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5847U - 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 Google Patents
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55847U CN211355847U CN201921319136.3U CN201921319136U CN211355847U CN 211355847 U CN211355847 U CN 211355847U CN 201921319136 U CN201921319136 U CN 201921319136U CN 211355847 U CN211355847 U CN 2113558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tube
- heat insulation
- rear end
- sealing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06010028980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2679 ab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4443 Pyru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1034 Frostbit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591 computed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81 NMR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92 analges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210 maligna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75 path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835 viscer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包括调节部件和固定部件,调节部件可相对于固定部件运动以调节靶向区的长度:固定部件包括针杆、后段隔热管、进气管件和回气管,后段隔热管为弯曲管,针杆的后端与后段隔热管的前端固定连接,针杆与后段隔热管相通并形成容置腔;进气管件和回气管均从后段隔热管的后端插入容置腔;调节部件包括前段隔热管和芯轴,前段隔热管轴向滑动设置在容置腔内;进气管件穿过前段隔热管并延伸至针杆内;芯轴从后段隔热管的后端插入并通过中间连接管与前段隔热管固定连接,中间连接管可弯折地设置在后段隔热管内,解决了现有的冷冻消融针因靶向区固定而造成治疗操作复杂且易伤及周边健康组织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冻消融针,特别涉及一种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背景技术
冷冻消融是一种利用低温来破坏病变组织的治疗方式,被认为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高效、微创方法。冷冻消融技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有效镇痛,而且,消融形成的冰球边界清晰、便于观察,可安全的消融临近大血管或重要脏器的病灶。冷冻消融还可采取多针冷冻的方式,使消融范围更大,适用于大病灶及形态不规则病灶。
靶向区(即有效冷冻区)位于冷冻消融针的针头前段,其长度决定了冷冻范围的大小,靶向区越长,冷冻形成的冰球越大。但是,现有的冷冻消融针的靶向区大都为固定结构,其产生的冰球的大小也是固定的,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根据病灶的大小,选择不同靶向区长度的冷冻消融针。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病变组织,需要使用多种不同规格的探针,往复进行多次治疗操作,且易伤及周边健康组织。例如针对头端大尾端小的“梨”形肿瘤,现阶段临床中可使用单把长靶向区的冷冻消融针进行大范围消融,但这样会在“梨”的中部一圈损伤较多的正常组织;也可以前后放置两把短靶向区的冷冻消融针冷冻不同时间来实现消融,但这样会增加手术的费用和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以解决现有的冷冻消融针因靶向区固定而造成治疗操作复杂且易伤及周边健康组织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包括调节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运动以调节靶向区的长度: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针杆、后段隔热管、进气管件和回气管,所述后段隔热管为弯曲管,所述针杆的后端与所述后段隔热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针杆与所述后段隔热管相通并形成容置腔;所述进气管件和回气管均从所述后段隔热管的后端插入所述容置腔;
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前段隔热管和芯轴,所述前段隔热管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以调节靶向区的长度;所述进气管件穿过所述前段隔热管并延伸至针杆内;所述芯轴从所述后段隔热管的后端插入并通过中间连接管与所述前段隔热管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管可弯折地设置在所述后段隔热管内。
较佳的,所述针杆外套于所述前段隔热管上,所述前段隔热管的外壁与所述后段隔热管的内壁之间通过前端密封组件动密封连接。
较佳的,所述前端密封组件包括前端密封圈组件和所述中间连接管,所述前端密封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前段隔热管的外壁与所述后段隔热管的内壁之间;所述中间连接管的前端与所述前段隔热管固定连接并相通,后端通过连接管固定件与所述芯轴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前端密封圈组件包括前端挡密封圈挡板和前端密封圈,所述前端密封圈挡板固定套设于所述中间连接管的前端或/和前段隔热管后端,所述前端密封圈挡板上设有容置所述前端密封圈的凹槽,所述前端密封圈固设在此凹槽内。
较佳的,所述后段隔热管的内径大于所述针杆的内径。
较佳的,所述进气管件包括J-T槽、翅片管和进气管,所述翅片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J-T槽和进气管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翅片管绕制在所述芯轴外;
所述连接管固定件固定在所述中间连接管的后端,所述连接管固定件开设有与所述中间连接管相通的用于流通回气和引导所述J-T槽穿过的回气孔和用于与所述芯轴的前端固定连接的芯轴前端连接孔。
较佳的,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后端密封组件,所述芯轴与所述后段隔热管之间通过所述后端密封组件动密封连接。
较佳的,所述后端密封组件包括两后端密封圈挡板和后端密封圈,一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段隔热管的内壁上,两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配合以固定所述后端密封圈,所述芯轴穿过所述后端密封圈并与其动密封连接;
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上还开设有两引出孔,所述进气管和回气管分别固定于一所述引出孔内。
较佳的,所述后端密封组件包括后端密封圈组件和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的前端固定连通在所述后段隔热管的后端面,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延伸管的后端,所述芯轴穿过所述延伸管并与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动密封连接。
较佳的,所述后段隔热管的后端面还开设两引出孔,所述进气管和回气管分别固定于一所述引出孔内。
较佳的,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包括两后端密封圈挡板和后端密封圈,一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固设在所述延伸管的后端,两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配合以固定所述后端密封圈,所述芯轴穿过所述后端密封圈并与其动密封连接。
较佳的,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一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外套设于所述后段隔热管,所述调节套管上固设一拨杆,所述调节套管的后端开设有引导窗口和芯轴后端连接孔,所述芯轴的后端穿过所述芯轴后端连接孔并与所述芯轴后端连接孔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固定套设在所述针杆或/和后段隔热管上,所述调节套管位于所述手柄与所述后段隔热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手柄上设有调节槽,拨杆从该调节槽伸出。
较佳的,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后端密封组件,所述后端密封组件包括后端密封圈组件,所述回气管套设在所述手柄的后端,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回气管内,所述后段隔热管与所述调节套管之间通过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动密封连接。
较佳的,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包括两后端密封圈挡板和后端密封圈,一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段隔热管的外壁上,两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配合以固定所述后端密封圈,所述后端密封圈与所述调节套管的内壁接触并与其动密封连接。
较佳的,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电线组件,所述电线组件包括测温线和电线引出管,所述电线引出管固定于所述后段隔热管的后端,所述测温线依次穿过前段隔热管、中间连接管、连接管固定件、翅片管的间隙和电线引出管引出针外,所述测温线的测温点位于所述J-T槽的前段。
较佳的,所述电线引出管的内部灌设胶水,所述测温线通过胶水与所述电线引出管密封连接。
较佳的,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测温线,所述芯轴为中空管材,所述测温线依次穿过前段隔热管、中间连接管、芯轴引出至针外,所述测温点位于前段隔热管的前端。
较佳的,所述芯轴的内部灌设有胶水,所述测温线通过胶水与所述芯轴密封连接。
较佳的,所述后段隔热管的管壁为双层真空壁,所述后段隔热管包括后段内管和后段外管,所述后段内管与后段外管之间形成真空夹层。
较佳的,所述前段隔热管的管壁为双层真空壁,所述前段隔热管包括前段内管和前段外管,所述前段内管与前段外管之间形成真空夹层。
较佳的,所述后段隔热管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直管、弯管和第二直管,所述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分别连通于所述弯管的前后两端;
所述前段隔热管与所述第一直管轴向滑动连接;
所述中间连接管为可弯曲管,所述前段隔热管沿着所述第一直管轴向移动时,所述芯轴可通过所述中间连接管的带动在所述第二直管内轴向移动。
较佳的,所述中间连接管为海波管、螺旋割槽管或波纹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采用芯轴联动前段隔热管的方法实现靶向区的长度调节,解决了现有的冷冻消融针因靶向区固定而造成治疗操作复杂且易伤及周边健康组织的技术问题;
2、针杆与后段隔热管之间牢固焊接,可避免针杆被高压气体射出,也防止低温气体在靠近病人的位置外泄;后段隔热管位于医生手扶持的位置,可防止冻伤,且避免冷量流失;
3、靶向区的调节只需从针头后部操作完成,无需将针杆和后段隔热管相互分离,针杆与后端隔热管之间牢固焊接,有效避免由于回气通道堵塞而导致针杆被高压气体射出;
4、前端密封组件放置于针内,用于避免密封圈失效时,对患者或医生造成冻伤;
5、后端密封组件位于针头后部,用于阻止回气气流泄露至针外;
6、前端密封组件位于针内部,后端密封组件位于针头后部,一旦发生泄露,冷气只会从远离病人和医生手部的位置排出,确保了手术的安全;
7、在靶向区调节的过程中,前段隔热管和后段隔热管相互之间始终存在一段重叠区域,这样可以避免冷量从隔热区的中间位置释放出来。
8、出于医生手持的舒适度考虑,弯型手持操作更加舒适。
9、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在CT引导下的进针,避免进出CT扫描窗口时手柄后方的延长管与窗口干涉,弯型针插入人体后,手柄后方的延长管基本水平,CT扫描时便不会与窗口发生干涉。因此,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更加适用于CT、核磁共振等微创手术中。
10、中间连接管具有可弯折性,目的是为了配合后段隔热管的弯曲的形状,中间连接管的前端与前段隔热管固定连接,确保了靶向区调节过程中,中间连接管可弯曲的同时还能对前段隔热管提供向前推力或向后拉力。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部件的剖视图A-A;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端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端密封组件的剖视图B-B;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置后端密封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置后端密封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置后端密封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C-C;
图9为本实用新型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的最短靶向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的最长靶向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的最长靶向区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D-D;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置后端密封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置后端密封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置后端密封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E-E;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置后端密封组件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可调靶向区的冷冻消融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置后端密封组件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的剖视图F-F;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翅片管间隙引出测温线的可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芯轴引出测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可调靶向区冷冻消融针适形消融“梨”形肿瘤的流程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9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请参考图1至图19,一种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包括调节部件1和固定部件2,所述调节部件1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2运动以在消融针的外表面形成长度可调的靶向区3和隔热区4,在本实用新型中,靶向区3和隔热区4的长度均可调:
所述固定部件2包括针杆21、后段隔热管22、进气管件24和回气管25,所述后段隔热管22为弯曲管,所述针杆21的后端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针杆21与所述后段隔热管22一体相通并形成容置腔;所述进气管件24和回气管25均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后端插入所述容置腔;
所述调节部件1包括前段隔热管12和芯轴11,所述前段隔热管12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以调节靶向区3的长度;所述进气管件24穿过所述前段隔热管12并延伸至针杆21内;所述芯轴11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后端插入并通过可弯折的中间连接管133设置在后段隔热管22内,芯轴11与所述前段隔热管 12联动。
本实用新型对后段隔热管22的弯曲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具体的手术需求来决定此结构的具体形状。如后段隔热管22的前段为直管,中段为弯管,后段为直管;或前段为直管,后段为弯管;或前段为弯管,后段为直管;或后段隔热管22只由至少一弯管组成,只要能满足针杆21外套于所述前段隔热管12的前段并与其轴向滑动、且前段隔热管12带动芯轴11移动即可,在针杆21与前段隔热管12的相对轴向滑动过程中实现调节靶向区3的长度。
以下结合附图举一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请参考图1,所述后段隔热管22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直管223、弯管224和第二直管225,所述第一直管223和第二直管225分别连通于所述弯管224的前后两端;
所述前段隔热管12内套于所述第一直管223且与所述第一直管223轴向滑动连接;
所述中间连接管133为可弯曲管,所述前段隔热管12沿着所述第一直管 223轴向移动时,所述中间连接管133带动所述芯轴11在所述第二直管225内轴向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中间连接管133可弯折,可采用具有一定柔韧性地可弯折材料制成,如柔性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可弯折的结构,如中间连接管133为海波管、螺旋割槽管或波纹管。
本实施例优选中间连接管133为海波管、螺旋割槽管或波纹管,中间连接管133的特点是可弯曲的同时还能向前提供推力或向后提供拉力。
本实用新型对弯管224的形状不做限制,本本实施例中,所述弯管224为弧型管,所述弧形管的弯曲角度为90°,所述第一直管223与第二直管225垂直。
请参考图3至图5,所述连接管固定件134固定在所述中间连接管133的后端并与其相通,所述连接管固定件134开设有与所述中间连接管133连通的用于流通回气和引导进气管件24穿过的回气孔1341和用于与所述芯轴11的前端固定连接的芯轴前端连接孔1342,即连接管固定件134上至少开通两个回气孔 1341,一个是用于与回气管25导通,另一个是供进气管件24穿入,进气管件 24从一回气孔1341穿入并依次穿过中间连接管133、前段隔热管12至针杆21 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杆21外套于所述前段隔热管12上,针杆21和前段隔热管12均为直管,所述前段隔热管12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直管223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前端密封组件13动密封连接。前段隔热管12的前端面与针杆21的针尖前端之间在消融针的外表面形成的区域为靶向区3,此区域为有效冷冻区域。前段隔热管12的前端与后段隔热管22的后端之间在消融针的外表面形成的区域为隔热区4,此隔热区4可防止正常组织冻伤。在本实施例中,芯轴11、前段隔热管12和前端密封组件13三者为一体前后做活塞运动以调节靶向区3和隔热区4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前段隔热管12的前端伸入针杆21内,后端伸入第一直管 223内,前段隔热管12用于针杆21后段的隔热,前端密封组件13为轴向活塞密封结构,用于阻止回气气流从针杆21与前段隔热管12之间的间隙通过。针杆 21与第一直管223在轴向可焊接或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制,目的是避免针杆21被高压气体射出,也防止低温气体在靠近病人的位置外泄。后段隔热管22位于医生手扶持的位置,可防止冻伤,且避免冷量流失。
固定部件2还包括后端密封组件23,后端密封组件23也是轴向活塞密封结构,该后端密封组件23用于阻止回气气流泄露至针外。
进气管件24从第二直管225的后端插入,并一直延伸至针杆21内部的前端,用于将高压气体输送并节流至靶向区3,节流后的气体在靶向区3释放冷量后再经前段隔热管12和回气管25排出针外。具体的,进气管件24包括J-T槽 241、翅片管242和进气管243,所述翅片管2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J-T槽241和进气管243焊接并连通,所述翅片管242以一定的螺距绕制在所述芯轴11外,J-T 槽241从回气孔1331穿过,使得调节部件1在调节过程中不会影响进气管件24 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靶向区3的调节过程中,前段隔热管12和第一直管223 相互之间始终存在一段重叠区域,这样就可以避免冷量从隔热区4的中间位置释放出去。
在本实施例中,前端密封组件13位于针内部,后端密封组件23位于针后端,一旦发生泄露,冷气只会从远离病人和医生手部的位置排出,确保了手术的安全。
针对回气管25和进气管243并排插入后段隔热管22内的冷冻消融针,后端密封组件23用于芯轴11和后段隔热管22内壁之间的活塞密封,后端密封组件 23可外置于后段隔热管22也可内置于后段隔热管22。
针对回气管25外套于进气管243的冷冻消融针,后端密封组件23用于后段隔热管22与调节套管14之间的活塞密封,后端密封组件23外置于后段隔热管 22的后端。
以下结合附图,举几个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考图3,前段隔热管12的管壁可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双层真空壁,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优选双层真空壁,即所述前段隔热管12包括前段内管122和前段外管121,所述前段内管122与前段外管121 之间形成真空夹层。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前段外管121的两端缩口并与所述前段内管122真空焊接形成永久真空夹层;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前段内管122的两端扩口并与所述前段外管121 真空焊接形成永久真空夹层;
作为第三种实施例,所述前段内管122的两端口与所述前段外管121的两端口齐平,并且两者之间形成永久真空夹层。
请参考图4和图5,前端密封组件13包括前端密封圈131和中间连接管133,中间连接管133的前端套入前段隔热管12并焊接,后端通过连接管固定件134 与所述芯轴1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对前端密封圈131的具体设置结构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实施例,在中间连接管133的前端或前段隔热管12的后端设置一环形凹槽,前端密封圈131嵌设在此环形凹槽内;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例,前端密封圈131通过前端密封圈挡板固定套设于所述中间连接管133的前端或/和前段隔热管12后端,所述前端密封圈挡板上设有容置所述前端密封圈131的凹槽,所述前端密封圈固设在此凹槽内。具体的,中间连接管133的前端固设两前端密封圈挡板132,两前端密封圈挡板132间隔设置,前端密封圈131嵌设在两前端密封圈挡板132之间。两前端密封圈挡板 132可以一体制成,两者之间形成固定前端密封圈131的外凹槽;也可以是,一前端密封圈挡板132焊接在中间连接管133的外壁上,两前端密封圈挡板132 可通过螺纹紧固的方式连接,两前端密封圈挡板132之间形成一外凹槽,前端密封圈131固定嵌设在此外凹槽上,两前端密封圈挡板132的可拆卸连接的目的是方便前端密封圈131的更换。
所述第一直管223的内径大于所述针杆21的内径,前段隔热管12通过前端密封组件13的阻挡始终位于第一直管223内,不会进入针杆21内,目的是在靶向区3的调节过程中,前段隔热管12和第一直管223相互之间始终存在一段重叠区域,这两者之间不会产生脱离,这样就可以避免冷量从隔热区4的中间位置释放出去。
在本实施例中,芯轴11为实心棒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芯轴11与所述第二直管225之间通过所述后端密封组件23动密封连接。
后段隔热管22的管壁可以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双层真空壁,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优选双层真空壁,即后段隔热管22的管壁为双层真空壁,所述后段隔热管22包括后段内管222和后段外管221,所述后段内管222与后段外管221之间形成真空夹层。所述后段外管221的两端缩口并与所述后段内管222真空焊接形成永久真空夹层;或,所述后段内管222的两端扩口并与所述后段外管221真空焊接形成永久真空夹层。
在本实施例中,回气管25和进气管243并排插入第二直管225的后端,后端密封组件23用于芯轴11和第二直管225内壁之间的活塞密封。后端密封组件 23可外置于第二直管225,也可内置于第二直管225:
请参考图6至图11,作为一种实施例,后端密封组件23外置于后段内管222,后段外管221的后端缩口后与后段内管222真空焊接。后端密封组件23包括后端密封圈组件和延伸管233,延伸管233的目的是将后端密封圈组件的位置向后延伸,避免后端密封组件23与进气管243和回气管25之间干涉。在本实施例中,延伸管233的前端与后段内管222焊接,后端密封圈组件设置在延伸管233的后端,芯轴11穿过延伸管233并与后端密封圈组件动密封连接。后端密封圈组件包括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和后端密封圈231,一后端密封圈挡板 232固定在延伸管233上,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可通过螺纹紧固的方式连接,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之间形成一内凹槽,后端密封圈231固定嵌设在此内凹槽上,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的可拆卸连接的目的是方便后端密封圈231的更换。在本实施例中,后端密封圈231与芯轴11的外壁接触,芯轴11与后端密封圈231动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243、回气管25和延伸管233三者均插入第二直管 225的后端,并且进气管243、回气管25和延伸管233的外壁均与后段内管222 之间通过无缝隙焊接密封: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二直管225具有后端壁,后端壁间隔开设三个可供进气管243、回气管25和延伸管233插入的插孔,进气管243、回气管25和延伸管 233分别无缝隙焊接在一插孔内。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例,第二直管225的后端无需设置后端壁,在第二直管 225的后端,进气管243、回气管25和延伸管233的外壁与第二直管225的内壁之间直接采用无缝隙焊接固定,即通过焊料填满进气管243、回气管25和延伸管233的外壁与第二直管225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进气管243和回气管25并排放置于后段隔热管22后端焊接密封的结构适用于回气温度较低的冷冻消融针。
请参考图12至图14,作为另外一种实施例,所述后端密封组件23为后端密封圈组件,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内置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后段(即第二直管225)内,所述芯轴11穿过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并与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动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后段隔热管22的后段内管222的后端扩口并与后段外管221真空焊接,后段内管222的后端扩口与后段外管221焊接后并继续向后延伸以保证后段内管222的后端具有足够的空间放入后端密封圈231以及后端密封圈挡板232。在本实施例中,后端密封组件23包括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 和后端密封圈231,一后端密封圈挡板232与后段内管222的扩口焊接,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螺纹配合以固定后端密封圈231,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可通过螺纹紧固的方式连接,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之间形成一内凹槽,后端密封圈 231固定嵌设在此内凹槽上,所述芯轴11穿过所述后端密封圈231并与其动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后端密封组件23塞入后段内管222的后段扩口内并焊接,该结构有助于减少手柄26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后端密封圈挡板232上开设有两引出孔2321,所述进气管 243和回气管25分别焊接于一所述引出孔2321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直接手动对调节部件1进行操作,使其可相对于固定部件2运动,也可以通过调节拨杆间接对调节部件1进行操作,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以第二种实施方式为例加以详细说明,具体结构如下:
调节部件1还包括一调节套管14,所述调节套管14外套于后段隔热管22,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套管14的后端面位于第二直管225的后方,调节套管14的侧壁上设有拨杆143,所述调节套管14的后端面上设有可供进气管243和回气管25穿过的引导窗口141和芯轴后端连接孔142,芯轴11穿过芯轴后端连接孔 142,并与芯轴后端连接孔142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拨杆143用于用手向前或向后拨动调节部件1,进而调节靶向区3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件2还包括手柄26,手柄26固定套设在所述针杆21或/和后段隔热管22上,调节套管14位于手柄26与后段隔热管22之间的间隙中,手柄26的侧面设有调节槽261,拨杆143从该调节槽261伸出,目的是便于人手拨动。手柄26不承受任何来自针内部的压力。
在靶向区3的调节过程中,通过手拨动拨杆143前后调节,拨杆143会带动整个调节部件1进行活塞运动,J-T槽241和芯轴11由于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因此不会因为与针头不同心的问题而导致无法调节。调节套管14的后端剖面如图8所示,进气管243和回气管25从引导窗口141穿过,保证了调节过程中固定位置的进气管243和回气管25不会对调节组件造成阻碍。调节至最短靶向区3 时,整个调节组件相对于固定部件2位置最靠前,所形成的靶向区3长度最短,对应冷冻所产生的冰球也最小;调节至最长靶向区3时,整个调节组件相对于固定部件2位置最靠后,所形成的靶向区3长度最长,对应冷冻所产生的冰球最大。
实施例2
请参考图15和图16,当冷冻消融针的回气温度不太低时,回气管25可外套于进气管243,图11为该类型冷冻消融针的可调靶向区3的后部结构,图中未展示的结构与图9、图10一致。该结构的后段内管222的后端为敞开状态,只需将进气管243与后段内管222固定连接即可,回气管25套在手柄26的后部,进气管243位于回气管25内部。该结构的后端密封组件23为后端密封圈组件,此后端密封圈组件固定于后段隔热管22的后端外侧,所述后段隔热管22与所述调节套管14之间通过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动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包括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和后端密封圈 231,一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232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外壁上,两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232配合以固定所述后端密封圈231(两后端密封圈挡板 232可通过螺纹紧固的方式连接,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之间形成一外凹槽,后端密封圈231固定嵌设在此外凹槽上),所述后端密封圈231与所述调节套管 14的内壁接触并与其动密封连接。后端密封圈231与调节套管14的内侧接触,防止回气从调节套管14和后段隔热管22之间的间隙向前逸出。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套管14的后端面位于后段隔热管22的后方,该结构的调节套管14后端面也包含引导窗口141和芯轴后端连接孔142,芯轴11固定于其中芯轴后端连接孔142中,进气管243从引导窗口141穿过。此外,由于该类型冷冻消融针的回气温度不太低,该方案可单层管壁,即只保留后段内管222,去掉后段外管221,手柄26段的保温仅依靠调节套管14和后段内管222之间的间隙来实现。
实施例3
为了实时监测冷冻消融针的工作状态以及冷冻区域的中心温度,冷冻消融针需具备靶向区内部的实时测温功能。如图17所示,测温线271的引出方式可通过翅片管242的间隙引出,该方案的固定部件22还包含电线组件27,电线组件27包含测温线271和电线引出管272,测温线271的测温点2711放置于J-T 槽241的最前端,测温线271依次经过前段内管122内部、中间连接管133、连接管固定件134、翅片管242的间隙(翅片管242以一定的螺距绕制在芯轴11上,测温线271并不穿入翅片管242的管内,而是从螺旋式翅片管242绕制的圆筒内穿过)和电线引出管272引出针外,其中电线引出管272内部灌满胶水,以保证其引出测温线271的同时,针内的气体不会通过电线引出管272泄露至针外。电线引出管272与进气管243、回气管25和后端密封组件23一起焊接于后段内管222的后端面,且四者(电线引出管272、进气管243、回气管25和后端密封组件23)相互之间是隔离密封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回气从后段内管222的后端面向前逸出),且电线引出管272与进气管243和回气管25一同穿过引导窗口 141。该方案结构较复杂,但测温点2711的位置固定,不随靶向区的调节而改变。实现冷冻消融针复温功能的复温线的引出方式和测温线271的引出方式一致。
实施例4
测温线271还可通过芯轴11引出针外,如图18所示,该方案的电线组件27 只包含一根测温线271,其属于调节部件1的一部分。该方案的芯轴11为中空管材,测温线271的测温点2711放置于前段内管122的前端,测温线271依次经过前段内管12内部、中间连接管133内部和芯轴11引出针外,芯轴11内部灌满胶水,以防止针内气体泄露。该方案结构简洁,但测温点2711会随着靶向区的调节而变化,靶向区长度越长,测温点2711的温度与靶向区3的中心温度差距越大。实现冷冻消融针复温功能的复温线的引出方式和测温线271的引出方式一致。
实施例5
对近似球形或椭球形的肿瘤,可以根据其大小选择合适的靶向区长度进行冷冻消融,但实际临床中,肿瘤的形状往往不规则,例如头端大尾端小的“梨”形肿瘤,针对“梨”形的肿瘤,现阶段临床中可使用单把长靶向区的冷冻消融针进行大范围消融,这样会在“梨”的中部一圈损伤较多的正常组织,也可以前后放置两把短靶向区的冷冻消融针冷冻不同时间来实现消融,但这样会增加手术的费用和难度。若使用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则可以实现单把针的精准适形消融。图19为利用最短和最长靶向区实现“梨”形肿瘤冷冻消融的流程实施例:将针头从“梨”形肿瘤5(细虚线所示范围)的尾端插入直至针尖到达肿瘤的头端内部,调节靶向区至最短长度,开启冷冻一段时间后,冰球6(粗实线所示范围)将初步冷冻肿瘤的头端。然后将靶向区调节至最大长度,继续冷冻,冰球6将同时冷冻肿瘤的头端和尾端,最终冰球6形状将适形覆盖“梨”形肿瘤5。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部件(1)和固定部件(2),所述调节部件(1)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2)运动以调节靶向区(3)的长度:
所述固定部件(2)包括针杆(21)、后段隔热管(22)、进气管件(24)和回气管(25),所述后段隔热管(22)为弯曲管,所述针杆(21)的后端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针杆(21)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相通并形成容置腔;所述进气管件(24)和回气管(25)均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后端插入所述容置腔;
所述调节部件(1)包括前段隔热管(12)和芯轴(11),所述前段隔热管(12)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以调节靶向区(3)的长度;所述进气管件(24)穿过所述前段隔热管(12)并延伸至针杆(21)内;所述芯轴(11)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后端插入并通过中间连接管(133)与所述前段隔热管(12)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管(133)可弯折地设置在所述后段隔热管(2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21)外套于所述前段隔热管(12)上,所述前段隔热管(12)的外壁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内壁之间通过前端密封组件(13)动密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密封组件(13)包括前端密封圈组件和所述中间连接管(133),所述前端密封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前段隔热管(12)的外壁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内壁之间;所述中间连接管(133)的前端与所述前段隔热管(12)固定连接并相通,后端通过连接管固定件(134)与所述芯轴(11)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密封圈组件包括前端挡密封圈挡板和前端密封圈,所述前端密封圈挡板固定套设于所述中间连接管(133)的前端或/和前段隔热管(12)后端,所述前端密封圈挡板上设有容置所述前端密封圈的凹槽,所述前端密封圈固设在此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内径大于所述针杆(21)的内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件(24)包括J-T槽(241)、翅片管(242)和进气管(243),所述翅片管(2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J-T槽(241)和进气管(243)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翅片管(242)绕制在所述芯轴(11)外;
所述连接管固定件(134)固定在所述中间连接管(133)的后端,所述连接管固定件(134)开设有与所述中间连接管(133)相通的用于流通回气和引导所述J-T槽(241)穿过的回气孔(1341)和用于与所述芯轴(11)的前端固定连接的芯轴前端连接孔(134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2)还包括后端密封组件(23),所述芯轴(11)与所述后段隔热管(22)之间通过所述后端密封组件(23)动密封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密封组件(23)包括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和后端密封圈(231),一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232)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内壁上,两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232)配合以固定所述后端密封圈(231),所述芯轴(11)穿过所述后端密封圈(231)并与其动密封连接;
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232)上还开设有两引出孔(2321),所述进气管(243)和回气管(25)分别固定于一所述引出孔(2321)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密封组件(23)包括后端密封圈组件和延伸管(233),所述延伸管(233)的前端固定连通在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后端面,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延伸管(233)的后端,所述芯轴(11)穿过所述延伸管(233)并与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动密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后端面还开设两引出孔(2321),所述进气管(243)和回气管(25)分别固定于一所述引出孔(2321)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包括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和后端密封圈(231),一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232)固设在所述延伸管(233)的后端,两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232)配合以固定所述后端密封圈(231),所述芯轴(11)穿过所述后端密封圈(231)并与其动密封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1)还包括一调节套管(14),所述调节套管(14)外套设于所述后段隔热管(22),所述调节套管(14)上固设一拨杆(143),所述调节套管(14)的后端开设有引导窗口(141)和芯轴后端连接孔(142),所述芯轴(11)的后端穿过所述芯轴后端连接孔(142)并与所述芯轴后端连接孔(142)固定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2)还包括手柄(26),所述手柄(26)固定套设在所述针杆(21)或/和后段隔热管(22)上,所述调节套管(14)位于所述手柄(26)与所述后段隔热管(22)之间的间隙中,所述手柄(26)上设有调节槽(261),拨杆(143)从该调节槽(261)伸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2)还包括后端密封组件(23),所述后端密封组件(23)包括后端密封圈组件,所述回气管(25)套设在所述手柄(26)的后端,所述进气管(243)位于所述回气管(25)内,所述后段隔热管(22)与所述调节套管(14)之间通过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动密封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密封圈组件包括两后端密封圈挡板(232)和后端密封圈(231),一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232)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外壁上,两所述后端密封圈挡板(232)配合以固定所述后端密封圈(231),所述后端密封圈(231)与所述调节套管(14)的内壁接触并与其动密封连接。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2)还包括电线组件(27),所述电线组件(27)包括测温线(271)和电线引出管(272),所述电线引出管(272)固定于所述后段隔热管(22)的后端,所述测温线(271)依次穿过前段隔热管(12)、中间连接管(133)、连接管固定件(134)、翅片管(242)的间隙和电线引出管(272)引出针外,所述测温线(271)的测温点(2711)位于所述J-T槽(241)的前段。
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1)还包括测温线(271),所述芯轴(11)为中空管材,所述测温线(271)依次穿过前段隔热管(12)、中间连接管(133)、芯轴(11)引出至针外,所述测温点(2711)位于前段隔热管(12)的前端。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隔热管(22)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直管(223)、弯管(224)和第二直管(225),所述第一直管(223)和第二直管(225)分别连通于所述弯管(224)的前后两端;
所述前段隔热管(12)与所述第一直管(223)轴向滑动连接;
所述中间连接管(133)为可弯曲管,所述前段隔热管(12)沿着所述第一直管(223)轴向移动时,所述芯轴(11)可通过所述中间连接管(133)的带动在所述第二直管(225)内轴向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管(133)为海波管、螺旋割槽管或波纹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19136.3U CN211355847U (zh) | 2019-08-13 | 2019-08-13 | 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19136.3U CN211355847U (zh) | 2019-08-13 | 2019-08-13 | 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55847U true CN211355847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58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19136.3U Active CN211355847U (zh) | 2019-08-13 | 2019-08-13 | 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5584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04613A (zh) * | 2019-08-13 | 2019-12-24 |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 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
-
2019
- 2019-08-13 CN CN201921319136.3U patent/CN21135584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04613A (zh) * | 2019-08-13 | 2019-12-24 |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 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51224B (zh) | 可调节冷冻消融针 | |
CN110604613A (zh) | 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 |
EP0925045B1 (en) | Cryoprobe | |
EP0108112B1 (en) | Cryosurgical apparatus, especially for the cryosurgery of deeply lying lesions | |
EP1129669A1 (en) | Cryoablation catheter with an expandable cooling chamber | |
US20100262137A1 (en) | Cooled antenna for device insertable into a body | |
CN101522106A (zh) | 用于治疗增大体积的组织的低温探头 | |
CN111107799B (zh) | 消融探头 | |
CN110507405A (zh) | 可调靶向区的冷冻消融针 | |
CN108784824A (zh) | 导引器和冷冻探针 | |
CN110478027A (zh) | 一种可调靶向区的冷冻消融针 | |
US5868662A (en) | Method for improving observation conditions in urethra and a cystoscope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 |
JP2011511424A (ja) | マイクロ波照射装置 | |
CN211355847U (zh) | 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 |
CN211355848U (zh) | 可调靶向区的冷冻消融针 | |
CN211409333U (zh) | 可调节冷冻消融针 | |
CN110327109B (zh) | 可调节冷冻消融针 | |
CN211131353U (zh) | 一种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 |
CN211243671U (zh) | 可调节冷冻消融针 | |
CN211131352U (zh) | 一种可调靶向区的冷冻消融针 | |
US9039689B2 (en) | Phase separation of cryogen in cryosurgical instrument | |
CN110478028A (zh) | 一种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 |
EP3395275B1 (en) | Cryoprobe | |
CN209360881U (zh) | 用于微创复合治疗的设备及其多功能手术针组 | |
CN219021517U (zh) | 一种柔性鞘管及其组合式柔性消融天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