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8134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68134U CN219868134U CN202321001429.3U CN202321001429U CN219868134U CN 219868134 U CN219868134 U CN 219868134U CN 202321001429 U CN202321001429 U CN 202321001429U CN 219868134 U CN219868134 U CN 2198681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ffle
- guide plate
- air conditioner
- air
- lateral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78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器包括壳体、蜗壳风道和第一导流板。蜗壳风道相对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导流板呈弧形设置,第一导流板用于在空调器制冷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以使第一导流板的开口朝靠近第一侧壁的延伸线的方向设置,且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位于第一侧壁的延伸线和第二侧壁的延伸线之间,并使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平行或者在出风方向上逐渐远离第一侧壁的延伸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能够保证制冷时的出风气流完全掠过第一导流板的两侧表面,防止第一导流板上因温差作用而产生凝露,避免发生吹水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空调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利用空调器对室内进行制冷的过程中,一般会通过导流板对空调器吹出的冷风进行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但是现在的导流板由于形状和转动角度的限制,导致冷风在从导流板两侧吹过的过程中无法完全掠过导流板的两侧表面,而导流板上未经冷风吹过的区域容易在温差作用下产生凝露,从而引起吹水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制冷时的出风气流完全掠过导流板的两侧表面,防止导流板上因温差作用而产生凝露,避免发生吹水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蜗壳风道和第一导流板,蜗壳风道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壳体设置有导流空间,第一导流板可转动地安装于导流空间内,导流空间的外侧具有一出风口,蜗壳风道通过导流空间与出风口连通;蜗壳风道相对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导流板呈弧形设置,第一导流板用于在空调器制冷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以使第一导流板的开口朝靠近第一侧壁的延伸线的方向设置,且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位于第一侧壁的延伸线和第二侧壁的延伸线之间,并使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平行或者在出风方向上逐渐远离第一侧壁的延伸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由于采用了与蜗壳风道连通的导流空间以及在制冷时设置于第一侧壁的延伸线和第二侧壁的延伸线之间的第一导流板,所以能够保证制冷时的出风气流完全掠过第一导流板的两侧表面,防止第一导流板上因温差作用而产生凝露,避免发生吹水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在第一导流板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至4度。合理的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之间的夹角能够增强内凹侧面的导风效果,并且进一步地防止第一导流板在出风方向上的末端对出风气流造成阻挡,保证出风气流贴合于内凹侧面流动,从而保证出风气流在制冷时完全掠过内凹侧面,使得内凹侧面上各个区域的温度均匀。
进一步地,在第一导流板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度。
进一步地,在第一导流板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9度至33度。合理的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能够尽量增大送风角度,扩大送风区域,提升制冷效果,并且能够增强外凸侧面的导风效果,保证出风气流贴合于外凸侧面流动,从而保证出风气流在制冷时完全掠过外凸侧面,使得外凸侧面上各个区域的温度均匀。
进一步地,在第一导流板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31度。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挡流板,挡流板可转动地安装于导流空间内,且间隔设置于第一导流板的上方。第一导流板和挡流板共同作用,以增强导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挡流板呈弧形设置,挡流板用于在空调器制冷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以使挡流板的开口朝靠近第一导流板的方向设置。挡流板能够将出风气流朝靠近第一导流板内凹侧面的方向下压,以保证出风气流贴合于内凹侧面向外吹出,进一步地提高内凹侧面的导风效果,并且保证出风气流在制冷时能够完全掠过内凹侧面,防止导流板上产生凝露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可转动地安装于导流空间内,第一导流板具有第一转动轴线,第二导流板具有第二转动轴线,第二转动轴线与第一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且设置于第一转动轴线靠近第二侧壁的一侧。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共同作用,以增强导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均安装于壳体内,第一步进电机与第一导流板传动连接,第二步进电机与第二导流板传动连接。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的实时驱动,控制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在空调器处于不同模式下转动至不同的角度,以满足用户各种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安装于蜗壳风道内,贯流风机用于向外出风。安装于蜗壳风道内的贯流风机能够产生负压,以带动出风气流通过蜗壳风道流入导流空间,从而在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挡流板的导风作用下通过出风口吹至室内,进而实现调控室内气温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在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在制冷时的数学模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中第一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空调器;110-壳体;111-导流空间;112-出风口;113-中框;114-安装架;120-蜗壳风道;121-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30-贯流风机;140-第一导流板;141-内凹侧面;142-外凸侧面;143-连接臂;150-第二导流板;160-挡流板;170-第一步进电机;180-第二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0,用于调控室内气温。其能够保证制冷时的出风气流完全掠过第一导流板140的两侧表面,防止第一导流板140上因温差作用而产生凝露,避免发生吹水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100为空调挂机,空调器100挂设于室内墙壁上,空调器100用于向室内吹出热风或者冷风,以实现制热或者制冷的功能,从而调控室内气温,满足用户需求。
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10、蜗壳风道120、贯流风机130、第一导流板140、第二导流板150、挡流板160、第一步进电机170、第二步进电机180和第三步进电机(图未示)。其中,壳体110设置有导流空间111,第一导流板140、第二导流板150和挡流板160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导流空间111内,第一导流板140、第二导流板150和挡流板160均能够相对于壳体110转动,以实现导风功能。具体地,导流空间111的外侧具有一出风口112,蜗壳风道120固定安装于壳体110内,蜗壳风道120通过导流空间111与出风口112连通,贯流风机130安装于蜗壳风道120内,贯流风机130用于向外出风,安装于蜗壳风道120内的贯流风机130能够产生负压,以带动出风气流通过蜗壳风道120流入导流空间111,从而在第一导流板140、第二导流板150和挡流板160的导风作用下通过出风口112吹至室内,进而实现调控室内气温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步进电机170、第二步进电机180和第三步进电机均安装于壳体110内,第一步进电机170与第一导流板140传动连接,第一步进电机170用于带动第一导流板140转动,第二步进电机180与第二导流板150传动连接,第二步进电机180用于带动第二导流板150转动,第三步进电机与挡流板160传动连接,第三步进电机用于带动挡流板160转动。具体地,通过第一步进电机170、第二步进电机180和第三步进电机的实时驱动,控制第一导流板140、第二导流板150和挡流板160在空调器100处于不同模式(制热模式、制冷模式或者除湿模式等)下转动至不同的角度,以满足用户各种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蜗壳风道120相对设置有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均用于对出风气流进行导向,贯流风机130输出的出风气流能够从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之间吹出,并进入导流空间111,进而通过出风口112向室内吹出。第一导流板140呈弧形设置,呈弧形设置的第一导流板140风阻较小,具有良好的导风效果,并且第一导流板140的两侧均能够进行导风,以便于出风气流完全掠过第一导流板140的两侧表面。具体地,第一导流板140相对设置有内凹侧面141和外凸侧面142,内凹侧面141和外凸侧面142均为弧形面,内凹侧面141与外凸侧面142同轴设置,以保证第一导流板140壁厚均匀,从而增强第一导流板140的导风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步进电机170与第一导流板140传动连接,第一步进电机170能够在空调器100处于不同模式下带动第一导流板140转动至不同的角度,第一导流板140用于在空调器100制冷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以使第一导流板140的开口朝靠近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的方向设置,且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位于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和第二侧壁122的延伸线之间,并使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121平行或者在出风方向上逐渐远离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这样一来,在空调器100制冷时,贯流风机130通过蜗壳风道120向外吹出用于制冷的出风气流,第一导流板140的内凹侧面141和外凸侧面142均能够对该出风气流进行导向,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导流板140的开口朝靠近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的方向设置,且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位于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和第二侧壁122的延伸线之间,所以一部分出风气流沿内凹侧面141向外吹出,另一部分出风气流沿外凸侧面142向外吹出,又由于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121平行或者在出风方向上逐渐远离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所以第一导流板140在出风方向上的末端不会对出风气流造成阻挡,以保证出风气流能够贴合于内凹侧面141或者外凸侧面142流动,从而保证制冷时的出风气流能够完全掠过第一导流板140的两侧表面(内凹侧面141和外凸侧面142),防止第一导流板140上因温差作用而产生凝露,避免发生吹水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导流板140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12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至4度,合理的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121之间的夹角能够增强内凹侧面141的导风效果,并且进一步地防止第一导流板140在出风方向上的末端对出风气流造成阻挡,保证出风气流贴合于内凹侧面141流动,从而保证出风气流在制冷时完全掠过内凹侧面141,使得内凹侧面141上各个区域的温度均匀。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流板140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121之间的夹角为1度,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12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此时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121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121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4度,对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121之间的夹角大小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第一导流板140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二侧壁122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9度至33度,合理的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二侧壁122之间的夹角能够尽量增大送风角度,扩大送风区域,提升制冷效果,并且能够增强外凸侧面142的导风效果,保证出风气流贴合于外凸侧面142流动,从而保证出风气流在制冷时完全掠过外凸侧面142,使得外凸侧面142上各个区域的温度均匀。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流板140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二侧壁122之间的夹角为31度,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二侧壁12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29度,也可以为33度,对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二侧壁122之间的夹角大小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将导流板所对应的弦表示为AB线段,将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121之间的夹角表示为a,将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二侧壁122之间的夹角表示为b。
需要说明的是,挡流板160间隔设置于第一导流板140的上方,第一导流板140具有第一转动轴线,挡流板160具有第三转动轴线,第一转动轴线与第三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第三转动轴线设置于第一转动轴线的斜上方,第一导流板140能够在第一步进电机170的作用下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挡流板160能够在第三步进电机的作用下绕第三转动轴线转动,第一导流板140和挡流板160共同作用,以增强导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挡流板160呈弧形设置,呈弧形设置的挡流板160风阻较小,具有良好的导风效果。具体地,第三步进电机与挡流板160传动连接,第三步进电机能够在空调器100处于不同模式下带动挡流板160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挡流板160用于在空调器100制冷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以使挡流板160的开口朝靠近第一导流板140的方向设置,这样一来,挡流板160能够将出风气流朝靠近第一导流板140内凹侧面141的方向下压,以保证出风气流贴合于内凹侧面141向外吹出,进一步地提高内凹侧面141的导风效果,并且保证出风气流在制冷时能够完全掠过内凹侧面141,防止导流板上产生凝露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第二导流板150间隔设置于第一导流板140的下方,第二导流板150具有第二转动轴线,第二转动轴线与第一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且设置于第一转动轴线靠近第二侧壁122的一侧,第二转动轴线设置于第一转动轴线的斜下方,第一导流板140能够在第一步进电机170的作用下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第二导流板150能够在第二步进电机180的作用下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第一导流板140和第二导流板150共同作用,以增强导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壳体110包括中框113和安装架114。安装架114与中框113可拆卸连接,挡流板160、第一导流板140和第二导流板150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架114上,安装架114用于对挡流板160、第一导流板140和第二导流板150进行承载,挡流板160、第一导流板140和第二导流板150均能够相对于安装架114转动。具体地,中框113设置有导流空间111,安装架114设置于导流空间111内,中框113能够对安装架114进行遮蔽,以提高空调器100的美观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140的内凹侧面141上设置有连接臂143,连接臂143与安装架114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导流板140的第一转动轴线即为连接臂143的转动轴线,连接臂143能够绕第一转动轴线相对于安装架114转动,安装架114能够对连接臂143进行限位,从而对整个第一导流板140进行限位,保证第一导流板140能够沿第一转动轴线稳定转动,防止第一导流板140发生倾斜或者偏转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流板150的具体结构与第一导流板140的具体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第一步进电机170与第二步进电机180独立运行,即第一导流板140和第二导流板150的动作互不干涉,用户可以只运转第一导流板140而不运转第二导流板150,也可以只运转第二导流板150而不运转第一导流板140,以实现空调器100在不同模式下的不同出风角度。第一导流板140和第二导流板150均用于在空调器100制冷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即在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步进电机170和第二步进电机180分别带动第一导流板140和第二导流板150转动至相同的角度,以使第一导流板140和第二导流板150均达到第一预设位置,这样一来,第一导流板140和第二导流板150能够同时对出风气流进行导向,增强导风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100,蜗壳风道120固定安装于壳体110内,壳体110设置有导流空间111,第一导流板140可转动地安装于导流空间111内,导流空间111的外侧具有一出风口112,蜗壳风道120通过导流空间111与出风口112连通;蜗壳风道120相对设置有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第一导流板140呈弧形设置,第一导流板140用于在空调器100制冷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以使第一导流板140的开口朝靠近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的方向设置,且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位于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和第二侧壁122的延伸线之间,并使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121平行或者在出风方向上逐渐远离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100由于采用了与蜗壳风道120连通的导流空间111以及在制冷时设置于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和第二侧壁122的延伸线之间的第一导流板140,所以能够保证制冷时的出风气流完全掠过第一导流板140的两侧表面,防止第一导流板140上因温差作用而产生凝露,避免发生吹水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蜗壳风道(120)和第一导流板(140),所述蜗壳风道(120)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10)内,所述壳体(110)设置有导流空间(111),所述第一导流板(14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导流空间(111)内,所述导流空间(111)的外侧具有一出风口(112),所述蜗壳风道(120)通过所述导流空间(111)与所述出风口(112)连通;
所述蜗壳风道(120)相对设置有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所述第一导流板(140)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140)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制冷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导流板(140)的开口朝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和所述第二侧壁(122)的延伸线之间,并使所述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所述第一侧壁(121)平行或者在出风方向上逐渐远离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流板(140)处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所述第一侧壁(12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至4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流板(140)处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所述第一侧壁(121)之间的夹角为1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流板(140)处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所述第二侧壁(122)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9度至33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流板(140)处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所述第二侧壁(122)之间的夹角为31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挡流板(160),所述挡流板(16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导流空间(111)内,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40)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160)呈弧形设置,所述挡流板(160)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制冷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以使所述挡流板(160)的开口朝靠近所述第一导流板(140)的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导流板(150),所述第二导流板(15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导流空间(111)内,所述第一导流板(140)具有第一转动轴线,所述第二导流板(150)具有第二转动轴线,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且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22)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步进电机(170)和第二步进电机(180),所述第一步进电机(170)和所述第二步进电机(180)均安装于所述壳体(110)内,所述第一步进电机(170)与所述第一导流板(14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180)与所述第二导流板(150)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贯流风机(130),所述贯流风机(130)安装于所述蜗壳风道(120)内,所述贯流风机(130)用于向外出风。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01429.3U CN219868134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一种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01429.3U CN219868134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一种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68134U true CN219868134U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8344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01429.3U Active CN219868134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一种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68134U (zh) |
-
2023
- 2023-04-25 CN CN202321001429.3U patent/CN2198681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018823U (zh) |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 |
WO2020020368A1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2339440U (zh) |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9654604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WO2023246548A1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WO2023246197A1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9763295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9160470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12944475A (zh) | 一种空调器出风装置、空调器及风感模式控制方法 | |
CN109827243B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WO2024159765A1 (zh) | 一种导风板以及空调器 | |
CN219868134U (zh) | 一种空调器 | |
WO2023246547A1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9177824U (zh) | 一种空调挂机 | |
WO2020172940A1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18836495A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876393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5164281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15183329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WO2023005381A1 (zh) | 空调器 | |
CN21969343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4700994U (zh) | 一种空调器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9405069B (zh) |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 |
CN219868130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298742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