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12880U - 胃肠减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胃肠减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12880U CN210812880U CN201921374710.5U CN201921374710U CN210812880U CN 210812880 U CN210812880 U CN 210812880U CN 201921374710 U CN201921374710 U CN 201921374710U CN 210812880 U CN210812880 U CN 2108128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inlet end
- channel
- stomach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胃肠减压装置,包括负压产生装置和鼻胃管,所述鼻胃管包括:一弹性管体,所述弹性管体具有一进口端,所述进口端包括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一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进口端相对地设置,并设有一开孔;一充气部,所述充气部设置于该进口端与该出口端之间且其在充气膨胀时可卡设在胃中;一第一通道,设置于该弹性管体上,并连通该第一开口与该开孔;以及一第二通道,设置于该弹性管体上,并连通该第二开口与该充气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肠减压装置,可利用负压原理的使胃内容物引出患者体外,并且在引流过程中所使用的鼻胃管可以方便的固定于患者胃中,避免了鼻胃管脱落带来的额外工作量或对患者器官造成的损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胃肠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胃肠减压是将鼻胃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连接一负压产生装置,在负压原理的作用下使胃内容物引出患者体外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将胃肠道内的气体或液体吸出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少胃肠膨胀程度,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胃部伤口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但是一般患者在使用鼻胃管时,往往需治疗一段时间,在病情稳定后才可由医护人员拔除鼻胃管。但是,在将鼻胃管由鼻腔插入患者体内时,患者通常很难适应“异物”存于食道与咽喉的感觉,尤其在插管的初期,患者有可能难以忍受不舒服,有意或无意识的自行拔除鼻胃管,造成整组医务人员必须放下手边执行的工作,为病患重新放置鼻胃管,不仅造成医务人员工作加重,甚至有可能因病患自行拔除鼻胃管而伤及器官。目前,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常见做法是在患者鼻翼上粘贴胶带用以固定。但长期使用的话,患者除了不舒服之外,还可能造成鼻翼处压迫瘀青。由此可见,目前的胃肠减压装置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肠减压装置,该装置的鼻胃管部分可以方便的固定于患者胃中,避免了鼻胃管脱落带来的额外工作量或对患者器官造成的损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胃肠减压装置,包括负压产生装置和鼻胃管,所述鼻胃管包括:
一弹性管体,所述弹性管体具有一进口端,所述进口端包括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一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进口端相对地设置,并设有一开孔;
一充气部,所述充气部设置于该进口端与该出口端之间且其在充气膨胀时可卡设在胃中;
一第一通道,设置于该弹性管体上,并连通该第一开口与该开孔;
以及一第二通道,设置于该弹性管体上,并连通该第二开口与该充气部。
作为优选,该进口端还包括一第三开口,该弹性管体还包括一引流部,该引流部设置于该充气部与该进口端之间,且该鼻胃管还包括一第三通道,该第三通道设置在该弹性管体上,并连通该第三开口与该引流部。
作为优选,该进口端还包括第四开口,该弹性管体还包括一喷洒部,该喷洒部设置于该进口端与该引流部之间,且该鼻胃管还包括一第四通道,该第四通道设置于该弹性管体,并连通于该第四开口与该喷洒部。
作为优选,该第四开口设有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肠减压装置,可利用负压原理的使胃内容物引出患者体外,并且在引流过程中所使用的鼻胃管可以方便的固定于患者胃中,避免了鼻胃管脱落带来的额外工作量或对患者器官造成的损伤。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胃肠减压装置的鼻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胃肠减压装置的鼻胃管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沿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沿C-C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胃肠减压装置的鼻胃管在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胃肠减压装置的鼻胃管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
100、100’……胃肠减压装置的鼻胃管
200……食道
300……胃
1……弹性管体
11……进口端
111……第一开口
112、112’……第二开口
113……第三开口
114、114’……第四开口
12……出口端
121……开孔
13……充气部
14……引流部
15……喷洒部
151a、151b、151c、151d……喷洒孔
2……第一通道
3……第二通道
4……第三通道
5……第四通道
6、7……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胃肠减压装置,包括负压发生装置(附图未示出)和鼻胃管,其中,负压发生装置一般可选为真空泵等设备,而鼻胃管的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胃肠减压装置的鼻胃管100包含一弹性管体1、一第一通道2、一第二通道3、一第三通道4、一第四通道5。
弹性管体1包括一进口端11、一出口端12、一充气部13、一引流部14以及一喷洒部15。进口端11设有一第一开口111、一第二开口112、一第三开口113以及一第四开口114。出口端12与进口端11相对地设置,且出口端12设有有三开孔121(图中仅标示一个)。
充气部13设置于进口端11与出口端12之间,且在本实施例中,充气部13邻近于出口端12。引流部14设置于充气部13与进口端11之间,且在本实施例中,引流部14邻近于充气部13。喷洒部15设置于进口端11与引流部14之间。
第一通道2设置于弹性管体1内,并连通于第一开口111与开孔121,在开孔121置入胃内时,可利用第一通道2引取胃内的液体或气体,以此达到减压的目的。
第二通道3设置于弹性管体1内,并连通第二开口112与充气部13;其中,充气部13例如是开设于弹性管体1内的气室,且充气部13的管壁较第二通道3的管壁薄,因此当充气部13由患者的鼻腔插入至胃内时,可供使用者利用第二开口112将充气部13充气至膨胀,膨胀的充气部13进而可以卡设于胃内,避免患者自行将胃肠减压装置的鼻胃管100拔除,有效的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减少医务人员的负担。
第三通道4设置于弹性管体1内,并连通于第三开口113与引流部14,充气膨胀后的充气部13可以卡接在胃与食道的交界口(贲门)处,进而将食道内的液体引取出。
第四通道5设置于弹性管体1内,并连通于第四开口114与喷洒部15,用以将药剂喷洒至食道内壁上,可进一步对食道做清洗或治疗。
其中,上述的第一通道2、第二通道3、第三通道4以及第四通道5彼此不连通且并列设置。
如图1、图4至图6所示,喷洒部15具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喷洒孔151a、151b、151c、151d,且这些喷洒孔151a、151b、151c、151d均连通于第四通道5,使喷洒部15可对食道进行大面积的喷洒,以此可以提高清洗的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喷洒孔为两个以上时,第四通道5也可连通至两个喷洒孔之间的通道,以使注入第四通道5内的液体可以均匀分散至两个喷洒孔,避免因喷洒孔直接连通至第四通道而使喷洒压力过大。
如图7所示,充气部13经由食道200进入一胃300中(图中仅示出胃的一部份),当充气部13膨胀时,使用者可将胃肠减压装置的鼻胃管100向外拉,使膨胀的充气部13抵住胃300与食道200之间,然后再对第四开口114注入药剂,使药剂经由第四通道5流至喷洒部15,并由喷洒部15喷洒至病患的食道200;接着,由于充气部13将食道200与胃300之间的开口封闭住,因此药剂会积存于食道200,此时使用者可以利用第三开口113将药剂经由第三通道4自引流部14抽取出。
如图1和图8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胃肠减压装置的鼻胃管100’与图1所述的胃肠减压装置的鼻胃管100的差异在于胃肠减压装置的鼻胃管100’所包括的一第二开口112’与一第四开口114’分别设有一阀6和阀7,用来避免气体或液体逆流而出。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胃肠减压装置,包括负压产生装置和鼻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胃管包括:
一弹性管体,所述弹性管体具有一进口端,所述进口端包括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一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进口端相对地设置,并设有一开孔;
一充气部,所述充气部设置于该进口端与该出口端之间且其在充气膨胀时可卡设在胃中;
一第一通道,设置于该弹性管体上,并连通该第一开口与该开孔;
以及一第二通道,设置于该弹性管体上,并连通该第二开口与该充气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肠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口端还包括一第三开口,该弹性管体还包括一引流部,该引流部设置于该充气部与该进口端之间,且该鼻胃管还包括一第三通道,该第三通道设置在该弹性管体上,并连通该第三开口与该引流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肠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口端还包括第四开口,该弹性管体还包括一喷洒部,该喷洒部设置于该进口端与该引流部之间,且该鼻胃管还包括一第四通道,该第四通道设置于该弹性管体,并连通于该第四开口与该喷洒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胃肠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开口设有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74710.5U CN210812880U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胃肠减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74710.5U CN210812880U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胃肠减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12880U true CN210812880U (zh) | 2020-06-23 |
Family
ID=71276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7471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12880U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胃肠减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12880U (zh) |
-
2019
- 2019-08-23 CN CN201921374710.5U patent/CN21081288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056515A (en) | Tracheostomy tube assembly | |
US3769983A (en) | Medical devices | |
US5339809A (en) | Method of inserting a cricothyroidal endotracheal device between the cricoid and thyroid cartilages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respiratory disorders | |
US3683908A (en) | Apparatus for sealing the oesophagus and providing artificial respiration | |
US6394093B1 (en) | Nasopharyngeal airway with inflatable cuff | |
US10188816B2 (en) | System for removing infectious secretions | |
US5291882A (en) | Multi-lumen ITPV endotracheal tube | |
US20120041361A1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Desufflating a Lung Area | |
CN104994899A (zh) | 可逆性气道装置以及用于使患者通气的相关方法 | |
US20140305430A1 (en) | Probe for medical use | |
CN103203058A (zh) | 多腔道一体式可插内窥镜的喉罩 | |
CN109939320B (zh) | 一种鼻咽通气管道 | |
JP2008136791A (ja) | 経鼻型の気道確保器具 | |
CN210812880U (zh) | 胃肠减压装置 | |
CN207614152U (zh) | 喉罩 | |
CN211383297U (zh) | 一种多用途通气装置 | |
CN208974938U (zh) | 一种球囊防活脱胆道引流管 | |
CN209123102U (zh) | 一种具有三通管的喉罩 | |
WO2017086939A1 (en) | Tracheal or endotracheal device having an integrated system for removing infectious secretions | |
CN208770606U (zh) | 一种能排痰的喉罩 | |
CN219662557U (zh) | 一种无痛胃镜用可密闭通气麻醉面罩 | |
CN203447600U (zh) | 间歇式低压经口气管插管装置 | |
CN219941496U (zh) | 一种无痛超声胃镜诊疗用喉罩 | |
CN216091780U (zh) | 一种可伸缩导管及特制型气管导管 | |
CN221964270U (zh) | 一种无创呼吸面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Tan Daidi Inventor after: Zhai Huaixiang Inventor after: Yang Liping Inventor before: Tan Daidi Inventor before: Zhai Huaixi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Liping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