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9350090U - 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0090U
CN219350090U CN202222534455.4U CN202222534455U CN219350090U CN 219350090 U CN219350090 U CN 219350090U CN 202222534455 U CN202222534455 U CN 202222534455U CN 219350090 U CN219350090 U CN 219350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terminal pin
pin
cavit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44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向舒
刘振伟
于荣爱
匡毅超
莫欣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anyou Aut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anyou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anyou Aut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anyou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44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0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0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0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包括:骨架;线圈;衔铁;轭铁;动簧片;外壳;基座,所述基座表面设置有凸筋;NO端脚,所述NO端脚设置于基座上凸筋的一侧;NC端脚,所述NC端脚设置于基座上凸筋的另一侧;其中,当所述基座装配于外壳内时,所述凸筋与外壳内壁贴合,以使所述NO端脚处形成第一空腔,所述NC端脚处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相对独立。使得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将NO端脚与NC端脚的下半部分分隔开,当继电器工作过程中触点产生飞溅物时,使得飞溅物随机落到凸筋两侧的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内,避免使得NO端脚与NC端脚之间导通短路。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控制电路中的常用部件,通过输入量的变化使电路中的被控量发生变化,达到自动控制调节的目的,其在电力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高压回路的控制领域,继电器承担着重要的执行任务,通过工作线圈的隔离式操作能实现高压回路的吸合、切断动作,其工作性能关系到高压回路的安全使用,因此需要具备较好的电流切断能力及过载性能。
现有的汽车继电器燃弧时产生的触点材料的飞溅物、碳化物堆积在NO端脚与NC端脚的之间的间隙,长时间工作后,堆积物将间隙填满将导致继电器NO端脚与NC端脚短路,使得继电器故障或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可解决触点材料飞溅物、碳化物堆积导致NO端脚与NC端脚导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包括:外壳;基座,所述基座表面设置有凸筋;NO端脚,所述NO端脚设置于基座上凸筋的一侧;NC端脚,所述NC端脚设置于基座上凸筋的另一侧;其中,当所述基座装配于外壳内时,所述凸筋与外壳内壁贴合,以使所述NO端脚处形成第一空腔,所述NC端脚处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相对独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将NO端脚与NC端脚的下半部分分隔开,当继电器工作过程中触点产生飞溅物时,使得飞溅物随机落到凸筋两侧的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内,避免使得NO端脚与NC端脚之间导通短路。
进一步地,所述NO端脚包括一体连接的NO端触点部、NO端固定部、NO端引脚部,所述NC端脚包括一体连接的NC端触点部、NC端固定部、NC端引脚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NO端脚和NC端脚两个单独个体的安装,相比普通的端脚仅部分分离,降低了端脚之间导通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NO端触点部设置有第一静触点,所述NC端触点部设置有第二静触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为继电器实现导通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之间设置有动触点摆动空间,以用于容纳衔铁上的动簧片触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动簧片触点上下摆动,实现与NO端脚和NC端脚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NO端固定部包括有两个第一插接脚,所述NC端固定部包括有两个第二插接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将NO端脚和NC端脚固定在基座上,实现装配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脚与第二插接脚分别插接于凸筋两侧的基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分离插接,插接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底部还设置有底棱,所述底棱与凸筋垂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避免飞溅物从外壳底部露出,对外壳外的环境造成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底棱与凸筋高度一致,均与外壳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仅上方设有开口,便于接收飞溅物。
进一步地,所述底棱上还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卡接NO端引脚部,所述第二卡槽用于卡接NC端引脚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NO端引脚部与NC端引脚部伸出外壳,连接方便。
一种继电器,包括骨架、线圈、衔铁、轭铁、动簧片和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继电器在工作状态下燃弧产生触点飞溅物、碳化物时,可将飞溅物、碳化物收纳于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内,避免导致继电器NO端脚和NC端脚短路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凸筋将NO端脚与NC端脚分隔开,可提升NO端脚与NC端脚的相对独立性,减少导通风险;
2.装配后的基座与凸筋无间隙连接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使得所述NO端脚处于第一空腔内,所述NC端脚处于第二空腔内;
3.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空间足够大,且仅上方设置开口,用于承接触点产生的飞溅物;
4.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底部设置有底棱,可避免飞溅物外露至外壳外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C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中基座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外壳;11、骨架;12、线圈;13、衔铁;14、轭铁;15、动簧片;2、基座;21、凸筋;22、底棱;221、第一卡槽;222、第二卡槽;3、NO端脚;31、NO端触点部;311、第一静触点;32、NO端固定部;321、第一插接脚;33、NO端引脚部;4、NC端脚;41、NC端触点部;411、第二静触点;42、NC端固定部;421、第二插接脚;43、NC端引脚部;5、第一空腔;6、第二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参阅图1-图4所示,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呈矩形结构,且一侧设置有开口,内部形成矩形空腔,用于容纳并装配机芯;
基座2,所述基座2表面设置有凸筋21,所述基座2是机芯的一部分;
NO端脚3,所述NO端脚3设置于基座2上凸筋21的一侧;
NC端脚4,所述NC端脚4设置于基座2上凸筋21的另一侧;
其中,当所述基座2装配于外壳1内时,所述凸筋21与外壳1内壁贴合,以使所述NO端脚3处形成第一空腔5,所述NC端脚4处形成第二空腔6,所述第一空腔5与第二空腔6相对独立,使得第一空腔5与第二空腔6将NO端脚3与NC端脚4的下半部分分隔开,当继电器工作过程中触点产生飞溅物时,使得飞溅物随机落到凸筋21两侧的第一空腔5或第二空腔6内,避免使得NO端脚3与NC端脚4之间导通短路。
进一步地,所述NO端脚3包括一体连接的NO端触点部31、NO端固定部32、NO端引脚部33,所述NC端脚4包括一体连接的NC端触点部41、NC端固定部42、NC端引脚部43,通过NO端脚3和NC端脚4两个单独个体的安装,相比普通的端脚仅部分分离,降低了端脚之间导通的风险。
具体的,所述NO端触点部31设置有第一静触点311,所述NC端触点部41设置有第二静触点411,为继电器实现导通效果。所述第一静触点311与第二静触点411之间设置有动触点摆动空间,以用于容纳衔铁13上的动簧片触点,通过动簧片触点上下摆动,实现与NO端脚3和NC端脚4的连通。所述NO端固定部32包括有两个第一插接脚321,所述NC端固定部42包括有两个第二插接脚421,可将NO端脚3和NC端脚4固定在基座2上,实现装配效果。所述第一插接脚321与第二插接脚421分别插接于凸筋21两侧的基座2上,实现分离插接,插接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2的底部还设置有底棱22,所述底棱22与凸筋21垂直连接,可避免飞溅物从外壳1底部露出,对外壳1外的环境造成污染。所述底棱22与凸筋21高度一致,均与外壳1贴合,使得第一空腔5与第二空腔6仅上方设有开口,便于接收飞溅物。所述底棱22上还设置有第一卡槽221、第二卡槽222,所述第一卡槽221用于卡接NO端引脚部33,所述第二卡槽222用于卡接NC端引脚部43,便于NO端引脚部33与NC端引脚部43伸出外壳1,连接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继电器,包括骨架11、线圈12、衔铁13、轭铁14、动簧片15和上述的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使得继电器在工作状态下燃弧产生触点飞溅物、碳化物时,可将飞溅物、碳化物收纳于第一空腔5与第二空腔6内,避免导致继电器NO端脚3和NC端脚4短路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步骤如下:
参照图4所示,将所述NO端脚3的两个第一插接脚321插入到基座2上的插孔内,所述第一插接脚321插入的位置位所述凸筋21左侧的插孔;将所述NC端脚4的两个第二插接脚421插入到基座2上的插孔内,所述第二插接脚421插入的位置位所述凸筋21右侧的插孔。此时所述NO端引脚部33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221内,所述NC端引脚部43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222内。同时所述NO端触点部31与NC触点部对应设置在动簧片触点的上方和下方。当所述继电器工作时,所述线圈12通电,把衔铁13吸下是的动簧片触点与NO端触点部31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线圈12停止通电后,所述衔铁13向上复位至与NC触点部接触。当继电器工作时间过久燃弧产生触点飞溅物以及碳化物时,所述飞溅物及碳化物随机落到凸筋21两侧的第一空腔5与第二空腔6内,有效避免了NO端引脚部33与NC端引脚部43因飞溅物及碳化物堆积导致的NO端脚3和NC端脚4短路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基座2上设置凸筋21将NO端脚3与NC端脚4分隔开,可提升NO端脚3与NC端脚4的相对独立性,减少导通风险;
2.装配后的基座2与凸筋21无间隙连接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一空腔5与第二空腔6,使得所述NO端脚3处于第一空腔5内,所述NC端脚4处于第二空腔6内;
3.所述第一空腔5与第二空腔6空间足够大,且仅上方设置开口,用于承接触点产生的飞溅物;
4.所述第一空腔5与第二空腔6底部设置有底棱22,可避免飞溅物外露至外壳1外部。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
基座(2),所述基座(2)表面设置有;
NO端脚(3),所述NO端脚(3)设置于基座(2)上凸筋(21)的一侧;
NC端脚(4),所述NC端脚(4)设置于基座(2)上凸筋(21)的另一侧;
其中,当所述基座(2)装配于外壳(1)内时,所述凸筋(21)与外壳(1)内壁贴合,以使所述NO端脚(3)处形成第一空腔(5),所述NC端脚(4)处形成第二空腔(6),所述第一空腔(5)与第二空腔(6)相对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O端脚(3)包括一体连接的NO端触点部(31)、NO端固定部(32)、NO端引脚部(33),所述NC端脚(4)包括一体连接的NC端触点部(41)、NC端固定部(42)、NC端引脚部(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O端触点部(31)设置有第一静触点(311),所述NC端触点部(41)设置有第二静触点(4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点(311)与第二静触点(411)之间设置有动触点摆动空间,以用于容纳衔铁(13)上的动簧片触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O端固定部(32)包括有两个第一插接脚(321),所述NC端固定部(42)包括有两个第二插接脚(4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脚(321)与第二插接脚(421)分别插接于凸筋(21)两侧的基座(2)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底部还设置有底棱(22),所述底棱(22)与凸筋(21)垂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棱(22)与凸筋(21)高度一致,均与外壳(1)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棱(22)上还设置有第一卡槽(221)、第二卡槽(222),所述第一卡槽(221)用于卡接NO端引脚部(33),所述第二卡槽(222)用于卡接NC端引脚部(43)。
10.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1)、线圈(12)、衔铁(13)、轭铁(14)、动簧片(15)和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
CN202222534455.4U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 Active CN219350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4455.4U CN219350090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4455.4U CN219350090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0090U true CN219350090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8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4455.4U Active CN219350090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0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83062B2 (ja) 遮断器ターミナルラグ
KR100333935B1 (ko) 전자접촉기
CN211208341U (zh) 静簧的倒装式插接结构
KR100798339B1 (ko) 기중차단기용 개폐기구의 투입 스프링 어셈블리
CN219350090U (zh) 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
US4485365A (en) Small contactor with a removable subset of auxiliary switches
CN212257298U (zh) 一种多触点灭弧继电器
JP6765012B2 (ja) 静的リードとボビンとの挿着構造
GB2318921A (en) A switch for connection to a bus bar
CN216957824U (zh) 一种刹把断电开关
CN202651012U (zh) 用于低压的电负载断路器
US20230411095A1 (en) Ultra-miniature hinge type relay having high dielectric strength between contacts and long service life
CN220731376U (zh) 一种按钮支架结构
WO2021220212A1 (en) High-voltage dc relay
CN108766799B (zh) 一种瞬动行程开关
CN218447724U (zh) 一种继电器
CN221861525U (zh) 一种推块与绝缘框架的装配结构及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4956662U (zh) 直流接触器动触片限位结构
CN219226166U (zh) 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216528649U (zh) 一种接触器的铁芯支持组件及接触器
CN213691887U (zh) 高负载直流继电器
WO2018113116A1 (zh) 接触器
CN215118771U (zh) 一种具有重力补偿结构的接触器
KR101045465B1 (ko) 회로차단기
CN221596321U (zh) 一种触点装置和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