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58225U - 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58225U CN217358225U CN202221150867.1U CN202221150867U CN217358225U CN 217358225 U CN217358225 U CN 217358225U CN 202221150867 U CN202221150867 U CN 202221150867U CN 217358225 U CN217358225 U CN 2173582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oil
- busbar
- radiator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属于轨道交通车辆冷却系统领域,包括设置于散热器两端的第一汇流排以及第二汇流排,冷却液经进水口进入进水汇流腔,并经散热器芯内的过水管流入水侧汇流腔,再经散热器芯内的回水管流入出水汇流腔,经出水口排出;变压器油经进油口进入进油汇流腔,并经散热器芯内的过油管流入油侧汇流腔,再经散热器芯内的回油管流入出油汇流腔,经出油口排出,如此形成两套循环系统,在此过程中,两套循环系统由一套一体化组件完成,且循环组件由铝合金整体铸造成型,便于安装,密封性能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车辆冷却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主变压器和交流器的冷却系统是其中重要一环,而散热器作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件,散热器结构也不断适应新的发展,散热器主要由进水室、散热器芯以及出水室组成,为使冷却液的循环更为顺畅且散热器结构更加合理,散热器添加了汇流排组件。
但现如今大多汇流排为铝制焊接件,焊接成型的产品变形较大,尺寸精度不高导致密封性差,外观上可见多条焊缝,外观质量差,且结构复杂,难以形成一体化的循环结构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汇流排焊接成型导致密封性差、难以形成一体化的循环结构组件的问题。
提供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包括设置于散热器两端的第一汇流排以及第二汇流排:
所述第一汇流排包括水循环壳体、油循环壳体、进水口、出水口、进油口以及出油口,所述水循环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与散热器形成进水汇流腔以及出水汇流腔,所述油循环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二隔板与散热器形成进油汇流腔以及出油汇流腔,所述进水口与进水汇流腔连通,所述出水口与出水汇流腔连通,所述进油口与进油汇流腔连通,所述出油口与出油汇流腔连通;
所述第二汇流排包括水侧汇流壳体以及油侧汇流壳体,所述水侧汇流壳体与散热器形成水侧汇流腔,所述油侧汇流壳体与散热器形成油侧汇流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散热器通过第一安装法兰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汇流排与散热器通过第二安装法兰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壳体与油循环壳体通过第一安装法兰隔开,所述水侧汇流壳体与油侧汇流壳体通过第二安装法兰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壳体与第一安装法兰、油循环壳体与第一安装法兰、水侧汇流壳体与第二安装法兰以及油侧汇流壳体与第二安装法兰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沟槽。
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壳体、油循环壳体、水侧汇流壳体以及油侧汇流壳体均采用弧形过渡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壳体、油循环壳体、水侧汇流壳体以及油侧汇流壳体内外侧沿长度方向均布置有多个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汇流腔与出水汇流腔通过第一隔板左右并排布置,所述进油汇流腔与出油汇流腔通过第二隔板上下分层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汇流排由设置于散热器两端且由铝合金整体铸造成型的第一汇流排以及第二汇流排组成,其中内含两套循环系统,冷却液经进水口进入进水汇流腔,并经散热器芯内的过水管流入水侧汇流腔,再经散热器芯内的回水管流入出水汇流腔,经出水口排出;变压器油经进油口进入进油汇流腔,并经散热器芯内的过油管流入油侧汇流腔,再经散热器芯内的回油管流入出油汇流腔,经出油口排出,如此形成两套循环系统,在此过程中,两套循环系统由一套一体化组件完成,且循环组件整体成型,便于安装,密封性能好。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汇流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汇流排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汇流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汇流排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提供的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汇流排;11、水循环壳体;12、油循环壳体;13、进水口;14、出水口;15、进油口;16、出油口;17、第一隔板;18、第二隔板;19、第一安装法兰;2、第二汇流排;21、水侧汇流壳体;22、油侧汇流壳体;23、第二安装法兰;3、进水汇流腔;4、出水汇流腔;5、进油汇流腔;6、出油汇流腔;7、水侧汇流腔;8、油侧汇流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包括设置于散热器两端的第一汇流排1以及第二汇流排2:
第一汇流排1包括水循环壳体11、油循环壳体12、进水口13、出水口14、进油口15以及出油口16,水循环壳体11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17与散热器形成进水汇流腔3以及出水汇流腔4,油循环壳体12内部设置有第二隔板18与散热器形成进油汇流腔5以及出油汇流腔6,进水口13与进水汇流腔3连通,出水口14与出水汇流腔4连通,进油口15与进油汇流腔5连通,出油口16与出油汇流腔6连通,第二汇流排2包括水侧汇流壳体21以及油侧汇流壳体22,水侧汇流壳体21与散热器形成水侧汇流腔7,油侧汇流壳体22与散热器形成油侧汇流腔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的有益效果在于:汇流排由设置于散热器两端且由铝合金整体铸造成型的第一汇流排1以及第二汇流排2组成,其中内含两套循环系统,冷却液经进水口13进入进水汇流腔3,并经散热器芯内的过水管流入水侧汇流腔7,再经散热器芯内的回水管流入出水汇流腔4,经出水口14排出;变压器油经进油口15进入进油汇流腔5,并经散热器芯内的过油管流入油侧汇流腔8,再经散热器芯内的回油管流入出油汇流腔6,经出油口16排出,如此形成两套循环系统,在此过程中,两套循环系统由一套一体化组件完成,且循环组件整体成型,便于安装,密封性能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或图4,第一汇流排1与散热器通过第一安装法兰19螺栓连接,第二汇流排2与散热器通过第二安装法兰23螺栓连接,使汇流排与散热器贴合更加紧密且便于安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或图4,水循环壳体11与油循环壳体12通过第一安装法兰19隔开,水侧汇流壳体21与油侧汇流壳体22通过第二安装法兰23隔开,避免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与油渗漏而相互影响。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水循环壳体11与第一安装法兰19、油循环壳体12与第一安装法兰19、水侧汇流壳体21与第二安装法兰23以及油侧汇流壳体22与第二安装法兰23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沟槽,且水侧密封沟槽和油侧密封沟槽相互独立,进一步增强汇流排的密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或图4,水循环壳体11、油循环壳体12、水侧汇流壳体21以及油侧汇流壳体22均采用弧形过渡结构,使得汇流排外侧形成足够的安装操作空间,便于安装螺栓的拧紧与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水循环壳体11、油循环壳体12、水侧汇流壳体21以及油侧汇流壳体22内外侧沿长度方向均布置有多个加强筋,增加了汇流排的整体强度,提高汇流排的耐压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进水汇流腔3与出水汇流腔4根据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以及过水管和回水管的位置通过第一隔板17左右并排布置,进油汇流腔5与出油汇流腔6根据变压器油的流动方向以及过油管和回油管的位置通过第二隔板18上下分层布置。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散热器两端的第一汇流排(1)以及第二汇流排(2):
所述第一汇流排(1)包括水循环壳体(11)、油循环壳体(12)、进水口(13)、出水口(14)、进油口(15)以及出油口(16),所述水循环壳体(11)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17)与散热器形成进水汇流腔(3)以及出水汇流腔(4),所述油循环壳体(12)内部设置有第二隔板(18)与散热器形成进油汇流腔(5)以及出油汇流腔(6),所述进水口(13)与进水汇流腔(3)连通,所述出水口(14)与出水汇流腔(4)连通,所述进油口(15)与进油汇流腔(5)连通,所述出油口(16)与出油汇流腔(6)连通;
所述第二汇流排(2)包括水侧汇流壳体(21)以及油侧汇流壳体(22),所述水侧汇流壳体(21)与散热器形成水侧汇流腔(7),所述油侧汇流壳体(22)与散热器形成油侧汇流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排(1)与散热器通过第一安装法兰(19)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汇流排(2)与散热器通过第二安装法兰(23)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壳体(11)与油循环壳体(12)通过第一安装法兰(19)隔开,所述水侧汇流壳体(21)与油侧汇流壳体(22)通过第二安装法兰(23)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壳体(11)与第一安装法兰(19)、油循环壳体(12)与第一安装法兰(19)、水侧汇流壳体(21)与第二安装法兰(23)以及油侧汇流壳体(22)与第二安装法兰(23)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沟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壳体(11)、油循环壳体(12)、水侧汇流壳体(21)以及油侧汇流壳体(22)均采用弧形过渡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壳体(11)、油循环壳体(12)、水侧汇流壳体(21)以及油侧汇流壳体(22)内外侧沿长度方向均布置有多个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汇流腔(3)与出水汇流腔(4)通过第一隔板(17)左右并排布置,所述进油汇流腔(5)与出油汇流腔(6)通过第二隔板(18)上下分层布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50867.1U CN217358225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50867.1U CN217358225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58225U true CN217358225U (zh) | 2022-09-02 |
Family
ID=83012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50867.1U Active CN217358225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58225U (zh) |
-
2022
- 2022-05-13 CN CN202221150867.1U patent/CN2173582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078065U (zh) | 一体式液冷电池箱及新能源汽车 | |
CN101087084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的冷却水套及冷却方法 | |
CN112393626A (zh) |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 |
CN108736653B (zh) | 一种电机周向双螺旋冷却水路结构 | |
CN217358225U (zh) | 一种整体式散热器汇流排 | |
CN110043355B (zh)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结构 | |
CN218817004U (zh) | 一种旋片真空泵缸体冷却结构 | |
CN218123544U (zh) | 一种集成液冷结构的电芯壳体 | |
CN215761888U (zh) | 一种组装式水冷排气管 | |
CN216252337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新型驱动电机外壳结构 | |
CN211455778U (zh) | 一种高度集成水冷压铸箱体 | |
CN218997864U (zh) | 一种水冷电机壳体 | |
CN214407068U (zh) |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 |
CN210679585U (zh) | 一种低压机用高效冷却机构 | |
CN218624400U (zh) | 一种散热器水室主出入水管 | |
CN109236457A (zh) | V型多缸发动机的中冷器 | |
CN221703820U (zh) | 一种新型水冷排气管部件 | |
CN114905958B (zh) | 动力系统冷却装置 | |
CN219045428U (zh) | 一种柴油机机油冷却系统 | |
CN220769853U (zh) | 新型挖掘机油散热器 | |
CN216216247U (zh) | 一种永磁电机冷却系统 | |
CN219436771U (zh) | 一种水冷式电机壳体 | |
CN220491992U (zh) | 电池包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 |
CN218093215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车用散热器及冷却系统 | |
CN211404555U (zh) | 一种集成热管理结构的电池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