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60754U - 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360754U CN216360754U CN202123216828.5U CN202123216828U CN216360754U CN 216360754 U CN216360754 U CN 216360754U CN 202123216828 U CN202123216828 U CN 202123216828U CN 216360754 U CN216360754 U CN 2163607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rainwater
- sedimentation
- sub
- coll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沉降池和蓄水池,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内设有隔挡墙,所述隔挡墙将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分隔为收集初级沉降分池和二级沉降分池;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与所述二级沉降分池通过设置在所述隔挡墙上的溢流孔流体导通,所述二级沉降分池通过输水管与所述蓄水池流体导通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雨水收集沉降池对降水进行泥沙沉降,进而减少蓄水池内储存水中的泥沙含量,减少蓄水池清淤的次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而且位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山区面积也不小。而位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山区多为缺水地区,在降水较多的时候,多数的降水形成地表水外流出去,以至于这些山区经常处于缺水状态。为了改善民生和缺水状态,当地居民修建了蓄水池,以便将降水储存起来,以备缺水的时候使用。然而现有的蓄水池经常会因为泥沙沉积导致蓄水池需要经常的清理,否则蓄水池的蓄水能力就会急剧缩小,并且现有的蓄水池清淤极为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利用雨水收集沉降池对降水进行泥沙沉降,进而减少蓄水池内储存水中的泥沙含量,减少蓄水池清淤的次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沉降池和蓄水池,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内设有隔挡墙,所述隔挡墙将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分隔为收集初级沉降分池和二级沉降分池;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与所述二级沉降分池通过设置在所述隔挡墙上的溢流孔流体导通,所述二级沉降分池通过输水管与所述蓄水池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池底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40°;所述溢流孔底部距离所述隔挡墙底部的高度为所述隔挡墙高度之比为1:5~1:3;临近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池底的所述隔挡墙上设有第一清洗孔,所述第一清洗孔内设有第一封塞件;临近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池底下端的所述二级沉降分池侧壁上设有第二清洗孔,所述第二清洗孔内设有第二封塞件;所述蓄水池侧壁下端设有第三清洗孔,所述第三清洗孔内设有第三封塞件。
上述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端与设置在所述隔挡墙上方的升降机构的移动单元连接;所述挡板部分封堵所述溢流孔。
上述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所述溢流孔为长条形孔。
上述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所述蓄水池池底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40°。
上述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位于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进水端设置有雨水收集过滤区。
上述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所述第一清洗孔、所述第二清洗孔和所述第三清洗孔均为至少有一侧孔壁为锥形的通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利用雨水收集沉降池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沉降,以减少进入蓄水池内雨水的含沙量,从而便于减少蓄水池的清淤次数,同时保证蓄水池容量不会发生较大减小,而利用设在底部的清洗孔可以便于在雨水收集沉降池和蓄水池需要清淤时利用池内存水将雨水收集沉降池和蓄水池内的泥沙清理出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收集沉降池;2-收集初级沉降分池;3-二级沉降分池;4-蓄水池;5-雨水收集过滤区;6-隔挡墙;7-第一封塞件;8-挡板;9-支撑台;10-丝杠;11-溢流孔;12-第二封塞件;13-第二清洗孔;14-输水管;15-第三封塞件;16-第三清洗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沉降池1和蓄水池4,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内设有隔挡墙6,所述隔挡墙6将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分隔为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和二级沉降分池3;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与所述二级沉降分池3通过设置在所述隔挡墙6上的溢流孔11流体导通,所述二级沉降分池3通过输水管14与所述蓄水池4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池底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所述蓄水池4池底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所述溢流孔11底部距离所述隔挡墙6底部的高度为所述隔挡墙6高度之比为1:5;临近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池底的所述隔挡墙6上设有第一清洗孔,所述第一清洗孔内设有第一封塞件7;临近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池底下端的所述二级沉降分池3侧壁上设有第二清洗孔13,所述第二清洗孔13内设有第二封塞件12;所述蓄水池4侧壁下端设有第三清洗孔16,所述第三清洗孔16内设有第三封塞件15。
建造本实用新型时,应依据地势将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建造在所述蓄水池4上方,从而便于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内经过沉降处理的雨水能够依靠重力经由所述输水管14流入所述蓄水池4内。当雨水流入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内后,随着向下流动的速度骤减,雨水中裹挟的泥沙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当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内积存一定量的雨水后,雨水经所述溢流孔11进入所述二级沉降分池3进行二次沉降,便于雨水中粒径较小的泥沙沉降,尤其是黏土,当所述二级沉降分池3内的雨水积存一定量之后,经过二次沉降的雨水经所述输水管14流入所述蓄水池4内存放。而当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和所述二级沉降分池3内积存一定的泥沙时,利用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和所述二级沉降分池3内存有的水,将泥沙和水制成泥浆经由所述第一清洗孔和第二清洗孔13排出。当所述第二清洗孔13出液端没有直接暴露出来时,可以在所述第二清洗孔13出液端上安装上排污管,以便于对所述二级沉降分池3内的泥浆排放。而当所述蓄水池4需要清淤或者清洗其他污物(如苔藓等真菌体),可以通过所述第三清洗孔16将污水或泥浆排出。
为了应对在大量降水出现时雨水在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内沉降时间较短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内设有挡板8,所述挡板8上端与设置在所述隔挡墙6上方的升降机构的移动单元连接;所述挡板8部分封堵所述溢流孔11,所述溢流孔11为长条形孔。当出现大量降水时,利用所述挡板8将所述溢流孔11遮挡一部分,使得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内雨水经由位于所述挡板8上方的所述溢流孔11流出,然后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内雨水水位低于所述挡板8上沿时,则利用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挡板8提起,使得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内的雨水经由位于所述挡板8下方的所述溢流孔11流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台9和丝杠10升降组件,所述丝杠10升降组件包括丝杠10、旋转用手柄和丝杠10支撑座,所述丝杠10下端与所述挡板8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杠10上端与所述丝杠10支撑座螺纹连接,位于所述丝杠10支撑座上方的所述丝杠10上安装有所述旋转用手柄,所述丝杠10支撑座安装在所述支撑台9上。
为了避免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携带较大的泥石进入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内,可在位于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进水端设置有雨水收集过滤区5,所述雨水收集过滤区5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山地植被情况设置,如对于不宜于种植植被的地方可以采用水泥硬化山地表面,并在水泥硬化表面上安装格栅,而对于可以种植植被的地方,可以将植被与格栅结合构建所述收集过滤区5。
为了便于所述第一封塞件7、所述第二封塞件12和所述第三封塞件15的装卸,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洗孔、所述第二清洗孔13和所述第三清洗孔16均为至少有一侧孔壁为锥形的通流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不仅可以用于对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进行收集和沉降除沙,还可以作为临时蓄水池使用,以便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降水时且土壤下渗水量不足时作为浇灌补充水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6)
1.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沉降池(1)和蓄水池(4),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内设有隔挡墙(6),所述隔挡墙(6)将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分隔为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和二级沉降分池(3);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与所述二级沉降分池(3)通过设置在所述隔挡墙(6)上的溢流孔(11)流体导通,所述二级沉降分池(3)通过输水管(14)与所述蓄水池(4)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池底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40°;所述溢流孔(11)底部距离所述隔挡墙(6)底部的高度为所述隔挡墙(6)高度之比为1:5~1:3;临近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池底的所述隔挡墙(6)上设有第一清洗孔,所述第一清洗孔内设有第一封塞件(7);临近所述雨水收集沉降池(1)池底下端的所述二级沉降分池(3)侧壁上设有第二清洗孔(13),所述第二清洗孔(13)内设有第二封塞件(12);所述蓄水池(4)侧壁下端设有第三清洗孔(16),所述第三清洗孔(16)内设有第三封塞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内设有挡板(8),所述挡板(8)上端与设置在所述隔挡墙(6)上方的升降机构的移动单元连接;所述挡板(8)部分封堵所述溢流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孔(11)为长条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4)池底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4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收集初级沉降分池(2)进水端设置有雨水收集过滤区(5)。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孔、所述第二清洗孔(13)和所述第三清洗孔(16)均为至少有一侧孔壁为锥形的通流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16828.5U CN216360754U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16828.5U CN216360754U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60754U true CN216360754U (zh) | 2022-04-22 |
Family
ID=81191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16828.5U Active CN216360754U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360754U (zh) |
-
2021
- 2021-12-20 CN CN202123216828.5U patent/CN2163607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686564U (zh) | 一种小型海绵城市生态雨水调蓄池系统 | |
CN211817483U (zh) | 一种建筑物雨水自动分流过滤水斗 | |
CN208472830U (zh) | 一种坡地雨水收集就地自流灌溉装置 | |
CN207919696U (zh) | 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 | |
CN110180255A (zh) |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6902569B (zh) | 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 | |
CN216360754U (zh) | 山区用雨水收集蓄水系统 | |
CN210078926U (zh) |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装置 | |
CN218933289U (zh) | 一种高层建筑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211898844U (zh) | 一种市政工程地下水排水装置 | |
CN214994272U (zh) | 一种农村雨水收集装置 | |
CN107542156A (zh) | 一种高速公路雨水可持续收集净化设备 | |
CN212453363U (zh) | 新型节水减污绿色生态建筑系统 | |
CN108360646A (zh) | 综合管廊雨水过滤排污调蓄装置 | |
CN212315670U (zh) | 一种厂区雨污分流水处理系统 | |
CN201520996U (zh) | 停车场雨水收集装置 | |
CN209779837U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 | |
CN209602916U (zh) | 市政道路蓄水排水结构 | |
CN209482432U (zh) | 一种防堵雨污水管道系统 | |
CN208533618U (zh) | 一种可动态渗透的道路花坛对径流雨水净化回用装置 | |
CN208202078U (zh) | 综合管廊雨水过滤排污调蓄装置 | |
CN217974672U (zh) | 一种新型城市雨污管道排水系统 | |
CN218392529U (zh) |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 |
CN108118769A (zh) | 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 | |
CN221218960U (zh) | 一种具有多级过滤功能的农村雨水收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