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3957U - 一种新型弯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弯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93957U CN211693957U CN201922454025.XU CN201922454025U CN211693957U CN 211693957 U CN211693957 U CN 211693957U CN 201922454025 U CN201922454025 U CN 201922454025U CN 211693957 U CN211693957 U CN 2116939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section
- straight pipe
- straight tube
- tube section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弯头,包括弯管段、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及所述第二直管段分别设置在所述弯管段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及所述弯管段相连通,所述第一直管段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直管段的中心线的夹角a为91°~9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弯头,通过在将第一直管段的中心线与第二直管段的中心线的夹角a设置成为91°~95°,管道连接好后即可实现具有一定的坡度,不需另装坡度调节器等配套产品,不仅提高了施工安装效率,也降低材料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弯头。
背景技术
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排水管道系统已走入千家万户,所以在排水管道系统安装效率提升方面有重要意义,不仅可加快工程进度,也能降低人工成本。但在传统排水管道设计安装中,考虑到排水顺畅,一般设计一定坡度,在安装时使用坡度调节器等配套产品,这种方式不仅会降低施工安装效率,也会增加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弯头,提高施工安装效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弯头,包括弯管段、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及所述第二直管段分别设置在所述弯管段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及所述弯管段相连通,所述第一直管段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直管段的中心线的夹角a为91°~95°。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管段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直管段的中心线的夹角a为92°。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管段远离所述弯管段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第二直管段远离所述弯管段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管段及所述第二直管段的外径相同,且大于所述弯管段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管段及所述第二直管段的长度相同,且其长度与外径之比为1:1.5-1:3。
优选地,所述弯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一体制造成型。
优选地,所述弯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的材质均为塑料或金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弯头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将第一直管段的中心线与第二直管段的中心线的夹角a设置成为91°~95°,管道连接好后即可实现具有一定的坡度,不需另装坡度调节器等配套产品,不仅提高了施工安装效率,也降低材料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弯管段,2-第一直管段,3-第二直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弯头,包括弯管段1、第一直管段2和第二直管段3,所述第一直管段2及所述第二直管段3分别设置在所述弯管段1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直管段2、第二直管段2及所述弯管段1相连通,所述第一直管段2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直管段3的中心线的夹角a为91°~95°。较佳地,所述第一直管段2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直管段3的中心线的夹角a为92°。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三通接头,通过在将第一直管段2的中心线与第二直管段管3的中心线的夹角a设置成为91°~95°,管道连接好后即可实现具有一定的坡度,不需另装坡度调节器等配套产品,不仅提高了施工安装效率,也降低材料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所述新型弯头与系统的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直管段2远离所述弯管段1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所述第二直管段3远离所述弯管段1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具体设置的螺纹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管段2及所述第二直管段3的外径相同,且大于所述弯管段1的外径。这种形式主要是针对所述第一直管段2及所述第二直管段3远离所述弯管段1的一端设置成内螺纹的形式。当所述第一直管段2及所述第二直管段3远离所述弯管段1的一端设置成外螺纹时,所述第一直管段2及所述第二直管段3的外径可以大于所述弯管段1的外径,也可以小于所述弯管段1的外径,也可以与所述弯管段1的外径相同。
另外,所述第一直管段2及所述第二直管段3的长度也相同,且其长度与外径之比为1:1.5-1:3。较佳地,所述第一直管段2及所述第二直管段3的长度与外径之比为1:2。
本实施例中,所述弯管段1、所述第一直管段2和所述第二直管3段的材质均为塑料或金属,且所述弯管段1、所述第一直管段2和所述第二直管段3一体制造成型,从而增加了所述弯管段1、所述第一直管段2和所述第二直管段3之间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新型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弯管段、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及所述第二直管段分别设置在所述弯管段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及所述弯管段相连通,所述第一直管段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直管段的中心线的夹角a为91°~9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段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直管段的中心线的夹角a为9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段远离所述弯管段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管段远离所述弯管段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段及所述第二直管段的外径相同,且大于所述弯管段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段及所述第二直管段的长度相同,且其长度与外径之比为1:1.5-1:3。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一体制造成型。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的材质均为塑料或金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54025.XU CN211693957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新型弯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54025.XU CN211693957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新型弯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93957U true CN211693957U (zh) | 2020-10-16 |
Family
ID=72797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54025.XU Active CN211693957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新型弯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93957U (zh) |
-
2019
- 2019-12-30 CN CN201922454025.XU patent/CN2116939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693957U (zh) | 一种新型弯头 | |
US9261222B2 (en) | Anti-kinking device for garden or water hose | |
US10107431B2 (en) | Flexible hose guard | |
CN201696757U (zh) | 一种可伸缩异形波纹软管 | |
CN205101738U (zh) | 一种金属软管接头 | |
CN205207961U (zh) | 波纹薄壁不锈钢管 | |
CN211693935U (zh) | 一种三通接头 | |
CN201706086U (zh) | 一种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 | |
CN201093139Y (zh) | 一种金属增强聚乙烯复合承插接头 | |
US20180013274A1 (en) | Rain-tight connector | |
CN206093257U (zh) | 一种防止过度弯曲的空调波纹管 | |
CN103104763B (zh) | 金属互套管 | |
CN209800902U (zh) | 一种密封性好的管道接头 | |
CN211315442U (zh) | 一种流体输送用管路连接系统 | |
CN201764125U (zh) | 不锈钢变径直管 | |
CN215908576U (zh) | 一种复合管连接组件以及给排水管道 | |
CN2510711Y (zh) | 一种应用于塑料内壁管材的自攻螺纹管接头 | |
CN205298914U (zh) | 一种燃气输送用金属波纹软管快装接头 | |
CN203189901U (zh) | 金属互套管 | |
CN1366157A (zh) | 应用于塑料内壁管材的管路接头的连接方法 | |
CN2588168Y (zh) | 一种管路接头 | |
CN215891444U (zh) | 一种可弯曲定型的柔性复合管 | |
CN211821209U (zh) | 连接管 | |
CN219198459U (zh) | 一种高效隔温不锈钢管 | |
CN209054210U (zh) | 一种不锈钢管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