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2454438U -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54438U
CN212454438U CN202021808968.4U CN202021808968U CN212454438U CN 212454438 U CN212454438 U CN 212454438U CN 202021808968 U CN202021808968 U CN 202021808968U CN 212454438 U CN212454438 U CN 212454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ground
road
tunnel
street crossing
rail trans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089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健
曹林波
黄新连
罗章波
黄磊
葛红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089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54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54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54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建在第一方向道路和第二方向道路的交叉路口处,包括: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设置在第一方向道路之下和第一方向道路的长度方向一致;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地下二层站台层与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同层,站厅层位于地下一层,且位于第二方向道路的同一侧;第一方向过街通道,位于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之上,第一方向过街通道与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站厅层位于同一层且相互连通。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分次施工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和过街通道、施工过程中二者相互影响需要保护已完成结构,工程量较大,建设仍较为复杂,对周边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作为交通规划网中的一个节点,不仅要考虑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客流换乘,还应做好与地面交通客流的换乘和衔接,同时根据车站所处的周围环境条件,紧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车站合理站位,并妥善处理车站与城市交通、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文物古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及市民的影响。车站设计应尽可能考虑与地下过街通道、综合管廊、物业开发建筑等结合建设,统一组织进出站及过街客流,避免重复建设。
目前国内地铁建设已较为成熟,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及成果。实际设计及施工中,地铁出入口100与车站站位有关,多数车站优先采用采用跨路口设置,如图1所示。
但实际工程中,十字路口往往存在较多管线,交通流量较大,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明挖施工时,需改迁路口管线,封闭和疏解十字路口交通。当存在改迁难度较大的管线,如:110kv及以上高压线、国防光缆、埋设较深的大直径污水管等,以及十字路口交通封闭和疏解困难时,车站往往会考虑偏路口一侧布置,避开管线改迁及交通疏解困难位置,车站采用明挖施工,同时,车站出入口设计时均考虑兼做市政过街通道使用,如图2所示。地铁出入口100兼过街通道施工若采用明挖,依然会对地面交通、地下管线、周边环境及社会影响较大,且建设成本较高。
现有技术中施工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和过街通道,需要分次施工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和过街通道,施工过程中二者相互影响,后施工的结构需要保护先期已完成结构、工程量较大、建设仍较为复杂,对周边影响较大,研究一种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合建的结构和施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需分次建设,近距离施工需,二者相互影响,后施工的结构需要保护先期已完成结构、工程量较大、建设仍较为复杂,对周边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用于建在第一方向道路和第二方向道路的交叉路口处,包括:
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设置在第一方向道路之下,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和所述第一方向道路的长度方向一致;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地下二层站台层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同层,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站厅层位于地下一层且位于第二方向道路的同一侧以及位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之上;
第一方向过街通道,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位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之上,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站厅层位于同一层且相互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方向道路和第二方向道路形成交叉路口,第一方向道路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长度方向是一致的。首先,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地下二层站台层是与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同层,同时也是位于第二方向的同一侧的,即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是偏置设置在交叉路口处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避开了交叉字路口这个往往存在较多管线,交通流量较大的位置,建设较为简单,对周边影响较小。其次,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位于底层地下二层,第一方向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位于地下一层,且第一方向过街通道位于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之上;这种地下两层的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使用率,减少了施工总量,对周边的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背景技术中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另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图4的施工方法在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位置沿第二方向道路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的施工方法在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位置沿第一方向道路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背景技术中:
100地铁出入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
210第一方向道路,220第二方向道路,
1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
2轨道交通地下车站,21第一地铁出入口,22第二地铁出入口,
31第一方向过街通道,32第二方向过街通道,33过街通道出入口,
4两结构间未开挖土体或岩体;
5超前支护结构,51超前大管棚,52超前小导管,
6上洞室,61出土孔洞,62临时中隔壁,63上洞室初期支护,
64上洞室二次衬砌,
7下洞室,71砂浆锚杆,72下洞室初期支护,73下洞室二次衬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用于建在第一方向道路210和第二方向道路220的交叉路口处,包括:
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1,设置在第一方向道路210之下,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1和所述第一方向道路210的长度方向一致;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2,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跌下二层站台层与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1同层,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站厅层位于地下一层且位于第二方向道路220的同一侧以及位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之上;
第一方向过街通道31,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位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1之上,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31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2的站厅层位于同一层且相互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的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第一方向道路和第二方向道路形成交叉路口,第一方向道路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长度方向是一致的。首先,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地下二层站台层与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同层,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地下一层站厅层与过街通道同层,同时也是位于第二方向的同一侧的,即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是偏置设置在交叉路口处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避开了交叉字路口这个往往存在较多管线,交通流量较大的位置,建设较为简单,对周边影响较小。其次,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位于地下二层,第一方向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位于地下一层,且第一方向过街通道位于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之上;这种地下两层的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使用率,减少了施工总量,对周边的影响较小。
实施中,所述过街通道的顶部结构为拱形结构;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为矩形结构。
过街通道的顶部结构为拱形结构,这样,通过超前管棚支护和小导管,使顶部结构形成超前支护结构后再开挖,受到的外部的土体的作用力较为均匀和稳定。由于区间隧道的与过街通道合建,上部有超前支护,列车行驶的空间内矩形是最节省开挖空间的,因此,能够采用矩形结构。
实施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
第二方向过街通道32,所述第二方向过街通道32与所述第二方向道路220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位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1之上,所述第二方向过街通道32与所述述第二方向过街通道220位于同一层且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方向过街通道32和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方向道路的两侧。
由于第一方向过街通道是沿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方向,第二方向过街通道和第一方向过街通道位于同一层,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方向过街通道和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方向道路的两侧。这样,就实现了从第二方向道路的一侧,经第二方向过街通道和第一方向过街通道,进入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也就进入到了第二方向道路的另一侧。
实施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方向过街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过街通道出入口33,且两个所述过街通道出入口3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方向道路210的两侧。
通过过街通道出入口能够进入到第二方向过街通道,首先能够实现第二方向道路的两侧过街功能,其次,与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相配合,还能实现经第二方向过街通道,第一方向过街通道,实现到达第一方向道路的长度方向过街功能,既能到达第二方向道路的正对面,也能到达第二方向道路的对角位置。
实施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31和第二方向过街通道32以T形结构相连通。
这样,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第一方向过街通道和第二方向过街的连通。
实施中,如图3所示,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是两条;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31是两条;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31是两条;
一条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3设置在一条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1之上。
实施中,如图3所示,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还包括:
设置在两条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之间的未开挖土体或岩体4,所述支撑结构4设置在第一方向道路210和第二方向道路220的交叉路口之下,与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3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与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31位于同一层,以隔离两结构,减少两结构施工之间的相互影响。
实施中,如图3所示,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至少包括两个第一地铁出入口21;
其中,两个第一地铁出入口21位于所述第一方向道路210的两侧且靠近第二方向道路220的位置。
这样,两个第一地铁出入口就是设置在交叉路口的位于第二方向道路的同一侧,且位于第一方向道路的两侧的,与过街通道出入口相对设置。两个过街通道出入口和两个第一地铁出入口分别设置在交叉路口的把角位置,方便各个方向的行人过街,以及进入轨道交通地下车站。
实施中,如图3所示,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还包括两个第二地铁出入口22;
其中,两个第二地铁出入口22位于所述第一方向道路210的两侧且远离第二方向道路220的位置。
两个第二地铁出入口设置的位置距离交叉路口稍远。
实施中,如图3所示,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2在所述第二方向道路方向的长度方向覆盖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1在所述第二方向道路方向的长度方向的边缘。
这样,保证了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在宽度方向能够覆盖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宽度方向。
实施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图4的施工方法在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位置沿第二方向道路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4的施工方法在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位置沿第一方向道路长度方向的剖视图。本申请实施例的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的施工方法,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形成超前支护结构5;
步骤S200:在所述超前支护结构之下形成上洞室6,作为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洞室和/或第一方向过街通道;
步骤S300:在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洞室之下形成下洞室7,作为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洞室。
本申请实施例的过街通道和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的施工方法,超前支护结构,上洞室和下洞室,自上而下依次施工。这样就形成了地下两层的结构,地下二层的下洞室和地下一层的上洞室,形成了下洞室和上洞室两层的结构形式,由于是上下两层结构的形式,而施工时是从上面方式施工的,这样,就使得超前支护结构仅仅需要形成一次就可以了,即超前支护结构作为上洞室的超前支护结构,右作为下洞室的超前支护结构,使得整个施工方法的施工量较少,施工时间较短,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实施中,在所述超前支护结构之下形成上洞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上洞室的底板预留出土孔洞61,以便于进行下洞室的土体开挖。
在上洞室的底板预留了出土孔洞,这样,在形成下洞室开挖处的土体,能够从出土孔洞方便的运至上洞室,再从上洞室运出。这样,下洞室的土体的运出效率较高,使得施工效率较高,即下洞室暗挖的出土效率和施工效率够较高。
实施中,形成超前支护结构的步骤,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
形成多个超前大管棚51,其中,各个所述大管棚呈拱形排列;
形成多个超前小导管52,其中,各个所述超前小导管呈拱形排列在所述超前大管棚之下,且两个所述超前大管棚之间下方的位置设置一个所述超前小导管;
在各个所述超前大管棚51和所述超前小导管52内注浆,以加固地层。
即超前支护结构整体是呈拱形的,使得上洞室的顶部结构也是拱形的,进而使得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顶部结构为拱形结构,这样,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顶部结构受到的外部的土体的作用力较为均匀和稳定。此时,采用的是超前大管棚和超前小导管相结合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超前支护结构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多个超前大管棚形成超前支护结构的方式,其中,各个所述大管棚呈拱形排列;
或者采用多个超前小导管形成超前支护结构的方式,其中,各个所述超前小导管呈拱形排列。
形成超前支护结构的方式,可根据地层选择其一,或任意组合的方式。
实施中,在所述超前支护结构之下形成上洞室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开挖上洞室的左半边洞室的断面;
形成上洞室的临时中隔壁62;
对上洞室的左半边洞室的面进行临时支撑;
开挖上洞室的右半边洞室的断面;
对上洞室的右半边洞室的断面进行临时支撑;
对上洞室进行上洞室二次衬砌64形成永久性支撑,拆除临时支撑;其中,所述永久性支撑包括位于所述上洞室底部的位置的上洞室的底板。
即采用中隔壁法进行上洞室的施工。通过形成上洞室的临时中隔壁,对上洞室的左半边洞室的起到了支撑作用。也为上洞室的右半边洞室的开挖提供了条件。
实施中,对上洞室的左半边洞室的断面进行临时支撑的步骤,具体包括:
为上洞室的左半边洞室的断面设置钢架,挂网,喷混凝土支护,进行临时支撑,形成上洞室的左半边洞室的断面的上洞室初期支护63;
对上洞室的右半边洞室的断面进行临时支撑的步骤,具体包括:
为上洞室的右半边洞室的断面设置钢架,挂网,喷混凝土支护,进行临时支撑,形成上洞室的右半边洞室的断面的上洞室初期支护63。
通过设置钢架,挂网,喷混凝土支护,分别对上洞室的左半边洞室的进行临时支撑,为后续施工提供了条件。
实施中,在所述合建结构形成下洞室,作为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洞室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上洞室的底板预留的出土孔洞向下,和/或下洞室采用台阶法开挖下洞室的上半断面;
对下洞室的上半断面进行临时支撑;
从下洞室的上半断面底部向下采用台阶法开挖下洞室的下半断面;
对下洞室的下半断面进行临时支撑;
对下洞室进行下洞室二次衬砌73形成永久性支撑。
上洞室的底板预留的出土孔洞不仅是出土孔洞,还是开挖下洞室的上半断面的施工的孔洞。通过上洞室的底板预留的出土孔洞,提高了下洞室暗挖的出土效率和施工效率。
实施中,对下洞室的上半断面进行临时支撑的步骤,具体包括:
为下洞室的上半断面设置钢架,挂网,打设砂浆锚杆71,喷混凝土支护,进行临时支撑,形成下洞室的上半断面的下洞室初期支护72。
对下洞室的下半断面进行临时支撑的步骤,具体包括:
为下洞室的下半断面设置钢架,挂网,打设砂浆锚杆71,喷混凝土支护,进行临时支撑,形成下洞室的上半断面的下洞室初期支护72。
通过设置钢架,挂网,喷混凝土支护,分别对下洞室的上半断面和下洞室的下半断面进行临时支撑,为后续施工提供了条件。
实施中,在所述地铁合建结构之下采用台阶法施工形成下洞室,作为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洞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封闭上洞室的底板预留的出土孔洞。
这样,实现了对出土孔洞的封堵,形成上下两层的框架结构。
实施中,在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洞室之下形成下洞室,作为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洞室的步骤采用台阶法,或者,中隔壁法,或者交叉中隔壁法,或者中隔壁法和台阶法组合的方式形成下洞室。
具体采用哪一种施工方法形成下洞室,要根据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进行选择。
本申请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尤其适用于上软下硬的地层,如:上部填土、粘土层,下部岩层的地质情况。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高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用于建在第一方向道路和第二方向道路的交叉路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设置在第一方向道路之下,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和所述第一方向道路的长度方向一致;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地下二层站台层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同层,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站厅层位于地下一层且位于第二方向道路的同一侧以及位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之上;
第一方向过街通道,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位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之上,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站厅层位于同一层且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顶部结构为拱形结构;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为矩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方向过街通道,所述第二方向过街通道与所述第二方向道路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位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之上,所述第二方向过街通道与所述述第二方向过街通道位于同一层且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方向过街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方向道路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过街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过街通道出入口,且两个所述过街通道出入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方向道路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和第二方向过街通道以T形结构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是两条;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是两条;
一条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设置在一条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两条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之间的未开挖土体或岩体,在第一方向道路和第二方向道路的交叉路口之下,与所述第一方向过街通道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个合建结构之间,以隔离两个合建结构,避免合建结构施工时互相影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至少包括两个第一地铁出入口;
其中,两个第一地铁出入口位于所述第一方向道路的两侧且靠近第二方向道路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还包括两个第二地铁出入口;
其中,两个第二地铁出入口位于所述第一方向道路的两侧且远离第二方向道路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在所述第二方向道路方向的长度方向覆盖所述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在所述第二方向道路方向的长度方向的边缘。
CN202021808968.4U 2020-08-26 2020-08-26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 Active CN212454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8968.4U CN212454438U (zh) 2020-08-26 2020-08-26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8968.4U CN212454438U (zh) 2020-08-26 2020-08-26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54438U true CN212454438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4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08968.4U Active CN212454438U (zh) 2020-08-26 2020-08-26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544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4623A (zh) * 2020-08-26 2020-11-06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4623A (zh) * 2020-08-26 2020-11-06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894623B (zh) * 2020-08-26 2024-07-16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4253B (zh) 一种既有地铁暗挖叠岛换乘车站的扩建方法
US12025008B2 (en) Vertical orthogonal top exhausting air duct structure of deeply-buried subway stat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8252329B (zh) 围护结构承力的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5464134B (zh)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顺逆结合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CN106703828A (zh) 采用预制装配式衬砌结合pba建造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CN105464686A (zh)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幕架式暗挖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CN111456773A (zh) 密贴式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86036B (zh) 一种扩大拱脚初支拱盖法施工方法
CN103775110A (zh) 软土地区多层地下空间的暗挖施工方法
CN109944273A (zh) 一种城市隧道、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及综合管廊合建结构
CN113756363B (zh) 一种轨道交通既有车站续接车站的施工方法
CN110030016A (zh) 一种硬岩地层暗挖单层衬砌地铁停车线大断面隧道结构
CN213682122U (zh) 一种地铁换乘车站复杂异型基坑的基坑群开挖结构
CN113898348A (zh) 一种超浅埋大跨暗挖地铁车站隧道修建方法
CN104184097B (zh) 一种通信管道及缆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及方法
CN212454438U (zh)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
CN105781570A (zh) 一种地铁无内支撑轨排井及其施工方法
CN106930768A (zh) 隧洞施工方法及应用
CN110644520A (zh) 由特定模型展现的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与运用
CN111894623A (zh)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0597377U (zh) 一种综合管廊与地铁车站的共建结构
CN105041348A (zh) 一种采用复合顶板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CN116479931A (zh) 一种地铁车站与市政隧道共建施工方法
CN111794757B (zh) 一种在既有建筑物下复合地层暗挖施工的地下水处理方法
CN211523226U (zh) 一种基坑内支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