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3863U -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33863U CN210733863U CN201920776985.5U CN201920776985U CN210733863U CN 210733863 U CN210733863 U CN 210733863U CN 201920776985 U CN201920776985 U CN 201920776985U CN 210733863 U CN210733863 U CN 2107338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contactor
- vehicle
- plate
- brush r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停车位上设置作为正负两极的两块电极板,电极板的电压值处于人体安全电压范围内,充电汽车的底部设置有对应电极板的充电刷排,充电刷排连接充电汽车内的电池组,电池组包括电池单元、串联接触器和并联接触器,电池单元通过串联接触器串联组成所述电池组,每个电池单元的正负极均通过并联接触器连接充电刷排,在充电时断开串联接触器,接通并联接触器,进行并联式充电。本实用新型基于低电压安全充电方式,安全系数高,同时设备成本得到控制,实现了低成本的自动充电系统,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的对应新能源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充电组件一般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并且基于图像识别以及应用高压充电的,这种自动充电系统的设备成本较高,并且由于其充电组件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发生高压触电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以较低成本实现电动汽车的低电压自动充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停车位,包括作为正负两极的两块电极板、停车位侧供电接触器、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和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所述电极板对应外部充电汽车的充电刷排的位置设置,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停车位侧供电接触器和停车位侧通信模块,所述停车位侧通信模块与外部充电汽车的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电极板和直流供电系统之间通过所述停车位侧供电接触器连接,所述电极板上的电压值处于人体安全电压范围内。
上述停车位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低电压进行充电可以使充电过程更加安全,相对于高压充电,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额外的防触电措施,可以直接应用于户外环境,因此设备成本较低,安全性能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停车位,所述停车位侧通信模块为停车位侧红外通信器,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停车位侧通信模块的凹陷位,所述凹陷位设置在地表下并位于所述电极板旁。所述凹陷位提供了一个安全设置红外通信器的地方,保证红外通信器不会被汽车压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停车位,所述电极板的形状为长方形且并排设置。所述电极板按照长方形的停车位形状设置,沿汽车的前进方向设置便于与充电刷排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停车位,还包括泊车语音设备和泊车标尺,所述泊车标尺设置在停车区域的边缘,刻度的一部分穿出停车区域,所述泊车语音设备连接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泊车标尺在视觉上提醒驾驶员正确泊车,同时辅以所述泊车语音设备从听觉上提醒驾驶员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停车位,还包括用于防止浸水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包围所述电极板设置。所述排水槽的作用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浸没所述电极板,保证随时能够进行良好的充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停车位,所述排水槽包括两个圈状槽和位于两个所述圈状槽之间的条形槽,一个所述圈状槽包围一块所述电极板。分别对所述电极板包围从而提供更高效的排水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停车位,还包括用于记录电能消耗的电能表和用于检测充电状态的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电能表串接到所述电极板和停车位侧供电接触器之间,所述电能表和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分别连接到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所述电能表为充电计费和充电管理提供了硬件基础,所述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充电过程的异常情况,使停车位侧控制模块能够及时作出反应防止意外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汽车,包括适用于直流充电的电池组、设置于车辆底部的充电刷排、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刷排500升降的升降装置、车辆侧充电接触器、车辆侧通信模块和车辆侧控制模块,所述充电刷排连接所述升降装置,所述电池组与充电刷排之间通过所述车辆侧充电接触器连通,所述电池组包括若干个电池单元、串联接触器和并联接触器,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所述串联接触器串联在一起组成所述电池组,每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正极和负极都分别连接所述并联接触器并通过所述并联接触器连接到充电刷排,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车辆侧充电接触器、车辆侧通信模块、串联接触器和并联接触器,所述车辆侧通信模块和充电刷排分别与外部充电设施连接。
上述充电汽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车内安装直流所述电池组,在放电时通过所述串联接触器驱动,此时所述并联接触器断开,在充电时所述串联接触器断开,所述并联接触器接通,外部充电设施通过充电刷排并行充电,大大节省了充电时间,并且充电电压处于人体安全电压范围内,充电安全性得到保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所述车辆侧通信模块为车辆侧红外通信器,所述车辆侧通信模块设置在车辆底部。所述车辆侧红外通信器对接停车位侧红外通信器,实现无线通信,可以省去有线通信的电缆对接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所述充电刷排包括金属刷毛、滚轮组和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安装所述滚轮组并且所述滚轮组的滚动平面与地面平行,所述金属刷毛通过一安装框架固定并连接到所述并联接触器。通过金属刷毛提高大电流充电的散热能力,同时金属刷毛也在一定程度增大了接触面积,减小充电内阻。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跟随所述充电刷排升降的套筒、设置在所述套筒内的回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套筒两侧的卡位机构和用于拉动所述充电刷排的牵引电机,所述充电刷排设置在所述套筒的敞口端,所述回位弹簧一端抵压在所述充电刷排上,另一端抵压在车辆底部,所述牵引电机用钢丝穿过所述套筒连接到所述充电刷排上,所述卡位机构在所述套筒上升超过一段距离后将所述套筒锁定。所述充电刷排仅在泊车充电的时候放下,因此升降装置采用回位弹簧加上牵引电机的方式,能够减小升降过程的能源消耗,并且所述回位弹簧也有利于使所述充电刷排抵压在电极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所述并联接触器和串联接触器的结构相同,包括凸轮、下压连杆、连杆弹簧、弹簧限位块、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弹性触片,所述下压连杆的顶端设置有对应所述凸轮的抵压板,底端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所述连杆弹簧套接在所述下压连杆中,所述连杆弹簧的一端抵压在所述抵压板上,另一端抵压在所述弹簧限位块上,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抵压板的上方并由电机带动旋转,所述凸轮往下转动时推动所述下压连杆下降,从而使所述第一金属板下降,所述弹性触片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并位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方,所述弹性触片跟随所述第一金属板升降从而接通或断开自身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连接。接触器的结构较多,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考虑通电内阻、通断速度和耐久性的问题,采用往复式的凸轮和弹性复位结构可以减小机械劳损程度,同时触点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内阻较小的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所述并联接触器和串联接触器的结构相同,包括旋转板、接触电刷、固定接触轮和连接步进电机的转轴,所述旋转板的外圈为导电材料,内圈为非导电材料,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旋转板的内圈,所述固定接触轮的绝缘表面设置有用导电材料构成的弧形段,所述旋转板和固定接触轮平行并排设置,所述接触电刷设置在所述旋转板和固定接触轮之间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的外圈,所述转轴驱动所述旋转板转动,从而使所述接触电刷在所述固定接触轮上画出弧形的运动路径,当所述接触电刷转动到所述弧形段时,所述旋转板和固定接触轮导通。依靠转轴使所述接触电刷在导电通道和非导电通道之间切换,可以实现快速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所述电池组还包括用于防止电流反向的二极管,所述二极管设置在所述充电刷排和并联接触器之间。为了防止电流逆流,按正确的电流方向设置所述二极管保证充电安全,所述二极管采用大功率大电流的二极管以适应大电流充电的需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还包括用于泊车时辅助对准外部充电设施的车底摄像头,所述车底摄像头设置在车辆底部,所述车底摄像头连接到车内影像系统。所述车底摄像头能够让驾驶员清楚看到停车位的所述电极板的位置,方便对准所述电极板来泊车充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还包括充电启停按钮,所述充电启停按钮设置在车辆内供驾驶员操作,所述充电启停按钮连接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驾驶员泊车完成后在车内即可操作充电,无需下车,比较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池组温度的电池温感模块和用于检测充电状态的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电池温感模块和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分别连接到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利用传感器检测充电过程中的参数,使得发生异常的时候车辆侧控制模块能够及时响应,避免发生事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停车位和上述任一所述的充电汽车。
上述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停车位和充电汽车配合实现自动充电,改变了传统那种下车插电的充电模式,同时采用低压充电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充电的安全性,在设备上减小了防护措施等配件的投入,成本较低,便于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停车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充电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及充电刷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a;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b;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a;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b;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包括停车位和充电汽车,其中停车位为长方形,包括作为正负两极的两块电极板 100、停车位侧供电接触器、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停车位侧控制模块、用于容纳所述停车位侧通信模块的凹陷位200、用于防止浸水的排水槽400、用于记录电能消耗的电能表和用于检测充电状态的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而充电汽车包括适用于直流充电的电池组、设置于车辆底部的充电刷排500、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刷排500升降的升降装置600、车辆侧充电接触器、车辆侧通信模块和车辆侧控制模块,本实施例中以长方形的停车位的长边方向为前后方向,短边方向为左右方向,相应地,所述充电汽车的车头到车位的方向为前后方向,车两边侧门的方向为左右方向,由此,上述各组件的连接方式如下:
参照图1-3,在充电机械结构部分,所述停车位的两块电极板100为长方形且并排设置,电极板10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停车位的长度方向相同,电极板100 设置在所述停车位的表面并对应充电汽车的充电刷排500设置,因此充电汽车的充电刷排500在车辆底部也是并排设置的,泊车到相应位置时方法充电刷排500 即可使充电刷排500接触到电极板100;本实施例中电极板100左右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小于充电汽车左右车轮之间的最小距离,即两块所述电极板100均位于所述充电汽车左右两侧车轮之间;排水槽400同样设置在停车位的表面,包括两个圈状槽410和位于两个所述圈状槽410之间的条形槽420,其中一个圈状槽410 包围一块电极板100,圈状槽410的形状也为长方形,并且所包围的面积略小于停车位的一半面积,条状槽的长度与圈状槽410的长边的长度相同;凹陷位200 同样设置在停车位的表面,凹陷位200的敞口向上并在凹陷位200的内部安装停车位侧通信模块。而充电汽车方面,在机械结构上主要是充电刷排500和升降装置600,其中充电排刷连接所述升降装置600,充电排刷包括金属刷毛510、滚轮组520和固定框架530,所述固定框架530安装所述滚轮组520并且所述滚轮组520的滚动平面与地面平行,所述金属刷毛510通过一安装框架固定并连接到所述并联接触器,本实施例中金属刷毛510实际上是一种电刷排,金属刷毛510的向车辆的前进方向倾斜以减小阻力,同时金属刷毛510整体往车辆的后退方向平移,以保护比较脆弱的金属片或金属条;而升降装置600包括跟随所述充电刷排500升降的套筒610、设置在所述套筒610内的回位弹簧620、设置在所述套筒610两侧的卡位机构640和用于拉动所述充电刷排500的牵引电机630,所述充电刷排500设置在所述套筒610的敞口端,所述回位弹簧620一端抵压在所述充电刷排500上,另一端抵压在车辆底部,所述牵引电机630用钢丝穿过所述套筒610连接到所述充电刷排500上,所述卡位机构640在所述套筒610上升超过一段距离后将所述套筒610锁定。
参照图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固定框架530由于需要与套筒610的敞口一端发生作用力,因此本实施例中固定框架530采用截面为梯形的结构,梯形的上底进入到套筒610内部,使得梯形的两个斜边抵压在套筒610的侧壁上,此时回位弹簧620的一端抵压在梯形的上底,另一端抵压在车辆底部,相当于套筒610 穿过了车辆底部并根据回位弹簧620的伸缩程度上下运动,并且套筒610的非敞口一端中穿过钢丝连接牵引电机630,钢丝同时也连接到梯形的上底,牵引电机 630可以通过滑轮等装置传递拉力。另一方面,卡位机构640有多种实现方式,如电动卡销等,实现方式较为简单,在此不一一详述。
参照图4-7,在充电机械部分还涉及到串联接触器和并联接触器,本实施例中由于全过程采用直流充电,因此串联接触器和并联接触器也都是DC接触器,接触器的实现方法有多种,考虑到充电汽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车辆工作寿命内需要接触器进行多次开合,并且对切换速度有要求,因此充电汽车内的接触器应该考虑接触器的内阻、通断速度和耐久性,本实施例给出了两种实现方式,实现方式一:参照图4-5,接触器包括凸轮710、下压连杆720、连杆弹簧730、弹簧限位块740、第一金属板750、第二金属板760和弹性触片770,所述下压连杆 720的顶端设置有对应所述凸轮710的抵压板780,底端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 750,所述连杆弹簧730套接在所述下压连杆720中,所述连杆弹簧730的一端抵压在所述抵压板780上,另一端抵压在所述弹簧限位块740上,所述凸轮710 设置在所述抵压板780的上方并由电机带动旋转,所述凸轮710往下转动时推动所述下压连杆720下降,从而使所述第一金属板750下降,所述弹性触片770 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750并位于所述第二金属板760的上方,所述弹性触片770 跟随所述第一金属板750升降从而接通或断开自身与所述第二金属板760的连接,这种实现方式下,凸轮710的摆动端设置有孔洞,凸轮710在运动到两个不同的位置上时通过电动卡销固定,一个位置是凸轮710完全下摆压紧下压连杆 720的抵压板780,另一个位置是凸轮710上摆到完全脱离下压连杆720的抵压板780;实现方式二:参照图6-7,接触器包括旋转板810、接触电刷830、固定接触轮820和连接步进电机的转轴840,所述旋转板810的外圈为导电材料,内圈为非导电材料,所述转轴840穿过所述旋转板810的内圈,所述固定接触轮 820的绝缘表面设置有用导电材料构成的弧形段821,所述旋转板810和固定接触轮820平行并排设置,所述接触电刷830设置在所述旋转板810和固定接触轮820之间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810的外圈,所述转轴840驱动所述旋转板810 转动,从而使所述接触电刷830在所述固定接触轮820上画出弧形的运动路径,当所述接触电刷830转动到所述弧形段821时,所述旋转板810和固定接触轮 820导通,这种实现方式下,旋转板810的导电材料连接一个电极,固定接触轮 820的弧形段821连接另一个电极,从而实现接触导通。
值得注意的是,串联接触器和并联接触器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设计时视实际情况选用。
参照图8,在充电电路部分,停车位一侧,电极板100、电能表、停车位侧供电接触器和直流供电系统依次连接,电极板100、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和停车位侧控制模块依次连接,电能表、停车位侧供电接触器和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分别连接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充电汽车一侧,充电刷排500、车辆侧充电接触器和电池组依次连接,升降装置600、车辆侧充电接触器和车辆侧通信模块分别与车辆侧控制模块连接,参照图9,其中电池组包括若干个电池单元、串联接触器和并联接触器,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所述串联接触器串联在一起组成所述电池组,每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正极和负极都分别连接所述并联接触器并通过所述并联接触器连接到充电刷排500;其中串联接触器和并联接触器均分别连接到车辆侧控制模块,由车辆侧控制模块统一控制两者的导通和断开。
其中车辆侧通信模块和停车场侧通信模块分别是车辆侧红外通信器和停车场侧红外通信器,停车场侧红外通信器在凹陷位200内倾斜朝向车辆底部,而车辆侧红外通信器也倾斜朝向凹陷位200。
参照图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还包括用于防止电流反向的二极管,所述二极管设置在所述充电刷排500和并联接触器之间。电池组的工作方式如下,在车辆行驶时的放电状态下,并联接触器断开连接,串联接触器连通全部电池单元,使电池组作为一个整体驱动充电汽车行驶,在充电车辆停泊在停车位上时,串联接触器断开连接,并联接触器接通充电刷排500与电池单元,通过并联的方式同时对多个电池单元进行充电。
参照图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汽车还包括用于泊车时辅助对准外部充电设施的车底摄像头,所述车底摄像头设置在车辆底部,所述车底摄像头连接到车内影像系统。由于泊车时驾驶员可能不熟悉电极板100的位置,因此参考倒车影像的方案在车辆底部安装车底摄像头,方便驾驶员观察泊车位置。
参照图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汽车还包括充电启停按钮,所述充电启停按钮设置在车辆内供驾驶员操作,所述充电启停按钮连接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驾驶员在泊车完成后可以直接在车内按下充电启停按钮,控制充电刷排500 下降从而自动开始充电,或者需要出车的时候,在车内按下充电启停按钮收起充电刷排500,无需下车操作,方便快捷。
参照图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汽车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池组温度的电池温感模块和用于检测充电状态的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电池温感模块和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分别连接到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电池温感模块至少在充电过程中监控电池组的温度,当温度超过阈值的时候,触发车辆侧控制模块进行下一步控制,同样,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至少在充电过程中监控充电电流和电压,当电流和/或电压偏离正常工作范围时,触发车辆侧控制模块作出下一步控制,如断开充电等。
参照图1和图8,停车场还包括泊车语音设备和泊车标尺300,所述泊车标尺300设置在停车区域的边缘,刻度的一部分穿出停车区域,所述泊车语音设备连接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泊车标尺300穿出停车区域便于驾驶员在车内观察车辆是否停到合适位置,而泊车语音设备基于位置传感器对车辆的位置进行感应,实时反馈给车内的驾驶员。
本实用新型采用低电压充电的方式,使电极板100和充电刷排500允许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工作,即使人类触电也不会造成严重伤害,同时设备成本得到控制,实现了低成本的自动充电系统,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停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正负两极的两块电极板、停车位侧供电接触器、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和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所述电极板对应外部充电汽车的充电刷排的位置设置,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停车位侧供电接触器和停车位侧通信模块,所述停车位侧通信模块与外部充电汽车的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电极板和直流供电系统之间通过所述停车位侧供电接触器连接,所述电极板上的电压值处于人体安全电压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停车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防止浸水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包围所述电极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包括两个圈状槽和位于两个所述圈状槽之间的条形槽,一个所述圈状槽包围一块所述电极板。
4.一种充电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适用于直流充电的电池组、设置于车辆底部的充电刷排、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刷排升降的升降装置、车辆侧充电接触器、车辆侧通信模块和车辆侧控制模块,所述充电刷排连接所述升降装置,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车辆侧充电接触器、车辆侧通信模块、串联接触器和并联接触器,所述车辆侧通信模块和充电刷排分别与外部充电设施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刷排包括金属刷毛、滚轮组和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安装所述滚轮组并且所述滚轮组的滚动平面与地面平行,所述金属刷毛通过一安装框架固定并连接到所述并联接触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跟随所述充电刷排升降的套筒、设置在所述套筒内的回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套筒两侧的卡位机构和用于拉动所述充电刷排的牵引电机,所述充电刷排设置在所述套筒的敞口端,所述回位弹簧一端抵压在所述充电刷排上,另一端抵压在车辆底部,所述牵引电机用钢丝穿过所述套筒连接到所述充电刷排上,所述卡位机构在所述套筒上升超过一段距离后将所述套筒锁定。
7.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与充电刷排之间通过所述车辆侧充电接触器连通,所述电池组包括若干个电池单元、串联接触器和并联接触器,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所述串联接触器串联在一起组成所述电池组,每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正极和负极都分别连接所述并联接触器并通过所述并联接触器连接到充电刷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接触器和串联接触器的结构相同,包括凸轮、下压连杆、连杆弹簧、弹簧限位块、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弹性触片,所述下压连杆的顶端设置有对应所述凸轮的抵压板,底端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所述连杆弹簧套接在所述下压连杆中,所述连杆弹簧的一端抵压在所述抵压板上,另一端抵压在所述弹簧限位块上,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抵压板的上方并由电机带动旋转,所述凸轮往下转动时推动所述下压连杆下降,从而使所述第一金属板下降,所述弹性触片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并位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方,所述弹性触片跟随所述第一金属板升降从而接通或断开自身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接触器和串联接触器的结构相同,包括旋转板、接触电刷、固定接触轮和连接步进电机的转轴,所述旋转板的外圈为导电材料,内圈为非导电材料,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旋转板的内圈,所述固定接触轮的绝缘表面设置有用导电材料构成的弧形段,所述旋转板和固定接触轮平行并排设置,所述接触电刷设置在所述旋转板和固定接触轮之间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的外圈,所述转轴驱动所述旋转板转动,从而使所述接触电刷在所述固定接触轮上画出弧形的运动路径,当所述接触电刷转动到所述弧形段时,所述旋转板和固定接触轮导通。
10.一种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停车位和如权利要求4-9任一所述的充电汽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76985.5U CN210733863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76985.5U CN210733863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33863U true CN210733863U (zh) | 2020-06-12 |
Family
ID=70988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7698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33863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3386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71308A (zh) * | 2019-05-27 | 2019-08-27 | 五邑大学 |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 |
CN115158070A (zh) * | 2022-07-26 | 2022-10-11 | 奕充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 | 汽车的自动充电装置 |
-
2019
- 2019-05-27 CN CN201920776985.5U patent/CN21073386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71308A (zh) * | 2019-05-27 | 2019-08-27 | 五邑大学 |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 |
CN110171308B (zh) * | 2019-05-27 | 2024-08-13 | 五邑大学 |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 |
CN115158070A (zh) * | 2022-07-26 | 2022-10-11 | 奕充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 | 汽车的自动充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04027B2 (en) | Electric vehicle automatic charging station | |
CN109367412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户外快速充电桩 | |
CN105339203B (zh) | 用于电动车辆的保护设备 | |
CN210733863U (zh) |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 | |
CN203301199U (zh) | 一种用于agv引导车带伸缩触头的智能对位充电装置 | |
CN108382242B (zh) | 电动汽车无线快速充电方法 | |
CN104882720A (zh) | 电动车智能充电插座 | |
CN111546918A (zh) | 一种多车位移动式直流充电系统及其方法 | |
CN211123182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短路试验装置 | |
CN113437424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单体式锂电池组 | |
CN112109582A (zh) | 一种非轮轨接触自导向列车受充电系统 | |
CN115622204A (zh) | 一种锂电池汽车用的车载充电器及方法 | |
CN210363414U (zh) |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 | |
CN110171308B (zh) |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 | |
CN102795116A (zh) | 混合动力汽车蓄电池智能保护电路及智能保护方法 | |
CN113141044A (zh) | 一种轨道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 | |
CN217532590U (zh) | 一种自动拔枪的汽车充电机器人 | |
CN108134437B (zh) | 一种智能型一体化充电电源 | |
CN207466409U (zh) | 可移动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 |
CN215436031U (zh) | 一种无人机的自动充电装置 | |
CN204809932U (zh) | 用于为无轨电车充电的站区式充电设施 | |
CN115923566A (zh) |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 |
CN210283966U (zh) | 行程限位装置 | |
CN202215139U (zh) | 自动记忆电子行程的手摇电机 | |
CN219427968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突发急停智能预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