一主管、第二主管和多个支管,多个所述支管并行排列形成支管阵列,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第二主管平行,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第二主管分别固定在所述支管阵列的两端,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第二主管均与所述支管阵列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阻尼层的厚度为0.6mm-2.4mm。
进一步地,所述热阻尼层的厚度为1.0mm-2.4mm。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为C型,所述隔热层与所述辐射面板固定连接围成腔体,所述换能层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换能层与所述辐射面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空气层的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网格件、条形件和柱状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支管为矩形管,第一主管、第二主管和多个支管在辐射面板上的投影面积之和大于多个支管间空隙的投影面积总和。
进一步地,所述支管的管壁厚度为0.5mm-2.5mm,所述支管的导热系数为0.1W/mK-1.0W/mK。
进一步地,所述换能层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管上,所述第一主管内部设有阻断件,所述阻断件位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换能层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管上,所述换能层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主管上,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支管阵列的不同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在换能层和辐射面板之间设置空气层作为热阻尼层,辐射热量更均匀,防止结露现象的发生。而且空气层使得换能层与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更大,对冷源或热源的温度要求更低,更加节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采用多个支管并联的传热方式,使换能层内部流体通道成并联式短行程,相比于串联长行程流体通道,降低流体阻力、减少能耗,传热更均匀。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的支管为矩形管,相对于传统的圆形管,其有效传热面积更大,传热更均匀,提高防结露能力,可以不需要散热翼结构,降低成本,且降低现场安装难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的支管相对于金属管,质量轻,便于运输,降低现场安装难度;且在保持轻质和强度的基础上,导热效果良好。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为标准化模块结构,在施工现场组合安装方便、快捷;可应用于不同的建筑场景中,如吊顶、墙面或地面等,对使用场合没有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a为不设支撑件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b为不设支撑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设置支撑件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b为设置支撑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a为一种实施例的换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与图4a的接口位置不同的换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另一实施例的换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与图5a的接口位置不同的换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无热阻尼层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热量传递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热量传递示意图。
图6c为铜管外侧热阻尼层的温度分布呈对数曲线图。
图中,
1、换能层;2、热阻尼层;3、隔热层;4、辐射面板;5、支撑件;11、第一主管;12、第二主管;13、支管;14、进液口;15、出液口;16、阻断件;17、接口;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如图1、2a、2b、3a和3b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包括依次设置的隔热层3、换能层1、热阻尼层2和辐射面板4,热阻尼层2为换能层1和辐射面板4之间形成的空气层,热阻尼层即空气层的厚度为0.6mm-2.4mm,空气在室温条件下导热系数λ约0.026W/mK,因此热阻尼层2的热阻范围为0.023m2K/W-0.1m2K/W。更优选地,热阻尼层即空气层的厚度为1.0mm-2.4mm。生产加工时,应考虑由于工艺限制造成的厚度不均匀问题,因此,本处定义为平均厚度。
隔热层3的热阻>热阻尼层2的热阻。隔热层3与热阻尼层2形成不对称传热,热量更多的向热阻尼层2一侧传递,而且作为热阻尼层2的空气层使得辐射更均匀,达到防结露的效果。隔热层3的热阻>0.1m2K/W,优选地,隔热层3的厚度>1mm,导热系数<0.05W/mK。更优选地,隔热层3的厚度≤100mm,便于安装和运输。隔热层3为硬质塑料板或发泡成型板材。
如图1所示,换能层1包括第一主管11、第二主管12和多个支管13,多个支管13并行排列形成支管阵列,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平行设置,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分别固定在支管阵列的两端,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均与支管阵列连通。冷源或热源的液体经第一主管11或第二主管12进入换能层1后,流经多个支管13形成的并联通道,进行传热。
多个支管13可以垂直于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也可以与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形成一定的夹角(即支管13在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之间倾斜设置)。优选地,多个支管13垂直于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
支管13为矩形管,即支管13的纵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相对于传统的圆形管,矩形管的有效传热面积更大,传热更均匀。第一主管11、第二主管12和多个支管13在辐射面板上的投影面积之和大于多个支管13间空隙的投影面积总和,传热面积更大,辐射效果更好,更加节能。优选地,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也为矩形管。
支管13的管壁厚度为0.5mm-2.5mm,支管13的导热系数为0.1W/mK-1.0W/mK。优选地,支管13为PP-R管(聚丙烯无规共聚物管)、LDPE管(低密度聚乙烯管)、HDPE管(高密度聚乙烯管)、PP管(聚丙烯管)、PET管(聚对苯二甲酸管)、PMMA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管)、PVC管(聚氯乙烯管)、PEEK管(聚醚醚酮管)、PC管(聚碳酸酯纤维)、聚丁烯管、聚酰胺纤维管、环氧树脂管或尼龙管。本实用新型的支管13相对于金属管质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管壁厚度和导热系数的设置使得支管在保持轻质和强度的基础上,导热效果良好。
优选地,支管13的表面为发射率较高的黑色或深色。
如图4a和图4b所示,换能层1的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均设置在第一主管11上,第一主管11内部设有阻断件16,阻断件16位于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之间。液体从进液口14进入第一主管11内,在阻断件16处被阻断,阻断件16将第一主管11分隔成左右两侧;进入到第一主管11内的液体在第一主管11左侧被分流到阻断件16左侧的多个支管13内,流体经支管13汇流到第二主管12后,又被分流到阻断件16右侧的多个支管13内,最终汇流到第一主管11右侧,从出液口15流出。图中箭头方向为液体的流动方向。
如图4a所示,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分别设置在第一主管11的左右两端,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均连接有接口17,通过接口17将两个辐射空调末端直接连接,降低辐射空调末端的安装难度。
如图4b所示,第一主管11的两端为封闭端,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设置在第一主管11的管体上,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均连接有接口17,接口17垂直于第一主管11。在进行安装时,通过软管连接相邻两个辐射空调末端上的接口17来实现组合安装。软管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辐射空调末端出液口15处的接口17,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辐射空调末端出液口15处的接口17。
如图5a和图5b所示,换能层1的进液口14设置在第一主管11上,换能层1的出液口15设置在第二主管12上,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设置在支管阵列的不同侧,即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对角设置。液体从进液口14进入第一主管11内,被分流到多个支管13内,流经并联的多个支管13后汇流到第二主管12,从第二主管12上的出液口15流出。图中箭头方向为液体的流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和2b所示,隔热层3为C型,隔热层3与辐射面板4固定连接围成一个封闭腔体,换能层1设置在腔体内,换能层1与外界隔离,换能层1可以与隔热层3固定连接。在换能层1和辐射面板4之间不需要设置支撑,隔热层3的两侧边与辐射面板4形成的腔体除了容纳换能层1外,还在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形成了空气层、作为热阻尼层2。隔热层3上开设有两个用于契合接口17的通孔31。
如图2a所示,隔热层3的槽面为平面,换能层表面与隔热层接触。或者,如图2b所示,隔热层3的槽面上设有多个用于容纳支管13的凹槽,每个凹槽内卡接一个支管13,此时,隔热层3的厚度指不设置凹槽处的厚度(忽略凹槽带来的误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和3b所示,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设置有用于形成空气层的支撑件5。支撑件5为网格件、条形件和柱状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由其中的一种支撑在换能层1和辐射面板4之间,也可以由上述中的几种组合支撑在换能层1和辐射面板4之间。
支撑件5可以是单独加工的结构件,然后分别与换能层1和辐射面板4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换能层1或辐射面板4一体成型。
网格件由多个薄片交叉形成,薄片由热阻0.01m2K/W-0.1m2K/W的材料构成,例如厚度不超过2.5mm、导热系数>0.02W/mK的材料(例如XPS挤塑板、EPS聚苯板、聚氨酯板等)。常温下空气的导热系数与构成网格件的薄片材料的导热系数数量级相同。
条形件、凸起和柱状件也选择导热系数也与空气导热系数的数量级相同的材料。
傅里叶导热定律:q=-λ(αt/αx)n
其中,q: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αt/αx:温度梯度;n: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
如图6a所示,无热阻尼层,换能层1直接与辐射面板4接触;由于缺少热阻尼层2的y方向热传导,辐射面板4的等温线T4弧度较大,即表面温差较大。
如图6b所示,在换能层1和辐射面板4之间设置热阻尼层2;按照傅里叶导热定律,在各向均质的热阻尼层2中,如热量从换能层1进入热阻尼内部后,由于临近左侧的x和y方向都存在温度梯度(等温线在x-y的截面表现为曲线),温度梯度最大的方向,通过的热流密度q也最大。由于积分累积效应,经计算可以得出:热量达到热阻尼层2右侧边界时,等温线趋于平坦,也即热阻尼层2右侧边界温度趋于均匀。辐射面板4的等温线T4则更为平坦。
因此,增设热阻尼层2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热量更均匀,辐射效果更好。
等温线理论基础:常见的导热结构件为铜管,如图6c所示,如果将热阻尼层看做半侧的圆筒壁,那么铜管和热阻尼层近似为单层圆筒壁的一维稳态热传导过程,热阻尼层中的温度分布(t1-t2)呈对数曲线。
按照傅里叶导热定律,热阻尼层右侧边界的均匀程度,与热阻尼材料的导热系数λ和厚度x正相关。但是,随着导热系数λ或厚度x加大,热传导的效率会降低;热阻尼材料采用空气时,厚度x加大还会增加热对流,并不利于等温线的平坦化。但是,如果空气层厚度x太小,热传导效率虽然会提高,但是会造成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较小,辐射面板表面产生结露,需要提高供冷时冷源的温度,导致高能耗、高造价。
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既要保证热传导效率,同时也要考虑节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确定热阻尼层的参数为:厚度在0.6mm-2.4mm范围。更优选地,空气层的厚度为1.0mm-2.4mm。
对本实用新型的辐射空调末端和无热阻尼层的辐射空调末端进行对比测试,两个辐射空调末端的换能层内均通入8℃的冷冻水,本实用新型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空气层厚度设置为1.2mm,随机选取辐射面板上5个点进行温度测量,测得的温度分别为22.0℃、21.8℃、22.0℃、21.8℃和21.8℃,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差最大仅为0.2℃,辐射面板温度较均匀。而无热阻尼层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面板的各点温度分别为12.0℃、11.1℃、13.2℃和12.9℃,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差最大为2.1℃、温差最小为0.9℃,各点温度差距较大。对比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辐射空调末端能降低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差,使辐射面板板面温度更均匀,提高了辐射效率,防止结露现象的发生。
目前常见的辐射空调系统没有热阻尼层(即换能层直接与辐射面板贴附),实测的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ΔT内外基本低于5℃。由于需要克服辐射面板板面结露的问题,辐射面板温度不能低于露点温度,冷冻水的温度无法使用8℃-10℃冷冻水系统,需要配置16℃-18℃高温冷冻水系统,导致高能耗、高造价。
本实用新型的辐射空调系统,由于采用了特定厚度和导热系数的热阻尼层(0.6mm-2.4mm的空气层),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实测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ΔT内外基本大于14℃。最低进水温度可以为6℃,一般采用8℃-10℃,因此常规冷冻水系统均能使用,不需要另外设置高温冷冻水系统,能耗低、造价低,更加节能。
设置对照实验对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ΔT内外进行测试,实验环境为室内温度28.5℃,相对湿度60%,对应的露点温度为20℃,采用10℃冷冻水输入辐射空调末端的换能层:
1、设置有1.5mm厚的空气层的辐射空调末端,辐射面板板面温度为24.2℃-24.7℃,高于露点温度,不会结露,可以正常工作,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ΔT内外大于14℃,辐射面板板面指辐射面板远离空气层的表面。
2、对照组为无空气层的辐射空调末端,测得辐射面板板面温度为12.9-14.6℃、低于15℃,辐射面板板面产生结露,换能层和辐射空调板面的温差ΔT内外小于5℃。因此,在此室内条件下,对照组的辐射面板不能使用10℃冷冻水工作。
因此,设置0.6mm-2.4mm厚度的空气层作为热阻尼层使得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温度温差较大,使供冷的冷冻水温度更高,供暖的热水温度更低,能耗小、更加节能。
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层和热阻尼层构成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以隔热层采用厚度为10mm的EPP发泡保温板(发泡聚丙烯板)、热阻尼层采用1.2mm空气层的辐射空调末端进行实验。实验环境为室内温度28.5℃,相对湿度60%,对应的露点温度为20℃。采用10℃冷冻水输入辐射空调末端的换能层后1小时,实测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为24.2℃-24.7℃,而隔热层外表面温度在28.0℃-28.3℃。由于隔热层的热阻较高,而热阻尼层的热阻较低,因此更多的热量能从热阻尼层一侧传入换能层,被冷冻水吸热,使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更低,从而本实用新型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可以自由适应各种运行环境的防结露高效率运行。
而且,经检测,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红外透射率<50%,可以提高整体传热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从辐射效率(热传导能力)、防结露能力和节能性三方面考虑,同时提高了三方面性能,提高了辐射效率、防结露、而且能耗更小、更加节能,使辐射空调末端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而且,本发明提供的防结露辐射空调末端为标准化模块结构,质轻、价廉,便于运输,且在施工现场组合安装方便、快捷;可应用于不同的建筑场景中,如吊顶、墙面或地面等,对使用场合没有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隔热层(3)、换能层(1)、热阻尼层(2)和辐射面板(4),所述热阻尼层(2)为所述换能层(1)和辐射面板(4)之间形成的空气层,所述换能层(1)包括第一主管(11)、第二主管(12)和多个支管(13),多个所述支管(13)并行排列形成支管阵列,所述第一主管(11)和所述第二主管(12)平行,所述第一主管(11)和所述第二主管(12)分别固定在所述支管阵列的两端,所述第一主管(11)和所述第二主管(12)均与所述支管阵列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阻尼层(2)的厚度为0.6mm-2.4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阻尼层(2)的厚度为1.0mm-2.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3)为C型,所述隔热层(3)与所述辐射面板(4)固定连接围成腔体,所述换能层(1)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层(1)与所述辐射面板(4)之间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空气层的支撑件(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为网格件、条形件和柱状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3)为矩形管,第一主管(11)、第二主管(12)和多个支管(13)在辐射面板上的投影面积之和大于多个支管(13)间空隙的投影面积总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3)的管壁厚度为0.5mm-2.5mm,所述支管(13)的导热系数为0.1W/mK-1.0W/mK。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层(1)的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管(11)上,所述第一主管(11)内部设有阻断件(16),所述阻断件(16)位于所述进液口(14)和所述出液口(1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层(1)的进液口(14)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管(11)上,所述换能层(1)的出液口(15)设置在所述第二主管(12)上,所述进液口(14)和所述出液口(15)设置在所述支管阵列的不同侧。
CN202021794300.9U 2020-08-25 2020-08-25 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 Active CN212805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4300.9U CN212805903U (zh) 2020-08-25 2020-08-25 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4300.9U CN212805903U (zh) 2020-08-25 2020-08-25 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05903U true CN212805903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8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94300.9U Active CN212805903U (zh) 2020-08-25 2020-08-25 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05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5148B2 (en) Temperature exchanging element made by extrus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JP4810290B2 (ja) 冷却パネル
CN111912066B (zh) 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
US20120090820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temperature-control device
CN212805903U (zh) 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
CN212205788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2805904U (zh) 低能耗辐射空调末端
CN111912065B (zh) 自适应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
CN111912067A (zh) 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
JP2008020119A (ja) 放射冷暖房用合成樹脂管、及び、放射冷暖房用パネル
CN111912068A (zh) 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
CN212987477U (zh) 拼接式辐射空调末端
CN212805902U (zh) 透射膜式辐射空调末端
CN213040682U (zh) 腔体式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
US20100084114A1 (en) Baseboard radiator
CN213687003U (zh) 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及地暖设备
CN106989462B (zh) 吊顶辐射板及吊顶采暖/制冷系统
CN208296102U (zh) 一种毛细管辐射供暖供冷系统
CN111595192A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2108645U (zh) 一种家用翅片管式空气能取暖器
CN215489964U (zh) 一种地暖散热装置以及地暖系统
CN213514233U (zh) 一种新型的辐射板结构
CN204629889U (zh) 一种用于环境舱的调温系统
CN221279590U (zh) 辐射冷却和/或加热组件及冷却和/或加热系统
CN101344210A (zh) 一种空气间层反射绝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