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0073852U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3852U
CN210073852U CN201920703006.3U CN201920703006U CN210073852U CN 210073852 U CN210073852 U CN 210073852U CN 201920703006 U CN201920703006 U CN 201920703006U CN 210073852 U CN210073852 U CN 210073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display panel
display area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030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兆基
刘明星
甘帅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030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3852U/zh
Priority to TW108129071A priority patent/TWI70912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30726 priority patent/WO202022835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3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3852U/zh
Priority to US17/349,067 priority patent/US12052882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10K50/171Electron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6Multilayers, e.g. transparent mult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10K2102/10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comprising indium oxides, e.g. I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7Multilayers, e.g. transparent mult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显示面板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衬底、阳极层、发光层以及阴极层;阳极层位于衬底上,发光层位于阳极层上,阴极层位于发光层上;阳极层包括反射层;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使得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从而可使得第二显示区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有利于提高屏占比,且可使位于第二显示区下方的感光器件可接收到足够的光线,保证感光器件可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OLED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装置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幕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屏幕顶部需要安装摄像头、传感器、听筒等元件,因此,相关技术中屏幕顶部通常会预留一部分区域用于安装上述元件,例如,苹果手机iphoneX的“刘海”区域,影响了屏幕的整体一致性。目前,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衬底、阳极层、发光层以及阴极层;阳极层位于衬底上,发光层位于阳极层上,阴极层位于发光层上;
所述阳极层包括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的材料可为金属。由于金属的反射率比较高,因此,可以提高反射层的反射性能。
优选地,所述反射层的材料为银。由于银可以对光实现半透半反功能,这样,第二显示区的反射层既可以满足透光需求,又可以满足反光需求。
优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反射层的厚度范围为600~1200埃米,所述第二显示区中反射层的厚度范围为20~100埃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阳极层还可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这样,所述阳极层既可以实现导电功能,又可以实现透光功能,还可以实现反光功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这样,所述阳极层既可以实现导电功能,又可以实现透光功能。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这样,所述阳极层既可以实现导电功能,又可以实现透光功能。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反射层的下方、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反射层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时,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阳极层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阳极层不连续;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阳极层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阳极层之间包括像素定义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阴极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阴极层的厚度。
由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阴极层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一显示区的阴极层的厚度,因此,使得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进一步大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阴极层的厚度。这样,可保证反射层可以将发光层发射的光反射回去,以保证第二显示区的发光亮度。
优选地,阴极层的材料为镁银合金。由于银的导电能力强,且可以对光实现半透半反功能,进而可以使出射方向的光与被阴极层反射回去的光发生相干增强,提高出光效率。
优选地,所述阴极层中镁的质量与银的质量的比例范围为1:4~1:20。阴极层中提高银的比例,可以增强阴极层的导电能力,并提高发光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区中阴极层的厚度范围为80~150埃米,所述第二显示区中阴极层的厚度范围为20~60埃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可包括电子注入层;所述电子注入层位于所述阴极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电子注入层可以提高载流子的注入能力。
优选地,所述电子注入层的材料可包括镁、钾、锂、铯中的至少一种以及银。由于镁、钾、锂、铯分别为活泼金属,功函数低,有利于电子传输。
优选地,所述电子注入层的材料为镁银合金。
优选地,所述电子注入层中镁的质量与银的质量的比例范围为4:1~20:1。提高电子注入层中镁的含量,可以提高载流子的注入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阴极层上。这样,可以保护发光器件。
优选地,所述衬底包括第一衬底及第二衬底,所述第一衬底位于第一显示区,第二衬底位于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衬底的透光率大于第一衬底的透光率。由于第二衬底的透光率大于第一衬底的透光率,可进一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优选的,所述第二衬底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衬底的厚度。由于第二衬底的厚度小于第一衬底的厚度,可进一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优选的,所述第二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底共用一部分膜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衬底包括第一有机层和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上的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一衬底包括由下至上依次交叠的第二有机层、第二无机层、第三有机层和第三无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与部分所述第三有机层共用同一膜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第三无机层共用同一膜层,所述第一有机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有机层的厚度,所述第一无机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三无机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衬底的透光率大于50%。
优选的,所述第一衬底的透光率为30%~60%。这样,可降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提高第一显示区在显示时的亮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为AMOLED显示区。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阳极层之间。
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单元,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包括晶体管及存储电容;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第二驱动电路单元,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单元包括存储电容及晶体管,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单元的晶体管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单元的晶体管的数量。这样,第二驱动电路单元的结构复杂度小于第一驱动电路单元的结构复杂度,从而驱动电路层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部分中的导电面积较小,进而可提高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封装层包括:触控层、偏光片、柔性电路板、第一贴合层以及玻璃盖板;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阴极层上,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触控层上,所述偏光片的下边缘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触控层上,所述柔性电路一部分位于所述缺口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缺口的外部;所述第一贴合层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偏光片上;所述玻璃盖板位于所述第一贴合层上。
这样,通过在偏光片的下边缘设置缺口,并将触控层的柔性电路板设置在缺口内,然后在柔性电路板与偏光片上覆盖贴合层,可以减小贴合时的段差,避免气泡的产生。而且,避免了偏光片与触控层交叠导致的偏光片翘曲,避免了偏光片与触控层贴合时出现接触面存在凸面的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封装层还可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贴合层上,且位置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位置相对;所述油墨层的上表面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一贴合层的上表面齐平。
这样,可以通过增加油墨层的厚度将缺口处第一贴合层与柔性电路板压合,充分填补段差,从而避免全贴合过程中气泡的产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油墨层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显示区中的所述偏光片的下表面至所述第一贴合层的上表面之间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可包括第二贴合层;所述第二贴合层位于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偏光片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贴合层的材料为光学透明胶。
优选地,所述第二贴合层的材料为光学透明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
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下方,且所述器件区包括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的感光器件;
优选的,所述感光器件包括下述至少之一:摄像头、光线感应器、光线发射器。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由于显示面板上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因此,使得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从而可使得第二显示区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有利于提高屏占比,且可使位于第二显示区下方的感光器件可接收到足够的光线,保证感光器件可正常工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11,所述显示区11包括第一显示区A1与第二显示区A2;所述第二显示区A2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
如图2A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A1与所述第二显示区A2的衬底25、阳极层21、发光层22以及阴极层23。阳极层21位于衬底25上,发光层22位于阳极层21上,阴极层23位于发光层22上。
所述阳极层21包括反射层211;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A2的反射层211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A1的反射层211的厚度。换句话说,反射层211可包括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第一显示区,第二区域位于第二显示区,第二区域的厚度小于第一区域的厚度。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显示面板上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因此,使得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从而可使得第二显示区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有利于提高屏占比,且可使位于第二显示区下方的感光器件可接收到足够的光线,保证感光器件可正常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211的材料可为金属。由于金属的反射率比较高,因此,可以提高反射层的反射性能。
优选地,所述反射层211的材料可为银。由于银可以对光实现半透半反功能,这样,第二显示区的反射层既可以满足透光需求,又可以满足反光需求。
优选地,当反射层211的材料为银时,所述第一显示区A1中反射层211的厚度范围可为600~1200埃米,所述第二显示区A2中反射层211的厚度范围可为20~100埃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所述阳极层21还可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21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213。所述反射层211可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12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13之间。这样,所述阳极层既可以实现导电功能,又可以实现透光功能,还可以实现反光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TO)。这样,所述阳极层既可以实现导电功能,又可以实现透光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优选地,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这样,所述阳极层既可以实现导电功能,又可以实现透光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反射层211为银时,可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制备:
(1)先在第一显示区A1与第二显示区A2中制备第一层银薄膜,第一层银薄膜的厚度为第二显示区A2的反射层211的厚度;然后,在第一显示区A1的第一层银薄膜上制备第二层银薄膜,第一层银薄膜的厚度与第二层银薄膜的厚度之和等于上述的第一显示区A1的反射层211的厚度。
(2)先在第一显示区A1与第二显示区A2中制备第三层银薄膜,第三层银薄膜的厚度为上述的第一显示区A1的反射层211的厚度;然后,对第二显示区A2中的第三层银薄膜进行刻蚀,直至第二显示区A2中第三层银薄膜的厚度为上述的第二显示区A2的反射层211的厚度。
需要强调的是,当第一透明导电层212位于反射层211的下方、第二透明导电层213位于反射层211的上方、第二透明导电层213为氧化铟锡(ITO)且通过溅射或蒸镀的方式制备第二透明导电层213时,如果第一显示区A1中的反射层211与第二显示区A2中的反射层211的交界处是连续的话,制备的第二透明导电层213的上表面在该交界处存在一定的坡度,即阳极层21的上表面在该交界处存在一定的坡度,不是平坦的,因此无法在该交界处上制备像素。当在上述的交界处不需要制备像素时,第一显示区A1中的反射层211与第二显示区A2中的反射层211的交界处可以是连续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1与第二显示区A2为AMOLED显示区。具体地,第一显示区A1与第二显示区A2的驱动方式可均为主动驱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1中的阳极层21可包括阵列式排布的块状阳极,第二显示区A2中的阳极层21也包括阵列式排布的块状阳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1中的反射层211与第二显示区A2中的反射层211的交界处可以是不连续的,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交界处,第一显示区A1中的阳极层21与第二显示区A2中的阳极层21可以是不连续的。具体地,在上述的交界处,第一显示区A1中的阳极层21与第二显示区A2中的阳极层21之间可以填充像素定义层(PDL)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1中相邻的块状阳极之间也可以填充像素定义层(PDL)28,第二显示区A2中相邻的块状阳极之间也可以填充像素定义层(PDL)28。另外,如图2B所示,第二显示区A2中的阳极层21的上表面与第一显示区A1中的阳极层21的上表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存在高度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平坦化层27,该平坦化层27位于所述阳极层21的下方,且位于衬底25的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第二显示区A2的阴极层23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一显示区A1的阴极层23的厚度。换句话说,阴极层23可包括第三区域与第四区域,第三区域位于第一显示区,第四区域位于第二显示区,第四区域的厚度小于第三区域的厚度。由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阴极层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一显示区的阴极层的厚度,因此,使得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进一步大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位于第二显示区A2的反射层211的厚度可大于位于第二显示区A2的阴极层23的厚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位于第二显示区A2的反射层211的厚度也可等于位于第二显示区A2的阴极层23的厚度。这样,可保证反射层可以将发光层发射的光反射回去,以保证第二显示区的发光亮度。
优选地,阴极层23的材料可为镁银合金。由于银的导电能力强,且可以对光实现半透半反功能,进而可以使出射方向的光与被阴极层反射回去的光发生相干增强,提高出光效率。其中,阴极层23的材料可不限于镁银合金。
优选地,所述阴极层中镁的质量与银的质量的比例范围为1:4~1:20。阴极层中提高银的比例,可以增强阴极层的导电能力,并提高发光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A1中阴极层23的厚度范围可为80~150埃米,所述第二显示区A2中阴极层23的厚度范围可为20~60埃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电子注入层24。所述电子注入层24可位于所述阴极层23与所述发光层22之间。电子注入层可以提高载流子的注入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注入层24的材料可包括镁、钾、锂、铯中的至少一种以及银。由于镁、钾、锂、铯分别为活泼金属,功函数低,有利于电子传输。
优选地,所述电子注入层的材料为镁银合金。优选地,所述电子注入层中镁的质量与银的质量的比例范围为4:1~20:1。提高电子注入层中镁的含量,可以提高载流子的注入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封装层(未示出),所述封装层可位于所述阴极层23上。这样,可以保护发光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所述衬底25可包括第一衬底251及第二衬底252,所述第一衬底251位于第一显示区A1,第二衬底252位于第二显示区A2,第二衬底252的透光率大于第一衬底251的透光率。由于第二衬底的透光率大于第一衬底的透光率,可进一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优选的,如图2A所示,所述第二衬底25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衬底251的厚度。由于第二衬底的厚度小于第一衬底的厚度,可进一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优选的,所述第二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底共用一部分膜层。这样,可节约制备流程。
优选的,如图2C所示,所述第二衬底252包括第一有机层2522、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2522上的第一无机层2521以及位于第一有机层2522下方的透明层2523,所述第一衬底25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交叠的第二有机层2521、第二无机2522层、第三有机层2523和第三无机层2524,所述第一有机层2522与部分所述第三有机层2523共用同一膜层,所述第一无机层2521与所述第三无机层2524共用同一膜层,所述第一有机层2522的厚度小于第三有机层2523的厚度,所述第一无机层2521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三无机层第三无机层2524的厚度。
其中,透明层2523的材料可采用高透光率的材料。优选的,透明层2523的透光率可大于90%。进一步地,透明层2523的材料可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PET及PC的透光率可均为92%。
优选的,如图2C所示,第一衬底251与第二衬底252下方还设置有保护层26。保护层26可对第一衬底251与第二衬底252进行保护,提高显示面板的机械强度,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二衬底的透光率大于50%。所述第一衬底的透光率为30%~60%。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层(未示出),所述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衬底25与所述阳极层21之间。
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A1的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单元,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包括晶体管及存储电容。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A2的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第二驱动电路单元,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单元包括存储电容及晶体管,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单元的晶体管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单元的晶体管的数量。这样,可以有利于提高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A、图3以及图4所示,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围绕所述显示区11的非显示区12。所述封装层(未示出)可包括:触控层311、偏光片312、柔性电路板313、第一贴合层314以及玻璃盖板315。所述触控层311位于所述阴极层23上,所述偏光片312位于所述触控层311上,所述偏光片312的下边缘设有一个缺口3121,具体地,所述偏光片312的下边缘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缺口3121,所述缺口3121位于所述非显示区12。所述柔性电路板313位于所述触控层311上,柔性电路313一部分位于缺口3121中,另一部分位于缺口3121的外部,换句话说,柔性电路313一端位于所述缺口3121中,并从所述缺口3121的底部向外延伸至所述缺口3121的外部。柔性电路板313与触控层311电连接。所述第一贴合层314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13与所述偏光片312上;所述玻璃盖板315位于所述第一贴合层314上。
这样,通过在偏光片的下边缘设置缺口,并将触控层的柔性电路板设置在缺口内,然后在柔性电路板与偏光片上覆盖贴合层,可以减小贴合时的段差,避免气泡的产生。而且,避免了偏光片与触控层交叠导致的偏光片翘曲,避免了偏光片与触控层贴合时出现接触面存在凸面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显示面板1的顶端为上,底端为下。其中,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11中靠近顶端的位置可设置第二显示区A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封装层还可包括油墨层316;所述油墨层316位于所述非显示区12的所述第一贴合层314上,且位置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13的位置相对;所述油墨层316的上表面与所述显示区11中的第一贴合层314的上表面齐平。这样,可以通过增加油墨层的厚度将缺口处第一贴合层与柔性电路板压合,充分填补段差,从而避免全贴合过程中气泡的产生。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柔性电路板313的下表面与所述油墨层316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显示区11中的所述偏光片312的下表面至第一贴合层314的上表面之间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第二贴合层(未示出),所述第二贴合层位于所述触控层311与所述偏光片312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贴合层的材料可为光学透明胶。
优选地,所述第二贴合层的材料可为光学透明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下方,且所述器件区包括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的感光器件;
优选的,所述感光器件包括下述至少之一:摄像头、光线感应器、光线发射器。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显示面板上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因此,使得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从而可使得第二显示区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有利于提高屏占比,且可使位于第二显示区下方的感光器件可接收到足够的光线,保证感光器件可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3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衬底、阳极层、发光层以及阴极层;阳极层位于衬底上,发光层位于阳极层上,阴极层位于发光层上;
所述阳极层包括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材料为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材料为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反射层的厚度范围为600~1200埃米,所述第二显示区中反射层的厚度范围为20~100埃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层还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反射层的下方、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反射层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时,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阳极层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阳极层不连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阳极层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阳极层之间包括像素定义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阴极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阴极层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反射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阴极层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的材料为镁银合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中镁的质量与银的质量的比例范围为1:4~1:2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阴极层的厚度范围为80~150埃米,所述第二显示区中阴极层的厚度范围为20~60埃米。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注入层;所述电子注入层位于所述阴极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注入层的材料包括镁、钾、锂、铯中的至少一种以及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注入层的材料为镁银合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注入层中镁的质量与银的质量的比例范围为4:1~20:1。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阴极层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包括第一衬底及第二衬底,所述第一衬底位于第一显示区,第二衬底位于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衬底的透光率大于第一衬底的透光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底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衬底的厚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底共用一部分膜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底包括第一有机层和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上的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一衬底包括由下至上依次交叠的第二有机层、第二无机层、第三有机层和第三无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与部分所述第三有机层共用同一膜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第三无机层共用同一膜层,所述第一有机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有机层的厚度,所述第一无机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三无机层的厚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底的透光率大于50%,所述第一衬底的透光率为30%~60%。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为AMOLED显示区。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阳极层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单元,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包括晶体管及存储电容;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第二驱动电路单元,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单元包括存储电容及晶体管,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单元的晶体管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单元的晶体管的数量。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封装层包括:触控层、偏光片、柔性电路板、第一贴合层以及玻璃盖板;
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阴极层上,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触控层上,所述偏光片的下边缘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触控层上,所述柔性电路一部分位于所述缺口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缺口的外部;
所述第一贴合层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偏光片上;所述玻璃盖板位于所述第一贴合层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还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贴合层上,且位置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位置相对;所述油墨层的上表面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一贴合层的上表面齐平。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油墨层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显示区中的所述偏光片的下表面至所述第一贴合层的上表面之间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相同。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贴合层;所述第二贴合层位于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偏光片之间。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层的材料为光学透明胶;所述第二贴合层的材料为光学透明胶。
3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
如权利要求1至3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下方,且所述器件区包括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的感光器件。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器件包括下述至少之一:摄像头、光线感应器、光线发射器。
CN201920703006.3U 2018-12-28 2019-05-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073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3006.3U CN210073852U (zh) 2019-05-15 2019-05-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108129071A TWI709127B (zh) 2018-12-28 2019-08-15 顯示面板及其製備方法、顯示裝置
PCT/CN2019/130726 WO2020228354A1 (zh) 2019-05-15 2019-12-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7/349,067 US12052882B2 (en) 2019-05-15 2021-06-16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3006.3U CN210073852U (zh) 2019-05-15 2019-05-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3852U true CN210073852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52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03006.3U Active CN210073852U (zh) 2018-12-28 2019-05-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2052882B2 (zh)
CN (1) CN210073852U (zh)
WO (1) WO202022835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4460A (zh) * 2020-04-26 2020-08-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掩膜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1584566A (zh) * 2020-05-11 2020-08-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掩模版组
CN112002253A (zh) * 2020-08-24 2020-11-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582348A (zh) * 2020-12-10 2021-03-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70465A (zh) * 2021-05-25 2021-08-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27205A1 (zh) * 2020-05-15 2021-11-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的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155857A1 (zh) * 2021-01-21 2022-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48189A (ko) * 2021-10-01 2023-04-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49867B1 (ko) * 2015-11-30 2022-09-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7958186B (zh) * 2017-08-17 2021-04-23 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376696B (zh) 2017-09-30 2020-08-2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及显示屏
CN107946341B (zh) 2017-11-10 2020-05-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EP3543995A1 (en) 2018-03-20 2019-09-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8076869U (zh) * 2018-03-20 2018-11-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208384467U (zh) * 2018-06-04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9144320B (zh) * 2018-08-23 2021-12-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4460A (zh) * 2020-04-26 2020-08-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掩膜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WO2021217862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掩模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1584566A (zh) * 2020-05-11 2020-08-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掩模版组
US11805665B2 (en) 2020-05-11 2023-10-3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ask plate group
WO2021227227A1 (zh) * 2020-05-11 2021-11-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掩模版组
WO2021227205A1 (zh) * 2020-05-15 2021-11-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的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11751428B2 (en) 2020-05-15 2023-09-05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LED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002253B (zh) * 2020-08-24 2022-10-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002253A (zh) * 2020-08-24 2020-11-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582348A (zh) * 2020-12-10 2021-03-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55857A1 (zh) * 2021-01-21 2022-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70465A (zh) * 2021-05-25 2021-08-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70465B (zh) * 2021-05-25 2023-05-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8354A1 (zh) 2020-11-19
US12052882B2 (en) 2024-07-30
US20210313538A1 (en)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73852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409411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CN108242455B (zh) 具有集成式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KR102558519B1 (ko) 표시 패널,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CN111129078B (zh) 透明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82048B (zh) 透光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
US8319419B2 (en) Organic EL display apparatus
CN110853507B (zh)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091485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554160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단말기
JP5541984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CN11155472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2400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13366B (zh)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90007578A (ko) 표시장치
CN109037472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US10658449B2 (en) Package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737304B2 (en) Display substrates,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CN114005861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4112767A (zh) 阵列基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38366A (zh) 显示面板以及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
CN113555517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173512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15933642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00058059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