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气装置和检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气装置和检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深井、超深井钻井或修井作业中,采用无接箍式套管,解决套管下入比较困难的问题,无接箍套管没有接箍,主要通过将内外螺纹直接加工在管体上,从而完成连接。
在对无接箍套管进行密闭性检测的时候,通常将每根套管或接箍等管件的公扣和母扣,分别和标准的母扣和公扣接头连接,建立密闭空间,然后往密闭空间内注入一定量的高压检测气体,再用水浸没被检测的管件,在一定时间内被检测的管件不冒气泡,说明被检测的管件的密封达到要求。但这种检测方法在管件比较长时,需要较大的容器来盛装水,以便把管件浸没在水中。特别是需要对连接成管线的某个部位进行密封性检测时,就更难找到适合的容器来盛装水。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检测无接箍套管的密闭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气装置和检测器,主要目的能够方便对无接箍套管的密闭性进行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气装置,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为圆环形结构,所述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围绕所述本体的内壁的周向设置,所述本体轴向的每侧均至少设置一个密封件;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壁上,用于将所述本体与套管固定。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包括:
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均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
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侧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转换接头,所述转换接头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轴向的每侧均具有多个密封件,多个密封件间隔设置在本体的内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端朝向第二本体的一侧沿轴向设置有密封件;或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朝向第一本体的一侧沿轴向设置有密封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件为密封胶条。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的弹簧锁钩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弹簧锁扣,所述锁扣伸入所述锁钩内,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锁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第二本体第二端的第二连接板和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通过螺栓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检测器,包括如前所述的集气装置;和
气体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检测装置与所述集气装置的转换接头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连接,所述警报装置接收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发送的指令,发出警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气装置和检测器,其中集气装置包括本体、密封件和紧固件,本体为圆环状结构,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密封件围绕本体的内周设置,且位于本体轴向的两侧均设置至少一个密封件,从而当需要对无接箍套管进行密闭性检测时,将本体套在无接箍套管需要检测的位置外,而后通过紧固件将本体与套管进行固定,此时每个密封件压紧套管管体的外部,套管需要检测的位置位于两个密封件之间,从而套管、本体以及两个密封件之间形成套管与集气装置的密闭空间,如果套管检测部位发生泄漏,则套管与集气套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就会泄漏有气体,再将气体检测装置与集气装置的出气口进行连接,就能够通过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无接箍套管的待检测部位是否发生漏气,完成对套管密闭性的检测,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气装置,体积小,结构简单,且在对气体进行检测时,不需通过设置盛水的容器对密封性进行检测,从而能够简化检测套管密闭性的结构,方便地对套管进行密闭性检测。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气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如下所示:
集气装置1,第一本体12,弹簧锁钩122,第二本体14,弹簧锁扣142,出气口16,密封件18,转换接头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气装置和检测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气装置1,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为圆环形结构,所述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16;密封件18,所述密封件18围绕所述本体的内壁的周向设置,所述本体轴向的每侧均至少设置一个密封件18;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壁上,用于将所述本体与套管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集气装置1,包括本体、密封件18和紧固件,本体为圆环状结构,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16,密封件18围绕本体的内周设置,且位于本体轴向的两侧均设置至少一个密封件 18,从而当需要对无接箍套管进行密闭性检测时,将本体套在无接箍套管需要检测的位置外,而后通过紧固件将本体与套管进行固定,此时每个密封件18压紧套管管体的外部,套管需要检测的位置位于两个密封件18之间,从而套管、本体以及两个密封件18之间形成套管与集气装置1的密闭空间,如果套管检测部位发生泄漏,则套管与集气套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就会泄漏有气体,再将气体检测装置与集气装置1的出气口16进行连接,就能够通过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无接箍套管的待检测部位是否发生漏气,完成对套管密闭性的检测,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气装置1,体积小,更加轻便,结构简单,且在对气体进行检测时,不需通过设置盛水的容器对密封性进行检测,从而能够简化检测套管密闭性的结构,方便地对套管进行密闭性检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
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14,所述第一本体12和所述第二本体14均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一本体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14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本体14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
所述出气口16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2或所述第二本体14的侧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本体包括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14,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均为半圆形结构,第一本体12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14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本体12的第二端与第二本体14的第二端通过紧固件连接,从而在需要对无接箍套管进行密闭性检测时,将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14套在无接箍套管需要检测的位置外,并将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相互靠拢,直至第一本体12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14的第一端全部接触,第一本体12的第二端与第二本体14的第二端全部接触,而后通过紧固件将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进行连接,从而在固定第一本体12的第二端和第二本体14的第一端的同时,将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与套管进行固定,从而本体套设在套管的待测部分上,此时每个密封件18压紧套管管体的外部,套管的待测检测的位置位于两个密封件18之间,从而套管、第一本体12、第二本体14以及两个密封件18之间形成套管与集气装置1的密闭空间,如果套管检测部位发生泄漏,则套管与集气套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就会泄漏有气体,再将气体检测装置与第一本体12或第二本体14上的出气口16进行连接,就能够通过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无接箍套管的待检测部位是否发生漏气,完成对套管密闭性的检测,通过将本体由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构成,方便了本体对套管的套接,从而便于对套管的密闭性的检测,且提升了本体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
转换接头20,所述转换接头20一端与所述出气口16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集气装置1还包括转换接头20,转换接头20与出气口16 连通,从而集气装置1通过转换接头20与气体检测装置连接,方便集气装置1 将气体传输至气体检测装置,通过气体检测装置对气体进行检测。
在该实施例中,转换接头20为L形结构,且转换接头20与气体检测装置连接的开口的横截面为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轴向的每侧均具有多个密封件18,多个密封件18间隔设置在本体的内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本体轴向的两侧中每侧均设置有多个密封件18,多个密封件18沿本体的内壁间隔设置,即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14的内壁均沿周向设置密封件18,且当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完全靠拢后,第一本体12内壁上的密封件18与第二本体14内壁上的密封件18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每侧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密封件18进一步提高了集气装置1的密闭性,使得集气装置 1能够将套管待测处的泄漏的气体均保留至集气装置1与套管形成的密闭空间内,从而能够通过检测集气装置1与套管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内的气体情况确定套管的待测处是否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12的第二端朝向第二本体14的端口处沿轴向设置有密封件18;或所述第二本体14的第二端朝向第一本体12的端口处沿轴向设置有密封件18。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2的第二端朝向第二本体14的端口处沿轴向设置有密封件18,或者第二本体14的第二端朝向第一本体12的端口处沿轴向设置有密封件18,即第一本体12的第二端与第二本体14的第二端的连接处通过密封件18进行密封,从而防止套管待测处泄漏的气体从第一本体12的第二端与第二本体14的第二端的连接处泄漏,进一步提高了集气装置1的密闭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18为密封胶条。
在该实施例中,密封件18为高强度密封胶条,密封胶条的密闭性好,且能够被弯折,从而能够避免因第一本体12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14的第一端卡合时造成的密封件18的损坏。
可选地,高强度密封条为高强度橡胶密封条。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2上的弹簧锁钩122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14上的弹簧锁扣142,所述锁扣伸入所述锁钩内,所述第一本体12与所述第二本体14锁合。
在该实施例中,紧固件包括弹簧锁钩122和弹簧锁扣142,弹簧锁钩122 设置在靠近第一本体12第二端的位置,弹簧锁扣142设置在靠近第二本体14 第二端的位置,从而当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套设在套管上,而后将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进行靠拢,直至第一本体12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14的第一端完全接触,再将第二本体14上的弹簧锁扣142转动至伸入第一本体12 的弹簧锁钩122的内,从而实现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的固定,以及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组成的本体与套管的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12的第二端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第二本体14第二端的第二连接板和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本体12与所述第二本体14通过螺栓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2的第二端与第二本体14的第二端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本体1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垂直于第一本体12 的第二端设置,第二本体14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垂直于第二本体14的第二端设置,从而当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完全扣合时,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贴合,此时将螺杆依次伸入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螺栓孔内,再将螺母再一侧进行拧紧,从而完成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的连接,以及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4和套管的固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检测器,包括如前所述的集气装置1和气体检测装置,气体检测装置与集气装置1的转换接头20连接,从而将集气装置1内的气体传输至气体检测装置,若套管的待测部分发生泄漏,则集气装置 1与套管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就会有气体,通过气体检测装置就能够检测出套管的待测部分的密闭性较差,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专业的气体检测装置进行检测,从而相对现有技术通过在水中是否冒泡来来确定套管的密闭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器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套管的密闭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
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连接,所述警报装置接收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发送的指令,发出警报。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器还包括警报装置,警报装置与气体检测装置连接,从而当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套管的待测部分密闭性较差时,气体检测装置发送指令至警报装置,警报装置发出警报,警报可以为提示音,也可以为其它提示信息,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套管的待测部分的密闭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气装置和检测器,其中集气装置包括本体、密封件和紧固件,本体为圆环状结构,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密封件围绕本体的内周设置,且位于本体轴向的两侧均设置至少一个密封件,从而当需要对无接箍套管进行密闭性检测时,将本体套在无接箍套管需要检测的位置外,而后通过紧固件将本体与套管进行固定,此时每个密封件压紧套管管体的外部,套管需要检测的位置位于两个密封件之间,从而套管、本体以及两个密封件之间形成套管与集气装置1的密闭空间,如果套管检测部位发生泄漏,则套管与集气套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就会泄漏有气体,再将气体检测装置与集气装置的出气口进行连接,就能够通过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无接箍套管的待检测部位是否发生漏气,完成对套管密闭性的检测,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气装置,体积小,结构简单,且在对气体进行检测时,不需通过设置盛水的容器对密封性进行检测,从而能够简化检测套管密闭性的结构,方便地对套管进行密闭性检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