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0751418U - 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51418U
CN210751418U CN201921115461.8U CN201921115461U CN210751418U CN 210751418 U CN210751418 U CN 210751418U CN 201921115461 U CN201921115461 U CN 201921115461U CN 210751418 U CN210751418 U CN 210751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mud
sludge discharge
sludg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154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宁
宋海农
苏柳
林宏飞
梁程钧
李国�
陈永利
梁志超
杜建嘉
丘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osh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xi Boshik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1154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51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51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51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包括沉淀池、排泥管及驱动排泥装置,所述沉淀池底部呈倾斜状,所述驱动排泥装置与排泥管连接,所述排泥管包括排泥主管、底部污泥排泥管及浮泥排泥管,所述排泥主管设置在沉淀池的上方,所述底部污泥排泥管的一端与排泥主管的端部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倾斜状沉淀池底部的最深处,所述浮泥排泥管的一端与排泥主管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浮泥收集漏斗。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气提式、自吸泵式或者潜污泵式的方式进行排泥,通过构建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实现对中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污泥与浮泥的经济,低能耗,全自动化的高效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泥,而污泥的过多沉积将会直接影响出水水质,比如出水仍然含有一些有机物质,直接导致SS超标等。而非达标出水的排放将直接影响地表水质,直接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
近年来行业内通过引进、吸收和正向开发推出了一系列适用于污水排泥处理的技术和设备。但这些技术工艺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解决的是产泥量大的排泥系统,针对的主要是大型污水处理厂。但随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政策的落实,点源分散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是一种必然趋势,且应用的是中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而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沉淀池具有体积小,产泥量小的特点,特别是埋地设备。因此急需设计一种经济、低能耗、高效的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目的是实现对小型沉淀池进行经济、低能耗、高效的全自动排泥,为多种具有小型沉淀池的污废水处理设备提供更有效的排泥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包括沉淀池、排泥管及驱动排泥装置,所述沉淀池底部呈倾斜状,所述驱动排泥装置与排泥管连接,所述排泥管包括排泥主管、底部污泥排泥管及浮泥排泥管,所述排泥主管设置在沉淀池的上方,所述底部污泥排泥管的一端与排泥主管的端部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倾斜状沉淀池底部的最深处,所述浮泥排泥管的一端与排泥主管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浮泥收集漏斗。
较佳地,所述驱动排泥装置包括鼓风机及进气管,所述鼓风机设置在沉淀池外部,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及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鼓风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部污泥排泥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一端与鼓风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浮泥排泥管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常开型电磁阀,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常闭型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鼓风机用于气提排泥与气提回流,可单独为此供气;但由于气提所需气量较小,针对一体化设备,往往与好氧曝气系统共用即可;排泥主管连接污泥管,将排出的污泥输送至污泥罐。
较佳地,所述驱动排泥装置包括自吸泵,所述自吸泵与排泥主管的一端连接。通过自吸泵抽吸可有效的将浮泥及底部污泥进行外排。
较佳地,所述驱动排泥装置包括第一潜污泵及第二潜污泵,所述第一潜污泵设置于沉淀池的底部,与底部污泥排泥管连接,进行底部抽吸污泥外排;所述第二潜污泵采用倒置的方式与浮泥收集漏斗相连,用于浮泥外排。
较佳地,所述浮泥排泥管上设置有常闭型电磁阀,所述底部污泥排泥管上设置有常开型电磁阀。
较佳地,所述沉淀池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靠近底部污泥排泥管的沉淀池一端;所述沉淀池底部的倾斜度为30-60°。
较佳地,还包括出水挡板,所述出水挡板设置在靠近出水口的沉淀池一侧,所述出水挡板为2层,所述出水挡板呈梯形状,所述出水口置于梯形状出水挡板的底部中间;所述浮泥收集漏斗设置于梯形状出水挡板的斜边一侧。
较佳地,所述浮泥收集漏斗为2个或以上,浮泥收集漏斗的直径为15-35cm,所述浮泥收集漏斗的上端面低于出水水面3-15cm。
较佳地,还包括红外光束发生器、红外线传感器及PLC控制系统,所述红外光束发生器设置在沉淀池的上方,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沉淀池水位下方;所述PLC控制系统分别与红外光束发生器、红外线传感器及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小型沉淀池有效内部容积小,往往设计为封闭型,有些甚至封闭式且埋地。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很难及时观察沉淀池内部污泥情况。于是在该封闭的小空间内安装污泥识别系统,及时识别浮泥的产生以及及时排泥以保证出水水质;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接收光源穿透液面后的光强信号,以此判断浮泥的产生量。
本实用新型PLC系统控制,红外线传感器根据红外光束发生器的光信号强弱及时判断浮泥的产生量,电磁阀启动抽吸浮泥的时间。此外,调控气提回流液或气提排泥,控制和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行。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当前的排泥系统普遍适用于大型沉淀池排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小型沉淀池,达到低能耗,高效率的排泥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设备沉淀池容积小,且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污泥产量小,采用气提的方式排泥,仅需要与好氧区共用鼓风机即可达到目的,低能耗,操作简单。
(3)本实用新型设计两个浮泥收集漏斗,分别置于沉淀池出水挡板水流盲区,与红外光束发生器以及红外线传感器联动,及时高效率去除浮泥,保证出水水质。
(4)本实用新型可对浮泥进行在线监控与控制,浮泥的产生可能是污泥沉积,从而可控制排泥周期。
(5)本实用新型的排泥系统适用于全封闭沉淀池,可以实现在线自动化控制排泥系统,保证出水;本实用新型既保证了及时排泥,又可气提回流进行二次净化,促进总氮等的去除,提高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俯视图。
图中,1-沉淀池,2-排泥主管,3-底部污泥排泥管,4-浮泥排泥管,5-浮泥收集漏斗,6-鼓风机,7-第一进气管,8-第二进气管,9-进水口,10-出水口,11-出水挡板,12-常开型电磁阀,13-常闭型电磁阀,14-沉淀池底部,15-红外光束发生器,16-红外线传感器,17-自吸泵,18-第一潜污泵,19-第二潜污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采用气提式排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包括沉淀池1、排泥管及驱动排泥装置,所述沉淀池底部14呈倾斜状,所述驱动排泥装置与排泥管连接,所述排泥管包括排泥主管2、底部污泥排泥管3及浮泥排泥管4,所述排泥主管2设置在沉淀池1的上方,所述底部污泥排泥管3的一端与排泥主管2的端部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倾斜状沉淀池底部14的最深处,所述浮泥排泥管4的一端与排泥主管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浮泥收集漏斗5;所述驱动排泥装置包括鼓风机6及进气管,所述鼓风机6设置在沉淀池1外部,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7及第二进气管8,所述第一进气管7的一端与鼓风机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部污泥排泥管3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8的一端与鼓风机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浮泥排泥管4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7上设置有常开型电磁阀I 12,所述第二进气管8上设置有常闭型电磁阀I 13;
所述沉淀池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9及出水口10,所述进水口9设置在靠近底部污泥排泥管3的沉淀池1的一端;还包括出水挡板11,所述出水挡板11设置在靠近出水口10的沉淀池1一侧,所述出水挡板11为2层,所述出水挡板11呈梯形状,所述出水口10置于梯形状出水挡板11的底部中间;所述浮泥收集漏斗5设置于梯形状出水挡板11的斜边一侧;所述浮泥收集漏斗5为2个或以上,浮泥收集漏斗5的直径为15-35cm,所述浮泥收集漏斗5的上端面低于出水水面3-15cm;沉淀池1出水挡板的两条斜边形成三角的设计,形成水流较弱的两个区域,在进水的流动作用下,浮泥与进水漂浮物将汇集于这两个区域,为此,设计2个浮泥收集漏斗于这两个区域,低于水位3~15cm,采用气提的方式抽吸与外排悬浮物(浮泥和其他漂浮物)。
较佳地,还包括红外光束发生器15、红外线传感器16及PLC控制系统,所述红外光束发生器15设置在沉淀池1的上方,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6设置在沉淀池1水位下方;所述PLC控制系统分别与红外光束发生器15、红外线传感器16及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沉淀池1底部的倾斜度为30-60°。
实施例2
如图3及4所示,本实施例采用自吸泵式排泥的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其他工艺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驱动排泥装置包括自吸泵17,所述自吸泵与排泥主管的一端连接,通过自吸泵抽吸可有效的将浮泥及底部污泥进行外排;所述浮泥排泥管4上设置有常闭型电磁阀13,所述底部污泥排泥管上设置有常开型电磁阀12。
实施例3
如图5及6所示,本实施例采用潜污泵式排泥的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其他工艺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驱动排泥装置包括第一潜污泵18及第二潜污泵19,所述第一潜污泵18设置于沉淀池1的底部,与底部污泥排泥管3连接,进行底部抽吸污泥外排;所述第二潜污泵19采用倒置的方式与浮泥收集漏斗5相连,用于浮泥外排;所述浮泥排泥管4上设置有常闭型电磁阀13,所述底部污泥排泥管上设置有常开型电磁阀12。
当污水进入沉淀池,水由上往下沉降,流经沉淀池底部,穿过出水挡板,上流至出水口;排水的过程,沉淀池出水挡板可以有效防止进水浮泥或其他漂浮物进入出水口,直接外排,影响出水水质;由于沉淀池内部体积小,且多为封闭型甚至埋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鼓风机用于气提排泥与气提回流,可单独为此供气。但由于气提所需气量较小,针对一体化设备,往往与好氧曝气系统共用即可。
为实现经济,低能耗,高质量的全自动排泥系统控制,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红外光束发生器以及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接收光源照射水位界面反射回来的光强信号传输至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以此判断浮泥的产生量,精准控制常闭型电磁阀,及时执行浮泥抽吸指令,确保出水水质不受其影响;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相对其他污水处理法产生的污泥量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底部的回流液按一定的比例回流至污水处理系统前端(缺氧或厌氧区)进行二次处理;同理浮泥通过气提回流也可进行回流二次净化处理,减少了污泥中可降解的有机物等物质,进而减少了污泥的产生量。此外,回流促进系统反硝化的进行,提高总氮的去除效率。但如果仅进行气提回流,沉淀池污泥仍然会随着时间累积,因此需要定期污泥外排。本实用新型设计T字型排泥管,加上沉淀池底部为倾斜设计,沉淀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气提回流排泥更加彻底,且生物接触氧化法延长了排泥周期。当沉淀池污泥沉积达到一定的厚度,将容易出现厚污泥层厌氧状态,产生气体等物质从而产生浮泥。从而可根据浮泥产生周期间接监控排泥周期,其余时间进行一定比例的气提回流,以提高总氮的去除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排泥管及驱动排泥装置,所述沉淀池底部呈倾斜状,所述驱动排泥装置与排泥管连接,所述排泥管包括排泥主管、底部污泥排泥管及浮泥排泥管,所述排泥主管设置在沉淀池的上方,所述底部污泥排泥管的一端与排泥主管的端部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倾斜状沉淀池底部的最深处,所述浮泥排泥管的一端与排泥主管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浮泥收集漏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排泥装置包括鼓风机及进气管,所述鼓风机设置在沉淀池外部,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及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鼓风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部污泥排泥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一端与鼓风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浮泥排泥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常开型电磁阀,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常闭型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排泥装置包括自吸泵,所述自吸泵与排泥主管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排泥装置包括第一潜污泵及第二潜污泵,所述第一潜污泵设置于沉淀池的底部,与底部污泥排泥管连接,进行底部抽吸污泥外排;所述第二潜污泵采用倒置的方式与浮泥收集漏斗相连,用于浮泥外排。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泥排泥管上设置有常闭型电磁阀,所述底部污泥排泥管上设置有常开型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靠近底部污泥排泥管的沉淀池一端;所述沉淀池底部的倾斜度为30-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挡板,所述出水挡板设置在靠近出水口的沉淀池一侧,所述出水挡板为2层,所述出水挡板呈梯形状,所述出水口置于梯形状出水挡板的底部中间;所述浮泥收集漏斗设置于梯形状出水挡板的斜边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泥收集漏斗为2个或以上,浮泥收集漏斗的直径为15-35cm,所述浮泥收集漏斗的上端面低于出水水面3-1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光束发生器、红外线传感器及PLC控制系统,所述红外光束发生器设置在沉淀池的上方,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沉淀池水位下方;所述PLC控制系统分别与红外光束发生器、红外线传感器及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CN201921115461.8U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 Active CN210751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5461.8U CN210751418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5461.8U CN210751418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51418U true CN210751418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1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15461.8U Active CN210751418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514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4429A (zh) * 2022-02-21 2022-06-21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
CN115259363A (zh) * 2022-02-21 2022-11-01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除浮泥的污水处理沉淀池节能回流装置及运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4429A (zh) * 2022-02-21 2022-06-21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
CN115259363A (zh) * 2022-02-21 2022-11-01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除浮泥的污水处理沉淀池节能回流装置及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8757B (zh) 一种养殖池塘底质处理系统
CN101538106A (zh) 无耗能污水处理装置
CN102838256A (zh)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
CN108585369A (zh) 一种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养殖基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0751418U (zh) 一种用于小型沉淀池的排泥系统
CN106630393A (zh) 一种无人值守ifas或mbbr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系统
CN109748419A (zh)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
CN201424418Y (zh) 无耗能污水处理装置
CN107986566A (zh) 水利水电环境工程用污水净化处理设备
CN208732868U (zh) 一种改进的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的一体化设备
CN206089332U (zh) 多功能村镇综合污水达标资源化系统
CN217757087U (zh) 污水处理池
CN211752737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浮泥清除装置
CN212269807U (zh) 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
CN206232570U (zh) 一种无人值守ifas或mbbr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系统
CN215627425U (zh) 一种基于mbr膜反应器的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9437485A (zh) 一种微动力内循环分户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08358316A (zh) 高效低耗污水处理装置
CN2097976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
CN210103647U (zh) 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11813672U (zh) 一种高效节能污水处理系统
CN208414153U (zh) 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21191887U (zh) 一种人工浮床污水处理设备
CN207685082U (zh)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人工湿地装置
CN207158820U (zh) 化工生产反应混合物除污净化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Intersection of Dongcheng Avenue and Dongcheng Road in Heli Park, Ninggu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ingguo City,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Bosh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2, Kexing Road, high tech Zone, Nanning, Guangxi 530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XI BOSSC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1

Address after: 530000 No. 101, Gao'an Road, high tech Zone,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angxi Boshik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Anhui Bosh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Intersection of Dongcheng Avenue and Dongcheng Road in Heli Park, Ninggu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ingguo City,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Bosh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