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1943711U - 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3711U
CN211943711U CN202020606846.0U CN202020606846U CN211943711U CN 211943711 U CN211943711 U CN 211943711U CN 202020606846 U CN202020606846 U CN 202020606846U CN 211943711 U CN211943711 U CN 211943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wind
hybrid system
solar hyb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68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尚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unning Wind Power Gen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unning Wind Power Gen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unning Wind Power Gen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unning Wind Power Gen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68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3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3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3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该无人机降落与地面接触时,所述落地杆受力压缩所述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朝向所述第一套管的底部滑动,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受力后被压缩,由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自身具有良好的回复力,因此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消所述落地杆受到的部分冲击力后而复位,另外两个所述永磁铁的极性相反,在所述第二套管朝向所述第一套管的底部滑动时,两个所述永磁铁相互排斥,对所述落地杆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并且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对冲击力进行更好的缓冲,以此提升了风光互补无人机的落地缓冲性能,避免造成无人机倾倒或者部分零件受损。

Description

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利用无人机进行巡航监控在森林防火监控、林地巡航、高压输电线路巡检等方面发挥着极大作用,并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降低了成本。但是无人机的电池续航限制了无人机长时间长距离的巡航,无人机电池续航成了当前发展的一个致命短板。现目前通过利用风光互补无人机来克服这一问题,但是现有的风光互补无人机的落地缓冲性能较差,在飞行任务结束落地时,与地面之间产生的冲击力过大,易造成无人机倾倒或者部分零件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光互补无人机的落地缓冲性能较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冲击力过大,易造成无人机倾倒或者部分零件受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螺旋桨、减震组件和落地杆,所述机翼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机翼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机身的侧壁,所述螺旋桨分别与每个所述机翼转动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机翼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落地杆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落地杆均通过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永磁铁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落地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所述永磁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永磁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靠件所述机身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落地杆的一端,且两个所述永磁铁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永磁铁固定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落地杆上的减震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其中,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还包括套环和连接杆,所述套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套环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一套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相邻两个所述套环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落地杆平行。
其中,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落地杆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套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落地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外部。
其中,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还包括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与所述落地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落地杆与地面接触的一端。
其中,所述减震垫上具有均匀分布的防滑纹。
其中,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还包括风力发电件、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所述风力发电件和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机身的上端,所述锂电池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该无人机降落与地面接触时,所述落地杆受力压缩所述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朝向所述第一套管的底部滑动,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受力后被压缩,由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自身具有良好的回复力,因此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消所述落地杆受到的部分冲击力后而复位,另外两个所述永磁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靠件所述机身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落地杆的一端,且两个所述永磁铁的极性相反,在所述第二套管朝向所述第一套管的底部滑动时,两个所述永磁铁相互排斥,对所述落地杆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并且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对冲击力进行更好的缓冲,以此提升了风光互补无人机的落地缓冲性能,避免造成无人机倾倒或者部分零件受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的侧视图。
100-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10-机身、20-机翼、30-螺旋桨、40-减震组件、 41-第一套管、42-第二套管、43-永磁铁、44-第一弹性件、45-套环、46-连接杆、47-第二弹性件、48-第三弹性件、50-落地杆、51-减震垫、52-防滑纹、60- 风力发电件、70-太阳能电池板、80-锂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100,包括机身10、机翼20、螺旋桨30、减震组件40和落地杆50,所述机翼2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机翼20与所述机身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机身10的侧壁,所述螺旋桨30分别与每个所述机翼20转动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机翼20远离所述机身10的一端,所述落地杆5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落地杆50均通过所述减震组件40与所述机身10固定连接;
所述减震组件40包括第一套管41、第二套管42、永磁铁43和第一弹性件 44,所述第一套管41的一端与所述机身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42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管42的另一端与所述落地杆50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管41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管42的内部,所述永磁铁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永磁铁4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41靠件所述机身1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套管42远离所述落地杆50的一端,且两个所述永磁铁43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弹性件4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永磁铁43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桨30通过设置在所述机翼20内的电机带动旋转,所述第一弹性件44为压缩弹簧,该无人机降落与地面接触时,所述落地杆 50受力压缩所述第二套管42,所述第二套管42朝向所述第一套管41的底部滑动,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件44受力后被压缩,由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4自身具有良好的回复力,因此所述第一弹性件44抵消所述落地杆50受到的部分冲击力后而复位,另外两个所述永磁铁4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41靠件所述机身 1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套管42远离所述落地杆50的一端,且两个所述永磁铁43 的极性相反,在所述第二套管42朝向所述第一套管41的底部滑动时,两个所述永磁铁43相互排斥,对所述落地杆50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并且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44能够对冲击力进行更好的缓冲,以此提升了风光互补无人机的落地缓冲性能,进而减缓无人机落地时受到的震动,避免造成无人机倾倒或者部分零件受损。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落地杆50上的减震组件4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每个所述落地杆50上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减震组件40,能够有效提升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100的落地缓冲性能,有效减缓无人机落地时受到的震动,避免造成无人机倾倒或者部分零件受损。
进一步地,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100还包括套环45和连接杆46,所述套环4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套环45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一套管4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6的两端与相邻两个所述套环45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杆46与所述落地杆50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每个所述第一套管41套设所述套环45,并且相邻两个所述套环45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46连接,所述连接杆46能够增加相邻两个所述减震组件40之间的结构连接强度,以此间接增加该无人机落地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47,所述第二弹性件47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4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47的另一端与所述落地杆5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件47为压缩弹簧,在无人机降落即所述落地杆50与地面抵持时,随着所述第二套管42压缩至所述第一套管41内时,所述连接杆46和所述落地杆50会相互抵持所述第二弹性件47,所述第二弹性件 47受力后压缩,在所述第二弹性件47自身的回复力作用下,能够对所述无人机降落时受到的冲击力进行更好的缓冲,以此提升了风光互补无人机的落地缓冲性能,进而减缓无人机落地时受到的震动,避免造成无人机倾倒或者部分零件受损。
进一步地,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100还包括第三弹性件48,所述第三弹性件48的一端与所述套环4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48的另一端与所述落地杆50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弹性件48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41和所述第二套管42的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弹性件48同样为压缩弹簧,在无人机降落即所述落地杆50与地面抵持时,随着所述第二套管42压缩至所述第一套管41内时,所述套环45和所述落地杆50会相互抵持所述第三弹性件48,所述第三弹性件 48受力后压缩,在所述第三弹性件48自身的回复力作用下,能够进一步对所述无人机降落时受到的冲击力进行更好的缓冲,以此提升了风光互补无人机的落地缓冲性能,进而减缓无人机落地时受到的震动,避免造成无人机倾倒或者部分零件受损。
进一步地,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100还包括减震垫51,所述减震垫51 与所述落地杆5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落地杆50与地面接触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垫5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通过设置在所述落地杆50的地面,能够有效减小无人机降落时,所述落地杆50与地面之间产生的震动,使得无人机落地更加的平稳,所述机身10不易晃动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垫51上具有均匀分布的防滑纹5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纹52的设置能够增加所述减震垫5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无人机降落时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100还包括风力发电件60、太阳能电池板70和锂电池80,所述风力发电件60和所述太阳能电池板70分别与所述机身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机身10的上端,所述锂电池80设置在所述机身10 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100不仅包括风力发电件60、太阳能电池板70和锂电池80,还包括无线充电桩、智能通讯模块和控制器,所述风力发电件60为风力发电机,通过采用分体式设计即所述风力发电件60、所述太阳能电池板70与控制器并与所述锂电池80连接,由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70通过控制器给锂电池80充电,锂电池80具备BMS管理系统,内置智能加热模块,可使用更多广泛地区。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主要由叶片,发电机,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组成,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再转换成电能。风力发电机通过三相交流电输出,三线U/V/W分别接入到双MPPT控制器的风能输入口 U/V/W。风机工作原理:低风速,风机转动发出来的电压不到蓄电池电压,普通款直充控制器无法充电,而MPPT控制器利用BOOST电路则可以给蓄电池充电,提高充电效率。高风速时利用BUCK电路可以提高风机输出电压追踪最大功率,获取更大的功率。高风速时,普通款直充控制器把风机输出电压钳位到电池电压。同时MPPT控制器提了风机高输出电压,风机输出电流就减小了。减小了风机的发热量。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70板通过直流电+P和-P接入双MPPT控制器的太阳能输入口+P和-P。工作原理:MPPT控制器可以智能调节太阳能发电板对电池充电,使太阳能板充电功率始终工作在V-A特性曲线的最大功率点。相对普通太阳能控制器,对太阳能板发电功率的利用率提高了20%~30%,保证整套系统的稳定性。
双MPPT控制器储能端+BAT和-BAT端接入锂电池80组+BAT和-BAT;风能充电输入端U/V/W和太阳能端+P和-P;控制器通讯接口接入PLC-DTU数据接收端端;如图所示。控制器主要的功能:充电管理、数据管理、联动管理。
智能通讯模块即PLC-DTU通讯模块,功能:PLC-DTU通讯模块内置4G模块,可以实现设备联网监控。能基于云计算的SPI等营运模式,在内网、专网或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隐私保护)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进程控制、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服务。对接远程服务器可以实现PC端和手机端展示系统数据,实现IoT物联网数据互联功能。
所述锂电池80属于能量储存部分,是风能和太阳能的充电对象,把采集的能量收集,锂电池80组内部还具备自动恒温功能,可以应用于户外严酷环境,使系统的环境应用范围更广泛。储能组还针对大容量的系统可以实现并联方式使用;锂电池80组并联时所产生的反充电环流,通过防反充模组来解决环流问题。锂电池80组电源输出分别为:+BAT和-BAT。RS485端输出为:A/B线。
该无人机的无线充电桩内的自动巡航系统即无人机是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不但能完成有人驾驶飞机执行的任务,更适用于有人飞机不宜执行的任务。在突发事情应急、预警有很大的作用。通过无线充电快速极速,给无人机增加续航能力。
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100中的自动巡航系统,通过太阳能和风力自然资源发电,可更大力度地节省资源,且不受市电制约。通过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可实现无线充电模块对接,传感器检测到无人机降落,无线充电系统启动,通过快充技术给无人机快速充电,让无人机每天巡航工作时间增加,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提高无人机单机工作效率。因此该无人机采用风能和太阳能供电,无需拉接市电;无人机无线快充充电;内置无线通信模块,远程监控无人机充电情况;系统故障,智能式自动化处理;实现现场图像监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身、机翼、螺旋桨、减震组件和落地杆,所述机翼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机翼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机身的侧壁,所述螺旋桨分别与每个所述机翼转动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机翼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落地杆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落地杆均通过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永磁铁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落地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所述永磁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永磁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靠件所述机身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落地杆的一端,且两个所述永磁铁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永磁铁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落地杆上的减震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还包括套环和连接杆,所述套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套环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一套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相邻两个所述套环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落地杆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落地杆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套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落地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外部。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还包括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与所述落地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落地杆与地面接触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垫上具有均匀分布的防滑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还包括风力发电件、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所述风力发电件和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机身的上端,所述锂电池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内部。
CN202020606846.0U 2020-04-20 2020-04-20 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 Active CN211943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6846.0U CN211943711U (zh) 2020-04-20 2020-04-20 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6846.0U CN211943711U (zh) 2020-04-20 2020-04-20 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3711U true CN211943711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62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6846.0U Active CN211943711U (zh) 2020-04-20 2020-04-20 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3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14727A1 (en) In-flight battery recharging system fo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Bolam et al. Review of electrically powered propulsion for aircraft
CN105516691A (zh) 长滞空无人机基站通信及监控系统
CN205248837U (zh) 电源装置及无人机
CN109660200B (zh) 太阳能无人机能源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太阳能无人机
CN103754373A (zh) 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CN110112674A (zh) 一种基于飞行越障的输电线路自主巡检机器人及越障方法
CN107745819A (zh) 一种固定翼太阳能飞机
CN211844896U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CN107215472A (zh) 太阳能无人机能源管理系统
CN206141833U (zh) 无人飞行系统
CN205901416U (zh) 一种无人机
CN203638098U (zh) 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11943711U (zh) 风光互补系统无人机
CN109204844B (zh) 临近空间无人机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方法
CN204776037U (zh) 一种太阳能飞机
CN109606623A (zh) 智能模块化太阳能无人机
CN210000581U (zh) 一种物理组合式无人机集群
CN204642143U (zh) 螺旋桨装置、矢量推进系统和飞行器
CN109515736B (zh) 一种高效、轻质的远程传输供电系统
CN218751485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无人机
CN106786866B (zh) 一种无人机充电系统及方法、充电路灯
CN204507268U (zh) 太阳能飞行器动力系统
CN204846366U (zh) 光伏六旋翼飞行器
CN204776038U (zh) 结合柯恩达效应的微型太阳能侦察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