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5827612U - 取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取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7612U
CN215827612U CN202121017343.0U CN202121017343U CN215827612U CN 215827612 U CN215827612 U CN 215827612U CN 202121017343 U CN202121017343 U CN 202121017343U CN 215827612 U CN215827612 U CN 215827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ing
piece
lifting
connecting part
pull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73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书义
黄金华
黄保松
王玉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Precision Electronics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73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7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7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76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取料机构,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下模组件包括基板、把手和固定件。上模组件包括连接件、提拉件、转动件、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从第一连接部的表面往靠近基板的方向延伸。提拉件包括提拉部和延伸部,延伸部穿设于第一连接部,提拉部设于第一连接部和基板之间。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相互抵接且能够相互移动靠近或远离,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中的至少之一能够抵接于提拉面。转动件抵接于第一连接部且螺纹连接于延伸部。上述的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能够相向移动以分别抵接于待拔物料的两端,在起拔时给予待拔物料均匀的拉力;结构简单可靠,提高起拔物料的安全性及效率。

Description

取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元器件拔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PCB板生产过程中如遇到物料破损的异常情况,需要将压入的物料重工,重工的第一步即是将压入的物料取下,现有的物料取出方式一般为将物料破坏,用钳子取出,但取出过程中可能会伤及PCB板的其他部位,并且在用钳子取出过程中,如果受力不均或倾斜晃动,则可能造成物料断裂,导致部分物料残留在PCB板中,该残留部分取出会更加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取料机构,提高从PCB板拔出物料的安全性及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料机构,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基板、把手和固定件。所述基板用于承载目标物体。所述把手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固定件活动地设于所述基板上,用于将所述目标物体固定于基板。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连接件、提拉件、转动件、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所述连接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往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抵接于所述目标物体。所述提拉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提拉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提拉部的提拉面往远离所述提拉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移动,所述提拉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抵接且能够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互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中的至少之一能够抵接于所述提拉面。所述转动件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所述转动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延伸部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在所述转动件转动使得所述延伸部带动所述提拉部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提拉部能够牵引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移动。
上述的把手便于操作时把持以固定基板;固定件能够将目标物体紧固于基板上,使目标物体受的外力可以均匀的传递至基板,减小目标物体因受外力而损坏的风险;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能够相向移动以分别抵接于待拔物料的两端,在起拔时给予待拔物料均匀的拉力;转动件可通过螺纹连接驱使提拉件做直线移动;提拉件的提拉部连接于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能够稳定地牵引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移动;结构简单可靠,提高起拔物料的安全性及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取料机构还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并且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所述转动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中的至少之一设有限位部,所述提拉部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侧面设有抵接部,所述限位部在抵接于所述抵接部时能够阻止所述提拉件的转动。
上述的限位部抵接于抵接部能够阻止提拉件的转动,使转动件在转动时,能够将转动驱动力转化为针对提拉件的直线驱动力,使提拉件稳定的做直线运动,从而使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可以稳定的同步起拔物料,减小物料断裂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起拔件包括第一孔洞、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孔洞所述延伸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孔洞。所述第一支撑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孔洞且能够抵接于所述提拉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二支撑面抵接于所述第二起拔件,使得所述第一起拔件能够牵引所述第二起拔件沿第一方向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移动。
上述的第一支撑面抵接于提拉面,可使提拉件牵引第一起拔件移动;第二支撑面抵接于第二起拔件,科室的第一起拔件在随提拉面移动时,能够同步牵引第二起拔件移动,提高起拔物料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起拔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卡爪。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容腔。所述第一卡爪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起拔件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二本体能够收容于所述容腔内,在所述第二起拔件相对所述第一起拔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移动进入所述容腔并在所述容腔内移动。所述第二卡爪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二卡爪与所述第一卡爪相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洞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容腔的顶壁和所述第一本体的靠近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面。所述容腔的顶壁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容腔的底壁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起拔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上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面设有槽,所述槽的侧壁形成所述限位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并排的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设置于所述间隙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取料机构的第一视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取料机构的A-A截面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模组件的分解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起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起拔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起拔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取料机构 100
上模组件 1
连接件 11
第一连接部 111
第二孔洞 1111
第二连接部 112
间隙 113
提拉件 12
提拉部 121
提拉面 1211
抵接部 1212
延伸部 122
第一起拔件 13
第一本体 131
容腔 1311
第一支撑面 1312
第二支撑面 1313
第一孔洞 1314
第三孔洞 1315
第一卡爪 132
第二起拔件 14
第二本体 141
槽 1411
限位部 1412
第二卡爪 142
转动件 15
螺纹孔 151
下模组件 2
基板 21
把手 22
固定件 23
限位件 24
PCB板 200
元器件 201
第一方向 Z
第二方向 X
第三方向 Y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料机构,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基板、把手和固定件。所述基板用于承载目标物体。所述把手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固定件活动地设于所述基板上,用于将所述目标物体固定于基板。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连接件、提拉件、转动件、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所述连接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往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抵接于所述目标物体。所述提拉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提拉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提拉部的提拉面往远离所述提拉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移动,所述提拉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抵接且能够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互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中的至少之一能够抵接于所述提拉面。转动件,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所述转动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延伸部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在所述转动件转动使得所述延伸部带动所述提拉部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提拉部能够牵引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移动。
上述的把手便于操作时把持以固定基板;固定件能够将目标物体紧固于基板上,使目标物体受的外力可以均匀的传递至基板,减小目标物体因受外力而损坏的风险;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能够相向移动以分别抵接于待拔物料的两端,在起拔时给予待拔物料均匀的拉力;转动件可通过螺纹连接驱使提拉件做直线移动;提拉件的提拉部连接于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能够稳定地牵引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移动;结构简单可靠,提高起拔物料的安全性及效率。
作为示例性的,目标物体为PCB板,待起拔物料为设于PCB板上的元器件。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下面以下模组件放置于水平面、上模组件设置于下模组件的上方,即竖直方向为第一方向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取料机构100,包括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上模组件1沿第一方向Z设置于下模组件2的上方。下模组件2可用于固定PCB板200,上模组件1可沿第一方向Z移动抵接于PCB板200并将PCB板200上的元器件201拔出。
下模组件2包括基板21、把手22和固定件23。基板21为板状结构,可以放置在工作台或普通桌面上,基板21的上表面可用于承载PCB板200。
把手22设置于基板21的侧壁,可便于工作人员手动扶握把持以将基板21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把手22也可以设置于基板21的上表面,同样能达到相似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对把手22相对于基板21的位置不作具体的限定。
固定件23活动地设置于基板21上,可用于将PCB板200紧固于基板21。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23为盖板,盖板可覆盖在PCB板200的上表面以将PCB板200抵压于基板21上。可以理解的,当盖板将PCB板200紧固于基板21的表面时,当PCB板200受到沿第一方向Z的外力时可将力均匀的传递至基板21或盖板,减小PCB板因受外力而损坏的风险。
进一步的,基板21的上表面设有销孔,相应的,盖板上设有销柱,在PCB板200放置在基板21上时,盖板上的销柱可以插接于销孔,以导引盖板连接于基板21,使盖板将PCB板200稳定的紧固于基板21,避免盖板相对基板21出现移位。可以理解的,盖板上也可以设置销孔,当需要将盖板与基板21对接以固定PCB板200时,使盖板的销孔对接于基板21的销孔,然后通过销钉插接于对接后的两销孔以将盖板和基板21定位在一起,也能达到相似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模组件2还包括限位件24,限位件24设置于基板21上,可用于抵接PCB板200的侧壁以限制PCB板20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Z上的位移。限位件24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限位件24分别对应于PCB板200的四个角,以将PCB板200稳定的限位。可以理解的,限位件24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三个或更多个,以能限制PCB板20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Z上的位移为准。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上模组件1包括连接件11、提拉件12、转动件15、第一起拔件13和第二起拔件14。
连接件11设置于PCB板200背离基板21的一侧。连接件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12从第一连接部111的表面往远离第一连接部111的方向延伸,在需要起拔元器件201时,第二连接部112的自由端抵接于盖板,即此时第二连接部112位于第一连接部111和盖板之间。
提拉件12包括相互连接的提拉部121和延伸部122,提拉部121上具有提拉面1211,延伸部122设置于提拉面1211并从提拉面1211往远离提拉部121的方向延伸。
第一连接部111上设有第二孔洞1111,延伸部122沿第一方向Z延伸地穿设于第二孔洞1111,且延伸部122能够相对第一连接部111沿第一方向Z移动。提拉部121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1和基板21之间,且提拉面1211朝向第一连接部111。
转动件15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1远离第二连接部112的一侧且抵接于第一连接部111,转动件15螺纹连接于延伸部122且能够相对第一连接部111转动。当转动件15转动时,能够将转动驱动力转化为延伸部122的直线驱动力,使得延伸部122能够带动提拉部121沿第一方向Z移动。当转动件15和提拉部121有相向运动的趋势时,由于转动件15抵接于第一连接部111从而无法向下移动,使得提拉部121做直线上升运动。
进一步的,延伸部122上设有外螺纹,转动件15上设有螺纹孔151,使得转动件15可以与延伸部122螺纹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15的外侧周壁上设有滚花。可以理解的是,滚花可以提高转动件15周壁的摩擦系数,以便于工作人员手动转动转动件15。
第一起拔件13和第二起拔件14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1和基板21之间,并且第一起拔件13和第二起拔件14能够沿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第二方向X相互移动靠近或远离。第一起拔件13和第二起拔件14沿第一方向Z相互抵接,使得在第一起拔件13沿第一方向Z往上移动时可以牵引第二起拔件14同步移动,或在第二起拔件14沿第一方向Z往上移动时可以牵引第一起拔件13同步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拉面1211抵接于第一起拔件13,使得在提拉件12沿第一方向Z往上移动时,提拉部121可通过提拉面1211牵引第一起拔件13沿第一方向Z往上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提拉面1211也可以抵接于第二起拔件14,使得在提拉件12沿第一方向Z往上移动时,提拉部121可通过提拉面1211牵引第二起拔件14沿第一方向Z往上移动。
第一起拔件13包括第一卡爪132,第二起拔件14包括第二卡爪142,第一卡爪132和第二卡爪142相对且沿第二方向X间隔设置。在该取料机构100用于起拔PCB板200中的元器件201时,第一卡爪132和第二卡爪142可以相互移动以使得第一卡爪132和第二卡爪142的间距适配于元器件201,并分别卡接于元器件201的两端,通过提拉件12牵引第一起拔件13和第二起拔件14同步上移,使得第一卡爪132和第二卡爪142可以将元器件201稳定的上拉以从PCB板200拔出,减小元器件201断裂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第二连接部112抵接于盖板可以起到支撑作用,转动件15、连接件11和盖板依次抵接在一起,当转动件15转动,提拉件12上移、第一卡爪132和第二卡爪142带动元器件201一起上移时,元器件201相对PCB板沿第一方向Z向上移动,从而与PCB板200分离。
下面以第一起拔件13能够牵引第二起拔件14沿第一方向Z往上移动、提拉面1211抵接于第一起拔件13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起拔件13上设有第一孔洞1314、第一支撑面1312和第二支撑面1313。
提拉件12的延伸部122穿设于第一孔洞1314,并且,提拉部121设置于第一支撑面1312的下方,使得提拉面1211能够抵接于第一支撑面1312,以在提拉件12沿第一方向Z往上移动时,提拉部121可通过抵接提拉面1211来牵引第一起拔件13沿第一方向Z上移。
第二支撑面1313的朝向与第一支撑面1312的朝向相反,且第二起拔件1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支撑面1313沿第一方向Z的上方,使得在第一起拔件13沿第一方向Z向上移动时,第二支撑面1313可以抵接于第二起拔件14,进而使得第一起拔件13能够带动第二起拔件14一起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起拔件13还包括第一本体131,第一孔洞1314、第一支撑面1312和第二支撑面1313设置于第一本体131上。第二起拔件14还包括第二本体141,第二支撑面1313能够抵接于第二本体141并牵引第二本体141沿第一方向Z上移。
进一步的,第一本体131上设有容腔1311,容腔1311的延伸方向及开口朝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且容腔1311的大小满足于能够容纳第二本体141,使得在第一起拔件13和第二起拔件14沿第二方向X相互移动时,第二本体141能够移动进入容腔1311并在容腔1311内移动。
进一步的,第一孔洞1314设置于容腔1311的顶壁,且第一孔洞1314的两个开口分别连接容腔1311的顶壁和第一本体131的靠近与第一连接部111的侧面,即第一孔洞1314为贯穿孔。容腔1311的顶壁形成第一支撑面1312,容腔1311的底壁形成第二支撑面1313。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转动件15的转动驱动力能够转化为延伸部122的直线驱动力,需要延伸部122不跟随转动件15一起转动,即取料机构100上需要具有限位部1412,以阻止延伸部122的转动。
第一起拔件13上还设有第三孔洞1315,第三孔洞1315设置于容腔1311的底部,且在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投影面上,第一孔洞1314的投影位于第三孔洞1315的投影区域内。并且,第三孔洞1315的大小能够容许延伸部122和提拉部121穿过、第一孔洞1314的大小仅能容许延伸部122穿过,使得在装配零件时,可以使提拉件12由第三孔洞1315进入并穿过容腔1311,然后使延伸部122穿过第一孔洞1314,直至提拉部121的提拉面1211抵接于第一支撑面1312。
如图4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1412设置于第二卡爪142。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1412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卡爪132或连接件11上,以能阻止延伸部122的转动即可,本申请对限位部1412的位置不做具体的限定。
当限位部1412设置于连接件11上时(图未示出),限位部1412可以设于第二孔洞1111的侧壁。当提拉件12位于预设位置时,该限位部1412可以抵接于提拉件12的侧壁,以阻止其转动。
当限位部1412设置于第一卡爪132时(图未示出)限位部1412可以设于第一孔洞1314的侧壁。当提拉件12位于预设位置时,该限位部1412可以抵接于提拉件12的侧壁,以阻止其转动。
下面以限位部1412设置于第二卡爪142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第二本体141的上表面设有槽1411,槽1411的侧壁形成限位部1412。相应的,提拉部121上设有抵接部1212,抵接部1212设置于提拉部121的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侧壁上。当提拉部121位于槽1411内时,限位部1412可以抵接于抵接部1212以限制提拉部121转动,从而限制延伸部122转动。
进一步的,槽1411上相对的两个侧壁均为限位部1412,相应的,提拉部121上也设有相对的两个抵接部1212。槽1411的延伸走向与第二方向X平行,使得当提拉部121位于槽1411内时,提拉部121可以在槽1411内相对第二本体141相对移动,也即槽1411与提拉部121的配合连接可以导引第二本体141沿第二方向X移动。
上述的把手22便于操作时扶握把持以固定基板21;固定件23能够将PCB板200紧固于基板21上,使PCB板200受的外力可以均匀的传递至基板21或固定件23,减小PCB板200因受外力而损坏的风险;第一起拔件13和第二起拔件14能够相向移动以分别卡接于元器件201的两端,在起拔时给予元器件201均匀的拉力;提拉件12的提拉部121连接于第一起拔件13和第二起拔件14,能够稳定地牵引第一起拔件13和第二起拔件14移动;结构简单可靠,可快速。安全地将元器件201从PCB板200拔出。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申请的基础上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申请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取料机构,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
基板,用于承载目标物体;
把手,设于所述基板上;
固定件,活动地设于所述基板上,用于将所述目标物体固定于基板;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
连接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往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抵接于所述目标物体;
提拉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提拉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提拉部的提拉面往远离所述提拉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移动,所述提拉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基板之间;
第一起拔件和第二起拔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抵接且能够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互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中的至少之一能够抵接于所述提拉面;
转动件,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所述转动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延伸部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
在所述转动件转动使得所述延伸部带动所述提拉部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提拉部能够牵引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中的至少之一设有限位部,所述提拉部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侧面设有抵接部,所述限位部在抵接于所述抵接部时能够阻止所述提拉件的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拔件包括:
第一孔洞,所述延伸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孔洞;
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孔洞且能够抵接于所述提拉面;
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二支撑面抵接于所述第二起拔件,使得所述第一起拔件能够牵引所述第二起拔件沿第一方向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起拔件还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容腔;
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卡爪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
所述第二起拔件包括: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能够收容于所述容腔内,在所述第二起拔件相对所述第一起拔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移动进入所述容腔并在所述容腔内移动;
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二卡爪与所述第一卡爪相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洞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容腔的顶壁和所述第一本体的靠近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面;
所述容腔的顶壁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面;
所述容腔的底壁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起拔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上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面设有槽,所述槽的侧壁形成所述限位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并排的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第一起拔件和所述第二起拔件设置于所述间隙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CN202121017343.0U 2021-05-13 2021-05-13 取料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27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7343.0U CN215827612U (zh) 2021-05-13 2021-05-13 取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7343.0U CN215827612U (zh) 2021-05-13 2021-05-13 取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7612U true CN215827612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88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734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27612U (zh) 2021-05-13 2021-05-13 取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7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27612U (zh) 取料机构
CN108012446B (zh) 一种翻板装置
MXPA01011753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la sujecion de un elemento auxiliar de union a una pieza de trabajo similar a una hoja metalica y pieza de trabajo que tiene un elemento auxiliar de union.
CN114700673A (zh) 一种双层锁扣夹具及自动夹持装置
US10306813B2 (en) Apparatus with motor drive device, to which motor drive device can be easily attached
JP4122319B2 (ja) パイロットパンチの支持装置
CN110881754A (zh) 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JP4753396B1 (ja) 金型装置
CN211218336U (zh) 浮升导料件及模具
KR102107759B1 (ko) 커넥터 분리용 지그
CN219180476U (zh) 用于半导体元件解锁的解锁结构
CN211063024U (zh) 一种连接器拆卸工装
CN217965692U (zh) 一种辅助模具
JP4722108B2 (ja) 電子部品搭載基板用ケース
CN205443500U (zh) 一种电镀夹
CN218192065U (zh) 一种通用冲压模架
CN217798419U (zh) 一种具有拉包冲头快拆结构的成型装置
US7670563B2 (en) Centrifuge and a support for use in a centrifuge
CN217598819U (zh) 一种飞行器尾翼快拆结构及无人机尾翼
CN216598347U (zh) 一种用于连接器与pcb板组装的治具
CN219761470U (zh) 一种用于电路板加工机床的销钉盒
CN210718910U (zh) 一种用于汽车冲压件检具上的轻载型翻转机构
EP4379972A1 (en) Socket, jig, socket maintenance set, and disassembly method
CN218396726U (zh) 一种用于防抖对焦马达的悬丝焊接治具
CN218891153U (zh) 推出装置和铆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6, North Street, West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after: Fulian precision electronics (Tianji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6, North Street, West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TIANJI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