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0194U - 车门内板加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门内板加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60194U CN210760194U CN201921357644.0U CN201921357644U CN210760194U CN 210760194 U CN210760194 U CN 210760194U CN 201921357644 U CN201921357644 U CN 201921357644U CN 210760194 U CN210760194 U CN 2107601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reinforcing plate
- inner panel
- hinge
- side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门内板加强结构,车门内板具有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内板主体,内板主体的前端构造有向内翻折的边板,且边板的端部设有向前翻折的折板,边板上配置有铰链安装点,该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包括于铰链安装点设置的铰链加强板,铰链加强板包括配置于边板和所述折板结合处的前加强板,以及连接于前加强板与内板主体之间的后加强板,且后加强板、边板及内板主体之间呈三角形布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仅在铰链安装点设置铰链加强板,可大大降低铰链加强板的用料和车门内板整体的重量;另外,将前加强板配置于边板和折板的结构处,并使后加强板、边板及内板主体之间呈三角形布置,可同时提高铰链安装点及车门内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内板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车门铰链作为车门的重要零部件,其连接于车身与车门之间,并用以实现车门相对于车身的转动,进而实现车门的开闭。车门打开时,车门的重量全部加载于铰链上,且随车辆使用时间的延长,若铰链安装处刚度不足,则会导致车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垂,从而会影响车门与车身之间的配合关系,同时也会影响车门的开闭,因此,对铰链的安装强度具有较高的要求。
为此,一部分车型为了保证铰链安装处的结构强度,设置了较大的加强板,此方式虽能提高强度,但也造成了材料浪费及车门重量的增大。另一部车型则将加强板分为间隔设置的多块,此方式虽能节约材料并降低车门重量,但对铰链安装处及车门整体的结构加强作用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其可有效提高铰链安装位置及车门内板整体的结构强度,且用料较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门内板加强结构,以构成对车门内板上铰链安装位置结构的加强,所述车门内板具有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内板主体,所述内板主体的前端构造有向内翻折的边板,且所述边板的端部设有向前翻折的折板,所述边板上配置有铰链安装点,所述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包括于所述铰链安装点设置的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包括配置于所述边板和所述折板结合处的前加强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前加强板与所述内板主体之间的后加强板,且所述后加强板、所述边板及所述内板主体之间呈三角形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加强板与所述边板及所述折板贴合固连,且所述前加强板向前延伸至所述折板的边缘处,并于所述折板边缘处与所述折板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内板主体具有以承装外部部件的安装面,所述后加强板向后延伸至所述安装面处,并于所述安装面处和所述内板主体固连。
进一步的,于所述后加强板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翻边,且两端的所述翻边的翻折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于所述后加强板上形成有减重孔。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安装点为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边板上的两个,所述铰链加强板为与两所述铰链安装点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边板上配置有位于两所述铰链安装点之间的限位器安装点,于所述限位器安装点设有与所述内板主体、所述边板及所述折板分别贴合固连的限位器加强板,且所述限位器加强板由所述内板主体与所述边板的结合处延伸至所述边板与所述折板的结合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器加强板上构造有外凸部,且因所述外凸部的设置而与所述内板主体间围构形成有成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外凸部上形成有限位器安装面,于所述限位器安装面上构造有限位器安装过孔。
进一步的,于所述限位器加强板上构造有加强肋,且所述加强肋由所述内板主体与所述边板的结合处延伸至所述边板与所述折板的结合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通过仅在铰链安装点设置铰链加强板,相交于现有技术,可大大降低铰链加强板的用料和车门内板整体的重量;另外,将前加强板配置于边板和折板的结构处,并使后加强板、边板及内板主体之间呈三角形布置,可同时提高铰链安装点及车门内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可提高铰链的安装强度和刚度。
(2)通过将前加强板在折板边缘处与折板固连,有利于提高铰链加强板对铰链安装位置的结构加强作用。
(3)将后加强板于安装面处和内板主体固连,有利于提高安装面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提高外部部件于安装面上的安装效果。
(4)后加强板两端的翻边的翻折方向相反,有利于提高铰链加强板及车门内板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5)在后加强板上设置减重孔,有利于降低铰链加强板整体的重量。
(6)通过将铰链加强板设置为与两铰链安装点对应设置的两个,可在对其一铰链加强板进行更换时,无需更换另一铰链加强板,从而可节约更换成本和更换时间。
(7)限位器加强板与内板主体、边板和折板贴合固连,有利于提高限位器安装位置的安装强度。
(8)设置外凸部不仅可提高限位器加强板的结构强度。
(9)通过将加强肋由内板主体与边板的结合处延伸至边板与折板的结合处,有利于提高限位器加强板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限位器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板主体,101-安装面;
2-上铰链加强板,201-前加强板,202-后加强板,203-铰链安装过孔,204-减重孔,205-翻边,206-连接边,207-焊点;
3-边板,4-下铰链加强板;
5-折板,501-第一折板,502-第二折板;
6-限位器加强板,601-外凸部,602-限位器安装过孔,603-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方向术语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例如,诸如“前”是指车辆头部的方向,“后”是指车辆尾部的方向,“内”“上”是指车辆顶部的方向,“下”是指车辆底部的方向,“内”是指向车辆座舱内,“外”是指向车辆座舱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门内板加强结构,以构成对车门内板上铰链安装位置结构的加强,结合图1至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具有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内板主体1,内板主体1的前端构造有向内翻折的边板3,且边板3的端部设有向前翻折的折板5,并于边板3上配置有铰链安装点。其中,内板主体1可以采用现有结构,如本实施例中,根据图1和图3示出的结构中,其整体大致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内板主体1的上下端及后端均构造有向内弯折的弯边,并于其中部形成有以承装诸如扬声器等外部部件的安装面101。
另外,边板3与折板5的结构也与现有结构类似,如图1中示意出的结构,折板5的上下端与内板主体1上下端的弯边相连,以此可提高车门内板的结构强度。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车门内板的结构强度,由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折板5具体包括于边板3的端部顺次向前翻折的第一折板501和第二折板5。此外,与现有技术类似,上述的铰链安装点具体为成型于边板3上的铰链安装孔,且基于车门通常配置有上下两个铰链,本实施例的铰链安装点也为沿车辆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于边板3上的两处。
结合图1至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包括与两个铰链安装点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铰链加强板,为便于下文描述,以图1所示状态为基准,将上方的铰链加强板称为“上铰链加强板2”,而将下方的铰链加强板则称为“下铰链加强板4”。且上铰链加强板2与下铰链加强板4的结构分别如图4和图5中示,且由图可知,两者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本文具体以上铰链加强板2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具体而言,结合如图1、图3及图4中所示,上铰链加强板2包括配置于边板3和第一折板501结合处的前加强板201,以及连接于前加强板201与内板主体1之间的后加强板202,且后加强板202、边板3及内板主体1之间呈三角形布置,并使三者间围构成三角形的支撑框架,如此设置不仅可提高上铰链加强板2的结构强度,同时可因上铰链加强板2于车门内板上的固连而提高铰链安装位置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其中,为了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的前加强板201与边板3及第一折板501贴合固连,且基于边板3和第一折板501之间的弯折相连,该前加强板201具体包括贴合于第一折板501的第一加强板,以及贴合于边板3的第二加强板,并于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结合处构造有加强筋。且对应于上述铰链安装孔,于第二加强板上也形成有铰链安装过孔203,另外,如图3中所示,第一加强板向前延伸至第二折板502的边缘处,并于第二折板502边缘处也即于车门外板包边处与第二折板502固连。本实施例的上铰链安装板具体安装时,可采用图4中所示的分布于第一加强板上及环铰链安装过孔203分布的焊点207分别与折板5和边板3焊接相连。其中,通过将焊点207环铰链安装过孔203分布,有利于提高铰链安装孔处的结构性能。
如图4中所示,后加强板202整体呈平板状,并于其后端构造有向后加强板202一侧弯折、以与内板主体1固连的连接边206。且为了有效保证外部部件的安装强度,本实施例的连接边206具体固连于上述内板主体1的安装面101上。另外,仍由图4中所示,于后加强板202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翻边205,以此可有效提高上述支撑框架的刚度。进一步地,两端的翻边205的翻折方向相反。此外,为了节约材料,并利于整体轻量化设计,于后强板上形成有减重孔204。
基于上述描述并结合图1中所示,当安装铰链时,首先,于上、下铰链安装板上分别固连具有安装螺母的铰链螺母板,并使安装螺母与上述铰链安装过孔203对齐布置;然后,将铰链相对于上、下铰链安装板贴设于边板3的另一侧,最后,通过螺栓依次穿过铰链上的通孔、铰链安装孔及铰链安装过孔203与安装螺母螺接,即可实现铰链的安装。
除了上述技术手段外,本实施例中,于边板3上配置有位于两个铰链安装点之间的限位器安装点,且该限位器安装点具体为限位器安装孔。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于该限位器安装孔设有与内板主体1、边板3及第一折板501分别贴合固连的限位器加强板6,并对应于限位器安装孔,于限位器加强板6上形成有限位器安装过孔602。且由图1中所示,该限位器加强板6由内板主体1与边板3的结合处延伸至边板3与第一折板501的结合处。
其中,限位器加强板6的具体结构如图6中所示,其整体被构造成适配于内板主体1、边板3及第一折板501三者间弯折连接的弯折状。另外,于该限位器加强板6上构造有对应于边板3设置的外凸部601,于外凸部601上形成有限位器安装面,上述限位器安装过孔602即设置于该限位器安装面上。通过设置外凸部601,可在限位器加强板6设置于车门内板上时,使得外凸部601与内板主体1间围构形成腔体,从而可提高限位器的安装效果。且在具体安装时,可采用图6中示出的分布于限位器加强板6边缘处的焊点207而使限位器加强板6构成与内板主体1、边板3及第一折板501之间的贴合固连。
另外,为保证限位器的安装强度,限位器安装过孔602的周边也于图6中所示的焊点207处与边板3相固连。此外,仍由图6中所示,于限位器加强板6上构造有加强肋603,该加强肋603由内板主体1与边板3的结合处延伸至边板3与第一折板501的结合处,以此可有效提高限位器加强板6及车门内板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限位器的安装效果。
基于以上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通过仅在两个铰链安装点设置上、下铰链加强板4,相交于现有技术,可大大降低铰链加强板的用料和车门内板整体的重量;另外,将前加强板201配置于边板3和折板的结构处,并使后加强板202、边板3及内板主体1之间构成三角形的支撑框架,可同时提高铰链安装点及车门内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可提高铰链的安装强度和刚度;此外,设置限位器加强板6又可提高限位器的安装强度,从而使得本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内板加强结构,以构成对车门内板上铰链安装位置结构的加强,所述车门内板具有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内板主体(1),所述内板主体(1)的前端构造有向内翻折的边板(3),且所述边板(3)的端部设有向前翻折的折板(5),所述边板(3)上配置有铰链安装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包括于所述铰链安装点设置的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包括配置于所述边板(3)和所述折板(5)结合处的前加强板(201),以及连接于所述前加强板(201)与所述内板主体(1)之间的后加强板(202),且所述后加强板(202)、所述边板(3)及所述内板主体(1)之间呈三角形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强板(201)与所述边板(3)及所述折板(5)贴合固连,且所述前加强板(201)向前延伸至所述折板(5)的边缘处,并于所述折板(5)边缘处与所述折板(5)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主体(1)具有以承装外部部件的安装面(101),所述后加强板(202)向后延伸至所述安装面(101)处,并于所述安装面(101)处和所述内板主体(1)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后加强板(202)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翻边(205),且两端的所述翻边(205)的翻折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后加强板(202)上形成有减重孔(20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安装点为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边板(3)上的两个,所述铰链加强板为与两所述铰链安装点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3)上配置有位于两所述铰链安装点之间的限位器安装点,于所述限位器安装点设有与所述内板主体(1)、所述边板(3)及所述折板(5)分别贴合固连的限位器加强板(6),且所述限位器加强板(6)由所述内板主体(1)与所述边板(3)的结合处延伸至所述边板(3)与所述折板(5)的结合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加强板(6)上构造有外凸部(601),且因所述外凸部(601)的设置而与所述内板主体(1)间围构形成有成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部(601)上形成有限位器安装面,于所述限位器安装面上构造有限位器安装过孔(60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限位器加强板(6)上构造有加强肋(603),且所述加强肋(603)由所述内板主体(1)与所述边板(3)的结合处延伸至所述边板(3)与所述折板(5)的结合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57644.0U CN210760194U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车门内板加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57644.0U CN210760194U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车门内板加强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60194U true CN210760194U (zh) | 2020-06-16 |
Family
ID=71056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57644.0U Active CN210760194U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车门内板加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6019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09218A (zh) * | 2020-08-26 | 2020-12-01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门和车辆 |
CN113585902A (zh) * | 2021-09-06 | 2021-11-02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门铰链结构及车辆 |
CN114834224A (zh) * | 2022-05-30 | 2022-08-02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及车门总成 |
-
2019
- 2019-08-20 CN CN201921357644.0U patent/CN2107601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09218A (zh) * | 2020-08-26 | 2020-12-01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门和车辆 |
CN113585902A (zh) * | 2021-09-06 | 2021-11-02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门铰链结构及车辆 |
CN114834224A (zh) * | 2022-05-30 | 2022-08-02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及车门总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760194U (zh) | 车门内板加强结构 | |
US4557519A (en) | Automobile body structure | |
US9156504B2 (en) | Vehicle under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CN215851491U (zh) | 双环后部车身结构 | |
KR20040083357A (ko) | 리어 서스펜션 주위의 차체 구조 | |
JP2014180911A (ja) | 車体後部構造 | |
JP2021066338A (ja) | 車両 | |
CN103552445A (zh) | 一种汽车全景天窗加强环 | |
CN110861715A (zh) | 一种轻量化的汽车后侧围加强板总成及后侧围加强结构 | |
US10046633B2 (en) |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 |
CN211075822U (zh) | 车辆后背门雨刮安装加强结构及车辆后背门总成 | |
CN209757272U (zh) |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3637529U (zh) | 天窗加强板与顶盖外板的连接结构 | |
CN106184393A (zh) | 电动汽车车身侧围前部骨架结构 | |
CN213921219U (zh) | 螺旋弹簧支撑结构、车架及车辆 | |
CN214565684U (zh) | 行李箱盖铰链安装点的加强结构 | |
CN211223612U (zh) |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 |
JP6734334B2 (ja) | 車両の下部構造 | |
CN222959579U (zh) | 车门内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 |
CN217804217U (zh) |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及车辆 | |
CN217892477U (zh) | 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后背门及车辆 | |
US11465685B2 (en) | Vehicle body | |
CN210364098U (zh) | 一种卡车车身顶盖与后围板连接结构 | |
CN210941326U (zh) | 发动机悬置点的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220243377U (zh) | 行李箱盖总成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