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4645U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84645U CN217584645U CN202122401989.5U CN202122401989U CN217584645U CN 217584645 U CN217584645 U CN 217584645U CN 202122401989 U CN202122401989 U CN 202122401989U CN 217584645 U CN217584645 U CN 2175846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chamber
- condenser
- evaporator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压缩机、冷凝器、冷凝侧风机、蒸发器和蒸发侧风机。所述壳体具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压缩机、冷凝器和冷凝侧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蒸发器和蒸发侧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均折弯贴靠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壁面。本申请在不影响换热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空间,缩短壳体长度,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空调。
背景技术
厨房空调主要应用于夏季厨房环境,解决夏季厨房高温闷热给烹饪者带来的痛苦。由于现有厨房一般缺少放置室外机的空间,因此空调通常做成一体式结构而整机安装在厨房的吊顶内。目前市场上的一体式空调中的冷凝器和蒸发器采用直条板状,因换热的需要,冷凝器和蒸发器的长度不能缩短,导致整机尺寸在长度方向偏大,导致安装时需要的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压缩机、冷凝器、冷凝侧风机、蒸发器和蒸发侧风机,所述壳体具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压缩机、冷凝器和冷凝侧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蒸发器和蒸发侧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均折弯贴靠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壁面。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蒸发器和冷凝器均折弯贴靠设置在侧壁的内壁面,使得在不影响换热量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缩短整机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兼顾了空调的制冷效果,同时又能降低整机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空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再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图1的另一个角度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图1的第一检修盖板和第二检修盖板从整机上拆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壳体与本申请空调中其他部件分离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空调中蒸发侧风机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部分放大图;
图11是本申请空调的另一个角度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家用空调大多采用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体式结构,但是目前的一些高层住宅没有在厨房的外部设置相应的安装平台,导致厨房无法安装空调。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的空调,所述空调不具有室外机,因而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室外空间,使得所述空调可以被应用于厨房,能在夏季对厨房进行降温,从而改善因高温闷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之感。容易理解,除可应用于厨房外,所述空调也可被应用于其他环境。此处不作限制。
请参考图1,本申请揭示了一种空调100,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压缩机2、冷凝器31、节流元件523、蒸发器32、冷凝侧风机41、蒸发侧风机42、管路5以及电控单元8。压缩机2与冷凝器31之间、冷凝器31与节流元件523之间以及蒸发器32与压缩机2之间中的至少一者满足通过一段所述管路5相连接,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方式中,压缩机2 与冷凝器31之间、冷凝器31与节流元件523之间以及蒸发器32与压缩机2之间均设有一段管路5。节流元件523可以一体结合于蒸发器32内也可以独立于蒸发器32外,节流元件523独立于蒸发器32外的情况下,节流元件523与蒸发器32之间也通过一段所述管路5相连接;电控单元8 分别与压缩机2、冷凝侧风机41以及蒸发侧风机42电性连接。
请参考图1至图2,壳体1包括水平延伸的底壁11和自底壁11的边缘垂直向上延伸的侧壁12。侧壁12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第四侧壁124、第五侧壁125以及第六侧壁 126。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底壁11是包括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的矩形(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长边和短边相等的正方形底壁11也是本申请涵盖的情形),故,第三侧壁123与第四侧壁124一体形成在底壁11 的其中一条长边上,第一侧壁121与第六侧壁126一体形成在底壁11的另外一条长边上,第二侧壁122和第五侧壁125则分别位于底壁11相对的两个短边上。壳体1还包括垂直于底壁11向上延伸且平行设置于第二侧壁122和第五侧壁125之间的第一隔板13,第一隔板13的一端垂直设置于第一侧壁121与第六侧壁126的连接处,第一隔板13的另一端垂直设置于第四侧壁124与第三侧壁123的连接处。需要强调的是:此处的“连接处”包括“一体连接”和“分体连接”两种形态:即,第一侧壁121与第六侧壁126之间可以是同一块板形成的一体连接,也可以是两块板形成的分体连接;同样的,第四侧壁124与第三侧壁123之间可以是同一块板形成的一体连接,也可以是两块板形成的分体连接。“一体连接”是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因此,第一隔板13将壳体1分隔为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具体地,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以及第一隔板13围成用于流通热空气的第一腔室101;第一隔板13、第四侧壁124、第五侧壁125以及第六侧壁126围成用于流通冷空气的第二腔室 102。第一隔板13将第一腔室101与第二腔室102两者的气体环境间隔开,保证本申请空调100工作状态下,第一腔室101的热空气和第二腔室102 的冷空气不会相互干扰。
正如上述所言,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与第一隔板13共同围设形成第一个矩形的第一腔室 101,第四侧壁124、第五侧壁125、第六侧壁126与第一隔板13共同围设形成第二个矩形的第二腔室102,即,上述的“第三侧壁123与第四侧壁124在底壁11的其中一条长边上,第一侧壁121与第六侧壁126在底壁11的另外一条长边上,第二侧壁122和第五侧壁125则分别位于底壁11相对的两个短边上”描述的就是第一个矩形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个矩形的第二腔室102组成了一个大的矩形腔室。
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甚至于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1与第三侧壁123、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122与第一隔板13、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 124与第六侧壁126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125与第一隔板13的平行关系都是非必须的,只需围成四边形的收容空间即可,例如: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与第一隔板13共同围设形成第一个等腰梯形的第一腔室101,第四侧壁124、第五侧壁125、第六侧壁126与第一隔板 13共同围设形成第二个等腰梯形的第二腔室102,两个等腰梯形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共用一个下底边(即第一隔板13)而组成了一个大的正六边形腔室。
壳体1还包括与底壁11相对设置的顶壁即通常意义上空调整机的上盖(未图示),顶壁可大体闭合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顶壁。例如:将没有上盖的空调向上扣合安装至厨房屋顶,借助屋顶形成闭合的腔室。
请参考图1至图3,压缩机2、冷凝器31以及冷凝侧风机41收容于第一腔室101内,蒸发器32以及蒸发侧风机42收容于第二腔室102内。冷凝器31和蒸发器32都是换热器,均遵循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凝器31中的冷媒和蒸发器32的冷媒都是与空气换热,但是因为冷媒在冷凝器31中的温度与冷媒在蒸发器32中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冷凝器31中的高温冷媒具有对空气升温的效果,蒸发器32的低温冷媒具有对空气降温的效果。
众所周知,压缩机2具有排气口。请参考图1至图5,压缩机2包括头部21以及与头部21背对设置的尾部22。压缩机2的头部21和尾部22 沿着压缩机2的长度方向布设。压缩机2的排气口更靠近头部21。头部 21的底部以及尾部22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支架23,固定支架23与底壁 11之间通过弹性件24连接,故而使压缩机2弹性地设置于底壁11上,弹性件24能够吸收一部分压缩机2启动时产生的振动,从而能够降低噪音。压缩机2采用的是卧式压缩机,在沿压缩机2的长度方向上,冷凝器31 至少部分位于压缩机2的头部21远离尾部22的一侧,尾部22较头部21 更靠近冷凝侧风机41,尾部22设有压缩机2的机械运动部件,机械运动部件包括气缸、定子、转子、活塞等,定子和转子基本是位于卧式压缩机的中部,汽缸和活塞基本是位于卧式压缩机的尾部22,卧式压缩机的头部 21基本不会设置较多的运动部件,故,可以说卧式压缩机的噪音来源更集中于中部与尾部22之间的后半部分,此部分内容为本领域的习知技术,本申请不再赘述。以及气缸、定子、转子、活塞在压缩机2内部的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的习知技术,本申请亦不再赘述。
冷凝侧风机41固定设置于第一侧壁121的内壁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满足换热的需要,冷凝器31呈L形弯折设置于第二侧壁122的内壁面和第三侧壁123的内壁面。可选的,压缩机2设置于第一腔室101的中间位置,头部21向着尾部22延伸的第一方向与第一隔板13的延伸方向一致,可选的,压缩机2的长度方向也即自头部21向尾部22延伸的第一方向与冷凝侧风机41中第一电机411的轴向垂直,更便于热空气的排放。压缩机2在第一腔室101中也可以倾斜放置(例如:倾斜45度),只要保证尾部22较头部21更靠近冷凝侧风机41且头部21较尾部22更靠近冷凝器31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122和第三侧壁123均设有冷凝侧进风口 1201,对应于冷凝侧进风口1201,冷凝器31设置于第二侧壁122的内壁面和第三侧壁123的内壁面。冷凝器31的内部设有冷媒的流通通道,使得壳体1外且厨房吊顶上方的空气通过冷凝侧进风口1201进入到第一腔室101内,与固定在冷凝侧进风口1201位置处的冷凝器31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热空气被冷凝侧风机41排出第一腔室101外。实际安装过程中,厨房吊顶上设有回风面板,冷凝侧进风口1201与厨房吊顶上的回风面板连通,则本申请同时利用厨房吊顶下方的室内空气作为厨房吊顶上方的空气补充,有利于提高空调的换热效率。
冷凝器31内设有可供冷媒流通的管道,在管道的周侧形成有可供空气流通的通道。冷凝器31内的通道与第一腔室101相连通,则空气经过通道时可以与管道内的冷媒通过管道的壁进行热交换。L形的冷凝器31 是为了对应两个冷凝侧进风口1201,能够在节省整机长度的情况下满足提高换热量的需要。冷凝器31面向第一隔板13的那端设置有第二管路出口 521和第一管路进口512。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冷凝器31可以是多通道换热器。比如,可以是铜管翅片式换热器,也可以是具有扁管和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有利于降低冷凝器31的重量、减小冷凝器31的尺寸。其中,扁管通常内部设有多个供冷媒流动的通道;扁管与扁管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相邻的通道彼此隔离,多个通道排成一列,共同影响扁管的宽度,扁管整体呈扁平状,其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又大于其厚度。扁管的长度方向即由扁管内的通道所确定的冷媒的流动方向。扁管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直线型或者折线型或者弯曲型等。这里说的扁管并不局限于此种类型,也可以是其他形态。
请参考图1、图3和图4,冷凝侧风机41包括第一机壳413、第一电机411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叶轮(未图示)。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叶轮具有两个,第一电机411设置于两个第一叶轮的中间位置,并且第一电机411 驱动两个第一叶轮同轴转动。冷凝侧风机41采用的是直流风机,直流风机风量大,可以快速将第一腔室101内的空气排出;直流风机的压头高,能够延长排风管的长度从而保证将第一腔室101内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直流风机的机壳高度在200mm以下,能够缩小空调100的整机的厚度,安装场景更加丰富多样;直流风机噪音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更好。
请参考图6,第一侧壁121设置至少一个冷凝侧排风口1203,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两个第一叶轮,冷凝侧排风口1203也设为两个。冷凝侧排风口1203朝向第一腔室101的内侧设有冷凝侧风机41,冷凝侧风机41 的出风口与冷凝侧排风口1203连接,冷凝侧排风口1203远离第一腔室101 的外侧设有第一风口连接件1205,第一风口连接件1205连接有连通冷凝侧排风口1203与室外的排风管(未图示),因此,冷凝侧风机41将第一腔室101内换热后的热空气通过冷凝侧排风口1203和排风管排出室外。
在冷凝侧风机41启动后,壳体1外的空气可持续自冷凝侧进风口1201 流至第一腔室101内,而后由第一腔室101流至冷凝器31供空气流通的的通道,通道内的空气被冷凝器31内的冷媒加热升温,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在离开冷凝器31的通道后,可依次经过压缩机2的头部21、压缩机 2的尾部22、冷凝侧风机41以及冷凝侧排风口1203至室外。此时,由于尾部22与头部21相比更靠近冷凝侧排风口1203,热空气流也可以带走压缩机2产生的一部分噪音,可以降低整机的噪音,另外一方面压缩机2的尾部22远离冷凝侧进风口1201的通风孔,可以将压缩机2运行时通过冷凝侧进风口1201的通风孔传播至壳体1外的这部分噪音削弱,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可以使得整机的噪音得到显著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蒸发器32呈L形,即,蒸发器32设置于第四侧壁 124的内壁面和第五侧壁125的内壁面。蒸发器32包括进风侧和出风侧,进风侧贴靠设置于第四侧壁124和第五侧壁125的内壁面。蒸发器32的一端靠近第一隔板13,蒸发器32的另一端靠近蒸发侧风机42。蒸发器32 面向第一隔板13的那端设置有第三管路出口531和第二管路进口522。蒸发器32内设有供冷媒流通的管道,在相邻管道之间形成有可供空气流通的通道。空气在通道内与管道内的冷媒通过管道的壁进行热交换。蒸发器 32内的通道与第二腔室102相连通。蒸发器32也不是必须限定为板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利于换热的形状。
综上,蒸发器32和冷凝器31均折弯贴靠设置在侧壁12的内壁面,冷凝器31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二侧壁122内壁面上的第一部分和固定设置于第三侧壁123内壁面上的第二部分,蒸发器32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四侧壁124内壁面上的第三部分和固定设置于第五侧壁125内壁面上的第四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折弯状的L形,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也构成折弯状的L形,且因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 124可选地在整机长度方向上延伸,因此,当冷凝器31和蒸发器32均折弯贴靠设置在侧壁12的不同内壁面上就能够在满足换热量的同时减少整机长度方向上的尺寸。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蒸发器32同样可以是多通道换热器。比如,可以是铜管翅片式换热器,也可以是具有扁管和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有利于降低蒸发器32的重量、减小蒸发器32的尺寸。其中,扁管通常内部设有多个供冷媒流动的通道。相邻的通道彼此隔离,多个通道排成一列,共同影响扁管的宽度,扁管整体呈扁平状,其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又大于其厚度。扁管的长度方向即由扁管内的通道所确定的冷媒的流动方向。扁管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直线型或者折线型或者弯曲型等。这里说的扁管并不局限于此种类型,也可以是其他形态。
鉴于蒸发器32固定设置于第四侧壁124和第五侧壁125的内壁面,那么,冷凝器31固定设置于第一隔板13另一侧的第三侧壁123和第二侧壁122,即,当冷凝器31和蒸发器32均为L形时,冷凝器31和蒸发器 32基本上相对于中间的第一隔板13呈镜像对称设置,从而能够减少整机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冷凝侧风机41固定设置于第一侧壁121的内壁面。此时,冷凝器31和蒸发器32分别位于第一隔板13厚度方向上的不同侧,冷凝器31具有面向第一隔板13设置的第二管路出口521,蒸发器32具有面向第一隔板13设置的第二管路进口522,冷凝器31的第二管路出口521 与蒸发器32的第二管路进口522之间的距离变短,有利于缩短与冷凝器 31适配的管路以及与蒸发器32适配的管路。
请参考图3至图4,第二腔室102内且蒸发器32的下方设置有集排装置6,集排装置6包括水槽61以及设置于水槽61一侧的排水管62。排水管62连通水槽61并穿过侧壁12。蒸发器32内的冷媒在换热过程中,会在蒸发器32表面产生冷凝水,水槽61能够对冷凝水进行收集,可选的,水槽61倾斜设置,更有利于及时将水槽61收集到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管61 排至空调100外部,避免冷凝水满溢出至空调100的壳体1内造成设备损坏,或者溢流至室内造成吊顶处漏水。
请参考图3至图4、图9,为了给收容电控单元8的第三腔室103让位,蒸发侧风机42则设置于第五侧壁125的内壁面的中间位置。蒸发侧风机42包括第二电机421、第二叶轮422以及第二机壳423。第二电机421 驱动第二叶轮422,第二叶轮422收容于第二机壳423内。蒸发侧风机42 采用竖直安装的方式,这里的“竖直安装”,指的是,第二电机421的轴向相对于底壁11平行设置,第二机壳423环绕设于第二电机421的轴向外而相对于底壁11竖直安装,使得蒸发侧风机42的进风方向和蒸发器32 的出风方向均沿蒸发侧风机42中第二电机421的轴向,即,第二机壳423 的进风口面向蒸发器32的出风侧,有利于空气在经过蒸发器32后直接被蒸发侧风机42吸入,用以减小风阻,确保风量的同时能够降低蒸发侧风机42的能耗。蒸发侧风机42为交流电机,可直接与交流电源连通不需要整流降压,能够降低整机成本,且也能够达到快速制冷的效果。
请参考图3、图5,因为蒸发器31设置为了L形,则对应的,第四侧壁124和第五侧壁125均设置有蒸发侧进风口1202,蒸发侧进风口1202 设置有若干的通风孔,使得壳体1外的空气通过蒸发侧进风口1202进入到第二腔室102内与蒸发器32进行换热。
请继续参考图3、图5,蒸发侧风机42设置在第五侧壁125内壁面的中间位置,第五侧壁125设置有蒸发侧送风口1204。蒸发侧风机42的出风口与蒸发侧送风口1024连接,蒸发侧送风口1204远离第二腔室102的外侧设有第二风口连接件1206,第二风口连接件1206连接有送风管(未图示),送风管连通蒸发侧送风口1204与厨房吊顶上的送风面板,蒸发侧风机42将第二腔室102内换热后的冷空气通过蒸发侧送风口1204和送风管送入室内。
在蒸发侧风机42启动后,壳体1外的空气可持续自蒸发侧进风口1202 流至第二腔室102内,而后由第二腔室102流至蒸发器32的通道,通道内的空气与蒸发器32内的冷媒换热后降温,形成冷空气,冷空气在离开蒸发器32的通道后,经过蒸发侧风机42被抽至蒸发侧送风口1204,再通过送风管输送至室内。
请参考图3、图11至图12,空调100还包括若干段管路5,本实施方式中,管路5包括第一管路51、第二管路52以及第三管路53,第一管路 51连接在压缩机2与冷凝器31之间,第二管路52穿过第一隔板13并连接在冷凝器31与节流元件523之间,第三管路53穿过第一隔板13并连接在蒸发器32与压缩机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节流元件523选用的是比管路5的管径更细的毛细管,第二管路52与节流元件523之间还设置有干燥过滤器52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节流元件523也可以是热力膨胀阀。
请参考图11和图1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管路52是包括第一段 525、第二段526和第三段527的U形管路。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段525 和第三段527位于第一隔板13厚度方向的不同侧且平行延伸,第二段526 连接于第一段525和第三段527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隔板13垂直延伸。即,第二管路52的第三段527末端通过干燥过滤器524与毛细管形式的节流元件523相连接。当冷凝器31内的高压冷媒经过干燥过滤器524过滤杂质之后再通过节流元件523,避免了杂质在节流元件523处的沉淀造成的堵塞,节流元件523对冷媒降温的同时进行降压,使得进入到蒸发器32 内的冷媒迅速降温,能够与热空气换热起到对热空气制冷的效果。
因为冷凝器31和蒸发器32位于第一隔板13厚度方向的不同侧,在可选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管路52可以是直线型,即将节流元件523 和干燥过滤器524垂直于第一隔板13而连接于冷凝器31和蒸发器32之间,会相应增加在第一隔板13的厚度方向即整机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故,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管路52设置呈U形,从而能够将干燥过滤器524 以及节流元件523设置在了整机的宽度方向上,即干燥过滤器524以及节流元件523平行于第一隔板13设置。即,U形的设计是在“少量牺牲了对第二管路52的长度减少方案”的基础上,赢得了整机的尺寸优化,也可以理解为U形的设计是对第二管路52长度的适当减少,不是最大限度的减少。
第三管路53上且靠近蒸发器32处设有冷媒充注阀(未图示),冷媒充注阀(未图示)主要用于冷媒量少时往管路5内充注冷媒;且因为第三管路53是低压管路,所以方便冷媒的注入。由于压缩机2具有面向第一隔板13设置的第三管路进口532,蒸发器32的第三管路出口531面向第一隔板13设置,因此,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第三管路53的长度。另,压缩机2具有设置于头部21的第一管路出口511,第一管路出口511即是压缩机2的排气口。
请参考3,壳体1还包括长条形的第二隔板14,第二隔板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13上且所述第二隔板1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五侧壁125上,部分第五侧壁125、第六侧壁126、部分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4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电控单元8的第三腔室103。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蒸发侧风机42是直接安装在第二隔板14上而设置在了第五侧壁125内壁面的中间位置,因此,在整机的宽度方向即沿着第一隔板13的纵长延伸方向(也即第一隔板13的长度方向)上,第二隔板14位于电控单元 8与蒸发侧风机42之间,蒸发侧风机42位于电控单元8与蒸发器32之间,电控单元8位于蒸发侧风机42与侧壁12(即第五侧壁125)之间。当然,第二隔板14并非必须限定为长条形,例如还可以是L形或弧形等。
请参考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隔板14实际上是将矩形的第二腔室102分割形成了收容电控单元8的第三腔室103;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隔板14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腔室101内,那么,第二隔板14就会将第一腔室101分割一部分空间出来形成第三腔室103,用来放置收容电控单元8。当然应该认识到,第二隔板14设置在第二腔室102内是比较可选的实施方案,因为第二腔室102里流通的是换热后的冷空气,将电控单元8设置于流通冷空气的第二腔室102内,比较利于电控单元8内各个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
第二隔板14设有一个通孔(未标号),第二电机421远离驱动端的那一端,即第二电机421的末端穿过且定位于该通孔,第二机壳423通过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于第二隔板14上,尽可能的避免蒸发侧风机42在启动出现晃动时,整机产生振动,从而避免了噪音的产生。即,本申请中,第二隔板14既具有形成第三腔室103的隔离功能,又提供给第二电机421的定位功能,可以看出,因为蒸发侧风机42设置在第五侧壁125内壁面的中间位置,第二电机421的末端透过第二隔板14伸入到了第三腔室103 内。
电控单元8包括位于第三腔室103内的电控盒82,电控盒82的四周壁固定连接于第五侧壁125上,电控单元8还包括位于电控盒82内且布设有第一电路元件的电控主板81以及位于电控盒82外的第二电路元件,电控主板81通过螺钉固定于电控盒82的背板之上。
第二电路元件包括位于第三腔室103内的整流降压模块85。由于冷凝侧风机41为直流风机,故需要为冷凝侧风机41提供直流电以供冷凝侧风机41的正常启动和工作。在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中,整流降压模块85 的输入端与电控主板81相连且输出端与冷凝侧风机41相连,因此,电控主板81上220V的交流电经过整流降压模块85被整流降压转换成24V直流电后输送到冷凝侧风机41。在本实施方式中,整流降压模块85位于第六侧壁126所在侧。第三腔室103内的空间设置较充裕,有利于整流降压模块85的散热;若是将整流降压模块85固定连接于第二隔板14上,因为第二隔板14的另一侧为蒸发器32所在的第二腔室102,经过蒸发器32 降温后的冷空气也会进一步加速整流降压模块85的散热。
第二电路元件还包括位于第三腔室103内的压缩机电容83及蒸发侧风机电容84。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电容83固定连接于第一隔板13 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压缩机电容83也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二隔板14上。压缩机电容83与压缩机2并联后再串联至电控主板81上,从而电控主板 81能够为压缩机2提供220V的交流电,压缩机电容83用于启动压缩机2。在本实施方式中,蒸发侧风机电容84固定连接于第二隔板14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蒸发侧风机电容84也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隔板13上。蒸发侧风机电容84与蒸发侧风机42并联后再串联至电控主板81上,从而电控主板81提供220V的交流电给蒸发侧风机42,蒸发侧风机电容84用于启动蒸发侧风机42。
请参图5所示,电控主板81上是220V的强电,与电控主板81连接的整流降压模块85是24V的弱电,电控主板81通过电控盒82与整流降压模块85分隔开,即,强电和弱电分开设置,安全性更高。
请参考7,电控盒82安装的第五侧壁125上设有与第三腔室103连通的第一检修口1001。第一检修口1001大小要使电控主板81上布设的所有电路元件能完全显露出来并且能容纳下对电控主板81进行检修时的操作空间。第五侧壁125上还设有将第一检修口1001封闭起来的第一检修盖板91,第一检修盖板91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五侧壁125上。如此设置,当电控主板81发生故障时,打开第一检修盖板91即可对电控主板81进行故障排查和检修。
请继续参考7,第五侧壁125旁边的第六侧壁126上设有与第三腔室 103连通的第二检修口1002。第二检修口1002大小要能满足整流降压模块85可以在其中通过,因压缩机电容83和蒸发侧风机电容84一般情况下较小故也可以通过第二检修口1002,第二检修口1002同时还要满足检修时的操作空间。第六侧壁126还设有将第二检修口1002封闭起来的第二检修盖板92,第二检修盖板92通过螺钉固定于第六侧壁126上。打开第二检修盖板92即可对压缩机电容83、蒸发侧风机电容84以及整流降压模块85进行故障排查和检修。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整流降压模块85是通过固定在第二检修盖板92上而连接于第六侧壁126上,故,当需要对整流降压模块85进行检修时,只需将第二检修盖板92拆掉即可将整流降压模块85一起拆卸下来,方便了整流降压模块85的检修;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电容83固定连接于第一隔板13上且蒸发侧风机电容84固定连接于第二隔板14上,操作员的手需要通过第二检修口1002进入第三腔室103 才能进行检修操作。
通过在第五侧壁125和第六侧壁126上分别设置第一检修口1001和第二检修口1002,可以使厨房吊顶空调在检修电控单元8时不用将整机从厨房吊顶中取下来,而是只用简单拆除第一检修口1001和/或第二检修口 1002附近的几块厨房扣板,然后打开第一检修盖板91和/或第二检修盖板 92进行电路故障排查,完成检修后只用关闭第一检修盖板91和/或第二检修盖板92,重新安装好第一检修口1001和/或第二检修口1002附近的几块厨房扣板即可。省去了整机的拆卸步骤和重新吊装步骤,也省去了机器上盖的打开步骤和重新固定步骤,简化了电路检修的流程,也大大减少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省时省力,同时还降低了人工成本。
事实上,第一检修口1001不是必须设置在第五侧壁125,第二检修口 1002不是必须设置在第六侧壁126,第一检修口1001和第二检修口1002 可以共同设置在底壁11上,甚至于底壁11上的第一检修口1001和第二检修口1002可以连通成为一个较大的检修口,这样既满足了维修电控主板81的需要,也满足了维修第二电路元件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申请空调的制冷原理是:厨房空气经过冷凝侧进风口1201 进入第一腔室101与冷凝器31进行换热,冷凝器31内是高温高压的冷媒,高温高压的冷媒在于空气的换热过程中能够对第一腔室10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空气经过冷凝侧风机41和冷凝侧排风口1203排出室外,相当于分体式空调中的室外机。厨房空气经过蒸发侧进风口1202进入第二腔室102与蒸发器32进行换热,蒸发器32内是经过节流元件523降温降压后的冷媒,低温低压的冷媒在于空气的换热过程中能够对第二腔室102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空气经过蒸发侧风机42和蒸发侧排风口1204送入室内,相当于分体式空调中的室内机。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压缩机(2)、冷凝器(31)、冷凝侧风机(41)、蒸发器(32)和蒸发侧风机(42),所述壳体(1)具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所述压缩机(2)、冷凝器(31)和冷凝侧风机(41)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01)内,所述蒸发器(32)和蒸发侧风机(42)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102)内;所述壳体(1)包括底壁(11)和自所述底壁(11)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12),所述蒸发器(32)和所述冷凝器(31)均折弯贴靠设置在所述侧壁(12)的内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隔板(13),所述侧壁(12)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第四侧壁(124)、第五侧壁(125)和第六侧壁(126),所述第一侧壁(121)、所述第二侧壁(122)、所述第三侧壁(123)与所述第一隔板(13)围设在所述第一腔室(101)的外围,所述第四侧壁(124)、所述第五侧壁(125)、所述第六侧壁(126)与所述第一隔板(13)围设在所述第二腔室(102)的外围,所述冷凝器(31)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122)内壁面上的第一部分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123)内壁面上的第二部分,所述蒸发器(32)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四侧壁(124)内壁面上的第三部分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五侧壁(125)内壁面上的第四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32)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隔板(13)设置的第二管路进口(522),所述冷凝器(31)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隔板(13)设置的第二管路出口(52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通冷媒的管路(5)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102)内的节流元件(523),所述管路(5)包括第一管路(51)、第二管路(52)以及第三管路(53),所述第一管路(51)连接在所述压缩机(2)与所述冷凝器(31)之间,所述第二管路(52)穿过所述第一隔板(13)并连接在所述冷凝器(31)与所述节流元件(523)之间,所述第三管路(53)穿过所述第一隔板(13)并连接在所述蒸发器(32)与所述压缩机(2)之间,所述第二管路(52)是包括第一段(525)、第二段(526)和第三段(527)的U形管路。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2)包括沿所述压缩机(2)的长度方向布设的头部(21)和尾部(22),在沿所述压缩机(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尾部(22)较所述头部(21)更靠近所述冷凝侧风机(41),所述压缩机(2)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隔板(13)设置的第三管路进口(532)和于所述头部(21)设置的第一管路出口(511),所述蒸发器(32)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隔板(13)设置的第三管路出口(531)。
6.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侧风机(42)包括第二电机(421)、第二电机(421)驱动的第二叶轮(422)以及收容所述第二叶轮(422)的第二机壳(423),所述第二机壳(423)的进风口面向所述蒸发器(32)的出风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电控单元(8),在所述第一隔板(13)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电控单元(8)位于所述蒸发侧风机(42)与所述侧壁(12)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具有收容所述电控单元(8)的第三腔室(103),所述壳体(1)还包括第二隔板(14),所述第二隔板(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13)上且所述第二隔板(1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侧壁(12)上,部分所述侧壁(12)、部分所述第一隔板(13)和所述第二隔板(14)围设在所述第三腔室(103)的外围,所述第二电机(421)固定在所述第二隔板(14)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侧风机(41)是直流风机,所述蒸发侧风机(42)是交流风机,所述电控单元(8)包括电控盒(82)、位于所述电控盒(82)内且布设有第一电路元件的电控主板(81)以及位于所述电控盒(82)外且包括整流降压模块(85)在内的第二电路元件,所述电控主板(81)给所述蒸发侧风机(42)供强电,所述电控主板(81)通过第二电路元件中的所述整流降压模块(85)给所述冷凝侧风机(41)供弱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有与所述电控主板(81)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电路元件的第二位置至少部分相对的检修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01989.5U CN217584645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01989.5U CN217584645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84645U true CN217584645U (zh) | 2022-10-14 |
Family
ID=83526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401989.5U Active CN217584645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84645U (zh)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22401989.5U patent/CN2175846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627830U (zh) | 机柜 | |
CN106461243A (zh) | 空调的室外单元以及制造该室外单元的方法 | |
CN216620058U (zh) | 空调 | |
CN213778055U (zh) |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CN217584645U (zh) | 空调 | |
CN115899845B (zh) | 空调 | |
CN102759157B (zh) | 蒸发冷却与半导体制冷相结合的分体空调 | |
CN217584646U (zh) | 空调 | |
CN217423709U (zh) | 一种新散热结构的冰箱 | |
CN217083041U (zh) | 一种活塞式蒸发冷一体机 | |
CN101644462A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6620059U (zh) | 空调 | |
CN217584647U (zh) | 空调 | |
CN215832055U (zh) | 一种室内空气处理系统 | |
CN210868562U (zh) | 一种恒温控制箱 | |
CN114245679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105041A (zh) | 一种机柜空调器 | |
CN111397043A (zh) | 半导体天井机 | |
CN220041977U (zh) | 空调器 | |
CN112555981A (zh) | 空调机组 | |
CN219435969U (zh) | 空调器 | |
CN214581752U (zh) | 空调机组 | |
CN218237662U (zh) | 室外机及整体式热泵两联供空调机组 | |
WO2019206096A1 (zh) | 水氟转换空调 | |
CN21500191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7 Address after: No. 101, Shichong Lane,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310052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R&D DESIGN PLC Address before: 310052 room 205, floor 2, building 3, No. 365, Changjia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ngxiang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