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9421U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09421U CN215809421U CN202122225889.1U CN202122225889U CN215809421U CN 215809421 U CN215809421 U CN 215809421U CN 202122225889 U CN202122225889 U CN 202122225889U CN 215809421 U CN215809421 U CN 2158094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working medium
- port
- valve
-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空调循环系统包括主循环流路以及换热流路。主循环流路包括沿工质流向依次设置的压缩机、冷凝器、工质处理流路和气液分离器,工质处理流路包括接通至气液分离器的选通支路,选通支路包括一个选通口,选通口设有调节阀。设置了并联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工质由压缩机经由冷凝器进入工质处理流路形成高压高温或者高压中温的液体工质,工质处理流路用于将工质进行处理,而后通过气液分离器实现气液分离,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吸气口压力,降低压缩机的功耗,同时可以避免热量的抵消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房空调领域,变频空调系统会根据数据中心热负荷的高低调节制冷机组的制冷能力输出,从而实现负荷匹配,满足数据机房的恒温恒湿要求。然而,由于数据中心对室内温湿度精度有较高要求,常年要求制冷输出的机房空调需要经常应对热负荷波动、湿负荷变动的情况。
数据中心湿度控制不当容易出现室内湿度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湿度过大容易出现凝露水,湿度太小容易产生静电,这两种情况都会严重威胁数据中心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南方非常容易出现寒潮天气,数据中心围护结构或者通过门窗侵入的湿汽导致数据中心室内湿度过大,机房空调需要加大除湿能力,从而导致蒸发温度过低、室内送风温度波动过大。特别是数据中心高湿低负荷的情况下,机房空调的运行存在矛盾现象:机组匹配低负荷输出,除湿能力下降无法降低室内湿负荷;加大除湿能力满足室内湿度要求了又会超出热负荷的需求,导致室内温度下降幅度过大。
针对数据中心,常见解决方案是利用电加热除湿再热后的冷空气,使得机房空调的制冷输出不至于过小,从而实现数据中心的恒温要求,但电加热再热方式是非常浪费电能的一种方式,在数据中心巨大的电能需求下,节能本来就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在轻载除湿情况下的恒温恒湿控制问题、如何降低轻载除湿运行时的电能浪费问题,是节能型高效机房空调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针对实际的民用和工商用舒适性空调,也经常会出现寒潮天气下室内的除湿需求。目前舒适性空调常见的除湿模式实际上多数也就是低蒸发温度下的低风速制冷运行,运行后室内温度随之下降,造成用户体感温度下降,引起身体不适,因此很多场合都会采用专门的除湿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现有温湿度调节的空调无论是机房空调还是民用和商用空调,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无法同时调节到合适范围,无法实现轻载除湿。
有鉴于此,亟需对现有的空调结构进行改进,以实现空调的轻载除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空调装置不能实现轻载除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
主循环流路,包括沿工质流向依次设置的压缩机、冷凝器、工质处理流路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工质处理流路包括接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选通支路,所述选通支路包括一个选通口,所述选通口设有调节阀;以及,
换热流路,所述换热流路包括位于同一空间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口通过所述工质处理流路接通于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口通过第一膨胀阀接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口接通至所述调节阀,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口通过第二膨胀阀接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
其中,所述调节阀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接通,工质先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再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口通过所述选通支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接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工质处理流路包括第一喷射器,所述第一喷射器包括第一喷射口以及第一引射口,所述第一喷射口接通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口接通于第一引射口,所述第一喷射器的出口接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所述选通支路包括第二喷射器,所述第二喷射器设有第二喷射口和第二引射口,所述第二喷射口和第二引射口均接通至所述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二喷射器的上游侧。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阀置于第一状态,所述调节阀连通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口,所述第二喷射器不工作;所述调节阀置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喷射器分别连通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口。
或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阀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设有四个接口,以分别连通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二喷射口、所述第二引射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喷射器的出口设有单向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射口的接入管上还设有电磁阀,所述调节阀受控调节至第一状态时,通过所述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一喷射器的第一喷射口,所述第一喷射器的所述第一引射口和出口作为系统流通管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器设有:
进口,所述进口连通所述工质处理流路的出口;
通液口,所述通液口接通于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与所述第一膨胀阀之间还具有选通流路,以选通流路由所述第二换热器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输送工质;以及,
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工质处理流路的出口,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膨胀阀朝向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一侧,所述调节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膨胀阀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控制开度,通过比对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大小,确定所述通液单向阀是否通过工质:控制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大于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则有工质从所述通液单向阀通过;或者,控制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小于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则没有工质从所述通液单向阀通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内风机,以驱动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气流流动,所述第一换热器相比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气流的上游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外风机和/或水冷件,所述外风机用于驱动流经所述冷凝器进行换热的气流流动;所述水冷件用于驱动冷却水对所述冷凝器进行换热降温。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液口包括通液单向阀和通液三通,所述通液单向阀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通液三通之间,以控制所述气液分离器向所述通液三通方向单向流通,所述通液三通具有三个接口,其中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接通,所述通液三通的第一接口与所述通液单向阀的出口接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应用上述结构的空调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设置了并联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工质由压缩机经由冷凝器进入工质处理流路形成高压高温或者高压中温的液体工质(可能含少量气体),工质处理流路用于将工质进行处理,而后通过气液分离器实现气液分离,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吸气口压力,降低压缩机的功耗,同时可以避免热量的抵消损耗。另一方面通过调节阀来连接第二换热器与工质处理流路之间,以便于切换第二换热器的运行状态,第二换热器可在再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上运行,再热模式下第二换热器可与第一换热器在工质流路上串接,避免第二换热器的排出工质在气液分离器内直接与其他工质混合,避免热量的抵消损耗。
而且,工质处理流路一般采用喷射器来回收空调系统的膨胀功,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吸气口压力,以降低压缩机运转的功耗,从而实现空调系统的轻载运行。
第一部分工质(高压高温或者高压中温)经过工质处理流路和气液分离器处理后形成低温工质,进入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室内空气降温的同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冷凝水,起到制冷和除湿的效果。
若调节阀受控调节至第一状态,第二部分工质(高压高温或者高压中温)直接进入第二换热器,此时第二换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制热,则此时室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对除湿后的冷空气再热升温,可防止室内空气除湿时温度随之下降,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温度处于所需控制范围,从而实现室内空间的恒温恒湿控制;
若调节阀受控调节至第二状态,第二部分工质(高压高温或者高压中温)先进入选通支路和气液分离器形成低温工质,而后经由第二膨胀阀进入第二蒸发器,此时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的功能相同,起到制冷效果。室内空气经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时起到双重制冷作用,可实现梯级制冷的控制,有助于提高空气制冷温度的调节灵活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除湿再热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在二级制冷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压缩机;20、冷凝器;30、工质处理流路;301、第一喷射器;3011、第一喷射口;3012、第一引射口;31、选通支路;311、第二喷射器;3111、第二喷射口;3112、第二引射口;312、单向阀;313、调节阀;40、气液分离器;41、进口;42、通液口;421、通液单向阀;422、通液三通;43、出气口;51、第一换热器;511、第一膨胀阀;52、第二换热器;521、第二膨胀阀;61、内风机;62、外风机;70、电磁阀。
虚线箭头代表气流方向,实线箭头代表工质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空调装置不能实现轻载除湿的技术问题,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循环系统,既适用于机房空调,也适用于民用和商用空调。
第一方面,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主循环流路以及换热流路。工质是指各种热机或热力设备借以完成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常见的有水、制冷剂以及空气等。本实用新型中工质主要指制冷剂,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20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
主循环流路包括沿工质流向依次设置的压缩机10、冷凝器20、工质处理流路30和气液分离器40,工质处理流路30包括接通至气液分离器40的选通支路31,选通支路31包括一个选通口,选通口设有调节阀313。换热流路包括位于同一空间的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第一换热器51的第一口通过工质处理流路30接通于气液分离器40,第一换热器51的第二口通过第一膨胀阀511接通至气液分离器40。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接通至调节阀313,第二换热器52的第二口通过第二膨胀阀521接通至气液分离器40。
参阅图2和图3,压缩机10排出的工质经由冷凝器20排出,第一部分工质由工质处理流路30、气液分离器40分离出液体工质并经过第一膨胀阀511进入第一换热器51,与空气进行换热。第二部分工质则由于调节阀313的状态不同,可进入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或者进入选通支路31。
调节阀313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参阅图2,第一状态下,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可通过调节阀313与冷凝器20的出口接通。调节阀313受控运行至第一状态,第二部分工质进入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对空气进行再热,而后经由第二膨胀阀521后进入第一膨胀阀511和第一换热器51,工质先经第二换热器52再进入第一换热器51,而后工质通过工质处理流路30通至气液分离器40,气体工质回到压缩机10的吸气口,实现一个工质循环。
参阅图3,第二状态下,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通过选通支路31与气液分离器40的进口41接通,同时。调节阀313受控运行至第二状态,第二部分工质进入选通支路31,再进入气液分离器40,而后液体工质经由第二膨胀阀521进入第二换热器52的第二口,而后经由第二换热器52回到选通支路31,对空气进行制冷,实现一个工质循环。
第一膨胀阀511和第二膨胀阀521根据需要自动调节开度:在除湿再热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膨胀阀521的开度控制第二换热器52中的制冷剂流量,从而控制冷空气的再热量大小。在二级制冷时,可以在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之间实现不同的蒸发温度、不同的制冷剂流量,从而控制两个换热器的制冷能力。具体地,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可设置为蒸发器,在实际应用中,两个蒸发器是同一空间内使用的两个末端,比如俗称的一拖二或者一拖多家庭中央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了并联的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工质由压缩机10经由冷凝器20进入工质处理流路30形成高压高温或者高压中温的液体工质(可能含少量气体):
第一部分工质(高压高温或者高压中温)经过工质处理流路30和气液分离器40处理后形成低温工质,进入第一换热器51,第一换热器51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室内空气降温的同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冷凝水,起到制冷和除湿的效果。
参阅图2,若调节阀313受控调节至第一状态,第二部分工质(高压高温或者高压中温)直接进入第二换热器52,此时第二换热器52对室内空气进行制热,则此时室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对除湿后的冷空气再热升温,可防止室内空气除湿时温度随之下降,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温度处于所需控制范围,从而实现室内空间的恒温恒湿控制。因为再热冷空气的第二换热器52直接引入冷凝器20的工质,利用了冷凝器20的冷凝废热,不需要额外的电加热,因此本系统的恒温除湿运行更节能。故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控制调节阀313的状态,第一换热器51进行制冷除湿,第二换热器52进行升温,进而使得空气可先后经过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可实现轻载除湿甚至零负荷下的大除湿能力输出,有效避免现有制冷适中但除湿不足的问题,也避免了除湿适中但制冷过度的问题。通过调节冷凝器20和第二换热器52之间的散热量分配大小,比如控制冷凝器20处的外风机转速,从而可以控制高温高压制冷剂的冷凝热在冷凝器20与第二换热器52之间的散发量分配,从而可以实现轻载恒温除湿功能。
参阅图3,若调节阀313受控调节至第二状态,第二部分工质(高压高温或者高压中温)先进入选通支路31和气液分离器40形成低温工质,而后经由第二调节阀313进入第二换热器52,此时第二换热器52和第一换热器51的功能相同,起到制冷效果。室内空气经过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时起到双重制冷作用,可实现梯级制冷的控制,有助于提高空气制冷温度的调节灵活性。
具体地,调节阀313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的工质流向相反;调节阀313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的工质流向相同。工质流向相反,工质在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内的流动串接控制,对工质进行充分换热,而且也更易控制工质的温度和压力。
参阅图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工质处理流路30包括第一喷射器301,第一喷射器301包括第一喷射口3011以及第一引射口3012,第一喷射口3011接通于冷凝器20的出口,第一换热器51的第一口接通于第一引射口3012,第一喷射器301的出口接通至气液分离器40的进口41。
较优的选择是,第一喷射口3011的接入管上还设有电磁阀70,电磁阀70为断电常开型电磁阀,因为系统运行时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电磁阀70打开,因此不通电而能保持电磁阀70打开,可以降低能耗。电磁阀70上电关闭后,可以关闭第一喷射器301的第一喷射口3011,可以根据需要关闭第一喷射器301的第一喷射口3011,同时可以保留第一引射口3012,第一引射口3012和出口将作为系统流通管路,系统形成为具备冷空气再热功能的直接膨胀制冷循环。参阅图2,若调节阀313受控调节至第一状态,电磁阀70上电关闭第一喷射器301的第一喷射口3011,第一引射口3012和出口将作为系统流通管路,系统形成为具备冷空气再热功能的直接膨胀制冷循环,第一喷射口3011的关闭能维持第二换热器52第一口处的工质压力,可以保证有足够的工质流入第二换热器52。在一实施例中,调节阀313受控调节至第一状态下,所述电磁阀70也可选择开启所述第一喷射器301的第一喷射口3011,部分从冷凝器20排出的工质通过电磁阀70进入所述喷射器301的第一喷射口3011,以增大气液分离器40的进口41处的工质压力。
本实施例中,在工质处理流路30设置了第一喷射器301,在选通支路31设置了第二喷射器311,第一喷射器301连通冷凝器20和第一换热器51,第一部分工质(高压高温或者高压中温制冷剂)进入第一喷射器301的第一喷射口3011,而后实现高速喷射,并从第一换热器51的第一口抽吸低压工质(制冷剂),第一喷射器301内的工质(制冷剂)混合后在扩压段降速升压,最终形成压力居中的制冷剂,而后再进入气液分离器40实现气液分离,气体工质(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0吸气口,从而完成一个制冷主循环。气液分离器40内的液体工质(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51,第一换热器51内的低温低压工质吸收外面的空气热量蒸发为气体,低压气体工质受第一喷射器301的低压抽吸作用进入第一喷射器301的第一引射口3012,从而完成一个喷射循环。
第一喷射器301将高压工质节流降压,并抽吸低压工质与节流后的工质实现混合,经过扩压段形成压力居中的制冷剂,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吸气口压力,降低压缩机的功耗。常规制冷设备常单独采用调节阀313的结构,液体制冷剂流过调节阀313容易出现阀内制冷剂泄露、液体制冷剂冷量和热量容易抵消等不利影响,本实施例中,第一喷射器301和第二喷射器311可有效防止制冷剂的泄漏以及热量的抵消损耗。
第二喷射器311设有第二喷射口3111和第二引射口3112,第二喷射口3111和第二引射口3112均接通至调节阀313,调节阀313设于第二喷射器311的上游侧。调节阀313用于控制第二喷射器311是否工作。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阀313置于第一状态,调节阀313连通冷凝器20和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第二喷射器311不工作;调节阀313置于第二状态,第二喷射器311分别连通冷凝器20和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将调节阀313的运行状态与系统的工质流动需求结合,利用调节阀313的状态来确定第二喷射器311是否工作。第二喷射器311在调节阀313在第二状态时,第二喷射器311和第一喷射器301的工作原理相同,第二换热器52和第一换热器51的工作原理相同。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阀313为四通阀,四通阀设有四个接口,以分别连通冷凝器20、第二喷射口3111、第二引射口3112以及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调节阀313设置为四通阀,四通阀根据需要可受控形成多种通路,因此可满足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喷射器311的要求。具体地,冷凝器20的出口连接到四通阀的D口,四通阀的C口连接到第二喷射器311的第二喷射口3111,四通阀的S口连接到第二喷射器311的第二引射口3112,四通阀的E口连接到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第二喷射器311的出口连通到气液分离器40的进口41。
参阅图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喷射器311的出口设有单向阀312。单向阀312可有效保证工质的单向流动,在工质处理流路30和选通支路31的输出端,避免两个流路互相影响而导致工质倒流。
参阅图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40设有进口41、通液口42以及出气口43。进口41连通工质处理流路30的出口。通液口42包括通液单向阀421和通液三通422,通液单向阀421连接于气液分离器40通液口与通液三通422之间,以控制通液口向通液三通422方向单向流通,通液三通422具有三个接口,其中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分别与第一膨胀阀511和第二膨胀阀521接通,通液三通422的第一接口与通液单向阀421的出口接通,第一膨胀阀511与第一换热器51的第二口连通,第二膨胀阀521与第二换热器52的第二口连通。气液分离器40的出气口43连通压缩机10的吸气口。以此,可以理解为是在所述第二膨胀阀521与所述第一膨胀阀511之间形成一个选通流路(由通液三通422至第一膨胀阀511之间的管路),此选通流路由所述第二换热器52向所述第一换热器51输送工质。
进口41连接工质处理流路30的出口即工质处理流路30和选通支路31的出口,工质处理流路30和选通支路31输出的工质通过进口41进入气液分离器40,进行气液分离,而后气体工质进入压缩机10的吸气口以进行下一步主循环,液体工质则分别进入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气液分离有助于提高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的换热效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位于工质处理流路30的出口,第二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二膨胀阀521朝向气液分离器40的一侧,调节阀313处于第一状态下,第二膨胀阀521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控制开度。控制第二膨胀阀521的开度,也就是控制其出口压力。通过比对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大小,可以确定通液单向阀421是否工作。
1)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大于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则有工质从通液单向阀421通过;
2)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小于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则没有工质从通液单向阀421通过。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比如在除湿再热模式下,可通过减小第二膨胀阀521的开度使得,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大于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工质从通液单向阀421通过进入第一换热器51,从而降低进入第一换热器51的工质温度,同时由于减小第二膨胀阀521的开度提升第二换热器52中工质温度,从而提升除湿效率,反之则可以降低两器温差而降低除湿效率。而此控制过程中,可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差值确定通液单向阀421是否有工质通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内风机61,以驱动流经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的气流流动,第一换热器51相比第二换热器52位于风机气流的上游侧。气流经过内风机61驱动后,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并向室内侧排出,才能实现除湿再热功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外风机62,用于驱动流经冷凝器20进行换热的气流流动。冷凝器20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保证冷凝器20的高效运行,对冷凝器20进行风冷散热。在其它优选的实施例中,系统还可以设置水冷件如水泵,用于驱动冷却水对冷凝器20进行换热降温。外风机62和水冷件也可以组合使用,在冷凝器20高效工作时保证其正常工作。
第二方面,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结构的空调循环系统,包括:
获取控制信号;
若获取到切换为第一状态信号,则所述调节阀313切换第一状态;
第一部分工质流经第一换热器51进行制冷除湿换热,第二部分工质流经第二换热器52进行再热换热;
气流依次通过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实现除湿再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阅图3,上述方法还包括:
调节阀313运行至第二状态;
第一部分工质流经第一换热器51制冷,第二部分工质流经第二换热器52制冷;
气流依次通过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实现二级制冷。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法中,调节阀313设置为四通阀,四通阀处于第一状态(上电),第二喷射器311不工作,实现除湿再热;四通阀处于第二状态(不上电),第二喷射器311工作,实现二级制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调节阀313的状态,第一换热器51进行制冷除湿,第二换热器52进行升温,进而使得空气可先后经过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可实现轻载除湿的功能,有效避免现有制冷适中但除湿不足的问题,也避免了除湿适中但制冷过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发明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循环流路,包括沿工质流向依次设置的压缩机(10)、冷凝器(20)、工质处理流路(30)和气液分离器(40),所述工质处理流路(30)包括接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40)的选通支路(31),所述选通支路(31)包括一个选通口,所述选通口设有调节阀(313);以及,
换热流路,所述换热流路包括位于同一空间的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所述第一换热器(51)的第一口通过所述工质处理流路(30)接通于所述气液分离器(40),所述第一换热器(51)的第二口通过第一膨胀阀(511)接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40);所述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接通至所述调节阀(313),所述第二换热器(52)的第二口通过第二膨胀阀(521)接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40);
其中,所述调节阀(313)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与所述冷凝器(20)的出口接通,工质先经所述第二换热器(52)再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51);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通过所述选通支路(31)与所述气液分离器(40)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处理流路(30)包括第一喷射器(301),所述第一喷射器(301)包括第一喷射口(3011)以及第一引射口(3012),所述第一喷射口(3011)接通于所述冷凝器(20)的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器(51)的第一口接通于第一引射口(3012),所述第一喷射器(301)的出口接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40)的进口(41);所述选通支路(31)包括第二喷射器(311),所述第二喷射器(311)设有第二喷射口(3111)和第二引射口(3112),所述第二喷射口(3111)和第二引射口(3112)均接通至所述调节阀(313),所述调节阀(313)设于所述第二喷射器(311)的上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313)置于第一状态,所述调节阀(313)连通所述冷凝器(2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所述第二喷射器(311)不工作;所述调节阀(313)置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喷射器(311)分别连通所述冷凝器(2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313)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设有四个接口,以分别连通所述冷凝器(20)、所述第二喷射口(3111)、所述第二引射口(3112)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一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射口(3011)的接入管上还设有电磁阀(70),所述调节阀(313)受控调节至第一状态时,通过所述电磁阀(70)关闭所述第一喷射器(301)的第一喷射口(3011),所述第一喷射器(301)的所述第一引射口(3012)和出口作为系统流通管路,或者,所述电磁阀(70)开启所述第一喷射器(301)的第一喷射口(3011),部分从冷凝器(20)排出的工质通过电磁阀(70)进入所述喷射器(301)的第一喷射口(30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40)设有:
进口(41),所述进口(41)连通所述工质处理流路(30)的出口;
通液口(42),所述通液口(42)接通于所述第一膨胀阀(511)和所述第二膨胀阀(521),所述第二膨胀阀(521)与所述第一膨胀阀(511)之间还具有选通流路,以选通流路由所述第二换热器(52)向所述第一换热器(51)方向输送工质;
出气口(43),所述出气口(43)连通所述压缩机(10)的吸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工质处理流路(30)的出口,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膨胀阀(521)朝向所述气液分离器(40)的一侧,所述调节阀(313)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膨胀阀(521)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控制开度,通过比对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大小,确定通液单向阀(421)是否通过工质:
控制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大于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则有工质从所述通液单向阀(421)通过;或者,
控制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小于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则没有工质从所述通液单向阀(421)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内风机(61),以驱动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5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52)的气流流动,所述第一换热器(51)相比所述第二换热器(52)位于气流的上游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口(42)包括通液单向阀(421)和通液三通(422),所述通液单向阀(421)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40)与所述通液三通(422)之间,以控制所述气液分离器(40)向所述通液三通(422)方向单向流通,所述通液三通(422)具有三个接口,其中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膨胀阀(511)和所述第二膨胀阀(521)接通,所述通液三通(42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通液单向阀(421)的出口接通。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25889.1U CN215809421U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25889.1U CN215809421U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09421U true CN215809421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60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25889.1U Active CN215809421U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0942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0034A (zh) * | 2021-09-14 | 2021-11-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
CN115823761A (zh) * | 2023-01-31 | 2023-03-21 | 中联云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级制冷系统 |
-
2021
- 2021-09-14 CN CN202122225889.1U patent/CN21580942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0034A (zh) * | 2021-09-14 | 2021-11-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
CN115823761A (zh) * | 2023-01-31 | 2023-03-21 | 中联云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级制冷系统 |
CN115823761B (zh) * | 2023-01-31 | 2023-04-11 | 中联云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级制冷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20034A (zh)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 |
WO2017219650A1 (zh) | 空调系统、复合冷凝器、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215809421U (zh)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 | |
CN109945374A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集成循环管路系统 | |
CN106225280A (zh) | 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以及一种压缩冷凝机组 | |
CN113446756A (zh) | 一种带变速压缩机的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 | |
CN110966696B (zh) | 带太阳能喷射的冷媒辐射墙一体化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 |
CN113701376A (zh)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 |
CN210267580U (zh) | 一种复合能源空气处理机组 | |
CN216281897U (zh) | 新风设备 | |
CN111442558B (zh) | 基于单机不同蒸发温度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0500804A (zh) | 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5809422U (zh)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 | |
CN112229003B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3480643U (zh) | 热泵系统和空调设备 | |
CN108253654A (zh) | 可实现变流量单级循环与双级循环的热泵系统 | |
CN108759157B (zh) | 一次节流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 |
CN213514499U (zh) | 热泵系统和空调设备 | |
CN114413498B (zh) | 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6281896U (zh) | 新风设备 | |
CN116576515A (zh) | 一种太阳能增强型喷射式双温热源热泵空调系统及制冷设备 | |
CN215930175U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212457540U (zh) | 热泵机组组件和热泵机组 | |
CN211476359U (zh) | 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 |
CN108759156B (zh) |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