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3435U - 光电混合配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光电混合配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33435U CN217133435U CN202220566574.5U CN202220566574U CN217133435U CN 217133435 U CN217133435 U CN 217133435U CN 202220566574 U CN202220566574 U CN 202220566574U CN 217133435 U CN217133435 U CN 2171334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omponent
- plate body
- main body
- distribution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配电室布线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包括配线架主体、模块盒;配线架主体上形成有多个容纳部,配线架主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共同形成所述容纳部;模块盒用于安装铜缆模块和/或光纤适配器,模块盒可拔插地安装于所述配线架主体的容纳部内。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常规机房光纤布线、铜缆布线需要分开设置,且常规机箱一体化设计,安装和维修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电室布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电混合配线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机房将光纤布线和铜缆布线分开布置,两种产品互不兼容,容易造成端口空置和机柜空间浪费;在铜缆升级到光纤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更多的线路变更,升级复杂费时。常规产品机箱一体化设计,安装效率不高,维修拆卸也较复杂,有某个端口损坏时,需要将整个设备拆卸下来才能维修更换,不利于线路故障的快速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混合配线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常规机房光纤布线、铜缆布线需要分开设置,且常规机箱一体化设计,安装和维修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包括:
配线架主体,所述配线架主体上形成有多个容纳部,所述配线架主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共同形成所述容纳部;以及
模块盒,所述模块盒用于安装铜缆模块和/或光纤适配器,所述模块盒可拔插地安装于所述配线架主体的容纳部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混合配线结构还包括光纤布线转换盒,所述光纤布线转换盒用于安装光纤适配器、MTP适配器以及转换光纤,所述光纤布线转换盒可拔插地安装于所述容纳部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线架主体采用钣金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分隔板采用塑胶注塑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线架主体还包括立板,所述立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同侧端,所述立板表面形成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容纳部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上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上设有插板,所述插板用于插入所述插槽内实现所述分隔板与所述配线架主体连接,在所述插槽内还设有用于限位所述插板拔出的弹性卡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分隔板的板体上设有搭接凸檐,所述搭接凸檐用于搭接所述模块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包括:
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所述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通过同侧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能够组合形成两端开口的框形结构且能够通过相对转动打开所述框形结构,所述铜缆模块和/或光纤适配器安装于所述框形结构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均为截面呈U形的U形板,所述光纤适配器上套设有卡套,所述卡套以及铜缆模块表面设有凸条,所述第一组成部和/或第二组成部的板体上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凸条的豁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成部和/或第二组成部的板体边缘设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向所述框形结构的开口侧倾斜,在所述伸出部上还设有凸起,在所述配线架主体上设有用于所述凸起卡入的开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布线转换盒包括:
底板;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盖合在底板上以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光纤适配器和MTP适配器。
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包括配线架主体,其具有多个容纳部,可拔插的容纳安装模块盒,这样实现了分体式设计,当某一位置的端口需要维修的时候,可以将此位置所对应的模块盒拔出,单独进行维护,避免了整体拆装,提高了效率,另外本申请中的容纳部所安装的模块盒既能够安装铜缆模块,又可以安装光纤适配器,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混合配置,避免了光纤布线和铜缆布线分开布置,实现了两种产品的兼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安装有分隔板的配线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配线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安装有铜缆模块的模块盒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安装有光纤适配器的模块盒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模块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铜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光纤布线转换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线架主体;2、容纳部;3、第一板体;4、第二板体;5、分隔板;6、模块盒;7、铜缆模块;8、光纤适配器;9、光纤布线转换盒;10、MTP适配器;11、立板;12、开孔;13、插槽;14、插板;15、弹性卡片;16、通透孔;17、搭接凸檐;18、第一组成部;19、第二组成部;20、卡套;21、凸条;22、豁口;23、伸出部;24、凸起;25、开槽;26、底板;27、盖体;28、肋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10、图12,本申请提供了光电混合配线结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具体包括配线架主体1、模块盒6;
其中,配线架主体1上形成有多个容纳部2,所述配线架主体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于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之间设有分隔板5,所述分隔板5与第一板体3和/或第二板体4共同形成所述容纳部2;模块盒6用于安装铜缆模块7和/或光纤适配器8,所述模块盒6可拔插地安装于所述配线架主体1的容纳部2内。
在本实施例中,配线架主体1是一个架体结构,其设置在配电柜或者配电箱内,配线架主体1可整体从配电柜内进行拔插操作,配线架主体1用来容纳固定所有的模块盒6,配线架主体1本身采用1U 19英寸标准设计,匹配常规19英寸通用机柜/机架。
为了实现分体式拔插的设计效果,本实施例将配线架主体1设置成设有多个独立的容纳部2,其中每个容纳部2均能够容纳一个模块盒6,当需要容纳模块盒6的时候,则将模块盒6插入到容纳部2内部,实现模块盒6的定位,当需要维修的时候,则将模块盒6从容纳部2内拔出,这样当某一个模块盒6内的配件损坏需要维修的时候,则仅仅将此模块盒6从容纳部2内拔出即可,不用整体将配线架主体1拔出,方便了检修的过程。
另一方面,传统的机房的光纤布线和铜缆布线,两者是分开设置的,没有混合在一起,这样无法实现整体之间的兼容,容易造成端口空置和机柜空间浪费,而本实施例中的模块盒6的设计结构,既能够容纳铜缆模块7又能够容纳光纤适配器8,具体地,其中一个模块盒6能够容纳铜缆模块7,而另一个相邻的模块盒6则可以容纳光纤适配器8,还可以采取的形式为,同一个模块盒6内同时容纳铜缆模块7和光纤适配器8。这样的设计实现了光电混合配线。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避免了端口空置的现象。
如图1,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块盒6用于容纳铜缆模块7的时候,则可容纳6个铜缆模块7,用于容纳光纤适配器8的时候,可容纳6个常规LC双工光纤适配器8,铜缆模块7和光纤适配器8在当个模块盒6内呈一字型排开,而单个配线架主体1可安装8个模块盒6,其中上侧四个,下侧对应设置四个。常规光电混合配线架1U光纤最大芯数48或者24根铜缆。本实施例采用紧凑型高密度设计,1U光纤可达96芯,铜缆可达48芯。
本实施例将光纤和铜缆合并管理,可在同一设备中同时管理光纤和铜缆,可以节省机柜空间。
具体地,当模块盒安装铜缆模块7或者光纤适配器8的时候,可将铜缆模块7或者光纤适配器8的一端连接线体,铜缆模块7或者光纤适配器8的另一端也连接线体,这样便将铜线或者光纤实现的导通。
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包括配线架主体1,其具有多个容纳部2,可拔插的容纳安装模块盒6,这样实现了分体式设计,当某一位置的端口需要维修的时候,可以将此位置所对应的模块盒6拔出,单独进行维护,避免了整体拆装,提高了效率,另外本申请中的容纳部2所安装的模块盒6既能够安装铜缆模块7,又可以安装光纤适配器8,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混合配置,避免了光纤布线和铜缆布线分开布置,实现了两种产品的兼容。
如图1-图4,配线架主体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呈长条状,两者相对设置,两者之间的空档,形成了多个容纳部2,于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之间设有分隔板5,分隔板5与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中的一个或两个共同形成所述容纳部2。
本实施例提供了配线架主体1的具体结构形式,其具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两个板体之间的空档用于形成容纳部2,而此空档的尺寸过大,所以还设置了分隔板5,通过分隔板5将空档进行分隔,分隔板5的作用在于,能够将空档进行拆分,可拆分成多个容纳部2。
具体地,可以采取的形式为:当分隔板5与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中的两个共同形成容纳部2的时候,具体为两个相邻的分隔板5、上部的第一板体3、下部的第二板体4三者共同围成容纳部2;或者当分隔板5与第一板体3、第二板体4中的一个形成容纳部2的时候,则在两个相邻分隔板5的相对侧面上设置一些凸出的结构,这些凸出的结构、两个分隔板5、以及上部的第一板体3或者下部的第二板体4形成容纳部2,这样两个相邻的分隔板5之间便形成了上下两个容纳部2,当模块盒6放置在下面的容纳部2时,其是放置在下部的第二板体4上的,当模块盒6放置在上面的容纳部2时,则模块盒6是放置在分隔板5的凸出结构上的。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容纳部2的结构,设计形式简单、方便,仅仅需要将分隔板5放入到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之间即可形成容纳部2。
如图1和图13,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光电混合配线结构还包括光纤布线转换盒9,光纤布线转换盒9实现了光纤根数的转换过程,升级结构简单省事省力。
具体地,光纤布线转换盒9用于安装光纤适配器8、MTP适配器10以及转换光纤。
每个光纤布线转换盒9的正面可安装6个光纤适配器8,MTP适配器10安装于尾部,并内部连接转换光纤。其作用在于将六根光纤线转换成一根光纤线,即将六个通道转换为一个通道,具体地,六个光纤适配器8可分别连接一个线体,然后均通过转换光纤连接另一端的MTP适配器10,最终形成一个总的线体,很方便的实现了光纤通道的合并。
本实施例中的光纤布线转换盒9与模块盒6的外部形状相同,其可拔插地安装于所述容纳部2内,也可与模块盒6的拔插形式一样,通过拔插实现进出容纳部2。
配线架主体1材质为优质钢板,结构采用钣金一体成型,坚固耐用,产品轻便,配线架主体1正面有端口数字丝印标识,可标识端口,方便插拔线缆时端口识别。分隔板5为塑胶注塑成型。
如图1-图4,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配线架主体1除了包括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之外,其还包括立板11,因为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之间是分离设置的,需将两者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固定结构的整体,所以本实施方式设置了立板11,立板11连接在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的同侧端,这样三者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整体机构,在立板11表面形成有开孔12,开孔12与所述容纳部2相对设置。
具体地,当模块盒6进入到容纳部2内的时候,从立板11的相对侧插入到容纳部2内部,也就是从没有设置立板11的一侧进入到容纳部2的内部,实现定位安装,当模块盒6进入到容纳部2的时候,模块盒6对准开孔12,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孔12向模块盒6中的铜缆模块7或光纤适配器8插线,需要说明的是,模块盒6的外尺寸大于开孔12的孔径,所以模块盒6不能够从开孔12中拔出,只能够从立板11的相对侧拔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模块盒6既可以安装铜缆模块7,又可以安装光纤适配器8,同时由于光纤布线转换盒9也与容纳部2的形状相适配,所以也可以安装光纤布线转换盒9。其具体安装或者拔插操作与模块盒6的安装以及拔插操作相同。所以可以设计成光纤布线转换盒9的外形尺寸与模块盒6的外形尺寸相同。
如图2、图3和图5,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因为分隔板5是安装在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之间的,所以分隔板5是需要进行固定的,本实施方式采用的分隔板5的固定形式为,在分隔板5上设有插槽13,第一板体3和/或第二板体4上设有插板14,插板14用于插入插槽13内实现所述分隔板5与所述配线架主体1连接,也就是实现与第一板体3和/或第二板体4之间的连接,在所述插槽13内还设有用于限位所述插板14拔出的弹性卡片15。
如图3和图5,具体地,插槽13开设在分隔板5的板面上,其形成为一个夹缝状的槽体,插板14则设置在第一板体3和/或第二板体4上,随着分隔板5进入到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之间,将插槽13对准插板14,随着分隔板5的进入,插板14进入到插槽13内,在进入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个弹性卡片15,在不断进入的时候会拨动此卡片让位,从而允许插板14继续插入到插槽13内,当插板14跃过此卡片的时候,此卡片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会对跃过的插板14造成一个阻挡,即防止此插板14往回运动,而此时插板14正好达到插入的极限位置,接触到了插槽13的槽壁或者槽底,由于弹性卡片15限制了插板14往回运动,而槽壁或者槽底限制了插板14继续运动,这样在插板14和插槽13的相对运动的方向上限制了两者的相对移动,实现了在此方向上对分隔板5的限位,即在此方向上实现了分隔板5与配线架主体1的相对固定,具体地,此方向优选为与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相平行的方向,因为在与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相垂直的方向上已经有了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本身对分隔板5的限位和阻挡,所以在垂直的方向上自然实现了相对固定,只需在与两个板体相平行的方向上借助于插板14和插槽13实现限位即可。所以通过设置弹性卡片15结构,实现了分隔板5与配线架主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在分隔板5的板体上还设有通透孔16,此通透孔16连通插槽13,弹性卡片15则设置在此通透孔16的孔壁上,弹性卡片15向着插槽13的一侧倾斜,当插板14进入到插槽13内的时候,会拨动弹性卡片15回正,即将弹性卡片15挤到通透孔16处,当插板14跃过弹性卡片15的时候,弹性卡片15回弹到插槽13处,顶住跃过的插板14,从而防止插板14往回运动,当需要将分隔板5进行拆卸的时候,则人工手动通过通透孔16拨动弹性卡片15,让出插板14往回运动的路径即可。
如图2和图3,进一步地,分隔板5为多个,且在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之间沿着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这样便将两个板体之间的空档均分为同等大小的空间,在所述分隔板5的板体上设有搭接凸檐17,所述搭接凸檐17用于搭接所述模块盒6。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优选采用了在分隔板5板体上设置了搭接凸檐17,即前述的凸出的结构,这样两个相邻分隔板5之间便形成了上下两个容纳部2。下方容纳部2放置模块盒6的时候,模块盒6放置在下侧的第二板体4上,当上方的容纳部2放置模块盒6的时候,模块盒6放置在搭接凸檐17上。
需要说明的是,放置模块盒6的容纳部2同样可以放置光纤布线转换盒9。可插拔模块化组件,产品由主体和快速可插拔模块拼装而成,安装拆卸效率都大大提高。
如图6-图10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模块盒6包括:
第一组成部18和第二组成部19,第一组成部18和第二组成部19通过同侧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组成部18和第二组成部19能够组合形成两端开口的框形结构且能够通过相对转动打开所述框形结构,所述铜缆模块7和/或光纤适配器8安装于所述框形结构内。
具体地,模块盒6本身是一个框形结构,铜缆模块7和光纤适配器8都可以安装在此框形结构内,其具体安装形式为呈一字型排列安装,而本实施方式提供了此框形结构可以打开,打开的时候可以方便铜缆模块7和光纤适配器8的安装和取下。
具体地,其具体的打开形式为,框形结构由第一组成部18和第二组成部19连接而成,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框形结构,即两者分别为U形,扣合在一起的时候则形成框形结构,具体为,两者通过同侧端转动连接,连接之后可以相对进行转动,通过转动实现框形结构的开合。在模块盒6的结构设计上采用快速旋转打开结构,安装扣合铜缆模块7以及光纤适配器8快捷简单。
如图10-图12,进一步地,第一组成部18和第二组成部19均为截面呈U形的U形板,所述光纤适配器8上套设有卡套20,卡套20以及铜缆模块7表面设有凸条21,第一组成部18和/或第二组成部19的板体上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凸条21的豁口22。
在本实施方式中,截面呈U形的第一组成部18和第二组成部19能够通过扣合形成框形结构,十分的方便,并且为了增加光纤适配器8以及铜缆模块7在模块盒6中安装的牢固程度,在光纤适配器8上套设卡套20,并且在卡套20上以及铜缆模块7的表面设置了凸条21,在第一组成部18和/或第二组成部19的板体上设置豁口22,当带有卡套20的光纤适配器8或者铜缆模块7放置在模块盒6内的时候,凸条21会卡入到豁口22内,实现安装牢固。其中卡套20的内壁上还设有凸出的肋筋28,肋筋28用于卡住光纤适配器8。
如图1、图2、图6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组成部18和/或第二组成部19的板体边缘设有伸出部23,所述伸出部23向所述框形结构的开口侧倾斜,在所述伸出部23上还设有凸起24,在所述配线架主体1上设有用于所述凸起24卡入的开槽25。
如图1、图2、图8和图9,具体地,伸出部23用于阻挡设于框形结构内部的铜缆模块7或光纤适配器8,防止其从框形结构也就是模块盒6内滑出,当模块盒6放入到容纳部2内部的时候,为了防止模块盒6从容纳部2滑出,所以伸出部23上设置了凸起24,凸起24用于插入到配线架主体1上的开槽25内,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相对固定。伸出部23的另一个作用在于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对其进行拨动,拨动伸出部23,则可使凸起24从开槽25内拔出,这样可以解除限位,使模块盒6从容纳部2内拔出。
如图1和图13,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纤布线转换盒9包括底板26以及盖体27,两者相互盖合后形成了光纤布线转换盒9,且经过盖合之后形成了容纳腔,容纳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光纤适配器8和MTP适配器10。
本实施方式中,底板26以及盖体27所形成的光线布线转换盒的外形与模块盒6外形相同,能够插入到容纳部2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线架主体,所述配线架主体上形成有多个容纳部,所述配线架主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共同形成所述容纳部;以及
模块盒,所述模块盒用于安装铜缆模块和/或光纤适配器,所述模块盒可拔插地安装于所述配线架主体的容纳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混合配线结构还包括光纤布线转换盒,所述光纤布线转换盒用于安装光纤适配器、MTP适配器以及转换光纤,所述光纤布线转换盒可拔插地安装于所述容纳部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架主体采用钣金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分隔板采用塑胶注塑成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架主体还包括立板,所述立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同侧端,所述立板表面形成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容纳部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上设有插板,所述插板用于插入所述插槽内实现所述分隔板与所述配线架主体连接,在所述插槽内还设有用于限位所述插板拔出的弹性卡片。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板的板体上设有搭接凸檐,所述搭接凸檐用于搭接所述模块盒。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包括:
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所述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通过同侧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能够组合形成两端开口的框形结构且能够通过相对转动打开所述框形结构,所述铜缆模块和/或光纤适配器安装于所述框形结构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均为截面呈U形的U形板,所述光纤适配器上套设有卡套,所述卡套以及铜缆模块表面设有凸条,所述第一组成部和/或第二组成部的板体上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凸条的豁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成部和/或第二组成部的板体边缘设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向所述框形结构的开口侧倾斜,在所述伸出部上还设有凸起,在所述配线架主体上设有用于所述凸起卡入的开槽。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混合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布线转换盒包括:
底板;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盖合在底板上以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光纤适配器和MTP适配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66574.5U CN217133435U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光电混合配线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66574.5U CN217133435U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光电混合配线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33435U true CN217133435U (zh) | 2022-08-05 |
Family
ID=82643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566574.5U Active CN217133435U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光电混合配线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33435U (zh) |
-
2022
- 2022-03-15 CN CN202220566574.5U patent/CN2171334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99785B2 (en) | Fiber module rack system | |
US9625668B2 (en) | Optic fiber module rack system | |
CN101384938B (zh) | 光纤分路器模块 | |
US7343078B2 (en) | Patch panels with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s that are rota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 |
US6359789B1 (en) | Heterogeneous functions-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20110129186A1 (en) | Fiber Optic Module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US9599779B2 (en) | Stackable optical fiber adapter | |
US10795105B1 (en) | High-density fiber distribution tray | |
EP3407105A1 (en) | Fiber optic adapter block | |
CN107831575B (zh) | 分层式抽拉结构及高密度光纤配线箱 | |
EP2333597A2 (en) | Fiber optic module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CN103250315A (zh) | 应变减轻装置 | |
KR20030020813A (ko) | 통신 기기 수납 장치 | |
US11754797B2 (en) | High-density optical module system | |
CN113703109A (zh) | 一种接头盒 | |
WO2013120270A1 (zh) | 一种高密度单元箱 | |
CN217133435U (zh) | 光电混合配线结构 | |
CN212586608U (zh) | 一种光纤配线装置 | |
CN114660745A (zh) | 光电混合配线结构 | |
US20240219670A1 (en) | High Density Breakout Panels With Front Access | |
CN211718581U (zh) | 一种新型高密度mpo型托盘式48芯配线模块 | |
CN214954260U (zh) | 光缆分纤箱 | |
CN212933076U (zh) | 一种模块化高密度光纤配线架 | |
CN216526422U (zh) | 光纤模块盒及光纤配线箱 | |
CN216646912U (zh) | 一种odf机柜及mpo子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