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墙板吊装的吊装工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吊装工装,用于夹持墙板,所述吊装工装包括竖向延伸的支撑杆、分列于所述支撑杆顶部和底部的上夹持组件及下夹持组件、间隔设于所述上夹持组件顶部的两吊耳;
所述上夹持组件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两上夹具,两所述上夹具均能够移动而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两所述上夹具上设有开口相对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上下贯通;
所述下夹持组件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口向上,且所述限位槽沿纵向贯通;
各所述吊耳上开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吊孔;
其中,所述下夹持组件支撑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的墙板,所述支撑杆贴合所述墙板,两所述上夹具相互靠近而夹紧所述墙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持组件包括两个伸缩件,两所述伸缩件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纵向的两端部,且两所述伸缩件与两所述上夹具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伸缩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上夹具之间;
各所述伸缩件包括旋转臂及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臂沿纵向滑动的伸缩杆,所述旋转臂其中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臂内部中空,所述伸缩杆伸出所述旋转臂,所述伸缩杆连接所述上夹具,并能够带动所述上夹具沿纵向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旋转臂的外端与所述支撑杆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复位件,各所述复位件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杆、所述旋转臂可转动连接,各所述复位件倾斜;
所述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伸缩端,所述伸缩端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端沿所述复位件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连接端和所述伸缩端中的之一与所述支撑杆连接,另一与所述旋转臂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包括套筒、活塞杆及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周的弹性件,所述套筒内部中空,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套筒,所述活塞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筒沿所述套筒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弹性件内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弹性件延伸方向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套筒连接固定;
所述支撑杆的纵向两侧分别凸设有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上开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下通孔,所述套筒的下端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下安装孔,下转轴同时穿过所述下通孔及所述下安装孔;
各所述旋转臂外端的下端分别凸设有上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上开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上通孔,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上安装孔,上转轴同时穿过所述上通孔及所述上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夹具包括两折弯板,两所述折弯板的截面呈L形;
远离所述伸缩杆的所述折弯板能够沿横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伸缩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上夹具通过滑移件与所述伸缩杆连接,所述滑移件包括两连接筒及连接两所述连接筒的连接杆,两所述连接筒与两所述折弯板一一对应设置;至少一所述连接筒与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而使两所述折弯板沿横向靠近或远离;
所述上夹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滑移件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限位件,各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与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的所述连接筒上,该所述连接筒纵向外侧开设有一轴线沿纵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件插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且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杆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移件与所述伸缩杆可转动连接;
所述伸缩杆的外端开设有一轴线沿横向延伸的转孔,所述滑移件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孔内;其中一所述套筒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轴承内部,所述轴承带动该所述连接筒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夹持组件包括分列于所述支撑杆下部的两固定杆以及对应所述固定杆设置的下夹具,所述固定杆沿纵向延伸,所述下夹具连接于所述固定杆底部且沿横向凸伸出所述固定杆表面,所述下夹具与所述固定杆围合形成所述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夹具包括底板及竖立于所述底板横向外侧的侧板,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杆沿横向移动,以调节所述侧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杆之间的横向距离;
所述固定杆下部开设有开口朝向横向外侧的开槽,所述底板能够在所述开槽内滑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杆;
所述下夹持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杆上且与所述下夹具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限位件,用于限位所述下夹具的横向位置;所述固定杆上于开设有轴线沿竖向延伸且与所述开槽连通的第二限位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横向延伸的腰孔,所述第二限位件同时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开槽及所述腰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槽的内侧壁贴设有第一防滑垫;
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贴设有第二防滑垫。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吊装工装包括竖向延伸的支撑杆、分列于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的上夹持组件及下夹持组件、间隔设于上夹持组件顶部的两吊耳。上夹持组件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两上夹具,两上夹具均能够移动而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两夹具上设有开口相对的卡接槽,卡接槽上下贯通。下夹持组件包括开口向上的限位槽,且限位槽沿纵向贯通。各吊耳上开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吊孔。其中,下夹持组件支撑位于限位槽内的墙板,支撑杆贴合墙板,两上夹具相互靠近而夹紧墙板。上述吊装工装通过卡接槽及限位槽对墙板进行夹持限位,且两上夹具能够移动而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调节两上夹具之间的纵向尺寸,而能适应不同尺寸的墙板,以吊装不同尺寸的墙板,增强了该吊装工装的通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吊装工装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吊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装工装,用于夹持墙板,并与起吊设备的吊索配合,而实现墙板的吊装。
吊装工装包括支撑杆1、上夹持组件、下夹持组件及两吊耳4。
为便于描述,现规定以吊装工装的长度方向为纵向,宽度方向为横向,高度方向为竖向。并规定以朝向支撑杆1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
支撑杆1沿竖向延伸,且支撑杆1的横向一侧能够贴合墙板。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的截面呈方形。
上夹持组件设于支撑杆1的顶部,其包括两个伸缩件21及沿纵向间隔设置的两上夹具22。
两伸缩件21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支撑杆1纵向的两端部。
各伸缩件21包括旋转臂211及相对于旋转臂211沿纵向滑动的伸缩杆212。
旋转臂211其中一端与支撑杆1可转动连接。具体地,支撑杆1纵向的两端部分别凸设有一安装座51,安装座51上开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开孔,旋转臂211其中一端开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孔,通过一安装件52同时穿过开孔及旋转臂211上的孔以连接旋转臂211及支撑杆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件52可为销轴、紧固件等。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臂211内部中空,且旋转臂211远离连接端的一端具有开口。此时,伸缩杆212伸出旋转臂211,且能够于旋转臂211内部滑动,且伸缩杆212至少部分内置于旋转臂211内,以防止伸缩杆212与旋转臂211断开连接。
进一步地,各伸缩件21上设有定位件81,用于定位固定两伸缩杆212纵向外端之间的纵向距离,防止伸缩杆212继续相对于旋转臂211滑动。具体地,各旋转臂211顶部开设有轴线沿竖向延伸的定位孔,定位件81穿过定位孔,且定位件81的底部与伸缩杆212的顶部相抵接,而抵持住伸缩杆212,防止其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81可为螺栓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伸缩杆212上可对应开设纵向延伸的腰孔,此时,定位件81同时穿过定位孔及腰孔,以固定伸缩杆212,防止其滑动。
两上夹具22均能够移动而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调节两上夹具22之间沿纵向的尺寸,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墙板,而吊装不同尺寸的墙板,增强了设备的通用性,降低了设备成本。并且,两上夹具22相互靠近而能够夹紧墙板,可防止墙板滑落。
具体地,两上夹具22与两伸缩件21一一对应设置,此时各伸缩件21设置于支撑杆1与上夹具22之间,且两上夹具22位于两伸缩件21横向的同一侧。其中,上夹具22连接于伸缩杆212的纵向外端,由于伸缩杆212能够相对于旋转臂211沿纵向滑动,而能够带动上夹具22沿纵向滑动,以调节两个上夹具22之间的纵向尺寸,进而适应不同尺寸的墙板。为便于墙板的放置,可通过两伸缩杆212滑动以调节两上夹具22之间的纵向距离,且使调节后作为起始状态下的两上夹具22之间的纵向距离大于墙板的纵向尺寸。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及图2,两上夹具22上设有开口相对的卡接槽,且各卡接槽上下贯通,而能够卡接墙板的纵向两端,以对墙板纵向两端及横向两端进行夹持限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捆绑限位,本实施例简化了墙板限位的操作,提高了吊装效率和施工安全性,也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各夹具呈U型,其包括连接板2212及分列于连接板2212横向两端的两夹板2211。其中,连接板2212横向延伸,用于对墙板的纵向两端进行限位。两夹板2211纵向延伸,均向内凸伸出连接板2212纵向内侧,用于对墙板的横向两端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各上夹具22包括两折弯板221,各折弯板221的截面呈L形。具体地,此时,连接板2212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外连接板2212及内连接板2212,其中一夹板2211与外连接板2212的横向外端连接,另一夹板2211与内连接板2212的内端连接。
远离伸缩杆212的折弯板221能够沿横向靠近或远离伸缩杆212。
具体地,各上夹具22通过滑移件6与伸缩杆212连接,滑移件6包括两连接筒61及连接两连接筒61的连接杆62。两连接筒61与两折弯板221一一对应设置,且分别连接于外连接板2212、内连接板2212的横向外侧。其中一连接筒61与伸缩杆212连接。至少一连接筒61与连接杆62滑动连接,而使两折弯板221沿横向靠近或远离。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两连接筒61与连接杆62分别滑动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靠近伸缩杆212的连接筒61可与连接杆62固定连接,远离伸缩杆212的连接筒61与连接杆62滑动连接;或者,靠近伸缩杆212的连接筒61可与连接杆62滑动连接,远离伸缩杆212的连接筒61与连接杆62固定连接,具体设置根据需要而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滑移件6还可以为具有开口向内的滑槽,此时,远离伸缩杆212的折弯板221横向外侧可连接一滑块,滑块内置于滑槽内,并能够相对于滑槽沿横向移动。或者,滑移件6为滑轨,此时,远离伸缩杆212的折弯板221横向外侧可连接一具有开口向外的滑槽,滑槽套设于滑轨外周,并能够相对于滑轨沿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上夹持组件还包括与滑移件6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限位件82,用于限制连接筒61相对于连接杆62滑动,进而限位两折弯板221之间的横向距离。具体地,各第一限位件82连接于与连接杆62滑动连接的连接筒61上,该连接筒61纵向外侧开设有一轴线沿纵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件82插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且第一限位件82的端部与连接杆62相抵接,而防止该连接筒61相对于连接杆62滑动。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两连接筒61均与连接杆62滑动连接,此时,各滑移件6上对应设置两个第一限位件82,即各第一限位件82与各连接筒61一一对应设置,以限制各连接筒61滑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各滑移件6中,其中一连接筒61与连接杆62滑动连接,此时,各滑移件6上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限位件82,第一限位件82连接于与连接杆62滑动连接的连接筒61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62纵向外侧可对应开设沿横向延伸的腰孔,此时,第一限位件82同时穿过第一限位孔及腰孔,以固定连接筒61,防止其滑动。其中,腰孔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根据第一限位孔的数量而定,即为两个,具体设置根据需要而定。
进一步地,滑移件6与伸缩杆212可转动连接,而在伸缩杆212随着旋转臂211向上转动时,滑移件6相对于伸缩杆212转动,而带动上夹具22转动,以使上夹具22的卡接槽保持沿竖向贯通,且由于伸缩杆212倾斜,而使得两上夹具22之间的纵向距离减小,使得上夹具22的连接板2212与墙板的纵向端部相抵接,且两夹板2211与墙板的横向端部相抵接,进而能够自动夹紧墙板,而更好地对墙板进行夹持限位。在伸缩杆212随着旋转臂211向下转动以恢复纵向延伸状态时,滑移件6带动上夹具22相对于伸缩杆212转动,以保持上夹具22的卡接槽沿竖向贯通的状态,此时两上夹具22之间的纵向距离回到起始状态,而能够自动松开墙板,无需人工辅助。
具体地,此时,伸缩杆212的外端开设有一轴线沿横向延伸的转孔。滑移件6包括轴承63,轴承63固定连接于转孔内。其中一连接筒61的一端穿设于轴承63内,轴承63带动该连接筒61转动,而实现滑移件6与伸缩杆212的可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轴承63可采用限位轴承,而可限制连接筒61旋转的角度范围,即是说,连接筒61只能相对于轴承63转动一定角度,该角度范围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各卡接槽的内侧壁贴设有第一防滑垫,以增大各卡接槽内侧壁与墙板之间的摩擦力,而防止墙板在卡接槽内滑动,进而防止墙板滑落脱离吊装工装。
参考图1,两吊耳4间隔设于上夹持组件的顶部。具体地,两吊耳4与两旋转臂211一一对应设置,且位于旋转臂211的外端。
各吊耳4上开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吊孔41,用于与起吊设备的吊索配合以带动旋转臂211向上旋转,且使得吊装工装与起重设备组装方便,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和使用。
进一步地,各旋转臂211的外端与支撑杆1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复位件7,各复位件7倾斜,用于支撑并配合各旋转臂211相对于支撑杆1转动。并且,各复位件7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支撑杆1、旋转臂211可转动连接。
复位件7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伸缩端,其中,伸缩端能够相对于连接端沿复位件7的延伸方向滑动,连接端和伸缩端中的之一与支撑杆1连接,另一与伸缩杆212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与支撑杆1连接,伸缩端与旋转臂2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7包括套筒71、活塞杆72及弹性件,套筒71内部中空且其中一端开口,活塞杆72伸出套筒71,且能够相对于套筒71沿套筒71的延伸方向滑动。
其中,套筒71与支撑杆1连接,此时,连接端是指套筒71与支撑杆1连接的一端。具体地,支撑杆1的纵向两侧分别凸设有下固定座53,下固定座53上开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下通孔,套筒71的下端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下安装孔,通过一下转轴54同时穿过下通孔及下安装孔。
活塞杆72与旋转臂211连接,此时,伸缩端是指活塞杆72与旋转臂211连接的一端。具体地,各旋转臂211外端的下端分别凸设有上固定座,上固定座上开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上通孔,活塞杆72的上端设有轴线沿横向延伸的上安装孔,通过一上转轴55同时穿过上通孔及上安装孔。
弹性件内置于套筒71内,弹性件延伸方向的其中一端与套筒71连接固定,且弹性件套设于活塞杆72的外周。并且,在旋转臂211处于纵向延伸时,弹性件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本实施例中,在活塞杆72突然受到外力并相对于旋转臂211倾斜向上滑动时,因弹性件被拉伸而给活塞杆72提供一个反向拉力,使得活塞杆72能够相对于旋转臂211稳定滑动,并使活塞杆72在其两端受力平稳后,能够稳定支撑旋转臂211;同时,在撤去对活塞杆72的外力后,活塞杆72能够在弹性件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旋转臂211倾斜向下滑动,至弹性件恢复形变,而实现复位件7的复位。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一端与旋转臂211连接固定,另一端可与活塞杆72底部连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为弹簧。
下夹持组件设于支撑杆1的底部。下夹具32包括限位槽,该限位槽开口向上,且限位槽沿纵向贯通。本实施例中下夹持件用于支撑位于限位槽内的墙板。由于限位槽沿纵向贯通,而不会限制放置于限位槽内的墙板沿纵向的尺寸,能够适应多种墙板位于限位槽时沿纵向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下夹持组件包括分列于支撑杆1底部的两固定杆31以及对应固定杆31设置的下夹具32。在其他实施例中,下夹持组件可包括一连接于支撑杆1底部的固定杆31。
其中,各固定杆31沿纵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两固定杆31、支撑杆1及两旋转臂211沿横向的通一侧位于同一竖平面内,以贴合墙板横向的其中一端部。
下夹具32连接于固定杆31的下部且沿横向凸伸出固定杆31表面,并且,下夹具32与上夹具22位于支撑杆1横向的同一侧。此时,限位槽由下夹具32与固定杆31围合形成。本实施例中限位槽与卡接槽配合作用,同时限位墙板的纵向两端、横向两端及底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捆绑限位,本实施例简化了墙板夹持限位的操作,提高了吊装效率和施工安全性,也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下夹具32包括底板321及竖立于底板321横向外侧的侧板322。底板321连接于固定杆31底部,其中,侧板322、底板321及固定杆31围合形成限位槽。
进一步地,底板321与固定杆31滑动连接,而能够相对于固定杆31沿横向移动,以调节侧板322相对于固定杆之间的横向距离,而适应不同厚度的墙板,以吊装不同厚度的墙板。
具体地,固定杆31的下部开设有开口朝向横向外侧的开槽,底板321能够在开槽内滑动而靠近或远离固定杆31。
需要说明的是,下夹具32中底板321与上夹具22中远离伸缩杆212的折弯板221同时沿横向向内或者向外滑动,且需使下夹具32中侧板322与固定杆31之间的横向距离与上夹具22中两夹板2211之间的横向距离相一致,而配合适应不同厚度的墙板。
在本实施例中,下夹具32的数量为两个,与两固定杆31一一对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两下夹具32需要关于支撑杆1沿竖向延伸的对称轴对称,以使墙板位于限位槽内时,各下夹具32能够均匀受力,防止墙板倾斜,而更好地平稳地支撑墙板。在其他实施例中,下夹具32可以为一个、三个等其他数量。
进一步地,下夹持组件包括两第二限位件83,两第二限位件83设于固定杆31上且与两下夹具32一一对应设置,用于限位下夹具32的横向位置,即用于限位下夹具32中侧板322与固定杆31之间的横向距离大小。
具体地,固定杆31上开设有轴线沿竖向延伸且与开槽连通的第二限位孔,底板321上可开设有横向延伸的腰孔,第二限位件83同时穿过第二限位孔、开槽及腰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83可为螺栓螺母。
在其他实施例中,下夹具32可贴设于固定杆31的底部,下夹具32与固定杆31通过第二限位件83连接固定。即是说,此时固定杆31上开设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孔,底板321上开设有横向延伸的腰孔,第二限位件83同时穿过第二限位孔及腰孔。
在本实施中,各限位槽的内侧壁贴设有第二防滑垫,以增大各限位槽内侧壁与墙板之间的摩擦力,而防止墙板在限位槽内滑动。
该吊装工装吊装墙板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墙板的厚度,通过滑动远离伸缩杆212的折弯板221以调节两夹板2211之间的横向距离,同时通过滑动下夹具32以调节侧板322与固定杆31之间的横向距离。并且,根据墙板放置于吊装工装时沿纵向的尺寸,通过分别使两伸缩杆212相对于旋转臂211滑动以调节两上夹具22中连接板2212之间的纵向距离。为便于将墙板放入吊装工装,可使两上夹具22中夹板2211纵向内端之间的纵向距离大于墙板的纵向尺寸,以作为两上夹具22之间的沿纵向的起始尺寸。
然后将墙板放入卡接槽及限位槽内。以截面为长方形的墙板为例,这里可以将墙板的长度方向沿竖向放置,也可以是将墙板的宽度方向沿竖向放置。
再次滑动远离伸缩杆212的折弯板221以使上夹具22的两夹板2211分别贴紧墙板沿横向的两端面,同时滑动下夹具32使侧板322贴紧墙板的横向外端面,并利用限位件8对下夹具32进行限位。
然后,将吊耳4与起吊设备的吊索组装,通过吊索与吊耳4配合带动旋转臂211向上旋转,此时复位件7被拉伸变长,滑移件6带动各上夹具22相对于伸缩杆212转动,而使卡接槽保持沿竖向贯通,且两上夹具22之间的纵向尺寸因伸缩件21倾斜而减小,而使上夹具22靠近并贴紧墙板的纵向端部,进而使两上夹具22能够自动夹紧墙板,无需人工辅助。
继续提升吊索,吊装工装连同墙板一起被吊起,待到达指定安装位置,并将墙板安装固定好后,吊索下降,复位件7因自动收缩给旋转臂211提供一反作用力,带动旋转臂211向下旋转而回到纵向延伸的状态,此时两上夹具22之间的纵向尺寸大于墙板的纵向尺寸,而能够自动松开墙板,无需人工辅助。然后吊索继续下降,带动吊装工装回到地面。
墙板放置于吊装工装内时,底板321位于墙板的底部以支撑墙板,支撑杆1、限位槽及卡接槽共同配合实现墙板的横向限位,同时,两卡接槽还可实现墙板的纵向限位,使得墙板在吊装时,不会左右晃动,且不会中途滑落,能够平稳地吊装至指定安装点,提高了墙板吊装的安全性、可靠性。
本吊装工装在吊装同一批次的墙板时,由于同一批次的墙板的尺寸规格基本一致,因此,吊装工装在吊装完一个墙板后,继续吊装剩余的墙板时,无需调整上夹具22及下夹具32的横向尺寸,且无需调整两上夹具22之间的纵向距离,可以直接将墙板放置于限位槽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墙板吊装的效率。在吊装不同尺寸的下一批次的墙板时,仅需在开始吊装时对上夹具22和下夹具32的横向尺寸及两上夹具22之间的纵向距离进行调整即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其一,本申请中的吊装工装通过卡接槽及限位槽对墙板进行夹持限位,且两上夹具能够移动而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调节两上夹具之间的纵向尺寸,而能适应不同尺寸的墙板,以吊装不同尺寸的墙板,增强了该吊装工装的通用性。
其二,本申请中上夹具与下夹具的横向尺寸可调节,而能适应不同厚度的墙板,以吊装不同尺寸的墙板,增强了该吊装工装的通用性。
其三,本申请中的吊装工装与起重设备的吊索相配合,带动伸缩件向上或向下旋转,过程中各上夹具之间的横向距离因伸缩件倾斜而减小,或者因伸缩件回到纵向延伸的状态而回到起始状态,可实现两上夹具自动夹紧或者自动松开墙板,无需人工辅助,既大大提高了吊装效率和施工安全性,也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