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7830U - 一种电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线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77830U CN218677830U CN202223154340.9U CN202223154340U CN218677830U CN 218677830 U CN218677830 U CN 218677830U CN 202223154340 U CN202223154340 U CN 202223154340U CN 218677830 U CN218677830 U CN 2186778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ckle
- elastic sheet
- clamping groove
- wire connector
- guide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线连接器,包括:公端、与公端配合的母端、双卡扣结构。双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一弹性片、第二弹性片;第一卡槽和第一弹性片分别设于公端相背的两侧面上,第二卡槽和第二弹性片分别设于母端相背的两侧面上;第一弹性片与第二卡槽对应,第一弹性片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槽插拨连接;第一卡槽与第二弹性片对应,第二弹性片具有第二卡扣,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槽插拨连接;其中,第一卡扣与母端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一活动间隙,第二卡扣与公端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二活动间隙。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线连接器,即使得公端和母端连接稳定而不容易被误拆,又使得公端和母端在需要时可便捷顺畅地实现分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为一种传统的电线连接器10的组合图;如图2及图3所示,其分别为传统的电线连接器10在两个不同视角状态下的分解图。该传统的电线连接器10包括一个公端11和一个母端12,公端11和母端12之间通过卡扣结构13实现连接。卡扣结构13包括设于公端11上的凸环14和设于母端12上的弹性片15。由图1可知,在将公端11和母端12组合在一起时,弹性片15通过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其上的勾爪16卡接在凸环14上。
由图1可以明显看出,当需要将公端11和母端12进行分离时,需要用力对弹性片15进行外掰,使得弹性片15上的勾爪16从凸环14上脱离出来。
由图1可知,该传统的电线连接器10只设计了一组卡扣结构13,虽然可以实现公端11和母端12的快速连接,但是还是存在公端11和母端12容易被误拆的风险。可想而知,公端11和母端12一旦被误拆而分离,会导致电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因此,如何对传统的电线连接器10进行改造升级,即使得公端11和母端12连接稳定而不容易被误拆,又使得公端11和母端12在需要时可便捷顺畅地实现分离,这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线连接器,即使得公端和母端连接稳定而不容易被误拆,又使得公端和母端在需要时可便捷顺畅地实现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线连接器,包括:公端、与所述公端配合的母端、双卡扣结构;
所述双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一弹性片、第二弹性片;
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弹性片分别设于所述公端相背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第二弹性片分别设于所述母端相背的两侧面上;
所述第一弹性片与所述第二卡槽对应,所述第一弹性片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插拨连接;
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弹性片对应,所述第二弹性片具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插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母端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一活动间隙,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公端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二活动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片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连接端和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弹性片通过第一连接端固接于所述公端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第一弹性片的第一活动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具有第一倾斜引导面,所述第一倾斜引导面远离所述母端的侧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形成与所述第一倾斜引导面配合的第二防卡滞导向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片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连接端和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二弹性片通过第二连接端固接于所述母端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卡扣位于所述第二弹性片的第二活动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具有第二倾斜引导面,所述第二倾斜引导面远离所述公端的侧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形成与所述第二倾斜引导面配合的第一防卡滞导向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线连接器,即使得公端和母端连接稳定而不容易被误拆,又使得公端和母端在需要时可便捷顺畅地实现分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种传统的电线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传统的电线连接器的分解图(一);
图3为图1所示的传统的电线连接器的分解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线连接器的组合图(一);
图5为图4所示的电线连接器的组合图(二);
图6为图4所示的电线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7为对组合后的电线连接器进行分离时对其施力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的电线连接器局部剖切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线连接器20,其包括:公端100、与公端100配合的母端200、双卡扣结构。
如图5所示,双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槽310、第一弹性片320、第二卡槽330、第二弹性片340。
如图5所示,第一卡槽310和第一弹性片320分别设于公端100相背的两侧面上,第二卡槽330和第二弹性片340分别设于母端200相背的两侧面上。
如图5所示,第一弹性片320与第二卡槽330对应,第一弹性片320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扣321,第一卡扣321与第二卡槽330插拨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卡槽310与第二弹性片340对应,第二弹性片340具有第二卡扣341,第二卡扣341与第一卡槽310插拨连接。
如图6所示,其中,第一卡扣321与母端200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一活动间隙400,第二卡扣341与公端100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二活动间隙500。
下面,对上述的电线连接器20的结构设计特点进行说明:
1、如图3所示,该传统的电线连接器10,在对公端11和母端12进行插接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公端11和母端12插反而导致短路事故,特别在公端11开设了防呆凹槽17,在母端12上设置了与防呆凹槽17对应的防呆凸块18,这样,通过设置防呆结构,公端11和母端12按照正确的方式才能实现连接,很好地避免公端11和母端12插反而导致短路事故;
然而,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卡槽310和第一弹性片320分别设于公端100相背的两侧面上,第二卡槽330和第二弹性片340分别设于母端200相背的两侧面上,这样,也就相当于在具有卡扣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防呆”,明显可知,当插接姿态没有调整正确,公端100和母端200是不可能组装在一起的;可知,双卡扣结构不但具有卡扣的功能,而且还具有防呆的功能,一举两得;
2、本实用新型的双卡扣结构包括两组卡扣,两组卡扣分别位于公端100和母端200两个相背的侧面上,这与传统的电线连接器10相比,稳定性更好;传统的电线连接器10只需要掰动其中一个卡扣即可实现解锁,安全性不高;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卡扣结构,需要同时掰动两个卡扣才能实现解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解锁的难度,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连接稳定而不容易被误拆;
3、第一弹性片320与第二卡槽330对应,第一卡槽310与第二弹性片340对应,第一卡扣321与母端200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一活动间隙400,第二卡扣341与公端100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二活动间隙500,由图示明显可知,当需要对公端100和母端200进行分离时,需要分别向里按压第一卡扣321和第二卡扣341,这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不但可以双手操作解锁,而且还可以单手操作解锁;
如图7所示,双手操作解锁解释如下:例如,一只手的左手的拇指向里按压第二卡扣341,另一只手的右手的食指向里按压第一卡扣321,这就可以非常便捷顺畅地对卡扣进行解锁以实现公端100和母端200的分离;而假如对第一卡扣321和第二卡扣341进行向外掰的动作,手指的指甲要挤压到狭小的间隙当中去,这将变更异常困难和不舒服;
如图7所示,单手操作解锁解释如下:例如,用一只手的拇指按压第二卡扣341,同一只手的食指向里按压第一卡扣321,拇指和食指相向用力,这样,也可以非常便捷顺畅地对卡扣进行解锁以实现公端100和母端200的分离。
如图7所示,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弹性片320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连接端610和第一活动端620,第一弹性片320通过第一连接端610固接于公端100的侧面上,第一卡扣321位于第一弹性片320的第一活动端620。
其中,第一卡扣321具有第一倾斜引导面322(如图7所示),第一倾斜引导面322远离母端200的侧面设置。第一卡扣321具有第一倾斜引导面322,这样,在对公端100和母端200进行组装的过程中,第一倾斜引导面322在接触第二卡槽330的槽壁时,第一倾斜引导面322会引导第一卡扣321的第一活动端620发生形变,从而实现顺畅插接。
进一步地,第二卡槽330的内壁形成与第一倾斜引导面322配合的第二防卡滞导向面(图未示)。这样,在对公端100和母端200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可以更加顺畅地实现卡扣与卡槽之间的插接。
如图7所示,同理地,第二弹性片340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连接端630和第二活动端640,第二弹性片340通过第二连接端630固接于母端200的侧面上,第二卡扣341位于第二弹性片340的第二活动端640。其中,第二卡扣341具有第二倾斜引导面342(如图7及图8所示),第二倾斜引导面远离公端100的侧面设置。如图8所示,第一卡槽310的内壁形成与第二倾斜引导面配合的第一防卡滞导向面800(前述的第二防卡滞导向面的结构可参考第一防卡滞导向面80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公端、与所述公端配合的母端、双卡扣结构;
所述双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一弹性片、第二弹性片;
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弹性片分别设于所述公端相背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第二弹性片分别设于所述母端相背的两侧面上;
所述第一弹性片与所述第二卡槽对应,所述第一弹性片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插拨连接;
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弹性片对应,所述第二弹性片具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插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母端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一活动间隙,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公端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二活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片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连接端和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弹性片通过第一连接端固接于所述公端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第一弹性片的第一活动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具有第一倾斜引导面,所述第一倾斜引导面远离所述母端的侧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形成与所述第一倾斜引导面配合的第二防卡滞导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片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连接端和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二弹性片通过第二连接端固接于所述母端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卡扣位于所述第二弹性片的第二活动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具有第二倾斜引导面,所述第二倾斜引导面远离所述公端的侧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形成与所述第二倾斜引导面配合的第一防卡滞导向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54340.9U CN218677830U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一种电线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54340.9U CN218677830U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一种电线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77830U true CN218677830U (zh) | 2023-03-21 |
Family
ID=85539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54340.9U Active CN218677830U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一种电线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77830U (zh) |
-
2022
- 2022-11-25 CN CN202223154340.9U patent/CN2186778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12277B1 (en) |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for a connector | |
US6186819B1 (en) | Latching mechanism for a connector | |
US6261116B1 (en) |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element with lock protection feature | |
US5484223A (en) | Double terminal stop connector | |
CN205406844U (zh) | 电连接器锁扣装置 | |
CN107408783A (zh) | 连接器 | |
US4441776A (en) | Quick detachable coupling | |
CN218677830U (zh) | 一种电线连接器 | |
WO2021128286A1 (zh) | 电子设备及扣装模块 | |
US2626168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1404889U (zh) | 一种连接器 | |
CN109938459B (zh) | 插扣连接装置 | |
CN109193266B (zh) | 具有解锁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 |
JP3226010U (ja) | コネクタ | |
CN214542770U (zh) | 连接器 | |
CN214254887U (zh) | 带锁定功能的插头及包括其的连接器 | |
JP2932902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17117534A (zh) | 一种具备连接器二次锁结构的一体式连接器 | |
CN209805079U (zh) | 一种工具解锁式连接器 | |
CN210111176U (zh) | 电连接装置 | |
JPH09245888A (ja) | コネクタ構造 | |
WO2012041012A1 (zh) | 一种具有防误插识别信息的sc连接器组件及其sc插头 | |
CN113991365A (zh) | 一种防脱落线缆插头插座连接器 | |
CN220692429U (zh) | 一种拉带连接器 | |
CN218632552U (zh) | 二次锁紧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