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8877U - 一种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28877U CN218028877U CN202222383988.7U CN202222383988U CN218028877U CN 218028877 U CN218028877 U CN 218028877U CN 202222383988 U CN202222383988 U CN 202222383988U CN 218028877 U CN218028877 U CN 2180288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stair
- protective frame
- cross
- gu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包括底部防护框架以及围在底部防护框架周围的侧面防护框架;所述底部防护框架与所述侧面防护框架垂直,所述底部防护框架与所述侧面防护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底部防护框架上设置有防护网以使所述底部防护框架的安全性更高;所述底部防护框架设置有楼梯口,所述楼梯口处设置有通往下层的楼梯,所述侧面防护框架包括侧面防护栏以及与楼梯口对应的进出口防护栏,所述进出口防护栏位于所述楼梯口对应的一侧,所述进出口防护栏与所述楼梯口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楼梯口配合的进出口以供施工人员进出。底部防护框架以及侧面防护框架之间都采用螺栓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可以重复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井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逐层施工的过程中,电梯井洞口在主体施工阶段电梯井水平防护滞后或者只做简易的防护会造成后续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风险极大,而且在建筑工程领域中高处坠落事故高发,所以电梯井洞口的安全防护非常重要。
授权公告号为CN 215945434 U 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临边洞口防护装置,该施工现场临边洞口防护装置包括楼面板和安全盖板,安全盖板设置于楼面板的顶部,安全盖板的一侧面通过合页与楼面板连接,安全盖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插销,插销远离安全盖板的一端安装于楼面板上。该施工现场临边洞口防护装置,对洞口进行全面防护,但是由于施工需要,施工人员需要上下楼层,但是这种对洞口进行全面防护的结构会导致施工人员上下楼层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以解决施工人员上下楼层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包括底部防护框架以及围在底部防护框架周围的侧面防护框架;所述底部防护框架与所述侧面防护框架垂直,所述底部防护框架与所述侧面防护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底部防护框架上设置有防护网以使所述底部防护框架的安全性更高;所述底部防护框架设置有楼梯口,所述楼梯口处设置有通往下层的楼梯,所述侧面防护框架包括侧面防护栏以及与楼梯口对应的进出口防护栏,所述进出口防护栏位于所述楼梯口对应的一侧,所述进出口防护栏与所述楼梯口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楼梯口配合的进出口以供施工人员进出。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防护框架由两根横杆一以及两根横杆二组成,两根所述横杆一平行放置,所述横杆一的两端与所述横杆二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横杆二与所述横杆一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防护框架设置有支撑杆以支撑所述底部防护框架,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横杆一垂直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横杆一的交点为横杆一的中点;所述支撑杆与两端的所述横杆二之间设置有多根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与所述横杆一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和横杆二的两端从所述横杆一中延伸出来作为支腿,所述支腿用于搭设在电梯井洞口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楼梯口位于所述底部防护框架的角落处,所述楼梯与所述底部防护框架交接处设置有连接杆二以支撑所述楼梯,所述连接杆二与所述楼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二与所述靠近楼梯口的横杆一之间连接有连接杆三,所述连接杆三与所述连接杆二垂直,所述楼梯位于所述连接杆二、连接杆三以及横杆二之间围成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楼梯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三与所述横杆二之间的宽度一致以使所述楼梯卡固在所述连接杆三与所述横杆二之间,使楼梯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侧面防护栏由多根立杆一以及横杆三组成,所述立杆一分别位于所述底部防护框架的四个端点,所述侧面防护栏的立杆一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立杆一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立杆一的高度一致,所述立杆一与所述固定杆之间连接两根所述横杆三,所述横杆三与所述立杆一的交点为别为所述立杆一的中点以及顶点。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口防护栏由立杆二以及横杆四组成,所述立杆二位于所述楼梯口处,所述立杆二与远离所述楼梯口的立杆一之间连接所述横杆四,所述立杆一与所述立杆二高度一致,所述横杆四与所述立杆一的交点分别为所述立杆一的中点以及顶点;所述立杆二与远离所述楼梯口的立杆一之间设置所述固定杆,所述立杆二,横杆二以及与靠近所述楼梯口的立杆一之间围成的空间为供施工人员进出的进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立杆二上铰接有防护门以使所述防护门绕所述立杆二来回翻转,所述防护门绕立杆二来回翻转以围堵或者开放所述进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侧面防护框架设置有供人员进出的进出口,底部防护框架设置有楼梯口以及楼梯,可以使施工人员通过楼梯通往下层。
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底部防护框架上设置有防护网,增加了周围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同时解决了电梯井洞口附近施工人员无合适立脚点导致施工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的底部防护框架以及侧面防护框架之间均采用螺栓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可以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部防护框架;2、侧面防护框架;3、楼梯口;11、横杆一;12、横杆二;13、支撑杆;14、支腿;15、连接杆一;21、侧面防护栏;211、立杆一;212、横杆三;213、固定杆;31、进出口防护栏;321、进出口;322、立杆二;323、横杆四;31、楼梯;32、连接杆二;33、连接杆三;34、防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包括底部防护框架1以及围在底部防护框架1周围的侧面防护框架2,底部防护框架1与侧面防护框架2垂直且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底部防护框架1上焊接有防护网以使底部防护框架1的安全性更高。防护网为钢网片。
底部防护框架1由两根横杆一11以及两根横杆二12组成,两根横杆一11平行放置,两根横杆一11的两端与两根横杆二12通过螺栓连接,横杆二12与横杆一11垂直设置。底部防护框架1通过螺栓连接有长度为150mm的支撑杆13以支撑底部防护框架1,支撑杆13与横杆一11垂直且与横杆一11的交点为横杆一11的中点。支撑杆13和横杆二12的两端从横杆一11中延伸出来作为支腿14,支腿14用于搭设在电梯井洞口边缘。支撑杆13与两端的横杆二12之间设置有多根连接杆一15,连接杆一15与横杆一11平行设置且两根相邻的连接杆一15以及与连接杆一15与相邻的横杆一11之间的距离均不超过2000mm。
底部防护框架1的角落处设置有700mm×700mm的楼梯口3,楼梯口3处设置有通往下层的楼梯31,楼梯31的踏步间距为250mm,楼梯31与底部防护框架1之间的角度为60°。楼梯31与底部防护框架1交接处设置有连接杆二32,楼梯31通过钢丝与连接杆二32连接,当不使用楼梯31时,可将钢丝松开,将楼梯31从楼梯口3中抽出。连接杆二32两端通过螺栓与支撑杆13以及横杆二12连接。连接杆二32与靠近楼梯口3的横杆一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杆三33,连接杆三33与连接杆二32垂直设置,楼梯31位于连接杆二32、连接杆三33以及横杆二12之间围成的空间,楼梯31的宽度与连接杆三33和横杆二12之间的宽度一致以使楼梯31卡固在连接杆三33和横杆二12之间,使楼梯31更加稳定。
侧面防护框架2的高度为1200mm,侧面防护框架2包括三个侧面防护栏21以及与楼梯口3对应的进出口防护栏31,进出口防护栏31位于与楼梯口3对应的一侧,进出口防护栏31与楼梯口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楼梯口3配合的进出口321以供施工人员进出。
侧面防护栏21由多根立杆一211以及横杆三212组成,立杆一211分别位于底部防护框架1的四个端点,立杆一211与底部防护框架1通过螺栓连接。相邻的立杆一211之间设置有固定杆213,固定杆213与立杆一211平行设置且与立杆一211高度一致,相邻的立杆一211之间连接有两根横杆三212,两根横杆三212穿设于固定杆213且与立杆一211通过螺栓连接;横杆三212与立杆一211的交点分别为立杆一211的中点以及顶点,横杆三212与立杆一211垂直设置。
进出口防护栏31由立杆二322以及横杆四323组成,立杆一211与立杆二322平行设置且高度一致。立杆二322位于楼梯口3处,立杆二322与横杆二12垂直且通过螺栓连接。立杆二322与远离楼梯口3的立杆一211之间有固定杆213,横杆四323穿设于固定杆213且两端分别与立杆二和远离楼梯口的立杆一通过螺栓连接。横杆四323与立杆一211垂直,横杆四323与立杆一211的交点分别为立杆一211的中点以及顶点。立杆二322、横杆二12以及与靠近楼梯口3的立杆一211之间围成的空间为供施工人员进出的进出口321,同时,进出口321也可以使施工人员进行传料使用。
立杆二322上铰接有防护门34以使防护门34绕着立杆二322来回翻转,当施工人员不需要上下楼梯31时,将防护门34绕立杆二322翻转至进出口321以围堵进出口321进行防护;当施工人员需要使用楼梯31上下时,将防护门34绕立杆二322翻转将进出口321开放。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9)
1.一种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防护框架以及围在底部防护框架周围的侧面防护框架;所述底部防护框架与所述侧面防护框架垂直,所述底部防护框架与所述侧面防护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底部防护框架上设置有防护网以使所述底部防护框架的安全性更高;所述底部防护框架设置有楼梯口,所述楼梯口处设置有通往下层的楼梯,所述侧面防护框架包括侧面防护栏以及与楼梯口对应的进出口防护栏,所述进出口防护栏位于所述楼梯口对应的一侧,所述进出口防护栏与所述楼梯口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楼梯口配合的进出口以供施工人员进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防护框架由两根横杆一以及两根横杆二组成,两根所述横杆一平行放置,所述横杆一的两端与所述横杆二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横杆二与所述横杆一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防护框架设置有支撑杆以支撑所述底部防护框架,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横杆一垂直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横杆一的交点为横杆一的中点;所述支撑杆与两端的所述横杆二之间设置有多根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与所述横杆一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和横杆二的两端从所述横杆一中延伸出来作为支腿,所述支腿用于搭设在电梯井洞口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口位于所述底部防护框架的角落处,所述楼梯与所述底部防护框架交接处设置有连接杆二以支撑所述楼梯,所述连接杆二与所述楼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二与靠近楼梯口的所述横杆一之间连接有连接杆三,所述连接杆三与所述连接杆二垂直,所述楼梯位于所述连接杆二、连接杆三以及横杆二之间围成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三与所述横杆二之间的宽度一致以使所述楼梯卡固在所述连接杆三与所述横杆二之间,使楼梯更加稳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防护栏由多根立杆一以及横杆三组成,所述立杆一分别位于所述底部防护框架的四个端点,所述侧面防护栏的立杆一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立杆一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立杆一的高度一致,所述立杆一与所述固定杆之间连接两根所述横杆三,所述横杆三与所述立杆一的交点为别为所述立杆一的中点以及顶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防护栏由立杆二以及横杆四组成,所述立杆二位于所述楼梯口处,所述立杆二与远离所述楼梯口的立杆一之间连接所述横杆四,所述立杆一与所述立杆二高度一致,所述横杆四与所述立杆一的交点分别为所述立杆一的中点以及顶点;所述立杆二与远离所述楼梯口的立杆一之间设置所述固定杆,所述立杆二,横杆二以及与靠近所述楼梯口的立杆一之间围成的空间为供施工人员进出的进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二上铰接有防护门以使所述防护门绕所述立杆二来回翻转,所述防护门绕立杆二来回翻转以围堵或者开放所述进出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83988.7U CN218028877U (zh) | 2022-09-08 | 2022-09-08 | 一种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83988.7U CN218028877U (zh) | 2022-09-08 | 2022-09-08 | 一种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28877U true CN218028877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53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383988.7U Active CN218028877U (zh) | 2022-09-08 | 2022-09-08 | 一种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28877U (zh) |
-
2022
- 2022-09-08 CN CN202222383988.7U patent/CN2180288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691387U (zh) | 钢柱对接施工用装配式操作平台 | |
CN218028877U (zh) | 一种可拆卸循环利用式电梯井防护装置 | |
CN110644800A (zh) | 一种施工临边的外围护及其使用方法 | |
KR102053847B1 (ko) | 리프트를 사용하는 건축물 출입용 방호선반 | |
CN211056565U (zh) | 塔吊防攀爬的装置 | |
CN211338618U (zh) | 一种塔吊上人通道 | |
CN210563283U (zh) | 一种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 | |
CN211256664U (zh) | 一种桥面用护栏 | |
CN211421793U (zh) | 一种定型钢制操作平台 | |
CN218406416U (zh) | 一种防攀爬垂直安全通道结构 | |
CN219196808U (zh) | 一种用于电梯井道立面可周转使用的防护栏杆 | |
CN217434630U (zh) | 一种立模顶部护栏 | |
CN217652295U (zh) | 一种钢制可移动悬挑操作平台 | |
CN216379172U (zh) | 一种坐式墩顶防护架 | |
CN219118917U (zh) | 塔吊安全防攀爬围栏平台装置 | |
CN218539102U (zh) | 一种机械设备的防攀爬装置 | |
CN215886132U (zh) | 一种塔吊防攀爬平台 | |
CN216840490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楼梯间多功能平台 | |
CN213679551U (zh) | 一种塔吊上人通道 | |
CN216865908U (zh) | 一种楼梯间操作防护平台 | |
CN211775972U (zh) | 一种便捷式防护栏杆 | |
CN220203375U (zh) | 一种带护栏的电缆平台 | |
CN213774374U (zh) | 用于安装钢筋的支架 | |
CN219910126U (zh) | 一种安全防护围栏 | |
CN212613679U (zh) | 一种新型全钢爬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