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346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23469U CN210723469U CN201921469220.3U CN201921469220U CN210723469U CN 210723469 U CN210723469 U CN 210723469U CN 201921469220 U CN201921469220 U CN 201921469220U CN 210723469 U CN210723469 U CN 2107234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l
- substrate
- arm
- terminal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内设有导电线路;一金属板和一支撑板设于所述基板上表面,所述金属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共面,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导电线路电性导通;多个端子,设于所述基板表面,所述端子接触所述金属板;一绝缘本体,设于所述基板上表面,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个所述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孔,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金属板支撑所述绝缘本体,使所述绝缘本体底面各处的共面度良好,保证所述电连接器良好的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元件与第二电子元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个导电端子对应固持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导电端子的底部与所述绝缘本体的下表面齐平;一绝缘载体,所述绝缘载体上表面凸设有多个导电垫,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面通过胶水粘附于所述绝缘载体的上表面,使每一所述导电端子的底部对应与每一所述导电垫接触,但是由于所述导电垫是凸出于所述绝缘载体上表面的,所述导电端子的底部接触所述导电垫的表面,使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面与所述绝缘载体的上表面相隔一距离,虽然所述绝缘本体通过胶水与所述绝缘载体粘附固定,但由于胶水是液态,在实际生产中,很难保证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绝缘载体之间每一个地方胶水的厚度是相同的,并且所述电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或者是进行回流焊接时由于热量过高,容易使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绝缘载体之间的胶水融化,由于融化的胶水会随意流动,也会使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绝缘载体之间胶水的厚度不同,这样会在胶水厚的地方所述绝缘本体被顶起,在胶水少的地方所述绝缘本体会下陷,所述绝缘本体的平整度不好,严重时会影响所述电连接器正常的电性连接。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金属板和一支撑板设于基板上表面,金属板和支撑板支撑绝缘本体,且金属板和支撑板的上表面共面,使绝缘本体有良好的共面度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内设有导电线路;一金属板和一支撑板设于所述基板上表面,所述金属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共面,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导电线路电性导通;多个端子,设于所述基板表面,所述端子接触所述金属板;一绝缘本体,设于所述基板上表面,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个所述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孔,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金属板支撑所述绝缘本体。
进一步,多个所述端子包括两个接地端子和一个信号端子,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所述金属板一体成型,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所述金属板分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有两个,其中一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金属板一体成型,且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散热区。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多个固定件,多个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绝缘本体焊接于所述支撑板。
进一步,所述金属板包括多个金属件,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导电线路电性导通,且所述金属件与所述端子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多个支撑件设于所述基板,所述支撑件不与所述导电线路电性导通,所述支撑件仅支撑所述端子。
进一步,多个所述端子包括两个接地端子和一个信号端子,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下方的两个所述金属件一体成型,位于所述信号端子下方的所述金属件与所述接地端子下方的所述金属件分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金属件和所述支撑件均凸出于所述基板表面,且所述金属件、所述支撑件、所述金属板和所述支撑板共平面。
进一步,所述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和自所述导接部的一端依次延伸一第一臂和一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具有一接触部导接一第一电子元件,所述支撑件仅支撑所述第一臂,且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压接于所述接触部时,所述第二臂朝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变形,并带动所述第一臂朝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变形,所述第一臂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形成间隙。
进一步,所述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和自所述导接部的一端弯折延伸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一接触部导接一第一电子元件,所述导接部的一端具有多个抵接点,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压接于所述接触部时,多个所述抵接点抵接所述金属件。
进一步,所述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和自所述导接部的一端弯折延伸一弹性臂,所述收容孔设有两个第一限位部限制所述导接部的两侧向上位移,以及一第二限位部限制所述弹性臂向上位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所述金属板和所述支撑板来支撑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板的上表面和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共面,使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金属板成型后均为固定的形体,其形状和厚度不会改变且不易随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很大的形变,使所述绝缘本体底面各处的共面度良好,可保证所述电连接器良好的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主视图的部分示意图;
图6为第一电子元件压接于端子发生弹性形变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4未组装绝缘本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10为图2中C-C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底面向上翻转后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端子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4(如图6所示)和一第二电子元件(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基板1;多个端子2,设于所述基板1表面电性导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如图6所示)与所述基板1;以及一绝缘本体3,设于所述基板1表面,多个所述端子2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3。
如图3至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为一电路板,所述基板1内设有多个导电线路1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也可为一绝缘板,所述绝缘板内设有所述导电线路11),所述基板1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表面12和一下表面13,所述导电线路11显露于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12和下表面13,且所述导电线路11于所述上表面12电性连接所述端子2,于所述下表面13导接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12设有多个金属板7和多个支撑板8且所述金属板7和所述支撑板8均凸出于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12,所述金属板7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线路11,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8有三个,设于所述基板1上表面12的外围包围多个所述金属板7,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板8与所述导电线路11电性导通,一个所述支撑板8不与所述导电线路11电性导通,且与所述导电线路11电性导通的所述支撑板8与所述金属板7一体成型,所述金属板7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8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共同支撑所述绝缘本体3。
如图1、8、9所示,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8之间设有一个散热区P,使所述绝缘本体3底面与所述基板1上表面之间形成一空隙,使空气能够自由流动进出所述电连接器100内部,可以加快散热,所述金属板7包括多个独立的金属件5,所述金属件5与所述导电线路11电性导通,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12凸设有多个支撑件6,所述支撑件6不与所述导电线路11导通,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6为金属(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6也可为非金属),每一所述金属件5与一所述支撑件6成对设置于一所述端子2的下方,所述金属件5、所述支撑件6、所述金属板7和所述支撑板8均为平板状且位于同一水平面。
如图5、6、12所示,每一所述端子2具有一导接部21,所述导接部21为一平板状且水平设置于所述金属件5的上方,所述导接部21电性导接所述金属件5,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接部21抵接于所述金属件5以电性连接所述导接部21与所述导电线路11,从而电性连接所述导接部21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所述导接部21的中间位置向所述基板1方向撕裂形成一凸刺211,所述凸刺211抵接所述金属件5,由于所述凸刺211较尖锐可保证所述导接部21与所述金属件5稳定的电性连接,可防止所述导接部21的底面与所述金属件5的顶面通过平面与平面接触时,所述导接部21的底面完全被所述金属件5表面的杂质向上顶起而不能较好的电性连通,且所述凸刺211可刮破所述金属件5表面的氧化层防止所述金属件5表面因被氧化而影响电性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接部21也可通过锡料焊接于所述金属件5的表面,所述导接部21也可不设有所述凸刺211),所述导接部21的末端设有两个缺口21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缺口212也可不止两个,所述缺口212也可设于所述导接部21的其它位置不仅限于末端),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接部21未焊接于所述金属件5,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压接于所述端子2时,所述导接部21的末端抵持所述金属件5,所述缺口212使所述导接部21的末端与所述金属件5之间形成多个抵接点213,从而使所述导接部21与所述金属件5电性导通的机会更多,当其中一个所述抵接点213被所述金属件5表面的污染物顶起而不能与所述金属件5良好接触时,其余所述抵接点213将会相对倾斜下陷而与所述金属件5电性导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接部21可焊接于所述金属件5,此时所述缺口212可收容多余的锡料,防止所述锡料向其它位置扩散从而影响电性连接,同时,由于所述缺口212收容了锡料,增加了所述导接部21与所述金属件5电性导通的接触面积)。
如图3、7、13所示,自所述导接部21的一端延伸一弹性臂26,所述弹性臂26包括水平延伸的一第一臂22,及自所述第一臂22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二臂23,所述第一臂22的宽度小于所述导接部21的宽度,所述第二臂2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臂22的宽度,且所述第二臂23的宽度自与所述第一臂22的连接处向所述第二臂23的自由末端逐渐渐缩,使所述第一臂22的弹性较所述导接部21的弹性好,所述第二臂23的弹性相对于所述第一臂22的弹性更好;所述第二臂23包括一抵压部231和自所述抵压部231弯折延伸的一倾斜臂232,所述抵压部231与所述第一臂22相连接的一端为一弯折150°以上的圆弧段,所述抵压部231的相对另一端为自所述圆弧段向上倾斜延伸的直线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倾斜臂232相连接,所述圆弧段增长了所述弹性臂26的长度且增加了所述弹性臂26的弹性,所述倾斜臂232具有一接触部24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未抵压所述接触部24,所述端子2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抵压部231的直线段向上倾斜延伸,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压接于所述接触部24时,所述倾斜臂232和所述抵压部231的直线段朝所述基板1的方向变形,使所述抵压部231的直线段由于形变而向下倾斜,而所述抵压部231的圆弧段朝远离所述基板1的方向变形。
如图3、5、7所示,所述支撑件6位于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12与所述第一臂22之间,且所述支撑件6仅支撑所述第一臂22,并未与所述第一臂22焊接于一起,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压接于所述接触部24时,所述倾斜臂232和所述抵压部231的直线段由于受上方的压缩而朝靠近所述基板1的方向变形,并在所述抵压部231的圆弧段反转,带动所述第一臂22朝远离所述基板1的方向变形,使所述第一臂22与所述支撑件6分离而形成间隙25,所述第一臂22不会受所述支撑件6的限制可以自由弹性形变,使所述端子2弹性变形结构的长度可由所述第二臂23一直向下延溯到所述第一臂22与所述导接部21的连接处,使所述第二臂23更加灵活不易疲劳,容易恢复到原来未压缩的位置;且由于所述导接部21和所述第一臂22下方设有所述金属件5和所述支撑件6,使所述端子2即使未被固定,也可由所述金属件5和所述支撑件6共同支撑而处于平衡的状态,所述端子2不易倾倒或歪斜;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导接部21与所述金属件5是焊接固定时,也可避免所述电连接器100在经过回流焊接时,由于锡料的熔融使所述端子2倾倒;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导接部21未设有所述凸刺211时,所述导接部21的板面与所述金属板的板面贴合,所述第一臂22的板面与所述支撑件6的板面贴合,所述金属件5和所述支撑件6可更稳定支撑所述端子2。
如图1、3、8所示,多个所述端子2包括多个接地端子2a和多个信号端子2b,相邻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a下方的所述金属件5一体成型,将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a电性连接于一起,可形成接地端子2a并联效应,因而可降低接地电感;多个所述信号端子2b下方的所述金属件5分体成型,且每一个所述信号端子2b与每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a之间的所述金属件5分体成型,使相邻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b之间,且每一个所述信号端子2b与每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a之间相互独立避免短路。
如图6、10、11所示,所述绝缘本体3设有多个收容孔31,所述端子2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孔31内,且所述绝缘本体3设置于所述金属板7和所述支撑板8上方,所述支撑板8和所述金属板7于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12共同支撑所述绝缘本体3的底面,所述绝缘本体3底面和所述端子2的底面处于相同的高度,使所述绝缘本体3具有良好的共面度;每一所述收容孔31自所述收容孔31内壁凸设有两个第一限位部311位于所述导接部21的上方,限制所述导接部21的两侧向上位移,且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压接于所述接触部24时,所述导接部21靠近所述第一臂22的一端有向所述第一限位部311变形的空间,所述收容孔31还设有一第二限位部312位于所述抵压部231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部312具有一倾斜面面对所述抵压部231的板面,且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抵压部231的直线段向上倾斜的角度相同,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过度下压所述接触部24时,所述抵压部231的圆弧段会向上变形至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312,所述第二限位部312可限制所述抵压部231向上移动的范围。
如图3、4、6所示,自所述绝缘本体3的顶面向下凹陷形成多个防撞区33,每一所述防撞区33对应设置于一所述收容孔31的前方且与所述收容孔31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撞区33也可不与所述收容孔31连通),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未压接于所述接触部24时,所述接触部24位于所述收容孔31的正上方,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过度下压所述接触部24时,所述接触部24因过度位移会进入所述防撞区33以免所述接触部24撞在所述绝缘本体3上而损坏所述接触部24;所述绝缘本体3具有多个固定孔32,多个所述固定孔32设于所述绝缘本体3四周且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3,多个固定件9对应穿过所述固定孔32焊接于所述支撑板8(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可对应所述固定件9设有多个孔,所述固定件9穿过所述绝缘本体3固定于所述基板1对应的孔中),以将所述绝缘本体3固定于所述基板1表面防止所述绝缘本体3脱离掉出,由于所述固定件9为一金属板制成,所述固定件9设于所述绝缘本体3周围可以传导所述电连接器100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所述电连接器100散热更快。
当所述端子2不与所述金属件5焊接固定时,所述电连接器100组装顺序为:先用一金属板冲压成型多个所述端子2连接一料带,然后去掉所述端子2上的料带,然后通过吸盘等吸附工具将多个所述端子2吸附住,将所述绝缘本体3翻转使其底面朝上顶面朝下,然后将所述端子2自所述绝缘本体3的底面组装入所述收容孔31中,此时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311支撑所述导接部21,所述第二限位部312支撑所述抵压部231,对所述端子2形成三点稳定限位使所述端子2不能自所述收容孔31掉出,最后将所述基板1盖到所述绝缘本体3的底面,将所述基板1与所述绝缘本体3通过所述固定件9相固定;当所述端子2与所述金属件5焊接固定时,与上述组装顺序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基板1盖在所述绝缘本体3底面前,在所述金属件5的表面涂一层锡膏,然后将所述基板1盖在所述绝缘本体3底面,最后将所述导接部21与所述金属件5焊接固定,将多个所述固定件9焊接固定于所述支撑板8表面;或者另一种组装顺序:将多个所述端子2一排一排焊接于所述金属件5表面,每焊完一排所述端子2便折掉料带,全部焊接完所述端子2之后再将所述绝缘本体3盖在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12,最后将所述固定件9焊接于所述支撑板8表面,以将所述绝缘本体3和所述基板1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12设置所述金属板7和所述支撑板8来支撑所述绝缘本体3,所述金属板7的上表面和所述支撑板8的上表面共面,使所述绝缘本体3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支撑板8和所述金属板7成型后均为固定的形体,其形状和厚度不会改变且不易随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很大的形变,使所述绝缘本体3底面各处的共面度良好,可保证所述电连接器100良好的电性连接。
(2)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8之间设有所述散热区P,使所述绝缘本体3的底面与所述基板1上表面12之间形成空隙,使空气能够自由流动进出所述电连接器100内部,可以加快散热,同时由于所述金属板7和所述支撑板8均为金属,可以传导热量加快向空气中散热。
(3)由于有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311限制所述导接部21的两侧向上位移,所述第二限位部312限制所述弹性臂26向上位移,在组装所述电连接器100时,所述端子2容易组装入所述收容孔31中,不需要施加任何的力,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3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12共同支撑所述端子2对所述端子2形成三点稳定限位;并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3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12仅限位所述端子2,所述收容孔31并不与所述端子2干涉配合,所述端子2在受压而发生弹性变形时不会对所述绝缘本体3产生太大的影响,所述绝缘本体3的强度较好,不易翘曲变形。
(4)所述基板1设有所述支撑件6,所述支撑件6支撑所述第一臂22,由于有所述支撑件6支撑所述第一臂22,使所述端子2即使未被固定,也可由所述金属件5和所述支撑件6共同支撑而处于平衡的状态,所述端子2不易倾倒或歪斜。
(5)由于所述支撑件6仅支撑所述第一臂22而未与所述支撑件6固定于一起,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压接于所述接触部24时,所述第一臂22可发生形变而脱离所述支撑件6,使所述第一臂22与所述支撑件6之间形成间隙25,所述第一臂22不会受所述支撑件6的限制可以自由弹性形变,使所述端子2弹性变形结构的长度可由所述接触部24一直向下延溯到所述导接部21,使所述第一臂22和所述第二臂23更加灵活不易疲劳,容易恢复到原来未压缩的位置。
(6)所述导接部21的一端设有多个所述抵接点213,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压接于所述端子2而所述导接部21未焊接于所述金属件5时,多个所述抵接点213抵持所述金属件5,从而使所述导接部21与所述金属件5电性导通的机会更多,当其中一个所述抵接点213被所述金属件5表面的污染物顶起而不能与所述金属件5良好接触时,其余所述抵接点213将会相对下陷而与所述金属件5电性导通。
(7)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a下方的所述金属件5一体成型,将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a电性连接于一起,可形成接地端子2a并联效应,因而可降低接地电感。
(8)多个所述固定件9穿过所述绝缘本体3固定于所述支撑板8,可防止所述绝缘本体3脱离掉出,且由于所述固定件9为一金属板制成,所述固定件9设于所述绝缘本体3周围可以传导所述电连接器100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所述电连接器100散热更快。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所述基板内设有导电线路;
一金属板和一支撑板设于所述基板上表面,所述金属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共面,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导电线路电性导通;
多个端子,设于所述基板表面,所述端子接触所述金属板;
一绝缘本体,设于所述基板上表面,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个所述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孔,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金属板支撑所述绝缘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端子包括两个接地端子和一个信号端子,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所述金属板一体成型,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所述金属板分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有两个,其中一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金属板一体成型,且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散热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固定件,多个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绝缘本体焊接于所述支撑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包括多个金属件,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导电线路电性导通,且所述金属件与所述端子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多个支撑件设于所述基板,所述支撑件不与所述导电线路电性导通,所述支撑件仅支撑所述端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端子包括两个接地端子和一个信号端子,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下方的两个所述金属件一体成型,位于所述信号端子下方的所述金属件与所述接地端子下方的所述金属件分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和所述支撑件均凸出于所述基板表面,且所述金属件、所述支撑件、所述金属板和所述支撑板共平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和自所述导接部的一端依次延伸一第一臂和一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具有一接触部导接一第一电子元件,所述支撑件仅支撑所述第一臂,且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压接于所述接触部时,所述第二臂朝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变形,并带动所述第一臂朝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变形,所述第一臂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形成间隙。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和自所述导接部的一端弯折延伸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一接触部导接一第一电子元件,所述导接部的一端具有多个抵接点,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压接于所述接触部时,多个所述抵接点抵接所述金属件。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和自所述导接部的一端弯折延伸一弹性臂,所述收容孔设有两个第一限位部限制所述导接部的两侧向上位移,以及一第二限位部限制所述弹性臂向上位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69220.3U CN210723469U (zh) | 2019-09-04 | 2019-09-04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69220.3U CN210723469U (zh) | 2019-09-04 | 2019-09-04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23469U true CN210723469U (zh) | 2020-06-09 |
Family
ID=70937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69220.3U Active CN210723469U (zh) | 2019-09-04 | 2019-09-04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23469U (zh) |
-
2019
- 2019-09-04 CN CN201921469220.3U patent/CN21072346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87197B (zh) | 电连接器 | |
US888852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ual arm contact | |
CN1133243C (zh) | 电连接器 | |
US7201584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chip module | |
US6155848A (en) | Auxiliary device for ZIF electrical connector | |
SG19143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817258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figured by upper and lower housings with contact terminals disposed therebetween | |
TWM397045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688711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gh performance contacts | |
TWI754814B (zh) | 電連接器 | |
TW202036996A (zh) | 導電端子 | |
CN101601172A (zh) | 基板连接器 | |
KR101977245B1 (ko) | 압접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8110451B (zh) | 电连接器 | |
US7654828B1 (en) | Socket with contact for being soldered to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US913032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for either BGA or LGA package | |
CN21072346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723469U (zh) | 电连接器 | |
US7766670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 |
US869058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low profile application | |
US20110053426A1 (en) | Lower profile electrical contact and electrical socket using the same | |
US6485313B1 (en) | BGA socket with improved contacts | |
US781967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s with improved wiping capability | |
JP2015207475A (ja) | 回路基板接続用ターミナル | |
CN210723446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