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4966U -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44966U CN216044966U CN202121621771.4U CN202121621771U CN216044966U CN 216044966 U CN216044966 U CN 216044966U CN 202121621771 U CN202121621771 U CN 202121621771U CN 216044966 U CN216044966 U CN 2160449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 arm
- rotating arm
- concave
- convex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其中旋转铰链,包括:连接机构以及与连接机构转动连接的两个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第一转动臂的一端和第二转动臂的一端均与连接机构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与连接机构之间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连接臂,与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与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支撑板,设置于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和连接臂上,支撑板与连接臂和第二转动臂均转动连接,支撑板与连接臂之间的旋转轴心以及支撑板与第二转动臂之间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铰链,折叠时能够形成较大的空间容纳柔性屏的弯曲部分,不会对柔性屏造成挤压折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大屏幕终端设备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大屏幕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显示性能,但是,屏幕面积的增大往往会导致终端设备的整机尺寸较大,这又会影响终端设备的便携性能。随着柔性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折叠式终端设备应运而生,其主要通过柔性屏和铰链的结合来实现,在铰链展开状态下,柔性屏对应展开形成较大的面积,进而能够获得较大的显示面积;在铰链折叠状态下,柔性屏能够对应折叠,折叠式终端设备能够折叠成较小的尺寸,便于用户携带。
通常情况下,折叠式终端设备中,铰链中相连接的两个折叠部通过相对转动实现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切换。但是,基于铰链一般设置于折叠式终端设备的中部,其上覆盖有柔性屏,且由于柔性屏的旋转半径小于铰链的旋转半径,因此,当折叠式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存在弯曲部分且该弯曲部分的压缩量较大。然而,柔性屏是比较脆弱的部件,在折叠过程中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或拉力,因此,目前的折叠式终端设备中的铰链将容易导致柔性屏发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时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铰链的折叠将导致柔性屏存在弯曲部分且该弯曲部分的压缩量较大,容易导致柔性屏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铰链,包括:连接机构以及转动连接于连接机构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第一转动臂的一端和第二转动臂的一端均与连接机构转动连接,且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与连接机构之间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连接臂,与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与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支撑板,设置于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和连接臂上,支撑板与连接臂和第二转动臂均转动连接,支撑板与连接臂之间的旋转轴心,以及支撑板与第二转动臂之间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连接臂相对于连接机构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臂相对于连接机构转动,第一转动臂相对于连接机构并相对于连接臂转动,连接臂和第二转动臂一同带动支撑板旋转,使两个支撑板相对展平或者相对折叠。
进一步地,第二转动臂设置于连接机构中部,第二转动臂旋转轴心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齿轮组,使两个第二转动臂同步反向转动;旋转铰链结构还包括与两个齿轮组对应设置的两个阻尼机构,阻尼机构包括:第一凹凸结构,一个齿轮组远离另一个齿轮组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活动块,套设于齿轮组的齿轮轴上,且活动块上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第二凹凸结构与第一凹凸结构相对应,活动块可随着第一凹凸结构和第二凹凸结构的卡合或者分离沿齿轮轴的轴心方向滑动;固定块,固定于齿轮轴上,且固定块和活动块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进一步地,两个第二转动臂之间设置有止挡机构,止挡机构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二转动臂的转动轴上;止挡机构和第二转动臂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止挡块和第二止挡块,以在两个支撑板相对展平或者折叠至预设角度时,限制两个旋转机构的旋转。
进一步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盖和第二连接盖,第一连接盖和第二连接盖之间设置有圆弧槽,第一转动臂通过圆弧槽与连接机构相连接;圆弧槽具有容纳第一转动臂接入的第一槽口以及位于第一槽口相对的另一端的第二槽口,第二槽口位于第二连接盖上。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盖上设置有第三止挡块,第三止挡块延伸于第二槽口内,两个支撑板相对展平至预设角度时,第一转动臂的端面与第一止挡块相抵接。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臂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止挡块相对应的止挡凹槽。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盖上设置有第四止挡块,第四止挡块位于第一槽口处;第一转动臂上设置有与第四止挡块相匹配的滑动凹槽,第一转动臂相对于连接机构转动时,第四止挡块在滑动凹槽内滑动,两个支撑板相对折叠至预设角度时,滑动凹槽的端面与第四止挡块相抵接,以限制第一转动臂的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凹凸结构中的凹部具有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两个支撑板相对展平时,第二凹凸结构中的凸部趋于沿第一坡面滑入第一凹凸结构中的凹部,且两个支撑板相对展平至预设角度时,第二凹凸结构中的凸部仍趋于沿第一坡面滑入第一凹凸结构中的凹部;两个支撑板相对折叠时,第二凹凸结构中的凸部趋于沿第二坡面滑入第一凹凸结构中的凹部,且两个支撑板相对折叠至预设角度时,第二凹凸结构中的凸部仍趋于沿第二坡面滑入第一凹凸结构中的凹部。
根据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机壳,用于支撑柔性屏,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旋转铰链,旋转铰链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与两个连接臂相连接。
根据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和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折叠机壳,柔性屏的一端与第一壳体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相连接,且柔性屏的中部覆盖于旋转铰链上并随着旋转铰链展平或者折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铰链,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以及转动连接于连接机构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旋转机构,并设置旋转机构,使其第一转动臂的一端与连接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机构转动连接,再设置其中的第二转动臂,使其一端同样与连接机构转动连接,但另一端与连接臂滑动连接,且设置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与连接机构之间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但不重合,使该旋转机构可以在相对折叠过程中伸长(连接臂和第一转动臂之间的夹角增大,且第二转动臂滑出连接臂),在相对展平过程中缩短(连接臂和第一转动臂之间的夹角减小,且第二转动臂滑入连接臂),避免对柔性屏产生压缩或者拉伸的作用力;通过将其中的支撑板设置为与连接臂转动连接,使支撑板可以随着整个旋转结构的伸长远离连接机构,再通过将支撑板同样与第二转动臂转动连接,且支撑板与连接臂之间的旋转轴心,以及支撑板与第二转动臂之间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使两个旋转机构在相对折叠的过程中,支撑板相对于第二转动臂的旋转方向与支撑板相对于连接臂的旋转角度不同(由于两个旋转机构在相对折叠过程中,连接臂基于旋转机构的伸长远离连接机构,而第二转动臂无该远离量,因而,与连接臂和第二转动臂均旋转连接的支撑臂需要通过相对于二者不同的旋转角度,平衡二者在旋转机构旋转过程中的不同位置变化),从而使两个旋转机构完全折叠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间距自远离连接机构的一端到靠近连接机构的一端逐渐变大,形成较大的容置空间容纳柔性屏的弯曲部分,而不会对柔性屏造成挤压甚至折叠。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铰链,通过将第二转动臂设置于连接机构中部,并在第二转动臂旋转轴心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齿轮组,再对于上述两个齿轮组设置两个阻尼机构,使该旋转铰链的中部两侧共同产生阻尼,从而通过该一处阻尼机构的设置即可实现整个旋转铰链的扭力均匀设置,结构简单。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铰链,通过在两个第二转动臂之间设置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二转动臂的转动轴上的止挡机构,并在止挡机构和第二转动臂上分别设置相对应的第一止挡块和第二止挡块,从而通过第一止挡块和第二止挡块之间的抵接,使在两个支撑板相对展平或者折叠至预设角度(也即两个旋转机构相对展平或者折叠至预设角度)时,限制两个旋转机构的旋转,提高该旋转铰链的展开或者折叠至预设角度时的稳定性,提高该旋转铰链的实用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铰链,通过将连接机构设置为包括第一连接盖和第二连接盖,从而在第一连接盖和第二连接盖之间设置用于容纳第一转动臂并提供第一转动臂的旋转轨迹的圆弧槽,并将圆弧槽的第二槽口(与容纳第一转动臂介入的第一槽口相对的另一槽口)设置于第二连接盖上,使第二连接盖的被充分利用作为圆弧槽的部分圆弧,能够降低该旋转铰链展平时的厚度。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铰链,通过在第二连接盖上设置伸于第二槽口内的第三止挡块,使两个支撑板相对展平至预设角度时,第一转动臂的端面与第一止挡块相抵接,能够防止该旋转铰链展平时,第一转动臂的端部凸出第二连接盖,提高该旋转铰链展平时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铰链,通过在第二连接盖上设置位于第一槽口处的第四止挡块,并在第一转动臂上设置与第四止挡块相匹配的滑动凹槽,使第一转动臂相对于连接机构转动时,第四止挡块在滑动凹槽内滑动,且两个支撑板相对折叠至预设角度时,滑动凹槽的端面与第四止挡块相抵接,以限制第一转动臂的转动,从而能够防止第一转动臂脱出圆弧槽,且能够提高该旋转铰链折叠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铰链的展平至最大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为图2中的旋转铰链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6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铰链的折叠至最大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旋转铰链中的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铰链中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铰链中止挡机构的剖视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和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旋转铰链中第一凹凸结构和第二凹凸结构的干涉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壳体;
2-第二壳体;
3-旋转铰链;
31-连接机构;311-第一连接盖;312-第二连接盖;3121-第三止挡块; 3122-第四止挡块;313-圆弧槽;313a-第一槽口;313b-第二槽口;
32-旋转机构;
321-第一转动臂;3211-圆弧部;3211a-止挡凹槽;3211b-滑动凹槽;
322-第二转动臂;3221-滑动块;3222-滑杆;3223-第二止挡块;3223a- 第三端面;3223b-第四端面;
323-连接臂;3231-滑动槽;3232-圆弧形凹槽;
324-支撑板;3241-滑块;3242-圆弧形槽孔;
33-齿轮组;331-第一齿轮;332-第二齿轮;333-第三齿轮;334-第四齿轮;
34-阻尼机构;341-第一凹凸结构;341a-第一坡面;341b-第二坡面;342- 第二凹凸结构;343-活动块;344-固定块;345-弹性件;
35-止挡机构;351-第一止挡块;351a-第一端面;351b-第二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折叠机壳以及覆盖于该折叠机壳上的柔性屏,折叠机壳用于支撑柔性屏,且柔性屏可随着折叠机壳折叠或者展平。柔性屏可为但不限于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柔性触摸显示屏等各种具备相应功能的柔性部件。
请参考图1,折叠机壳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旋转铰链3,其中,旋转铰链3位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与旋转铰链3相连接。
请参考图2-图6,旋转铰链3包括连接机构31以及转动连接于连接机构31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旋转机构32,两个旋转机构32能够相对于连接机构31相向或相背离转动,以实现旋转铰链3的折叠功能。具体地,旋转机构32包括:第一转动臂321、第二转动臂322、连接臂323和支撑板324。上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与两个连接臂323相连接。
请参考图2-图6,第一转动臂321的一端与连接臂32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机构31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臂321与连接机构31之间的转动轴可以为实轴,也可以为虚轴(图2-图6均以第一转动臂321和连接机构31 之间的转动轴为虚轴进行示出),以第一转动臂321和连接机构31之间的转动轴为虚轴为例,请参考图7,可以将连接机构31设置为包括第一连接盖311和第二连接盖312,并在第一连接盖311和第二连接盖312之间设置圆弧槽313,使第一转动臂321通过圆弧槽313与连接机构31相连接,具体地,第一转动臂321与连接机构31相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圆弧部3211,将该圆弧部3211装配于圆弧槽313内,即可实现第一转动臂321和连接机构 31的转动连接。
本申请中,为了减小旋转铰链3展平时的厚度,可以将圆弧槽313的第二槽口313b(圆弧槽313中容纳第一转动臂321接入的槽口设为第一槽口313a,第二槽口313b则位于圆弧槽313中第一槽口313a相对的另一端,也即,旋转铰链3展平时,第一转动臂321位于圆弧槽313中的端部朝向第二槽口313b滑动)设置于第二连接盖312上,也即,第二连接盖312上设置有通孔,且该通孔为圆弧槽313的一部分。
本申请中,为了提高第一转动臂321在旋转铰链3展平时的角度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个旋转铰链3的稳定性,可以在第二连接盖312上设置第三止挡块3121,且该第三止挡块3121延伸于第二槽口313b内,两个支撑板324相对展平至预设角度时,第一转动臂321的端面与第一止挡块351 相抵接,从而限制两个支撑板324(也即两个旋转机构32)的继续旋转。
本申请中,为了防止第三止挡块3121的设置对旋转铰链3的厚度产生影响,请参考图7,可以在第一转动臂321的端面上设置与第三止挡块3121 相对应的止挡凹槽3211a。
本申请中,为了提高第一转动臂321在旋转铰链3折叠时的角度稳定性,并防止防止第一转动臂321脱出圆弧槽313,从而提高整个旋转铰链3 的稳定性,可以在第二连接盖312上设置第四止挡块3122,且第四止挡块 3122位于第一槽口313a处,相应的,第一转动臂321上设置有与第四止挡块3122相匹配的滑动凹槽3211b,第一转动臂321相对于连接机构31转动时,第四止挡块3122在滑动凹槽3211b内滑动,两个支撑板324相对折叠至预设角度时,滑动凹槽3211b的端面与第四止挡块3122相抵接,以限制第一转动臂321的转动(限制其折叠方向的旋转)。
请参考图2-图6,第二转动臂322的一端与连接机构31旋转连接,另一端与连接臂323滑动连接,且第一转动臂321与连接机构31之间的旋转轴心,和第二转动臂322与连接机构31之间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同样,第一转动臂321与连接机构31之间的转动轴可以为实轴,也可以为虚轴。如图6所示,第二转动臂322和连接臂323上分别设置有相匹配的滑动块3221和滑动槽3231,以实现第二转动臂322和连接臂323之间的滑动连接。
请参考图2-图6,支撑板324设置于第一转动臂321、第二转动臂322 和连接臂323上,支撑板324与连接臂323和第二转动臂322均转动连接,支撑板324与连接臂323之间的旋转轴心,和支撑板324与第二转动臂322 之间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本申请中,基于支撑板324和连接臂 323之间的旋转轴轴径,以及支持板和第二转动臂322之间的旋转轴轴径均要求较大(支撑板324相对于连接臂323的旋转角度与支撑板324相对于第二转动臂322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差值较小,但连接臂323相对于二者的运动路径长度相差较大,以平衡连接臂323和第二转动臂322之间的位置变化:连接臂323在旋转过程中基于旋转机构32的伸长远离连接机构31,或者基于旋转机构32的缩短靠近连接机构31,而第二转动臂322无该距离变化),因而,支撑板324和连接臂323之间的旋转轴,支撑板324和第二转动臂322之间的旋转轴均可以设置为虚轴。具体地,请参照图4,可以在支撑板324和连接臂323上分别设置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3232(或者槽孔)和滑块3241(或者滑杆),同样地,可以在支撑板324和第二转动臂 322上分别设置项匹配的圆弧形槽孔3242(或者凹槽)和滑杆3222(或者滑块),如图4所示,支撑板324和连接臂323之间的虚轴的轴径(也即圆弧形凹槽3232的直径)小于支撑板324和第二转动臂322之间虚轴的轴径(也即圆弧形槽孔3242的直径)。
本申请中,连接臂323相对于连接机构31转动(在第一壳体1和/或第二壳体2上施加外力,从而使连接臂323相对于连接机构31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臂322相对于连接机构31转动,第一转动臂321相对于连接机构 31并相对于连接臂323转动,连接臂323和第二转动臂322一同带动支撑板324旋转,使两个支撑板324相对展平或者相对折叠。
请参考图3,可以将第二转动臂322设置于连接机构31的中部,同时,为了实现两个旋转机构32的同步展平或者折叠(也即两个旋转机构32同步反向转动),可以在两个第二转动臂322之间设置齿轮组33,该齿轮组 33内齿轮的具体数量以及齿轮类型不做限制,只要其能够实现使两个第二转动臂322同步反向旋转即可。具体地,该齿轮组33可以包括偶数个齿轮 (如两个或者四个等,图8中以齿轮组33中包括四个齿轮进行示出)。以齿轮组33包括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32、第三齿轮333和第四齿轮334 共四个齿轮为例,如图8所示,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32、第三齿轮333 和第四齿轮334依次啮合,且第一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4分别与两个第二转动臂322相连接,并分别与两个第二转动臂322同轴转动,更具体地,第一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4可以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二转动臂322的旋转轴上,也可以在两个第二转动臂322套设于旋转轴上的端部的外壁面(部分或者全部外壁面)设置齿轮结构,从而分别作为第一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4。
请参考图8,为了实现整个旋转铰链3的扭力均匀设置,简化提供扭力的阻尼机构34,可以在第二转动臂322轴心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齿轮组33,并设置与上述两个齿轮组33相对应的两个阻尼机构34,更具体地,阻尼机构34包括:第一凹凸结构341、第二凹凸结构342、活动块343、固定块 344和弹性件345,其中,一个齿轮组33远离另一个齿轮组33的端部设置有上述第一凹凸结构341(如,假设两个齿轮组33分别为第一齿轮组33和第二齿轮组33,且第一齿轮组33位于第二齿轮组33的上端,则第一齿轮组33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341,第二齿轮组33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341),活动块343套设于齿轮组33的齿轮轴上,且活动块343 上设置有与第一凹凸结构341相匹配的第二凹凸结构342,活动块343可随着第一凹凸结构341和第二凹凸结构342的卡合或者分离沿齿轮轴的轴心方向滑动,固定块344固定于齿轮轴上,而弹性件345则设置于固定块344 和活动块343之间。本申请中,可以在每一个齿轮轴上均设置弹性件345,也可以仅在部分齿轮轴上设置弹性件345。本申请中,弹性件345可以为弹簧。
请参考图9和图10,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旋转铰链3展平或者折叠至预设角度时的稳定性,可以在两个转动臂之间设置止挡机构35,该止挡机构 35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二转动臂322的转动轴上,止挡机构35和第二转动臂322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止挡块351和第二止挡块3223,以在两个支撑板324相对展平或者折叠至预设角度时,限制两个旋转机构32 的旋转。更具体地,第一止挡块351具有第一端面351a和第二端面351b,第二止挡块3223具有第三端面3223a和第四端面3223b,以图9和图10中左侧的第二转动臂322为例,当该第二转动臂3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两个支撑板324相对展平至预设角度时,第一端面351a和第三端面3223a相抵接,限制第二转动臂322使其无法继续逆时针旋转;当该第二转动臂322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两个支撑板324相对折叠至预设角度时,第二端面351b 和第四端面3223b相抵接,限制第二转动臂322使其无法继续顺时针旋转。本申请中,当齿轮组33中的齿轮数量多于两个(如,为图8所示的四个) 时,可以在止挡机构35与两个齿轮组33对应的两个端面上设置轴孔,齿轮组33中的中间齿轮(除分别与两个第二转动臂322连接的两个齿轮以外的其他齿轮)的齿轮轴设置于该轴孔中。
请参考图11和图12,为了增加该旋转铰链3展平或者旋转至预设角度时的夹持力,减小电子设备整机开口笑问题的发生,若假设第一凹凸结构 341的凹部的两个坡面分别为第一坡面341a和第二坡面341b,且第一坡面 341a为两个支撑板324相对展平时,第二凹凸结构342中的凸部趋于沿其滑入第一凹凸结构341中的凹部的坡面,第二坡面341b为两个支撑板324 相对折叠时,第二凹凸结构342中的凸部趋于沿其滑入第一凹凸结构341 中的凹部的坡面,则可以设置第一凹凸结构341和第二凹凸结构342的对应关系,使两个支撑板324相对展平至预设角度时,第二凹凸结构342中的凸部仍趋于沿第一坡面341a滑入第一凹凸结构341中的凹部,且两个支撑板324相对折叠至预设角度时,第二凹凸结构342中的凸部仍趋于沿第二坡面341b滑入第一凹凸结构341中的凹部。
下面介绍本申请中旋转铰链3的运动过程:
请参考图2-图4,为旋转铰链3中的两个旋转机构32展平至预设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也即两个支撑板324,也即对应的电子设备中的柔性屏展平至预设角度,图中以该预设角度为180度为例),此时,若用户在左侧的连接臂323上施加外力使其相对于连接机构31顺时针旋转,或者在右侧的连接臂323上施加外力使其相对于连接机构31逆时针旋转,或者在两个连接臂323上均施力(用户一般在对应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壳体1和/或第二壳体2上施力,而基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与两个连接臂323 相连接,因而,该力最终施加于连接臂323上),旋转铰链3开始折叠,直至两个旋转机构32旋转至预设角度,以该预设角度为0度为例,则请参考图5,分别为旋转铰链3中的两个旋转机构32旋转至0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以用户在左侧的连接臂323上施加外力使其相对于连接机构31顺时针旋转,旋转铰链3开始折叠为例,对旋转铰链3中各个部件的运动情况进行说明:
基于连接臂323与第二转动臂322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二转动臂322 的另一端与连接机构31转动连接,因而,连接臂323带动第二转动臂322 相对于连接机构31同步转动,连接臂323和连接机构31之间的旋转轴即为第二转动臂322和连接机构31之间的旋转轴;基于连接臂323还通过第一转动臂321与连接机构31相连接,因而连接臂323带动第一转动臂321相对于连接机构31顺时针旋转;基于第二转动臂322和连接机构31之间的旋转轴心,与第一转动臂321和连接机构31之间的旋转轴心平行但不重合(第一转动臂321和连接机构31之间的旋转轴轴径大于第二转动臂322 和连接机构31之间的旋转轴轴径),第一转动臂321在旋转的过程中伸出连接机构31的部分的长度增加量更大,驱动连接臂323相对于第二转动臂322滑动,连接臂323远离连接机构31,连接臂323和第一转动臂321之间的夹角增大;基于支撑板324与连接臂323转动连接,且支撑板324与第二转动臂322转动连接,因而支撑板324被二者带动相对于连接机构31 转动,且基于连接臂323远离连接机构31,而第二转动臂322无该远离量,驱动支撑板324相对于连接臂323顺时针旋转,相对于第二转动臂322逆时针旋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铰链3,通过设置连接机构31以及转动连接于连接机构31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旋转机构32,并设置旋转机构32,使其第一转动臂321的一端与连接臂32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机构31转动连接,再设置其中的第二转动臂322,使其一端同样与连接机构31转动连接,但另一端与连接臂323滑动连接,且设置第一转动臂321和第二转动臂322 与连接机构31之间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但不重合,使该旋转机构32可以在相对折叠过程中伸长(连接臂323和第一转动臂321之间的夹角增大,且第二转动臂322滑出连接臂323),在相对展平过程中缩短(连接臂323 和第一转动臂321之间的夹角减小,且第二转动臂322滑入连接臂323),避免对柔性屏产生压缩或者拉伸的作用力;通过将其中的支撑板324设置与连接臂323转动连接,使支撑板324可以随着整个旋转结构的伸长远离连接机构31,再通过将支撑板324同样与第二转动臂322转动连接,且支撑板324与连接臂323之间的旋转轴心,以及支撑板324与第二转动臂322 之间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使两个旋转机构32在相对折叠的过程中,支撑板324相对于第二转动臂322的旋转方向与支撑板324相对于连接臂323的旋转角度不同(由于两个旋转机构32在相对折叠过程中,连接臂323基于旋转机构32的伸长远离连接机构31,而第二转动臂322无该远离量,因而,与连接臂323和第二转动臂322均旋转连接的支撑臂需要通过相对于二者不同的旋转角度,平衡二者在旋转机构32旋转过程中的不同位置变化),从而使两个旋转机构32完全折叠后,两个支撑板324之间的间距自远离连接机构31的一端到靠近连接机构31的一端逐渐变大,形成较大的容置空间容纳柔性屏的弯曲部分,而不会对柔性屏造成挤压甚至折叠。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机构(31)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31)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旋转机构(32),所述旋转机构(32)包括:
第一转动臂(321)和第二转动臂(322),所述第一转动臂(3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转动臂(322)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机构(31)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动臂(321)和所述第二转动臂(322)与所述连接机构(31)之间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
连接臂(323),与所述第一转动臂(3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转动臂(32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
支撑板(324),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臂(321)、第二转动臂(322)和所述连接臂(323)上,所述支撑板(324)与所述连接臂(323)和所述第二转动臂(322)均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24)与所述连接臂(323)之间的旋转轴心,以及所述支撑板(324)与所述第二转动臂(322)之间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所述连接臂(323)相对于所述连接机构(31)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臂(322)相对于连接机构(31)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臂(321)相对于所述连接机构(31)并相对于所述连接臂(323)转动,所述连接臂(323)和所述第二转动臂(322)一同带动所述支撑板(324)旋转,使两个所述支撑板(324)相对展平或者相对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臂(322)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31)中部,所述第二转动臂(322)旋转轴心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齿轮组(33),使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臂(322)同步反向转动;
所述旋转铰链结构还包括与两个所述齿轮组(33)对应设置的两个阻尼机构(34),所述阻尼机构(34)包括:
第一凹凸结构(341),一个所述齿轮组(33)远离另一个所述齿轮组(3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341);
活动块(343),套设于所述齿轮组(33)的齿轮轴上,且所述活动块(343)上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342),所述第二凹凸结构(342)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341)相对应,所述活动块(343)可随着所述第一凹凸结构(341)和第二凹凸结构(342)的卡合或者分离沿所述齿轮轴的轴心方向滑动;
固定块(344),固定于所述齿轮轴上,且所述固定块(344)和所述活动块(34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臂(322)之间设置有止挡机构(35),所述止挡机构(35)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臂(322)的转动轴上;所述止挡机构(35)和所述第二转动臂(322)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止挡块(351)和第二止挡块(3223),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324)相对展平或者折叠至预设角度时,限制两个所述旋转机构(32)的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1)包括第一连接盖(311)和第二连接盖(312),所述第一连接盖(311)和所述第二连接盖(312)之间设置有圆弧槽(313),所述第一转动臂(321)通过所述圆弧槽(313)与所述连接机构(31)相连接;所述圆弧槽(313)具有容纳所述第一转动臂(321)接入的第一槽口(313a)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槽口(313a)相对的另一端的第二槽口(313b),所述第二槽口(313b)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盖(3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盖(312)上设置有第三止挡块(3121),所述第三止挡块(3121)延伸于所述第二槽口(313b)内,两个所述支撑板(324)相对展平至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转动臂(321)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止挡块(351)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321)的所述端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三止挡块(3121)相对应的止挡凹槽(3211a)。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盖(312)上设置有第四止挡块(3122),所述第四止挡块(3122)位于所述第一槽口(313a)处;所述第一转动臂(3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止挡块(3122)相匹配的滑动凹槽(3211b),所述第一转动臂(321)相对于所述连接机构(31)转动时,所述第四止挡块(3122)在所述滑动凹槽(3211b)内滑动,两个所述支撑板(324)相对折叠至预设角度时,所述滑动凹槽(3211b)的端面与所述第四止挡块(3122)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转动臂(321)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341)中的凹部具有第一坡面(341a)和第二坡面(341b);两个所述支撑板(324)相对展平时,所述第二凹凸结构(342)中的凸部趋于沿所述第一坡面(341a)滑入所述第一凹凸结构(341)中的凹部,且两个所述支撑板(324)相对展平至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二凹凸结构(342)中的凸部仍趋于沿所述第一坡面(341a)滑入所述第一凹凸结构(341)中的凹部;两个所述支撑板(324)相对折叠时,所述第二凹凸结构(342)中的凸部趋于沿所述第二坡面(341b)滑入所述第一凹凸结构(341)中的凹部,且两个所述支撑板(324)相对折叠至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二凹凸结构(342)中的凸部仍趋于沿所述第二坡面(341b)滑入所述第一凹凸结构(341)中的凹部。
9.一种折叠机壳,其特征在于,用于支撑柔性屏,其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铰链(3),所述旋转铰链(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臂(323)相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屏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机壳,所述柔性屏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相连接,且所述柔性屏的中部覆盖于所述旋转铰链(3)上并随着所述旋转铰链(3)展平或者折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21771.4U CN216044966U (zh) | 2021-07-16 | 2021-07-16 |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21771.4U CN216044966U (zh) | 2021-07-16 | 2021-07-16 |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44966U true CN216044966U (zh) | 2022-03-15 |
Family
ID=80555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621771.4U Active CN216044966U (zh) | 2021-07-16 | 2021-07-16 |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4496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31371A1 (zh) * | 2022-05-31 | 2023-1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
WO2023231366A1 (zh) * | 2022-05-31 | 2023-1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7-16 CN CN202121621771.4U patent/CN21604496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31371A1 (zh) * | 2022-05-31 | 2023-1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
WO2023231366A1 (zh) * | 2022-05-31 | 2023-1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19525A (zh) |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
US11846997B2 (en) |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12995368B (zh) | 一种铰链和移动终端 | |
CN111147637B (zh) |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1423150U (zh) |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 |
KR20210113379A (ko) | 회전식 커넥팅 어셈블리 및 접이식 단말 장치 | |
CN216044966U (zh) |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
CN112153179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
CN114198386A (zh) | 用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 |
WO2024016800A1 (zh) | 铰链装置及柔性显示装置 | |
CN217814513U (zh) |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
CN114893494B (zh) | 阻尼机构及终端 | |
CN116708613B (zh) |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 |
CN215928109U (zh) | 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 |
CN221879978U (zh) | 一种折叠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
US20240264641A1 (en) | Hing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inward-foldable flexible screen | |
CN114584638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
CN117319530B (zh) | 同步转动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221503751U (zh) | 铰链结构和电子设备 | |
CN220668126U (zh) | 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 |
WO2024159757A1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WO2024139437A1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218325743U (zh) | 一种单向折叠铰链及折叠屏移动终端 | |
EP4390158A1 (en) |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4001103A1 (zh) |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