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6694U - 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及其阴角转角件、阳角转角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及其阴角转角件、阳角转角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16694U CN216516694U CN202121641311.8U CN202121641311U CN216516694U CN 216516694 U CN216516694 U CN 216516694U CN 202121641311 U CN202121641311 U CN 202121641311U CN 216516694 U CN216516694 U CN 2165166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kirting line
- corner
- embedded
- embedded type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及其阴角转角件、阳角转角件,内嵌式踢脚线包括用于布置在踢脚线槽口内墙面上的内侧安装部,以及用于布置在踢脚线槽口顶墙面的顶侧安装部,所述内侧安装部和顶侧安装部一体式连接形成倒L形结构,该内嵌式踢脚线用于安装在开设有踢脚线槽口的墙角内,并通过配套的转角件实现转角,不仅能有效避免踢脚线上侧堆积灰尘,使布置在墙角处的家具紧靠墙面摆放,而且通过转角件使踢脚线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的直角拐角适配,实现转角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在阴角转角处的连接,避免将内嵌式踢脚线剪切成45度角进行拼接所存在的加工安装困难及影响工艺美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及其阴角转角件、阳角转角件。
背景技术
踢脚线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一方面能有效保护地板和墙面,踢脚线安装后,能够与墙面和地板结合牢固,避免外力碰撞之后,对墙面和地面造成破坏,减少墙体变形,同时也可以减少因拖地而将墙面弄脏,导致难以清理;另一方面,踢脚线还能起到视觉平衡的效果,使地面和墙面能够很好的相呼应,具有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
现有技术中,踢脚线安装工序通常安排在墙面粉饰完成及地板(地砖)铺设完成步骤之后进行,踢脚线的安装方法通常包括:一、直接采用射钉将踢脚线固定在墙上或者将踢脚线粘贴到墙面上;二、预先在墙面上安装与踢脚线安装结构适配的扣条,再将踢脚线固定在扣条上;其他也有采用在墙上钻孔然后打入木楔并固定安装木条,然后将踢脚线固定在木条上的安装方式。不论采用上述踢脚线安装方法中的哪一种方式,都是直接将踢脚线固定在墙面上,踢脚线向墙内空间“凸起”,在墙面形成突出部位,不仅踢脚线上容易积灰,而且影响家具布置。针对此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嵌入式安装踢脚线的产品,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184160U名称为“一种嵌入式装配化安装的踢脚线组件”的第一对比专利文件中,其公开了通过在墙面基层上开设卡槽,然后将踢脚线及其组件安装在卡槽内的方式,另一件授权公开号为CN208267310U名称为“嵌入式踢脚线”的第二对比专利文件中,也公开了在墙体上开设嵌入槽,然后将固定条设置在嵌入槽内,并安装包括木制连接部和金属盖板的踢脚线的技术方案。但从两篇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看到,两者的踢脚线主体部位仍然布置在以墙面为基准的外侧部位,并没有完全解决踢脚线在墙面形成突出部位所带来的问题;而且采用这种安装方式的踢脚线后,踢脚线如何在转角部位实现转角连接,使转角两侧的踢脚线平整过渡的问题,也是改变安装方式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第一对比专利文件和第二对比专利文件中均没有涉及相关方案,而且该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踢脚线的装饰美观程度;此外,第一对比专利文件和第二对比专利文件中的踢脚线安装都是采用先安装固定件(第一对比专利文件采用塑料卡件,第二对比专利文件采用木制连接部),再将踢脚线主体结构安装其上的方法,该安装过程较为复杂,安装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设计踢脚线的结构形式,解决踢脚线在安装和使用功能上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踢脚线在转角部位实现转角过渡的问题,都是该领域技术人员重点研究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至少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通常将踢脚线安装在以墙面为基准的外侧部位,使得踢脚线在墙面形成突起部位,进而造成踢脚线容易积灰及影响家具布置的问题,提供一种内嵌式踢脚线,该内嵌式踢脚线用于安装在开设有踢脚线槽口的墙角内,能有效避免踢脚线上侧堆积灰尘,并且由于踢脚线内嵌式安装,能使布置在墙角处的家具紧靠墙面摆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各方面。
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包括用于布置在踢脚线槽口内墙面上的内侧安装部,以及用于布置在踢脚线槽口顶墙面的顶侧安装部,所述内侧安装部和顶侧安装部一体式连接形成倒L形结构。
在墙面上靠近地板的部位开设有踢脚线槽口,踢脚线槽口内的墙面为内墙面,踢脚线槽口的顶部为顶墙面,所述踢脚线槽口上部的墙面为墙体装饰面,本申请的内嵌式踢脚线包括内侧安装部和顶侧安装部,内嵌式踢脚线安装在踢脚线槽口后,内侧安装部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贴合,顶侧安装部与踢脚线槽口顶墙面贴合,从而形成对墙体保护、装饰美化。
由于这种结构形式的踢脚线安装在踢脚线槽口内,因此避免了踢脚线顶部积灰,而且由于踢脚线是内嵌式安装,踢脚线的内侧安装部和顶侧安装部均布置在踢脚线槽口中,能使布置在墙角处的家具紧靠墙面摆放。
此外,采用这种结构的内嵌式踢脚线,内嵌式踢脚线与地板之间形成槽口空间,能进一步作为灯饰装饰设备的安装部位,提高内嵌式踢脚线的装饰美化效果。这种内嵌式踢脚线形成的安装空间能容纳灯饰装饰设备,同样不会对家具布置造成影响,而且也能有效避免安装其中的灯饰装饰设备遭受误撞损坏,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地,内嵌式踢脚线通过内侧安装部与墙体内墙面粘接和/或通过顶侧安装部与墙体顶墙面粘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顶侧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向墙体装饰面延伸的挡边。
通过设置挡边,能将开设在墙体装饰面的踢脚线槽口棱边遮挡,对墙体装饰面形成良好的收边效果,能有效保护墙体棱边,同时,挡边还能将顶侧安装部与踢脚线槽口顶墙面之间的安装间隙进行遮挡,进一步从多方面提高内嵌式踢脚线的装饰美化效果。
优选的,该内嵌式踢脚线还包括连接在内侧安装部上的底侧安装部,所述底侧安装部用于布置在踢脚线槽口的底面。当铺设在踢脚线槽口底面的地板采用木制地板时,为了避免木制地板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发生伸缩而产生翘曲、变形现象,需要在木制地板与墙面之间留设工艺间隙,通过在内嵌式踢脚线上设置底侧安装部,底侧安装部能将留设的工艺间隙隐藏覆盖掉,达到良好的装饰视觉效果。
优选的,所述内侧安装部、顶侧安装部和底侧安装部中一个或多个部位的安装面上设置有沟槽。
内嵌式踢脚线在安装时,其内侧安装部安装在踢脚线槽口内墙面上,顶侧安装部安装在踢脚线槽口顶墙面上,底侧安装部安装在地板上,在内嵌式踢脚线的各部位的安装部位设置沟槽,能加大各部位与安装面之间的间隙,沟槽也就能容纳更多的粘接胶,增大接触面面积,使得内嵌式踢脚线在与墙体粘接时,提高粘接力,保证内嵌式踢脚线安装牢固。
优选的,所述内侧安装部为中间设有矩形槽的长方体结构,且所述矩形槽上设有贯穿长方体结构侧面的开口,所述顶侧安装部采用薄片板状结构。
采用长方体结构的内侧安装部,使内侧安装部一侧布置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加大接触面积,便于实现内嵌式踢脚线的粘接安装,同时内侧安装部的另一侧形成槽口空间,使容纳灯饰装饰设备的安装空间较大且较为规则;顶侧安装部采用薄片板状结构,一侧用于安装在踢脚线槽口顶墙面,另一侧与内侧安装部和地板间形成方形的槽口空间。
对应地,针对上述所述内嵌式踢脚线如何在阴角转角部位实现转角过渡,提供一种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包括高度与内嵌式踢脚线高度对应的阴角转角主体部,所述阴角转角主体部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用于贴合踢脚线槽口内墙面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以及相对侧的第三连接面和第四连接面,所述第三连接面和第四连接面上均设有用于连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的阴角连接部,所述阴角连接部与内嵌式踢脚线连接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与对应侧的内嵌式踢脚线的安装侧平齐,所述阴角转角主体部还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第五端面和第六端面,所述第五端面或第六端面上设置有转角细柱,该转角细柱用于填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的挡边形成的缺口。
通过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阴角转角主体部的矩形角正好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的直角拐角适配,能实现转角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在阴角转角处的连接,避免将内嵌式踢脚线剪切成45度角进行拼接所存在的加工安装困难及影响工艺美观;阴角连接部与内嵌式踢脚线连接后,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与相应侧的内嵌式踢脚线的安装侧平齐,从而保证内嵌式踢脚线和阴角转角件均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贴合,避免内嵌式踢脚线、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之间产生间隙,同时阴角转角主体部与内嵌式踢脚线高度对应,不仅提升了内嵌式踢脚线的光滑、平整和美观程度,而且大幅度降低了采用填缝胶勾缝所耗费的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
采用长方体结构的阴角转角主体部,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与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连接后,当内嵌式踢脚线上设置有挡边时,由于挡边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高度,两侧的挡边在接头部位会形成缺口,通过在端面(第五端面或第六端面)设置转角细柱,从而填补该缺口,使内嵌式踢脚线通过阴角转角件实现平整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转角细柱为长方体结构,其高度与内嵌式踢脚线的挡边高度对应,其长度和宽度相同,均与内嵌式踢脚线的挡边厚度对应。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转角细柱,使阴角转角件更加注重细节设计,从而保证内嵌式踢脚线在阴角转角处的装配质量,大幅度提高可视挡边的装饰美观程度。
优选的,所述顶侧安装部和底侧安装部均为薄片板状结构,所述阴角转角主体部为正方体结构,且所述第三连接面和第四连接面上开设有过渡缺口,形成圆滑过渡曲面,使得连接部与内嵌式踢脚线连接后,所述圆滑过渡曲面同时与内侧安装部、顶侧安装部和底侧安装部的内侧平整过渡。
采用该结构形式的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不仅能避免内嵌式踢脚线在转角部位形成直角棱边,避免产生误碰擦伤,同时能有效降低转角件的体积厚度,使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与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连接后平整过渡,视觉效果更加简约、精致,更重要的是,使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同样形成用于装配灯饰装饰的槽口空间,使转角处的灯饰设备同样隐藏在墙体装饰面基准以内,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的这种结构设计,同样不会对家具布置造成影响,而且也同样有效避免安装其中的灯饰装饰设备遭受误撞损坏,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同样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用于上述所述内嵌式踢脚线的阳角转角连接,包括高度与内嵌式踢脚线高度对应的阳角转角主体部,所述阳角转角主体部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用作装饰面且相互垂直的第一装饰面和第二装饰面,以及相对侧的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上均设有用于连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的阳角连接部,所述阳角连接部与内嵌式踢脚线连接后,所述第一装饰面和第二装饰面与对应侧的内嵌式踢脚线的装饰侧平齐,所述阳角转角主体部上还连接有顶部压缝片,该顶部压缝片用于填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的顶侧安装部所形成的缺口,所述顶部压缝片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向墙体装饰面延伸的转角件挡边。
采用长方体形状的阳角转角主体部后,阳角转角主体部的矩形角正好与墙体的直角拐角适配,能实现转角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在阳角转角处的连接,避免将内嵌式踢脚线剪切成45度角进行拼接所存在的加工安装困难及影响工艺美观;阳角连接部与内嵌式踢脚线连接后,第一装饰面和第二装饰面与相应侧的内嵌式踢脚线的装饰侧平齐,从而实现内嵌式踢脚线与阳角转角件的平整过渡;采用长方体结构的阳角转角主体部,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与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连接后,两侧内嵌式踢脚线的顶侧安装部在交汇部位形成缺口,通过在阳角转角主体部上设置顶部压缝片,从而使阳角转角处的踢脚线槽口顶墙面也通过转角件实现保护和装饰,避免在转角处中断,也就是通过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对阳角转角部位的踢脚线槽口顶墙面间隙进行遮蔽隐藏,达到良好的装饰效果,同时也使内嵌式踢脚线通过阳角转角件实现平整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压缝片为正方形薄片结构,其厚度与内嵌式踢脚线顶侧安装部的厚度对应,其边长相同,均与内嵌式踢脚线顶侧安装部的宽度对应。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顶部压缝片,使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更加注重细节设计,从而保证内嵌式踢脚线在阳角转角处的装配质量,大幅度提高阳角转角件的装饰美观程度。
通过设置转角件挡边,能将墙体阳角拐角处开设在墙体装饰面的踢脚线槽口棱边遮挡,对墙体阳角拐角处的墙体装饰面形成良好的收边效果,能有效保护墙体阳角拐角处的棱边,同时,转角件挡边还能将阳角转角件的顶部压缝片与踢脚线槽口顶墙面之间的安装间隙进行遮挡,多方面进一步提高踢脚线的装饰美化效果。
优选的,所述阳角转角主体部上还连接有底部压缝片,该底部压缝片用于填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的底侧安装部所形成的缺口。
当地板采用木制地板时,为了避免木制地板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发生伸缩而产生翘曲、变形现象,需要在木制地板与墙面之间留设工艺间隙,而此时采用带有底侧安装部的内嵌式踢脚线,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在底侧安装部的交汇位置形成缺口,通过在阳角转角主体部上设置底部压缝片,从而使阳角转角处的木制地板也通过阳角转角件实现保护和装饰,避免在转角处中断,也就是通过阳角转角件对阳角转角部位的木制地板的间隙进行遮蔽隐藏,达到良好的装饰效果,同时也使内嵌式踢脚线通过阳角转角件实现平整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压缝片为正方形薄片结构,其厚度与内嵌式踢脚线底侧安装部的厚度对应,其边长相同,均与内嵌式踢脚线底侧安装部的宽度对应。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底部压缝片,使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更加注重细节设计,从而保证内嵌式踢脚线在阳角转角处的装配质量,大幅度提高阳角转角件的装饰美观程度。
优选的,所述顶部压缝片的底面与阳角转角主体部的顶面平齐,且所述顶部压缝片与阳角转角主体部的顶部构成一体式正方形薄板结构,该一体式正方形薄板结构与内嵌式踢脚线的顶侧安装部尺寸对应,所述底部压缝片的底面与阳角转角主体部的底面平齐,且所述底部压缝片与阳角转角主体部的底部构成一体式正方形薄板结构,该一体式正方形薄板结构与内嵌式踢脚线的底侧安装部尺寸对应。
将顶部压缝片的底面与长方体结构的阳角转角主体部顶面设置为平齐的结构形式,使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在用于阳角转角处的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连接时,不仅将阳角转角处的踢脚线槽口顶墙面装饰和美化,而且能避免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顶部压缝片与内嵌式踢脚线的顶侧安装部之间产生台阶,保证内嵌式踢脚线在阳角转角处的工艺装配质量,将顶部压缝片与内嵌式踢脚线的顶侧安装部设计为结构和尺寸对应的方式,使内嵌式踢脚线和阳角转角件的顶部压缝片实现平整对齐装配,形成直角转角;将底部压缝片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设置为平齐的结构形式,使阳角转角件在用于阳角转角处的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连接时,能有效遮挡木制地板与墙体之间的工艺间隙,而且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与木制地板紧密贴合,保证工艺安装质量,将底部压缝片与内嵌式踢脚线的底侧安装部设计为结构和尺寸对应的方式,使内嵌式踢脚线和阳角转角件实现平整对齐装配,形成直角转角;同时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的底部压缝片和顶部压缝片,内嵌式踢脚线和阳角转角件两者的结构形成呼应,达到较好的装饰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阳角转角主体部的第三安装面与连接于第四安装面上的内嵌式踢脚线的安装侧平齐,所述第四安装面与连接于第三安装面上的内嵌式踢脚线的安装侧平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避免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之间产生间隙,避免因产生间隙而采用填缝胶勾缝所耗费的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上的内嵌式踢脚线不会发生干涉,并且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也与阳角转角件紧密贴合,提升了内嵌式踢脚线的光滑、平整和美观程度,达到较好的装饰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申请的内嵌式踢脚线结构,使踢脚线嵌入式安装在墙体的踢脚线槽口内,美观程度高,内嵌式踢脚线是在墙体装饰面和地板安装施工工序后安装,不会对踢脚线造成施工的第二次污染,而且这种内嵌式踢脚线安装完成后,内嵌式踢脚线与地板之间形成槽口空间,能进一步作为灯饰装饰的安装部位,提高踢脚线的装饰美化效果;
2、通过在顶侧安装部上设置挡边,能将开设在墙体装饰面的踢脚线槽口棱边遮挡,对墙体装饰面形成良好的收边效果,能有效保护墙体棱边,同时,挡边还能将顶侧安装部与踢脚线槽口顶墙面之间的安装间隙进行遮挡,进一步从多方面提高内嵌式踢脚线的装饰美化效果;
3、通过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阴角转角主体部的矩形角正好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的直角拐角适配,能实现转角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在阴角转角处的连接,避免将内嵌式踢脚线剪切成45度角进行拼接所存在的加工安装困难及影响工艺美观;阴角连接部与内嵌式踢脚线连接后,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与相应侧的内嵌式踢脚线的安装侧平齐,从而保证内嵌式踢脚线和阴角转角件均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贴合,避免内嵌式踢脚线、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之间产生间隙,同时阴角转角主体部与内嵌式踢脚线高度对应,不仅提升了内嵌式踢脚线的光滑、平整和美观程度,而且大幅度降低了采用填缝胶勾缝所耗费的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内嵌式踢脚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内嵌式踢脚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内嵌式踢脚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再一种实施方式的内嵌式踢脚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内嵌式踢脚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的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与内嵌式踢脚线待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中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3中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与内嵌式踢脚线待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3中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与内嵌式踢脚线待装配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4中内嵌式踢脚线整装系统中各组件分散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4中内嵌式踢脚线整装系统中各组件分散状态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4中内嵌式踢脚线整装系统中各组件装配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4中内嵌式踢脚线整装系统中各组件装配状态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内嵌式踢脚线,11-内侧安装部,111-安装侧,112-装饰侧,113- 上底侧,114-下底侧,11a-沟槽,11b-矩形槽,11c-开口,12-顶侧安装部,13- 底侧安装部,14-挡边,2-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1-阴角转角主体部,211- 第一安装面,212-第二安装面,213-第三连接面,214-第四连接面,215-第五端面,216-第六端面,217-圆滑过渡曲面,217a-曲面上板,217b-曲面下板,22- 阴角连接部,23-转角细柱,3-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1-阳角转角主体部, 311-第一装饰面,312-第二装饰面,313-第三安装面,314-第四安装面,315-第五上底面,316-第六下底面,32-阳角连接部,33-顶部压缝片,34-转角件挡边,35-底部压缝片,4-地板,5-墙面,51-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2-踢脚线槽口顶墙面, 53-墙体装饰面,d1-内嵌式踢脚线高度,d2-阴角转角主体部高度,d3-阳角转角主体部高度,6-中接件,61-过渡部,62-中接连接部62,7-端封件,71-端封部 71,72-端封连接部,73-端封延伸部,9-踢脚线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布置在踢脚线槽口9内,该踢脚线槽口9开设在墙面5上靠近地板4的部位,踢脚线槽口9 包括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和踢脚线槽口顶墙面52,未开设踢脚线槽口9的为墙体装饰面53,所述内嵌式踢脚线1包括用于布置在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上的内侧安装部11,以及用于布置在踢脚线槽口顶墙面52的顶侧安装部12,所述内侧安装部11和顶侧安装部12一体式连接,并呈倒L形结构,内嵌式踢脚线1 安装在踢脚线槽口9后,内侧安装部11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贴合,顶侧安装部12与踢脚线槽口顶墙面52贴合,从而形成对墙体保护、装饰美化。
采用本实施例中结构形式的内嵌式踢脚线1安装在踢脚线槽口9内,能避免内嵌式踢脚线1的顶部积灰,而且由于内嵌式安装,内嵌式踢脚线1的内侧安装部11和顶侧安装部12均布置在踢脚线槽口9中,所以能使布置在墙角处的家具紧靠墙面摆放;此外,内嵌式踢脚线1的安装工序布置在完成墙体装饰面53和地板4施工完成后,采用内嵌式踢脚线1的结构形式,内嵌式踢脚线1 的外侧与地板4之间形成槽口空间,能进一步作为灯饰装饰的安装部位,提高内嵌式踢脚线1的装饰美化效果,并且槽口空间能容纳灯饰装饰设备,不会对家具布置造成影响,家具能根据需要仅靠墙体装饰面53布置,也能有效避免安装在槽口空间的灯饰装饰设备遭受误撞损坏,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为了方便施工,提高内嵌式踢脚线的安装效率,内嵌式踢脚线1优选选用粘接连接的方式安装,通过内侧安装部11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粘接,并且同时或单独通过顶侧安装部12与踢脚线槽口顶墙面52粘接固定。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图5所示,所述内侧安装部11 采用中间设有矩形槽11b的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的内侧安装部11包括安装侧111、装饰侧112、上底侧113和下底侧114,所述安装侧111贴合安装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上,所述装饰侧112位于安装侧111相对一侧,装饰侧112 布置在外侧用作装饰面,上底侧113贴合安装于踢脚线槽口顶墙面52上,下底侧114贴合安装于地板4上,上述所述贴合安装为理想状态,实际安装时存在间隙,并且安装侧111和上底侧113在安装时,需要打粘接胶粘接,进行固定安装,粘接胶充斥在间隙内。矩形槽11b上设有贯穿安装侧111的开口11c,矩形槽11b和开口11c沿内嵌式踢脚线的长度延伸至端部,所述顶侧安装部12采用薄片板状结构,带开口11c的矩形槽11b既可以用于布置线路,也可以用作安装内嵌式踢脚线1的固定结构,采用扣条安装或者在矩形槽11b内打胶安装。采用长方体结构的内侧安装部11,使内侧安装部11的安装侧111布置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加大接触面积,便于实现内嵌式踢脚线1的粘接安装,同时内侧安装部11的装饰侧112、薄片板状结构的顶侧安装部12和地板4之间形成槽口空间,使槽口空间较大且呈规则矩形状,不仅能提高内嵌式踢脚线的装饰美化程度,而且能有相对更大的空间布置灯饰装饰设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顶侧安装部12上设置有用于向墙体装饰面53延伸的挡边14,顶侧安装部12的一侧连接内侧安装部,另一侧连接挡边12,也就是将挡边14布置在顶侧安装部12的外侧边沿处,挡边12优选采用条形薄板状结构,通过设置挡边14,能将开设在墙体装饰面51的踢脚线槽口9的棱边遮挡,对墙体装饰面51形成良好的收边效果,能有效保护墙体棱边,同时,挡边12还能将顶侧安装部12与踢脚线槽口顶墙面 52之间的安装间隙进行遮挡,进一步从多方面提高内嵌式踢脚线1的装饰美化效果;进一步地,内嵌式踢脚线1还包括连接在内侧安装部11上的底侧安装部 13,所述底侧安装部13用于布置在踢脚线槽口9的底面,也就是布置在地板4 上,所述底侧安装部13设置在装饰侧112,且靠近下底侧114,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底侧安装部13采用条形薄板状结构,且底侧安装部13的底面与下底侧14平齐,其厚度与矩形槽11b到下底侧14的厚度相同,且所述底侧安装部 13的长度贯串内嵌式踢脚线的长度方向。设置底侧安装部13的目的在于:当地板4采用木制地板时,为了避免木制地板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发生伸缩而产生翘曲、变形现象,需要在木制地板与墙面(本实施例中为踢脚线槽口内墙面 51)之间留设工艺间隙,通过在内嵌式踢脚线1上设置底侧安装部13,底侧安装部13能将留设的工艺间隙隐藏覆盖掉,达到良好的装饰视觉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内侧安装部11、顶侧安装部及底侧安装部13上均设置有沟槽11a,所述沟槽11a能增大内嵌式踢脚线1在各接触部位的接触面积和接触间隙,就能容纳更多的粘接胶,使得内嵌式踢脚线1在安装时,提高粘接力,保证内嵌式踢脚线1安装牢固。
本实施例的内嵌式踢脚线优选采用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踢脚线阴角转角件,如图6-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及其装配结构。
以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内嵌式踢脚线结构来说明其如何在阴角转角部位实现转角过渡。如图2所示,该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包括阴角转角主体部 21,其高度为d2,内嵌式踢脚线1的高度为d1,d1=d2,阴角转角主体部21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用于贴合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的第一安装面211和第二安装面212,所述第一安装面211和第二安装面212相互垂直,长方体结构的阴角转角主体部21还包括第三连接面213和第四连接面214,所述第三连接面213和第四连接面214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面211和第二安装面212的相对侧,第三连接面213和第四连接面214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1的阴角连接部22,所述阴角连接部22与内嵌式踢脚线1连接后,所述第一安装面 211和第二安装面212分别与对应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的安装侧111平齐,所述阴角转角主体部21还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第五端面215和第六端面216,所述第六端面216上设置有转角细柱23,由于阴角转角主体部的第五端面和第六端面对称,因此,也可以将转角细柱23设置在第五端面215上,转角细柱23用于填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1的挡边14形成的缺口。采用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阴角转角主体部21的矩形角(即第一安装面211和第二安装面212构成的垂直结构)正好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的直角拐角适配,能实现转角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在阴角转角处的连接,避免将内嵌式踢脚线1剪切成45度角进行拼接所存在的加工安装困难及影响工艺美观;阴角连接部22与内嵌式踢脚线1连接后,第一安装面211和第二安装面212与相应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的安装侧111平齐,能保证内嵌式踢脚线1和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均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贴合,避免内嵌式踢脚线1、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之间产生间隙,同时阴角转角主体部21与内嵌式踢脚线1 的高度相同,采用本实施例的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使内嵌式踢脚线1和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的装配结构光滑、平整和美观程度,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因踢脚线装配结构和墙体之间存在间隙而采用填缝胶勾缝所耗费的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
采用长方体结构的阴角转角主体部21,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与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连接后,当内嵌式踢脚线1上设置有挡边14时,由于挡边14 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高度,两侧的挡边14在交汇接头部位会形成缺口,通过在第六端面216上设置转角细柱23,从而填补该缺口,使内嵌式踢脚线1通过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实现平整过渡。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转角细柱23采用正方体结构形式,转角细柱23的高度与内嵌式踢脚线1中挡边14的高度相同,转角细柱23的边长与内嵌式踢脚线1中挡边14的厚度对应,使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更加注重细节设计,能提升内嵌式踢脚线1在阴角转角处的装配质量和工艺品质,大幅度提高内嵌式踢脚线1中最凸显部位—挡边14的装饰美观程度,本实施例是以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采用相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当采用不同的结构时,转角细柱23采用长方体结构形式,其尺寸根据内嵌式踢脚线1对应设计。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内嵌式踢脚线1 的顶侧安装部12和底侧安装部13均为薄片板状结构,所述阴角转角主体部21 为正方体结构,且所述第三连接面213和第四连接面214上开设有过渡缺口,形成圆滑过渡曲面217,使得阴角连接部22与内嵌式踢脚线1连接后,所述圆滑过渡曲面217同时与内侧安装部11、顶侧安装部12和底侧安装部13的内侧平整过渡。如图7所示,第三连接面213和第四连接面214上开设过渡缺口形成圆滑过渡曲面217,圆滑过渡曲面217并不贯穿第六端面216和第五端面215,形成曲面上板217a和曲面下板217b,曲面上板217a的厚度与顶侧安装部12厚度相同,且两者上下两侧对齐,平整过渡,同样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曲面下板217b 的厚度与底侧安装部13厚度相同,且两者上下两侧对齐,平整过渡,内嵌式踢脚线的装饰侧112与圆滑过渡曲面217平整过渡。采用该结构形式的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不仅能避免内嵌式踢脚线1在转角部位形成直角棱边,解决了容易产生误碰擦伤的问题,同时能有效降低转角件的体积厚度,使内嵌式阴角转角件2与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连接后平整过渡,视觉效果更加简约、精致,更重要的是,圆滑过渡曲面217使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同样形成用于装配灯饰装饰的槽口空间,使转角处的灯饰设备同样隐藏在墙体装饰面基准以内,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的这种结构设计,同样不会对家具布置造成影响,而且也同样有效避免安装其中的灯饰装饰设备遭受误撞损坏,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在与内嵌式踢脚线1装配时,优选采用将阴角连接部22插入式安装到内嵌式踢脚线1的矩形槽11b内的方式,也可以将阴角转角主体部21的第三连接面213和第四连接面 214作为阴角连接部22,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端部粘接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的阴角连接部22采用一体式连接在阴角转角主体部21上的长方体结构,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与内嵌式踢脚线1装配时,将阴角连接部22插入内嵌式踢脚线1的矩形槽11b内实现连接,既可采用机械配合连接,也可以采用在接触部位涂抹粘接胶实现连接,所述阴角连接部22也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的两段式长方体结构或其他结构,根据本申请中技术方案容易想到,内嵌式踢脚线1的矩形槽11b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和形状,同时对应地将阴角连接部22的结构设计为相对应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阴角转角主体部21的部分棱边并不是严格的直角结构,也可采用倒圆角结构,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优选采用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踢脚线阳角转角件,如图10-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及其装配结构。
以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内嵌式踢脚线结构来说明其如何在阳角转角部位实现转角过渡。如图10所示,该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包括阳角转角主体部 31,该阳角转角主体部31采用长方体结构,其的高度为d3,所述内嵌式踢脚线高度为d1,d1=d3,所述阳角转角主体部31包括用作装饰面的第一装饰面311 和第二装饰面312,第一装饰面311和第二装饰面312垂直,所述阳角转角主体部31还包括第三安装面313、第四安装面314、第五上底面315和第六下底面 316,第三安装面313和第四安装面314分别位于第一装饰面311和第二装饰面 312的相对侧,所述第五上底面315和第六下底面316为长方体结构的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两个底面(或端面),所述第三安装面313和第四安装面314上均设有用于连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1的阳角连接部32,阳角连接部32与内嵌式踢脚线1连接后,第一装饰面311和第二装饰面312与对应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的装饰侧112平齐,所述阳角转角主体部31上还连接有顶部压缝片33,顶部压缝片33设置在靠近第五上底面的部位,该顶部压缝片33用于填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1的顶侧安装部12所形成的缺口,所述顶部压缝片33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向墙体装饰面53延伸的转角件挡边34。采用长方体形状的阳角转角主体部31后,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矩形角(即第三安装面313和第四安装面314构成的直角转角结构)正好与墙体的直角拐角适配,能实现转角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在阳角转角处的连接,避免将内嵌式踢脚线1剪切成45度角进行拼接所存在的加工安装困难及影响工艺美观;阳角连接部32与内嵌式踢脚线 1连接后,第一装饰面311和第二装饰面312与相应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的装饰侧112平齐,从而实现内嵌式踢脚线1与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的平整过渡。
此外,采用长方体结构的阳角转角主体部31,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 与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连接后,两侧内嵌式踢脚线1的顶侧安装部12在交汇部位形成缺口,通过在阳角转角主体部31上设置顶部压缝片33,从而使阳角转角处的踢脚线槽口顶墙面52也通过转角件实现保护和装饰,避免在转角处中断,结合图3,也就是通过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对阳角转角部位的踢脚线槽口顶墙面52间隙进行遮蔽隐藏,达到良好的装饰效果,同时也使内嵌式踢脚线1 通过阳角转角件实现平整过渡;通过设置转角件挡边34,能将墙体阳角拐角处开设在墙体装饰面53的踢脚线槽口9棱边遮挡,对墙体阳角拐角处的墙体装饰面53形成良好的收边效果,能有效保护墙体阳角拐角处的棱边,同时,转角件挡边34还能将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的顶部压缝片33与踢脚线槽口顶墙面52之间的安装间隙进行遮挡,多方面进一步提高踢脚线的装饰美化效果,此外,转角件挡边34还能填补阳角转角部位两侧内嵌式踢脚线1的挡边14在交汇部位形成的缺口。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顶部压缝片33为正方形薄片结构,顶部压缝片33的厚度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顶侧安装部12的厚度相同,顶部压缝片33的边长相同,且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顶侧安装部12的宽度对应,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压缝片33的底面与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顶面(也就是第五上底面)平齐,且所述顶部压缝片33与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顶部构成一体式正方形薄板结构,该一体式正方形薄板结构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顶侧安装部12尺寸对应。将顶部压缝片33的底面设置为与第五上底面315为平齐的结构形式,使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在用于阳角转角处的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连接时,结合图3,不仅将阳角转角处的踢脚线槽口顶墙面52装饰和美化,而且能避免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的顶部压缝片33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顶侧安装部12 之间产生台阶,保证内嵌式踢脚线1在阳角转角处的工艺装配质量,将顶部压缝片33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顶侧安装部12设计为结构和尺寸对应的方式,使内嵌式踢脚线1和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的顶部压缝片33实现平整对齐装配,形成直角转角。
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的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优选结构形式为:第三安装面313与连接于第四安装面314上的内嵌式踢脚线1的安装侧111平齐,所述第四安装面314与连接于第三安装面313上的内嵌式踢脚线1的安装侧111 平齐,该结构的阳角转角主体部31能避免内嵌式踢脚线1、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之间产生间隙,避免因产生间隙而采用填缝胶勾缝所耗费的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第三安装面313和第四安装面314上的内嵌式踢脚线1不会发生干涉,并且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也与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紧密贴合,提升了内嵌式踢脚线1的光滑、平整和美观程度,达到较好的装饰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阳角转角主体部31上还连接有底部压缝片35,该底部压缝片35用于填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1的底侧安装部13所形成的缺口。当地板4采用木制地板时,为了避免木制地板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发生伸缩而产生翘曲、变形现象,需要在木制地板与墙面之间留设工艺间隙,而此时采用带有底侧安装部13的内嵌式踢脚线1,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 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在底侧安装部13的交汇位置形成缺口,通过在阳角转角主体部31上设置底部压缝片35,用以填补该缺口,使内嵌式踢脚线1通过带底部压缝片35的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实现平整过渡,提高内嵌式踢脚线1 和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的保护和装饰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压缝片35为正方形薄板结构,底部压缝片35的厚度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底侧安装部13的厚度相同,底部压缝片35的边长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底侧安装部13的宽度对应,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底部压缝片35,使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更加注重细节设计,从而保证内嵌式踢脚线在阳角转角处的装配质量,大幅度提高阳角转角件的装饰美观程度。
所述底部压缝片35的底面与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第六下底面316平齐,且所述底部压缝片35与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底部构成一体式正方形薄板结构,该一体式正方形薄板结构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底侧安装部13尺寸对应。将底部压缝片35的底面与第六下底面316设置为平齐的结构形式,使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在用于阳角转角处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连接时,能有效遮挡木制地板与墙体之间的工艺间隙,而且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与木制地板紧密贴合,保证工艺安装质量,将底部压缝片35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底侧安装部13 设计为结构和尺寸对应的方式,实现平整对齐装配,形成直角转角。
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进一步优化实施方式为:第三安装面313与连接于第四安装面314上的内嵌式踢脚线1的安装侧111平齐,第四安装面314与连接于第三安装面313上的内嵌式踢脚线1的安装侧111平齐,避免内嵌式踢脚线1、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与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之间产生间隙,降低因间隙而采用填缝胶勾缝所耗费的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且第三安装面313和第四安装面314上的内嵌式踢脚线1不会发生干涉,两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也与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紧密贴合,提升了内嵌式踢脚线1的光滑、平整和美观程度,达到较好的装饰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在与内嵌式踢脚线1装配时,优选采用将阳角连接部32插入式安装到内嵌式踢脚线1的矩形槽11b内的方式,也可以将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第三安装面313和第四安装面 314作为阳角连接部32,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端部粘接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的阳角连接部32采用一体式连接在阳角转角主体部31上的长方体结构,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与内嵌式踢脚线1装配时,将阳角连接部32插入内嵌式踢脚线1的矩形槽11b内实现连接,既可采用机械配合连接,也可以采用在接触部位涂抹粘接胶实现连接,所述阳角连接部32也可以采用类似于实施例2中阴角连接部22的结构形式,也就是采用两段式长方形条形结构或其他结构,根据本申请中技术方案容易想到,内嵌式踢脚线1的矩形槽11b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和形状,同时对应地将阳角连接部的结构设计为相对应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阳角转角主体部32的部分棱边并不是严格的直角结构,也可采用倒圆角结构,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优选采用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踢脚线整装系统,如图14-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嵌式踢脚线整装系统。
内嵌式踢脚线整装系统包括内嵌式踢脚线1、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中接件6和端封件7,上述各部件根据不同的施工部位进行搭配,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进行装配,并且其中任意一种也可以用于除本实施例以外的实施方式的踢脚线装配过程中,为了便于对各组件的装配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包括所有组件的踢脚线整装进行说明。
图14和图15示出了各组件分散状态的立体视图,结合附图及前述实施例中的装配结构和装配方式很容易得到本实施例的内嵌式踢脚线整装系统各组件的装配方式,中接件6包括与内嵌式踢脚线结构形式相同的过渡部61,以及连接在过渡部61两侧的中接连接部62,本实施例中的中接连接部既可以采用长方体结构形式的凸台,也可以采用类似于实施例2中阴角连接部22的结构形式,也就是采用两段式长方形条形结构或其他结构,根据本申请中技术方案容易想到,内嵌式踢脚线1的矩形槽11b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和形状,同时对应地将阳角连接部的结构设计为相对应的形式,中接件6的中接连接部62插入内嵌式踢脚线1的矩形槽11b内实现内嵌式踢脚线1的延长,也可以不采用中接件6,两段结构相同的内嵌式踢脚线1直接在端部粘接连接,或者通过固定内嵌式踢脚线的方式,使两段内嵌式踢脚线端面贴合即可实现加长。
所述端封件7包括用于将内嵌式踢脚线1的端部封闭的端封部71,以及设置在端封部71上且用于连接内嵌式踢脚线1的端封连接部72,所述端封部71 采用对应内侧安装部11的长方体结构,该长方体结构上还连接有对应顶侧安装部12和底侧安装部13的端封延伸部73,端封件7在对内嵌式踢脚线1装配封堵时,端封连接部72插入内嵌式踢脚线1的矩形槽11内实现固定连接。
图16和图17示出了内嵌式踢脚线整装系统中各组件组装状态下的立体结构。
Claims (9)
1.一种内嵌式踢脚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式踢脚线(1)包括用于布置在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上的内侧安装部(11),以及用于布置在踢脚线槽口顶墙面(52)的顶侧安装部(12),所述内侧安装部(11)和顶侧安装部(12)一体式连接形成倒L形结构;所述顶侧安装部(12)上设置有用于向墙体装饰面(53)延伸的挡边(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式踢脚线(1)还包括连接在内侧安装部(11)上的底侧安装部(13),所述底侧安装部(13)用于布置在踢脚线槽口(9)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安装部(11)、顶侧安装部(12)和底侧安装部(13)中一个或多个部位的安装面上设置有沟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安装部(11)为中间设有矩形槽(11b)的长方体结构,且所述矩形槽(11b)上设有贯穿长方体结构侧面的开口(11c),所述顶侧安装部(12)采用薄片板状结构。
5.一种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用于如权利要求4所述内嵌式踢脚线(1)的阴角转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包括高度与内嵌式踢脚线(1)高度对应的阴角转角主体部(21),所述阴角转角主体部(21)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用于贴合踢脚线槽口内墙面(51)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安装面(211)和第二安装面(212),以及相对侧的第三连接面(213)和第四连接面(214),所述第三连接面(213)和第四连接面(214)上均设有用于连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1)的阴角连接部(22),所述阴角连接部(22)与内嵌式踢脚线(1)连接后,所述第一安装面(211)和第二安装面(212)与对应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的安装侧(111)平齐,所述阴角转角主体部(21)还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第五端面(215)和第六端面(216),所述第五端面(215)或第六端面(216)上设置有转角细柱(23),该转角细柱(23)用于填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1)的挡边(14)形成的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阴角转角件(2),其特征在于,阴角转角主体部(21)的顶侧安装部(12)和底侧安装部(13)均为薄片板状结构,所述阴角转角主体部(21)为正方体结构,且所述第三连接面(213)和第四连接面(214)上开设有过渡缺口,形成圆滑过渡曲面(217),使得阴角连接部(22)与内嵌式踢脚线(1)连接后,所述圆滑过渡曲面(217)同时与内侧安装部(11)、顶侧安装部(12)和底侧安装部(13)的内侧平整过渡。
7.一种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5所述内嵌式踢脚线(1)的阴角转角连接,所述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包括高度与内嵌式踢脚线(1)高度对应的阳角转角主体部(31),所述阳角转角主体部(31)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用作装饰面且相互垂直的第一装饰面(311)和第二装饰面(312),以及相对侧的第三安装面(313)和第四安装面(314),所述第三安装面(313)和第四安装面(314)上均设有用于连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1)的阳角连接部(32),所述阳角连接部(32)与内嵌式踢脚线(1)连接后,所述第一装饰面(311)和第二装饰面(312)与对应侧的内嵌式踢脚线(1)的装饰侧(112)平齐,所述阳角转角主体部(31)上还连接有顶部压缝片(33),该顶部压缝片(33)用于填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1)的顶侧安装部(12)所形成的缺口,所述顶部压缝片(33)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向墙体装饰面(53)延伸的转角件挡边(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角转角主体部(31)上还连接有底部压缝片(35),该底部压缝片(35)用于填补转角两侧内嵌式踢脚线(1)的底侧安装部(13)所形成的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阳角转角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压缝片(33)的底面与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顶面平齐,且所述顶部压缝片(33)与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顶部构成一体式正方形薄板结构,该一体式正方形薄板结构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顶侧安装部(12)尺寸对应,所述底部压缝片(35)的底面与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底面平齐,且所述底部压缝片(35)与阳角转角主体部(31)的底部构成一体式正方形薄板结构,该一体式正方形薄板结构与内嵌式踢脚线(1)的底侧安装部(13)尺寸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41311.8U CN216516694U (zh) | 2021-07-19 | 2021-07-19 | 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及其阴角转角件、阳角转角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41311.8U CN216516694U (zh) | 2021-07-19 | 2021-07-19 | 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及其阴角转角件、阳角转角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16694U true CN216516694U (zh) | 2022-05-13 |
Family
ID=81460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641311.8U Active CN216516694U (zh) | 2021-07-19 | 2021-07-19 | 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及其阴角转角件、阳角转角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16694U (zh) |
-
2021
- 2021-07-19 CN CN202121641311.8U patent/CN2165166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516694U (zh) | 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及其阴角转角件、阳角转角件 | |
CN211548597U (zh) | 一种型材装饰条 | |
CN209874333U (zh) | 一种集成装饰墙面板的安装结构 | |
CN214615152U (zh) | 一种包边分体式阳角固定件 | |
CN216007680U (zh) | 一种踢脚线、阴角转角件、阳角转角件及端封件 | |
CN109629788B (zh) | 一种集成装饰墙面板的安装结构 | |
CN212248827U (zh) | 一种明框玻璃幕墙用装饰线条及其玻璃幕墙 | |
CN215889053U (zh) | 一种阳角卡接结构 | |
CN216380379U (zh) | 一种墙面板平接连接结构 | |
CN113503294A (zh) | 一种第一连接件、连接组件、连接系统及安装方法 | |
CN216516693U (zh) | 一种多功能踢脚线、阴角转角件、阳角转角件及其封口件 | |
CN216974012U (zh) | 一种墙体阳角收口结构 | |
CN217959341U (zh) | 一种立体边板材线条构件 | |
CN220565595U (zh) | 一种弧形墙面结构 | |
CN107183972B (zh) | 铝家具板材的侧边封边结构及其装饰条组件 | |
CN217353291U (zh) | 一种凹凸背景墙 | |
CN215889219U (zh) | 一种带灯带的阳角线条 | |
CN220814649U (zh) | 一种装配式平接墙面的连接结构 | |
CN220167363U (zh) | 密拼收边的造型背景墙结构 | |
CN221256509U (zh) | 一种平开门套的组合型材 | |
CN216380363U (zh) | 一种阳角墙面板拼接结构 | |
CN212176392U (zh) | 一种板材拼接件 | |
CN217537723U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背景墙的包边型材 | |
CN214658532U (zh) | 一种具有v型装饰缝的墙板装饰条 | |
CN215760226U (zh) | 一种通用性装配式公母收口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