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8039U - 一种快速降温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降温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38039U CN219538039U CN202321124614.1U CN202321124614U CN219538039U CN 219538039 U CN219538039 U CN 219538039U CN 202321124614 U CN202321124614 U CN 202321124614U CN 219538039 U CN219538039 U CN 2195380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p
- shell
- inner shell
- cup body
- mag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5622 drin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60 magnetic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group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651 drink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20188 drinking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63 304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89 SAE 304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0070 Sarracenia purpur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122767 The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h2o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13 purifi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降温杯,其包括杯体外壳、杯体内壳、加热组件和散热组件,所述杯体外壳向上开口并形成容纳腔,所述杯体内壳与所述杯体外壳固定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杯体内壳的下方并与所述杯体内壳底部抵接,用于给所述杯体内壳加热,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的下方,所述杯体内壳与所述杯体外壳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的风道,所述杯体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将冷风从所述进风口吹入到所述风道中,并从所述出风口中流出,以带走所述杯体内壳的热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电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降温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烧水杯/加热杯受到越来越人的追捧,烧水杯指的是在便携的保温杯内增加了发热模块,从而实现在水杯内就可以完成对杯里的水进行加热,相当于一个杯子拥有了烧水壶、保温杯和水杯等多个工具的全部功能;且其体积小,便携。
但烧水杯也存在其他问题,如在水烧开后,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能饮用的温度,使得烧水杯的用户体验并不好。针对此,目前的烧水杯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不同档位的烧水温度,如可用于泡奶粉的45℃、适合直饮用的55℃、适合泡茶用的80℃以及烧开100℃,通过使用者自己设置加热温度来选择适合饮用的温度。这种方案也存在问题,设置低于100℃就必须要求水源是直饮水、矿泉水或者纯净水,否则就必须将水烧开才能饮用。为此,目前还出现了其他的解决方法,通过在烧水杯内设置风扇或者冷凝片,在需要对杯子内开水降温时打开风扇或冷凝片,在杯子外带走热量,从而实现降温。
目前实现物理降温的烧水杯还存在一些问题,采用冷凝片的烧水杯会导致杯体里结构较为复杂,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8500429U,其加热片和制冷片同时贴在杯身上,在杯体内狭小的空间内同时设置加热片和制冷片,容易使两者互相影响也降低使用寿命;而采用风扇降温的,由于结构设计不好,导致降温效果不好,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0055517U,其在使用加热和散热功能时,需要将杯子反过来,操作不方便,其散热面积小,散热效率慢。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降温效果好的烧水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温效果好的快速降温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降温杯,其包括杯体外壳、杯体内壳、加热组件和散热组件,所述杯体外壳向上开口并形成容纳腔,所述杯体内壳与所述杯体外壳固定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杯体内壳的下方并与所述杯体内壳底部抵接,用于给所述杯体内壳加热,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的下方,所述杯体内壳与所述杯体外壳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的风道,所述杯体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将冷风从所述进风口吹入到所述风道中,并从所述出风口中流出,以带走所述杯体内壳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杯体外壳的底部还设置有底座,所述杯体外壳在与所述底座连接处向下延伸形成遮挡部,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壁,所述遮挡部遮挡部分所述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遮挡部末端的外侧壁向下形成凸沿。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壁,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通过隔板分隔开;或,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杯体外壳侧壁。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隔离件、第二隔离件和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一隔离件和所述第二隔离件相对连接形成安装腔,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为水密腔体。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隔离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散热组件的电源线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源线上设置有硅胶圈,所述硅胶圈密封所述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杯体内壳中还包括有磁力搅拌组件,所述磁力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叶轮、磁体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杯体内壳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轮套设在所述连接座上并与所述连接座活动连接,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搅拌叶轮内,在所述杯体内壳的下方还设置有感应件,所述感应件与所述磁体配合带动所述搅拌叶轮旋转。
优选地,所述感应件为第二磁体和电机,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二磁体转动,所述第二磁体带动所述磁体和所述搅拌叶轮转动。
优选地,还包括杯盖,所述杯盖上设置有出气孔和饮水口,在所述饮水口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一端与所述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杯盖侧壁卡接,当所述卡扣与所述杯盖侧壁卡接时,所述卡扣覆盖所述饮水口。
优选地,所述杯盖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杯体外壳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外壳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杯体之间设置通风风道,并利用散热组件进行吹风,使冷风快速经过杯体内壳,能有效带走杯体内壳的热量;同时在杯体中设置了搅拌部件,可对杯体内的热水进行搅拌降温,两者配合,可以实现对杯体进行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降温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降温杯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降温杯去除杯体外壳后的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降温杯的底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降温杯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降温杯,其包括杯体外壳1、杯体内壳2、加热组件3和散热组件4,杯子外壳可以为塑料材料一体成型,而杯体内壳2则采用食品级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如304不锈钢等。杯体外壳1向上开口并形成容纳腔5,即杯体外壳1开口向上开放,整个杯体外壳1内形成可容纳其他部件的容纳腔5。杯体内壳2从开口放置到杯体外壳1内的容纳腔5中,并杯体外壳1与杯体内壳2在上部固定连接,此处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杯体内壳2抵接支撑在杯体外壳1上部从而实现固定,也可以采用夹持固定,即杯体外壳1的上部可以设置夹持圈,将杯体内壳2放置到容纳腔5后,杯体内壳2部分抵接在杯体外壳1的上部,并将夹持圈安装在杯体外壳1上部,从而夹持固定杯体内壳2;或者其他固定方式均可。加热组件3设置在杯体内壳2的下方并与杯体内壳2底部抵接,加热组件3可以采用直接热传导加热,即加热组件3自身通电后发热,通过与杯体内壳2底部抵接,从而实现热传导;加热组件3还可以电磁组件,通电后使金属材质的杯子内壳发热,从而用于给杯体内壳2加热。散热组件4设置在加热组件3的下方,散热组件4可以为轴流风扇、离心风扇或者涡流风扇等等。当加热组件3完成加热后,散热组件4可对杯体内壳2以及加热组件3进行散热。当杯体内壳2放置在容纳腔5后,杯体内壳2和杯体外壳1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围绕整个杯体内壳2,使得杯体内壳2与杯体外壳1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的风道6,杯体外壳1上设置有进风口7和出风口8,进风口7和出风口8连通风道6,散热组件4用于将冷风从进风口7吹入到风道6中,并从出风口8中流出,以带走杯体内壳2的热量。通过散热组件4对风道6进行吹气,可以加快风道6中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大大提高散热效率。
请参考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杯体外壳1的底部还设置有底座9,底座9直径小于杯体外壳1的末端的直径,杯体外壳1在与底座9连接处向下延伸形成遮挡部10,即杯体外壳1的末端向下延伸形成了遮挡部10,由于底座9直径小于杯体外壳1的末端,因此遮挡部10会遮挡住部分的底座9。当杯体外壳1进风口7设置在底座9的侧壁,遮挡部10遮挡部10分进风口7,使进风口7为隐藏式设计,既能有防止水进入进风口7的效果,也会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遮挡部10末端的外侧壁向下形成凸沿11,所谓凸沿11即是在杯体外壳1的遮挡部10的末端进一步向下形成凸出部或者尖端部,凸沿11的厚度小于杯体外壳1的厚度,使得当杯体外壳1外侧壁上有水向下流到底部时,会在凸沿11聚集成滴,然后自然滴落,不会进一步流到进风口7内,也就防止了水进入进风口7中,避免有水进入杯子内部,从而侵蚀电路板的风险。
请参考图2、图4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7和出风口8设置在底座9的侧壁,即进风口7和出风口8都设置在杯子的底部,出风口8与进风口7通过隔板12分隔开,也就是进风口7和出风口8仅通过风道6连通,使得风道6的距离最长,可以提高杯体内壳2与空气流通的接触面积,从而提成散热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8也可以设置在杯体外壳1侧壁,也就是底座9上全是进风口7,可以大大地增加进风面积,使得进风流量大,也能有效的提高散热效果。
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杯子内还包括第一隔离件13、第二隔离件14和电路板组件15,第一隔离件13、第二隔离件14和电路板组件15都设置在加热组件3的下方,第一隔离件13和第二隔离件14相对设置并连接固定,第一隔离件13和第二隔离件14之间形成安装腔,电路板组件15设置在安装腔内,安装腔为水密腔体。所谓水密腔体即是安装腔内与外部形成隔离,能防止水进入电路板中,提高用电的安全性。
请参考图2和图4,进一步地,在第二隔离件14上设置有连接孔16,散热组件4的电源线通过连接孔16与电路板组件15电连接,从而对散热组件4进行控制以及供电。电源线上设置有硅胶圈17,当电源线连通电路板时,硅胶圈17套设在电源线上,并放置在连接孔16中,硅胶圈17与连接孔16过盈配合,从而硅胶圈17密封连接孔16。进一步地,在第一隔离件13和第二隔离件14上,还有其他用于与电路板组件15电连接的连接孔16,均可以设置硅胶圈17来固定在连接孔16上,从而实现各连接孔16均实现防水。
请参考图2,本优选实施例中,杯体内壳2中还包括有磁力搅拌组件,磁力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叶轮18、磁体19和连接座20,连接座20与杯体内壳2固定连接并向上凸起,搅拌叶轮18套设在连接座20上并与连接座20活动连接,搅拌叶轮18可穿过所述连接座20从而套设在连接座20上,还可以是直接套设在连接上,两者活动连接,使搅拌叶轮18可围绕连接座20旋转。磁体19设置在搅拌叶轮18内,在杯体内壳2的下方还设置有感应件21,感应件21与磁体19配合带动搅拌叶轮18旋转。磁力搅拌组件可以通过旋转,带动杯体内壳2中的水也旋转,从而提高杯子内热水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感应件21为第二磁体22和电机23,第二磁体22与电机2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23带动第二磁体22转动,第二磁体22带动磁体19和所述搅拌叶轮18转动。再进一步地,感应件21可以为电磁组件,在电磁组件通电后,可以使搅拌叶轮18上的磁体19转动,从而搅动热水进行散热。
请参考图1,在其他实施例中,杯子还包括杯盖24,杯盖24上设置有出气孔25和饮水口27,出气孔25用于在加热杯子内的水时,防止在加热过程中,杯子内气压升高而可能造成的爆炸风险,加热的水蒸气达到一定的压力后可以从出气孔25逃逸,从而降低杯子内气压,降低加热时的风险。在饮水口27上设置有卡扣26,卡扣26一端与杯盖2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杯盖24侧壁卡接,当卡扣26与杯盖24侧壁卡接时,卡扣26覆盖饮水口27,防止杯子倾斜或者翻倒时洒水。
进一步地,杯盖24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杯体外壳1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杯盖24与杯体外壳1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杯体之间设置通风风道,并利用散热组件进行吹风,使冷风快速经过杯体内壳,能有效带走杯体内壳的热量;同时在杯体中设置了搅拌部件,可对杯体内的热水进行搅拌降温,两者配合,可以实现对杯体进行降温的效果。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快速降温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外壳、杯体内壳、加热组件和散热组件,所述杯体外壳向上开口并形成容纳腔,所述杯体内壳与所述杯体外壳固定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杯体内壳的下方并与所述杯体内壳底部抵接,用于给所述杯体内壳加热,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的下方,所述杯体内壳与所述杯体外壳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的风道,所述杯体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将冷风从所述进风口吹入到所述风道中,并从所述出风口中流出,以带走所述杯体内壳的热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降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外壳的底部还设置有底座,所述杯体外壳在与所述底座连接处向下延伸形成遮挡部,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壁,所述遮挡部遮挡部分所述进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降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末端的外侧壁向下形成凸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降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壁,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通过隔板分隔开;或,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杯体外壳侧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降温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离件、第二隔离件和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一隔离件和所述第二隔离件相对连接形成安装腔,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为水密腔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降温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隔离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散热组件的电源线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源线上设置有硅胶圈,所述硅胶圈密封所述连接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降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内壳中还包括有磁力搅拌组件,所述磁力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叶轮、磁体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杯体内壳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轮套设在所述连接座上并与所述连接座活动连接,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搅拌叶轮内,在所述杯体内壳的下方还设置有感应件,所述感应件与所述磁体配合带动所述搅拌叶轮旋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降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为第二磁体和电机,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二磁体转动,所述第二磁体带动所述磁体和所述搅拌叶轮转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降温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杯盖,所述杯盖上设置有出气孔和饮水口,在所述饮水口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一端与所述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杯盖侧壁卡接,当所述卡扣与所述杯盖侧壁卡接时,所述卡扣覆盖所述饮水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快速降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杯体外壳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外壳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24614.1U CN219538039U (zh) | 2023-05-11 | 2023-05-11 | 一种快速降温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24614.1U CN219538039U (zh) | 2023-05-11 | 2023-05-11 | 一种快速降温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38039U true CN219538039U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7732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24614.1U Active CN219538039U (zh) | 2023-05-11 | 2023-05-11 | 一种快速降温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38039U (zh) |
-
2023
- 2023-05-11 CN CN202321124614.1U patent/CN2195380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90034B (zh) | 具有预约功能的蒸煮装置 | |
CN211130736U (zh) | 一种防烫空气炸锅 | |
CN219538039U (zh) | 一种快速降温杯 | |
CN209285144U (zh) | 一种具有双风道的烤箱 | |
CN219763024U (zh) | 一种实现快速降温的杯体结构 | |
CN211582736U (zh) | 利于外壳冷却的空气炸锅 | |
CN211270189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 |
CN112205889A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WO2023279854A1 (zh) | 烹饪器具 | |
CN109458457B (zh) | 搅拌杯组件和料理机 | |
CN213605939U (zh) | 空气炸锅 | |
CN211155318U (zh) | 空气炸锅 | |
CN213270352U (zh) | 一种蜗壳风机及油烟机 | |
CN109222687A (zh) | 一种扁平基座静音加热搅拌食物处理机 | |
CN209107040U (zh) | 空气炸锅 | |
CN210930820U (zh) | 双风扇散热锅体 | |
CN219374380U (zh) | 一种全玻璃电热烧水壶的降温散热结构 | |
CN219629403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215226937U (zh) | 一种新型蒸汽空炸式烤箱冷风通道 | |
CN213309169U (zh) | 一种烹饪电器 | |
CN216317051U (zh) | 电磁炒菜锅用集热组件、电磁炒菜锅及自动炒菜装置 | |
CN218943007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213309170U (zh) | 一种多功能烹饪电器 | |
CN213391859U (zh) | 门体结构及家用电器 | |
CN217978929U (zh) | 一种电陶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