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9788U - 贴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贴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59788U CN219859788U CN202320827492.6U CN202320827492U CN219859788U CN 219859788 U CN219859788 U CN 219859788U CN 202320827492 U CN202320827492 U CN 202320827492U CN 219859788 U CN219859788 U CN 2198597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erizing
- tape
- cylinder
- assembly
- adhesive ta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0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81 anti-ad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3 coating (rubb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胶装置,用于电芯上胶带的贴装,其包括底板与布置于底板上的定位机构、备胶机构及贴装机构,定位机构与贴装机构分设于底板的前后两相对侧,备胶机构布置于定位机构与贴装机构之间,定位机构用于固定电芯并带动电芯转动及移动,使得电芯待贴胶的各端面依次转动至与贴装机构相对的位置,并使得电芯的各端面的贴装区移动对位到与贴装机构正对的位置,胶带装载于备胶机构的顶部,备胶机构用于将胶带向下牵拉,并在靠近贴装机构的位置处将胶带裁切为所需长度的胶带段,贴装机构往返于备胶机构与定位机构之间,用于将备胶机构处的胶带段吸取并贴装于电芯上。本装置结构简单、贴胶精度高且高效,能够对电芯各面及多个位置贴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尤其涉及对电芯进行贴胶的贴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储能电池的需求增长,使得锂离子电池产业迅速发展,因而对其性能、制备工艺及制造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锂离子电池的电芯按照制作工艺可分为卷绕工艺和叠片工艺,叠片工艺是将正负极片裁成需求尺寸的大小,随后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叠合成小电芯单体,然后将小电芯单体叠放并联成电池模组,在此叠置过程中,极片相互之间并未形成内在的相对稳定位置关系,因此需要对叠合的电芯进行胶带固定,以避免在后续工序中出现松散的现象,且至少需要在两侧边进行贴胶固定,以确保叠片电芯形状的固定,而在实际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叠片电芯需要对电芯的多面及各面的多个位置进行贴胶固定。
而在对电芯的多面及各面的多个位置进行贴胶作业时,采用传统的人工手动贴胶的不足越发明显,不仅存在贴胶效率低,且贴胶精度及贴胶品质无法有效保证的问题,而现有的能够实现自动贴胶的贴胶装置通常为单侧单方向贴胶,往往需要设置多个贴胶装置,先在一贴胶装置中完成相应侧的贴胶作业后,再将电芯移送到其余贴胶装置中进行贴胶,从而逐次对叠片电芯的不同侧边进行贴胶作业,多装置的设置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且电芯的多次移转及定位也会影响贴胶效率,且在多次移转过程中依然存在容易松散而影响贴胶精度及品质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多面贴胶作业、结构简单、贴胶效率高且贴胶精度高的贴胶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贴胶效率高且贴胶精度高的贴胶装置,从而实现对电芯的多面及各面的多个位置进行贴胶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胶装置,用于电芯上胶带的贴装,所述贴胶装置包括底板与布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定位机构、备胶机构及贴装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贴装机构分设于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相对侧,所述备胶机构布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贴装机构之间,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固定电芯并带动所述电芯转动及移动,使得所述电芯待贴胶的各端面依次转动至与所述贴装机构相对的位置,并使得所述电芯的各端面的贴装区移动对位到与所述贴装机构正对的位置,盘成卷料的胶带装载于所述备胶机构的顶部,所述备胶机构用于将所述胶带向备胶机构的下方牵拉,并在靠近所述贴装机构的位置处将所述胶带裁切为所需长度的胶带段,所述贴装机构往返于所述备胶机构与所述定位机构之间,用于将所述备胶机构处的所述胶带段吸取并贴装于所述电芯上。
较佳地,所述贴装机构相对所述底板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定位机构从上下两相对侧对电芯进行固定,并带动所述电芯绕着与所述底板相垂直的轴线方向转动,还带动所述电芯相对所述底板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
较佳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可滑动地布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基板、安设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基板相连接的移送电机、安设于所述基板底部的旋转电机、于所述基板的上方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的定位架、安设于所述定位架的上下两相对侧的下压气缸与顶升气缸、连接于所述下压气缸的输出端的上压头及连接于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端的下压头,所述上压头与所述下压头在对应连接的所述下压气缸与所述顶升气缸的驱使下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以固定电芯或解除对电芯的固定,所述旋转电机用于驱使所述定位架转动以带动所述电芯转动,所述移送电机用于驱使所述基板带动所述定位架上的所述电芯沿左右方向移动。
较佳地,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呈平行且间隔开地安设于所述底板上的两直线导轨,所述两直线导轨分别沿所述底板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基板的底部通过滑块对应滑设于所述两直线导轨上,所述基板上与所述旋转电机相对的侧端凸设有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与绕设于所述移送电机的输出轴与同步轮上的同步带连接,使得所述同步带在所述移送电机的驱使下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基板于所述两直线导轨上滑动。
较佳地,所述上压头与所述下压头呈对称地布置,且所述上压头与所述下压头均包括压板、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压板的周侧的多个限位板及凸设于所述限位板的端部的导向件。
较佳地,所述述贴装机构包括安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移送组件、连接于所述移送组件输出端的调节气缸及呈对称地连接于所述调节气缸的输出端的上吸头与下吸头,所述移送组件用于驱使所述上吸头与所述下吸头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调节气缸用于驱使所述上吸头与所述下吸头做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运动,所述上吸头与所述下吸头用于从上下两相对侧对所述胶带段进行吸取。
较佳地,所述备胶机构包括安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立板、布置于所述立板的顶、底两相对侧的上料盘与牵拉组件、呈相向地布置于所述立板上且位于所述牵拉组件的上侧方的夹持组件与裁切组件及布置于所述立板上且位于所述上料盘与所述夹持组件之间的导向组件,成卷的所述胶带装载于所述上料盘上,且所述胶带的自由端依次绕经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后悬设于所述牵拉组件的上方,所述导向组件用于对所述胶带的绕经方向进行引导限定,所述牵拉组件用于上移以夹住所述胶带并将所述胶带向下牵拉一个所述胶带段的长度,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对牵拉后的所述胶带进行夹持固定,所述裁切组件用于相对所述夹持组件直线移动,以将所述胶带裁切为所述胶带段,所述用于保持所述胶带的张紧力。
较佳地,所述备胶机构还包括放胶组件,所述放胶组件布置于所述立板上且位于所述上料盘与所述夹持组件之间,用于将绕接于其上的所述胶带向上顶推,以驱使所述上料盘转动以放料。
较佳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布置于所述立板上的固定夹、活动夹及夹持气缸,所述活动夹与所述固定夹呈相向地布置,且二者之间形成供所述胶带绕经的穿置通道,所述夹持气缸与所述活动夹连接,用于驱使所述活动夹做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夹的直线往复运动,以夹紧或松开穿置于所述活动夹与所述固定夹之间的所述胶带。
较佳地,所述裁切组件包括裁切气缸、刀架及切刀,所述裁切气缸布置于所述立板的背面,所述刀架的后侧端与所述裁切气缸连接,所述刀架的前侧端延伸至所述立板的前侧端且位于与所述夹持组件相对的位置,以供所述切刀的安置,所述刀架在所述裁切气缸的驱使下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切刀靠近或远离所述胶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贴胶装置中,定位机构与贴装机构布置于底板的前后两相对侧,备胶机构布置于定位机构与贴装机构之间,通过定位机构固定电芯并带动电芯转动及移动,使得电芯待贴胶的各端面依次转动到与贴装机构相对的位置,并使得电芯的各端面的贴装区移动对位到与贴装机构正对的位置,还通过备胶机构将胶带向下牵拉,并在靠近贴装机构的位置处将胶带裁切为所需长度的胶带段,从而便于往返于备胶机构与定位机构之间的贴装机构将胶带段贴装到电芯的各端面的对应贴装区处,本实用新型的贴胶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且紧凑,定位机构、贴装机构及备胶机构的数量均为一个,无需设置多个贴胶装置,也无需对芯片进行多次移转及移转后的定位调整,只需定位机构带动所固定的电芯转动,即可实现对电芯的一个端面上所需长度的胶带段的贴装,而当每一端面上贴装区的数量超过一个时,也只需通过定位机构带动所固定的电芯移动对位,即可简单且有效地实现不同贴装区的胶带段的贴装,从而实现对电芯的多端面及各端面的多个位置进行贴胶作业,贴装精度高且高效,更为适应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贴胶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贴胶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贴胶装置隐藏了定位机构与底板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放胶组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组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牵拉组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裁切组件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贴装机构隐藏了移送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胶装置100,用于电芯上胶带200的贴装,其中,电芯具体为锂电池电芯,尤其是通过叠片工艺制作的电芯。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公开的贴胶装置100包括底板10与布置于底板10上的定位机构20、备胶机构30及贴装机构40,其中,定位机构20设于底板10的相对前侧,贴装机构40设于底板10的相对后侧,备胶机构30布置于定位机构20与贴装机构40之间。定位机构20用于固定电芯并带动电芯转动及移动,使得电芯待贴胶的各端面依次转动至与贴装机构40相对的位置,并使得电芯的各端面的贴装区移动对位到与贴装机构40正对的位置,盘成卷料的胶带200装载于备胶机构30的顶部,备胶机构30用于将胶带200向备胶机构的下方牵拉,并在靠近贴装机构40的位置处将胶带200裁切为所需长度的胶带段,贴装机构40往返于备胶机构30与定位机构20之间,用于将备胶机构30处的胶带段吸取并贴装于电芯上。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贴胶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定位机构20、备胶机构30及贴装机构40电连接或通信连接,用于控制定位机构20、备胶机构30及贴装机构40间的协调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所公知,在此不再说明。
参阅图1和图2,定位机构20从上下两相对侧对电芯进行固定,并带动电芯绕着与底板10相垂直的轴线方向转动,还带动电芯相对底板10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贴装机构40相对底板10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备胶机构30整体沿上下方向牵拉胶带200,并沿前后方向对胶带200进行裁切以得到所需长度的胶带段,以便前后移动的贴装机构40对胶带段的获取及贴装。
参阅图1至图4,具体地,定位机构20包括沿左右方向可滑动地布置于底板10上的基板21、安设于底板10上并与基板21相连接的移送电机22、安设于基板21底部的旋转电机23、于基板21的上方与旋转电机23的输出端相连接的定位架24、安设于定位架24的上下两相对侧的下压气缸25与顶升气缸26、连接于下压气缸25的输出端的上压头27及连接于顶升气缸26的输出端的下压头28。其中,上压头27与下压头28分别在对应连接的下压气缸25与顶升气缸26的驱使下沿上下方向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以将电芯夹持固定于二者之间或解除对电芯的固定。旋转电机23用于驱使定位架24转动以带动电芯转动,使得电芯的各端面得以转动至与贴装机构40相对的位置,移送电机22用于驱使基板21带动定位架24上的电芯沿左右方向直线移动,从而使得各端面上的贴装区得以移动到与贴装机构40正对的位置,则贴装机构40只需前后直线移动即可实现贴胶作业。
其中,定位机构20还包括呈平行且间隔开地安设于底板10上的两直线导轨29,两直线导轨29分别沿底板10的左右方向布置,基板21的底部通过滑块291滑设于两直线导轨29上,基板21上与旋转电机23相对的侧端凸设有连接件211,且连接件211与绕设于移送电机22的输出轴与同步轮221上的同步带222连接,使得同步带222在移送电机22的驱使下转动时,能够带动基板21于两直线导轨29上滑动。
具体地,上压头27与下压头28呈对称地布置。其中,上压头27包括压板271、间隔开地布置于压板271的周侧的多个限位板272及凸设于限位板272的端部的导向件273,对应地,下压头28包括压板281、间隔开地布置于压板281的周侧的多个限位板282及凸设于限位板282的端部的导向件283,从而在压板271与各限位板272之间围出一上限位空间,以从上方对电芯的上侧端的周向进行固定,而在压板281与多个限位板282之间则围出一下限位空间,以从下方对电芯的下侧端的周向进行固定,从而将电芯牢固的固定于上压头27与下压头28之间,防止电芯移位或松散开,有效保证后续的贴胶精度。并且,多个限位板272与多个限位板282各自间隔开地设置,既可从周侧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又不会妨碍胶条段的贴装。而凸设于限位板272的端部的导向件273与凸设于限位板282的端部的导向件283则可对电芯中的隔膜起到良好的导向限位作用,防止其在贴胶过程中移位。其中,导向件273与导向件283的导向面均为斜面或曲面。
参阅图1、图2、图5至图9,具体地,备胶机构30包括安设于底板10上的立板31、布置于立板31的相对顶侧的上料盘32、布置于立板31的相对底侧的牵拉组件36、呈相向地布置于立板31上且位于牵拉组件36的上侧方的夹持组件34与裁切组件35、布置于立板31上且位于上料盘32与夹持组件34之间的导向组件33。其中,上料盘32呈可转动地布置于立板31上,成卷的胶带200装载于上料盘32上,且胶带200的自由端依次绕经导向组件33与夹持组件34后悬设于牵拉组件36的上方,导向组件33用于对胶带200的绕经方向进行引导限定,牵拉组件36用于上移以夹住胶带200并将胶带200向下牵拉一个胶带段的长度,夹持组件34用于对牵拉后的胶带200进行夹持固定,裁切组件35用于相对夹持组件34直线移动,以将胶带200裁切为所需长度的胶带段。需要说明地是,因需要考虑牵拉组件36与夹持组件34对胶带200进行夹持的预留长度,因而这里所述的牵拉一个胶带段的长度并不是与实际粘贴的胶带段的长度完全一致,而是考虑了预留长度后与之对应的长度,从而便于裁切出所需的胶带段。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备胶机构30还包括放胶组件37,放胶组件37布置于立板31上且位于上料盘32与夹持组件34之间,用于对绕经的胶带200进行抵推,从而驱使上料盘32转动,以实现对胶带200的放料作业,便于牵拉组件36对胶带200进行牵拉,从而区别于由牵拉组件36直接牵拉胶带200以使上料盘32转动放料,有效防止胶带200在牵拉传送过程中变形,进而提高后续的贴装效果。其中,导向组件33的各导向轮具体分布于上料盘32与放胶组件37之间以及放胶组件37与夹持组件34之间,以实现相应地导向作用。导向轮331具体为胶轮。更具体地,导向组件33包括布置于上料盘32与放胶组件37之间的导向轮331与导向轮332,还包括布置于放胶组件37与夹持组件34之间的导向轮333、导向轮334与导向轮335,其中,导向轮331位于导向轮332的上侧方且靠近上料盘32的位置处,导向轮332与导向轮333呈对称地布置于放胶组件37的左右两相对侧,导向轮334位于导向轮333的下侧方且靠近立板31的边缘处,导向轮335位于导向轮334的下侧方且位于靠近夹持组件34的位置处,使得胶带200大致呈垂直的穿过夹持组件34,从而便于牵拉。需要说明地是,胶带200于备胶机构30各组件上的绕接方向如图2所示,其中,为了便于理解,胶带200绕经夹持组件34及牵拉组件36的部分在图中以虚线所示。
参阅图6,具体地,放胶组件37包括安设于立板31上的抵推气缸371、连接于抵推气缸371输出端的安装座372及沿与立板31相垂直的方向布置于安装座372的中心位置处的胶辊373,抵推气缸371用于驱使安装座372沿上下方向直线移动,使得胶辊373随之向上移动以将绕接于其上的胶带200向上顶推,从而驱使上料盘32转动以放料。更具体地,抵推气缸371通过定位座374固定于立板31上,安装座371的上侧方还设有支撑座375,其中,定位座374、支撑座375及安装座372呈同轴地布置,两导向杆376呈对称地连接于定位座374与支撑座375二者的左右两侧之间,安装座372穿置于两导向轴376上,从而于两导向轴376上滑动以实现平稳移动。
参阅图7,具体地,夹持组件34包括布置于立板31上的固定夹341、活动夹342及夹持气缸343,活动夹342与固定夹341呈相向地布置,且二者之间形成供胶带200绕经的一穿置通道,夹持气缸343与活动夹342连接,用于驱使活动夹342做靠近或远离固定夹341的直线往复运动,以夹紧或松开穿置于活动夹342与固定夹341之间的胶带200。更具体地,夹持组件34还通过安装板344可拆卸地安设于立板31上,其中,固定夹341与夹持气缸343间隔开地安设于安装板344的前后两相对侧,活动夹342滑设于位于固定夹341与夹持气缸343间的直线导轨上,且与夹持气缸343的输出端连接,则可在夹持气缸343的驱使下前后直线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固定夹341,从而夹紧或松开胶带200,便于裁切组件35对胶带200进行裁切。其中,夹持组件34还包括穿置于活动夹342上的夹持轴345,具体夹持时,仅夹持轴345与固定块341从两侧与胶带200相抵接,从而有效提高夹持力,且便于裁切。进一步地,夹持轴345上具有防粘涂层,如铁氟龙涂层,固定夹341的夹持面具有包胶层,从而增大摩擦,有效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参阅图8,具体地,牵拉组件36包括安设于立板31上的安装板361、设于安装板361的相对底侧端的双行程气缸362、沿上下方向布置于安装板361上的直线滑轨363、滑设于直线滑轨363上且与双行程气缸362的输出轴连接的手指气缸364以及间隔开地连接于手指气缸364的输出端的包胶夹块365与防粘夹杆366,其中,防粘夹杆366穿置于定位块367上,通过定位块367与手指气缸364连接。双行程气缸362用于驱使手指气缸364于直线滑轨363上滑动,使得包胶夹块365与防粘夹杆366随之上移至靠近胶带200,手指气缸364用于驱使包胶夹块365与防粘夹杆366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从而夹紧或松开胶带200,双行程气缸362还驱使包胶夹块365与防粘夹杆366向下移动,从而将所夹持的胶带200向下牵拉一定距离,该牵拉的距离与胶带段的长度相对应。
参阅图9,具体地,裁切组件35包括裁切气缸351、刀架352及切刀353,裁切气缸351布置于立板31的背面,刀架352的后侧端与裁切气缸351连接,刀架352的前侧端延伸至立板31的前侧端且位于与夹持组件34相对的位置,以供切刀353的安置,刀架352大致呈L形,能够在裁切气缸351的驱使下前后移动,从而带动切刀353前后移动至靠近或远离胶带200,以实现裁切动作。更具体地,裁切组件35还包括直线导轨354与连接板355,直线导轨354沿前后方向布置于立板31的背面,且与裁切气缸351呈间隔开地布置,连接板355滑设于直线导轨354上,且与裁切气缸351的输出端连接,刀架352可拆卸地安设于连接板355上,且于连接板355上的安置高度呈可调整的设置。
参阅图1、图2、图5及图10,具体地,贴装机构40包括安设于底板10上的移送组件41、连接于移送组件41输出端的调节气缸42及呈对称地连接于调节气缸42的输出端的上吸头43与下吸头44。移送组件41用于驱使上吸头43与下吸头44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调节气缸42用于驱使上吸头43与下吸头44做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运动,即驱使二者沿上下方向相互移动,便于上吸头43与下吸头44从上下两相对侧对胶带段进行吸取及贴装。其中,移送组件41通过支撑座411架设于底板10上,并通过直线模组412驱使上吸头43与下吸头44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调节气缸42具体采用手指气缸,上吸头43与下吸头44具体采用真空吸嘴吸取胶带段。
以下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贴胶装置100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将整卷胶带200的自由端按照绕接方向手动绕接于各组件上;
之后,启动装置,当电芯被安置在下压头28上后,定位机构20动作,上压头27与下压头28分别在下压气缸25与顶升气缸26的驱使下沿上下方向相向运动,以将电芯夹持固定于二者之间;与此同时,备胶机构30的牵拉组件36上移以夹住胶带200并将胶带200向下牵拉一个胶带段的长度,夹持组件34随之夹紧胶带200,贴装机构40再前移至对夹持组件34与牵拉组件36间的胶带200进行吸附固定,再由裁切组件35移动至靠近夹持组件34以将胶带200裁切为所需长度的胶带段;
随后,夹持组件34与裁切组件35反向动作以复位,贴装机构40随之继续前移,以将所吸取的电芯粘贴于与之相对的电芯的端面上的贴装区处,之后,贴装机构40后移以复位,而定位机构20的移送电机22则驱使电芯沿左右方向移动,使得该端面上的另一贴装区移动到与贴装机构40正对的位置,或者,定位机构20的旋转电机23驱使电芯转动,使得电芯的另一端面转动至与贴装机构40相对的位置,从而等待贴胶;与此同时,放胶组件37动作,通过胶辊373将绕接于其上的胶带200向上顶推,从而驱使上料盘32转动以放料,之后,夹持组件34解除对胶带200的夹持,以便牵拉组件36重复上述牵拉动作;
最后,不断重复上述作业,即可实现对电芯的各端面及各端面的不同贴装区处进行贴胶的自动化流水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贴胶装置100中,定位机构20与贴装机构40布置于底板10的前后两相对侧,备胶机构30布置于定位机构20与贴装机构40之间,通过定位机构20固定电芯并带动电芯转动及移动,使得电芯待贴胶的各端面依次转动到与贴装机构40相对的位置,并使得电芯的各端面的贴装区移动对位到与贴装机构40正对的位置,还通过备胶机构30将胶带200向下牵拉,并在靠近贴装机构40的位置处将胶带200裁切为所需长度的胶带段,从而便于往返于备胶机构30与定位机构20之间的贴装机构40将胶带段贴装到电芯的各端面的对应贴装区处,本实用新型的贴胶装置100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且紧凑,定位机构20、贴装机构40及备胶机构30的数量均为一个,无需设置多个贴装装置100,也无需对芯片进行多次移转及移转后的定位调整,只需定位机构20带动所固定的电芯转动,即可实现对电芯的一个端面上胶带段的贴装,而当每一端面上贴装区的数量超过一个时,也只需通过定位机构20带动所固定的电芯移动对位,即可简单且有效地实现不同贴装区的胶带段的贴装,从而实现对电芯的多端面及各端面的多个位置进行贴胶作业,贴装精度高且高效,更为适应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贴胶装置,用于电芯上胶带的贴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胶装置包括底板与布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定位机构、备胶机构及贴装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贴装机构分设于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相对侧,所述备胶机构布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贴装机构之间,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固定电芯并带动所述电芯转动及移动,使得所述电芯待贴胶的各端面依次转动至与所述贴装机构相对的位置,并使得所述电芯的各端面的贴装区移动对位到与所述贴装机构正对的位置,盘成卷料的胶带装载于所述备胶机构的顶部,所述备胶机构用于将所述胶带向备胶机构的下方牵拉,并在靠近所述贴装机构的位置处将所述胶带裁切为所需长度的胶带段,所述贴装机构往返于所述备胶机构与所述定位机构之间,用于将所述备胶机构处的所述胶带段吸取并贴装于所述电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装机构相对所述底板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定位机构从上下两相对侧对电芯进行固定,并带动所述电芯绕着与所述底板相垂直的轴线方向转动,还带动所述电芯相对所述底板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可滑动地布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基板、安设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基板相连接的移送电机、安设于所述基板底部的旋转电机、于所述基板的上方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的定位架、安设于所述定位架的上下两相对侧的下压气缸与顶升气缸、连接于所述下压气缸的输出端的上压头及连接于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端的下压头,所述上压头与所述下压头在对应连接的所述下压气缸与所述顶升气缸的驱使下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以固定电芯或解除对电芯的固定,所述旋转电机用于驱使所述定位架转动以带动所述电芯转动,所述移送电机用于驱使所述基板带动所述定位架上的所述电芯沿左右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呈平行且间隔开地安设于所述底板上的两直线导轨,所述两直线导轨分别沿所述底板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基板的底部通过滑块对应滑设于所述两直线导轨上,所述基板上与所述旋转电机相对的侧端凸设有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与绕设于所述移送电机的输出轴与同步轮上的同步带连接,使得所述同步带在所述移送电机的驱使下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基板于所述两直线导轨上滑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头与所述下压头呈对称地布置,且所述上压头与所述下压头均包括压板、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压板的周侧的多个限位板及凸设于所述限位板的端部的导向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述贴装机构包括安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移送组件、连接于所述移送组件输出端的调节气缸及呈对称地连接于所述调节气缸的输出端的上吸头与下吸头,所述移送组件用于驱使所述上吸头与所述下吸头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调节气缸用于驱使所述上吸头与所述下吸头做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运动,所述上吸头与所述下吸头用于从上下两相对侧对所述胶带段进行吸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胶机构包括安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立板、布置于所述立板的顶、底两相对侧的上料盘与牵拉组件、呈相向地布置于所述立板上且位于所述牵拉组件的上侧方的夹持组件与裁切组件、布置于所述立板上且位于所述上料盘与所述夹持组件之间的导向组件,成卷的所述胶带装载于所述上料盘上,且所述胶带的自由端依次绕经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后悬设于所述牵拉组件的上方,所述导向组件用于对所述胶带的绕经方向进行引导限定,所述牵拉组件用于上移以夹住所述胶带并将所述胶带向下牵拉一个所述胶带段的长度,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对牵拉后的所述胶带进行夹持固定,所述裁切组件用于相对所述夹持组件直线移动,以将所述胶带裁切为所述胶带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胶机构还包括放胶组件,所述放胶组件布置于所述立板上且位于所述上料盘与所述夹持组件之间,用于将绕经的所述胶带向上顶推,以驱使所述上料盘转动以放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布置于所述立板上的固定夹、活动夹及夹持气缸,所述活动夹与所述固定夹呈相向地布置,且二者之间形成供所述胶带绕经的穿置通道,所述夹持气缸与所述活动夹连接,用于驱使所述活动夹做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夹的直线往复运动,以夹紧或松开穿置于所述活动夹与所述固定夹之间的所述胶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组件包括裁切气缸、刀架及切刀,所述裁切气缸布置于所述立板的背面,所述刀架的后侧端与所述裁切气缸连接,所述刀架的前侧端延伸至所述立板的前侧端且位于与所述夹持组件相对的位置,以供所述切刀的安置,所述刀架在所述裁切气缸的驱使下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切刀靠近或远离所述胶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27492.6U CN219859788U (zh) | 2023-04-13 | 2023-04-13 | 贴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27492.6U CN219859788U (zh) | 2023-04-13 | 2023-04-13 | 贴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59788U true CN219859788U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8316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27492.6U Active CN219859788U (zh) | 2023-04-13 | 2023-04-13 | 贴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5978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719937A (zh) * | 2023-12-29 | 2024-03-19 | 中达新能源科技(菏泽)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电芯贴胶设备 |
-
2023
- 2023-04-13 CN CN202320827492.6U patent/CN21985978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719937A (zh) * | 2023-12-29 | 2024-03-19 | 中达新能源科技(菏泽)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电芯贴胶设备 |
CN117719937B (zh) * | 2023-12-29 | 2024-05-07 | 中达新能源科技(菏泽)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电芯贴胶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90635B (zh) | 一种z式叠片电芯的自动叠片机构 | |
CN111162305B (zh) | 电池叠片机 | |
CN202170022U (zh) | 一种电芯包膜设备 | |
CN108306055B (zh) | 一种锂电池电芯一次成型叠片机 | |
CN112490329A (zh) | 电池串生产线及电池串生产设备 | |
CN212303752U (zh) | 一种叠片电芯贴对角胶带装置 | |
CN112768569A (zh) | 电池串生产设备 | |
CN211480204U (zh) | 一种同步卷绕式卷绕机的电芯收尾贴胶装置 | |
CN113745634A (zh) | 一种电芯贴胶装置 | |
CN113241467A (zh) | 一种隔膜穿插包覆的叠片机构与叠片方法 | |
CN207426034U (zh) | 一种电芯加工设备 | |
CN219859788U (zh) | 贴胶装置 | |
CN110571479A (zh) | 一种卷绕制片一体机 | |
CN114142104A (zh) | 立式叠片机及电芯制造设备 | |
CN115621565A (zh) | 一种新型高速双工位叠片机 | |
CN115649944B (zh) | 电芯侧边自动贴胶带设备 | |
CN216161782U (zh) | 一种电芯贴胶装置 | |
CN112701074B (zh) | 膜片上料设备 | |
CN214542264U (zh) | 电池串生产设备 | |
CN218849567U (zh) | 一种电池电芯自动包边装置 | |
CN116588410B (zh) | 适用于贴单面背胶垫的装置 | |
CN217306576U (zh) | 一种贴胶装置及焊接设备 | |
CN117712453A (zh) | 叠片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 |
CN117276625A (zh) | 一种多片叠片一体机 | |
CN214706176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焊接贴胶一体机的贴胶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6, Wanjiang Section, Gangkou Avenue, Wanjia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Ward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8, Wanjiang Chuangye Industrial Road, Wanjia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