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0444218U - 边框及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边框及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44218U
CN210444218U CN201921328456.5U CN201921328456U CN210444218U CN 210444218 U CN210444218 U CN 210444218U CN 201921328456 U CN201921328456 U CN 201921328456U CN 210444218 U CN210444218 U CN 210444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e
support
installation groove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284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传国
夏正月
许涛
邢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adian Solar Inc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Original Assignee
CSI Cells Co Ltd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 Cells Co Ltd,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filed Critical CSI Cel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284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44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44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44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框及光伏组件,边框包括与待固定的板材的边缘相配合的安装槽、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下侧的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和/或支撑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所述边框安装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边缘插入所述安装槽内以通过所述安装槽支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边缘,同时,所述支撑板支撑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中间部分结构,以增大所述边框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撑面积,提高所述光伏组件的承载能力,减少所述光伏组件受到外力时的变形幅度,降低所述光伏组件产生裂片的风险,提高所述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以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边框及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框及具有该边框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组件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其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太阳能光伏组件一般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边缘的边框,其中,太阳能电池板一般由层压机依次将钢化玻璃、EVA层、太阳能电池片、EVA层、和背板五层压合后构成;边框上设有用以收容太阳能电池板的边缘的安装槽,使整个太阳能光伏组件通过边框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同时,边框也能够起到提高组件的强度和密封组件的边缘的作用。
但是,相对的边框上的安装槽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对较远,使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承载能力较弱,在受到外力时,太阳能光伏组件会变形、甚至裂片,影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的边框耗材较多,导致成本较高,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边框及光伏组件以解决至少一个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框及具有该边框的光伏组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边框,包括与待固定的板材的边缘相配合的安装槽、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下侧的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和/或支撑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安装槽内的支撑面共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具有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支撑部;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以支撑所述安装槽的第一架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以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二架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安装槽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架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下端的侧板、连接于所述侧板下端且与所述安装槽位于同侧的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架体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架体的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架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下端的侧板、连接于所述侧板下端且与所述安装槽位于同侧的底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架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下端的侧板、连接于所述侧板下端且与所述安装槽位于同侧的底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侧板的一端;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侧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加强筋、侧板围设形成角码安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具有连接于所述安装槽上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安装槽一体成型。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边框,包括与待固定的板材的边缘相配合的安装槽、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下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以支撑所述安装槽的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下端的侧板、连接于所述侧板下端且与所述安装槽位于同侧的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上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架体还包括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侧板的加强筋,所述连接板、加强筋、侧板围设形成角码安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边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和/或支撑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或所述安装槽上。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上述的边框、连接相邻的边框的角码,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封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边框通过设置位于安装槽的内侧的支撑板,所述边框安装于所述板材上后,所述板材的边缘插入所述安装槽内以通过所述安装槽支撑所述板材的边缘,同时,所述支撑板支撑于所述板材的中间部分结构,以增大所述边框对所述板材的支撑面积,提高所述板材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边框封装太阳能电池板后形成的光伏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光伏组件;1、1’、1”、边框;11、安装槽;111、顶板;112、边缘支撑板;113、上侧板;12、支撑架;121、第一架体;1211、侧板;1212、底板;122、第二架体;1221、连接板;1222、加强筋;13、13’、支撑板;131、第一支撑部;132、第二支撑部;14、角码安装腔;2、太阳能电池板;3、黏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内侧是指所述边框朝向板材中间的一侧,外侧是指所述边框背离所述板材的一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式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边框1及具有该边框1的光伏组件100。所述边框1用以安装于板材的边缘,便于板材的安装、运输,同时能提高板材的强度和密封板材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板材为太阳能电池板2为例作具体阐述,即,所述边框1用于封装于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形成光伏组件100,使整个所述光伏组件100通过所述边框1能够固定安装在光伏支架上,同时,所述边框1也能够起到提高光伏组件100的强度和密封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的作用。但应当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艺精神可以被替换地应用到其他的板材上。
所述边框1包括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相配合的安装槽11、连接于所述安装槽11的下侧的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用以支撑安装于所述光伏支架上,以将整个所述光伏组件100支撑安装于所述光伏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边框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11和/或所述支撑架12上的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位于所述安装槽11的内侧,所述边框1封装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插入所述安装槽11内以通过所述安装槽11支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同时,所述支撑板13支撑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中间部分结构,以增大所述边框1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支撑面积,提高所述光伏组件100的承载能力,减少所述光伏组件100受到外力时的变形幅度,降低所述光伏组件100产生裂片的风险,提高所述光伏组件100的发电量以及使用寿命。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的安装槽11的内侧即指所述边框1封装于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后,所述安装槽11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中间的一侧;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封装于所述安装槽11内后,所述支撑板13以及所述安装槽11内的支撑面共同支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具体地,所述安装槽11内的支撑面支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所述支撑板13支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中间部分结构,缩短相对的两个边框1之间对太阳能电池板2的支撑点的间隔距离,从而,提高所述光伏组件100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3的上表面与所述安装槽11内的支撑面共面,在边框1安装于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后,所述安装槽11以及所述支撑板13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支撑于同一平面处,以进一步减少所述光伏组件100受到外力时的变形幅度,降低所述光伏组件100产生裂片的风险,提高所述光伏组件100的发电量以及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安装槽11具有顶板111、位于所述顶板111下侧的边缘支撑板112、连接所述边缘支撑板112与所述顶板111的上侧板113,所述边缘支撑板112与所述顶板111间隔设置,且所述上侧板113位于所述边缘支撑板112与所述顶板111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一侧。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封装于所述安装槽11内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位于所述顶板111与所述边缘支撑板112之间,且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支撑于所述边缘支撑板112上。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安装槽11内的支撑面即指所述边缘支撑板112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3沿所述安装槽11的长度延伸方向呈长条形,以进一步增大所述边框1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支撑面积,增强形成的光伏组件100的承载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安装槽11的长度延伸方向即指所述边框1的长度延伸方向,亦即为对应的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的长度延伸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13具有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2上的第一支撑部131。
于图1-2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13仅包括上述的第一支撑部131,即,所述支撑板13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2上,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安装槽11间隔设置,分散所述边框1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支撑点,增强形成的光伏组件100的承载能力,同时,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12包括用以支撑所述安装槽11的第一架体121、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121上以支撑所述支撑板13的第二架体122。
具体地,所述第一架体121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11下端的侧板1211、连接于所述侧板1211下端且与所述安装槽11位于同侧的底板1212,一般地,可以将所述底板1212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光伏支架上,以使整个光伏组件100通过所述边框1固定安装在光伏支架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槽11与所述底板1212均位于所述侧板1211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一侧,便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与所述安装槽11之间的封装以及所述底板1212与光伏支架之间的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1211与所述底板12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节省制作所述第一架体121的材料,降低成本。
具体地,所述第二架体122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架体121与所述支撑板13的连接板1221、连接所述连接板1221与所述第一架体121的加强筋1222,以增强所述连接板1221对所述支撑板13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形成的所述光伏组件100的承载能力,减少所述光伏组件100受到外力时的变形幅度,降低所述光伏组件100产生裂片的风险,提高所述光伏组件100的发电量以及使用寿命。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1221连接于所述底板1212上,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可以理解的是,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1221也可以连接于所述侧板1211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1221与所述底板12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配合所述加强筋1222,能够进一步增强所述第二架体122对所述支撑板13支撑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连接板1221连接于所述底板1212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1222可以设置为连接所述连接板1221与所述侧板1211,也可以设置为连接所述连接板1221与所述底板1212,所述加强筋1222只要设置为能够增强所述连接板1221对所述支撑板13的支撑的稳定性即可。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1221连接于所述底板1212靠近所述侧板1211的一端,且所述连接板1221与所述底板12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使所述连接板1221能够延伸至所述支撑板13所在的位置处,以支撑所述支撑板13。
同时,所述加强筋1222连接所述连接板1221与所述侧板1211,一方面,所述连接板1221、加强筋1222、侧板1211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进一步增强所述第二架体122对所述支撑板13的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形成的所述光伏组件100的承载能力,减少所述光伏组件100受到外力时的变形幅度,降低所述光伏组件100产生裂片的风险,提高所述光伏组件100的发电量以及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所述连接板1221、加强筋1222、侧板1211围设形成角码安装腔14,以便于通过角码(未图示)将相邻的边框1固定连接在一起。
可以理解的是,一般地,将四个所述边框1通过所述角码首尾相连形成用以封装太阳能电池板2的周缘的矩形边框。
请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边框1’,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支撑板13’还具有连接于所述安装槽11上的第二支撑部132,且所述第二支撑部132与所述安装槽11一体成型,即,所述第二支撑部132自所述边缘支撑板112远离所述上侧板113的一侧向内延伸形成,以进一步增大所述边框1’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支撑面积,提高所述光伏组件100的承载能力,减少所述光伏组件100受到外力时的变形幅度,降低所述光伏组件100产生裂片的风险,提高所述光伏组件100的发电量以及使用寿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3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32一体成型,当然,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3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32也可以分体且间隔设置;或者仅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132,即,所述支撑板13’仅包含所述第二支撑部132。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支撑板13’仅包含所述第二支撑部132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架体122可以用以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132,即,所述连接板1221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32的下端,以强所述第二支撑部132的支撑稳定性;或者所述第二架体122也可以设置为用以支撑所述安装槽11,即,所述连接板1221支撑于所述边缘支撑板112的下侧。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除上述区别外,其他结构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边框1”,该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边框1”不包括所述支撑板13,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所述第二架体122设置为支撑所述安装槽11,即,所述连接板1221支撑于所述边缘支撑板112的下侧,一方面,相较于现有的边框,上述的边框1”通过将所述侧板1211与所述底板121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钝角,以节省制作所述第一架体121的材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设置所述第二架体122能够增强所述安装槽11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支撑性能,同时,所述连接板1221、加强筋1222、侧板1211围设形成呈三角形的角码安装腔14,便于通过角码(未图示)将相邻的边框1”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增强其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100,包括太阳能电池板2、安装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的边框1、1’、1”、连接相邻的边框1、1’、1”的角码,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封装于所述安装槽11内。
在所述边框1、1’具有所述支撑板13、13’的实施方式中,封装于所述安装槽11内的太阳能电池板2同时支撑于所述支撑板13、13’上,以增大所述边框1、1’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支撑面积,提高所述光伏组件100的承载能力,减少所述光伏组件100受到外力时的变形幅度,降低所述光伏组件100产生裂片的风险,提高所述光伏组件100的发电量以及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100还包括粘接所述支撑板13、13’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和/或所述安装槽11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黏胶层3,以增强所述边框1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支撑的稳定性。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11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之间以及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之间均采用黏胶层固定连接,且,所述黏胶层3为硅胶层。
组装时,先将角码通过外力卡入相邻的边框1、1’、1”中的角码安装腔14内,形成矩形边框,然后在所述安装槽11内灌入硅胶,同时在所述支撑板13、13’上涂抹硅胶,再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插入灌了硅胶的所述安装槽11内,并使支撑板13、13’与太阳能电池板2之间通过硅胶粘接,最后通过使硅胶固化,即可实现太阳能电池板2与矩形边框之间的紧密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边框1、1’通过设置位于安装槽11的内侧的支撑板13、13’,所述边框1安装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上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插入所述安装槽11内以通过所述安装槽11支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边缘,同时,所述支撑板13、13’支撑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中间部分结构,以增大所述边框1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支撑面积,提高所述光伏组件100的承载能力,减少所述光伏组件100受到外力时的变形幅度,降低所述光伏组件100产生裂片的风险,提高所述光伏组件100的发电量以及使用寿命。
同时,实用新型中的边框1、1’、1”中通过将所述侧板1211与所述底板121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钝角,以节省制作所述第一架体121的材料,降低成本。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边框,包括与待固定的板材的边缘相配合的安装槽、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下侧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和/或支撑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安装槽内的支撑面共面。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支撑部;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以支撑所述安装槽的第一架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以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二架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安装槽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下端的侧板、连接于所述侧板下端且与所述安装槽位于同侧的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架体的加强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下端的侧板、连接于所述侧板下端且与所述安装槽位于同侧的底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下端的侧板、连接于所述侧板下端且与所述安装槽位于同侧的底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侧板的一端;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侧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加强筋、侧板围设形成角码安装腔。
10.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连接于所述安装槽上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安装槽一体成型。
11.一种边框,包括与待固定的板材的边缘相配合的安装槽、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下侧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以支撑所述安装槽的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下端的侧板、连接于所述侧板下端且与所述安装槽位于同侧的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上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还包括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侧板的加强筋,所述连接板、加强筋、侧板围设形成角码安装腔。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和/或支撑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或所述安装槽上。
15.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边框、连接相邻的边框的角码,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封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CN201921328456.5U 2019-08-15 2019-08-15 边框及光伏组件 Active CN210444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8456.5U CN210444218U (zh) 2019-08-15 2019-08-15 边框及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8456.5U CN210444218U (zh) 2019-08-15 2019-08-15 边框及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44218U true CN210444218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08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28456.5U Active CN210444218U (zh) 2019-08-15 2019-08-15 边框及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44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1723C (zh)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板的封装结构
CN210444218U (zh) 边框及光伏组件
CN204857747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0093146U (zh) 光伏组件
CN203659919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结构
CN206977373U (zh) 光伏组件
CN208241605U (zh) 双玻光伏组件
CN110518874A (zh)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
CN209120115U (zh) 光伏组件
CN205407717U (zh) 一种高效太阳能组件
CN209993609U (zh) 组件边框及具有该组件边框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1440420U (zh) 改进的太阳能组件边框结构
CN210111910U (zh) 隐式接线盒bipv组件及玻璃幕墙结构
CN203134820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08986889U (zh) 光伏组件
CN209283171U (zh) 光伏组件
CN217469809U (zh) 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及光伏组件
CN207603547U (zh) 一种边框支撑结构
CN222996500U (zh) 一种边框单元、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CN221806863U (zh)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CN221227464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边框、光伏组件
CN221961777U (zh) 一种全面屏光伏组件边框及全面屏光伏组件
CN219718158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承载用铝材
CN219145321U (zh)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CN202977475U (zh) 新规格型材的硅晶太阳能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SI Cells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Artes Sunshine Power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SI Cells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shu Artes Sunshine Power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