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9308251U -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8251U
CN219308251U CN202320307955.6U CN202320307955U CN219308251U CN 219308251 U CN219308251 U CN 219308251U CN 202320307955 U CN202320307955 U CN 202320307955U CN 219308251 U CN219308251 U CN 219308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oil
processing device
recovery processing
gas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079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彪
董君
陈霖
刘文翰
吴建国
李永红
陈春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xingyuan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xingyuan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xingyuan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xingyuan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079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8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8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8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涉及油气回收设备技术领域,用于在储油罐压力升高需要泄压时,对排出的油气进行回收利用,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该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串联设置的第一过滤组件与第二过滤组件及真空泵。第一过滤组件可以对储油罐排放的油气进行过滤和分离,能够实现降低进入第二过滤组件中的碳罐的油气浓度的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用于延长碳罐中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加油站在进行加油作业时,储油罐的压力存在不断升高的可能性。当储油罐的罐压达到一定数值时,需要对储油罐进行泄压。若将油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油气资源,而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为了避免浪费以及避免污染环境,故需要对泄压过程中排出的油气进行回收,以使排放的油气达标。目前,采用基于碳吸附原理的三次油气回收工艺将油气变成液体油和高浓度油气加以回收利用。
然而,现有的油气回收工艺,存在活性炭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该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用于在储油罐压力升高需要泄压时,对排出的油气进行回收利用,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进气管;
第一过滤组件,包括膜组件,膜组件包括进气口、排气口以及抽气口,进气口与第一进气管相连;
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碳罐、第二进气管和第一排气管,碳罐分别与第二进气管和第一排气管相连,第二进气管与排气口相连,第一排气管与大气环境相连通;
真空泵,抽气口与真空泵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组件可以对储油罐排放的油气过滤和分离,能够实现减少进入碳罐的油气浓度的目的,避免了进入碳罐的油气浓度过高,延长了碳罐中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设置第二过滤组件可以对进入到碳罐的油气进行碳吸附,从而进一步降低油气浓度,保证了排放到大气中的气体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减少环境污染。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膜组件还包括壳体、中心管以及过滤膜体。进气口和设置于壳体。壳体形成有内腔。中心管以及过滤膜体设置于壳体的内腔。过滤膜体包覆于中心管的外表面。中心管的一端设置抽气口。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以及第三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置于第一进气管,第一控制阀用于开启或截止第一进气管。第二控制阀设置于第二进气管,第二控制阀用于开启或截止第二进气管。第三控制阀设置于真空泵与抽气口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组件还包括正压表。正压表设置于第一进气管。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正压表与进气口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一节流阀。第一节流阀设置于第二进气管。第一节流阀设置于第二控制阀与排气口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以及第三控制阀均为防爆电磁阀。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第四控制阀设置于第一排气管,第四控制阀用于开启或截止第一排气管。第五控制阀设置于真空泵和碳罐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浓度传感器。浓度传感器设置于碳罐和第四控制阀之间,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碳罐排出的油气的浓度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还包括吹扫组件。吹扫组件包括第二节流阀和第六控制阀。第六控制阀与碳罐相连。第六控制阀设置于第二节流阀与碳罐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还包括回油管。真空泵与回油管相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进气管;
20、第一过滤组件;21、膜组件;21a、进气口;21b、排气口;21c、抽气口;211、壳体;212、中心管;213、过滤膜体;22、第一控制阀;23、第二控制阀;24、第三控制阀;25、正压表;26、第一节流阀;
30、第二过滤组件;31、碳罐;32、第二进气管;33、第一排气管;34、第四控制阀;35、第五控制阀;36、浓度传感器;
40、真空泵;
50、吹扫组件;51、第二节流阀;52、第六控制阀;
60、回油管;
70、温度表;
100、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的碳吸附三次油气回收工艺,存在活性炭使用寿命短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碳吸附三次油气回收工艺中,主要依靠活性炭进行碳吸附的方式来处理油气。初始状态的活性炭吸附能力相对较强,对油气的吸附效果良好。但是,随着油气的浓度越来越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会逐渐趋于饱和,从而活性炭对油气过滤的效果会逐渐降低,需要通过更换新的活性炭,进而导致活性炭使用寿命偏短,更换活性炭的次数增多。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过滤组件与第二过滤组件。第一过滤组件可以对储油罐排放的油气进行过滤和分离,能够实现降低进入第二过滤组件中的碳罐的油气浓度的目的,避免了进入碳罐的油气浓度过高,从而有利于延长碳罐中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进行描述。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100包括第一进气管10、第一过滤组件20、第二过滤组件30以及真空泵40。第一过滤组件20包括膜组件21。膜组件21包括进气口21a、以及抽气口21c。进气口21a与第一进气管10相连。第二过滤组件30包括碳罐31、第二进气管32和第一排气管33。碳罐31分别与第二进气管32和第一排气管33相连。第二进气管32与排气口21b相连。第一排气管33与大气环境相连通。抽气口21c与真空泵40相连。
在储油罐的罐压达到一定数值需要进行泄压时,排出的油气首先经过第一进气管10由进气口21a进入第一过滤组件20的膜组件21。膜组件21可以将油气分离形成高浓度油气和低浓度油气。高浓度的油气可以通过膜组件21集中回收再利用。低浓度的油气可以通过排气口21b经过第二进气管32进入碳罐31。低浓度的油气在碳罐31中被活性炭吸附,从而进一步降低油气的浓度,以使排入大气环境中的油气达到排放标准。
从储油罐排出的油气经过第一进气管10由进气口21a进入膜组件21。进入膜组件21的油气一部分以高浓度油气的形式返回至储油罐中,一部分油气以低浓度油气的形式由排气口21b经过第二进气管32进入碳罐31。碳罐31中的活性炭通过自身的吸附力把油气分子吸附到活性炭的表面,从而有效降低油气的浓度。在碳罐31中净化后的气体可以经过第一排气管33排入大气。
真空泵40可以通过抽气口21c对膜组件21进行抽真空,从而使得膜组件21产生负压,从而有利于含有油气的气体在膜组件21内快速流动。含有油气的气体经过膜组件21过滤后,一部分转变成高浓度油气,并从抽气口21c排出,一部分油气以低浓度油气的形式从排气口21b排出。
本申请实施例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100,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过滤组件20与第二过滤组件30。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组件20可以对储油罐排放的油气进行过滤和分离,有利于降低进入第二过滤组件30中的碳罐31的气体中的油气浓度,避免进入碳罐31的油气浓度过高,从而有利于延长碳罐31中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第二过滤组件30中的碳罐31可以对油气进行碳吸附,从而进一步降低油气浓度,有利于提高排放到大气中的气体的洁净度,减少环境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膜组件21还包括壳体211、中心管212以及过滤膜体213。进气口21a和排气口21b设置于壳体211。壳体211形成有内腔。中心管212以及过滤膜体213设置于壳体211的内腔。沿中心管212的轴向,进气口21a设置于过滤膜体213的一侧,而排气口21b设置于过滤膜体213的另一侧。过滤膜体213包覆于中心管212的外表面。中心管212的一端设置抽气口21c。中心管212的管壁上具有多个通孔。从进气口21a进入的油气可以在经过过滤膜体213之后,通过通孔进入中心管212,然后从抽气口21c排出。
壳体211用于为中心管212以及过滤膜体213提供机械防护,避免中心管212以及过滤膜体213遭受冲击而损坏。同时,壳体211形成的内腔用于为油气的流通提供空间,以使油气由进气口21a进入到过滤膜体213。
过滤膜体213用于对进入到膜组件21的油气进行过滤和分离。真空泵40通过抽气口21c对中心管212进行抽真空,以使中心管212产生负压,从而有利于含有油气的气体在膜组件21内快速流动,并且过滤膜体213分离出的油气可以容易地进入中心管212。
由于中心管212内处于负压状态,油气会经过过滤膜体213并向中心管212处渗透,使得油气被分离。经过过滤膜体213过滤后形成的高浓度油气可以由过滤膜体213流入中心管212内并实现集中回收,而经过过滤膜体213过滤但未进入中心管212的油气形成低浓度油气。低浓度油气从过滤膜体213靠近排气口21b的一侧排出,再经排气口21b排出之后,经过第二进气管32进入碳罐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过滤组件20还包括第一控制阀22、第二控制阀23以及第三控制阀24。第一控制阀22设置于第一进气管10。第一控制阀22用于开启或截止第一进气管10。第二控制阀23设置于第二进气管32。第二控制阀23用于开启或截止第二进气管32。第三控制阀24设置于真空泵40与抽气口21c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一控制阀22处于开启状态时,油气通过第一进气管10进入第一控制阀22。油气从第一控制阀22流出,然后进入到膜组件21。当第一控制阀22处于截止状态时,油气流经第一进气管10,无法通过第一控制阀22进入到膜组件21。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二控制阀23处于开启状态时,油气通过进入第二控制阀23。油气从第二控制阀23流出,然后进入到碳罐31。当第二控制阀23处于截止状态时,油气无法由排气口21b通过第二控制阀23进入到碳罐31。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三控制阀24处于开启状态,同时真空泵40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通过抽气口21c对中心管212进行抽真空,从而使得中心管212产生负压,进而对进入中心管212的油气进行回收处理。当第三控制阀24处于截止状态时,真空泵40无法通过抽气口21c对中心管212进行抽真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第一过滤组件20还包括正压表25。正压表25设置于第一进气管10。第一控制阀22设置于正压表25与进气口21a之间,即正压表25位于第一控制阀22的上游。正压表25用于对进入第一进气管10的油气压力进行监测。
在一些示例中,正压表25具有防爆性能,可以满足爆炸性气体环境使用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第一过滤组件20还包括第一节流阀26。第一节流阀26设置于第二进气管32。第一节流阀26设置于第二控制阀23与排气口21b之间。第一节流阀26用于对流出排气口21b的油气流量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流经第二进气管32的油气流量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第一控制阀22、第二控制阀23以及第三控制阀24均为防爆电磁阀。因此,油气回收处理装置100可以满足现场的防爆等级要求,从而油气回收处理装置100可以应用于需要具有防爆能力的场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第二过滤组件30还包括第四控制阀34和第五控制阀35。第四控制阀34设置于第一排气管33。第四控制阀34用于开启或截止第一排气管33。第五控制阀35设置于真空泵40和碳罐31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四控制阀34处于开启状态时,通过碳罐31过滤后的油气进入第四控制阀34,然后再从第四控制阀34流出,然后排入大气。当第四控制阀34处于截止状态时,油气无法通过第四控制阀34排入大气。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五控制阀35处于开启状态,同时真空泵40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对碳罐31进行抽真空,从而可以使得碳罐31中活性炭吸附的油气分子转移到活性炭的外表面。当第五控制阀35处于截止状态时,真空泵40无法对碳罐31进行抽真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第二过滤组件30还包括浓度传感器36。浓度传感器36设置于碳罐31和第四控制阀34之间。浓度传感器36用于检测碳罐31排出的油气的浓度值。
示例性地,当浓度传感器36检测到碳罐31排出的油气的浓度值低于预定值时,可以允许第四控制阀34打开,从而把净化后的气体排放到大气环境,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油气回收处理装置100还包括吹扫组件50。吹扫组件50包括第二节流阀51和第六控制阀52。第六控制阀52与碳罐31相连。第六控制阀52设置于第二节流阀51与碳罐31之间。
吹扫组件50用于对碳罐31的活性炭进行吹扫,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在一些示例中,真空泵40和第五控制阀35均处于开启状态,在对碳罐31抽真空一段时间后,打开第二节流阀51和第六控制阀52,以对碳罐31的活性炭进行吹扫,从而可以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节流阀51和第六控制阀52可以为防爆阀,以满足爆炸性气体环境使用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油气回收处理装置100还包括回油管60。真空泵40与回油管60相连。
在一些示例中,在中心管212处于负压的情况下,过滤膜体213分离出的高浓度油气进入中心管212。高浓度油气在中心管212被集中收集,然后通过回油管60被回收至储油罐内进行再利用,从而实现安全环保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示例性地,油气回收处理装置100还包括温度表70。温度表70设置于回油管60。温度表70设置于真空泵40的下游。温度表70用于监测回油管60内高浓度油气的温度。
示例性地,当储油罐压力达到150帕斯卡时,开启第一控制阀22、第二控制阀23、第三控制阀24、第四控制阀34以及真空泵40。储油罐排出的油气首先经过第一进气管10进入正压表25。油气从正压表25流出,然后进入到第一控制阀22。油气从第一控制阀22流出,然后由进气口21a进入到膜组件21的壳体211形成的内腔。真空泵40通过抽气口21c对中心管212进行抽真空。一部分进入到内腔内的油气穿过过滤膜体213转变为高浓度油气。高浓度油气被中心管212集中收集,最后通过回油管60被回收至储油罐内进行再利用。同时,另一部分穿过过滤膜体213但未进入中心管212的低浓度油气由排气口21b排出,先后经过第一节流阀26以及第二控制阀23进入碳罐31。
示例性地,当储油罐压力降到50帕斯卡时,先关闭第一控制阀22、第二控制阀23以及第四控制阀34。10s之后,关闭第三控制阀24,停止真空泵40工作。
示例性地,油气由进气口21a进入到膜组件21的壳体211形成的内腔。其中一部分油气穿过过滤膜体213但未进入中心管212形成了低浓度油气。该低浓度油气由排气口21b排出,先后经过第一节流阀26以及第二控制阀23进入碳罐31。通过膜组件21对油气进行预处理,使得进入碳罐31的油气浓度可以降低至80~150g/m3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进气管;
第一过滤组件,包括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包括进气口、排气口以及抽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相连;
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碳罐、第二进气管和第一排气管,所述碳罐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气管和所述第一排气管相连,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排气管与大气环境相连通;
真空泵,所述抽气口与所述真空泵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组件还包括壳体、中心管以及过滤膜体,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内腔,所述中心管以及所述过滤膜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过滤膜体包覆于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所述中心管的一端设置所述抽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以及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开启或截止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开启或截止所述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抽气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还包括正压表,所述正压表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正压表与所述进气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节流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排气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三控制阀均为防爆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气管,所述第四控制阀用于开启或截止所述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五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真空泵和所述碳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浓度传感器,所述浓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碳罐和所述第四控制阀之间,所述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碳罐排出的油气的浓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还包括吹扫组件,所述吹扫组件包括第二节流阀和第六控制阀,所述第六控制阀与所述碳罐相连,所述第六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节流阀与所述碳罐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还包括回油管,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回油管相连。
CN202320307955.6U 2023-02-23 2023-02-23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Active CN219308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7955.6U CN219308251U (zh) 2023-02-23 2023-02-23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7955.6U CN219308251U (zh) 2023-02-23 2023-02-23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8251U true CN219308251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05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07955.6U Active CN219308251U (zh) 2023-02-23 2023-02-23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8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2897B2 (en) Gas/liquid separator for hydrogen generating apparatus
CN112957834B (zh) 切换式双级聚结分离系统
CN219308251U (zh)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CN102039993B (zh) 一种用于救生气囊的引射装置
CN211106940U (zh) 一种环保型油箱空气滤清器
CN218944423U (zh) 脱除液体中气体的装置
CN108371846B (zh) 气液分离装置
CN109882264B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总成及曲轴箱呼吸系统
CN213467252U (zh) 一种分条机机台加装油水分离器
CN208742102U (zh) 气液分离装置
CN107054922A (zh) 油气回收系统
CN216755944U (zh) 一种小型气液分离器
CN218458898U (zh) 一种细长罐气液分离器
CN216198845U (zh) 一种分离压缩机入口处气氨携带的液氨的回收利用装置
CN114849267B (zh) 一种油气处理系统和方法以及分离器
CN113060432A (zh) 一种节能减排储罐及储存系统
CN219355287U (zh) 一种三次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CN219023628U (zh) 一种气氨离心压缩机轴密封泄露油气回收装置
CN220151959U (zh) 一种气密性单向阀
CN217773727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氮气分离设备
CN105464945B (zh) 用于压缩机的油封系统
CN212327734U (zh) 一种双滤芯式油水分离器
CN218516375U (zh) 一种集成式气液分离排污系统
CN219879407U (zh) 一种排污组件
CN220957922U (zh) 一种燃气放散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