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8190U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18190U CN217218190U CN202123027177.5U CN202123027177U CN217218190U CN 217218190 U CN217218190 U CN 217218190U CN 202123027177 U CN202123027177 U CN 202123027177U CN 217218190 U CN217218190 U CN 2172181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omizing
- air outlet
- electrode
- liquid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仓,形成有储液腔及出气通道,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连接座,设置于储液腔内且形成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分别与储液腔及出气通道连通;雾化芯,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以形成与出气通道连通的雾化腔,雾化芯用于吸收并雾化气溶胶基质;雾化电极,安装于连接座,并设置于雾化芯远离雾化腔的一侧;其中,雾化芯与雾化电极抵接并电连接。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主机及如上所述的雾化器。该雾化器通过将雾化电极直接与雾化芯抵接,在装配过程中即可实现雾化电极与雾化芯电连接,雾化芯不需要再设置引脚与雾化电极锡焊,从而使得该雾化器装配简单且成本低,并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雾化器一般包括雾化芯及雾化电极,雾化芯设有引脚,引脚与雾化电极通过锡焊,以实现雾化芯与雾化电极电连接。但是该雾化器的装配复杂且成本高,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以解决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装配复杂且成本高,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仓,形成有储液腔及出气通道,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且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分别与所述储液腔及所述出气通道连通;雾化芯,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形成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芯用于吸收并雾化所述气溶胶基质;雾化电极,安装于所述连接座,并设置于所述雾化芯远离所述雾化腔的一侧;其中,所述雾化芯与所述雾化电极抵接并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雾化芯包括吸液件及发热件,所述吸液件包括朝向所述雾化腔并与所述出气通道正对设置的雾化面及背向所述雾化腔的电极面,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件本体及与所述发热件本体电连接的电极接触点,所述发热件本体设置于所述雾化面,所述电极接触点设置于所述电极面,所述雾化电极与所述电极接触点抵接并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雾化腔形成于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出气通道之间,所述连接座还形成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雾化腔连通,且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雾化面在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上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进气段及出气段,所述进气段包括所述进气口,且所述进气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气段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所述出气段与所述进气段连通且包括所述出气口,所述出气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还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进液通道,所述电极面与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有进液间隙,所述进液间隙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以使得所述气溶胶基质通过所述进液通道进入所述进液间隙并被电极面吸收。
可选的,所述进液通道包括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进液段及分别与所述进液段及所述进液间隙连通的出液段,所述进液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液段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所述出液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
可选的,所述进液间隙内设有导液件。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设有第一卡和部,所述储液仓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和部配合的第二卡和部。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包括底座、第一密封件及支架,所述雾化电极及所述第一密封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且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密封件及所述支架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雾化芯、所述第一密封件及所述支架围合形成所述雾化腔。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主机及如上所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雾化器通过将雾化电极直接与雾化芯抵接,以实现雾化电极与雾化芯电连接,雾化芯不需要再设置引脚与雾化电极锡焊,从而使得该雾化器装配简单且成本低,并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雾化器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100,如图1-4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雾化器100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芯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芯3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雾化器100包括储液仓1、连接座2、雾化芯3及雾化电极4。储液仓1形成有储液腔10及出气通道11,储液腔10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连接座2设置于储液腔10内且形成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分别与储液腔10及出气通道11连通。雾化芯3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以形成与出气通道11连通的雾化腔30,雾化芯3用于吸收气溶胶基质并在雾化腔30内产生气溶胶,产生的气溶胶通过出气通道11排出,以供用户吸食。雾化电极4安装于连接座,并设置于雾化芯3远离雾化腔30的一侧,且雾化电极4直接与雾化芯3抵接,以实现雾化电极4与雾化芯3电连接。该雾化器100通过将雾化电极4直接与雾化芯3抵接,在装配过程中即可实现雾化电极4与雾化芯3电连接,雾化芯3不需要再设置引脚与雾化电极4锡焊,从而使得该雾化器100装配简单且成本低,并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示例性的,储液仓1包括储液仓本体12及导气管13。储液仓本体12形成有储液腔10。导气管13形成有出气通道11且设置于储液腔10内,导气管13的一端与储液仓本体12密封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座2密封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导气管13可以与储液仓本体12或连接座2一体成型。示例性的,导气管13与储液仓本体12一体成型,导气管13与连接座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31,导气管13通过第二密封圈131与连接座2密封连接。
连接座2设置于储液腔10内且形成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分别与储液腔10及出气通道11连通。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座2包括底座21、第一密封件22及支架23。第一密封件22安装于底座21,支架23安装于第一密封件22,且底座21、第一密封件22及支架23围合形成容置空间。雾化芯3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安装于底座21及第一密封件22之间,且雾化芯3、第一密封件22及支架23围合形成雾化腔30,雾化腔30位于雾化芯3与出气通道11之间。雾化电极4安装于底座21并与雾化芯3抵接以实现电连接。
底座21设有第一卡和部211,储液仓本体12设有与第一卡和部211配合的第二卡和部121,底座21通过第一卡和部211与第二卡和部121的配合安装于储液仓本体12的一端。第一卡和部211和第二卡和部121两者中的一个为卡扣,另一个为卡槽。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和部211为卡扣,第二卡和部121为卡槽。可以理解的是,当雾化器100呈圆柱形时,底座21也可以通过螺接于储液仓本体12的一端。
雾化芯3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以形成与出气通道11连通的雾化腔30。示例性的,如图2-4所示,雾化芯3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安装于底座21及第一密封件22之间,且雾化芯3、第一密封件22及支架23围合形成雾化腔30。雾化芯3包括吸液件31及发热件32,吸液件31可以是吸液棉、多孔陶瓷、多孔金属、多孔玻璃或者其他可以吸收气溶胶基质的多孔结构,发热件32用于发热以雾化吸液件31吸收的气溶胶基质。吸液件31包括朝向雾化腔30并与出气通道11正对设置的雾化面311及背向雾化腔30的电极面312。发热件32包括发热件本体321及与发热件本体321电连接的电极接触点322。其中,发热件本体321设置于雾化面311,电极接触点322设置于电极面312。雾化电极4与电极接触点322抵接并电连接。雾化面311朝向雾化腔30并与出气通道11正对设置,即雾化面311朝向出气通道11,可以使得气溶胶冷凝后产生的冷凝液由于重力滴落后,可以再次被雾化面311雾化。电极面312背向雾化腔30,可以使得电极接触点322直接与雾化电极4抵接并电连接,雾化器100在装配过程中就可以实现雾化电极4与雾化芯3电连接,雾化芯3不需要再设置引脚与雾化电极4锡焊,从而使得该雾化器100装配简单且成本低,并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连接座2还形成有进气通道24,进气通道24包括进气口241及出气口242,出气口242与雾化腔30连通,且出气口242在出气通道11的出气方向上的高度大于雾化面311在出气通道11的出气方向上的高度。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进气通道24包括进气段243及出气段244,进气段243包括进气口241,出气段244包括出气口242并与进气段243连通。其中,底座21形成有进气段243,且进气段243的延伸方向与出气段244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支架23形成有出气段244,且出气段244的延伸方向与出气通道11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外界空气依次通过进气口241、进气段243、出气段244及出气口242流入雾化腔30内。而且出气口242在出气通道11的出气方向上(图2所示的方向Z)的高度大于雾化面311在出气通道11的出气方向上的高度,既可以防止未被雾化的气溶胶基质从进气通道24流出,又可以防止气溶胶冷凝后产生的冷凝液从进气通道24流出。
连接座2还形成有与储液腔10连通的进液通道25,电极面312与连接座2之间形成有进液间隙,进液间隙与进液通道25连通,以使得气溶胶基质通过进液通道25进入进液间隙并被电极面吸收。示例性的,电极面312与底座21之间形成有进液间隙。进液通道25包括与储液腔10连通的进液段251及分别与进液段251及进液间隙连通的出液段252。其中,支架23形成有进液段251,且进液段251的延伸方向与出液段252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底座21形成有出液段252,且出液段252的延伸方向与出气通道11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气溶胶基质依次流过进液段251、出液段252及进液间隙后被电极面312吸收并传递到雾化面311上,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吸液件31由下往上传导气溶胶基质,从而可以防止未雾化得到气溶胶基质被气流带出,被用户吸食,影响口感。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2所示,雾化器100还可以包括导液件5,导液件5设置于进液间隙内。导液件5用于吸收气溶胶基质,并将吸收的气溶胶基质传递到电极面312上,以供雾化面311雾化。导液件5可以部分位于出液段252内,从而进一步增强导液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吸液件的侧面也可以吸收气溶胶基质,从而提高吸液件的传递气溶胶基质的效率。
该雾化器100的装配过程如下:
S1、将雾化电极4铆压到底座21上,并使雾化电极4与底座21密封连接。
S2、将雾化芯3安装于第一密封件22的一端,再将支架23安装于第一密封件22的另一端,其中,雾化芯3的雾化面311朝向支架23,使得雾化芯3、第一密封件22及支架23围合形成雾化腔30。
S3、将导液件5安装到底座21上,再将组装好的第一密封件22安装到底座21上,其中雾化芯3的电极面312朝向底座21,使得电极接触点322与雾化电极4抵接并电连接。
S4、将导气管13的一端通过第二密封件131安装到支架23上,再将底座21安装到储液仓1上,并使导气管13的另一端铆压储液仓1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主机及如上所述的雾化器100。雾化器100可以通过螺接、卡接或磁吸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安装于主机,雾化器100也可以固定于主机,在此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主机包括主机本体及电源组件,电源组件设置于主机本体内并与雾化电极4电连接。示例性的,电源组件包括电池、电路板及主机电极,电路板分别与电池及主机电极电连接,主机电极与雾化电极4电连接。电池可以采用可充电电池,也可以采用不可充电电池,在此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100通过将雾化电极4直接与雾化芯3抵接,在装配过程中即可实现雾化电极4与雾化芯3电连接,雾化芯3不需要再设置引脚与雾化电极4锡焊,从而使得该雾化器100装配简单且成本低,并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该雾化器100的雾化面311朝向雾化腔30,即雾化面311朝向出气通道11,可以使得气溶胶冷凝后产生的冷凝液由于重力滴落后,可以再次被雾化面311雾化。而且该雾化器100的进气通道24的出气口242在出气通道11的出气方向上(图2所示的方向Z)的高度大于雾化面311在出气通道11的出气方向上的高度,既可以防止未被雾化的气溶胶基质从进气通道24流出,又可以防止气溶胶冷凝后产生的冷凝液从进气通道24流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仓,形成有储液腔及出气通道,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
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且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分别与所述储液腔及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雾化芯,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形成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芯用于吸收并雾化所述气溶胶基质;
雾化电极,安装于所述连接座,并设置于所述雾化芯远离所述雾化腔的一侧;
其中,所述雾化芯与所述雾化电极抵接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吸液件及发热件,所述吸液件包括朝向所述雾化腔并与所述出气通道正对设置的雾化面及背向所述雾化腔的电极面,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件本体及与所述发热件本体电连接的电极接触点,所述发热件本体设置于所述雾化面,所述电极接触点设置于所述电极面,所述雾化电极与所述电极接触点抵接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形成于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出气通道之间,所述连接座还形成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雾化腔连通,且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雾化面在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上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进气段及出气段,所述进气段包括所述进气口,且所述进气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气段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所述出气段与所述进气段连通且包括所述出气口,所述出气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还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进液通道,所述电极面与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有进液间隙,所述进液间隙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以使得所述气溶胶基质通过所述进液通道进入所述进液间隙并被电极面吸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包括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进液段及分别与所述进液段及所述进液间隙连通的出液段,所述进液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液段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所述出液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间隙内设有导液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设有第一卡和部,所述储液仓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和部配合的第二卡和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底座、第一密封件及支架,所述雾化电极及所述第一密封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且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密封件及所述支架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雾化芯、所述第一密封件及所述支架围合形成所述雾化腔。
10.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主机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27177.5U CN217218190U (zh) | 2021-12-03 | 2021-12-03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27177.5U CN217218190U (zh) | 2021-12-03 | 2021-12-03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18190U true CN217218190U (zh) | 2022-08-19 |
Family
ID=82825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027177.5U Active CN217218190U (zh) | 2021-12-03 | 2021-12-03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18190U (zh) |
-
2021
- 2021-12-03 CN CN202123027177.5U patent/CN2172181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431542A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4382193U (zh) | 雾化器以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0881689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EP4122335A1 (en) | Electric heating non-combustion atomization device | |
CN217218190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7218193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8790581U (zh) | 电子雾化器 | |
CN218831969U (zh) | 密封件、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790616U (zh) | 供电装置及电子雾化器 | |
CN218790526U (zh) | 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906282U (zh) | 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7407794U (zh) |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2437292U (zh) | 一种导油结构及超声波雾化器 | |
CN214386076U (zh) | 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5670033A (zh) | 电池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921629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9373785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
CN216875007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9679774U (zh) | 储液组件、外壳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337433U (zh) |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WO2024082585A1 (zh) | 电池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 |
CN217218198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21228725U (zh) | 一种具有多雾化组件结构的雾化器 | |
CN219593714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9229030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可更换式储液雾化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