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8674U -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68674U CN216868674U CN202220273350.5U CN202220273350U CN216868674U CN 216868674 U CN216868674 U CN 216868674U CN 202220273350 U CN202220273350 U CN 202220273350U CN 216868674 U CN216868674 U CN 2168686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air conditioning
- water
- air
- bran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外壳、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风轮和加湿装置,外壳形成有风道、容纳腔和加湿腔,第一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风轮均位于风道内,第二换热器位于容纳腔内,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中一个为蒸发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中另一个为冷凝器,第三换热器位于第一换热器沿风道内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下游,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连通,以流通冷媒,第三换热器能够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转换。加湿装置位于加湿腔内,加湿装置能够产生水汽。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实现调节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等多个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通常通过各种电器改善空气环境以提高生活质量。相关技术中,在潮湿的空气环境下,通常使用除湿机进行除湿。起居室炎热时,通常用空调室内机等降温。冬季室内干燥时,需要用加湿器给室内加湿,然而,除湿机和加湿机无法调节室内温度,空调室内机又无法加湿,这样,需要通过多种电器解决不同的空气环境问题,多种电器占用空间,体验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期望提供一种具多种功能的空气调节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
外壳,形成有风道、容纳腔和加湿腔,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风道隔离,所述加湿腔形成有加湿口;
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风道内;
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其中一个为蒸发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其中另一个为冷凝器;
第三换热器,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第三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沿所述风道内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下游,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以流通冷媒,所述第三换热器能够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转换;
风轮,位于所述风道内;
加湿装置,位于所述加湿腔内,所述加湿装置能够产生水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腔形成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加湿腔和所述风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风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为湿膜,所述湿膜能够吸收和蒸发水分,以产生水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壳体形成有开口槽、所述风道和所述容纳腔,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能够盖合所述开口槽,以配合形成所述加湿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压缩机、第一节流器、第二节流器、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器、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顺次连通;
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节流器之间,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开关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支路;
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二节流器之间,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节流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支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具有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
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阀关闭且所述第二开关阀打开,所述风轮、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均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二节流器处于停止状态,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均为蒸发器;
在所述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阀打开且所述第二开关阀关闭,所述风轮、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均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一节流器处于停止状态,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均为冷凝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用于盛装水液,所述第二换热器能够与所述容纳腔内的水液进行热交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水盒和水泵,所述外壳形成有取放口,所述水盒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取放口处,所述外壳的内底面形成有接水槽,所述水泵将所述接水槽内的冷凝水泵送至所述水盒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控制装置和设置于所述接水槽内的水位检测件,所述水位检测件能够检测所述接水槽的当前水位,所述当前水位高于预设水位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水泵将所述接水槽内的冷凝水抽取至所述水盒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控制装置和设置于所述水盒内的水量检测件,所述水量检测件能够检测所述水盒的当前水量,所述当前水量高于预设水量时,所述控制装置发出提示信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挡水塞,所述水盒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用于盛装水液,所述水盒的底表面形成有过流口,所述挡水塞能够封堵或打开所述过流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位于所述风轮的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均位于所述风轮的下方。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内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风轮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能够净化空气的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覆盖所述进风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形成有插槽,所述净化模块可插拔地设置于所述插槽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口形成于所述外壳的顶表面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后表面上,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外壳的顶表面和前表面的连接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能够遮蔽或打开所述出风口。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一方面,用户在需要降低室内湿度的情况下,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第三换热器转换为冷凝器,实现除湿功能。另一方面,用户在不需要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仅需风吹体验时,可以仅启动风轮送风,实现送风功能。又一方面,用户在需要升高室内湿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加湿装置向室内环境补充水汽,从而提高湿度。再一方面,用户在需要调节室内温度的情况下,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中一个为蒸发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中另一个为冷凝器,实现升温和降温中的至少一个调温功能。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换热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转换,进一步提高调温效率。这样,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实现调节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等多个功能,用户不再需要多种电器,解决多种电器占用空间的问题,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其中,挡板关闭通风口,且导风板遮蔽出风口;
图6为图5中所示结构另一个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挡板关闭通风口,且导风板打开出风口;
图7为图5中所示结构又一个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挡板打开通风口,且导风板打开出风口;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冷媒的循环回路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制冷模式下冷媒的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示意性的展示出了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除湿模式下冷媒的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示意性的展示出了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11为图1中所示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所示结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C-C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外壳1;风道1a;进风口1a’;出风口1a”;容纳腔1b;加湿腔1c;加湿口1c’;通风口1c”;取放口1d;接水槽1e;出水口1f;排水口1g;壳体110;开口槽110a;盖板120;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4;风轮5;加湿装置6;挡板7;压缩机8;第一节流器9;第二节流器10;第一支路11;第二支路12;第一开关阀13;第二开关阀14;水盒15;水泵16;控制装置17;水位检测件18;挡水塞19;加热装置201;行走轮202;净化模块203;导风板204;风轮电机205;导风电机206。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顶”、“底”、“前”、“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3、图4和图5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外壳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4、风轮5和加湿装置 6,外壳1形成有风道1a、容纳腔1b和加湿腔1c,风道1a具有进风口1a’和出风口1a”,容纳腔1b与风道1a隔离,加湿腔1c形成有加湿口1c’。也就是说,风道1a和容纳腔1b不连通,风道1a内的气流不会进入容纳腔1b内。
第一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4和风轮5均位于风道1a内,第二换热器3位于容纳腔1b内,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其中一个为蒸发器,第一换热器 2和第二换热器3其中另一个为冷凝器。第三换热器4位于第一换热器2沿风道1a内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下游,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 4连通,以流通冷媒,第三换热器4能够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转换。
具体地,冷凝器是指冷媒放热的热交换装置。蒸发器是指冷媒吸热的热交换装置。
风轮5转动,以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a’进入风道1a,再通过出风口1a”流出,风道1a内气流流动过程中,气流先流经第一换热器2再流经第三换热器4。在仅转动风轮5时,空气调节设备可实现送风功能。
第三换热器4能够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转换是指在设定条件下,第三换热器4能够实现冷凝器功能或者实现蒸发器功能。这样,空气调节设备能够实现除湿功能。具体地,在除湿时,第三换热器4转换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2 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3为冷凝器,风道1a内的气流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吸热,气流内的水汽凝结成冷凝水以使气流呈低温干燥气流,低温干燥气流流经第三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4的冷媒放热以使气流升温,这样,既能够除去室内环境中的水汽,又能够避免大幅降低室内温度,大致实现恒温除湿。
第二换热器3和第一换热器2的热传递相反,即第二换热器3和第一换热器2其中一个的冷媒放热,则第二换热器3和第一换热器2其中另一个的冷媒吸热。如此设计,风道1a内的气流与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以调节气流的温度,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流动至第二换热器3内,以便通过第二换热器3与其他介质换热,以调节冷媒的温度。如此循环,空气调节设备能够实现调温功能。示例性的,在制冷过程中,第三换热器4转换为蒸发器,第一换热器2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3为冷凝器。这样,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 内的冷媒均可以吸热,从而提高制冷效率。
加湿装置6位于加湿腔1c内,加湿装置6能够产生水汽。加湿装置6产生的水汽通过加湿口1c’进入室内环境,从而提高室内环境的湿度,空气调节设备实现加湿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一方面,用户在需要降低室内湿度的情况下,第一换热器2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3为冷凝器,第三换热器4转换为冷凝器,实现除湿功能。另一方面,用户在不需要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仅需风吹体验时,可以仅启动风轮5送风,实现送风功能。又一方面,用户在需要升高室内湿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加湿装置6向室内环境补充水汽,从而提高湿度。再一方面,用户在需要调节室内温度的情况下,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其中一个为蒸发器,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其中另一个为冷凝器,实现升温和降温中的至少一个调温功能。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换热器4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转换,进一步提高调温效率。这样,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实现调节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等多个功能,用户不再需要多种电器,解决多种电器占用空间的问题,用户体验好。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加湿腔1c形成有通风口1c”,通风口1c”连通加湿腔1c和风道1a。如此,风道1a内的气流能够通过通风口1c”吹送至加湿腔 1c内,将加湿装置6产生的水汽吹送至室内环境。这样,一方面,便于加热装置 201产生的水汽快速、远距离挥发至室内环境,提高加湿效率。另一方面,风轮 5达到一物多用的目的,可以不需要单独为加湿装置6配备送风装置,简化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降低成本。
加湿装置6产生水汽的方式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加湿装置6为湿膜,湿膜能够吸收和蒸发水分,以产生水汽。这样,湿膜结构简单且便于装配。
湿膜是指水分能够沿湿膜表面向下渗透被湿膜材料吸收,形成均匀水膜,当干燥的气流流经湿膜材料时,水分子吸收流经其气流的热量而蒸发产生水汽。这样来增加室内环境的湿度。
湿膜材料的具体类型不限,示例性的,湿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有机湿膜、无机湿膜、铝合金网状湿膜、不锈钢刺孔湿膜和/或陶瓷湿膜等。湿膜材料通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很好的自我清洗能力、无毒、耐酸碱、耐霉菌、阻燃及提供水分与空气间最大的接触表面积等特点。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和图11,外壳1包括壳体110和盖板120,壳体 110形成有开口槽110a、风道1a和容纳腔1b,盖板120与壳体110可拆卸连接,盖板120能够盖合开口槽110a,以配合形成加湿腔1c。这样,在需要给湿膜加水时,只需揭开盖板120,将水液通过喷洒或倾倒等方式作用至湿膜上即可。给湿膜加水后,再将盖板120盖合至壳体110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加湿口1c’形成于盖板120上。盖板120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型。
盖板120和壳体110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盖板 120和壳体110卡接。这样,便于快速装卸盖板120。
加湿口1c’的类型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加湿口 1c’包括多个子孔,多个子孔间隔分布在外壳1例如盖板120上。这样,子孔的尺寸可以较小,不仅便于水汽均匀、分散地吹送至室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避免异物或用户的身体部位进入加湿腔1c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挡板7,挡板7能够打开或关闭通风口1c”。例如,在需要加湿的情况下,则可以通过挡板7打开通风口 1c”,风轮5产生的气流能够通过通风口1c”进入加湿腔1c内。在不需要加湿的情况下,则可以通过挡板7关闭通风口1c”,风轮5产生的气流不会进入加湿腔1c,基本都从出风口1a”吹出。这样,使得气流更加集中。
第三换热器4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转换的具体方式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压缩机8、第一节流器9、第二节流器10、第一支路11、第二支路12、第一开关阀13和第二开关阀14,压缩机8、第二换热器3、第一节流器9、第三换热器4、第二节流器10和第一换热器2顺次连通。也就是说,压缩机8、第二换热器3、第一节流器9、第三换热器4、第二节流器10和第一换热器2依次连通构成循环回路,冷媒能够在循环回路内循环流动。压缩机8能够将冷媒转变为高压高温的气态。第一节流器 9和第二节流器10均能够将冷媒节流减压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
第一支路1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器3和第一节流器9之间,第一支路 11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节流器9和第三换热器4之间,第一开关阀13设置于第一支路11上,以打开或关闭第一支路11。在第一开关阀13处于打开的状态下,冷媒通过第一支路11在第二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4之间流动,而不经过第一节流器9,因此,第二换热器3内的冷媒和第三换热器4内的冷媒处于相同的相态,第二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4可以为实现相同功能的热交换装置。在第一开关阀13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冷媒不能够流经第一支路11,冷媒需要通过第一节流器9在第二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4之间流动,因此,第二换热器3内的冷媒和第三换热器4内的冷媒处于不同的相态,第二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4可以为实现不同功能的热交换装置。
第二支路12的一端连接在第三换热器4和第二节流器10之间,第二支路12 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节流器10和第一换热器2之间,第二开关阀14设置于第二支路12上,以打开或关闭第二支路12。在第二开关阀14处于打开的状态下,冷媒通过第二支路12在第三换热器4和第一换热器2之间流动,而不经过第二节流器 10,因此,第三换热器4内的冷媒和第一换热器2内的冷媒处于相同的相态,第三换热器4和第一换热器2为实现相同功能的热交换装置。在第二开关阀14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冷媒不能够流经第二支路12,冷媒需要通过第二节流器10在第三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3之间流动,因此,第三换热器4内的冷媒和第一换热器2内的冷媒处于不同的相态,第三换热器4和第一换热器2可以为实现不同功能的热交换装置。
这里,通过第一开关阀13、第二开关阀14、第一支路11和第二支路12,改变冷媒的流动路径,通过第一节流器9和第二节流器10,改变第三换热器4内的冷媒的相态,以使第三换热器4能够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转换。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10,空气调节设备具有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
在制冷模式下,第一开关阀13关闭且第二开关阀14打开,风轮5、压缩机8、第二换热器3、第一节流器9、第三换热器4和第一换热器2均处于工作状态,第二节流器10处于停止状态,第二换热器3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2 和第三换热器4均为蒸发器。
这里,请参阅图9,由于第一开关阀13关闭且第二开关阀14打开,压缩机8流出的冷媒先进入第二换热器3内,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通过第一节流器 9后,再进入第三换热器4内;第三换热器4的冷媒通过第二支路12直接进入第一换热器2内,第一换热器2内的冷媒回流至压缩机8内。因此,第二换热器3内的冷媒和第三换热器4内的冷媒相态相反,第三换热器4内的冷媒和第一换热器2内的冷媒的相态相同。在制冷模式下,第二换热器3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均为蒸发器。这样,第三换热器4增大了换热面积,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在除湿模式下,第一开关阀13打开且第二开关阀14关闭,风轮5、压缩机8、第二换热器3、第二节流器10、第三换热器4和第一换热器2均处于工作状态,第一节流器9处于停止状态,第二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4均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 2为蒸发器。
这里,请参阅图10,由于第一开关阀13打开且第二开关阀14关闭,压缩机8 流出的冷媒先进入第二换热器3内,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通过第一支路11直接进入第三换热器4内;第三换热器4的冷媒通过第二节流器10后再进入第一换热器2 内,第一换热器2内的冷媒回流至压缩机8内。因此,第二换热器3内的冷媒和第三换热器4内的冷媒相态相同,第三换热器4内的冷媒和第一换热器2内的冷媒的相态相反。在除湿模式下,第二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4均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2为蒸发器。这样,风道1a内的气流先流经第一换热器2除去水汽,再经过第三换热器4升温,从而大致实现恒温除湿。
空气调节设备具有制热模式,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换向阀,换向阀设置于循环回路上,以改变压缩机8流出的冷媒的流动方向,压缩机8的流出的冷媒可以择一地进入第一换热器2或第二换热器3。这样,冷媒在循环回路内可以正向流动或反向流动。
在制冷模式下,第一开关阀13关闭且第二开关阀14打开,风轮5、压缩机8、第二换热器3、第一节流器9、第三换热器4和第一换热器2均处于工作状态,第二节流器10处于停止状态(第二节流器10处于非工作状态,或者冷媒不流经第二节流器10,或者第二节流器10不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冷媒正向流动,压缩机8流出的冷媒先进入第二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通过第一节流器9后,再进入第三换热器4内;第三换热器4的冷媒通过第二支路12直接进入第一换热器2内,第一换热器2内的冷媒回流至压缩机8内。第二换热器3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均为蒸发器。这样,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均吸收风道1a内的气流的热量,实现制冷。
在制热模式下,第一开关阀13关闭且第二开关阀14打开,风轮5、压缩机8、第二换热器3、第一节流器9、第三换热器4和第一换热器2均处于工作状态,第二节流器10处于停止状态。换向阀使得冷媒反向流动,压缩机8流出的冷媒先进入第一换热器2,再依次流经第二开关阀14、第三换热器4、第一节流器9和第二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3内的冷媒回流至压缩机8内。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 均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3为蒸发器。这样,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向风道 1a内的气流放出热量,实现制热。
在除湿模式下,第一开关阀13打开且第二开关阀14关闭,风轮5、压缩机8、第二换热器3、所述第二节流器10、第三换热器4和第一换热器2均处于工作状态,第一节流器9处于停止状态(第一节流器9处于非工作状态,或者冷媒不流经第一节流器9,或者第一节流器9不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冷媒正向流动,压缩机8流出的冷媒先进入第二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4均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2为蒸发器。这样,第一换热器2吸收风道1a内的气流的热量,第三换热器4向风道1a内的气流放出热量,大致实现恒温除湿。
可以理解的是,正向流动和反向流动为相反的两个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性的,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可以不设置换向阀,第一换热器2可以仅作为蒸发器,则第二换热器3为冷凝器,第三换热器 4可以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转换。这样,空气调节设备也可以实现制冷和除湿功能。
第一开关阀13的类型不限,示例性的,第一开关阀13包括但不限于电磁阀。
第二开关阀14的类型不限,示例性的,第二开关阀14包括但不限于电磁阀。
为了提升空气调节设备的制热效率,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空气调节设备包括设置于风道1a内的加热装置201,加热装置201位于风轮5和第三换热器4 之间。一方面,加热装置201能够较为快速地加热风道1a内的气流。这样,加热装置201加热流动的气流,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浴霸,制热更加均匀,制热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加热装置201位于风轮5和第三换热器4之间,以便经过加热装置201加热的气流不会经过第三换热器4的阻挡,减少热量损耗。
示例性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4均不工作的状态下,启动加热装置201和风轮5。这样,通过加热装置201独立实现加热功能。又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风轮5、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 和第三换热器4均工作的状态下,例如,空气调节设备处于制热模式下,启动加热装置201。如此,通过第一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4和加热装置201共同加热风道1a内的气流,制热效果更好。
加热装置201的具体类型不限,示例性的,加热装置201包括但不限于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或电热丝等等。
与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换热的其他介质的类型不限,示例性的,其他介质可以为气体也可以为液体等等。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容纳腔1b 用于盛装水液,第二换热器3能够与容纳腔1b内的水液进行热交换。也就是说,利用水液与第二换热器3内的冷媒换热。这样,可以避免外接气管向容纳腔1b 内引入气流,可以减少外接气管和增设风机,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和减少噪音,还便于在室内空间的任意位置设置本申请的空气调节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容纳腔1b内的水液与第二换热器3内的冷媒存在温差即可实现热交换。
示例性的,由于采用水液与第二换热器3换热,可以不设置连通室外的风管,这样,可以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用于厨房、卫浴间、起居室、客厅或书房等等各种室内空间,使用方便。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13,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水盒15和水泵16,外壳 1形成有取放口1d,水盒15可拆卸地设置于取放口1d处,外壳1的内底面形成有接水槽1e。具体地,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均位于接水槽1e的上方。水泵 16将接水槽1e内的冷凝水泵送至水盒15内。接水槽1e用于承接来自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在外壳1内肆意流动。水泵16将接水槽 1e内冷凝水泵送至水盒15内,避免冷凝水在接水槽1e内长时间留存,便于及时清空接水槽1e。用户可以通过取放口1d拿取水盒15,以将水盒15内的冷凝水倒掉,再将清空的水盒15通过取放口1d放回外壳1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12和图13,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控制装置17和设置于接水槽1e内的水位检测件18,水位检测件18能够检测接水槽1e的当前水位,当前水位高于预设水位时,控制装置17控制水泵16将接水槽1e内的冷凝水抽取至水盒15内。这样,通过控制装置17自动控制水泵16抽水,以避免接水槽1e内的冷凝水溢出等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用户体验好。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水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可以根据接水槽 1e的容积和槽深等确定预设水位。
一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控制装置17和设置于水盒15内的水量检测件,水量检测件能够检测水盒15的当前水量,当前水量高于预设水量时,控制装置17发出提示信息。用户可以根据提示信息来确定需要清空水盒15内的冷凝水,用户体验好。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水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可以根据水盒15 的容积和压缩机8的功率等确定预设水量。
需要说明的是,提示信息的类型不限,提示信息可以为文字信息、图案信息、灯光信息和/或音频信息等等。例如,将提示信息发送至空气调节设备的显示屏上,用户根据可视的提示信息确定需要清空水盒15。又例如,通过发出警报音等音频式的提示信息,用户根据警报音以确定需要清空水盒15。再例如,通过不同色彩的灯光等可视化提示信息确定需要清空水盒15。当然,也可以是可视化提示信息和音频式提示信息等的结合。
容纳腔1b的水液来源不限,示例性,一实施例中,可以是用户直接向容纳腔1b内添加水液,以便水液与第二换热器3换热。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挡水塞19,水盒15位于容纳腔1b内,容纳腔1b用于盛装水液,水盒15的底表面形成有过流口,挡水塞19能够封堵或打开过流口。例如,第二换热器3作为冷凝器时,容纳腔1b内的水流存在加热蒸发的问题,这样会导致容纳腔1b内的水液相较于原水量减少,在容纳腔1b内水液不足时,用户可以通过挡水塞19打开过流口,水盒15内的冷凝水通过过流口进入容纳腔1b内,以补充容纳腔1b的水液。在容纳腔1b不需要补充水液时,挡水塞19封堵过流口。这样能够实现冷凝水的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和成本。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取放口1d形成于外壳1的顶表面。这样,用户可以不弯腰或者弯腰度较小即可取放水盒15。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7,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与外壳1转动连接的导风板204,导风板204能够遮蔽或打开出风口1a”。如此,在不需要使用空气调节设备时,导风板204遮蔽出风口1a”,不仅可以避免杂物通过出风口1a”进入空气调节设备内,还能提高美感。在需要调温或吹风时,导风板204打开出风口1a”,以便风道1a内的气流能够送出出风口1a”。
一实施例中,在加湿模式下,导风板204处于遮蔽出风口1a”的状态,挡板7 处于打开通风口1c”的状态。这样,风轮5驱动气流均通过通风口1c”进入加湿腔 1c。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或吹风模式下,挡板7 处于关闭通风口1c”的状态,导风板204处于打开出风口1a”的状态。这样,风轮 5驱动气流均通过出风口1a”流出风道1a。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挡板7打开通风口1c”,且导风板204打开出风口 1a”。这样,风道1a流出的气流风阻较小,还可以适当地加湿室内环境。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导风板204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导风板204可绕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摆动,以调节上下方向的气流流向。示例性的,导风板204可绕转动轴线向上转动,以使气流向下吹送。或者导风板204可绕转动轴线向下转动,以使气流向上吹送。这样,便于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调节气流吹送方向,用户体验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方是指朝向天花板的方向,下方是指朝向地面的方向。顶侧与上方方向一致,底侧与下方方向一致。前方是指朝向用户的方向,后侧是指背离用户的方向。其中,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水平方向相互垂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加湿装置6位于风轮5的上方,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均位于风轮5的下方。一方面,加湿装置6的位置较高,水汽距离地面较远,便于水汽挥发至室内环境中,加湿效果好,还便于用户给湿膜加水。另一方面,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重量较重,将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 放置于空气调节设备位置较低的部位,空气调节设备的重心靠下,使得空气调节设备能够更加平稳地放置于地面或桌面等承载面上。又一方面,如此布置,结构更加紧凑,空气调节设备的尺寸可以更为小巧。
为进一步便于移动空气调节设备,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空气调节设备包括行走轮202,行走轮202设置于外壳1的底部。行走轮202滚动,以带动空气调节设备移动。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将空气调节设备移动至目标区域。例如,空气调节设备可以方便地在厨房、卫浴间、起居室、客厅或书房等各种室内空间之间快速移动。
行走轮202的类型不限,示例性的,行走轮202包括但不限于万向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空气调节设备包括能够净化空气的净化模块203,净化模块203覆盖进风口1a’。一方面,净化模块203提供净化功能,从而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净化模块203覆盖进风口1a’,进入风道1a 的气流均为净化后气流,不仅能够保证净化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粉尘等进入风道1a,保证风道1a的洁净度。
净化模块203能够净化空气,示例性的,净化模块203的空气净化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去除空气中的粉尘、微生物和/或有害气体等等。这样,通过净化模块 203可以达到吸附PM2.5和/或除异味等效果。例如,可以在起居室、客厅和/或书房等室内空间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可使空气达到净化的效果,改善用户居住环境。
净化模块203的具体类型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净化模块203包括但不限于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滤网)和/或HAF (High AirFlow,超大流量静电滤网)。
净化模块203的具体形状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净化模块203呈扁平状。如此,净化模块203的厚度尺寸较小,便于覆盖进风口 1a’,净化模块203的过流面通常较大,以保证气体均流过净化模块203。
一实施例中,外壳1的外表面形成有插槽,净化模块203可插拔地设置于插槽内。如此设计,便于清洁或更换净化模块203。例如,在需要更换净化模块203 时,将旧的净化模块203拔出,再将新的净化模块203插入插槽内,即可完成更换,操作简单、便捷。
一实施例中,插槽可以朝上开口,这样,从上方插拔净化模块203,便于用户操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加湿口1c’形成于外壳1的顶表面上。在加湿过程中,水汽从外壳1的顶侧送出,这样,水汽距离地面的较远,便于水汽快速扩散至空气中,避免水汽附着至地面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进风口1a’形成于外壳1的后表面上,出风口1a”形成于外壳1的顶表面和前表面的连接处。一方面,出风口1a”距离进风口1a’较远,从而避免出风口1a”送出的气流被吸入进风口1a’内。另一方面,出风口 1a”的位置较高,从出风口1a”送出的气流偏向上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风口 1a”的气流直接吹向用户,舒适度好,又便于出风口1a”向远处送风,送风距离可以较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进风口1a’位于外壳1的后表面的下部。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进风口1a’和出风口1a”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避免出风口1a”送出的气流被吸入进风口1a’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外壳1的后表面形成有出水口1f,出水口1f 与容纳腔1b连通。这样,在需要更换容纳腔1b内的水液时,可以通过出水口 1f将容纳腔1b内水液排出,以便更换新的水液。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出水口1f位于容纳腔1b的下部位。这样,便于充分排尽容纳腔1b内的水液。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12,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平行设置,且第一换热器2的换热面积与第三换热器4的换热面积相等。一方面,第一换热器2 与第三换热器4平行设置能够有效减小外壳1尺寸,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又一方面,这样,能够使得气流在第一换热器2与第三换热器4的共同作用下,充分除去气流中的水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相互之间可以抵接接触也可以存在一定间隙。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三换热器4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也就是说,第三换热器4倾斜设置,这样,相较于上下方向上的同等高度,第三换热器4的表面积更大,即第三换热器4的换热面积更大,换热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竖直面是指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基准平面。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一换热器2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也就是说,第一换热器2倾斜设置,这样,相较于上下方向上的同等高度,第一换热器2的表面积更大,即第一换热器2的换热面积更大,换热效果更好。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外壳1的后表面形成有排水口1g,排水口1g 与接水槽1e连通。这样,便于及时、快速排出接水槽1e内的水液。例如,在除湿模式或制冷模式下,若环境湿度较大、水分多,例如在卫浴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用户可在排水口1g接排水管,可立即将接水槽1e内的冷凝水排出,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排水口1g位于接水槽1e的位置最低处。如此,便于充分排尽接水槽1e内的冷凝水。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需要使用出水口1f和排水口1g时,可以通过封堵件封堵出水口1f和排水口1g。在需要使用出水口1f和排水口1g时,将封堵件拔出即可。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二换热器3和压缩机8分别位于第一换热器2沿水平方向的两侧。这样布局更加紧凑,以便空气调节设备更加小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均与控制装置17电连接的风轮电机205和导风电机206,风轮电机205与风轮5驱动连接,导风电机206与导风板204驱动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控制装置17控制导风电机206,以驱动导风板 204转动,控制风轮电机205,以驱动风轮5转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11,导风电机206驱动导风板204转动至出风口 1a”的下边缘,风轮5驱动气流向上吹风。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11,导风电机206驱动导风板204转动至出风口1a”的上边缘,风轮5驱动气流向下吹风。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送风方向。
导风电机206的具体类型不限,示例性的,导风电机206包括但不限于步进电机。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12,控制装置17、风轮电机205和导风电机206 均位于风轮5远离第二换热器3的一侧,控制装置17和导风电机206均位于风轮电机205的上方,压缩机8位于风轮电机205的下方。如此设计,外壳1内部结构布局紧凑。
风轮5的具体类型不限,示例性的,风轮5包括但不限于贯流风轮5,贯流风轮5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贯流风轮5的风力较大且噪音较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
外壳(1),形成有风道(1a)、容纳腔(1b)和加湿腔(1c),所述风道(1a)具有进风口(1a’)和出风口(1a”),所述容纳腔(1b)与所述风道(1a)隔离,所述加湿腔(1c)形成有加湿口(1c’);
第一换热器(2),位于所述风道(1a)内;
第二换热器(3),位于所述容纳腔(1b)内,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其中一个为蒸发器,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其中另一个为冷凝器;
第三换热器(4),位于所述风道(1a)内,所述第三换热器(4)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沿所述风道(1a)内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下游,所述第一换热器(2)、所述第二换热器(3)和所述第三换热器(4)连通,以流通冷媒,所述第三换热器(4)能够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转换;
风轮(5),位于所述风道(1a)内;
加湿装置(6),位于所述加湿腔(1c)内,所述加湿装置(6)能够产生水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腔(1c)形成有通风口(1c”),所述通风口(1c”)连通所述加湿腔(1c)和所述风道(1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挡板(7),所述挡板(7)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风口(1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6)为湿膜,所述湿膜能够吸收和蒸发水分,以产生水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110)和盖板(120),所述壳体(110)形成有开口槽(110a)、所述风道(1a)和所述容纳腔(1b),所述盖板(120)与所述壳体(110)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120)能够盖合所述开口槽(110a),以配合形成所述加湿腔(1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压缩机(8)、第一节流器(9)、第二节流器(10)、第一支路(11)、第二支路(12)、第一开关阀(13)和第二开关阀(14),所述压缩机(8)、所述第二换热器(3)、所述第一节流器(9)、所述第三换热器(4)、所述第二节流器(10)和所述第一换热器(2)顺次连通;
所述第一支路(1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3)和所述第一节流器(9)之间,所述第一支路(11)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器(9)和所述第三换热器(4)之间,所述第一开关阀(1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11)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支路(11);
所述第二支路(1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换热器(4)和所述第二节流器(10)之间,所述第二支路(1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节流器(10)和所述第一换热器(2)之间,所述第二开关阀(14)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12)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支路(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具有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
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阀(13)关闭且所述第二开关阀(14)打开,所述风轮(5)、所述压缩机(8)、所述第二换热器(3)、所述第一节流器(9)、所述第三换热器(4)和所述第一换热器(2)均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二节流器(10)处于停止状态,所述第二换热器(3)为冷凝器,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4)均为蒸发器;
在所述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阀(13)打开且所述第二开关阀(14)关闭,所述风轮(5)、所述压缩机(8)、所述第二换热器(3)、所述第二节流器(10)、所述第三换热器(4)和所述第一换热器(2)均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一节流器(9)处于停止状态,所述第二换热器(3)和所述第三换热器(4)均为冷凝器,所述第一换热器(2)为蒸发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b)用于盛装水液,所述第二换热器(3)能够与所述容纳腔(1b)内的水液进行热交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水盒(15)和水泵(16),所述外壳(1)形成有取放口(1d),所述水盒(15)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取放口(1d)处,所述外壳(1)的内底面形成有接水槽(1e),所述水泵(16)将所述接水槽(1e)内的冷凝水泵送至所述水盒(15)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控制装置(17)和设置于所述接水槽(1e)内的水位检测件(18),所述水位检测件(18)能够检测所述接水槽(1e)的当前水位,所述当前水位高于预设水位时,所述控制装置(17)控制所述水泵(16)将所述接水槽(1e)内的冷凝水抽取至所述水盒(15)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控制装置(17)和设置于所述水盒(15)内的水量检测件,所述水量检测件能够检测所述水盒(15)的当前水量,所述当前水量高于预设水量时,所述控制装置(17)发出提示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挡水塞(19),所述水盒(15)位于所述容纳腔(1b)内,所述容纳腔(1b)用于盛装水液,所述水盒(15)的底表面形成有过流口,所述挡水塞(19)能够封堵或打开所述过流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6)位于所述风轮(5)的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4)均位于所述风轮(5)的下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1a)内的加热装置(201),所述加热装置(201)位于所述风轮(5)和所述第三换热器(4)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行走轮(202),所述行走轮(202)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能够净化空气的净化模块(203),所述净化模块(203)覆盖所述进风口(1a’)。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表面形成有插槽,所述净化模块(203)可插拔地设置于所述插槽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口(1c’)形成于所述外壳(1)的顶表面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a’)形成于所述外壳(1)的后表面上,所述出风口(1a”)形成于所述外壳(1)的顶表面和前表面的连接处。
20.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与所述外壳(1)转动连接的导风板(204),所述导风板(204)能够遮蔽或打开所述出风口(1a”)。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73350.5U CN216868674U (zh) | 2022-02-10 | 2022-02-10 |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73350.5U CN216868674U (zh) | 2022-02-10 | 2022-02-10 |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68674U true CN216868674U (zh) | 2022-07-01 |
Family
ID=82154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73350.5U Active CN216868674U (zh) | 2022-02-10 | 2022-02-10 |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68674U (zh) |
-
2022
- 2022-02-10 CN CN202220273350.5U patent/CN2168686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77675B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EP1785678A2 (en) | Air conditioner | |
KR20160100055A (ko) | 제습기 | |
CN108266800B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KR101825873B1 (ko) | 바이패스를 이용한 히트파이프 공기조화장치 | |
CN108006837B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JP2004177074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KR101840588B1 (ko) | 히트파이프를 이용한 공기조화장치 | |
CN21147609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8087985B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8006834B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JP5228344B2 (ja) | 換気空調装置 | |
CN216868674U (zh) |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243107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6624929A (zh) |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1400064U (zh) | 加湿装置、空调器 | |
CN219103274U (zh) | 整体式热泵空调 | |
KR20210090833A (ko) | 공기조화장치 | |
CN219103235U (zh) |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 |
KR20030030472A (ko) | 환기장치 | |
CN217685808U (zh) | 用于空调机组的接水盘及空调机组 | |
JP3546837B2 (ja) | 加湿器 | |
CN217685440U (zh) | 空调机组 | |
CN118328535A (zh) | 整体式热泵空调 | |
CN219955637U (zh) | 一种室内新风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