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7610U - 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47610U CN219047610U CN202222571617.1U CN202222571617U CN219047610U CN 219047610 U CN219047610 U CN 219047610U CN 202222571617 U CN202222571617 U CN 202222571617U CN 219047610 U CN219047610 U CN 2190476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stening
- pushing
- watchband
- movable block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扣结构,用于连接表盘及表带,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下壳以及设于所述下壳内的推动组件及卡接组件,所述表盘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壳,所述表带的一端套接于所述下壳外,所述卡接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下壳的侧壁上,且所述卡接组件部分凸出于所述下壳外,并连接于所述表带内,所述推动组件用于使所述卡接组件卡接或脱离所述表带。通过设置所述卡扣结构,无需辅助工具,可随时随地快速、方便的完成所述表带与所述表盘之间的安装及拆卸,提高了用户感知,且在安装及拆卸的过程中,所述卡扣结构无需接触所述表盘,更好的保护了手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带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
背景技术
手表,或称为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显示时间的仪器,通手表由表带及表盘构成,一般通过表带将显示时间用的表盘束在手腕上。
目前,手表的表带大多都是由生耳固定于表盘上。生耳是指表带与表盘之间的连接钢棒,生耳的两端为可压缩的结构,在连接时,生耳穿过表带,然后通过压缩生耳两端,从而将表带装入表体中,进而实现表带和表体的连接。
但采用生耳连接表带与表盘,其拆卸的过程极为繁琐,在拆卸时,需要其他辅助工具协助压缩生耳的两端,用户的使用感知较差,且反复拆卸的次数过多,生耳容易因操作不当划伤表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表带与表盘之间通过生耳连接,导致拆卸过程较为繁琐,影响用户使用感知,且多次拆卸容易损伤手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卡扣结构,用于连接表盘及表带,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下壳以及设于所述下壳内的推动组件及卡接组件,所述表盘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壳,所述表带的一端套接于所述下壳外,所述卡接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下壳的侧壁上,且所述卡接组件部分凸出于所述下壳外,并连接于所述表带内,所述推动组件用于使所述卡接组件卡接或脱离所述表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所述表带与所述表盘的拆卸过程中,通过推动所述推动组件,使所述卡接组件回缩并脱离所述表带,此时,将所述表带从所述下壳上抽离,即可完成所述表带与所述表盘的拆卸工作。在需要安装时,同样推动所述推动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回缩,避免其影响所述表带套接于所述下壳上,当套接完成后,复位所述推动组件,所述卡接组件重新扩张,并连接所述表带,进而完成安装。通过设置所述卡扣结构,无需辅助工具,可随时随地快速、方便的完成所述表带与所述表盘之间的安装及拆卸,提高了用户感知,且在安装及拆卸的过程中,所述卡扣结构无需接触所述表盘,更好的保护了手表。
进一步,所述下壳相对的侧壁分别开设第一插接孔及第二插接孔,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针及第二卡针,所述第一卡针与所述第二卡针之间连接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卡针及所述第二卡针的相向位移,所述第一卡针背向所述限位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孔部分凸出于所述下壳外,所述第二卡针背向所述限位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插接孔部分凸出于所述下壳外。
更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为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卡针朝向所述第二卡针的一端,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二卡针朝向所述第一卡针的一端。
更进一步,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拨片及推动块,所述推动块包括平直部、第一挤压部及第二挤压部,所述平直部相对的两端凸起形成所述第一挤压部及所述第二挤压部,所述第一挤压部及所述第二挤压部分别抵接所述下壳相对的侧壁,所述平直部的顶部设置所述拨片,所述第一挤压部开设第一推动槽,所述第一卡针穿过所述第一推动槽,并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所述第二挤压部开设第二推动槽,所述第二卡针穿过所述第二推动槽,并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内。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挤压部朝向所述第二挤压部的一面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平直部之间形成钝角,所述第二挤压部朝向所述第一挤压部的一面形成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平直部之间形成钝角。
更进一步,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动块及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套接于所述第一卡针外,所述第二活动块套接于所述第二卡针外,所述限位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活动块及所述第二活动块之间,所述第一活动块背向所述第二活动块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活动块背向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二倾斜面。
更进一步,所述表带朝向所述表盘的一端内凹形成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固定设置外壳。
更进一步,所述外壳相对的侧壁内凹分别形成第一卡接孔及第二卡接孔,所述卡接组件相对的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及所述第二卡接孔内。
再进一步,盖板及围合侧壁,所述表盘的一侧壁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的一面设置所述围合侧壁,所述围合侧壁与所述表盘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壁之间围合形成卡接腔,所述围合侧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盖板,所述盖板开设拨片槽,所述推动组件及所述卡接组件置于所述卡接腔内,且所述推动组件部分凸出于所述拨片槽外。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表盘及表带,所述表盘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所述表带,所述卡扣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卡扣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扣结构于连接表盘及表带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扣结构于连接表盘及表带状态下的部分拆解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下壳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推动组件及卡接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卡扣结构,用于连接表盘10及表带20,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推动组件30、卡接组件40及下壳50,所述下壳50内设置所述卡接组件40及所述推动组件30,具体地,所述表盘10的一端连接下壳50,所述下壳50包括底板530及围合侧壁550,所述底板530连接与所述表盘10的一侧壁上,所述底板530的一面设置所述围合侧壁550,所述围合侧壁550与所述表盘朝向所述底板530的一侧壁之间围合形成卡接腔,所述推动组件30及所述卡接组件40置于所述卡接腔内。可以理解地,所述下壳50还包括盖板540,所述围合侧壁550远离所述底板530的一端连接所述盖板540,所述盖板540用于盖合所述卡接腔,避免所述卡接组件40及所述推动组件30脱离所述卡接腔。优选地,所述盖板540开设拨片槽541,所述拨片槽541贯穿所述盖板540,并与所述卡接腔连通,所述推动组件30部分凸出于所述拨片槽541外,以便于从外部推动所述推动组件30。
所述表带20的一端套接于所述下壳50外,可以理解地,所述表带20朝向所述表盘10的一端内凹形成嵌入槽210,所述表带20朝向所述表盘10的一端通过所述嵌入槽210套接于所述下壳50外,优选地,为避免所述表带20因直接接触所述下壳50而产生损伤,所述嵌入槽210内固定设置外壳70,所述表带20通过所述外壳70套接与所述下壳50外。
所述外壳70包括承载板、包覆侧壁、第一套合板及第二套合板,所述承载板、所述包覆侧壁、所述第一套合板及所述第二套合板为何形成套接腔,所述套接腔用于套接所述下壳50。所述承载板的一面连接所述包覆侧壁,所述包覆侧壁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套合板及所述第二套合板,且所述第一套合板与所述第二套合板位于所述包覆侧壁相对的两端。当所述表带20连接于所述表盘10上时,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包覆侧壁的一面抵接所述底板530背向所述围合侧壁550的一面,所述包覆侧壁环绕所述围合侧壁550,所述第一套合板及所述第二套合板朝向所述承载部的一面抵接所述盖板540背向所述底板530的一面。可以理解地,所述嵌入槽210的一侧壁贯穿所述表带20,并与外部连通,进而使所述套接腔与外部连通,避免所述表带20完全包覆所述盖板540,影响所述推动组件30的活动。
所述卡接组件40活动连接于所述下壳50的侧壁上,且所述卡接组件40部分凸出于所述下壳50外,并连接于所述表带20内,以将所述表带20固定于所述下壳50上,优选地,所述卡接组件40卡接于所述外壳70上。
所述下壳50相对的侧壁分别开设第一插接孔510及第二插接孔510,即所述围合侧壁550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所述第一插接孔510及所述第二插接孔510。所述卡接组件40包括第一卡针410及第二卡针420,所述第一卡针410与所述第二卡针420之间连接限位组件60,所述限位组件60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卡针410及所述第二卡针420的相向位移,所述第一卡针410背向所述限位组件6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孔510部分凸出于所述下壳50外,所述第二卡针420背向所述限位组件6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插接孔510部分凸出于所述下壳50外,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插接孔510与所述第二插接孔51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针410及所述第二卡针42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针410轴向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510内,所述第二卡针420轴向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510内。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孔510的内径与所述第一卡针410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插接孔510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卡针420的直径相同,进而可避免所述第一卡针410及所述第二卡针420移动时,发生侧向的偏移。
所述外壳70相对的侧壁内凹分别形成第一卡接孔710及第二卡接孔,所述卡接组件40相对的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710及所述第二卡接孔内,即所述第一卡针410远离所述限位组件6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插接孔510,并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710内,所述第二卡针420远离所述限位组件6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插接孔510,并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孔内,进而通过所述外壳70,完成所述表带20的固定工作。
通过设置所述限位组件60,可避免所述第一卡针410及所述第二卡针420因外部作用力分别沿其轴向回缩,进而分别脱离所述第一卡接孔710及所述第二卡接孔,导致所述表带20无法固定的情况发生。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60为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所述第一卡接孔710及所述第二卡接孔位于同一轴心线上。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卡针410朝向所述第二卡针420的一端,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二卡针420朝向所述第一卡针410的一端,通过所述回位弹簧的弹力,可确保所述第一卡针410及所述第二卡针420始终处于向外受力状态,进而分别稳定的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710及所述第二卡接孔内。且通过所述回位弹簧,可避免所述第一卡针410及所述第二卡针420过量位移,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孔510及所述第二插接孔510,完全进入所述卡接腔内,进而导致所述卡扣结构失效的情况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60可以是弹性橡胶块,所述弹性橡胶块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卡针410朝向所述第二卡针420的一端,所述弹性橡胶块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卡针420朝向所述第一卡针410的一端。
所述推动组件30用于使所述卡接组件40卡接或脱离所述表带20,在所述表带20与所述表盘10的拆卸过程中,通过推动所述推动组件30,使所述卡接组件40回缩并脱离所述表带20,此时,将所述表带20从所述下壳50上抽离,即可完成所述表带20与所述表盘10的拆卸工作。在需要安装时,同样推动所述推动组件30,所述卡接组件40回缩,避免其影响所述表带20套接于所述下壳50上,当套接完成后,所述推动组件30复位,所述卡接组件40重新扩张,并连接所述表带20,进而完成安装。通过设置所述卡扣结构,无需辅助工具,可随时随地快速、方便的完成所述表带20与所述表盘10之间的安装及拆卸,提高了用户感知,且在安装及拆卸的过程中,所述卡扣结构无需接触所述表盘10,更好的保护了手表。
所述推动组件30包括第一活动块330、第二活动块340、拨片310及推动块320,所述推动块320包括平直部321、第一挤压部322及第二挤压部323,所述平直部321相对的两端凸起形成所述第一挤压部322及所述第二挤压部323,所述第一挤压部322及所述第二挤压部323分别抵接所述下壳50相对的侧壁,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挤压部322与所述第二挤压部32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挤压部322背向所述第二挤压部323的一面及所述第二挤压部323背向所述第一挤压部322的一面分别抵接所述下壳50相对的侧壁,可以理解地,所述推动块320活动连接于所述卡接腔内。
所述平直部321的顶部设置所述拨片310,所述拨片310用于推动所述平直部321,进而使所述推动块320于所述卡接腔内活动。所述第一抵接部开设第一推动槽3221,所述第一推动槽3221与所述第一插接孔510的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推动槽322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插接孔510的宽度,所述第一卡针410穿过所述第一推动槽3221,并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510内,所述第二抵接部开设第二推动槽3231,所述第二推动槽3231与所述第二插接孔510的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二推动槽323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插接孔510,所述第二卡针420穿过所述第二推动槽3231,并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510内,所述第一推动槽3221与所述第二推动槽3231相对设置,通过不同的宽度设计,避免所述推动块320于所述卡接腔内移动时,所述第一卡针410及所述第二卡针420受侧向移动力影响,发生形变。
所述第一挤压部322朝向所述第二挤压部323的一面形成第一倾斜面3222,所述第一倾斜面3222与所述平直部321之间形成钝角,所述第二挤压部323朝向所述第一挤压部322的一面形成第二倾斜面3232,所述第二倾斜面3232与所述平直部321之间形成钝角。所述第一活动块330套接于所述第一卡针410外,所述第二活动块340套接于所述第二卡针420外,所述限位组件60位于所述第一活动块330及所述第二活动块340之间,且所述第一活动块330及所述第二活动块340位于所述第一挤压部322与所述第二挤压部323之间,所述第一活动块330背向所述第二活动块340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一倾斜面3222,所述第二活动块340背向所述第一活动块330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二倾斜面3232。
可以理解地,当推动所述拨片310时,所述拨片310带动所述推动块320于所述卡接腔内移动,此时,所述第一倾斜面3222挤压所述第一活动块330背向所述第二活动块340的一面,所述第二倾斜面3232挤压所述第二活动块340背向所述第一活动块330的一面,进而实所述第一活动块330及所述第二活动块340相向移动,所述第一活动块330及所述第二活动块340带动所述第一卡针410及所述第二卡针420相向移动,进而分别脱离所述第一卡接孔710及所述第二卡接孔,所述表带20可从所述下壳50上抽离。当完成所述表带20的更换,将新的所述表带20套接于所述下壳50上时,松开所述拨片310,所述回位弹簧释放弹力,使所述第一卡针410及所述第二卡针420背向移动,此时,所述第一活动块330挤压所述第一倾斜面3222,及所述第二活动块340挤压所述第二倾斜面3232,进而使所述推动块320回位,所述推动块320带动所述拨片310回位。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表盘及表带,所述表盘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所述表带,所述卡扣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卡扣结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卡扣结构,用于连接表盘及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下壳以及设于所述下壳内的推动组件及卡接组件,所述表盘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壳,所述表带的一端套接于所述下壳外,所述卡接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下壳的侧壁上,且所述卡接组件部分凸出于所述下壳外,并连接于所述表带内,所述推动组件用于使所述卡接组件卡接或脱离所述表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相对的侧壁分别开设第一插接孔及第二插接孔,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针及第二卡针,所述第一卡针与所述第二卡针之间连接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卡针及所述第二卡针的相向位移,所述第一卡针背向所述限位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孔部分凸出于所述下壳外,所述第二卡针背向所述限位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插接孔部分凸出于所述下壳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为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卡针朝向所述第二卡针的一端,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二卡针朝向所述第一卡针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拨片及推动块,所述推动块包括平直部、第一挤压部及第二挤压部,所述平直部相对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挤压部及所述第二挤压部,所述第一挤压部及所述第二挤压部分别抵接所述下壳相对的侧壁,所述平直部的顶部设置所述拨片,所述第一挤压部开设第一推动槽,所述第一卡针穿过所述第一推动槽,并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所述第二挤压部开设第二推动槽,所述第二卡针穿过所述第二推动槽,并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部朝向所述第二挤压部的一面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平直部之间形成钝角,所述第二挤压部朝向所述第一挤压部的一面形成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平直部之间形成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动块及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套接于所述第一卡针外,所述第二活动块套接于所述第二卡针外,所述限位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活动块及所述第二活动块之间,所述第一活动块背向所述第二活动块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活动块背向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二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朝向所述表盘的一端内凹形成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固定设置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相对的侧壁内凹分别形成第一卡接孔及第二卡接孔,所述卡接组件相对的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及所述第二卡接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包括底板、盖板及围合侧壁,所述表盘的一侧壁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的一面设置所述围合侧壁,所述围合侧壁与所述表盘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壁之间围合形成卡接腔,所述围合侧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盖板,所述盖板开设拨片槽,所述推动组件及所述卡接组件置于所述卡接腔内,且所述推动组件部分凸出于所述拨片槽外。
10.一种手表,包括表盘及表带,所述表盘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所述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卡扣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71617.1U CN219047610U (zh) | 2022-09-27 | 2022-09-27 | 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71617.1U CN219047610U (zh) | 2022-09-27 | 2022-09-27 | 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47610U true CN219047610U (zh) | 2023-05-23 |
Family
ID=86364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71617.1U Active CN219047610U (zh) | 2022-09-27 | 2022-09-27 | 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47610U (zh) |
-
2022
- 2022-09-27 CN CN202222571617.1U patent/CN2190476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29578B (zh) |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 |
CN109924618B (zh) | 按底快拆伸缩针自锁表带及其手表 | |
CN213405108U (zh) |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 |
CN210054858U (zh) | 按底快拆伸缩针自锁表带及其手表 | |
CN219047610U (zh) | 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 | |
CN112120364A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209931669U (zh) | 一种带连接结构及表带 | |
CN113273776B (zh) | 一种可拆卸表带的手表 | |
CN214386387U (zh) | 一种快拆快装式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腕戴设备 | |
CN212878018U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212233403U (zh) | 一种拆装方便的表带组装结构 | |
CN210988554U (zh) | 一种快速装拆的表带及手表 | |
CN210181416U (zh) | 一种便于维护机芯的手表 | |
CN112971289A (zh) | 一种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 |
CN115486619A (zh) | 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 | |
CN114081253B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
CN113827004B (zh) | 腕戴设备 | |
CN216316035U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213096514U (zh) | 一种腕戴设备 | |
CN215347336U (zh) | 一种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 |
CN209750010U (zh) | 腕戴设备 | |
CN220987861U (zh) | 快拆结构及穿戴设备 | |
CN211323320U (zh) | 表扣及手表 | |
CN113854713A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211581801U (zh) | 表扣及手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